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水养鱼技术,125平米水泥池产鱼3万斤,排污接近零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工业化循环水养鱼技术),就是在池塘中建设流水养鱼池,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
鱼类养殖区用于生态圈养吃食性鱼类,水质净化区用于放养滤食性鱼类、虾或种植水生植物,不投喂任何饲料。
通过安装在养鱼池上游的增氧推水设施,使水体形成循环流水,给池内的鱼不断增氧,又改善水质,并将鱼类粪便等排泄物冲到下游的废弃物集污区,再通过自动吸污设备回收到沉淀池;废弃物最后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变成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解决池塘自身污染问题,变肥为宝。
流水养鱼系统包括生态净化池塘、流水养鱼池、养殖机械设施三部分。
生态净化池塘由于净化流水养鱼池中排出的水体;流水养鱼池用于养殖各种鱼类和排出养殖过程中的底部污物;养殖机械设施用于生产过程的增氧、推水、投饵、测氧、吸污等。
二、技术内容1.池塘改造一般每30亩池塘建设一套流水养鱼系统。
大池塘和流水养鱼槽的比例控制在97:3(98:2),即97%的池塘放滤食性鱼类净化水质,3%的池塘作流水养鱼槽进行高密度养鱼。
流水养鱼池由三个流水养鱼槽和一个吸污槽组成。
在池塘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流水槽3个。
单个水槽长22米、宽5米、深2.2米。
吸污池并排在3个流水养鱼槽的出水口一侧,长15.6米、宽4米、深2.2米。
水槽底部、墙面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平滑坚硬。
进水与出水两端用金属网片、聚乙烯网片等材料双层隔离,形成栏鱼栅兰,与池塘相通。
配套建设管理用房。
排污设施流水槽末端建设废弃物沉淀收集池,收集流水池鱼的粪便残饵通过抽水机抽到陆地上的中转池,再将中转池中的粪便作为农家肥用于种菜种树。
养殖废水经水处理设备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使用。
2.渔业机械设施在流水鱼槽的进水端外侧,配备2.2KW的罗茨鼓风机与纳米管相结合的流水式充氧增氧设备3套。
在吸污区配备3KW的移动式吸污系统1套。
安装渔业物联网智能在线监控系统、投饵机等。
配备8KV A自起式发电机1台。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讨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讨池塘养殖是我国传统的养殖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池塘养殖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发展环保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当前环保养殖技术中的一种。
传统的池塘养殖是将养殖的池塘直接排放废水,废水中含有较高的养分,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会造成诸多影响。
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将排放出的废水通过净化设备反复净化利用,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同时也可使水环境保持良好,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基本设备与工艺1. 水质处理设备水质处理设备是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它可以通过物理、生化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净化水质。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过滤、沉淀,常用的生化方法有曝气、微生物处理,常用的生物方法有植物水族箱等。
2. 循环水泵循环水泵是将经处理后的水再次循环利用的设备。
在循环中,循环水泵可以将水提升至一定高度,并使其通过回流管回流到池塘内,从而实现对水流的循环。
3. 加氧设备加氧设备通常通过空气泵来实现。
将空气泵与香蕉钩和氧气管连接,在水中产生气泡,使水中的溶氧量提高,从而保证水体中的生物有足够的氧气供给,促进生长,降低死亡率。
三、维护与管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在使用与维护上比传统养殖方式需要注意的地方较多:1. 定期检查水质,并保证水中的化学氧需量(COD)和氨氮指标的质量;2. 定期对循环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3. 定期清理沉淀池与过滤器,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转;4.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以确保水质的稳定与安全;5. 在进行放流或接收新的鱼种时,必须清洗所有的设备并更换相应的滤芯、滤材和物理过滤器;6. 在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环保型养殖药剂或生物制剂,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给水环境带来污染。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是一种利用池塘自然水流循环和生物循环来养殖鱼类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利用池塘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是对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的总结:
一、怀宁县池塘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循环流水养鱼。
怀宁县地处江淮平原区域,水资源丰富,滋养了大量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形成了较完善的水系。
这些水系中包含了大量的池塘,可以利用这些池塘来进行循环流水养鱼。
二、怀宁县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先进。
怀宁县多年来在循环流水养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结合了传统养鱼方法和现代养鱼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应当地情况的循环流水养鱼技术。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使池塘中的水形成良好的流动循环,保证水质的清洁和养殖鱼类的生长。
三、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循环流水养鱼将鱼类的养殖和水资源的利用完美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
通过循环流水的方式,可以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氧气的充足,提高了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养效果。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投入,循环流水养鱼可以获得更高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四、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具有较低的环境风险。
传统的鱼类养殖方式通常会产生大量的饲料残渣和粪便,对水体造成污染。
而循环流水养鱼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使这些污染物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循环流水养鱼还可以有效控制水中的有害生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养殖的生物安全性。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新见解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新见解摘要:食品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食品中,鱼类食品是营养比较丰富也比较健康的,所以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养殖鱼类的时候要确保环境良好、可靠的养殖模式,产品安全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养鱼模式中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养殖模式可以在一个池塘放很多品种,进行多规格的养殖,能有效减少水的排放。
本文主要叙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低碳高效;循环水;养鱼技术传统的池塘养鱼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鱼类养殖,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这种新型的养鱼技术是有机结合了传统养鱼和流水养鱼这两种技术,建造养殖槽、安装推水曝气设备,从而让静态池塘在空气推水设备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动态的循环流水,然后进行“生态式圈养”模式的养鱼方式。
需要养殖的品种都高密度集中在“圈养”的流水状态养殖槽中,依据养殖槽的面积进行鱼的喂养,同时还能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其中,能起到对漂浮物、固体物有效清除的作用,真正实现低碳高效地养殖。
1 选择池塘在进行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之前,要先选择好标准池塘,通常情况下,面积在1.33到2.00hm2左右就可以,池塘的塘口要为东西向,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和宽的比例要在2:1左右,池塘的水深约在2.5m左右。
同时,要保证稳定的水源,水质要好,和渔业水质的相关标准相符合。
此外,还要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渠道,确保交通便利,没有工业污染源在池塘的周边,达到这些要求才可以进行低碳高效循环水养鱼。
2 建设养殖设施2.1 建设拦水坝。
这种低碳循环水池塘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一条挡水墙在池塘的纵向中间部位,挡水墙的两端要留一个15m宽的过水口,养殖槽建设在另一端。
2.2 建设养殖槽和外塘的布局。
在一口大的池塘中可以建3个到4个养殖槽,其总面积大约为整个大池塘面积的2%左右。
同时,养殖槽的墙体要和水平面控制在90°,必须稳固墙体额底部圈梁,墙体上还要有构造柱,而且构造柱必须用优质的水泥和钢筋等建材材料,以保证墙体有较好的稳固性,槽底和墙体也能够平整光滑。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怀宁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属于典型的南方大别山区。
由于山水相连、水域丰富,怀宁县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因此,怀宁县在近年来积极推动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养殖方式,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采收率,同时也避免了营养物质的过量排放,减少了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怀宁县的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主要采用氧气增氧、换水替换、生物滤池、暗管除磷等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氧气增氧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可以提高水中溶氧量,促进鱼类的新陈代谢和成长发育。
而换水替换则可以保持池塘水体的清洁和清新,避免积淀物和底泥对鱼的危害。
生物滤池则可以通过利用生物菌群,把废水中的氨、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转换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暗管除磷则可以通过化学手段,将废水中的磷酸盐完全清除,减少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运营管理模式。
怀宁县的按照“一池一策”的原则,结合不同池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运营方式。
比如,在清洗底泥时,采用分批清洗、不同时间段的清洗和清洗前加强氧气增氧等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清洗效果。
在喂料和管理鱼种时,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注重营养平衡,避免过度饲养,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综合来看,怀宁县的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运营管理模式也日臻完善。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同时也能够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怀宁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水资源丰富,是养鱼的理想地区。
而在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养殖模式。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环境的污染,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本文将从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的优点、相关设备和技术以及此种养殖模式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阐述。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养鱼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点:1.减少水资源浪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通过建立水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养殖户不再需要频繁更换池塘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2.改善养殖环境:水循环系统可以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废水排放,有效改善养殖环境。
这对于保护水质、降低养殖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3.提高养殖效益:通过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降低生产成本。
水循环系统的运行可以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鱼类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4.宽松的养殖周期:由于水质稳定、饵料充足、环境舒适,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养殖周期。
这使得养殖户在管理上更加方便灵活,可以预防和控制一些养殖疾病。
5.促进可持续发展: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殖环境的破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后续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的相关设备和技术1.水泵系统:水泵是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作用是将水抽到过滤器进行过滤,再通过管道送回养殖池。
水泵系统需要配备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2.过滤器:过滤器是用来去除池塘中杂质、氨氮等有害物质的装置,一般分为生物过滤器和机械过滤器。
生物过滤器主要利用微生物将废物和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机械过滤器则是将固体颗粒去除。
3.曝气设备:曝气设备可以增氧,提高水中氧气含量,保持水体通气,促进鱼类呼吸代谢,适时增加和维持水中的氧气。
4.定时投饵器:定时投饵器可以根据设定的时间、量投喂饵料,保证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促进生长。
应用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一立方“住”130公斤鱼
应用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一立方“住”130公斤鱼养在高密度养殖池里的草鱼,通过增氧、加速水流,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进行有氧运动。
□记者濮建明摄苏报讯(“行走鱼米之乡”报道组)5万斤草鱼“住”在一间110平方米的“屋里”,并在“屋内”的“跑步机”上不停地运动。
这些3到5斤的草鱼线条好,身体棒,人一走近,活蹦乱跳,水花飞溅。
在吴江平望镇的长漾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基地,这样的场景让人惊叹。
长漾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泉说,这项低碳高效养殖技术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进,去年4月首次在长漾试点,是全国第一家。
在32亩养殖区内,从长漾荡引入原水到中间三个长22米,宽分别为5米、5米和3米的水泥池,里面分别放养三种规格的草鱼,每个水泥池的一侧与养殖区相通,相连处各安装一台“增氧推水”装置,通过风机鼓风推动水流、增氧。
“那些草鱼住的‘屋子’就是高密度养殖池,通过增氧、加速水流,就像装了个‘跑步机’,让喜欢顶水的草鱼挤在一起,几乎24小时不停有氧运动”。
长漾生态科技公司的水产工程师陈文华说,“测算下来,一个立方里有130公斤商品鱼”,养殖密度高,所产生的废弃物、肥水也多,所以这个养殖技术另一特点就是循环流水生态处理系统。
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存的饲料等推向池子另一侧的集污区,经沉淀,吸污泵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
废弃物沉淀进行脱水处理,固体物变成有机肥,脱出来的肥水再流进旁边的花白鲢养殖塘物理处理。
集污区里剩余肥水与浮游生物一起顺着水流排入花白鲢养殖塘,成为这些“清道夫”的食物,从而真正实现高密度养殖污水的零排放。
普通草鱼身泛淡淡金黄色,这里水泥池中的商品草鱼“肤色”呈青黑色,而且体型匀称流线好。
陈文华说,“长漾荡是三类水,也是吴江第三大湖泊,水好。
这些草鱼吃的是植物饲料,又有足够的运动量,鱼的肉质口感蛮好的”。
“3个水泥池总面积286平方米,约占32亩鱼塘的1%,住着8万斤草鱼。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讨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讨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存在水质污染、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
而采用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该技术主要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循环系统,实现水质自净、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首先,该技术通过建设完善的池塘循环系统,实现水质自净。
传统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残渣、养殖废物等的大量积累,水体容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质量下降。
而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中,可以设置生物过滤器、植物处理系统等环节,通过生物的自净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保持水体的清洁。
其次,该技术可实现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
在传统养殖方式中,养殖废水往往被简单地排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了水质污染和养殖废物的浪费。
而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中,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处理系统,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质、养分等资源提取出来,用于植物的生长或者农田的灌溉,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废物的排放。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节能减排的显著效果。
在传统养殖方式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水泵、氧气机等设备进行循环和增氧,消耗大量的电能。
而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中,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循环系统,可以减少能耗,降低养殖成本。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虽然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有很多优势,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设计合理的池塘循环系统需要技术支持和经济投入,对养殖场的规模要求较高。
此外,养殖过程中的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仍然需要重视,以确保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养殖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循环系统,实现水质自净、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技术支持和经济投入。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应用,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东坎特种水产养殖场应用循环微流水池塘养鱼,获得了比普通池塘养鱼产量增加一倍以上的高效益。
循环微流水养鱼是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的强化养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长快、产量高、效益高、商品率高等优点。
循环微流水养鱼一般比常规养鱼增产50%左右,高的可达一倍以上,且流水养鱼池塘流出的水,仍可用于灌溉农田,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
微流水池塘的建造1、基本条件进行循环微流水养鱼的池塘,池底面高应该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免影响水的有效循环。
池塘水的深度不低于1.8米,最好保持在2-2.5米,池塘边坡度不可少于1:1.5,最好是在1:1.8-1:2,以避免流水引起滑坡或坍塌。
2、循环通管的设置循环通管的安装设置,应根据池塘的形状、排列的方式(单排、双排或多排)以及面积的大小来确定,其基本要求是尽量使池塘的水面部分可以流动和交换,减少死水面积。
根据测定,长方形的鱼池,循环通管应设置在鱼池长边,进出水口对角设置,用水泥管或水泥砖石砌管道,出水口高于进水口,出水口离水面5-10厘米,进口在水下70厘米。
通管的内径为30厘米。
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必须用密眼鱼苗网片包扎严实,以免流水时跑鱼。
3、水泵的安装动力及水泵设置在池的一端,或装在进水口的一端,或装在出水口的一端。
这样只要开动水泵抽或灌,全部流水池的水位就会依次顺序流动,从而形成微循环流水。
水泵动力最好能做到柴油机、电机双配套,避免因停电使流水变成死水。
微流水池鱼的饲管1、水体交换池塘内水体每天交换循环量一般占池塘总水量的1/10-1/7,池塘中上层水体溶氧饱和时间的长短,对鱼的摄食影响较大,1天内12-18时之间水中溶氧量最高,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池塘水体循环交换效果最好。
一般池塘面积为2-4亩,每天水体交换量为200-400立方米。
因此,选用1台2.2千瓦、口径16.7厘米的潜水泵,每天抽3-5小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溶解氧分布状况,活化池塘水质,为所饲养的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水泥池养鱼技术,水循环系统怎么做
水泥池养鱼技术,水循环系统怎么做回答搭建水泥鱼塘:首先选用普通家用的水泥即可;接着按照1:2.2:3的比例混合水泥、沙、碎石;碎石的大小需要控制在5-20mm 之间;然后搭建水泥池并去碱。
去碱的方法:往水泥池中注满水,接着浸泡1-2 周;用食用醋洗刷池壁,并注满水浸泡几天;每吨水加入20g酸性磷酸钠,浸泡水池2天后用清水洗净。
一、水泥池养鱼技术1、建造水泥鱼塘(1)对于水泥没有特别的要求,普通家用的水泥即可。
(2)把水泥、沙、碎石按照1:2.2:3的比例混合。
有条件的鱼友,可以在混合物中加一些防水剂或者膨胀剂,没有条件的鱼友可以加点粉煤灰。
(3)碎石不能太大,把碎石的大小控制在5-20mm即可,水泥的质感不能太稀否则无法固定。
(4)搭建好水泥池后,就需要去碱。
2、去碱的方法(1)第一种办法:在新水泥池中注满水,浸泡1-2 周,在浸泡的阶段每2天可更换1次水。
(2)第二种办法:用食用醋洗刷水泥池的池壁,然后注满水浸泡几天。
(3)第三种办法:每吨水加入20g酸性磷酸钠并浸泡水泥池2天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维护水泥鱼塘(1)在新建的水泥池中加入井水或者暴晒水泥池,可以让表面层毛细孔中的氢氧化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可以很好的维护水泥鱼塘。
(2)维护水泥鱼塘也可以在水泥的外部加贴面材料,把混凝土和水介质隔绝开。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塑料贴面,有条件的鱼友可以贴瓷砖。
(3)也可以采用振动等方法,提高混凝土的紧密率,降低养殖用水浸蚀水泥池的几率。
二、鱼塘的自动水循环系统怎么做1、在安装水循环系统之前,需要想好把循环过滤泵以及增氧泵安装在哪里,否则会导致水质变差、变臭、易长青苔。
2、水循环系统的水口的位置,需要安装在隐蔽、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电的安装位置参考水口的位置。
3、一般在浇水泥之前,就要做好溢水口、排污口,溢水口方便在下雨天时,如果雨水超过警戒水位就可以直接排到雨水井,不可排到污水井中。
4、在安装水循环系统的时候,要预留过滤泵的位置。
鱼类循环水养殖技术标准
鱼类循环水养殖技术标准鱼类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通过不断循环和净化水体,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对该技术标准的详细描述。
一、养殖设施鱼类循环水养殖需要一定的设施支持,包括养殖池、过滤装置、增氧设备、排污系统等。
养殖池可根据养殖需求进行设计,一般采用圆形或长方形结构,便于管理。
过滤装置是循环水养殖的核心设备,能够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和有害物质,保证水质的清洁。
增氧设备用于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证鱼类的正常呼吸。
排污系统则负责定期排出养殖池中的污物和残饵。
二、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是循环水养殖的关键。
密度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病害风险;密度过低则会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要根据养殖品种、水质条件、增氧能力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
一般情况下,循环水养殖的密度应比传统养殖方式低,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三、饲料管理饲料是鱼类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循环水养殖的重要管理内容。
要选择高品质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易于消化。
同时,要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残饵对水质的影响。
投喂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惯进行合理分配。
四、水质管理循环水养殖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氧量、氨氮含量等。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可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来稳定pH值,通过增加增氧设备来提高溶氧量。
同时,要定期进行水体消毒,预防病害的发生。
五、病害防治病害防治是循环水养殖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严格的检疫和防疫制度,防止病害的传入和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同时,要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残留对水质的危害。
六、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循环水养殖持续稳定的关键。
要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投喂量、水质指标、用药情况等。
根据记录数据,定期进行总结分析,不断优化养殖方案。
此外,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循环水养鱼养殖方法
循环水养鱼养殖方法循环水养鱼是一种高效、节水、环保的养殖方式,也是近年来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它通过科学的水质控制和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养殖中的废水排放和饲料浪费,提高了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循环水养鱼的基本原理和养殖方法。
循环水养鱼的原理循环水养鱼利用先进的水质处理设备,将养殖池中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供给鱼类使用,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是生物过滤和物理过滤。
生物过滤通过在水中添加一定的菌群,使其分解污染物质,降低水质污染;物理过滤通过过滤器过滤掉废物颗粒,提高水质透明度。
同时,系统还需要进行水温、PH值、溶氧量等指标的监测和调控,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循环水养鱼的步骤1. 确定养殖池和设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和养殖池。
养殖池应具备一定的深度和面积,水质源稳定,通风良好。
然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水质处理设备,包括生物过滤器、物理过滤器、水温调控设备等。
2. 添加水质处理设备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鱼类的数量,将相应的水质处理设备添加到系统中。
生物过滤器可以通过添加生物滤球或其他菌种将养殖池中的有机废物降解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水质污染。
物理过滤器可以通过过滤网或滤棉将废物颗粒过滤掉。
水温调控设备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器控制水温的恒定。
3. 筛选鱼种和投放鱼苗选择适合循环水养殖的鱼种,如鲤鱼、鳜鱼等。
根据养殖池的面积和水质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确定合适的投苗量。
将鱼苗均匀地投放到养殖池中,注意避免过度密度导致的竞争和压力。
4. 监测和调控水质定期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包括水温、PH值、溶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控,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5. 饲养和管理按照鱼类的生长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和管理。
合理配合饲料,避免浪费和污染;定期清理养殖池和过滤器,保持良好的环境;注意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采收和后期处理当鱼类达到市场需求的成熟期时,进行采收和销售。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怀宁县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是当地一种常见的养鱼方式。
该方式通过将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以下是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的总结。
在怀宁县的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中,水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循环流动的水,可以减少饲料残留物和鱼类粪便对水质的污染,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循环流动的水也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给鱼类。
科学合理地投喂饲料对于池塘循环流水养鱼至关重要。
饲料的种类和投喂的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鱼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合理的饲料投喂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定期清理池塘是保持水质健康的重要步骤。
定期清理池塘可以清除底部的泥沙和残留物,防止它们对水质的污染。
清理池塘还可以消除病原体的滋生,减少鱼类的疾病发生率。
在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中,防治疾病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定期检查鱼类的体质,观察是否存在疾病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养殖场也需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在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中,养殖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养鱼技术知识。
养殖户需要了解不同鱼种的生长特点和养殖要求,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
掌握一些基本的养殖技巧,例如饲料投喂的时间和方式、水质的监测方法等,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是一种有效的养鱼方式,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养殖户需要注重水质的管理,科学投喂饲料,定期清理池塘,并加强疾病防治工作。
养殖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知识,提高养殖的效益。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怀宁县的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促进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水泥池微流水养殖金鱼技
水泥池微流水养殖金鱼技作者:潘国峰来源:《河北渔业》 2018年第5期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家庭中饲养一些动植物对于繁忙一天的人们来说,是个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一缸(盆)漂亮的观赏鱼更是首选。
北方地区金鱼尤为适宜家庭饲养,这使金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给金鱼养殖业提供了更大商机。
金鱼养殖的传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泥池饲养,优点是体型好,适宜直接进入家庭鱼缸(盆)中饲养,但缺点是产量低。
另一种养殖方式是池塘饲养,优点是产量大、养成鱼体的个体大,而缺点是养殖鱼体的体型稍差,对家庭养殖环境不是很适应,容易发生病害。
本试验主要探讨利用微流水循环养殖技术,在水泥池中利用有限的空间,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获得更多收益,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用鱼分别采用水泡眼、鹤顶红、琉金、狮子头、虎头5个品种的金鱼进行试验,苗种规格在3~4 cm,均为筛选后个体均匀的鱼体。
1.1.2池塘条件试验选择占地面积为200 m2左右的塑料大棚,布设水泥池10个,面积为2 m×3 m。
其中包括1个面积为12 m2的蓄水池,1个面积为12 m2的沉淀池。
蓄水池高1.5 m,有效蓄水深度1.2 m。
沉淀池深0.8 m,平地下挖,池底呈坡形,进水口低,出水口高,落差为0.2 m。
布局示意如图1所示。
1.1.3装置流程养殖用水流程如图2所示。
1.1.4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为独立双层的不锈钢网制成(可拆卸),分别采用20目和60目的不锈钢网。
过滤网尺寸为长0.8 m×宽0.5 m×高0.3 m。
养殖用水先经过20目的过滤网过滤,再经60目过滤网过滤,然后流入沉淀池。
在沉淀池进水口处用不锈钢管固定两个支架,用于放置过滤网,过滤网每日清洗一次。
1.1.5换水装置在沉淀池的出水口处放置一个规格为2寸的潜水泵,用于经管道提水至蓄水池。
1.1.6消毒装置蓄水池中放置紫外线消毒灯,每日循环水时开启。
循环水养鱼
循环水养鱼循环水养鱼,是一种通过循环水系统来养殖鱼类的方法。
这种养殖方式具有高效、环保、节省水资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养殖业。
循环水养鱼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循环系统将养殖池的废水转化为可循环使用的水源,减少了对外部清水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
这种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在循环水养鱼系统中,水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了保证水质的良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水体的稳定性。
首先是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调节,通过适度的投放饲料和排放废物,保持水体中的氮、磷、硝酸盐等物质的平衡。
其次是安装过滤装置,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保证水质的清洁。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换水和增氧等措施,以提供鱼类生存所需的氧气。
循环水养鱼的养殖过程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和鱼种。
养殖池的大小和形状要适应养殖规模和品种的特点,确保鱼类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鱼种的选择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鱼类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其次是科学的饲养管理。
饲料是养殖鱼类的重要营养来源,要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饲料种类和喂养方法。
合理的饲料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可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另外,还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存放,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循环水养鱼也需要定期的疾病防控和检测。
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并定期检测水质和鱼类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控。
循环水养鱼的优点不仅仅体现在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废水排放上,还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由于循环水系统中的水体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鱼类的生长环境更为稳定,可以提高生长速度和饲养效果。
同时,水质的优化也会使鱼类的养殖效益得到提高,产品质量更好。
总的来说,循环水养鱼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养殖方式,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废水的减排,同时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如何实现池塘“零换水”养殖
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如何实现池塘“零换水”养殖在养殖水槽装备技术方面,首先要研究高密度养殖水槽污物沉积状态、开发气-水混合定向流推水高效增氧设备、高溶解氧垂直分流控制工艺,形成水槽前、中、后垂直剖面的养殖水体溶解氧、流速均衡,使养殖鱼类均匀分布于养殖水槽,解决养殖水槽内鱼类因“逆水”出现“扎堆”造成鱼体易机械损伤及沉积物迅速排出水槽,保障水槽内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
在污物沉淀池塘生物控制技术方面,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科学地进行品种搭配。
研究不同种类水生动物在食物链的调控作用下生活习性、水体藻相、菌相的变化;着重对混养品种的比例、不同规格、不同大小进行最佳配比研究;根据混养种类的生态、营养需求,改进、完善养殖技术,促使养殖模式进一步升级,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净水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方面,针对高产养殖池塘水体、排放物污染重、和养殖环境调控困难等状况,根据养殖类型和养殖模式特点,进一步提升池塘水体的净化能力。
利用生态基、微电解材料,开展池塘水体土著微生物固定化培养、水环境改善和底质改良等研究,建立适合的原位环境调控与生态修复技术。
在构建高产池塘养殖产品品质提升设施装备技术方面,通过养殖设施装备技术研究,探明设施装备技术参数,优化养殖模式,解决传统养殖管理可控性低、产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形成先进设施装备与新型养殖技术工艺,实现养殖设施装备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构建高产池塘草鱼品质提升设施装备技术模式,并应用示范。
池塘内循环微流水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每个池塘最好配备一台发电机,还要在流水槽底部或四周布设微孔增氧管,“这套系统需要动力支撑,不能缺电,备发电机遇到遇到突发停电的情况时可以紧急救援,特别是夏季,天热又闷,如果停电会出现一些鱼虾闷死,造成损失。
其次,由于是高效高密度养殖,在养殖池塘里应投食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避免产生过多的残饵粪便。
“还可以在每条槽的中部上层可以加一些网片,避免饲料因水流快速流到槽尾部,造成饲料浪费。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怀宁县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总结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已经在怀宁县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对这种养鱼方式的总结。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以水的循环利用为基础。
通过合理设置水泵和过滤装置,将鱼池中的废水进行过滤、净化,然后再将净化后的水送回鱼池。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鱼池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给鱼类。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节约水资源。
在传统的养鱼方式中,鱼池中的废水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而采用循环流水养鱼方式,废水经过过滤净化后再次利用,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还具有防疫效果。
传统的养鱼方式中,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增加了鱼类患病的风险。
而通过循环流水养鱼,废水经过过滤净化后再次回到鱼池,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降低了鱼类患病的风险。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还可以提高养鱼的效益。
传统的养鱼方式中,由于水质难以控制,鱼类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较低,养殖效益有限。
而采用循环流水养鱼方式,通过对水质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是一种高效、节约水资源、防疫效果好、能够提高养鱼效益、环保的养鱼方式。
在怀宁县的应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养鱼方式,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流水养鱼技术,125平米水泥池产鱼3万斤,排污接近
零
一个125平方米大小的水池能产多少鱼?重庆利赛农业有限公司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水产养殖基地给出的答
案是:1.5万公斤!
重庆利赛农业有限公司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水产养殖基地
的高密度流水养殖槽。
记者周雨摄
近日,该公司对基地的两个水池进行捕捞,共收获了3万公斤鲫鱼、草鱼和鲤鱼。
“这是我市建立的第一个‘低
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基地!”铜梁区农委水产高级
工程师杨龙说,这项技术可使水库、池塘的鱼产量由原来的亩均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000公斤,翻了两番,同时排污接近于零。
它的试点成功,对铜梁乃至重庆做大做强水产优势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增氧推水”装置让鱼做“有氧运动”记者看到,利赛农业公司的这个水产养殖基地约有
20亩水面,但70%以上的鱼却产自池塘中两个110平方米大小的水泥槽。
水泥槽成长方形,每个长25米、宽5米、深3米,水面125平方米,容积375立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水泥槽的两端都与池外的水面相通,两者间隔有一张渔网。
其中,水泥槽里是养殖区,槽外的大部分水体则是净化区。
水泥槽里还可以用渔网进行再分割,
以养殖不同的鱼。
“一个水泥槽就是一台‘跑步机’!”杨龙说,水泥槽的一端在水下安装有一台“增氧推水”装置,通过
风机鼓风推动水流由一方向另一方不停地流动。
因此,整个水泥槽就像一台“跑步机”,使槽中始终保持充足溶解氧的同时,让鱼也不停地做“有氧运动”,从而使鱼在高密度养殖环
境下保持高存活率。
而在水泥槽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地势相对低的集污池,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存的饲料带到集污池。
这一端还装有一台吸污泵,可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后,作为种植水果、蔬菜的有机肥。
剩余肥水再流进水泥槽外的净化区,这里养有花白鲢,它们以剩余肥水和浮游生物为食。
这样一来,整个池塘的污水排放接近于零。
利赛农业公司总经理邓勇说,因水质保持清洁,鱼有氧运动量大,基地养出的鲫鱼、草鱼、鲤鱼,肉质更紧实,也没有土腥味,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这两个高密度流水养殖槽是去年6月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截至目前,两个槽已产3万公斤鲫鱼、草鱼、鲤鱼,净化区也产出了1万公斤花鲢、白鲢。
而在过去,这个池塘的年产量只有1万公斤,现在的产量翻了两番。
池塘“80∶20”养鱼技术的“升级版”据杨龙介绍,这项低碳高效养殖技
术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并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入我国,两三年前开始在江苏省试点。
去年春节,铜梁区委负责人回江苏老家时看到了这一技术,春节一过便组织铜梁的水
产专家前往考察。
“这其实就是我国池塘‘80∶20’养鱼技术的‘升级版’!”杨龙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推行池塘“80∶20”养鱼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在池塘混养家鱼、花白鲢,其比例大致为80%和20%,由号称“清道夫”的滤食性鱼类花白鲢来消纳肥水和浮游生物,从而使池塘养鱼的亩产量由过去的一两百公斤一下子提高到了500-1000公斤。
但多年来,池塘“80∶20”养鱼技术受水中溶解氧的限制,养殖密度无法进一步提高,加之肥水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使池塘淤积严重,既不能有效提高鱼质,又增加了池塘清淤成本。
在此期间,部分地区曾尝试推行池塘网箱养鱼,将占80%的家鱼放在网箱里养,占20%的花白鲢放在网箱外养,但在网箱下面收集鱼粪、残余饲料非常困难,仍旧没有解决以上难题。
而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则通过鼓风设备和吸污设备,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不过,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也有一个限制条件,8至10
亩水面才能配置一个高密度流水养殖槽,只适合在较大面积的水库、池塘进行推广。
每年补贴100万元,总共改造1.5万亩高密度流水养殖基地铜梁区的试点表明,建设一个高密度流水养殖池,一年可增加2万元纯利润,而修建一个高密度流水养殖槽,投入在8万至10万元,需4至5年才能回收投资。
为鼓励养殖户建高密度流水养殖槽,从去年开始,铜梁区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该项补贴,养殖户每建设
一个高密度流水养殖槽,政府补贴5万元。
截至目前,铜梁已建和在建的高密度流水养殖槽已有23个。
杨龙表示,铜梁现在的水产养殖面积近3万亩,其中适合建设高密度流水养殖槽的约有1万亩,另外他们还将结合山坪塘整治,将部分池塘小改大,再改造一批较大水面的养殖基地,从而使全区的高密度流水养殖基地达到1.5万亩。
这样算来,全区将建设1500至1800个高密度流水养殖槽。
“推广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将是铜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
改革、做大做强水产优势特色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杨龙表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而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让他们找到了这样的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