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历史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
开封开封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河南省自贸区三个组成片区之一。
2016年,开封市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辖四县五区。
现状中心城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人,目前已基本形成古城和新区联动发展的城市格局。
一、历史沿革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夏朝、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
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二、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开封古城集宋文化、都城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宗教文化、近代文化为一体,是历史上著名的八朝都会、宋都皇城;是滨临黄河,中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水色半城、清秀旖旎的北方水城;是五教并举、民族融合的豫中明珠。
开封市历史文化价值的精髓可概括为“宋都皇城、宋韵水城”,其城市特色突出表现为:“城市格局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北方水城独特、古城风貌浓郁、古风民俗犹存”。
三、重要文物开封市域范围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7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22处,市级40处。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于2009年4月21日全面展开,现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它们是: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大相国寺梵乐、二夹弦、汴绣、汴京灯笼张、麒麟舞、石锁、杞人忧天传说。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8项。
五、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地段开封市规划历史文化街区3处,分别为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马道街历史文化街区、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历史文化风貌区3处,分别为御街中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花井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定巷历史文化风貌区。
1、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至三眼井街一线,西至黑墨胡同一线。
开封历史文化
开封城市介绍开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城市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5平方公里。
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市区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誉。
开封古称东京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546平方公里辖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开封新区金明区五区。
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
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历史上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
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
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
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扩大市民阶层使其人口达到150余万。
2 地理位置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公里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
开封的特点简短介绍
开封的特点简短介绍
开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
开封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以下是开封的特点简要介绍:
1.历史悠久:开封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北宋(960年-1127年)的首都。
在这个时期,开封成为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繁荣,经济富庶。
2.文化底蕴: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著名的
文化遗产,如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等。
3.清净祥和:开封被誉为“八百里画廊”,这里有着广袤的田园风光
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与繁华的大城市相比,开封更具有宁静之美,给人一
种宜居和宜游的感觉。
4.美食之都:开封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菜肴,如开封菜、铁观音茶、包子等。
开封菜以其独特的烹饪工艺和口味而闻名
于世。
5.旅游景点众多:开封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龙亭、郑成功墓、
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
游客前来观光。
总体而言,开封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独特的美食、宁静的环
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而独具魅力,值得一游。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四讲开封
大相国寺
总结词
佛教圣地,文化传承
详细描述
大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是佛教信徒的朝圣 地。大相国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之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公祠
总结词
纪念包公,弘扬廉政
详细描述
包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专祠,建于清朝。包公祠内陈列着包公的生平事迹和相 关文物,是弘扬廉政文化、传承包公精神的重要场所。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包公的清廉形象和历 史地位。
03
开封的美食与特产
开封灌汤包
总结词
开封灌汤包是开封的特色小吃,以其皮 薄馅嫩、汤汁丰富而著名。
VS
详细描述
开封灌汤包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地方美食, 其制作工艺精细,选用优质面粉和新鲜猪 肉,配以多种调料和鲜汤,经过多道工序 制作而成。灌汤包的皮薄如纸,馅料鲜嫩 多汁,汤汁丰富,味道鲜美。在开封,有 许多著名的灌汤包店家,吸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品尝。
麻辣花生是开封的特色小吃之一,以其麻辣 香脆、口感独特而著名。
详细描述
麻辣花生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小吃,选用优 质花生米,经过炸制、调味等工序制作而成 。其色泽鲜红,口感麻辣香脆,既有花椒和 辣椒的麻辣味,又有花生的香脆口感。在开 封,麻辣花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小吃,常
常作为下酒菜或零食食用。
桶子鸡
民俗文化
开封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如庙会、灯会、社火等, 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 式和文化传统。
开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开封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 一。
开封的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开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基 地之一。
开封简介
开封——六大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上,陇海铁路擦城而过。
开封作为历史古城,在开封建过都的有七个朝代。
这就是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和金。
另外,西汉时期的梁考王,也曾一度把开封作为他的封国——梁国的都城。
开封历史悠久,在它未作为城市发展之前,就有居民点。
五千多年前,在现今开封城附近,出现了居民点,当时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主要以农牧为生,过着原始公社制的生活。
到了夏商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这里居住的人进入奴隶社会。
春秋时代,这里是郑国的地方,郑国公命在这里筑城,取开拓封疆的意思,命名开封。
到了战国时代,周梁伯受封这个地方,并筑城号曰新里。
这些历史情况因记载不足而无从查考,只能作为一些历史传说而已。
根据开封的确切历史,在这里最初建都的应是魏国。
魏惠王九年(前362年)便把魏国的首都从山西高原上的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迁移到今天开封这个地方,并在这里建筑了一座城,命名为大梁。
战国时期有三个梁国,开封叫大梁,夏阳叫少梁(今陕西韩城),汝县叫南梁(今河南省临汝)。
魏惠王迁都到大梁后,又称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的这段历史就是发生在这里。
开封作为一个城市的诞生,它的历史应该说是从这里开始。
大梁城作为魏国国都的时间长达一百三十余年(前362年——225年),前后经过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等六代国王。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朝大将王贲攻打魏国的大梁,久攻不下,王贲扒开浚仪引水灌大梁,结果城毁魏灭。
从此,开封在五六百年内一直处于衰败的状态。
开封只是秦的浚仪县。
汉灭秦朝以后,浚仪县属陈留郡。
汉朝第四个皇帝刘恒(文帝),封皇子刘武为梁孝王,起初王都设在开封,后迁都睢阳(今商丘)。
相传梁孝王在这里兴建了一座“广袤三百里”的大花园,自大梁到睢阳筑有许多园林亭台。
后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梁园”为题,写下了不少怀古诗文,于是梁园的盛名广为流传,有时竟成为开封的别名。
文化古都领略开封的历史底蕴
文化古都领略开封的历史底蕴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上七个古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文化古都,开封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承载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在这个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开封的历史底蕴,领略这座文化古都的魅力。
一、丰厚的历史积淀开封作为古都,自秦朝始有国都设立,先后成为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后梁、后晋、后汉、北宋、金朝等朝代的中心城市,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这座城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积淀,见证了中国几个重要朝代的兴衰史。
二、千年历史古迹开封以其众多的历史古迹而著名。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位于城市中心的开封城墙遗址,领略到古代城市建设的壮丽和规模。
而在城墙内的开封府,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府邸建筑,亦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府邸建筑。
除此之外,开封还有著名的千佛洞、双塔寺、铁塔寺、清明上河园等。
千佛洞以其丰富的佛教艺术和壁画而闻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双塔寺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其檐下彩画更是引人入胜;而清明上河园,则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极具艺术感的手法复原,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
三、名人文化聚集地开封历史上,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古迹,还出了众多的名人和文化名人。
北宋诗人苏东坡,就是开封留下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代表。
他在开封期间潜心写作,并留下无数动人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文人雅士们追逐与传颂的对象。
此外,开封还是古代文化名人欧阳修、辛弃疾等的出生地。
这些名人不仅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留下了千古的佳话,也为开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传统文化与民俗活动开封的历史底蕴不仅体现在建筑和名人上,还能在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中感受到。
开封话作为河南方言的代表,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色,是中国现存最接近古代汉语的方言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开封还会举办盛大的清明园民俗文化节,让人们体验到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
尤其是清明上河园的大型舞龙舞狮表演,让游客们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美。
有关开封的历史典故9则
有关开封的历史典故9则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地级市,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有关开封的历史典故9则,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有关开封的历史典故9则四分五裂“四分五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为分散,很不统一。
此语出自《战国策·战国策卷二十二魏一》。
大意是,张仪(?——前310年,战国时纵横家,魏国贵族后代,曾先后在魏、秦为相)为秦连横于魏国,对魏襄王(魏惠王之子)说:魏王的领土不到一千里,士兵也不超过三十万。
从地形上看,魏国地势平坦,没有高山深川的阻隔,与四方诸侯交通便利,犹如车轮辐条都集聚在车轴上一般。
从郑国到魏国,不过百里;从陈国到魏国,也只有二百余里。
人奔马跑,还不知疲倦就到了魏国。
魏国南与楚国接壤,西边是韩国,北边是赵国,东边与齐国相邻,所以士兵要守卫四方边界,以至于守境的小亭和屏障接连排列。
运粮的河道和储米的粮仓,不少于十万。
魏国的地势,原来就是适合作战的地方。
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魏国的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魏国的南面就会危险了。
这就是魏国所处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
苏秦所制定的诸侯国合纵的计策,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派兵进攻河外,占领酸枣(今延津)等地,并进一步威胁卫国夺取晋阳,那么赵国就没有能力南下支援魏国,魏国也就没有办法北上联合赵国,合纵的通道就此断绝,这时如果秦国威胁韩国来攻打魏国,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一定会听命的。
秦韩联盟一旦形成,魏国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所以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归顺秦国,这样一来,楚韩两国对魏国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没有了楚韩的威胁,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魏国也没有什么忧患了。
魏王说:以前是因为我太愚蠢,做了错误的决策,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尧舜牧羊“尧舜牧羊”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政理》,与梁惠王有关。
开封的历史
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朔至新石器时代。
夏朝(帝杼)曾在开封一带建都157年,史称老丘。
商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
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足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
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公兀前225年,秦改大梁为浚仪。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没汴州总管府。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永平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规模宏大,坚固宽广,是今日开封城的雏形。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定都东京,置开封府领17县。
北宋时期,开封历经儿帝168年,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均出自北宋时期。
公元1130年,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
元灭金后,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
元朝末年,韩林儿、刘福通毕领的红巾起义军,曾在开封建立“龙凤”大宋农民政权。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粱路为开封府,封第五子朱橚就藩开封,称周王。
清承明制,但撤去藩封,开封仍为省、府治所。
中华民国改制,废开封府设豫东道。
民国3年(公兀1914年)祥符县改为开封县。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成立开封市。
民国21年(公元1932年)设行政督察区。
1938年日军占领丌封,省会西迁,次年日伪在开封成立河南省政府。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恢复开封原来建置。
1948年6月22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因战略需要,旋即撤离。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的开封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的开封开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开封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往探寻这座城市的秘密。
众所周知,开封是宋代的首都,曾经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西周时期开始,开封就成为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
在宋朝时期,开封作为首都,不仅拥有宏伟壮丽的皇宫,还有众多的寺庙、宫殿、街区和商业街等。
这些古建筑无一不展现出宋代繁荣鼎盛的景象,成为了后世人们追寻历史风韵的重要遗迹。
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使得开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北宋时期,金国入侵中原,南宋时代的首都就被迁往了开封。
这时期的开封成为了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交汇点,也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中心。
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名人,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他们的诗词、文章和书画传世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除了历史的辉煌,开封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例如,开封是中国面食的发源地之一,当地居民擅长制作各式各样的面食,如刀削面、炒河粉和灌汤包等。
这些美食以其特色口味和丰富品种,吸引了无数吃货前来品尝。
此外,开封还有着丰富的舞蹈和戏曲文化,如开封花鼓戏和豫剧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遗产,彰显着开封独特的文化风采。
到了如今,开封作为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许多历史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如清明上河图、大相国寺和古城墙等。
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开封的历史,也是人们了解开封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时,开封也不断发展壮大着,新的高楼大厦、商场和现代化设施拔地而起。
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人们可以在古老的街道上品味历史的厚重,也可以在现代的商业区享受便捷的生活。
总的来说,我的家乡开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从古代的悠久历史到现代的繁荣发展,开封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
我的家乡开封的历史与文化
我的家乡开封的历史与文化开封,是一座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的历史名城,也是我幸运的故乡。
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开封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与赞美。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开封的历史沿革以及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历史沿革开封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开封就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公元前179年,汉武帝设立开封县,这标志着开封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形成。
随后,开封陆续成为东汉、三国、北魏、隋朝和唐朝等多个王朝的都城,享有盛名。
然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要属开封作为北宋首都的时期。
公元960年,北宋开封建都,这一历史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中兴之治”。
北宋的统治者注重文化建设,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得开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而且,开封还享有“东京”之称,表明其非凡的地位。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北宋选址开封作为首都的决策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灾难。
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王朝灭亡,这一事件被称为“靖康之变”。
开封由此失去了首都地位,但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愈发深厚。
如今的开封,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一座兼具古迹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二、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开封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
首先要提及的是开封的古城墙,这是我家乡的象征之一。
古城墙环绕整个城市,追溯到北宋时期,为木结构城墙。
虽然历经岁月,但至今仍然保持着它的雄伟与独特。
其次,必须提及的是位于开封县的龙亭。
作为我家乡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龙亭是北宋皇家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瑰宝之一。
它是一座木结构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而著名。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入这里,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值得提及,如清明上河图影视城、中山陵、铁塔寺等等。
这些古迹无不体现了开封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豫史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豫史开封位于豫东平原,黄河之滨,陇海铁路横贯,西距郑州仅70公里。
开封是我国历史上一座著名城市,从公元前8世纪建城至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
它曾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与金的都城,号称“七朝故都”,与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等并称我国六大古都。
开封古称大梁,最早见于史籍记载为《史记·楚世家》。
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赵、魏三家联合在大梁战胜楚军,大梁遂为魏国所有。
魏惠王时,将国都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大梁,经数十年营建,成了战国时期的名城。
魏国在大梁历六君,140年,至公元前225年在秦王嬴政发动的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中被秦将王贲攻陷。
王贲攻大梁时,决鸿沟水灌城。
因此,城市建筑和郊外的灌溉系统遭大水和兵火破坏严重闾里丘墟,一片荒凉。
战国时大梁城的位置与现在开封相当,略靠西北。
它当时不仅是魏国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手工业、商业发达,人口繁庶,商贾云集,车马来往,日夜不休。
当时许多军事家、政治家、文人学者,如吴起、韩非、商鞅、李斯、墨翟等,或是魏国人,或在魏国讲过学,大梁的学术文化在当时十分活跃。
自公元前225年遭兵火和洪水浩劫后,大梁由一个诸侯国的名都下降为普通的浚仪县,自西汉至东晋,均无多大变化。
南北朝时,东魏时在此设梁州。
北周时因城临汴水,遂改为汴州。
隋炀帝开运河,疏通汴水,并使之与黄河、淮河相连,汴州因居于运河中心而逐渐兴盛起来,开始成为一方的经常中心和军事重镇。
唐代,东南各地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频繁的南北经济交流主要靠汴下河。
开封系汴河要冲,成为时的水陆大都会。
“安史之乱”以后,黄河中下游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向南流徙,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但北方仍是当时政治角逐的中心,位于大运河中枢的开封,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到了五代,开封已成为“挖引河汴,南通淮泗,北接滑魏,舟车之所凑集”的北方最大城市。
开封介绍简介和历史
开封介绍简介和历史
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与海河交汇处,东距省会郑州100公里,西距省会洛阳100公里。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
地处华北平原中心,是豫东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
开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公元前604年(周显王十六年),周武王封虞(今河南虞城)人叔虞弟虞(今河南开封)于此,建立虞国,开封因此得名。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十三年),为避周敬王讳改“虞”为“汴”。
东周时为东周都城,自公元前486
年起一直为宋国都城。
战国时期曾是魏、赵、韩三家分晋后的魏国都城。
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开封设县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
唐朝时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
北宋建都于此,史称汴京、东京。
金朝时为开封府、开封府。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为汴京路,后来又改为河南府路。
明
清两朝一直是河南省会和省府所在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封成为河南省省会至今。
—— 1 —1 —。
开封的历史和文化典故
开封的历史和文化典故开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开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故。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开封曾是多个朝代的首都,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下面将介绍开封的历史和一些著名的文化典故。
开封历史上最有名的时期是北宋时期,当时的开封被称为“东京”,是北宋的首都。
北宋时期,开封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拥有繁荣昌盛的市场和蓬勃发展的艺术、文学。
在此期间,开封还是东亚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百万之众。
在北宋时期,开封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著名的东京城就是开封的城墙。
东京城以其庞大和坚固而闻名,城墙高达20米,底部宽达40米。
城内还有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大相国寺、文昌阁、舍利塔等。
除了作为首都,开封还因其独特的文化典故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个典故起源于汉代的一个故事。
据说,汉武帝在巡视开封时,飞黄腾达的商人为了向武帝炫耀自己的财富,全城的店铺、街道和屋顶都覆盖了金黄色的金箔。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形容奢华和富有的典故。
开封还有许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其中之一是开封的饮食文化。
开封菜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味道而广受欢迎。
开封菜以炖、煮、炒为主,口感鲜嫩,具有独特的风味。
开封还是古代著名的菜肴“八珍豆腐”的发源地,这道菜肴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味道而闻名。
此外,开封还有许多与文学和艺术相关的文化典故。
开封是中国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曾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在此生活和写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人之一,也是开封的代表人物。
苏轼在开封的时期写过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其中最有名的是《东京梦华录》和《赤壁赋》等作品。
总的来说,开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典故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开封的历史和文化典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演变。
因此,开封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
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等,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2013年被认定荣升为“八朝古都”。
历史上的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
开封的闻名若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那么历史文化的精华则是都城文化。
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沿革。
夏: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夏朝的第七位王杼将都城迁至老丘,经专家考证为今开封市区东20余公里的国都里村一带。
魏(战国时期):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东南)。
后梁(五代时期):(907~923年),朱温篡唐自立,定都汴州(开封)称东都。
后晋(936年~947年):石敬瑭(即晋高祖)所建,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
后汉:公元947年,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
后周: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大周,都开封。
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建都于汴梁(开封)。
金:公元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南迁汴京(开封)。
由此看来,中国上下五千年,而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距今就有四千多年,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后,至第七位夏王杼时,将国都设在位居中原腹地的老丘(开封)。
夏定都于老丘历时200余年,这对推动中原地区的开发和夏王朝的兴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夏王朝享国471年,仅以开封老丘为国都就有216年,老丘时期是夏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他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
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
他还修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城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
开封简介
菊花是开封市花。
开封的养菊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
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
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遐迩闻名。
1983年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确定每年金秋十月举办“菊花花会”。
中国开封第29届菊花花会暨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将于2011年10月18日在古都开封盛装登场。
本届菊花花会围绕“菊韵花香、魅力古城”的主题,菊会菊花布展135万盆,布置室外景点116个。
2011年菊展分菊城迎宾、菊赋寻源、金石为开、精品荟萃、群英竞辉、天波秋歌六大景区。
主会场设在龙亭公园、天波杨府。
分会场设在铁塔公园、汴京公园、禹王台公园、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包公祠、中国翰园、延庆观、山陕甘会馆、开封府、森林公园、焦裕禄纪念园、朱仙镇等13个景区,布展菊花40万盆。
城市出入口、大街干线等大环境布展菊花45万盆。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在郑开大道建造长度为2011米、宽1.6米,由黄、白、红三种颜色菊花铺成的菊毯,这一景观打破墨西哥在今年8月创造的世界最长花毯吉尼斯纪录。
菊会期间,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第三届高峰年会将以“魅力菊城、收藏之都”为主题,举办一系列收藏文化活动。
同时,还将借助菊花花会的平台,广邀中国500强、行业50强企业,以开放的胸怀诚邀四海宾朋,举办系列经贸活动推介开封,牵手国内外客商,实现互惠共赢发展。
开封龙亭公园在七朝古都开封的城市中轴线上,有一条古色古香的御街,御街的最北端有一座风景秀丽,水面辽阔,最具有开封标志性的国家AAAA 级旅游风景区六朝皇宫开封龙亭;远远望去,波光粼粼的潘杨二湖,映衬着金碧辉煌的龙亭大殿。
开封龙亭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1200多年辉煌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龙亭大殿和潘杨二湖的地下,深深的埋藏着唐宣武军衙署,五代后梁的建昌宫,后晋、后汉、后周的大宁宫、北宋皇宫、金皇宫、明周王府等几个朝代的宫殿遗址。
关于开封的历史故事
关于开封的历史故事关于开封的历史故事可以讲述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 开封作为古都开封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东周时期。
在隋唐时期,开封城经过重建并拥有规模庞大的城墙。
随后的五代十国、北宋和南宋时期,开封均分别成为中央政治与文化中心,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影响。
开封成为古代中原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现在多个文化遗产也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2. 《红楼梦》与开封《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曹雪芹与开封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曹雪芹在开封楼台山上读书时,便对开封的优美山水以及周边的庐山、漓江等地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创作了《金陵十二钗》、《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
而《红楼梦》中的荣府则是根据曹雪芹所在的甄府改编而来,充分体现了开封和华丽文化的风貌。
3. 发扬光大的开封菜开封菜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菜系之一,自唐朝时期盛行至今已有千余年。
宋代开封是中国的中心都市,当时的开封是全国的六大贸易市场之一,纵横交错的河渠水系,使得这座城市不仅自然风光绮丽,更让人们的生活倍感便利,城市内兴起了许多小吃店、茶楼、酒楼等等。
时间推移,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盛产小麦、粟、豆、鲜竹笋等各种食材,本地食品迎合了一批独具特色又新奇美味的开封菜肴。
4. 《清明上河图》和开封《清明上河图》又称《大千世界图》,是北宋时期宫廷画师张择端的代表作之一,为世界著名的公元前十二世纪的手绘地图之一,闻名于世。
整幅画的中心是开封城区及附近地区,该图描绘了当时北宋詹皇府与附近地区繁华景象,是当时市井城市文化最好的记录之一,为今日重要历史文化研究者还原了开封城市的繁华。
5. 宋代科技中心开封作为中国古都,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在科技发展中也有很高的成就。
宋代开封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商业旺盛、人才辈出。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如千里眼、顺风耳等,数学、天文、医学等领域也均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的科技中心。
开封千年古都的历史遗迹开封旅游攻略
开封千年古都的历史遗迹开封旅游攻略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千年古都”的美誉。
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本文将为您介绍开封千年古都的历史遗迹,并提供一份细致的开封旅游攻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游玩开封。
1. 开封历史遗迹概述开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开封府和大相国寺。
开封府是北宋时期的首府,也是中国最早的地方政权机构,它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钧瓷、石雕等。
大相国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内有龙井、藏经阁等景点,是佛教信仰者朝圣的圣地。
2. 开封旅游攻略(1)交通指南: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交通便利。
您可以选择乘坐飞机、火车或长途客车来到开封。
开封市区内有公交车和出租车,方便您游览城市内的景点。
(2)游览路线:您可以选择自行游览或参加旅行团。
自行游览可以更自由地探索开封的古迹,而参加旅行团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开封的历史文化。
(3)景点推荐:除了开封府和大相国寺外,还有其他著名的历史遗迹值得一游。
如龙亭、慈恩寺、铁塔等。
这些景点代表了开封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是了解开封的绝佳选择。
(4)美食推荐:开封是中国的美食之都,不可错过的美食有糖火烧、开封菜、吱吱肉等。
尝试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开封之旅的一大亮点。
(5)购物指南:开封有许多特色手工艺品,如剪纸、陶瓷等。
您可以购买一些手工艺品作为纪念品,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3. 注意事项(1)天气预报:开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游览前请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行程,并备好合适的衣物。
(2)遵守规定:请在游览过程中遵守景区的规定和秩序,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3)安全出行:游览时请注意个人财物安全,避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确保自身安全。
(4)保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共同保护开封的美丽环境。
总结:开封作为千年古都,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千年古都开封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千年古都开封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千年古都开封——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开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千年古都。
作为中国历史上八个古都之一,开封承载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全面介绍开封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魅力所在。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开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且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早在宋代,开封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曾先后成为北宋、南宋的首都。
在宋代,开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辉煌,人口众多,商业繁忙,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交通优势使得开封成为了丝绸之路东方交通枢纽。
开封的发展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第二部分:文化底蕴开封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历史建筑、艺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历史建筑在古都开封,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开封府、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图博物院等。
开封府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之一,保存完好地展示了宋代的建筑特色和宏伟规模。
大相国寺作为北宋咏史名篇《西京杂记?大相国寺序》的背景地之一,其古朴庄严的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
清明上河图博物馆则以展示宋代艺术瑰宝而闻名于世,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清明上河图》的魅力。
2. 艺术作品开封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宋代的开封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学派,代表作品有梁楷《女儿杂画》、马远《桃花溪》等。
开封还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瓷器,如本色青瓷、哥窑等,这些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 文学作品开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他们在开封创作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开封文化的重要代表,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第三部分:独特魅力开封作为千年古都,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研究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惠王迁都大梁魏武侯五年(前391),魏败楚于大梁、榆关一带,占领大梁,国势日盛。
魏惠王为了争霸中原,于魏惠王六年(前364),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开封市)。
这是开封建都之始。
逢泽会盟魏迁都大梁之后,励精图治,国富兵强。
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卫鞅游梁,劝说魏王,让其号令宋、卫、鲁等小国,北联燕国,争取秦国,先行王服,再图齐、楚。
魏惠王采纳,广建王宫,置天子车服,自称为王。
是年,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邀秦、韩、宋、卫、邹、鲁等国在逢泽(今开封市东南)参加会盟。
会盟之后,同去朝见周天子。
此次会盟为战国七国国君称王之始。
由于会盟乃惠王使用压力所致,因而遭到韩国的极力抵制。
魏惠王开凿鸿沟约于魏惠王十年(前360)开通鸿沟。
故道自今荥阳北引黄河水,东经中牟北、开封北,折而向南经通许东、太康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
联接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荷等主要河道,促进了黄淮平原的水运交通和农田灌溉及流域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孟子游梁公元前342年,魏败于"马陵之战",国势日衰。
为强兵富国,魏国遂以重金招纳天下贤士。
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孟子来到魏都大梁(今开封市),受到惠王热情接待。
孟子劝惠王改弦更张,实行"仁政"。
魏惠王没有采纳。
次年,惠王去世,襄王即位。
孟子谋求国家统一的主张,襄王同样不同意。
孟子对襄王十分不满,不久离开魏国到齐国去了。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元前259年,秦将白起败赵国于长平,坑杀降卒40万,乘胜包围邯郸,妄图灭赵,进而完成其统一霸业。
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慑于秦国的压力,派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驻扎于赵魏边境邺城(今临漳西南),坐观成败。
魏公子信陵君多次申明大义,劝说魏王进兵救赵,魏王却无动于衷。
信陵君从门下谋士侯赢计盗取兵符,勇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兵权,一举破秦,邯郸围解,信陵君由此名扬天下。
王贲引河沟水灌大梁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攻魏,引河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魏亡(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
秦在大梁置浚仪县。
隶属梁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封彭越为梁王。
十一年(前196),彭越谋反被杀,刘邦封子刘恢为梁王,浚仪属梁国。
祖逖北伐中原东晋名将祖逖,中流击楫,誓复中原,于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出兵北伐,进驻雍丘,占领浚仪。
祖逖死后,元帝永昌元年(322)才重占浚仪。
浚仪成州治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设立梁州,浚仪首次成为州治。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占领梁州,因城临汴水,改称汴州。
隋炀帝修通济渠大业元年(605),隋炀帝为沟通南北交通,征发民夫100余万,修通济渠,亦称汴渠。
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通黄河,又自荥阳牛口峪引黄河入汴水、淮河,连接邗沟,通达长江。
从此,汴州(开封)又进一步兴旺发达起来。
三贤游吹台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出京东游,在洛阳遇到杜甫,一同去汴州(开封)。
途遇高适,三人相携游汴,乘兴登临吹台,饮酒赋诗,怀古论今。
由此留下了李白的《梁园吟》、杜甫的《遣怀》、高适的《古大梁行》三篇不朽之作。
唐李勉扩建汴州城唐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于德宗建中二年(781)扩建汴州城。
扩建后,城周长20里155步,城门10座。
德宗兴元元年(784),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即刘洽)始将治所迁汴州。
颜真卿殉难汴州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李希烈叛唐,攻陷汴州。
德宗派大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赴汴劝谕,被李希烈缢死于汴州。
朱温代唐建梁都汴州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取代唐朝,建梁朝(史称后梁),定都汴州,称东都。
升汴州为开封府。
石敬瑭建晋都汴州后唐灭后梁,李存勖迁都洛阳,降开封府为宣武军驻地,仍称汴州。
后晋天福元年(936),契丹灭后唐,立石敬瑭为晋帝(史称后晋),都汴,号东京。
又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刘知远建汉都汴契丹耶律德光攻陷东京,后晋亡。
刘知远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都汴,仍称东京。
是时为天福十二年(947),刘知远尚未改年号。
郭威建周都东京广顺元年(951),郭威取代后汉,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仍都东京。
柴荣修建东京外城后周显德二年(955),周世宗柴荣修建东京外城,周长48里213步。
陈桥兵变后周显德七年(960)春,周恭帝派赵匡胤率军北上抗辽。
至开封北40里之陈桥驿,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
接着,回军开封。
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为皇帝,从而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北宋)。
宋廷殿试为了纠正礼部省试中存在的取舍非当现象,宋太祖于开宝六年(973),在讲武殿亲试已中及未中进士195人,录取127名,开创了殿试取士的先河。
北宋初期,殿试考诗赋二题。
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改革科举,废诗赋、明经诸科,殿试改试策一道,遂成永制。
从此,中国的科举考试定型为乡、省、殿三级制。
设置御书院宋太宗时,在东京皇城中设立御书院,院中荟萃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并收集了全国各地的书法珍品。
淳化三年(992),翰林侍书王著将历代法书临摹刻印,是谓《淳化秘阁法帖》,共分10卷,帖中一半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
这本阁帖成为中国法帖的鼻祖,印成之后,太宗分赐给二府大臣,以便学习。
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又刻成了大观帖。
从此法帖大盛,临摹成风。
对北宋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作用巨大。
铸造针灸铜人北宋天圣五年(1027),仁宗命太医局医官王惟一设计、铸造两具男性铜人,置医官院、相国寺。
铜人腹内铸有心肝脾胃等内脏,体表遍铸经络穴位。
铜人当时用作教学及考试的模型,比原来的人体穴位平面图准确形象,便于查找。
王惟一又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刻之于石,作为对铜人的文字说明。
1971年部分图经刻石残片在北京发现。
包拯权知开封府包拯,安徽合肥人。
一生为官清正。
嘉?二年(1057)三月,权知开封府,任职虽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但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京师秩序井然,士民称颂。
京师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为小说、戏曲,清官形象影响深远。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先后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市易、保甲、免役、保马、方田等新法,以期富国强兵,但却遭到曹太后、高太后支持下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难以全面推行。
七年(1074)四月,罢相出知江宁府。
创制水运仪象台哲宗年间(1086~1094),苏颂在开封创制水运仪象台。
仪象台总高3丈5尺6寸(按宋尺计),分成三层,下层是水轮和铜壶滴漏的机械;中层装设浑象,每昼夜自转一周,与天体运动相符合;上层叫露台,装设浑仪,用以观测星宿的昏晓出没和天体的运转。
仪象台用水作动力,将各层动力机械和传动机械结合在一个整体里,使之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用多种形式表达天体时空的运行。
它既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欧洲人把这种仪器称为天文钟。
古犹太人迁居开封宋徽宗年间(1101~1125),一支犹太人携带家眷,跋涉万里来到繁华的东京(今开封市)。
他们向徽宗殷勤致意,进贡西洋布匹。
徽宗热情相待,并给予优厚待遇:(1)归我中夏;(2)遵守祖风;(3)留居汴梁。
自此,这一支犹太人定居中国,衍续至今。
金人攻破东京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军攻破东京外城。
十二月,钦宗赴金营送上降表,宣布投降。
金人烧杀之余,对城内金银丝帛、图书字画、文物珍宝等大肆掳掠。
城内大批的百工艺人、宗室贵族被掠往北方,南迁避难者不计其数。
这是开封城在历史上的一次大灾难。
金再陷东京建炎元年(1127)三月,金立张邦昌为楚帝(仅33天)。
四月,金兵掳徽、钦二帝北返。
宋以宗泽为东京留守,率兵拒金。
金天会八年(1130),金兵再陷东京,立南宋叛官济南知府刘豫为齐帝,都大名(今河北大名)。
天会十年(1132),刘豫迁都汴(今开封市)。
岳飞大破金兵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岳飞大破金兀术于郾城,进驻朱仙镇。
黄河改道流经开封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黄河于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主流经开封城北20里,向东流去。
金宣宗迁都南京(开封)金宣宗贞?二年(1214),为避蒙古军进攻,迁都南京(开封)。
金末疫病流行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蒙古军攻南京(开封),不克。
五月疫病流行,军民死亡数十万人。
闰九月,金兵在城内搜刮粮食,城内大饥,人相食。
龙凤政权建都汴梁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五月,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率兵攻下汴梁(今开封市)。
之后,刘福通把韩林儿从安丰(今安徽寿县)接到汴梁,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以此为"龙凤"政权的首都。
次年八月,汴梁被元军将领察罕帖木儿攻破,刘福通和韩林儿退往安丰。
明重修开封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重修开封城墙,改土城为砖城。
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城濠深2丈,阔5丈。
明代黄水灾害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六月,黄河决口,水自北门入城,淹没官民房舍甚多。
惠帝建文元年(1399),黄河决口,水自封丘门入城,宫廨民舍塌坏甚多,城内长期积水。
成祖永乐八年(1410)秋,黄河决口,毁城200余丈,"民被患者万四千余户,没田七千五百余顷"。
英宗天顺五年(1461)七月,黄河再次决口,水自北门入城,官私房舍,淹没过半,居民死亡无数。
李自成三次攻城明末李自成曾率义军三次攻打开封。
第一次在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义军围城强攻七昼夜后,主动撤退。
第二次在同年十二月至次年正月,义军用大炮火铳,对准开封城昼夜攻打20天后,再次撤退。
第三次在崇祯十五年(1642)四至九月。
其间,城内官军为消灭义军,在开封之北的黄河大堤扒口两处,使城外一片汪洋,城内更是水深数丈,浮尸如鱼。
洪水过后,城内原有的37万多人口,除去少数外逃者,大部溺死,仅剩3万多人。
康熙重建开封城清康熙元年(1662),在明代开封城墙的基础上重修城墙,城门五座,"营建如旧制"。
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一如明制。
林则徐参与堵复黄河决口修筑大堤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黄河自张家湾(今开封市水稻乡)决口,冲毁护城堤,水自南门入城,城内积水深丈余,水浸8个月之久。
林则徐在被贬戍新疆伊犁途中,在王鼎的竭力保荐之下,奉旨参与堵复黄河,修成9公里长的大堤,人称林公堤。
林则徐于次年二月离汴。
道光重修开封城墙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开封城墙,周长28里许,高3丈5尺,角楼4座。
这次重修为开封继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及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太平军攻打开封清咸丰三年(1853)五月十二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翔、李开芳率领下,进至距开封城2里之繁塔,攻城不克;十三日再次强攻不克,十七日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