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各种地理效应精编(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精编高中地理常见的地理效应(例题版)一、城市的五岛效应

是指城市的热岛效应、干岛效应、湿岛效应、雨岛效应和浑浊岛效应。

1、热岛: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原因:①城市中除少数绿地外。绝大部分是人工铺砌的道路。⑵城市中因能源消耗量和人口密度远比郊区大。其排放至空气中的人为热和温室气体也比郊区多。

2、干岛:由于城市的下垫面性质和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的相对湿度比郊区小。有明显的干岛效应。尤其是白天。

3、湿岛:“湿岛是城市夜晚相对郊区夜晚而言的。由于郊区气温下降快。饱和水汽压减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结成露水。使存留在低层空气中的水汽量小。而城市的凝露量要比郊区小。故城市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4、混浊岛(雾岛):城市空气较农村浑浊。原因:城市中因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炉灶等排放出的烟尘污染物比郊区多。这些污染物又大都是善于吸水的凝结核。

5、雨岛:城市降水较多。原因:①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②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促进降水形成。

【试题1】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雨岛效应”密切相关。“雨岛效应”成因主要有()

①工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②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③城市化挤占瑚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④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⑤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试题2】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下题。

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A.热岛效应 B.地下水缺乏 C.内涝积水D.干岛效应2.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A.降水量少 B.硬化地面增加

C.过度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率低

3.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二、绿岛效应

1、概念:“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约3公顷)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气温下降0。5℃以上。森林是最高的植被。在成片的森林地区以及林冠层的下部能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候。

森林可以减小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减低地表风速提高相对湿度增加降水形成森林小气候。这就是森林的绿岛效应。

2、成因:森林能改变风向减弱风速阻滞沙土起着防风、固沙、保土的作用因此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往往成为改造小气候的有效措施之一。

3、作用:绿地对气温产生影响削弱和缓解了“热岛效应”。

三、绿洲效应

1、概念: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分与空气混合,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湿润的空气适合作物生长,形成人类可居住的条件。在气象学此种空气与水混合,空气的热量使得水分自液体转变为气体(蒸发作用),空气的热量被水分吸收因此减少。空气温度因此降低(冷却作用)。水分变成水蒸气又进入空气之内,因此空气内相对湿度增加。此种水与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加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称为绿洲效应。此种过程也称为蒸发冷却作业。

2、应用: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进行大面积的人工灌溉可以引起气候变化产生绿洲效应。

【试题】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大致的流向是由北向南

B.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

C.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地下水和雨水

D.甲为沙漠,乙为山麓

2.该地区历史上有大量古代绿洲,后来被迫放弃成为废弃绿洲,其原因主要是()

A.在绿洲外围扎设沙障和障内栽植固沙植物B.该地区过度放牧C.在冲积扇过度开发地下水 D.该地区过度农垦

四、狭管效应

1、含义: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狭管效应”在城市随着高层建筑物越多、越宽、越近,其出现的概率比过去增加许多。

2、成因:液体在管中流动,经过狭窄处时流速加快.气流在地面流经狭窄地形时类似液体在管中的流动,流速也会加快,并因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密度也会增大.地球上山地的许多风口和许多地方出现的地形雨都与气流经过狭窄地形密切相关。

3、实例: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遭到13级狂风袭击,造成车辆脱轨,人员伤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9小时。此次出事地点是天山南北向的峡谷地区,大风经过这一地形也就是风口时,经过“狭管效应”的迅速放大,风力将成倍加大,其破坏力十分惊人。【试题】该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风速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⑤,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排序为()

A.abcd B.dcba C.dabc D. cbad

2.引起图中虚线处等风速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山脉的阻挡B.防护林的阻挡C.峡谷的“狭管效应” D.经过城市地区

五、大湖效应

1、概念: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2、成因:(1)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向东穿越北美洲。当陆地将夏季吸收的热辐射掉大陆气团变得很冷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不太稳定云开始形成。一般冷气团在五大湖区上空行进一半时就会形成云并随气流向东漂移。之后大气再次来到寒冷的大陆上空与地面的接触减慢了大气的移动从湖面飘过来的大气不断在沿岸聚集暖气团不断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低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2)西伯利亚冷空气向东流动远离冬季高压中心穿过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给中国北方带来了干冷的天气。冷空气穿越海岸在北部集结了来自日本海的水汽在到达日本的本州和北海道的西海岸时温暖的黑潮暖流使海水温度升高大气相对比较潮湿温暖。当大气穿越日本海岸时被迫绕过高山沿海岛西侧前行并开始降雪。往南西伯利亚冷空气穿越黄海获得水汽在朝鲜半岛西部和山东半岛北部聚集下来形成降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