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卷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辛亥革命2.()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3、(单选题)___ 的出现标志着世界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A.史前时期B.古埃及文明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4、(单选题)______ 是北宋中期推行的一项重大的土地政策,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

A.均田制B.均输法C.屯田制D.占田制5、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强调“以礼治国”和“兼爱万物”B、主张“无为而治”和“人民至上”C、提倡“天人合一”和“顺应自然”D、强调“求知若 thirst和“圣贤必仁”6、以下关于中国 feudal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封建制度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B、封建制度建立以中央集权为中心。

C、封建制度下,封侯分封土地与人民,成为地方的最高权威。

D、封建制度强化了宗族等级制度和父权制。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体西用”思想体现的是()。

A.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B. 中华民国元勋孙中山C. 洋务运动“自强”思想的宣传D. 天津机器纺织总局的建设8、《资治通鉴》是由宋代历史学家()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A. 班固B. 司马迁C. 欧阳修D. 司马光9.题目: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7月1日C.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1945年10月1日 10. 题目:下列关于历史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历史教学应该以讲解历史事实为主,不必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B.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分析C. 历史教学应该仅仅关注历史教材的内容,不必联系实际生活D. 历史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11、“教资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的单项选择题11、“数字、”方式题号(例如:11、),每个题目后面带答案和解析。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国古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A. 孔子B. 墨子C. 孙武D. 荀子2、以下哪项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流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儒家、道家、法家3、下列哪种历史研究方法不属于实证研究范畴?A、考古发掘B、文献解读C、统计分析D、逻辑推理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这部著作的主要作者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D、亨利·乔治5、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宋襄公称霸D、秦穆公称霸6、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A、张良B、萧何C、陈平D、韩信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属于春秋时期特点的是()A.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B. 统一六国,中央集权C. 郡县制普及,封建制度确立D. 文景之治,道家思想盛行8、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C.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采用纪传体,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9、《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和“非攻”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 10、在世界历史上,对“冷战”的起源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A、英法绥靖政策B、慕尼黑会议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联合国成立1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是:A.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B. 唐朝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的衰落C. 隋唐运河的开通D. 南宋灭亡后南宋迁都临安12、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C. 《史记》的史学价值非常高,被后世尊称为“史家之绝唱”D. 《史记》中包含了许多战争和英雄人物的描写,是对英雄主义的一种赞颂13、以下哪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百家争鸣”阶段?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14、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统一度量衡B. 实施郡县制C. 灭亡七国D. 推行法治15、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A、西汉B、东汉C、秦朝D、唐朝16、唐太宗在位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西周的分封制D.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2、关于《史记》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诗歌集B. 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历史小说C.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D. 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地理志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 秦汉时期,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C.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D. 宋元时期,棉花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4、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推动了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C. 实现了我国文化的现代化D. 结束了封建文化的统治5、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属于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经济基础范畴的是()A. 资本主义萌芽B. 自耕农经济C. 大商业经济D. 手工业经济6、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 《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了历史事件7、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方法?A、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资料B、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C、教师讲解历史故事D、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8、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B、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C、强调历史知识的背诵D、严格控制课堂纪律9、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锦衣卫和东厂C. 推行八股取士D. 实施均田制1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始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3、下列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圣”,并且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15、根据教材内容,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文化大革命17、下列哪一项是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A.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吸引周边国家学习交流。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件事标志着我国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初步确立?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2、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礼乐教化,强调道德修养B、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反对战争和奢华C、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顺应自然D、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 实行八股取士,控制思想C. 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D. 分封诸王,加强地方权力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B. 民间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工匠C.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D. 农业生产技术停滞不前,没有新的农具发明5、题干:在以下哪一时期,中国古代出现了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学术思潮?A. 春秋战国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之际6、题干: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A. 张载B. 王阳明C. 顾炎武D. 康有为7、最早在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8、以下哪个朝代在科举制度中首次设置武举,选拔武官()。

A、隋朝B、唐朝D、明朝9、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国家间关系,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为适宜?A. 演讲法B. 课堂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知识竞赛法 10、教师在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以下哪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战争原因的深入理解?A. 播放战争纪录片B. 阅读教材并提问C. 设计历史角色扮演D. 布置历史论文写作11、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12、下列哪位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并且提倡文学革命?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胡适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出现于西汉汉景帝时期,以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而著称B. 出现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以政治改革、文化繁荣而著称C. 出现于东汉光武帝时期,以政治宽松、经济繁荣而著称D. 出现于唐朝贞观年间,以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而著称14、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发生的B. 戊戌变法是清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C. 戊戌变法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来振兴国家D.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流亡海外,继续传播维新思想15、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末年B.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主要考察诗词歌赋的创作能力C. 科举制度在宋朝时开始实行八股取士D.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唯一途径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并在清朝末年废除,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主要考察的是八股文,即文章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写作,而非诗词歌赋的创作能力,故B项错误。

八股取士的制度始于明朝,而非宋朝,故C项错误。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如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等也是选拔官吏的方式,故D项错误。

2、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会试”通常在哪一城市举行?A. 北京B. 南京C. 杭州D. 西安解析: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其中,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全国性考试,通常在京城(即北京)的贡院举行,故A项正确。

南京在明清时期虽然也是重要的城市,但并非会试的举行地,故B项错误。

杭州和西安在明清时期虽然也是重要的城市,但与科举考试中的会试无关,故C、D两项均错误。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描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和“礼”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D.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最终成功收复了中原地区答案:D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和“礼”,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故A项正确。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B项正确。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2.《资治通鉴》是哪位史学家编撰的?A. 司马迁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商朝时期已有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B. 战国时期主要使用铁制农具进行农业生产C. 明朝时期欧洲传教士带来了先进的印刷技术D. 清朝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完全拒绝与外界交流4.下列关于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完全取代了手工生产B. 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涉及了欧洲和美洲国家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形成了两极格局D.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多极化时代5、下列关于“五四運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爆发于1919年B.源于中国外交的失败和国民的不满C.marily追求君主立宪制D.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6、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最早的是:A. 唐太宗贞观之治B.秦始皇统一六国C.宋明理学兴起D. 袁世凯称帝7、《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万元,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长江内河通商口岸是A.九江B.南京C.镇江D.芜湖8、历史上古代中国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的根据地位于今天的A.浙江省C.山东省D.江苏省9、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位少数民族首领以其卓越的才能和胆识,实现了北方民族的统一,并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这位首领是()A. 秦始皇B. 孝文帝C. 耶律阿保机D. 铁木真11.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位人物被称为“民族英雄”并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A. 林则徐B. 严复C. 孙中山D. 李鸿章12.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法国大革命是在封建君主的领导下进行的B. 法国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巩固C.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D. 法国大革命使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3、以下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A. 夏朝B. 商朝D. 秦朝14、下列哪个不是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A. 文献研究法B. 实地考察法C. 比较研究法D. 逻辑分析法15.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史记》属于哪一类史书?A. 纪传体B. 编年体C. 纪事本末体D. 年表16.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致了欧洲范围的战争17、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制D. 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选项A,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B,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选项C,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D,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C. 强学会D. 华兴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相关知识。

选项A,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A项错误。

选项B,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故B项正确。

选项C,强学会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由康有为发起,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成立,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C项错误。

选项D,华兴会是清末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但不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错误。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这一传说反映了()A. 远古居民过着群居生活B. 远古居民已会人工取火C. 远古居民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D. 远古居民已进入农耕时代答案:D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神农尝百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选项A,远古居民过着群居生活,这是远古时期的基本社会状况,但材料中的“神农尝百草”反映的是神农在农业和医药方面的贡献,与群居生活无直接关联,选项A错误。

选项B,远古居民已会人工取火,这一技能主要提高了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但与“神农尝百草”中强调的农业和医药贡献无直接联系,选项B错误。

选项C,远古居民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这是远古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与“神农尝百草”中的农业和医药贡献不符,选项C错误。

选项D,远古居民已进入农耕时代,神农遍尝百草,不仅发现了许多可以食用的植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草药,这体现了他在农业和医药方面的贡献,标志着人们开始通过种植农作物来获取食物,进入了农耕时代,选项D正确。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A. 《史记》B. 《天工开物》C. 《本草纲目》D. 《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这部著作的名称。

选项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材料“工艺百科全书”不符,选项A错误。

选项B,《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选项B正确。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针灸2、唐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A. 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B. 推行均田制缓解土地兼并问题C. 设置节度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A. 拿破仑·波拿巴B. 路易十八C. 查理十世D. 查理七世4、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式确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隋朝统一中国5、《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给英国的中国的领土是()。

A、香港岛B、台湾岛C、海南岛D、崇明岛6、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7、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实描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 隋朝灭亡后,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疆域和文化D.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8、题干:以下关于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A.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B. 德国在1871年柏林王朝宣布成立,标志着德国统一完成C.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胜利结束9、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印刷术C. 造纸术D. 针灸 10、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寻找新的贸易伙伴B. 开拓殖民地C. 展示国力与文化,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D. 探索未知世界11、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始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12、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设立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实行郡县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C.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强化中央集权D.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世袭制13、《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的是()。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老子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A. 商鞅变法B. 隋唐科举制改革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清末戊戌变法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 柏拉图B. 希罗多德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4、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始?A. 希波战争B. 伯罗奔尼撒战争C.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D. 意大利文艺复兴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春秋第一相”?A. 孔子B. 齐桓公C. 晏子D. 孙武6、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西汉建立C. 隋唐统一D. 宋朝建立7、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阶段?A. 夏、商、周B. 秦、汉、三国C. 宋、元、明D. 春秋、战国、秦8、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C. 《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9、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项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抗日战争胜利B. 新中国成立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以下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仁政”,提倡“以德服人”B. 岳飞:主张“富国强兵”,力主抗金C. 沈括:提出“地动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D. 张载:提出“知行合一”,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11、题干: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度?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12、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蔡锷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B.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C. 宋朝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D.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都北京朝代1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的B.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C.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15、下列哪一项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A. 探索未知世界B. 寻找海外奇珍异兽C. 扩展贸易范围D.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与朝贡体系16、抗日战争期间,哪一场战役标志着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武汉会战17、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隋唐时期19、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施的政策?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推广分封制 2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初是在哪个时期被发明出来的?A. 战国B. 东汉C. 唐朝D. 宋朝21、在以下历史时期中,哪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自耕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2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A. 苏轼B. 欧阳修C. 王安石D. 柳宗元23、中国古代史书中记载:“始皇帝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段历史时期被称为“重农抑商”政策?A、明清时期B、宋代以前C、宋代时期D、元代2、在中国历史分期中,“五代十国”属于哪个时期的结束?A、唐代B、宋代C、五代D、元代3、下列关于“秦朝的制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采纳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实施了刀兵统一,削弱了地方势力的影响C. 修建了统一的文字,便利了思想交流D. 相对于战国时期,社会更为开放多元化4、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 turning pointB. 五四运动的主要原因是青年学生对腐败统治不满,以及对中国弱小和不平等地位的抗争C. 五四运动仅限于北京,并没有深入全国各地D. 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5、《资治通鉴》是一部关于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编年体通史。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著作属于()。

A. 《史记》B. 《永乐大典》C. 《大清会典》D. 《资治通鉴》6、假如19世纪早期,你是一位前往中国南方迎接宴会上的重要客人的翻译官,那么你会()。

A. 使用拉丁字母翻译汉语B. 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C. 教授英语与汉语互译D. 观察茶馆里人们的活动7、“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反映了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的智慧?A. 孔子B. 孟子C. 司马光D. 诸葛亮8、清朝乾隆年间,举办了以哪项活动为代号的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皇权的高度集中?A. 嘉庆乾清宫政变B. 乾隆下江南C. 金榜题名D. 皇极殿太极朝9、关于唐代“开元盛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社会生活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达B. 朝政清明,经济昌盛,人民安居乐业C.疆域范围已经达到隋朝时期巅峰D. 有了完善的科举制度,人才辈出10、下列关于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后期采取了一系列对外来侵略的抵抗措施C.资产阶级领袖们倡导“变法求强”或“学习西方”等救国思想D.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华民族少年思想的觉醒和新的进步浪潮11、“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_____ 。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九年级历史》中,下列哪个史实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启蒙运动2、在《八年级历史》下册中,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玄武门之变D、淝水之战3、在以下历史人物中,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仁政”和“民贵君轻”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迈向工业化的初步阶段?A. 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B. 洋务运动的兴起C. 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民国政府D. 抗日战争胜利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事件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开疆拓土C.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D. 辽金夏元并立6、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计一百三十篇C. 《史记》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 《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和传说,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的书本,哪一种不属于儒家经典?A. 《春秋》B. 《尚书》C. 《易经》D. 《史记》8、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事件,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A. 唐太宗实施“贞观之治”B. 唐玄宗开疆拓土,称霸亚洲C. 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实施“开元盛世”D.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9、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四大战役奠定了当时的战局长期格局。

下列战役中,哪一个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四大战役之一?A、桂陵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官渡之战 10、中国古代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主要分为正史和野史两大类,其中正史又被分为“二十四史”,以下哪一部著作并未被列入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之中?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三国演义》1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国共合作D. 抗日战争胜利12、以下关于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历史学科教学应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B. 历史学科教学应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C. 历史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D. 历史学科教学应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育13、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旨在解决什么问题?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政府收入C、缓和社会矛盾D、改革科举制度14、《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其采用的编年体是一种能够清楚地载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纪传体史书形式。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

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B.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C. 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D.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选项A、B、C,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

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A、B、C均正确。

选项D,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生产状况的表现,而非生产关系的特点,D错误。

2、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其中“礼”是核心。

关于西周“六艺”教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B. 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C. 以道德教化为主D. 奠定了我国私学发展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

选项A、B、C,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其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以“射、御”为习武之事,以“书、数”为文化教育的基础。

“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这种教育体制反映了西周时期奴隶主阶级的需要,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以道德教化为主,A、B、C正确。

选项D,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奠定了我国官学发展的基础,而非私学,D错误。

3、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孔子的这一做法( )。

A. 推动了儒学的创立B. 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 扩大了教育对象D. 实现了教育公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创办私学的意义。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中“洋务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B. 洋务运动是一场军事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C. 洋务运动是一场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的是富国强兵D. 洋务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旨在推广西学,提高国民素质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转折点?A. 五四运动B. 二战结束C. 抗日战争的胜利D. 解放战争的胜利3、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的核心是:A、依靠人民战争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C、统一战线D、持久战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封建礼教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D、主张取消汉字,使用拉丁字母5、下列哪一史实标志着中国进入历史上的三国时期?A、八王之乱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汉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哪一项举措对于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A、实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C、设立太学D、开辟丝绸之路7、在我国古代,以下哪本著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三国志》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 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制度是中国特有的C. 宋代实行“八股文”取士,强调形式而不注重内容D.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9、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转变?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恩令C. 隋炀帝开科举D. 唐太宗贞观之治 10、以下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锦衣卫B. 实行三司分权C. 设立东厂D. 修订《大明律》11、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处于封建制度之下,下列关于该时期经济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铁面无私”的清官?A、包拯B、狄仁杰C、海瑞D、曾国藩2、哪一项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式结束?A、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3、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中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制度开始形成B.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国家统一C.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刹车文化,以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D. 秦朝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人民对统一的渴望是历史必然4、在教学历史时,教师应注重以下哪个方面?A. 追求绝对的准确性B.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C.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观D. 突出课本内容,力求全面覆盖5、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B. 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C. 是司马迁撰写的D.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6、下列哪个朝代实行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7.在历史学习中,查找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查找中国古代历史资料时,应该优先选择()。

A. 英国学者撰写的历史书籍B. 日本历史学者撰写的相关文献C. 中国历史学者撰写的著作D. 法国历史学者撰写的书籍8.在教授初中历史课程时,为了使得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教师应当()。

A. 告诉学生历史是不需要记忆的,学会享受历史课堂的氛围即可B. 以讲述趣味小故事为主,完全抛弃正史的教育方式C. 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D. 强调学生必须记住所有的历史事件和日期9.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东罗马帝国灭亡B. 鸦片战争C. 法国大革命D. 工业革命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生主义C. 民主主义D. 民权主义11、urrency was not used in China untilA. Roman EmpireB. Tang DynastyC. Qin DynastyD. Han Dynasty1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nchu Nation?A. They established a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based on ethnicity.B. They suppressed the Han Chinese culture.C. They created a new language named “Mongolian” based on the Mongolian alphabet.D. They imposed the state examination system.13、标志着中国现代史上人民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在下列历史人物中,被誉为“史学之父”的是: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希罗多德D. 孔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世界历史中“史学之父”的识别。

A项,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了《史记》,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人,但并非“史学之父”,故A错误。

B项,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但他并非“史学之父”,故B错误。

C项,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著名史学家,被西方尊称为“史学之父”,他写的《历史》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故C正确。

D项,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与“史学之父”无关,故D错误。

2.题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由哪位皇帝创立,并作为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A. 秦始皇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康熙帝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创立者。

A项,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实行的是郡县制,并未创立科举制度,故A错误。

B项,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虽然对科举制度有所发展,但并未创立殿试,故B错误。

C项,武则天是唐朝的女皇帝,她创立了殿试制度,并亲自在洛阳殿策问贡士,这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故C正确。

D项,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此时科举制度已经存在并发展了一段时间,康熙帝并未创立殿试,故D错误。

3.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A.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B. 反对神权至上和教会权威C. 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精神D. 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A项,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反对中世纪神学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故A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B项,反对神权至上和教会权威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故B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D. 秦朝解析: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秦国国君嬴政建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商、周虽然也是重要的早期王朝,但它们并没有实现像秦朝那样的全国性统一和中央集权。

2、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朝时期的科技发明?A. 活字印刷术B. 火药武器C. 指南针D. 地动仪答案:D. 地动仪解析: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以及指南针都是在宋朝时期得到发展或广泛应用的重要科技成果。

地动仪则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一种能够检测地震方向的仪器,早于宋朝数百年。

因此,选项D不属于宋朝时期的发明。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辽金战争B. 明朝灭亡C. 清朝建立D. 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答案:B解析:明朝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清朝建立则是新的封建王朝的开始。

辽金战争是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清朝建立则是新的封建王朝的开始,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与封建社会的结束关系不大。

因此,正确答案是B。

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明朝第一才子”?A. 王守仁B. 张居正C. 高启D. 沈周答案:A解析: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被誉为“明朝第一才子”。

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尤其是在哲学上创立了阳明心学。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高启和沈周均为明代著名文学家。

因此,正确答案是A。

5、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促进了全国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阳光学校2011年教师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初中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 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2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
A 参加长征B转战陕北C去重庆谈判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3 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3年,取名文革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
A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
B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没有成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就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朝妥协
5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维护了沙皇统治
C解放了农奴D废除了沙皇统治
6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

在诸子百家对我国影响最为
深远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7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了全球,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应对方案。

你认为面对经济
危机时,最值得借鉴的事例是: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罗斯福新政D赫鲁晓夫改革
8 一位同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政权分立B对外交往频繁C民族汇集D江南经济发展
9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倒。

致远鼓楫重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根
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10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设置西域都护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宣政院D设置驻藏大臣
11三峡水利枢纽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

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
这一个特点的是: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2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1)三顾茅庐(2)官渡之战(3)赤壁之战(4)巨鹿之战
A.(1)(2)
B.(2)(3)
C.(3)(4)
D.(1)(4)
13我国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制度开始于:
A.曹操时
B.汉武帝时
C.唐太宗时
D.隋文帝时
14李文是一个手工业者,他想了解我国17世纪同行的情况,他应该查阅的资料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聊斋志异》
15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最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因中国战败而结束
B.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16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1)井冈山(2)瑞金(3)遵义(4)南京
A.(1)(2)(3)(4)
B.(1)(2)(3)
C.(2)(3)(4)
D.(1)(3)(4)
17、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8 下列关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B.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C.都曾建立君主立宪政权
D.都曾抗击外来武装干涉
19 西欧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时期,被欧洲史学家称为:
A.前古世纪
B.上古世纪
C.中古世纪
D.后古世纪
20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
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地位
B.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了英国组织“反法联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二列举题(11分)
1 列举出下列重要组织或机构的名称;
⑴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
⑵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
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⑷体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组织:
2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⑴割让香港岛的是:
⑵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的是:
⑶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⑷允许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是:
⑸允许外国在中国设立使馆的是:
⑹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三材料分析题(9分)
材料: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一位朋友对他说,如果成功,他将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名垂千古;如果失败,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


斯福回答:“如果我失败,我就是美国的末代总统了。


请回答:1 罗斯福为什么这样说?(2分)
2 罗斯福领导下,美国实施哪些措施使美国最终走出了经济危机的死胡同?(7分)
四简答题:(20分)
1、科技的发展与思想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两种推动力,请说出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和两次思想解放的名称,并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

(10分)
2 简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并谈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10分)
五综合题:(20分)
以下是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的主栏内容,据此撰写出本课的教案,其中要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环节的设计。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一盛世与危机
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作物不断推广。

手工业发展,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瓷器的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

南京的丝织生产超过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松江、无锡等地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

商品流通更为广泛,商业更加发达。

“康熙盛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盛世之中潜伏着危机。

乾隆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吏治败坏,军队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二闭关锁国
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对违禁者处以死刑。

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广州、泉州、宁波、松江等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到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了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