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课件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合集下载
活性阳离子聚合及其机制ppt课件
引发剂 共引发剂
1 2
配合物
1 2
C H ( A l C l )+ C H C H C H C H C H ( A l C l ) 2 5 4 2 2 5 2 4 3 3 C H C H C H C H 3 5 3 5 4 4 C H C H 3 3
1,2加成
4.2
阳离子聚合
继续加成之前首先是分子内重排,而后再进行链增长 5 C H 3 1 2 2 1 3 分 子 内 重 排 C H C H C H ( A l C l ) C H H H ( A l C l ) 25 2 4 2 5C 2C 2C 4 3 4 C H C H C H 3 3 5 4 C H 3 1,3加成 5 C H C H 3 3 2 2 1 1 3 C H HC HC H 2C 3 C H H H H H ( A l C l ) 2 5C 2C 2 CC 2C 4 3 4 C HC H C H 3 5 3 4 C H 3 5 5 C H C H 3 3 1 2 3 2 3 1 分 子 内 重 排 C H C H C H C C H C H C ( A l C l )+ 2 5 2 2 2 2 4 4 4 C H C H 3 3 由1,2-加成变为1,3-加成 或 由1,2-聚合变为1,3-聚合
• 新引发体系、新单体不断开发, 成就瞩目。 活性阳离子聚合的成功开发, 使得利用阳离 子聚合进行高分子精细合成、获得新聚合 物, 如含末端功能基聚合物及嵌段共聚物等 成为可能, 有关研究甚为活跃。 • 与其它方法相比, 利用活性阳离子聚合合成 嵌段共聚物的优点在于它的高嵌段效率(即 无均聚物生成) , 并能容易地控制链段长度 与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 • •
⒉ 链增长反应 ⑴ 用Lewis酸作引发剂的链增长反应
1 2
配合物
1 2
C H ( A l C l )+ C H C H C H C H C H ( A l C l ) 2 5 4 2 2 5 2 4 3 3 C H C H C H C H 3 5 3 5 4 4 C H C H 3 3
1,2加成
4.2
阳离子聚合
继续加成之前首先是分子内重排,而后再进行链增长 5 C H 3 1 2 2 1 3 分 子 内 重 排 C H C H C H ( A l C l ) C H H H ( A l C l ) 25 2 4 2 5C 2C 2C 4 3 4 C H C H C H 3 3 5 4 C H 3 1,3加成 5 C H C H 3 3 2 2 1 1 3 C H HC HC H 2C 3 C H H H H H ( A l C l ) 2 5C 2C 2 CC 2C 4 3 4 C HC H C H 3 5 3 4 C H 3 5 5 C H C H 3 3 1 2 3 2 3 1 分 子 内 重 排 C H C H C H C C H C H C ( A l C l )+ 2 5 2 2 2 2 4 4 4 C H C H 3 3 由1,2-加成变为1,3-加成 或 由1,2-聚合变为1,3-聚合
• 新引发体系、新单体不断开发, 成就瞩目。 活性阳离子聚合的成功开发, 使得利用阳离 子聚合进行高分子精细合成、获得新聚合 物, 如含末端功能基聚合物及嵌段共聚物等 成为可能, 有关研究甚为活跃。 • 与其它方法相比, 利用活性阳离子聚合合成 嵌段共聚物的优点在于它的高嵌段效率(即 无均聚物生成) , 并能容易地控制链段长度 与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 • •
⒉ 链增长反应 ⑴ 用Lewis酸作引发剂的链增长反应
第五章 阳离子聚合及其应用ppt课件
• 应用:
– 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聚异丁烯可以用作油品添 加剂、胶黏剂、密封剂、涂料、润滑剂、增塑 剂和电缆浸渍剂等 –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可用作塑料、生胶、热塑性 弹性体的添加剂
• 聚苯:
AlCl3-H2O-CuCl2
n
• 氯醇胶(环氧氯丙烷阳离子开环聚合)
* OCH CH2Cl H2 C
* OCH CH2Cl H2 C
CH3 CH2 CH CH CH3
R+
CH3 RCH2 H C+ CH CH3 RCH2
CH3 H2 C C+ CH3
CH3
H2C
CH3 H2 C C CH3
H2C
CH3
H2 C
H2 C C
H2 C
H2 C C CH3
结晶聚合物
CH3
CH3
H2 C
CH3 CH
CH H2 C
H2 C C
H2 C C CH3
主要内容
①负离子聚合特征 ②主要产品介绍
③活性聚合体系
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的本质:
– 亲电试剂(活性中心)进攻双键或亲电化合物。 – 活性中心活泼。
阳离子聚合
• 阳离子聚合特征
• 碳正离子的特点:
H H C+ H
甲基正离子
H R C+ H
伯碳正离子
R R C+ H
仲碳正离子
R R C+ R
叔碳正离子
CH3 I-CH2 C
+
CH3
• 苯乙烯及其衍生物
苯环的共轭效应,若带有供电基团,无疑增加单体活性。
CH2 CH CH2 CH CH2 > N H3C CH3 OCH3 > CH3 C > CH2 CH
中科大高分子化学PPT课件
第一节 链式聚合概述
二、链式聚合反应类别
根据活性种(活性中心)的种类,链式聚合分为
1.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 :多为碳自 由基;
2.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多为碳 阳离子;
3.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碳阴离子 居多,也有氧负离子;
H
CH2 C Z + 活性的物种
Y
R*
---F3-1d
思考题 链终止和链转移有什么异同?
2021/4/11
4
第4页/共109页
第一节 链式聚合概述
三、链式聚合反应的特点 1. 反应历程:几个基元反应; 2. 分子量与转化率的关系:基本与转化率无关; 3. 链的生长:活性种和增长链对单体的加成反应;
2021/4/11
8
第8页/共109页
五、单体聚合类型的分析
2. 烯烃单体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 给电子性:烷基、氨基、烷氧基、酰氧基;
氧和氮有孤对电子,可发生p-p共轭,使碳碳双键电子
云密度增加,利于亲电试剂进攻;同时可分散碳正离
H
H
CH2 C+ 子的电荷密度CH2,C增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F。2-3a
还会与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反应,使这些单体的聚合反 应变得复杂。
3. 位阻效应
2021/4/11
2021/4/11 3. 羰基化合物:醛、酮
6
第6页/共109页
a-
四、烯类单体可进行的聚合反应(返回)
含含含 烯共给吸 烃轭电电 :取子子 配代取取 位基代代 聚的基基 合:的的 、三:: 自者自自 由皆由由 基可基基 乙 、、 烯 阳阴
二、链式聚合反应类别
根据活性种(活性中心)的种类,链式聚合分为
1.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 :多为碳自 由基;
2.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多为碳 阳离子;
3.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碳阴离子 居多,也有氧负离子;
H
CH2 C Z + 活性的物种
Y
R*
---F3-1d
思考题 链终止和链转移有什么异同?
2021/4/11
4
第4页/共109页
第一节 链式聚合概述
三、链式聚合反应的特点 1. 反应历程:几个基元反应; 2. 分子量与转化率的关系:基本与转化率无关; 3. 链的生长:活性种和增长链对单体的加成反应;
2021/4/11
8
第8页/共109页
五、单体聚合类型的分析
2. 烯烃单体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 给电子性:烷基、氨基、烷氧基、酰氧基;
氧和氮有孤对电子,可发生p-p共轭,使碳碳双键电子
云密度增加,利于亲电试剂进攻;同时可分散碳正离
H
H
CH2 C+ 子的电荷密度CH2,C增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F。2-3a
还会与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反应,使这些单体的聚合反 应变得复杂。
3. 位阻效应
2021/4/11
2021/4/11 3. 羰基化合物:醛、酮
6
第6页/共109页
a-
四、烯类单体可进行的聚合反应(返回)
含含含 烯共给吸 烃轭电电 :取子子 配代取取 位基代代 聚的基基 合:的的 、三:: 自者自自 由皆由由 基可基基 乙 、、 烯 阳阴
《阳离子聚合单体》PPT课件ppt
采用耐高温、耐ຫໍສະໝຸດ 蚀的设备。合成实例及性能表征
01
02
03
04
05
以苯乙烯为原料,通过 直接合成法制备阳离子 聚合单体。
以丙烯酸甲酯为原料, 通过酯交换合成法制备 阳离子聚合单体。
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 料,通过缩聚反应合成 法制备阳离子聚合单体 。
以乙烯为原料,通过烯 烃聚合合成法制备阳离 子聚合单体。
阳离子聚合单体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性能优化研究
聚合单体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聚合单体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如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流变性能 等,以寻找性能优化的最佳方案。
聚合单体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
研究聚合单体与其他组分如填料、增塑剂等的相互作用,以进一步优化材料 性能。
05
阳离子聚合单体的研究展望与挑战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通常由阳极、阴极和夹在两极之间的聚合物光活性层组成。
工作原理
在光照下,光子被吸收并激发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 光电流。
阳离子聚合单体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作为聚合物的单体,阳离子聚合单体可以用来合成高性能的聚合物太阳能电 池材料。
改进阳离子聚合单体的应用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详细描述
目前,阳离子聚合单体的应用领域还比较有限。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需要不 断提高其应用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例如,可以研究阳离子聚合单体在光电材 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探索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06
研究实例:阳离子聚合单体在聚合物太 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2
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对阳离子聚合的单体进 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类。
01
02
03
04
05
以苯乙烯为原料,通过 直接合成法制备阳离子 聚合单体。
以丙烯酸甲酯为原料, 通过酯交换合成法制备 阳离子聚合单体。
以己二酸和己二胺为原 料,通过缩聚反应合成 法制备阳离子聚合单体 。
以乙烯为原料,通过烯 烃聚合合成法制备阳离 子聚合单体。
阳离子聚合单体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性能优化研究
聚合单体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聚合单体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如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流变性能 等,以寻找性能优化的最佳方案。
聚合单体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
研究聚合单体与其他组分如填料、增塑剂等的相互作用,以进一步优化材料 性能。
05
阳离子聚合单体的研究展望与挑战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通常由阳极、阴极和夹在两极之间的聚合物光活性层组成。
工作原理
在光照下,光子被吸收并激发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产生 光电流。
阳离子聚合单体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作为聚合物的单体,阳离子聚合单体可以用来合成高性能的聚合物太阳能电 池材料。
改进阳离子聚合单体的应用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详细描述
目前,阳离子聚合单体的应用领域还比较有限。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需要不 断提高其应用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例如,可以研究阳离子聚合单体在光电材 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探索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06
研究实例:阳离子聚合单体在聚合物太 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2
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对阳离子聚合的单体进 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类。
阳离子聚合ppt
活性的配合物 ~CH2CXY+(BF3OH) +H2O ~ CH2CXYOH
+ H +(BF3OH) -
-
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用量最佳比
——聚合速率最快、分子量最高。 ▪共引发剂过少,活性不足, ▪共引发剂过多将终止反应。
如SnCl4-H2O引发苯乙烯聚合,以CCl4为溶剂 时,最大速率在[H2O]/[SnCl4]≈0.002,
CH3 1 ,3 聚 合
温度下降,kp降低,
重排机会增加,Ⅱ成
份也增加。
温度/℃
Ⅱ%
0
83
-80
86
-130
100
CH3
C H 2— C H 2— C — n
Ⅱ
CH3
-
3、链终止和链转移 阳离子聚合通常为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1、链转移终止: (1)向单体转移:活性中心向单体分子转 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时 再生出能引发的离子对,动力学链不终止
一、阳离子聚合研究现况
1、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原因: ①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
很难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②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
移、异构化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 聚合的特点 ③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
2、目前唯一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 的产品——丁基橡胶、聚异丁烯。
1) “Lewis酸-质子酸”引发体系 常见的助引发剂(质子酸)有: H2O, HCl, HF 及 CCl3COOH
-
引发过程:
S nC 4+R l lC
X R(Sln5)C +CH 2=C
Y
R(Sl5 n ) C
+ H +(BF3OH) -
-
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用量最佳比
——聚合速率最快、分子量最高。 ▪共引发剂过少,活性不足, ▪共引发剂过多将终止反应。
如SnCl4-H2O引发苯乙烯聚合,以CCl4为溶剂 时,最大速率在[H2O]/[SnCl4]≈0.002,
CH3 1 ,3 聚 合
温度下降,kp降低,
重排机会增加,Ⅱ成
份也增加。
温度/℃
Ⅱ%
0
83
-80
86
-130
100
CH3
C H 2— C H 2— C — n
Ⅱ
CH3
-
3、链终止和链转移 阳离子聚合通常为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1、链转移终止: (1)向单体转移:活性中心向单体分子转 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时 再生出能引发的离子对,动力学链不终止
一、阳离子聚合研究现况
1、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原因: ①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
很难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②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
移、异构化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 聚合的特点 ③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
2、目前唯一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 的产品——丁基橡胶、聚异丁烯。
1) “Lewis酸-质子酸”引发体系 常见的助引发剂(质子酸)有: H2O, HCl, HF 及 CCl3COOH
-
引发过程:
S nC 4+R l lC
X R(Sln5)C +CH 2=C
Y
R(Sl5 n ) C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25º C, S聚合(CH2Cl)2溶剂 Initiator or coinitiator I2 SnCl4-H2O HClO4 kp(L/mol. S) 0.003 0.42 17.0
3. 聚合温度的影响 ER=Ei+Ep-Et
E Xn E p Etr
ER=-21-41.8KJ/mol 易出现低温加速
阳离子:C m=10-2-10-4
自由基 C m=10-4-10-5
低温有利于控制链转移 (或从单体到增长中心负氢离子转移)
H-[-CH2C(CH3)2-]n-CH2C+(CH3)2(BF3OH)-+ CH2=C(CH3)2 CH2=C(CH3)-CH2+ BF3OH-+H-[CH2C(CH3)2]n-CH2CH(CH3)2
CH2=CH-OR + 2I2 ICH2-CHI OR
I2
ICH2-CHI3 OR
+
-
or
I2 + CH2=CH-OR
I CH=CH + HI OR
在HI中加Lewis酸: HI + ZnX2(SnX2)或HI+I2
CH-I R
I2
ZnI2
CH I3 R CH2=CH R + CH I ZnI2 R CH2=CH R
(CH3)3C+(AlCl4)-
(CH3)3C+(AlCl4)- +фCH=CH2→ (CH3)3C CH2CH+ф(AlCl4)-
a. (C6H5)3CCl+SbCl5→(C6H5)3C+SbCl6Cl + SbCl5
+
第五章-阳离子聚合解读PPT课件
.
28
= Kp / Kt
自终止
.
29
Rtr, M = ktr [HM+ (CR)-] [M] Rp= kp [HM+ (CR)-] [M]
kp
.
30
温度对链转移情况的影响:
向单体溶剂为主 分子量低
向单体转移为主 分子量高
.
31
.
32
(醚、酮、酯等)
.
33
.
34
K = A exp(- E /RT)
.
1
.
2
结构可控
.
3
.
4
.
5
.
6
.
7
(只能自由基和配位聚合) (只能配位聚合)
H H
H H +
C H 2 C H 3
H 3 C+ C H 2 C 重 H 3 排H 3 C+C C H H 3 3
.
8
H
CH3
H
CH3
H
CH3
H
+
H
CH3
.
9
.
10
共聚后体系残留双键供硫化交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1
.
.
16
快 快难
自由基聚合为慢引发,因.为 Ei = 105~125 KJ/mol
17
H
H C
阳 离 子 聚 合
H
C H 3
H
C H 2 CC H 2C C H 2 C
H C HC H 3 H 3 C
C H H 3 C C H 3
C H 3 H 3 C C H C H 3
.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聚合反应分类
根据聚合机理,聚合反应可分为连锁 聚合和逐步聚合。阳离子聚合属于连 锁聚合的一种。
根据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聚合反应 可分为均聚合、共聚合和嵌段聚合等 。阳离子聚合可用于制备均聚物和共 聚物。
02
阳离子聚合基本原理
阳离子聚合的机理
01
02
03
链引发
引发剂在阳离子作用下形 成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聚 合。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 引言 • 阳离子聚合基本原理 •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 阳离子聚合催化剂 • 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 阳离子聚合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阳离子聚合是一种通过阳离子引 发的高分子聚合反应,其特点是 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链带有正电荷 。
02
阳离子聚合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 要应用,如合成橡胶、塑料、涂 料等。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动力学方程,求得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 学参数。
阳离子聚合的活化能
活化能的概念
01
指引发聚合反应所需的最低能量。
活化能的影响因素
02
引发剂类型、单体类型、溶剂极性等。
活化能与聚合速率的关系
03
活化能越高,聚合速率越快;反之,活化能越低,聚合速率越
慢。
03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选择依据
选择催化剂时应考虑其活性、稳定性、毒性等因素,以及聚合物的性能要求和 生产成本等因素。
05
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温度
阳离子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导致聚合速率增加,但同时也会加速聚 合物链断裂,影响聚合物分子量。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以获得高分子量聚 合物。
高分子化学 第六章_阳离子聚合
四、阳离子聚合动力学
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复杂,动力学方程建立较难: ①体系总伴有共引发剂,使引发反应复杂化; ②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 ③聚合速率极快,数据重复性差; ④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⑤离子对和少量自由基离子并存,两者的影响难以分离。 ⑥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
因此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做动力学研究。 引发剂—SnCl4(低活性) 自终止方式—向反离子转移
第十八讲 阳离子聚合
(第六章 离子聚合)
复 习:
1、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和引发剂; 单体—吸电子共轭单体 引发剂—亲核试剂
2、阴离子聚合的机理与特征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3、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活性阴离子聚合
6.3 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反应的通式:
A B
M
AM
B
M
HM (CR)
质子或碳正离子
特点:
引发剂往往与共引发剂配合使用,引发体系离解度很 低,很难达到活性聚合的要求; 引发活化能低(Ei=8.4~ 21 kJ/mol),引发速率快;
(自由基聚合 Ed=105~150 kJ/mol )
6.3 阳离子聚合
2、链增长
HM (CR) + n M kp HMnM (CR)
古马隆
杂环化合物:环醚、醛类、环缩醛、三元环酰胺
基本原则: 由于离子聚合的工艺要求较高,故能用自由基聚合的,尽
可能不采用离子聚合。
6.3 阳离子聚合
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和引发作用
引发剂—亲电试剂
引发方式有两种: 阳离子引发—质子酸、Lewis酸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TCE) —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复杂,动力学方程建立较难: ①体系总伴有共引发剂,使引发反应复杂化; ②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 ③聚合速率极快,数据重复性差; ④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⑤离子对和少量自由基离子并存,两者的影响难以分离。 ⑥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
因此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做动力学研究。 引发剂—SnCl4(低活性) 自终止方式—向反离子转移
第十八讲 阳离子聚合
(第六章 离子聚合)
复 习:
1、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和引发剂; 单体—吸电子共轭单体 引发剂—亲核试剂
2、阴离子聚合的机理与特征 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无转移
3、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活性阴离子聚合
6.3 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反应的通式:
A B
M
AM
B
M
HM (CR)
质子或碳正离子
特点:
引发剂往往与共引发剂配合使用,引发体系离解度很 低,很难达到活性聚合的要求; 引发活化能低(Ei=8.4~ 21 kJ/mol),引发速率快;
(自由基聚合 Ed=105~150 kJ/mol )
6.3 阳离子聚合
2、链增长
HM (CR) + n M kp HMnM (CR)
古马隆
杂环化合物:环醚、醛类、环缩醛、三元环酰胺
基本原则: 由于离子聚合的工艺要求较高,故能用自由基聚合的,尽
可能不采用离子聚合。
6.3 阳离子聚合
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和引发作用
引发剂—亲电试剂
引发方式有两种: 阳离子引发—质子酸、Lewis酸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TCE) —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阳离子活性聚合上》课件
协同作用
阳离子活性剂和阳离子单体之间的作用协同, 促进分子间交联。
温和反应条件
阳离子活性聚合反应需要温和反应条件,对环 境友好。
广泛应用
阳离子活性聚合已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和化 学品的制备。
阳离子活性聚合的应用领域
阳离子活性聚合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应用领域的例子。
水处理
阳离子聚合物用于污水处理、淀粉糖化和颜料的合 成。
1
1. 确定反应物
根据需求选择阳离子单体和催化剂。
2. 溶液配制
2
根据实验要求精确配制反应用溶液。
3
பைடு நூலகம்
3. 反应条件控制
控制反应条件(温度、浓度、pH值、时
4. 产物收集
4
间等)进行活性聚合反应。
分离和纯化产物,获取高纯度的阳离子 聚合物。
优化工艺参数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阳离子聚合物,需优化工艺参数。下列是优化工艺参数的一些方法和实践经验。
高分子材料
聚乙烯醇和聚酰胺是制备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 应用广泛。
印刷油墨
阳离子活性聚合物适用于印刷油墨、涂料等领域。
胶黏剂
阳离子胶黏剂适用于胶带、便利贴等产品的制造。
阳离子活性聚合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
阳离子活性聚合的工艺流程包括阳离子单体的选择和配方、反应条件的控制、催化剂的选择和添加等。其操作 步骤如下:
阳离子活性聚合上
本PPT课件介绍阳离子活性聚合的概念、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通过典型案例 分析和讨论,总结优化工艺参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阳离子活性聚合的概念和特点
阳离子活性聚合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合成方法,其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大分子聚合物和复杂结 构化合物的制备。
中科院课件 高分子化学-7(阳离子聚合)
+
-
H + H(CR)
(4)负氢的转移
CH2-CHR +
+
CH2CH R
CH2-CH2R +
CH2C R
+
4. 链终止: (1) 反离子加成: 当反离子的亲核性较强时, 形成共价键.
HMnM+(CR)HMnM(CR)
+
H-(-CH2CH )CH2CH
(OCOCF3)OCOCF3
H-(-CH2CH )CH2CH
六、阳离子聚合的实验条件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副反应,聚合常在低温下进行。
O CH3C-F + SbF5 O CH3C SbF6
+ -
可就地产生或分别制备成固体盐,紧接着加到单体溶液中。 CH3COOClO3(乙酰高氯酸盐)
O O CH3C-O-CH-CH3 + HClO4 O CH3C +ClO4+
O CH3COH
4、其它引发 a. I2, Br2, Cl2在R3Al, R2AlCl存在 I2 + R2AlCl→ I+R2AlClI无Lewis酸存在,I2也可引发活性单体S, 乙烯基醚,N-乙 烯基咔唑,苊
S(CH3COClO4, CF3COOH, CH3SO3H)
CH=CH2 OCH3 (CF3SO3H, I2)
3. 链转移(动力学链未终止)
(1) 向单体的链转移(碳正离子β-质子转移到单体)
-[-CH2C(CH3)2-]n-CH2C+(CH3)2(BF3OH)-+ CH2=C(CH3)2 H-[-CH2C(CH3)2-]n-CH2C(CH3)=CH2 + (CH3)3C+BF3OH+ H-[-CH2C(CH3)2-]n-CH=C(CH3)2
阳离子高分子PPT
3.链转移与链终止反应
(2)苯环烷基化反应
(3)增长链碳阳离子从其它链夺取H-生成更 稳定的碳阳离子
3.链转移与链终止反应
(4)向溶剂的链转移
(5)向引发剂的链转移
3.链转移与链终止反应
阳离子聚合中除链转移反应会导致增长链失 活外,还可发生以下的终止反应
(i)添加链终止剂-阳离子聚合最主要的终止方式 ( 阳离子聚合自身不容易终止,通过添加水、醇、酸 、醚、胺、醌等终止剂可使聚合终止)。
1.链引发
酸在溶剂的作用下,电离成质子H+与酸根阴离子, H+与烯烃双键加成形成单体阳离子,酸根阴离子 则作为反离子(或抗衡离子)存在
一般质子酸(如H2SO4,HCl等)由于生成的抗衡阴 离子SO42-、Cl-等的亲核性较强,易与碳阳离子生 成稳定的共价键,使增长链失去活性,因而通常 难以获得高分子量产物
引发剂首先与质子给体(RH)形成络合离子对, 小部分离解成质子和自由离子,两者之间建立平 衡。然后引发单体聚合。阳离子引发活化能为Ei =
8.4~21 kJ/mol(自由基聚合的Ei = 105~150
kJ/mol),引发极快,瞬间完成
2.链增长反应
引发反应生成的碳阳离子活性中心与反离子始终构 成离子对,单体分子不断插入其中而增长。其特 点为以下几点:
3.链转移与链终止反应
(ii)链增长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团中某阴离子
结合生成稳定的共价键(动力链终止,活性中心 浓度降低)。 如H2O/BCl3引发的异丁烯聚合:
抗衡阴离子团中B-OH键比B-Cl键强,更易脱去 Cl-与增长链碳阳离子结合生成较稳定的C-Cl键, 而新形成的Lewis酸BCl2OH不足以活化C-Cl键产 生碳阳离子,从而导致反应终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足够浓度H2O, ROH, 酸,酸酐,酯,醚, 加胺
HMn M (CR) NR3 HMn M NR3CR
加醌
2HMnM(CR) + O
+ -
O
Mn+1 +[HO
OH] (CR)2
2+
-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 难终止。
四、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链引发:Ri=ki[HM+(CR)-][M]=Kki [C][RH][M] 链增长:Rp=kp[HM+(CR)-][M] 链终止: Rt= kt[HM+(CR)-]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25º S聚合(CH2Cl)2溶剂 C,
Initiator or coinitiator I2 SnCl4-H2O HClO4 kp(L/mol. S) 0.003 0.42 17.0
3. 聚合温度的影响 ER=Ei+Ep-Et
E Xn E p Etr
ER=-21-41.8KJ/mol 易出现低温加速
-
ArI
+ Y.
+ .
+ H(PF6)
+
Ar3S(SbF6)
+
hr
Ar2S(SbF6) + Ar. HY Ar2S +
. Y +H(SbF
+
6)
-
SbF6-> AsF6-> PF6-> BF4-
C. 电荷转移聚合物引发
CH=CH2 N CH=CHTCE N
+ -
+ TCE
A
A:电荷转移络合物
TCE: NC C=C NC
(CH3)2C=CH2 + H+(BF3OH)原因:
+
BF3
CH2 BF3 C X Y
BF3 CH2 C+ Y
X H H CH2 O C BF3 X Y
CH3 _ C + (BF3OH) X Y
F
H O H
F H
F
B F
..
..
F
B F
O H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和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 这一条件下,R最大,分子量最大。
S(CH3COClO4, CF3COOH, CH3SO3H)
CH=CH2 OCH3 (CF3SO3H, I2)
3. 链转移(动力学链未终止)
(1) 向单体的链转移(碳正离子β-质子转移到单体)
-[-CH2C(CH3)2-]n-CH2C+(CH3)2(BF3OH)-+ CH2=C(CH3)2 H-[-CH2C(CH3)2-]n-CH2C(CH3)=CH2 + (CH3)3C+BF3OH+ H-[-CH2C(CH3)2-]n-CH=C(CH3)2
CH2=CH-OR + 2I2 ICH2-CHI OR
I2
ICH2-CHI3 OR
+
-
or
I2 + CH2=CH-OR
I CH=CH + HI OR
在HI中加Lewis酸: HI + ZnX2(SnX2)或HI+I2
CH I3 R CH2=CH R + CH I ZnI2 R CH2=CH R
+ +
活性低 终止
有一些 Lewis酸起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作用 TiCl4 + M → TiCl3M+Cl-
2AlBr3
AlBr2+(AlBr4)-
AlBr2+(AlBr4)- + M →AlBr2 M +(AlBr4)-
3. 碳正离子
(CH3)3CCl----AlCl3引发体系
(CH3)3CCl + AlCl3
10-3
7.6 1.2×10-1 自发终止 4.9×10-2(S-1) 102
10-8
10
107(l/mol.S) Kp/kt 1/2 10-2
五. 影响阳离子聚合的因素
1、 反应介质(溶剂)的影响
A B A B A B A B
共价键 化合物 离子对 离子对 自由离子 (松对)
A B +M
+ -
AM B
+
-
M
Mn
一、阳离子的单体
烯类:
CH2=CH x
CH2
x=-OR, Ph
1,1-取代烷基如 CH2=C(CH3)2
CH=CH2 N CH=CH2 N O
茚
β-蒎烯 N-乙烯基咔唑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含氧杂环:
O
O
O
THF
氧茚(香豆酮)
羰基化合物: HCHO
二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
CN CN
O Cl Cl O Cl Cl
三、阳离子聚合机理
1、 链引发
Y C RY Y
K
(CR)
(CR) M Ki YM(CR)
E= 8.4–21 KJ/mol
2. 链增长 YMn(CR) M Kp YMnM (CR)
特点: (1)增长速率快(Ep低) (2)中心阳离子可与反离子形成离子对,其紧密程 度与溶剂、反离子性质、温度等有关,并影响 聚合速率和分子量。 (3)单体按头-尾结构插入到离子对中。 (4)增长过程中,可能有异构化,故聚合需低温。
K: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平衡常数 [HM+(CR)-]:增长离子对的总浓度
如果Ri=Rt,则[HM+(CR)-]= Kki [C][RH][M] /kt 多数情况:Rp=kp[HM+(CR)-][M]=Kkikp[C][RH][M]2/kt
单基终止为主:
Xn
Rp Rt
k p [M ] kt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 X R p k p 1 n Rtr.M k tr.M C M
六、阳离子聚合的实验条件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副反应,聚合常在低温下进行。
(2) 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H-[-CH2C(CH3)2-]n-CH2C+(CH3)2(BF3OH)H-[-CH2C(CH3)2-]n-CH2C(CH3)=CH2 + H+BF3OH-
(3) 链转移到聚合物 (芳香族取代或负氢转移)
CH2-CH-CH2-CH(CR)
+ -
H CH2
(CH3)3C+(AlCl4)-
(CH3)3C+(AlCl4)- +фCH=CH2→ (CH3)3C CH2CH+ф(AlCl4)-
a. (C6H5)3CCl+SbCl5→(C6H5)3C+SbCl6Cl + SbCl5
+
SbCl6
-
要求活性单体:乙烯基醚,茚,N-乙烯基咔唑
b. (CH3)3CCl+Al(C2H5)2Cl → (CH3)3C+ +Al(C2H5)2Cl2就地产生阳离子, 可引发阳离子聚合。 c. CH3C+=O酰基阳离子
1. 质子酸:
H2SO4, H3PO4, HClO4, Cl3CCOOH
HA + CH2=CH x
CH3-CH A x
+
但酸的亲核性不能太强
CH3-CH A x
+
-
A CH3-CH (终止反应) x
一般聚合温度200-300º C
2. Lewis酸 一般低温,形成高产率、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a. 引发剂 卤化物:AlCl3, BF3, SnCl4, SbCl5, ZnCl2, TiCl4, PCl5 活性: BF3 > AlCl3 > TiCl4> SnCl4 有机金属衍生物: AlRCl2,AlR2Cl,AlR3 活性: AlCl3>AlRCl2>AlR2Cl>AlR3 相应于酸的次序
E Xn : 12.5 29KJ / mol
低温有利于聚合度增大,可减少异构化副反应。
-50 -78 -120 -146º 温度 C
105
T< -100º C主要向单体转移
104
T> -100º C主要向溶剂转移
103
102 3.0 5.0 7.0
1 1 10 3 T K
AlCl3引发异丁烯聚合Xn和温度关系
与反离子中一部分阴离子碎片结合
如 烷基化
-CH2C+(CH3)2(R3AlCl)-
-CH2C(CH3)2R + R2AlCl
活性: R3Al> R2AlCl>RAlCl2
(2) 添加某些链转移剂或终止剂(主要方式)
tr , s HM n M (CR) XA HM n MA XCR
O CH3C-F + SbF5 O CH3C SbF6
+ -
可就地产生或分别制备成固体盐,紧接着加到单体溶液中。 CH3COOClO3(乙酰高氯酸盐)
O O CH3C-O-CH-CH3 + HClO4 O CH3C +ClO4+
O CH3COH
4、其它引发 a. I2, Br2, Cl2在R3Al, R2AlCl存在 I2 + R2AlCl→ I+R2AlClI无Lewis酸存在,I2也可引发活性单体S, 乙烯基醚,N-乙 烯基咔唑,苊
AlR2I> AlR2Br>AlR2Cl
b. 共引发剂 质子给体: H2O, HX, ROH, RCOOH 碳阳离子给体: (CH3)3CX, RCOX, (RCO2)2O c. 引发体系 BF3-H2O引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