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总结

第十六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二.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组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三国灭亡顺序:①263年,魏灭蜀②266年,司马炎(晋武帝)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③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二.八王之乱1.背景: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②后来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他们势力日益强大;③西晋统治腐朽,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人民;④统治者昏庸无能(西晋灭亡的原因)2.经过:八王之乱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3.影响:中原人口大量死亡,逃往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民族及路线: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一部分迁到辽宁。

2.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主要的十五个证券,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皇帝苻坚任用喊人王猛改革,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第十八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兴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重用。

3.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但最终未收复中原。

4.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含义;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2.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背景: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2.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社会环境:社会比较安定③北人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④人为因素: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手工业:纺织、 矿冶、陶瓷、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 船、造纸等有了
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明显进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
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 商业:长江沿岸
,覆衣天下。
最为活跃,外贸
——《宋书·列传第十四》)
重点3:民族融合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合称“十六国”。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 小民族差异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重点3: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 ( 383年)
草木 风声 投鞭 东山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 皆兵 鹤唳 断流 再起
西晋末年,晋元帝(司马睿)率 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后在 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
二、政治:偏安一隅
3、南朝的更替
420年,出身 低级士族的武将 刘裕篡夺皇位, 国号宋。此后 170年间,南方 先后经历了宋、 齐、梁、陈4个 王朝,合称“南 朝”。
四、政治:天下归一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265-316年)的短暂统一 司马氏代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 265-316年 )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291年—306年,历时16年) 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 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 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 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 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
经济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
民族融合
背景
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胡族,半因于避 兵祸及北人之酷虐,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 南,当其相率而来也。
——《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民族融合
少数 游牧 民族 内迁
魏晋之际,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 鲜卑、氐、羌等。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 国力空虚,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于是中原大乱。
——《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
这些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的阶级 本性决定了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门第, 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而对寒门庶族则百般挑剔, 拒之门外,以至使官僚队伍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中国文化史》
儒学不适应当时形势,魏晋玄学出现
糅合儒、道形成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世说新语》
放荡不羁、展示个性、摒弃礼法
思想
儒道佛三教并行,形 成魏晋玄学
民族融合
政治
三国两晋 南北朝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
余头,旋又颁布占田制,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
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
即以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
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
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历史高教版2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历史高教版2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政权更迭。

2. 理解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政权更迭,理解民族交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对民族交融复杂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相关历史资料,包括历史地图、图片和音频文件等。

2. 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民族交融的问题。

3. 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进行导入,引出“三国”话题,再引出“两晋南北朝”,进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25分钟)(1)政权更迭(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的更迭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权更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民族交融(1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情况。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对后世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培养其历史思维。

3.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布置作业(1分钟)(1)收集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三国⿍⽴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产⽣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北⽅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屯⽥,恢复农业⽣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了北⽅,想要进⼀步统⼀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北⽅,不习⽔战,⽔⼟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做⼈不能骄傲⾃满,要善于听取别⼈的意见。

★★⽐较官渡之战与⾚壁之战★★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2)他⼴罗⼈才,统⼀了北⽅,结束了北⽅分裂割据的局⾯,有利于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数万⼝。

三、三国⿍⽴的形成1、三国⿍⽴局⾯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局⾯正式形成。

★★图表:三国⿍⽴的形成2、对三国⿍⽴局⾯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利⼯程,北⽅⽣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到三国⿍⽴(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特点及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提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刚刚播放的这首歌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成败从容的历史。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内容探究】一、官渡之战师: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生:官渡之战。

[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二段的内容,完成官渡之战概况表。

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作用础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生: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师: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角度
内容
续表
(1)民族迁徙,即东汉以来周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这是民族交
融的一种重要方式
(2)友好交往,即北方其他各族逐渐改变以前的游牧生活,学习汉
形式 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汉族也学到其他民族的畜牧业经验
(途径)(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
加强联系和友谊
(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推动民族交融的作用
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号 魏 蜀 吴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灭亡 司马炎代魏称帝 为曹魏权臣司马昭所灭
为西晋所灭
二、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266年,①__司__马__炎___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020安徽亳州利辛一中高一期中]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
行,甚至为朝廷规定的祭品。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C )
A.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民族交融的影响
D.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北民南迁把北方的一些饮食习惯带到南方的结果,体现了当时南北方的
____淝__水__之__战_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二、北朝
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⑥__4_3_9__
年统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5世纪后期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课件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3.如图是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侯”印。由此可
知(
)A
①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②西晋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
④少数民族内迁使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
题 情
期民族交融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
民族交融:
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 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史实:
主 1.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

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东 汉


220

统一
280 西晋 280-316
十六国 (前秦统一
北方)
317 东晋
北朝
北 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灭
北周
420
南朝(420-589)




隋 581年
特点:国家分裂,政权林立更迭频繁,政局动荡;民族交融。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问题2.什么是民族交融?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
“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
B
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培优课教案_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培优课教案_3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1、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2、适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3、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2、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兴亡的因素。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基本过程一新课导入由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导入教师提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典故。

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学生活动:思考,分析,提出疑问。

教师讲述: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二新课学习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8第一、二段,弄清楚三国结束的基本过程和西晋建立的大致情况。

(2)指导学生根据魏、蜀、吴三国的地理方位,用简笔画出三国结束和西晋建立情况,并注明时间魏220蜀263吴280西晋266↙↙具体解读并强调: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人物链接】晋武帝司马炎教师介绍: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培优课教案_21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培优课教案_21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的第20课,在整个单元处在总结的位置,前面四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学生知识储备上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以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

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把五支笔作为本课的主线,通过史料研读、作品赏析、视频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动手操作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学生好奇心
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贾思勰——生花之笔
祖冲之——不辍之笔
王羲之——神来之笔
顾恺之——点睛之笔
石窟雕塑——鬼斧之笔。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解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讲解教学课件
二、东晋与南朝 1.衣冠南渡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
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
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结合士p28族“专历史权纵横”,指出东晋政治的特点。
含义: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
西东 魏魏

北 周
北 齐

南北朝并立形势
民族:氐族(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政权)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 及祝文
1980 年,考古工作者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 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 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 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 文字与《魏书》相关记载 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 《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 跋部“石室”祖庙。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3.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
B 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B 的结果是( )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 B.西晋结束东晋开始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 D.形成军阀混战局面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
C “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培优课件_13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培优课件_13
成就:《齐民要术》
人物 卡片
科技之农学
含义 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 要方法
内容 总结生产技术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提出宝贵思想
地位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 业科学技术著作。
贾思勰《齐民要术》
材料 研读
后魏高阳太守,齐郡益都人,撰《齐民要术》,采 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
温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知新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材料 研读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 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姓名:贾思勰 朝代: 北朝 身份: 农学家
成就:《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人物 卡片
《女史箴图》
“女史”是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 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zī )。朝 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 和警示。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 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王羲之的魏晋风度与书法境界》
勤奋好学、立志专精、刻苦练习、创新
自由 讨论
有人认为:“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电脑都安装 了字体库软件,想要什么字体由你选择,所以根本 没有必要再去练字学书法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 点?在当今信息时代,书法艺术是该发扬光大,还 是顺其自然让其消失呢?
姓名:顾恺之 朝代: 东晋 身份: 画家
祖冲之小时候背《论语》两个月竟然只背了十多行,气 得父亲直打骂。但父亲也发现当小冲之和他一起在书房 推测星象时,思维十分活跃,还翻遍家里所有天文历书 。当时研究天文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问:“ 小兄弟, 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又 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 ,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大声回答道:“我不求 升官发财,只想弄清楚天地的奥密。” 为了求圆周率, 他学习并创新前人的 “割圆术”,运用的是古老又繁琐 的算筹(那时还没有算盘)。推算圆的内接正3072边 形时,圆周率的值才3.1416,一直算到正24576边形 面积时,才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值,而这是从把正六 边形的边长计算到小数后28672位开始做起的。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共19张PPT)
背 前提 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景 有利条件 拓跋珪已执行汉化措施
少数 条 必要性 矛盾激化,改革迫在眉睫 民族 件 推动力 冯太后执政和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266年,司马炎灭魏建
280年,西晋灭吴国,完晋成了统一
西晋
三国后期,司马氏家族逐渐掌权后发兵灭蜀。266 年,司马炎建西晋,280年完成统一。这一时期,一些
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具有代表性的即“五胡内迁”
西晋版图
晋武帝司马 炎
鲜卑
羌 (qiāng)
氐(dī)
鲜卑
匈奴
羯 ( jié)
五胡内迁
1、背景: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 兵源及劳动力,强 迫西、北边陲的少 数民族内迁中原; ②少数民族自身经 济发展的需要。 2、影响: ①促进江南开发;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 逐渐封建化; ③促进民族融合; ④一定程度上激化 了民族矛盾。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共19张PPT)
三国 西晋
北朝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共19张PPT)
隋朝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共19张PPT)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共19张PPT)
人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 史纲要 (上) 》第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共19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国家之间的更替灭亡)
南 朝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萧道成 479-502年 梁 萧衍 502-557年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南朝简表 隋

西晋
时间:265-316 建立者:司马炎
都城:洛阳
十六国
304年—439年
东晋
时间:317-420 建立者:司马睿
都城:建康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439年—581年) 梁



南朝(420年—589年)

时间:220-265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时间:229-280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蜀(蜀汉)
时间:221-263 建立者:刘备
都城:成都 三国
220年—280年

时间:约公元前21世纪 建立者:夏启 都城:亳(bo )

时间:约公元前16世纪 建立者:成汤 都城:殷
西周
时间:约公元前11世纪 建立者:周武王姬发 都城:镐京
东周
时间: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周平王 都城:洛邑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秦始皇嬴政 都城:咸阳
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 建立者:光武帝刘秀 都城:洛阳

(王莽)
公元9年
二、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战役 (一) 三国时期前后著名战役
(二)魏晋时期著名的战役
地区 民族 政权
数量
北 方
匈奴 汉(前赵)、北凉、夏 15
鲜卑 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
羯 后赵 氐 前秦、后凉
羌 后秦 汉
前凉、西凉、北燕
西南
巴氐
成汉
1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十六国简表
交战双方: 袁绍 VS 曹操
时间:200年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过程:曹操亲率精兵偷袭乌巢,烧袁绍粮草。

结果:曹军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意义:官渡之战几年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交战双方: 刘备与孙权联军 VS 曹操
时间:208年
地点:赤壁(今河湖北赤壁市西北)
过程:黄盖利用风向,采用火攻,火烧赤壁。

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意义: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势力被控制在北方。

交战双方: 前秦 VS 东晋
时间:383年 地点:淝水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意义:东晋维持对南方的统治,并收复黄河以南一些土地,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陷入分裂割据。

三、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改革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者: 北魏孝文帝
(在祖母冯太后的支持和指导下)
拓跋宏以身作则,改名为 元宏
北魏孝文帝简历
姓名:拓跋宏(元宏) 谥号: 孝文帝 在位:471年—499年
民族: 鲜卑族 职业:北魏皇帝 享年:32岁
主要成就: 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题:任何变法和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影响某些人或某些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秦国的商鞅变法都面临着这样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孝文帝和商鞅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你认为哪一种解决方式更好?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变得强盛起来,这给你什么启示呢?
2、主要措施(内容):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制度,加强经济和行政管理。

(2)迁移都城。

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文化习俗的政策。

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通婚。

3、重要意义:
(1)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改革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民族交往与交流增多,民族交融趋势增强。

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社会矛盾激化,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事件年表
五、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宗教发展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一)北方人口大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