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对脑梗塞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对脑梗塞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对脑梗塞的不良反应分析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血管瘤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等所致,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治疗脑梗塞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已经成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

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对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对脑梗塞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

阿斯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消炎、退热等作用。

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 ADP 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和复发。

1. 肠胃道反应: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可以引起肠胃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是由于阿斯匹林的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影响了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和出血。

硫酸氢氯吡格雷也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如胃痛、上腹不适等。

2. 出血: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可以增加出血的风险,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

这是由于阿斯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影响,从而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3.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在使用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后果。

4. 肝肾功能损害:长期使用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阿斯匹林可以引起肝功能异常,硫酸氢氯吡格雷则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5. 其他: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头痛、眩晕、听力下降、胸痛等。

1. 肠胃道反应处理:对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反应的患者,可以调整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空腹使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杨 鹏 【 摘 要】 目的 分 析阿司匹林致老年消化道 出血 的临床 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将2 0 0 8 年 7月 一 2 0 1 2 年l O
2组性别 差异无统
月消化 内科 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 1 0 2例 , 根据患者 出血前 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观察组 服
间医药 , 2 0 1 2 , 1 2 ( 2 ) : 1 2 6 .
或清热解毒 , 祛痰通 络。 中药 注射剂 是 中药制剂上 的突破 , 给 药途 径方便 , 吸 收快 。但 中药 注射 剂品种少 , 且 成分固定 , 不 利 于临床个体化治疗 。中药汤剂疗法是 中医传统疗法 , 充分 考虑 患者的个体差异 , 辨 证施 治 , 标 本 同治 。在本文 中观察 组有 效
的西药治疗 , 值得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平. 神经病 学 [ M] . 7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2 0 0 8 : 1 7 6—
1 8 3.
多发脑卒 中。中医学 中有脑卒 中病 因为 内风外 风之说 。气虚 血瘀 , 脉道不利 为本 , 在外 风侵袭 或 内伤风 动等 因素作用 下而 发病。因此主要治疗原则应 为理 气通 脉 , 活血化瘀 。西药在脑
用阿 司匹林 ; 对照组未服用阿 司匹林 。分析 2组 一般 资料 、 消化道 出血 方式 和内镜下特 征。结果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观察组年龄大 于对 照组 , 严重消化 道出血发 生率高于对 照组 , 差 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 P<0 . 0 5 ) 。 2组消化道 出血方式及 内镜下 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观 察组 以 胃底 胃体溃 疡多见 , 对照组 以 胃窦溃疡 多 见 。结论 服用 阿司匹林致 老年消化道 出血程度较重 , 溃疡好 发于 胃体 胃底部 , 医师应结合 胃镜诊 断 , 并全 面考虑患 者基础疾病 , 实施针对性干预 。另外 , 高龄是老年患者服用 阿司匹林致 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 对 于高龄患者 而言 , 应 定期行 胃镜检查 。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男、6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头晕1天于2009年12月3日入院。

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5年,慢性胃炎、高血压10年,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硝本地平、血塞通等药。

体检:体温36.6℃,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90mmHg。

神志清晰,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

两肺呼吸清晰,心率74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腹部无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言语欠流利,左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巴宾斯基征〔+〕。

血常规血红蛋白134g/L,红细胞5.5×1012/L,白细胞10.8×109/L,血小板214×109/L,头颅MRI提示右基底节区梗塞。

凝血全套正常。

入院后予达肝素钠﹙瑞典法玛西亚普强公司﹚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片100㎎,每日一次,血塞通0.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12小时后,患者出现解柏油样便约350ml。

血压90/60mmHg.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13.1×109/L,血小板119×109/L。

考虑消化道出血,估计与抗凝治疗有关,立即停用阿司匹林、达肝素钠,嘱禁食,给予吸氧,静脉补液,静注奥美拉唑,静脉泵入生长抑素,口服凝血酶。

在口服凝血酶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约500ml。

立即测血压75/5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给与心电监护,口服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等药,静脉滴注血凝酶2U,并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2U及补液。

第二日大便2次,均为柏油样便,约400ml,血压波动于90~100/55~70mmHg,心率112次/分,血氧饱和度99%。

继续扩容,补充血容量,输红细胞等。

4天后,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渐停止,大便潜血[-],继续观察。

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现上 消化道出血, 分析 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抗 血小 板聚集治疗 损害 胃肠黏膜 和正常凝血机制; 脑梗死恢复期 下丘脑功能 ② 恢复不完全, 胃肠功 能尚不完善; ③恢 复正 常进食后, 胃肠功能
负 荷 加 重 。 中抗 血 小 板 治 疗 可 能 为 主 要 危 险 因 素嗍 需 要 强 其 。 调 的是 。尽 管 脑 梗 死 恢 复 期 应 激 性 胃黏 膜 病 变 不 如 急 性 期 常 见 和严 重 . 患 者 此 时 下 丘 脑 功 能 可 能 仍 未 完 全 恢 复, 胃肠 但 对 道 调 节 不 完 善 。 旦 出 现上 消 化 道 出 血 . 须 充 分 给 予 制 酸 药 一 必
例, 病程 5 7 h②依 19 2; 9 5年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
定的 “ 脑血管疾病诊 断要 点”明确诊 断; 均经头颅 C 或 ③ T
MR 证 实 诊 断 。所 有 患 者 均 无 慢 性 胃病 或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病 I 史。 1 一般 资料 . 2 我 院于 20 0 5年 8月 ~ 0 8年 8月 收治 的 23 20 5
中国 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0 0 9年 1月第 1 卷 第 1 MMJ , a 0 9 o 1 o1 1 期 C Jn 2 0 ,V l1,N .

15 ・ 0
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 出血 临床分析
巩 忠 李 东华 蒋初 明 谢 翠鹏 刘胜 达
本 研 究 对 2 3例 我 院 住 院治 疗 的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就 上 5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病 因 、 生 率 、 生 时 间 、 后 及 与 年 龄 、 变 发 发 预 病 部 位 的 关 系 结 合 文献 进 行 初 步 探 讨 。 l 临床 资 料 下 部 是 皮 层 下 植 物 神 经 中枢 ,急 性 脑 梗 死 时 可 直 接 或 间 接 影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患者临床材料,找出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汇总。

结果:统计数据发现,70岁以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大于70岁以下,差异显著(P<0.05);药物使用超出3个月以上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联合用药治疗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出血与患者年龄、用药时间和使用方式相关,因此对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积极进行干预。

【关键词】心血管;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消化道出血;研究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多由于吸烟、糖脂代谢异常、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年龄(50岁以上或绝经后女性)、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引起心脏及大脑出现一系列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1】。

其中常见的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及脑血管意外(梗死、出血)等。

对于心血管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就是常见的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使用人数众多。

但是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对患者有利的防治作用,又有对患者不利的不良反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药物治疗的关键。

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是没有的,获益>风险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有效方式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就具体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总: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人,女性患者56人,患者年龄46-86岁,患者平均年龄(67.62±2.34)岁,患者平均病程(7.5±0.5)年,所选患者均存在心血管疾病,本次实验研究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和治疗。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芮铭安;柏金喜;张哲永;朱健【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08(011)003【摘要】目的观察患者近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ASA)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服用ASA在服药2月内出现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38例;对照组为30例服用相同制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药物致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等指标.结果①出血组出血前PLT(25.4±6.8)×109/L、Fg(3.86±1.2)g/L、PT(10.2±1.6)s、APTT(28.5±5.9)s与对照组PLT、Fg、PT、AP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出血组出现ASA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出血组年龄(66.3±8.7)岁较对照组(57.4±6.9)岁高(P<0.05)、出血组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发生率(26.3%)较对照组(5.7%)高(P<0.05)、出血组H.P阳性率(81.6%)较对照组(37.1%)高(P<0.05);④出血组中经胃镜检查发现以糜烂性胃炎者比例最多(44.7%).结论老年人、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H.P阳性者服用小剂量肠溶ASA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应加强伍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剂及根除H.P治疗.【总页数】3页(P255-257)【作者】芮铭安;柏金喜;张哲永;朱健【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2【相关文献】1.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致腹腔镜术后腹腔出血一例报道 [J], 周骏;冯来运2.阿司匹林口服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权兰萍3.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刘伟;王瑞琴;王淑敏;焦连华4.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 [J], 黄加安5.小剂量甲氨蝶呤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韦秀宁;梁锦坚;马剑达;郑东辉;李谦华;莫颖倩;戴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历经百年,在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基石地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然而,任何药物均是一柄“双刃剑”,治疗获益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但盲目陷入“阿司匹林是不安全的”“阿司匹林易导致大出血”等误区,对阿司匹林望而却步的态度亦不可取。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是不争的事实,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高危人群同样利大于弊。

只有正确认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规范使用阿司匹林,合理预防与处理其带来的不良反应,才能有效避免危害,使获益最大化。

一、消化道不良反应常见的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以消化道不良反应为主,其中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较为常见,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或溃疡,但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较为罕见。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占 20% ,包括胃灼热、反酸、恶心、腹胀、腹痛、胃部不适等。

阿司匹林之所以会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一方面是因为其对消化道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

阿司匹林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磷脂层,破坏胃黏膜的疏水保护屏障。

当阿司匹林在胃内崩解时,使细胞毒性物质释放增多,进而刺激并损伤胃黏膜。

此外,阿司匹林也可损伤肠黏膜屏障。

另一方面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全身作用,也是消化道损伤的主要原因。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并非其特有作用,因为抗血小板药物均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然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并不高于氯吡格雷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

消化道不良反应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识别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高危人群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合用抗凝药物者;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史、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症状者;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者;此外,还包括吸烟、饮酒者等。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处理当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时,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要根据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危险和心血管病的危险个体化评价。

如果患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可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而给予抑酸药;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常需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直到出血情况稳定。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作者:孙承伟闫俊强王丽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3期【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病患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1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当做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应用抗血小板医药分为非药物组和药物组。

其中,根据药物种类差异性将药物组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组。

分析对比3组病患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

结果针对消化道发生出血之前,药物组病患腹痛发生机率明显低于非药物病患,但是两组病患呕吐恶心、嗳气反酸等情况发生机率相近。

两组病患消化道的出血方式各内镜表现差异并不明显。

药物组病患消化道严重出血为百分之四十八;非药物组病患消化道严重出血为27%。

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使用增加了心脑血管病患上消化道的出现风险。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心脑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2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1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患当做本次研究对象,病患年龄范围35岁~89岁;男女性别构成比例为76:40。

按照应用抗血小板医药分为非药物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病患年龄范围43~72岁,男女性别比例为56:30。

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单一性药物治疗冠心病40例、冠脉支架搭桥24例、脑卒中18例、心率失常四例。

非药物性病患年龄范围51~77岁、男女性别比例20:10。

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单一药物治疗冠心病14例、冠脉支架搭桥8例、脑卒中6例、心率失常两例。

此外,根据药物种类差异性将药物组分为阿司匹林组(30例)、氯吡格雷组(24例)以及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组(32例)。

纳入标准:第一,所以病患均确诊为心脑血管类疾病;第二,满足上消化道的出血诊断标准,经过临床显示大便隐血、便黑以及呕血等症状,检查结果为阳性。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等症状。

然而,长期或滥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危害。

1. 胃肠道问题: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问题。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增加胃酸分泌。

长期大量用药或超过建议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阿司匹林及类似药物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有哮喘和鼻窦炎症状的人患过敏性鼻炎时,使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造成出血风险的增加。

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用药剂量只需低剂量,但即使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使用也可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肝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存在肝肾疾病的患者中。

5. 儿童使用风险:阿司匹林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Reye综合症相关。

Reye综合症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并在儿童发烧时与阿司匹林使用有关。

因此,12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以上只是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和危害,具体情况还需依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用药剂量和疾病风险来评估。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22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分析

22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分析
邓 丽君 [ 中图分类号] 5 3 2 R 7 . [ 文献标 识码] A [ O ]0 3 6 /. s.0 19 5 .0 2 0 . 1 D I 1 .99 ji n 10 -探讨服用 阿司匹林抗血小 板凝 集患者消化道出血 的发病率和相关 危险 因素 ,
z ou. on z u 4 51 h Y g ho 2 00. na Chi
[ b tat 0bet e T netaeteicdnert, s at so gs o tsnl G ) A s c] r jci s o i sgt h niec a r kfc r f at i et a ( I v v i ei o rn i
b e d n a d d tr n e s o ttr n o g tr u c me ft e p t n s M eh d A tt 1o 2 le i g. n e emi e t h r. r a d l n .e o t o so ai t. h ea m h e to s oa f2 0 p t n s w r e r i d; 1 p t n swee r a mi e o l e i g a d 1 9 p t n s w t o tG le ig ai t e e r c u t 2 ai t r e d t d f rGIb e dn n 9 ai t i u I be d n e e e t e h w r o tos T e b s l e c i ia h r ce it sb t e n t i r u swee c mp r d b sn - s e e a c n l. h a ei l c e a a trs e ew e h s2 g o p r o a e y u ig tt t s r n n l i e

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摘要】肠溶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

使用肠溶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胃黏膜损伤、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原发疾病的影响。

在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时,冠心病患者需谨慎,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特别是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

冠心病患者在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时需要密切关注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肠溶阿司匹林、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作用机制、胃黏膜损伤、凝血功能、原发疾病、谨慎使用、用药方案调整。

1. 引言1.1 肠溶阿司匹林的常见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肠溶阿司匹林一般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脏和中风等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肠溶阿司匹林更是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冠心病患者往往伴随有血管病变,容易形成血栓,而肠溶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冠心病患者中广泛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成为了常规的治疗方式。

虽然肠溶阿司匹林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上消化道出血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2 冠心病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中肠溶阿司匹林就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随着对肠溶阿司匹林使用的增加,一些患者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

冠心病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并不罕见。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指胃、十二指肠或食管内部出血的情况,症状包括黑便、呕血、腹痛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治疗的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依用药后有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2例)和对照组(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疾病史、治疗史等基本信息,统计分析阿司匹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试验组吸烟史78.57%、酗酒史38.10%、消化道病史80.95%、未使用胃黏膜保护剂76.19%、阿司匹林日剂量300 mg者占45.25%,服用时间>3个月者占78.57%,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史、消化道病史、服药时间、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未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对于合并独立高危影响因素的患者,临床应注重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提倡阿司匹林小剂量用药并加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标签:老年冠心病;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预防;治疗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抑制作用,是预防血栓、降低心血管意外发生风险的理想药物[1]。

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对此,如何提高以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临床关注重点[2]。

本文现对阿司匹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治的84例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1)纳入标准:①老年冠心病(≥60岁);②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史,连续用药≥7 d;③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胃镜检查明确诊断;④上消化道出血分级0.05),具有可比性。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汇报人:日期:•阿司匹林概述•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影响因素与风险评估目录•预防与应对措施建议•临床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01阿司匹林概述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化学结构常用剂型生产与销售阿司匹林有多种剂型,如口服片、胶囊、注射剂等。

阿司匹林在世界各地广泛生产与销售,价格相对低廉。

030201药物简介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

药理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抗凝药物等。

药物相互作用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范围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和疼痛。

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阿司匹林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预防心血管疾病其他应用02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阿司匹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总结词这些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常在服药后几天内出现。

它们通常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来缓解。

详细描述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

这些反应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有过敏史的人应特别小心。

过敏反应详细描述总结词肝损害长期或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肝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详细描述肝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如果有任何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阿司匹林可能对肾脏产生损害,包括肾小管损伤、肾衰竭等。

总结词肾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如果有任何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详细描述肾损害03影响因素与风险评估年龄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存在差异。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时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模型分析

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模型分析

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模型分析杨清荣;朱宣德;吉木斯【摘要】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建立预测出血风险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东莞市寮步医院内科收治的30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分为出血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生化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甄别消化道出血独立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预测能力,并建立预测出血风险模型。

结果300例患者中,64例(21.3%)出现消化道出血,多因素分析提示出血组具有更长的服用阿司匹林时间(OR=1.247,95%CI1.128~1.378),更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214,95%CI1.126~1.326),更高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607,95%CI1.366~1.891),更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OR=1.152,95%CI1.087~1.222)。

以服药时间超过12月积1分,同型半胱氨酸超过26μmol/L积2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过5积2.5分,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4mg/L积2分作为出血风险积分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结论服用阿司匹林时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为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期刊名称】《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5页(P167-171)【关键词】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模型【作者】杨清荣;朱宣德;吉木斯【作者单位】[1]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东莞523400;[1]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东莞523400;[1]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东莞52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2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古老的药物,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1]。

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462020年 第29期阿司匹林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可起到一、二级预防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但是在该药物服用后,不仅能够达到抗血栓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最为严重的表现就是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而一旦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生往往会严重危害其自身健康,那么在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中,该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呢?一、服用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抵抗血小板凝集,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存在相关风险的情况下,长时间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对心梗、脑梗等病症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且该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的预防价值是其他药物所难以替代的。

但阿司匹林在药物作用中,可抑制可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生成,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增加血管内炎症介质,因而其往往会对患者的胃黏膜屏障保护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导致胃部发生溃疡、糜烂甚至出血等情况。

因而在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之前,就需要先对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在服药的前1年内,也需要注意关注自身的各项生命指标,一旦出现腹痛、呕血、黑便、柏油样便等表现,据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观察,判断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时接受对症治疗。

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危害?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后,往往会导致患者机体血容量减少,进而促使其外周循环衰竭,若出血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同时,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发生时,还会导致机体心肌灌注减少,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及梗死。

所以对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的病人来说,在发生大出血后往往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如此一来则会进一步加大其发生血栓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注意,阿司匹林本身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因而很多患者在发生消化性溃疡以及消化道出血时通常没有显著症状,不易被发现,常会导致病情延误。

干货丨服用阿司匹林出血,如何应对?

干货丨服用阿司匹林出血,如何应对?

干货丨服用阿司匹林出血,如何应对?阿司匹林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充分、适应证广泛的抗栓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用药。

但是,任何抗血小板治疗必然伴随着出血风险的增加,阿司匹林也是如此。

如何预防及应对阿司匹林引发的出血,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 应对措施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主要包括皮下紫癜或瘀斑、牙龈出血、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其中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当患者出现呕血、黑便、贫血、头晕、软弱无力、血压偏低、发热、氮质血症、失血性休克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治疗抗栓治疗中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综合评估缺血与出血风险。

治疗对策包括以下几部分。

(1)酌情减量或停用阿司匹林;(2)静脉应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3)对血栓风险高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4)当出血无法控制或可能威胁生命时,应立即停药,考虑输注新鲜血小板;(5)若患者血栓风险不高,可暂停抗血小板治疗,直至无再出血迹象。

2.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抗栓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致残甚至致命。

抗栓治疗前应充分评估脑出血风险,对于既往已发生脑出血或存在顽固性高血压的ACS患者,应在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谨慎制定抗栓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等。

若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肢体偏瘫、昏迷等症状时,要考虑到脑出血的可能性,立即行颅脑CT进行确诊。

治疗确诊后应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同时服用止血药如六氨基乙酸,也可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

若脑出血量比较大且具备手术指征时,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3. 牙龈出血、痔出血牙龈轻微出血时,可在不中断治疗的情况下局部处理,若可完全控制出血,则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

严重痔出血的患者应暂停使用阿司匹林,积极处理原发病症。

4. 皮肤瘀斑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出现皮肤淤斑时,首先应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轻者可严密观察,重者需寻找原因。

吃阿司匹林引出胃出血怎么办?用这6种方法可以预防

吃阿司匹林引出胃出血怎么办?用这6种方法可以预防

吃阿司匹林引出胃出血怎么办?用这6种方法可以预防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脏性死亡率。

但长期服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因此,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些人认为吃了阿司匹林肠溶片就不会发生胃肠不良反应,这是错误的认识。

阿司匹林肠溶片只能减缓不良反应的产生,却不能完全杜绝不良反应,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机制通过两种方式导致。

第一种方式为在胃中释放堆积,破坏疏水屏障,使细胞毒性物质释放增加,破坏了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引起胃黏膜的损伤。

第二种方式为抑制体内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的合成,从而使胃黏膜供血减少,粘液合成降低,碳酸氢盐合成降低,最终导致胃黏膜损伤。

1、避免与阿司匹林合用的药物阿司匹林应避免同下列药物合用,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抗凝药(如华法林、肝素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但部分患者在进行心脏支架术后需长期进行两药联用对抗血小板,此时应评估出血风险,调整至最小剂量,并加服抑酸药减少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松、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等);维生素B1增加胃液的酸性可促进阿司匹林分解,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

2、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为预防阿司匹林所致的胃肠出血,可以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埃索美拉唑等)或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其中质子泵抑制剂为首选药物,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

当患者有质子泵抑制剂的禁忌症时可以选用H2受体拮抗剂。

3、阿司匹林要选用最佳的剂型和剂量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均应该选择肠溶衣型和缓释型阿司匹林,减轻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用于心血管疾病长期预防的剂量,以每天75mg-150mg的剂量范围符合“疗效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则。

4、筛查与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秦敬翠,邵丽△,何清(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1009)【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820例服用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史、服药时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情况。

依据以上临床因素分组,观察各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并进一步分析。

结果年龄(≥65岁)、服药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吸烟、饮酒、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病史、Hp感染阳性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易导致消化道出血(P<0.05);年龄(≥65岁)、饮酒史、消化道病史、Hp阳性是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有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龄、饮酒史、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Hp阳性、服药时间长的患者需慎用阿司匹林。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胃肠出血;危险因素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7.22.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19(2017)22⁃3408⁃02Correlation factors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duced by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Qin Jingcui,Shao Li△,He Q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X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angsu221009,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duced by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820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who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aspirin and receiv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y2013to January2017,and the clinical data included gender, age,smoking history,drinking history,history of digestive diseases,history of hypertension,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hyperlipi⁃demia,medication time,helicobacter pylori(Hp)infection and so on.To group 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linical factors,th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 patients,who were65years or older,with medication time no less than3months,smoking,drinking,history of digestive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and Hp infec⁃tion,were susceptible to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spirin.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ld age(≥65years),drinking history,history of digestive diseases,Hp infect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P<0.05).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spirin,especially to the pati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ld age(≥65years),drinking history,history of digestive diseases and hypertension,smoking,Hp injection and long time of medication.【Key words】Brain i nfarction;Aspirin;Gastrointestinal h emorrhage;Risk f actors·论著·抗血小板聚集在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1]明确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符合溶栓指征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目前,阿司匹林作为经典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脑梗死患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且出血后的治疗就会比较矛盾,甚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旨在指导临床早期预防和识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且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的患者820例,其中男480例,女340例;年龄45~92岁,平均(67.3±11.3)岁。

820例患者均经神经内科专科医生按相关标准严格入选。

严格规范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服药时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

1.1.2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连续规则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大于或等于7dhz。

1.1.3排除标准(1)消化性溃疡活动期;(2)食道胃底静脉曲张;(3)恶性肿瘤;(4)严重肝、肾及心功能不全;(5)预期寿命少于3年。

1.2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及定期随访,明确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

对隐匿性出血患者请消化科会诊协助诊断。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腹痛和失血性休克等;辅助检查包括呕吐物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下降、胃肠镜检查阳性等;同时排除消化系作者简介:秦敬翠(1983—),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脑梗死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E⁃mail:14114687@。

统以外的出血。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 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不同临床因素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820例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121例(14.756%),其中男63例,女58例;年龄50~87岁,平均(65.7±16.2)岁。

年龄(≥65岁)、服药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吸烟、饮酒、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病史、Hp 阳性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易导致消化道出血(P <0.05),见表1。

2.2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年龄(≥65岁)、饮酒史、消化道病史、Hp 阳性是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见表2。

3讨论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60%~80%[1]。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2-4]。

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已成为共识[1]。

因阿司匹林具有较低的价格,社会接受度更高,临床使用率呈逐步升高趋势。

但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随着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的广泛使用,其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日益增多,尤其是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致死。

阿司匹林可通过局部和全身作用2种机制导致消化道损伤[5-6]。

2012年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注重于心脏科医生与消化科医生的合作。

既往的研究大部分均基于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的消化道反应,而对脑梗死患者的系统研究较少。

但我国目前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阿司匹林使用更广泛。

本研究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神经内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使脑梗死患者能从阿司匹林治疗中最大限度地获益。

本研究连续、系统地纳入了820例服用100mg 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2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4.756%。

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服药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吸烟、饮酒、消化道病史、高血压病史、Hp 阳性者。

进一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饮酒史、消化道病史、Hp 阳性是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外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损伤危险增加2~4倍[7]。

多项研究提示,年龄增大是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高危因素人群,且与年龄呈相关性,消化道出现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10]。

本研究发现,65岁以上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65岁以下者。

而老年患者是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且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预后更差。

提示神经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对老年患者多加关注、提高警惕。

国内外关于阿司匹林服药时间的研究表明,第1年为消化道出血高发阶段,3个月时达高峰[11-13]。

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提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概率会升高。

而脑梗死患者一般均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警示对该类患者需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