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工业化循环水养鱼技术),就是在池塘中建设流水养鱼池,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
鱼类养殖区用于生态圈养吃食性鱼类,水质净化区用于放养滤食性鱼类、虾或种植水生植物,不投喂任何饲料。
通过安装在养鱼池上游的增氧推水设施,使水体形成循环流水,给池内的鱼不断增氧,又改善水质,并将鱼类粪便等排泄物冲到下游的废弃物集污区,再通过自动吸污设备回收到沉淀池;废弃物最后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变成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解决池塘自身污染问题,变肥为宝。
流水养鱼系统包括生态净化池塘、流水养鱼池、养殖机械设施三部分。
生态净化池塘由于净化流水养鱼池中排出的水体;流水养鱼池用于养殖各种鱼类和排出养殖过程中的底部污物;养殖机械设施用于生产过程的增氧、推水、投饵、测氧、吸污等。
二、技术内容1.池塘改造一般每30亩池塘建设一套流水养鱼系统。
大池塘和流水养鱼槽的比例控制在97:3(98:2),即97%的池塘放滤食性鱼类净化水质,3%的池塘作流水养鱼槽进行高密度养鱼。
流水养鱼池由三个流水养鱼槽和一个吸污槽组成。
在池塘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流水槽3个。
单个水槽长22米、宽5米、深2.2米。
吸污池并排在3个流水养鱼槽的出水口一侧,长15.6米、宽4米、深2.2米。
水槽底部、墙面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平滑坚硬。
进水与出水两端用金属网片、聚乙烯网片等材料双层隔离,形成栏鱼栅兰,与池塘相通。
配套建设管理用房。
排污设施流水槽末端建设废弃物沉淀收集池,收集流水池鱼的粪便残饵通过抽水机抽到陆地上的中转池,再将中转池中的粪便作为农家肥用于种菜种树。
养殖废水经水处理设备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使用。
2.渔业机械设施在流水鱼槽的进水端外侧,配备2.2KW的罗茨鼓风机与纳米管相结合的流水式充氧增氧设备3套。
在吸污区配备3KW的移动式吸污系统1套。
安装渔业物联网智能在线监控系统、投饵机等。
配备8KV A自起式发电机1台。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新见解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新见解摘要:食品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食品中,鱼类食品是营养比较丰富也比较健康的,所以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养殖鱼类的时候要确保环境良好、可靠的养殖模式,产品安全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养鱼模式中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养殖模式可以在一个池塘放很多品种,进行多规格的养殖,能有效减少水的排放。
本文主要叙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低碳高效;循环水;养鱼技术传统的池塘养鱼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鱼类养殖,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这种新型的养鱼技术是有机结合了传统养鱼和流水养鱼这两种技术,建造养殖槽、安装推水曝气设备,从而让静态池塘在空气推水设备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动态的循环流水,然后进行“生态式圈养”模式的养鱼方式。
需要养殖的品种都高密度集中在“圈养”的流水状态养殖槽中,依据养殖槽的面积进行鱼的喂养,同时还能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其中,能起到对漂浮物、固体物有效清除的作用,真正实现低碳高效地养殖。
1 选择池塘在进行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之前,要先选择好标准池塘,通常情况下,面积在1.33到2.00hm2左右就可以,池塘的塘口要为东西向,形状为长方形,其长和宽的比例要在2:1左右,池塘的水深约在2.5m左右。
同时,要保证稳定的水源,水质要好,和渔业水质的相关标准相符合。
此外,还要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渠道,确保交通便利,没有工业污染源在池塘的周边,达到这些要求才可以进行低碳高效循环水养鱼。
2 建设养殖设施2.1 建设拦水坝。
这种低碳循环水池塘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一条挡水墙在池塘的纵向中间部位,挡水墙的两端要留一个15m宽的过水口,养殖槽建设在另一端。
2.2 建设养殖槽和外塘的布局。
在一口大的池塘中可以建3个到4个养殖槽,其总面积大约为整个大池塘面积的2%左右。
同时,养殖槽的墙体要和水平面控制在90°,必须稳固墙体额底部圈梁,墙体上还要有构造柱,而且构造柱必须用优质的水泥和钢筋等建材材料,以保证墙体有较好的稳固性,槽底和墙体也能够平整光滑。
重庆市壁山区多品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探索
重庆市壁山区多品种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探索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0期为探索新型的池塘养殖模式,璧山区特引进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
2015年底至2016年,重庆市璧山区祖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改造池塘50亩开展了湘云鲤、抗病草鱼、建鲤多品种主养的池塘循环流水槽养殖试验示范。
现将试验示范工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 池塘条件此次试验池塘面积约50亩,经多年养殖后,池底淤泥较厚,厚度为70cm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1m左右。
2016年1月份将池水抽干进行池塘清整时,未能清除全部淤泥,只将淤泥控制在30cm以下。
2. 设计思路池塘新建8个流水槽,流水槽规格相同均为22m×5m×2.5m,流水槽水位常年维持在2m左右。
流水槽总配备7.5kW一套推水增氧设备,然后在每个流水槽进行分流。
流水槽下游设有集污区,外塘另外安装1套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使整个鱼塘的水能够循环流动。
养殖水槽外的净化区设置浮床种植空心菜、水白菜、美人蕉等植物,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8%左右。
3. 鱼种放养4月13日,开始在流水槽外的外塘净化区放养鲢鳙鱼。
5月下旬陆续在流水槽中投放苗种。
8月6日,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开始分槽。
1号槽的鱼与2号流水槽平均分配,4号流水槽的鱼与3号流水槽平均分配;8号槽的鱼与5号、6号流水槽平均分配。
详见表1。
5. 生产管理5.1 饲养管理全程投喂全价浮性颗粒饲料。
按照少量多次,均匀投饲的原则利用专用投饵机定时投喂。
一般要求全部摄食到八成饱为止,每日投喂4~6次。
同时,应根据天气、摄食情况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转换率。
5.2 定时吸污每天定时吸出集污区的废弃物4~6次。
每次在吃食后1小时左右收集,吸出的废弃物集中在流水池边的沉淀池中,进行四级处理后流入另外池塘净化后再回流到流水养殖槽池塘的外塘内。
5.3 病害防治流水池内养殖密度大,发病后更容易相互传染,蔓延速度极快,死亡率高。
西部地区低碳循环水高效养鱼技术总结
4 0 0
1 5 O l 5 0
3 0 0
2 5 0 2 5 0
2 . 流水养殖槽鱼种放养 ( 1 ) 放 养前 准 备 :一 是 放 养 前对 气 提 式推 水 设 备 、 微 孔 增 氧 设 备 等 配 套 设 备 进 行 再 次 运 行 调 试 ; 二是鱼 种 放 养 前 1 0 天 左 右 ,先对 流 水 池 池 壁
实 ,避 免发 生沉 降 。
2 . 流 水 池 及 推 水 池 、集 污池 建 设
每 个 循 环
水 养 鱼 池 塘 由流 水 精 养 区 、外 塘 净 化 区 、操 作 平
台三 个 功 能 区组 成 ,约 4 6 0米 。 。即 1 个推水 池 、
氧 管 ,直 接放 到池底 即可 。
( 二) 循环 水 养 殖流 水 槽 、推 水池 、集 污池 建 设 及 配套 设 备 1 . 基础处理 流 水 养 殖 池 及 配 套 设施 设 备 应
建 设 在 主 生 产 道 路 边 , 以利 于 建 成 后 生 产 管 理 操
作 活 动 为 原 则 。施 工 前 应 先 降 低 池 塘 水 位 , 以不
( 2 ) 简 易 自动 粪 便 收 集 设 备 : 主 要 包 括 吸 粪 嘴 、 吸 污 泵 、 移 动 轨 道 、 排 污 槽 、 自动 控 制 装 置 、 电路 系 统 等 组 成 。其 原理 是 :利 用 吸 尘 器 的
原 理 快 速 吸 取 粪 便 污 水 并 集 中 收 集 到 沉 淀 净 化
面 积 放养 时 间 塘号 ( 亩) ( 月
.
鲢鱼 规格 数 量
饲 方案 。
( 克/ 尾) ( 尾/ 亩)
l
2 3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养殖技术
一、技术名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我国渔业已经转为“生态优先"、"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建设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战略格局。
广东省池塘健康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追逐养殖产量导向的局势下,产生了一些不利问题:(1)水质监控、设施配套、卫生管理等关健技术水平低、集成体系建设薄弱,养殖废水任意排放;(2)养殖清洁生产意识淡薄,传统养殖操作方式普遍存在,成活率和养殖效益下降,抗风险能力弱;(3)目前的水产养殖模式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缺乏现代油业机械化设施装备.上述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广东省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传统池塘养殖是以“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或"进、排水渠+养殖池塘"的形式为主,其本质上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生产的产品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则是在"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理念指导下,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长久利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是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围绕池塘养殖业现代化的需求,针对广东省集约化养殖池塘设施装备落后的现状,以渔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节地、水循环利用.高效、安全生产等为目的,设省集中养殖区、污水沉淀区、净水区等,在池塘构筑砖混结构、不锈钢结构的集中式养殖水槽(规格20χ4χ2∙2m),养殖水槽的建设占池塘总面积2%~2.5%,构筑养殖水槽工艺,集成池塘污水沉淀区、池塘净化区等功能模块,建立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养殖系统。
三、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生产超市貌,在广州市南沙区,在50亩池塘中构筑8条养殖水槽(规格4×20×2m),建立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养殖系统,在系统中放养规格平均为500克/尾的大规格草鱼,在每条水槽中放养1万尾草鱼,共放养8万尾草鱼,使用蛋白为28%的膨化饲料,养殖50-60天,草鱼可生长至1∙8~2.2斤/尾,每条水槽容纳量控制在2万斤,每年可生产4批次。
美国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精养新技术
美国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精养新技术温水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模式相比,适宜多品种,多规格养殖,做到均衡上市,加速资金周转,生产成本可以降低35%。
该技术最大优势是能有效地收集75%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饲料,确保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
一、21世纪水产养殖业随着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会很快成为限制许多行业的因素,食品生产所需的营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东南亚国家对高质量水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地增加,捕捞业将保持现状或呈下降趋势,养殖水产品将占主要市场。
同时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用水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加大。
21世纪农业生产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3倍以上的产品。
世界银行全球渔业计划—2030年渔业项目初步提出:今后10-15年世界水产养殖量必须增加100%,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此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对于水资源,必须重新评估所有农业生产系统的效率,权衡资源分配再利用。
生产者要在提高生产效率上创新,而不是提高生产数量;制定与产量和效益有关的明确目标,尽可能采用少消耗水资源的标准;开发改良水质标准的技术;测定用水的真正成本。
对于土资源,必须开发详细的保护计划,尤其是农业和林业土壤;为了养活世世代代要实施严格的土壤保护计划;组织激励当地农民合作社开发土壤保护计划,加强实施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制定和激励土壤保护计划。
对于水中营养物(过去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废弃物),重新认识水中这些营养物的价值及它对人们生活,社区和地区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营养物,但是每个人都身处在他人的下游。
测定那些水中“漂流”营养物的价值以及现在和将来对你社区会产生什么影响,在你所处的省份或城镇开发收集和平衡再利用这些水中营养物。
对于能源,能源是有限的,其价格不断上涨。
我们如何能降低生产每单位水产品所需的能耗?所有的农业和水产养殖业都必须重新考虑节能减耗的措施。
如果不实施水、土、能源和水中营养物保护计划,你的社区或本区域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他人的下游。
西安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探析
西安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探析董兴国;李令国【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85-86)【作者】董兴国;李令国【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水产工作站 710054;陕西西安市水产工作站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1.养殖模式在传统池塘中建设流水池,通过流水池的“圈养”,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利用专用抽粪装置将养殖粪水抽入已建8米3容积的沉淀池,经过沉淀发酵处理,再变为陆生植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的高效有机肥,上层发酵后水体经净化环道过滤、吸附和水生植物净化达标后再重新注入原池,从而实现低碳高效、循环节水、增质增效的目标。
2.池塘条件选择试验基地5#池塘作为新技术试验池。
池塘面积约12亩,水泥池壁,池深2米,底部铺设防渗薄膜。
3.设计思路经课题组讨论,确定设计思路:在5#池内(用钢筋水泥)新建1#、2#、3#、4#共4口流水池,流水池规格相同,均为19.6米×3米×2米,流水池水位常年维持在1.5米;在每口流水池的上游安装导流式推水增氧设备1套,流水池下游设有集污池,鱼塘内另外安装2只导流式推水增氧设备,以使整池水体按照逆时针方向形成流动水体。
4.鱼种放养2015年3月底建设完工,4月9日开始加水,4月23日正式放养吃食性鱼类,在4口流水池内共放养500~600克/尾草鱼11975千克。
4月23日在5#试验池净化区放养花鲢160尾,规格600克/尾;5月13日放养白鲢3200尾、规格120克/尾,白鲢夏花1万尾。
6月22日,抽粪装置正式启用。
试验期间,试验池不换水,只补充新水。
5.饲料投喂课题组选用草鱼硬颗粒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28%~30%,投喂地点选择在流水池的上游。
4月23日对4口流水池内草鱼开始驯食。
投喂情况见表1。
6.日常管理4-11月,课题组每日定期定点监测净化区池水和流水池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和pH;查看和记录鱼的摄食、发病等情况。
循环流水养鱼技术,125平米水泥池产鱼3万斤,排污接近零
循环流水养鱼技术,125平米水泥池产鱼3万斤,排污接近零一个125平方米大小的水池能产多少鱼?重庆利赛农业有限公司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水产养殖基地给出的答案是:1.5万公斤!重庆利赛农业有限公司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水产养殖基地的高密度流水养殖槽。
记者周雨摄近日,该公司对基地的两个水池进行捕捞,共收获了3万公斤鲫鱼、草鱼和鲤鱼。
“这是我市建立的第一个‘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基地!”铜梁区农委水产高级工程师杨龙说,这项技术可使水库、池塘的鱼产量由原来的亩均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000公斤,翻了两番,同时排污接近于零。
它的试点成功,对铜梁乃至重庆做大做强水产优势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增氧推水”装置让鱼做“有氧运动”记者看到,利赛农业公司的这个水产养殖基地约有20亩水面,但70%以上的鱼却产自池塘中两个110平方米大小的水泥槽。
水泥槽成长方形,每个长25米、宽5米、深3米,水面125平方米,容积375立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水泥槽的两端都与池外的水面相通,两者间隔有一张渔网。
其中,水泥槽里是养殖区,槽外的大部分水体则是净化区。
水泥槽里还可以用渔网进行再分割,以养殖不同的鱼。
“一个水泥槽就是一台‘跑步机’!”杨龙说,水泥槽的一端在水下安装有一台“增氧推水”装置,通过风机鼓风推动水流由一方向另一方不停地流动。
因此,整个水泥槽就像一台“跑步机”,使槽中始终保持充足溶解氧的同时,让鱼也不停地做“有氧运动”,从而使鱼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保持高存活率。
而在水泥槽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地势相对低的集污池,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存的饲料带到集污池。
这一端还装有一台吸污泵,可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后,作为种植水果、蔬菜的有机肥。
剩余肥水再流进水泥槽外的净化区,这里养有花白鲢,它们以剩余肥水和浮游生物为食。
这样一来,整个池塘的污水排放接近于零。
利赛农业公司总经理邓勇说,因水质保持清洁,鱼有氧运动量大,基地养出的鲫鱼、草鱼、鲤鱼,肉质更紧实,也没有土腥味,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低碳高效循环水模式福瑞鲤适宜养殖密度试验
2018.3试验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与百桂1号罗非鱼相比,吉富罗非鱼总体的生长速度较快、性状好、赵贵琳龚达荣邮编663400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国内目前较为流行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集约化程度高、污水处理能力强、养殖管理简便、养殖效益好等优点。
低碳高效循环水系统利用现代各种循环水设备,包括推水系统、自动投饲机、污水处理系统、增氧设备、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等;通过循环水处理池进行生物过滤、紫外线杀菌,利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水质监测,对达到国家养殖水标准的过滤水重新流进养殖池循环使用,而循环池内的固体作为有机肥料使用;集水循环、水处理、自动投喂和增氧、水质监测于一体,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为积极探索宁夏现代渔业发展过程中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切实推进渔业生态高效绿色发展,2015年灵武市金河渔业专业合作社引进低碳高效循环水系统,外塘18亩左右,包括5个养殖槽。
本试验针对宁夏渔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养殖技术落后、盐碱性池塘水质较差、渔业机械投入少、养殖模式落后陈旧、养殖效益低下、水污染难处理等问题,开展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模式福瑞鲤适宜密度探索。
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环境及池塘条件试验点为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示范点灵武市金河渔业专业合作社。
渔场周围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而且不受污染,水源为黄河水。
试验池塘面积20亩左右,水深2.5~3米,淤泥20~50厘米,进排水较方便,交通便利。
2.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由流水精养区、外塘净化区、操作平台及污水处理区四个功能区组成,600米2左右,即1个推水池、5个养殖槽、1个集粪池,养殖槽规格宽5米、长22米、深2米,全部为钢混结构。
外塘中分别在两个塘角(对角)处各安装一个气提式微孔推水增氧机,每台推水增氧机功率为低碳高效循环水模式福瑞鲤适宜养殖密度试验192018.33千瓦,推水池前端并串联结合安装。
在每个流水养殖池两侧每隔2米安装一个长为2米的“T”形微孔增氧管,直接放到池底即可。
应用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一立方“住”130公斤鱼
应用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一立方“住”130公斤鱼养在高密度养殖池里的草鱼,通过增氧、加速水流,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进行有氧运动。
□记者濮建明摄苏报讯(“行走鱼米之乡”报道组)5万斤草鱼“住”在一间110平方米的“屋里”,并在“屋内”的“跑步机”上不停地运动。
这些3到5斤的草鱼线条好,身体棒,人一走近,活蹦乱跳,水花飞溅。
在吴江平望镇的长漾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基地,这样的场景让人惊叹。
长漾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泉说,这项低碳高效养殖技术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进,去年4月首次在长漾试点,是全国第一家。
在32亩养殖区内,从长漾荡引入原水到中间三个长22米,宽分别为5米、5米和3米的水泥池,里面分别放养三种规格的草鱼,每个水泥池的一侧与养殖区相通,相连处各安装一台“增氧推水”装置,通过风机鼓风推动水流、增氧。
“那些草鱼住的‘屋子’就是高密度养殖池,通过增氧、加速水流,就像装了个‘跑步机’,让喜欢顶水的草鱼挤在一起,几乎24小时不停有氧运动”。
长漾生态科技公司的水产工程师陈文华说,“测算下来,一个立方里有130公斤商品鱼”,养殖密度高,所产生的废弃物、肥水也多,所以这个养殖技术另一特点就是循环流水生态处理系统。
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存的饲料等推向池子另一侧的集污区,经沉淀,吸污泵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
废弃物沉淀进行脱水处理,固体物变成有机肥,脱出来的肥水再流进旁边的花白鲢养殖塘物理处理。
集污区里剩余肥水与浮游生物一起顺着水流排入花白鲢养殖塘,成为这些“清道夫”的食物,从而真正实现高密度养殖污水的零排放。
普通草鱼身泛淡淡金黄色,这里水泥池中的商品草鱼“肤色”呈青黑色,而且体型匀称流线好。
陈文华说,“长漾荡是三类水,也是吴江第三大湖泊,水好。
这些草鱼吃的是植物饲料,又有足够的运动量,鱼的肉质口感蛮好的”。
“3个水泥池总面积286平方米,约占32亩鱼塘的1%,住着8万斤草鱼。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讨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讨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存在水质污染、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
而采用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该技术主要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循环系统,实现水质自净、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首先,该技术通过建设完善的池塘循环系统,实现水质自净。
传统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残渣、养殖废物等的大量积累,水体容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质量下降。
而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中,可以设置生物过滤器、植物处理系统等环节,通过生物的自净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保持水体的清洁。
其次,该技术可实现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
在传统养殖方式中,养殖废水往往被简单地排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了水质污染和养殖废物的浪费。
而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中,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处理系统,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质、养分等资源提取出来,用于植物的生长或者农田的灌溉,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废物的排放。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节能减排的显著效果。
在传统养殖方式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水泵、氧气机等设备进行循环和增氧,消耗大量的电能。
而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中,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循环系统,可以减少能耗,降低养殖成本。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虽然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有很多优势,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设计合理的池塘循环系统需要技术支持和经济投入,对养殖场的规模要求较高。
此外,养殖过程中的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仍然需要重视,以确保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养殖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循环系统,实现水质自净、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技术支持和经济投入。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应用,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低碳高效的循环流水养殖,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
低碳高效的循环流水养殖,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从引进后在我国就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全国就有18个省市应用了这套系统,总体流水槽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技术得到养殖业主的广泛认可。
该技术作为我市的农业主推技术后,在梁平、长寿、铜梁、璧山、大足、潼南等区县陆续推广,截至目前,共建成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253槽31625平方米。
那么,与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相比,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和技术有什么好处?建设和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日,就相关问题,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推广科科长翟旭亮及相关业内人士。
鱼虾圈养种养结合据了解,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虾蟹等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用增氧机翻动水体进入流水槽,再经过养殖区——流水槽(养殖水产动物的养殖量等于原有池塘的养殖量)后,将残余的饲料、粪便等收集起来,再移除池塘系统。
而流出的水体仅仅含有水产动物的排泄物、部分溶解于水体中的饲料物质和粪便物质,流出的水体再经过水生植物等吸收后回到养殖池塘循环使用。
“传统的水产养殖一般是在池塘里养,长期养殖鱼虾蟹,池塘里会累积饲料残留、动物粪便等,排不出去,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
”翟旭亮介绍,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是在现有池塘基础上改造的,不会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也不会改变原有池塘的养殖面积,只是将鱼虾等集中在占池塘总面积5%以下的新型设施中进行“圈养”,而产生的废弃物进入自动收集装置后再利用,设施外的池塘水面通过养殖草、菜、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种养结合,对养殖水体进行修复、净化,不会对环境带来压力。
“事实上,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系统就是一个封闭式、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零水体排放,流水槽内的水经过集污处理和水生植物的净化后是要再次回到流水槽里。
”翟旭亮称。
增氧推水设备相当于“心脏”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系统是通过养殖槽前端的增氧推水设备产生循环水流,模拟流水生境,让水流动起来,改善水体环境条件,来提高鱼虾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使养殖效益高于原有的传统大塘养殖。
四种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详解
四种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详解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内渔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日益紧迫,现代渔业发展必须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促进渔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实现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
养鱼:四大家鱼罗非鱼混养比例调整好,每亩多赚6000元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
该种养殖模式是在池塘中的固定位置建设一套面积不超过养殖池塘总面积5%的养殖系统,主养鱼类全部圈养于系统内,系统外的池塘面积用于净化水质,以供主养鱼类所需。
养殖系统前端的推水装置可产生由前向后的水流,结合池塘中间建设的两端开放式隔水导流墙,使整个池塘的水体流动起来,达到流水养殖的效果。
主养鱼类产生的残饵、粪便随着系统内水体流动,通过废弃物收集装置,将残饵粪便从系统中移出,转移至池塘之外的沉淀池并循环利用。
此外,池塘其它区域用于套养滤食性鱼类(鲢、鳙、匙吻鲟等),达到增产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符合我国渔业对节水、节能、生态、高效的发展要求,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及渔业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能够解决国内渔业养殖模式在转型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
技术优势1、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通过气提水装置,在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带动水体循环流动,养殖废弃物随着水流不断沉积在系统末端并及时排出,使养殖水体得到了净化,大大降低了池塘养殖的药物使用率,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2、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同时,可将水产养殖中大部分的残饵粪便及时收集并排出,被植物再次利用,实现了池塘的低碳生态养殖。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浮式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一、技术来源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鱼简称”IPA”(Intensive PondAquaculture),是由美国奥本大学教授Jesse Chappell (杰西.查珀尔)与一名水产养殖户共同研发。
该技术于2005年研发成功并在美国农场示范多年。
2013年美国大豆协会与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苏州吴江平望水产养殖场开展池塘循环流水养鱼试点并获得成功。
二、建造原理在原有池塘的基础上,按照池塘的面积的2%修建长22米、宽5米、高2-2.5米为一个单元的流水槽,约10亩水体修建一个流水槽。
1.流水槽的前端为推水增氧区,通过推水设施,使流水槽内的水向同一个方向产生流动,增加槽内的溶氧以及让鱼类排泄物向固定方向收集。
2.流水槽中间为养殖区,养殖区前端设置推水设施,两侧设置底层增氧管道,使养殖槽内溶氧始终保持适合鱼类生长的水平,由于水的流动,槽内的鱼长期处于运动状态,鱼的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人们称之为“跑道鱼”。
3.流水槽尾部为粪便收集区,通过推水设施推动,鱼类粪便向流水槽尾部沉积,流水槽尾部设置V形集污槽,通过吸污设备定时将收集的鱼类粪便抽上岸集中处理。
4.大水体净化区,鱼类的可溶性排泄物,经大水体中微生物、滤食性鱼类、水生植物净化,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低营养化状态,实现水体无限循环使用,不产生污染排放。
三、浮式低碳高效池塘流水养殖槽的意义1.有效收集鱼类排泄物,对水体几乎0排放通过建造集污区和安装吸污设备,有效地收集增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从源头上解决水产增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
2.提高产量、高效利用水体、提升经济价值浮式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槽的单槽产量达4-5万斤,同一水体可养殖多种经济鱼类,解决了部分水域仅能养殖花白鲢等低价值鱼类的问题,提高经济价值,降低市场风险。
3.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浮式低碳高效池塘流水养殖槽,在减少排放的同时,保护了养殖水域水生环境,减少了鱼类疾病的发生,降低了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浮式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用药量仅为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2%。
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方案
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方案想搞低碳又高效的循环水养殖呀,那咱就这么干!一、养殖场地选择与布局。
1. 场地选址。
首先呢,咱得找个好地方。
最好是那种交通方便的,这样饲料啥的运进来,咱的鱼或者虾运出去都容易。
而且要靠近水源,不过这个水源可得干净。
要是周围有一些工厂啥的可能污染水源的,那可不行,咱得躲得远远的。
2. 布局规划。
养殖池得合理布局。
比如说,不同大小的养殖池要有规划,大池养大鱼或者养得多一点,小池就可以用来做一些特殊用途,像隔离生病的鱼虾之类的。
然后,循环水系统的各个部分也要安排好位置。
比如过滤设备得放在方便维护的地方,不能放在一个犄角旮旯,每次维修还得翻山越岭的。
二、循环水系统构建。
1. 进水系统。
进水得保证质量。
咱可以先弄个沉淀池,水进来先在沉淀池里待一会儿,把那些大的泥沙颗粒啥的先沉淀下去。
然后呢,再经过一个过滤装置,这个过滤装置可以是物理过滤,像滤网之类的,把一些小的杂质也拦住。
而且进水口最好有个流量控制的东西,不能一下子进水太多,把咱的鱼虾都给冲晕了。
2. 养殖水体循环。
这是个关键部分。
咱得让水动起来,而且是高效地动起来。
可以用一些水泵,但是水泵的功率要选合适的。
不能太大,费电不说,还可能把水搅得太厉害,鱼虾住着也不安生;也不能太小,水不循环起来,那很快就脏了。
在养殖池里呢,可以设置一些水流引导装置,让水按照咱想要的方向流,这样能把粪便和食物残渣之类的东西都集中到一个地方,方便后面的处理。
3. 水质净化。
这就像是给鱼虾住的水房子打扫卫生。
物理过滤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还得有生物过滤。
可以在循环水系统里设置一些生物滤池,里面养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就像小小的清洁工,把水里的氨氮、亚硝酸盐这些对鱼虾有害的东西吃掉,转化成无害的物质。
还有,定期检测水质很重要,就像咱人定期体检一样。
如果发现水质有点不对劲,就得赶紧调整。
4. 增氧设备。
鱼虾也得呼吸呀,所以增氧设备不能少。
可以用那种微孔增氧的设备,就像给水里开了好多小窗户,氧气能均匀地进到水里。
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养殖技术Y A N GZ H I J I S HU一、增产增效情况经试验区县统计的资料分析得知,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平均产量是一般精养池塘传统养殖平均产量的3倍以上(一)经济效益由于精养区对面积进行了极大的压缩,捕捞和管理十分便利,既降低劳动强度,也节省劳动力开支;由于分区域饲养,有利于梯度养殖或多品种养殖;将传统池塘养殖的平均产量1000k g /667m 2提高到3300k g /667m2;同时增加了名特优品种的养殖,并结合市场需求及季节价格变化情况安排生产和销售,平均利润提高到16000元/667m 2以上,是传统养殖的4倍以上。
投入成本比新建鱼池划算,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工程设施改造及配套设施费20000元/667m 2左右,相当于流水养殖水体700元/m 3左右,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可以节水90%以上;比常规池塘减少80%以上的清淤能耗和劳动成本。
(二)环保效益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相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一是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二是实现室外工厂化养殖管理,全程监控,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的使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1.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江北400020;2.梁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梁平400700;3.北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北碚405200重庆渔业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源等环境条件限制,一直存在着水产养殖面积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水产品总产量偏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问题;重庆曾经是典型的水产品消费城市,市场自给率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50%左右徘徊;“十二五”期间渔业工作者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克服外部环境的先天性不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名、特、优、新、土”水产;历经了破冰、夯实基础到快速发展跃上新台阶的过程,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使渔业总产量、产值和渔民纯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翻番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