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变迁探究——以深圳为例

合集下载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现象愈发凸显。

城市自组织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自下而上的空间组织和结构调整过程。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其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代表性。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现象、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深圳城市空间发展概述深圳市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一线大都市的巨变。

其城市空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用地扩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到如今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高度发展。

这一过程中,自组织现象显著,多种空间结构和功能的重组不断涌现。

三、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现象1. 经济驱动下的自组织: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的集聚,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

2. 社会文化驱动的自组织:随着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深圳形成了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发展。

3. 空间结构自组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深圳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结构。

四、影响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因素1.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规划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深圳的经济特区政策、城市更新政策等。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等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城市空间的功能和形态。

深圳的移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环境为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未来趋势1. 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未来深圳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推动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深圳社区为例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以灵活的体制和多功能的服务形式在承接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关系、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以全国社区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圳为例,首先对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目前深圳市有社区社会组织3000多家,在深圳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后分析了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指出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立法滞后、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监管亟需完善、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缺乏协同机制、新型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缺位、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的理念、方法滞后。

最后文章针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简化登记程序,出台规范性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制体系,规范监管体系,实现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框架,同时,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方法,推行“四位一体”管理体制。

关键词:社区社会,发展,城市社区建设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二)研究的意义 (1)(三)相关文献综述 (1)(四)论文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2)二、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3)(一)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本情况 (3)(二)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 (4)三、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4)(一)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4)(二)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立法滞后 (5)(三)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监管亟需完善 (5)(四)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缺乏协同机制 (5)(五)新型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缺位 (6)(六)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的理念、方法滞后 (6)四、推动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6)(一)简化登记程序 (6)(二)出台规范性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制体系 (7)(三)规范监管体系 (7)(四)实现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7)(五)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框架 (8)(六)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方法,推行“四位一体”管理体制 (8)五、结论 (8)参考文献 (10)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绪论(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市场化改革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以计划和工作单位为基本框架的社会生活,逐步走向一种以市场和社区为框架的社会生活,公民社会开始成长,城市社区日益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空间。

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

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

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被城市包围、位于高楼大厦之中的传统村落,最早起源于深圳。

经过多年的发展,城中村已经演化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单元。

本文将讨论城中村出现的原因,梳理城中村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功能,并探讨如何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城中村的管理和改造。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管理改造1.城中村出现的原因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作为中国城市化中的独特景观,城中村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的规模需要不断扩张,以容纳更多的工业区与经济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选择不进行改造,而是直接绕过城市周边的乡村居民点,征用乡村周围相对易于改造的农用地进行进一步的城市建设,并且,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迅速,造成了城市包围农村、城乡混杂的二元城市景观和空间结构。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民想要进城务工,外地人口想要进入大城市寻找机会,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

对于他们来说,住房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些被城市包围的村子,虽然条件简陋,但却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城市中暂时拥有一处住所,以大量出租屋为特征的城中村便这样诞生了。

2城中村在城市中的角色城中村具有多重特性,首先,是物质角色。

在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方面,城中村可以起到保障大量经济型住房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外来人口安置在新的大都市的成本。

在住房问题上,城中村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廉价、且相对体面的居住场所。

以深圳为例,城中村以全市三成的建设用地,承载了超过四成的建筑面积,和超过六成的实有人口,在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城中村对于城市物质方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次,是精神角色。

作为由古老村庄演变而来的城中村,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属于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记忆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其独特的、传统的、极少受外界影响而成长的文化,其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往往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不竭的源泉。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案例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案例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案例一、城市化案例。

(一)深圳的崛起。

你知道深圳不?那可算是城市化的一个超级典型例子呢。

1. 起步。

以前的深圳啊,就是个小渔村。

到处是破旧的房子,村民们大多以打渔为生,整个地方没多少人,经济也不咋发达。

就那么几条小路,路上跑的不是自行车就是那种慢悠悠的小三轮。

2. 政策推动。

后来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把深圳打造成经济特区。

哇塞,这就像给了深圳一个超级大礼包。

一下子,各地的人都像闻到花香的蜜蜂一样往深圳涌。

企业也纷纷来这里建厂开公司。

比如说富士康,那可是个大厂,一来就带来了好多好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从全国各地跑来,有四川的、河南的、湖南的等等。

3. 城市建设。

城市开始疯狂地搞建设。

高楼大厦就像春笋一样,蹭蹭地往上涨。

道路也越修越宽,什么双向八车道都不稀奇。

商场、医院、学校也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像万象城那样的大商场,里面啥牌子都有,想买啥都能买到。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文化娱乐设施也丰富起来了。

有了各种剧院、电影院、酒吧。

晚上的深圳,那灯光一亮,就像个不夜城一样。

4. 现在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啊,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到处都是高科技企业,腾讯就在深圳呢。

城市里地铁四通八达,坐地铁就能去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而且深圳的绿化也做得很好,公园多得数不过来,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公园里散步、野餐啥的。

(二)巴西的圣保罗。

1. 早期发展。

圣保罗刚开始的时候呢,也是一个小小的城镇。

但它处在巴西这么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就像一颗有潜力的种子。

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矿业的兴起,圣保罗就像个磁铁一样开始吸引周边的人口。

那些在农村种地或者挖矿的人,听说圣保罗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能挣到更多的钱,就拖家带口地往那儿跑。

2. 工业带动。

后来呢,圣保罗开始大力发展工业。

汽车厂、服装厂啥的都建起来了。

汽车厂一建,就需要大量的工人。

那些年轻人啊,就从老远的地方来到圣保罗,在汽车厂的流水线上工作。

服装厂也是,招了好多女工,这些女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开始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城市更新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

下面列举了深圳城市更新的十个典型案例。

1. 深圳市福田区的CBD改造:深圳市福田区的CBD改造是深圳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之一。

福田区CBD改造项目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建设高层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和公共设施,提升了该区的商业和办公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

2.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是深圳城市更新中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园区利用深圳湾的地理优势和科技资源,建设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总部,形成了集科研、孵化、创新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圈。

3. 深圳市龙岗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深圳市龙岗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是深圳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建设新的住宅楼和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4. 深圳市南山区的文化创意园区:深圳市南山区的文化创意园区是深圳城市更新中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园区利用区内的旧厂房和废弃工业用地,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聚集的园区,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5. 深圳市罗湖区的城中村改造:深圳市罗湖区的城中村改造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拆除老旧建筑,修建新的住宅楼和公共设施,改善了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6. 深圳市宝安区的交通枢纽建设:深圳市宝安区的交通枢纽建设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修建地铁站和交通枢纽,提升了该区的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7. 深圳市盐田区的滨海旅游开发:深圳市盐田区的滨海旅游开发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提升了该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加了就业机会。

8. 深圳市龙华区的新农村建设:深圳市龙华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9. 深圳市光明区的生态城建设:深圳市光明区的生态城建设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化对传统社区的影响与变迁

城市化对传统社区的影响与变迁

城市化对传统社区的影响与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

城市化对传统社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与变迁。

本文将从社区结构、人际关系、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城市化对传统社区的影响与变迁。

一、社区结构的变迁传统社区通常包括居民住宅区、商业区、学校、医院和公园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加速进行,传统社区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以单一功能为主的传统社区逐渐演变为以垂直发展为特点的多功能社区。

现代城市社区不仅仅包括居住区域,还集合了购物中心、娱乐设施、办公场所等多元化功能。

社区内建设的多功能化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带来了更加庞大的人流和交通压力。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融聚在城市中,传统社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在传统社区中,居民多为同一地域的血缘关系或邻里关系,互相之间有着相互照应、互助共存的情感依托。

而城市社区中,由于人员流动性强,人们之间缺乏了这种亲近感和紧密的社交关系。

人们往往独自居住,相互之间缺乏了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所以城市化带来了传统社区人际关系的淡化。

三、文化传承的挑战传统社区通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城市的快速扩张和更新给传统社区的文化传承带来了挑战。

拆迁、城市更新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社区的文化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的街巷、建筑和风俗习惯可能会被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所改变,传统社区的独特风貌逐渐消失。

此外,新生代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减弱也加剧了传统社区文化传承的困境。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社区的文化遗产,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总之,城市化对传统社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变迁。

社区结构的变化使得社区功能更加多元化,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

人际关系的变化则导致了传统邻里关系的疏远,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

而文化传承方面,城市化加速了传统社区文化的消失和衰退。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成为了众多城市规划与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发展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及其影响,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背景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和复杂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组织理论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应用自组织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即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形成城市空间的自组织结构。

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自组织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自组织:深圳的经济发展由早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这种经济结构的自组织演化,推动了城市空间功能的更新和优化。

2. 社会自组织: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迁徙,深圳市民的社会网络逐渐形成并不断优化。

这种社会网络的自组织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和活力。

3. 文化自组织: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文化多样性是其显著特征。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创新和发展。

四、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深圳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状形态,各种功能区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2. 空间演化的动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圳的城市空间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和优化。

3. 空间活力的多元性:深圳的城市空间充满了活力和多元性,各种文化、各种产业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doc】深圳城市化历程中的社区变迁

【doc】深圳城市化历程中的社区变迁

【doc】深圳城市化历程中的社区变迁深圳城市化历程中的社区变迁深圳城市化历程中的社区变迁张则武深圳的发展历程,也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的过程.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作为基础单元的社区,也从农村社区变化成为城市社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社区变迁,对规划城市社区发展,制定社区政策和探索谋划社区治理新路,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深圳农村社区组织形式,治理制度和经济形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回顾和总结深圳30年的历程. 一,深圳两次城市化对社区治理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主要是指社区组织形式及其治理制度(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社区组织有很多,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工作站, 社区工青妇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协会组织,但最主要的是指其在社区治理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权组织. 而且这种治理结构,又是与当前我国的政治制度分不开的.如公社化时期的生产队,分田到户后的村委会,都是当时政策的产物.为推动城市化的进程,深圳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村城市化.1992年7月,深圳开始实施第一次农村城市化,特区内68个行政村,173个自然村和沙河华侨农场改建为100个居委会,66家城市集体股份公司和12家企业公司,4.6万多农民一次性转为城市居民.2003年10月,深圳市开始第二次农村城市化,至2004年底,宝安,龙岗两区18个镇218个自然村的27万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深圳从此没有农村,没有农民.从形式上来说,深圳从农村向城市转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基层政权组织形式的转变,即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二是户籍结构的转变,即农民转为城市居民.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村城市化,使农村社区脱胎为城市社区,这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的发展已经使这些农村不可能再从事农业生产,土地也已经失去了耕种的可能,如果不从制度上解决其社区组织性质问题,那么,这种存在于都市的村庄只能是空有其农村之名而无农村之实.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许多政策(如土地规划,征收和使用,惠农政策,农业统计等许多法律和政策问题) 也将在此遇到更多的尴尬.原村民也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由于现行政策的限制,农民在无田可耕的情况下,仍是没有就业失业保障的,全部转为居民后, 就能与城市其他居民一样纳入社会保障.当然,更有利的是农村土地一次性转为国有后,政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二,深圳社区治理结构变化历程象全国其他农村一样,深圳在改革开放前,也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几个阶段.从社区治理结构来看,深圳社区共经历过生产(大)队,乡,村委会,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几个模式.城市化前主要是以公社化时期的生产队和村委会形式,城市化后主要是居委会和工作站形式.(一),厶\社化时期政社合一体制深圳(原宝安县)于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设6个人民公社,41个生产管理区.几经变化,至1961年7月,全县设5个区公所,22个公社,419个生产大队,2847个生产队,7个农(林)场. 1963年1月,又撤销区公所,公社调整为17个,大队 165个.深圳公社化时期一直延续到1984年初. 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的基层单位,又是社会主义政权在,作为生产单位,社队共同农村的基层单位.一方面体是社员的基本_T作场所,是社员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另一方面,作为政治单位,社员参与民主管理,参与公社的政治生活.在公社体制里,县一级(区公所)下面设立人民公社,公社之下设立生产大队,大队下设生产队,队下设生产小组.村民则被称为社员.由于当时户籍和口粮制度的限制,社员被束缚在社队的土地上,不可能有选择其他生活的自由,这也意味着社员是没有退出权利的.为了生存,不少村民逃到香港谋生.深圳(宝安)曾出现过 3次逃港高潮:第一次在1957年前后,外逃5000多人;第二次在1961年,外逃1.9万人;第三次在1979 年,外逃3万人.而当时宝安县劳动力仅为11万人, 外逃人员占劳动力比例近半.(二)公社后时期乡政村治体制1983年前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到户,土地仍属农村集体所有,但经营权属于农民,有人称之为公社后体制时期.深圳于1983年7月起撤销人民公社,设立区公所(县政府派}}{机关).生产大队改为乡,设乡政府,生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至1984年2月,原宝安县划分为16个区公所,136个乡,6个镇和1个畜牧场. 1986年10月又撤销区公所,设立镇,为建制镇,设立镇一级人民政府.乡改称为行政村,政权名称为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又改称为自然村,政权名称为村民小组.几经调整,1987至1991年,全县行政村从165个发展到191个(全市249个行政村). 公社后体制在经济上对公社体制的经济权作了否定,在政治上则实行"乡政村治"的体制,即在乡镇层面去除了人民公社"社"的一面,保留了"政"的一面.在农村社区层面则将生产大队变成村委会(行政村),将生产队变成了村民小组(自然村).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再是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公社体制解体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意义,就是农村经济体制,政权组织(治理模式)和职业分化. 从公社化时期的生产队到村民自治的村委会, 农村社区的治理也从社员共同生产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发展为村民依法自治的组织.从过去服从上级 (人民公社)的行政命令转变为农村基层村民自治,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但事实上这时的村委会仍然政企不分,既要进行社会管理(主要是对村民 -至胨反厩的管理),又要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和财产的管理. 1982年《宪法》和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委会的性质和职能都规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管理本村的土地和其他财产.需要说明的是深圳在90年代初并未象广东其他农村地区一样经历过管理区的模式,即按照《广东省农村管理区办事处暂行规定》在农村设置管理区办事处. 随着深圳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农村凭借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的优势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和农业商品化经济,各村纷纷以自营,"三来一补","三资",内联的形式,办起了村实体经济.至 1991年,全市村办企业达2529家,其中特区内226 家.深圳最早引进的企业主要是"三来一补"企业, 在起步阶段(1979—1982年),引进的行业主要是胶花,塑料,服装,生产规模很小,而且大都是利用各村的祠堂,仓库,食堂,原大队部作厂房."三来一补" 企业在深圳农村迅速发展,并成为深圳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82年后,一些"三来一补"企业逐步转型为资企业.1990年底,全市共有三资企业3269 家,"三来一补"企业6400家.农村经济收入的巨大变化,使原来由村委会经营和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的格局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各村相应地成立了经济发展公司或其他企业形式,作为村委会管理集体经济的职能机构,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村集体经济. 一些村也出现了合股筹资办企业形式,这就是后来农村股份合作公司的雏形.(三)村委会时期"三驾马车"格局村委会成立经济发展公司管理集体经济的形式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产权不清,主体不明,流转不畅,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没有法人资格等问题.在利润分配上,村民还是以社员的身份进行分配,这与村民的劳动没有了联系,按劳分配体制成了形式.同时,这也难以解决各村不断迁入的空挂到本村落户的外来农业户籍人口的问题,以及日益突现的外来郎和外嫁女的福利分配问题.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后,"空挂户"是否有选举权也成为争议的话题.经济发展公司经理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间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难以解决.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村委会经营和管卫》n1-一nm》z口1_工m0卫,,0?mN? ?基层发展理村集体财产的职能,村委会是村集体经济的产权代表,因村委会主任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其作为村委会的合法代表,是否当然地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产权代表人?一些地方出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不和,争权夺利的现象.如何解决社员与股份,经营管理与所有权和分配体制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 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l987年,深圳市率先在特区内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各村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改制形式和方法.深圳市在组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时,鉴于原村集体经济包含村委兴办的经济发展公司和村民小组兴办的经济合作社的实际,在股份合作公司的设立方式上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一是以村和村民小组的集体资产评估后的净资产作价人股统一组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二是以村和各村民小组各自成立股份合作公司.三是以村和各村民小组分别成立公司.各村民小组分别成立股份合作公司,村属经济发展公司改造为多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农村股份合作公司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企业的产权,规范了企业运作,制定了公司章程,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明确了按股分配问题.至此,深圳农村现了党支部,村委会,股份合作公司"三驾马车"的格局. (四)村改居时期社区角色的转变深圳市在1992年实施第一次农村城市化时,将特区内村委会建制改为居委会建制,原农村集体经济改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2004年又将宝安,龙岗两区所有村委会改制成居委会.村委会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就成了社区居民自治政权组织.早期的居委会全称中并没有"社区"两字,居委会实际上成了镇政府(街道办)的下属机构,居委会主任也由镇(街道)任命,享受科级干部待遇.有镇建制下的居委会主任一般还会被选为镇人大代表, 居委会的主要T作也是协助镇政府开展计划生育, 治安,调解等工作.2000年上半年开始,深圳先在福田区皇岗,梅林一村两个社开展"居委会"改为 "社区居委会"试点(简称为"居改社"1.此后,南山,罗湖等区也相继实行"居改社"..2002年深圳市 "居改社"全面铺开.在"居委会"前加上"社区"两个字,就如公司法规范企业名称一样,居委会的机构变,职能变了."居改社"后,新的社区组织体系由党组织,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由以前的领导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居委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独立,但仍然承担大量政府交办的行政管理任务. 在"居改社"中,2002年盐田区探索实行"一会两站"的社区管理模式,即在社区居委会上成立社区T作站和社区服务站,实行"议行分设",居委会议事,丁作站和服务站执行居委会的决策,将社区丁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出来,使得"议"和 "行"两种职能得到初步的分离.(五)居站分设时期社区管理职能的调整由于我国法律将居委会定性为社区居民自治的群众性组织,依法本不是政府的下属,不应承担政府行政管理任务.然而,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社区组织行政化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也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主要表现是:组织设置功能行政化,自治章程,T作制度及人事决定行政化,经费收支行政化, 运行方式,考核机制行政化.?为理顺社区自治和政府行政管理进社区的关系,深圳市开始试点设立了社区]作站,将原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两委成员全部过渡为社区T作站专职人员.将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分离后,旨在让居委会回归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自治性质.社区工作站作为街道办在社区的1作平台,主要协助街道开展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T作.后来,罗湖,盐田等区又先后开始调整社区范围,并试行"一站多居"体制,即一个社区lr作站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居委会.至2008年, 全市完成了"一站多居"体制.全市共设立了630个社区T作站,85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站分设的体制虽然意在将行政管理工作和社区居民自治分开,但由于社区工作站的主体定位,性质,职能和人员身份问题一直未明确,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和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有:单位主体性质不明确,职责规定较模糊且不合理,工作站人员身份不明确.此外,还存在救济方式的问题.在社区工作站的 T作侵害了相对人的利益时,相对人中请行政复议或诉讼,以及在追究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上,都存有争议.在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的关系上,也较为模糊.如政府在社区的行政管理工作虽然 n一nm》z01_工m0卫,,0f=?mN?已经从居委会中剥离给了社区T作站,然而居委会是否真正同归到rr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呢?事实上,目前深圳绝大部分的居委会形同虚设,其作用和功能都未发挥出来.社会上也对工作站和居委会缺乏认识,反而许多应该由居委会承担的职能都南社区工作站包揽.如居委会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妇女维权,计生服务等工作,都未真正开展,许多居委会的成员仍由T作站专于兼任.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村委会,其变化是最大的,贡献也是最大的.一方面,村委会要担负起管理村民,组织生产,发展经济, 保障村民福利的职责,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管理社会,投资建设村配套建设的重任.既在城市化中得益又在深化中欠地.作为农村经济组织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在城市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也不断完善.在企业法人治理,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寻求合适的角色,一方面要在股份,身份之间调和利益分配问题,一方面又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巾寻求发展.然而其终究不是《公司法》上严格意义的股份有限公司, 有关社区股份公司的问题一直争议不休(笔者认为农村股份合作公司的性质在法律上属于合伙企业, 而非法人企业).如果将股份合作公司改制成公司法 ?基层发展上的股份公司,其社区集体经济的性质又将如何体现?或者,在已经消失了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村组织形式的村改居社区中,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是否还有其政策意义?既然法律上并未区分村改居社区和一般城市社区,其他社区是否也应该有居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社区的治理,究竟应该侧重于加强民主自治,还是强化行政或提升服务功'Ha?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注释:(X窆姗志岿:《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制度,政策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216页;第217页. ?刘达华:《现代社区研究: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与管理》,海天出版社,2f)06年8月第1 版,第141页?向德平:《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学海》2006年第3期.(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杨美社区工作站),,,,这奎始,,夸冶,,始,,奎逝逝,,'忒,,,,逝'路,,毫姑姑奎始,,妇'奎 (上接第79页)空子而引发负面极端行为等,大量社会问题由此而生.政府为避免现社会动荡,采取一切措施维护稳定,并有以维稳作为基层治理的主渠道之势;又因担心非政府组织活跃会滋生更多事端,对其不愿进行实质性支持,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此境况不可长存,否则,无论是合理的行政权威体系,抑或是健全的社会权力体系,都缺乏成长的土壤.因此,应发挥基层社会各类组织的作用大力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五)应大胆探索,创新制度.构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不管是调整行政权力体系,还是建构社会权力体系,亦或使两大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都需依据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否则,"体系"难以真正构建,即使建立起一个框架,也难按应有的目标和要求运行.因此,应积极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结合实际,创新制度. 例如,在改革街道办体制,调整街道办功能时,就应配套制定一系列新的制度,包括街道办新的定位;街道办主要负责人运筹地区管理委员会的规则,权限等.在社会权力体系构建方面,探索建立新制度的空间更大.如发展各类非政府组织的规范,支持,监管非政府组织活动办法.另外,对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在基层开展活动,也应探索新的制度,明确他们活动权限,活动方式,对居民反映问题解决的渠道,居委会或居民同其联络的办法等.有了新的配套的制度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类主体就能依据明确的规则运行,相互之间就能积极地合作互动,并依合理的机制构建有机的网络体系, 从而确保整个城市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 (作者:深圳市编办综合处处长)》nlCm》z口_r工m0卫<0f=?mN?。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的特征及治理模式探析——以深圳市爱联社区为例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的特征及治理模式探析——以深圳市爱联社区为例
大城市 , 尤其是沿海地区 出现了传统乡村社区直接转化 为城市社 区的现 象 , 一些城 市中的乡村人 , 一夜之 问变 成城市人。形成了大量处 于城乡转型期 的社 区类型 , 即 转型社区, 它是伴 随城市郊 区化 、 业分散 化 以及 乡村 产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 为城建用地所包 围或纳入城建用地 范围的原有农 村聚落 , 是乡村一城市转 型不完全 的 、 具 有 明显城乡二元结构 的地域实 体。在土地利 用、 建设 、 景观 、 规划管理 、 行政体 制方面表现 出强烈 的城乡差 异 和矛盾 。国内很 多学者将其称为“ 中村 ” 这种提法 城 , 虽将这类社 区与城 市社 区、 村社 区 明显 区分 开来 , 农 但 将城 中村 的概念固化 , 未能体现其终究要转为城市社 区
— —
以深圳 市 爱联 社 区为例
秦瑞英 ,阎小培 ,曹小曙
( 中山大学 城市与 区域研究 中心 , 广州 50 7 ) 125 摘要 :转型社 区是 中国快速城 市化过 程 中出现的特有现 象, 由行政村 转为城 市社 区的社 区类型 , 是 具有典型 的 转型期特征 。这类社 区作 为“ 社会经济 的塌 陷带” 对城 市空间形 态、 会 结构和城 市社 区治理具 有极 大影 响。 因 , 社 此 , 究转型社 区的特征及其 治理 , 研 对城市社 区的健康 发展 和管理具 有理论 和 实践 意 义。以深圳 市爱联社 区为例 , 在 实地访谈和 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 分析 了转型社 区的基 本特征 、 治理现 状及 存在 问题 , 出了“ 治” 提 善 的途径 选择 。 研 究认为 : 转型社 区的管理 中必须 引入 治理理念 , 确立 以合作 、 商、 同愿景等理念 为特征 的社 区治理模 式。 协 共
市空 问形态 、 会结 构 和城市 社 区治理 产生 了极 大影 社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中村通常是指处于城市核心区或周边的老旧、低矮、人口密集的居民聚居区。

这些地区由于历史、规划以及管理等原因,长期以来饱受诸多问题困扰,包括低劣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等。

深圳作为中国著名的特区城市,城中村改造始终是其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与策略。

首先,要实现成功的城中村改造,需要精确的规划。

深圳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因为历史原因和规划问题,存在大量的城中村。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对城中村的改造应提前纳入计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定改造步骤和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拆迁重建、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方式,逐步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

同时,要注重保护原有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尊重居民权益,确保改造过程中的公平和合法。

其次,城中村改造需要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

政府、居民、开发商、社会组织等各方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利益共享与多赢的局面。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确保改造进程的顺利进行。

而居民则需要积极参与改造过程,尊重规划和政策,配合拆迁和调整。

开发商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保障改造项目的品质和效果。

另外,创新的金融模式也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传统的融资渠道往往无法满足需要。

因此,深圳在城中村改造中采取了多样化的融资模式。

例如,引入社会资本、发行城投债券、设立专门的资金池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加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来源,提高改造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最后,城中村改造中应注重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

城中村的改造不仅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改善,更是对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培养。

因此,应注重社区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活动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还应通过开展必要的社区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认同感,增强他们对改造工作的参与度和责任心。

深圳城市更新调研

深圳城市更新调研

深圳城市更新-—房地产金融新机遇一、深圳城市更新概况深圳是全国最早提出城市更新概念的城市。

2009年,在广东省提出大力推动“三旧"改造的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现了由城中村和旧工业区改造为主向全面城市更新的跨越,城市更新随之全面启动。

几年来,随着深圳陆续出台城市更新系列政策法规,城市更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更新的步伐得以不断加快,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深圳城市更新情况1、城市更新概念城市更新是指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按相关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包括;(1)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2)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3)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4)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

2、深圳城市更新方式纵观世界各国(地区)的城市更新大致都经历了三个阶段:“清除贫民窟”、“改善居住环境"和“社区综合复兴”.深圳在推动城市更新过程中,走出一条“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推动改造”的路径.在政策保障和市场化运作基础上,深圳城市更新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驾马车”的拉动,适应不同的旧改需求,效果明显。

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包括改善消防设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沿街立面、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等内容,但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

功能改变类城市更新:改变部分或者全部建筑物使用功能,但不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和使用期限,保留建筑物的原主体结构.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改变等方式难以有效改善或者消除的,可以通过拆除重建方式实施城市更新。

城市化进程中的石龙仔社区——深圳市石龙仔股份合作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城市化进程中的石龙仔社区——深圳市石龙仔股份合作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突破性 进展 。
石 龙仔股份 合作公 司班 子
走进 如今 的石 龙仔社 区,我们看 到 的是 井然有 序的繁
规 模小 ,技 术含量 低 ,人均 产 出和 贡献低 ,对 劳动力 的依 赖 程度 高 ;劳 务工 的收入 普遍 较低 ,整 体 消费水 平 / f 高, 这 又导致 社区第一 产业 发展后劲 不足 。近 几年来 , 龙 仔
社 在班子 成 员的带领 下,紧紧抓 住深圳产 梯 度转移 的
等项 I 4,使社 环境得 到 了明显改观 。
2 0 0 4 ,宝 安、龙 岗两 区全 面 实行农 村城 市化 改革 , 深圳 由此 成为 全凼唯
9 4. .
‘ 个没有 农村行政 建制和 农 民户 籍
..
MA Y 2 01 7
良好机遇 ,及时地 转变招 商思路 ,着力 营造 良好 的招商 氛
』 ¨ 城市化 机遇 ,仃效整 合现有 资源 ,仃选 择地探 索或尝 试
多种经营模式 , 为行龙仔社 区的长远 发展打 卜 坚实 的 础。
活始终没 仃 人的 改 。 作为 尘 十长 的 岩 人,叶书记 见证并亲 历 了石 龙仔 十 l J 的I 人变迁 。伴随着集 体经 济的迅猛 发展 ,石龙仔礼 1 ) ( 人力发腱集体经济 的同时 , 尤其注 重公l 萸 环境 设施建设 , 近 些年 来,允后 投 资建修建 、改造一 大批 公共 设施 ,如 馆 、社 康 { 】 、道路 、供 电、供水 、排 污 、绿化 、路 灼‘ .
f 龙 仔钆 居委会位 于 岩 街道东北 部,行政 管辖范 为5 方 公 。东邻人浪 街道 ,南 接羊 台山 ,西 连水 r 兀
礼】 × = ,北京 光叫街道 ,现总 人 口约 为 8万 人,户籍 人 I 】 约 I { 5 O多人 , 括总 部 砹 、

城中村文化的结构与变迁——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文化的结构与变迁——以深圳为例
关 键 词 :农 耕 文 化 ; 本 土 文化 ; 文 化 自觉 ;移 民 文化 ; 虚拟 文化 空 间 ; 文 化 记 忆 中 图 分 类 号 :C 9 1 2 . 8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6 3 3 2( 2 0 1 4) 0 2 ~ 0 0 0 7 — 0 8
城 中 村 与 深 圳 这 座 年 轻 的 城 市 同 龄 ,形 成 于 身作为城乡二元混合体 的典型特征人手 。城 中村原
1 9 8 0 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以来高速的城市化 、现代 住 民是城中村传统农村文化的承载主体 。城 中村是
化 过程 之 中 。 自形 成 以来 ,城 中 村 一 直 摆 脱 不 了 在 城 市与 村落 之 间存 在 的 “ 混 合社 区” ,深 圳城 中
中国村落是一个 以血缘 、亲缘 、宗缘 、地缘等 尽管在大都市中生活 了三十多年 ,城 中村原住 民的
统 ,也无 意 于将 自己的所思 所 想 昭告 于人 ,对 偏 安 社 会 关 系构成 的 “ 互 识社 会 ” ,城 中村也 不例 外 。 事 实上 ,由城 乡二 元 经 济结构 所 引 发 的 “ 城 中 社会 和经济活动仍 然表现 出相对封 闭的特征 。 目 村 ”景 观 ,不 仅 是 当代 中国所 特有 的经济 现象 ,更 前 ,深圳 城 中村 村落 虽然 大都 已转 变 为集体 股 份合 是 一个 独 特 的文 化 现象 。城 中村文 化 成分 复 杂 ,流 作 公 司 ,但城 市 村实 际上 实行 的还 是 传统村 落 式 的 变 多端 ,传 统农 村 文化 和现 代 都市 文 化 、本 土文 化 社 区管理 。居 委会 处 于 附属地 位 ,公 司 ( 居委会 ) 和移 民文 化 、主流 文化 和亚 文化都 以 “ 原 住 民 ”和 与原 村 民主要 依 靠 “ 村规 民约 ”和宗 族关 系来 维持

双轨城市化向并轨城市化转变进程中的深圳社区转型与规划变革

双轨城市化向并轨城市化转变进程中的深圳社区转型与规划变革
深圳、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武汉和 广州等城市存在的 ‘ 中村”“ 城 村中城’就 ’
是 行 政 主 导 型 城 市 化 与社 区 主导 型 城 市
化共同推进的结果。在这两种过程之间, 外来 资本 、产业主体及房地产商等共 同
参与城市化进程。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和 自 外而内型城市化[ 。这些基于不 3 l
同地方的城市化实践所提出的不同城市化模式,反映了
不同的城市化特征。
2双轨城市化转向并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转型
2. 1双轨城市化的内涵
笔者认同沈建 法等人从驱动 力的角度所提 出的双 轨城市化概念,但是从城市规划实施 、土地管理的角度 看,笔者并不认同其对双轨城市化内涵的判断。我国实
u b nz t n Ur a l n e sa e pa ig a o a t oe i i p o r s n h l d p e e v st e n w i a in r a ia i . b n pa n r r l yn ni o mp  ̄ n l nt s r g e sa d s a l a th ms le t e st t . r h a t oh u o
W a gW ec e g n ih n
嵋 呐栅 咖 Go e n n mi tdtpd w n mmu i o o . p p ra h s r e wo jr d s f r n ai . uue v rme t o n e - o na dc d a o o n yb t m u po c e e h o e b i t n F tr t t a a t t ma mo ou a z o u b n ain h l e e p rm u l a k oi e r l ra i t n i . tga i o ra i t al v l 0 d a t c tg a ub n a o . e i e rt gc mmu i e eo me t n a s r t nwt z o s d o f r t n z i . n n n dvl y t p n a d rn f mai i t o o h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以深圳市为例【摘要】社区建设管理是我国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民政工作的重心,及时把握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在对深圳市各区的社区建设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先从1979年的深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谈起,简要指出深圳市经过30余年的深圳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社区建设管理道路,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通过阐明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点,指出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专家学者对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管理的探讨。

【关键字】城市化进程社区建设社会管理问题对策一、引言1979年,深圳城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G DP1.96亿元,国民收入1.6亿元。

当时人均收入很低,农民一年收入仅300元左右,职工人均年工资75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52.2元。

综观国外城市化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贫穷面前社区建设是一纸空白,无从谈起的。

直到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画”了一个圈,深圳特区正式挂牌成立。

经过短短的34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已初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同时,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跃居世界先进国家一流水平。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社区建设管理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包括社区建设管理相关组织机构不健全、社区建设管理财政投入机制不够完善、各类主体参与度不足、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大、社区与政府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及社区服务欠缺等。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2016-11-16⽬录⼀、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 (3)(⼀)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关怀 (3)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 见物不见⼈”的状态32、以⼤拆⼤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3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3(⼆)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 (4)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4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43、操作流程:现⾏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实施增添压⼒9⼆、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 (11)(⼀)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 (11)1、蔡屋围旧改模式112、岗厦旧改模式123、渔农村改造模式134、⼤冲旧改模式145、⿅丹村旧改模式156、模式特征总结18(⼆)原集体经济组⾃改模式——传统旧改类 (19)(三)⼯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 (20)1、集体合法⽤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20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22(四)旧⼯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 (22)1、沙浦国际艺展中⼼模式232、笋岗艺展中⼼综合整治233、华侨城创意⽂化园三期项⽬244、葵涌鸿华印染⼚综合整治项⽬255、模式特征总结26⼀、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关怀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的状态城市更新是为了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当前所谓“绅⼠化运动”的城市更新建设⼀直是物的视⾓,缺乏⼈的考虑,忽略了城市的⽣命主体——⼈,尤其是城市中的低收⼊⼈群。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城市的⽣活质量是提⾼了,但与此也带来了不断增⾼的⽣活成本,导致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低收⼊外来⼈群如农民⼯等⽆法在城市⽴⾜,⽽他们是城市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个重要部分。

中国城市化案例

中国城市化案例

中国城市化案例那我给你讲一讲深圳的城市化案例吧。

深圳这地儿啊,以前就是个小渔村,小得不能再小了。

就那么些个渔民,每天打打鱼,过着比较简单的生活。

但是呢,老天爷好像突然想给这个小渔村一个大大的惊喜。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呀,深圳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

各种政策的支持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深圳发展的大门。

首先是那些勇敢的创业者,就像一群发现了宝藏地图的探险家,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都往深圳跑。

然后呢,建房子就像搭积木似的,高楼大厦“蹭蹭”地往上冒。

企业也是一家接着一家开,有搞电子的,有做服装的,还有玩金融的。

一下子,就业机会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多了起来。

人就越来越多了,从四面八方涌来。

这人口多了,城市就得变大呀。

原本的小土路都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交通网络跟蜘蛛网似的密密麻麻。

你再看现在的深圳,那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都市。

到处都是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里面的白领就像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

高科技企业多得数不过来,什么华为、腾讯都在那儿扎根了。

而且城市里吃喝玩乐啥都有,商场大得像迷宫,餐厅里各种美食能把你的味蕾伺候得服服帖帖。

深圳就这么从一个小渔村,摇身一变,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这城市化的速度就跟火箭发射似的,一下子就冲到前面去了。

还有成都,这可是个很有特色的城市化例子。

成都啊,以前就有自己独特的悠闲气质,大家都在茶馆里泡着,打打麻将,摆摆龙门阵。

但是呢,它也没有在城市化的浪潮里掉队。

它就像是一个懂得时尚又保留传统的人。

政府开始规划城市发展的时候,就很聪明。

一边把那些老城区的韵味保留下来,像宽窄巷子那些地方,古色古香的,游客们都爱去。

另一边呢,在新城区大力发展现代产业。

比如说,高新区就像一个科技达人的聚集区,各种新兴的科技公司都在那儿。

交通也是搞得很溜,地铁线路越来越多,把城市的各个角落都串起来了。

房地产开发也是有模有样,既有适合年轻人的时尚公寓,也有给一家人住的温馨小区。

而且成都的文化产业也跟着城市化发展起来了,像什么动漫展、音乐节之类的,越来越多。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模式为例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模式为例

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区域经济】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模式”为例仲德涛(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462000)[摘要]深圳作为我国改革的试验区,推进城市化的实践也走在全国前列,并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促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形成了城市化的“深圳模式”。

认真研究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其他地方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深圳模式”[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9-0084-03作者简介:仲德涛(1981-),男,山东即墨人,中共漯河市委党校讲师。

一、深圳城乡二元分治的演进改革开放之前,广东省宝安县以农业生产和乡村建制为主,而深圳还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

1979年3月,国家将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以宝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深圳市行政区域。

1979年11月,深圳市升格为地级省辖市,开始其城市化发展进程。

1980年8月,经国家批准,深圳市将靠近香港的327.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出,正式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到1990年1月,深圳在经济特区中分别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行政区,特区内的城市管理组织架构基本成型。

而特区外的宝安县则延续着农村管理体制。

1982年12月深圳市恢复宝安县建制,其辖原深圳市属非特区的农村并由深圳市领导。

同时就在特区内逐步城市化过程中,特区内的基层管理却还保留着诸多农村管理体制要素(如镇政府、村委会等)。

总体上表现为城乡并存,呈现出“区县—街道镇—居村”混合型的组织架构。

二、深圳农村城市化进程(一)深圳农村城市化步骤及措施深圳的农村城市化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1992年,特区内的农村开始实施城市化。

当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以推进特区内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转型。

此次城市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转型为城市、村民转型为城市居民,重点在“管理体制、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和房屋、人口管理、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逐渐实现“一体化”的城市管理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 e p a p e r ma y p r o v i d e s o me me a n i n g f u l me t h o d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r b a n c o mmu n i t y p l a n n i n g
性 质、结 构 、空 间分布、治 理 体 制、类 型 有 人情 味的 社会 关系和 社 会利 益共 同体 。
等发 生了哪 些变 化 ,如 何根 据 不同 时期 形 1 9 3 3 年 ,费 孝 通 等 一 批 燕京 大 学 的 学 生
成 的具有 不同特 点的 城 市社 区采取有 效 的 将社 区一 词引入了中国。
秦瑞英 闰小培
QI N Ru i y i n g Y AN Xi a o p e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我国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 也带来了
众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本文以我国快速城市化典型代表的深圳市为例 ,探讨城市社区的 发展、变迁和类型的分化 ,旨在为规划城市社区发展、制定社 区政策和探索谋划社区治理新路 提供积极的现实指导。
c o n f l i c t s ・ 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S h e n z h e nt h e t y p i c a l f a s t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c i t ya s a n e x a mp l e , a n d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闫小培 ( 1 9 5 6 ~ ) , 女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 究中心 教 授 . 博 士生导师。

城 市化进 程 中城 市社 区变迁探究
— —
以深圳为例
S t u d y o n Ur b a n Co mm u n i t y Ch a n g e i n t h e Pr o c e s s o f Ra p i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Sh e n z h e n Ci t y
人文与社会 f H U M A N I T Y A N D S O C I E T Y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0 0 0 ( 2 0 1 3 ) 0 7 — 0 0 7 2 — 0 4 中图分 类号: T U 9 8 4 文献标识码 : A
作 者简介 : 秦瑞荚 ( 1 9 7 2 一 ) , 女, 广州市 社会科 学院副研 究员 博士 研 究方向: 城市社会 学 区域经济 ;
社 区是社会 学的 一个基本 概 念,最早
迁 也带 来了一 系列 社会 问题 和城 市 发 展问 使 用 “ 社 区”一 词的 是 德 国社 会学 家斐 迪 题 ,给 城市 社 区的可持 续发 展和治 理 带来 了挑 战。 快 速城 市化 进程 中,城市 社 区的 南・ 滕 尼 斯 ,是 指 具 有 共 同 价 值 取 向 的 同质A o组 成 的关 系密 切、 守望相 助 、富

0 0 mm u n i t i e s i s u n d e r g o i n g p r o f o u n d c h a n g e s . wh i c h b r i n g s a b o u t ma n y s o c i a l p r o b l e ms a s we l l a s ; 变迁 : 类型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a c c e l e r a t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C h i n a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u r b a n
1 9 8 0 年 代 以来 ,我 国 城 市 社 区的 功
能 与结 构 发生了重要 变化 ,其在 社会 结 构 1 城 市社 区变 迁研 究述评 中的 边缘 地 位正 在改 变, 日益成 为社 会 大 1 . 1城市 社 区的内涵 与外延
系统 中的基 本结 构之一 。城 市 社区的 变
治理 ,实现 社会 和 谐发 展 ,是 当前 中国 大
都市必须 要面 对和 急需解 决的 问题 。
国内学者 认 为社区是 居住 干某 一地理
区域 ,具有 共 同关系

社会 互动及 服 务体
城 市化进程 中城 市社 区变迁 探究一 一 以深 圳为侈
, ,
n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r b a n c o mm u n i t y ,t h e c h a n g e s a n d t y p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n d t h e a u t h o r a l s o h o p e s

0 0 m mu n i t y p o l i c y f o r mu l a t i o n , a n d n e w p a t h or f c o mmu n i t y g o v e r n a n c e

Ke y wo r d s : u r b a n c o m mu n i t y ; c h a n g e ; t y p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