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述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述作者:学校:专业:学号:指导教师:年月目录目录 (1)内容摘要 (2)前言 (3)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3)二、实际应用 (4)三、收获及心得体会 (5)结语: (6)参考文献: (6)内容摘要公共行政学主要内容有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监督。
其中还要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人事行政、行政立法、行政文化与行政发展等行政学基本理论。
它还对行政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做一个展望。
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公共行政精神的论述;关于新时期公共行政功能的认识;对于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应当注意的问题;信息社会公共管理的新变化;学习型政府问题治理等。
公共行政学从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较为系统地讲授和分析公共行政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组织、公共行政领导、公共行政决策、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公共行政法制与公共行政伦理、公共行政监督、公共行政方法、公共行政效率、公共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课程在立足于理论分析的同时注重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应用性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言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这正是公共行政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它包含行政体制、机关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等一些内容。
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机构的设置以及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机关行政是指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行政决策是指在处理政务时,领导者从公共利益和出发,本着公平的原则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而做出决定的行政行为。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中国的核心预算机构研究——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
中国的核心预算机构研究——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
马骏;於莉
【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46)002
【摘要】1999年预算改革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其重点是在政府内部建立集中的行政控制.然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预算改革能否成功地将财政部门转变成真正意义的核心预算机构.通过对我国中部某省会城市的调研发现,预算改革以来,财政部门正在逐渐转变成为一个核心预算机构.但是,由于各个准预算机构的存在,各个支出部门反控制的策略仍然比较奏效,预算过程充满了财政部门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财政部门仍不能称为核心预算机构.同时,财政部门的预算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页数】9页(P17-25)
【作者】马骏;於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省会城市预算过程的政治:基于中国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 [J], 於莉
2.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国中部6省会城市为例 [J], 杨晓娜;丁明磊
3.中部六省商务成本比较研究——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例 [J], 郑享清;翁立莹;王大林
4.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 [J], 胡茂红
5.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 [J], 胡茂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思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
2008年第3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 .32008第48卷JOURNAL OF S UN Y AT 2SE N UN I V ERSI TYVol .48(总213期)(S OC I A L SC I E NCE E D I TI O N )General No .213 3收稿日期:2008-03-02 基金项目: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绩效评估研究》(06JJD630021);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研究创新基地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倪 星(1969-),男,湖北随州人,政治学博士,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510275)。
① 马骏:《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反思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3倪 星 摘 要: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估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兴起。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是成熟的代议民主制,通过分权、结果导向和内部市场机制改进了政府内部管理和工作流程,提高了政府管理效能。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是科层制政府体系,上级与下级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基于内部市场的分权、绩效合同和结果导向,仍然依靠命令—服从机制;绩效评估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没有改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模式,反而强化了科层制的优势。
在政绩追求、赶超压力、政绩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计划式绩效评估,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控制手段。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管理改革;反思;政绩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8)03-0134-08 短短几年时间,我国骤然掀起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热潮,数以千计的论文、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相关课程与研究方向的开设、研究机构的设立和研究报告的公开发布,使得政府绩效评估成为“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显眼的部分”,甚至成为“行动中的公共行政学”。
马骏结果预算教案
85 81 60 47
85 82 60 47
98, 468 273, 207 $30, 522, 353 $91. 33 $56. 57
98, 468 273, 207 $30, 522, 353 $91. 33 $56. 57
图-4 佛罗里达州孩子与家庭部门的结果预算(2002) 项目1:防止和干预虐待孩子 绩效测量: (1) 参加防止虐待孩子项目3个月以上后在项目完成后的 12个月内没有被虐待和忽视的孩子的百分比(结果) (2) 总人数中孩子被虐待的比率(结果) (3) 接受服务的家庭中的孩子(产出) (4) 在健康家庭计划中获得服务的家庭的数量(产出) 预算(000): 联邦补助信托基金 烟草处理 总项目预算 标准 96 23/1000 120,000 6,926
病人住院天数 平均停留时间 入院率 交通工具的英里数 乘客人数 巡逻的小时 调查的犯罪案件 逮捕的次数
结果测量 考试结果 毕业生被雇佣的比例
死亡率 病人调查结果 重新入院率 服务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 例 晚点的比例 案件被查清的比例 反应时间 公民的满意程度
医院
公共交通
警察
公共福利服务
申请的数量 提供帮助的数量
提高识字率
鼓励学生表 达
为贫困被告 提供援助 尊重权利 防止滥用职 权 临床态度
司法 警务 监狱 卫生
降低上诉率 犯罪率的下降 再次犯罪的比例 患病率的下降
社会福 利
社会工作者 人数
援助的人数
退出社会福利的 比率
维护人的尊 严
产出测量和结果测量的区别
部门 基础教育
产出测量 学生在校天数 毕业的学生 退学率
绩效预算:最佳模式?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从财政危机走向财政可持续:智利是如何做到的?
从财政危机走向财政可持续:智利是如何做到的?马 骏【摘要】20世纪80年代,与其他的拉美国家一样,在国际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智利财政不仅孱弱不堪,而且陷入财政危机。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智利政府开始进行艰难的结构调整,并逐步改革预算管理制度。
尤其是在2001年,智利建立了著名的结构性平衡规则并不断完善。
正是由于这些改革,尤其是结构性平衡规则的实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智利财政非常稳健。
更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其雄厚的财力,智利政府实施了规模庞大的反周期财政政策,既减少了经济波动,又通过平滑财政支出的波动,确保公共政策持续性,进而确保了社会稳定。
智利的财政治理经验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 All Rights Reserved.同时,也对中国下一步的财政预算改革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结构性平衡 结构性盈余 财政可持续 智利【中图分类号】F8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486(2014)01-0023-29在这个后金融危机的时代,如何削减赤字和债务,避免出现财政危机,已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全球性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普遍债台高筑、赤字高企,欧洲国家甚至出现了政府债务危机。
与此同时,曾在20世纪80年代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却安然无恙,其中智利的财政治理水平最为引人注目。
在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中,像其他拉美国家一样,智利也爆发了国际债务危机,并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智利财政每年都有当期盈余。
从2000年到现在,在绝大部分年份,智利财政都实现了盈马骏,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感谢评审人的意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预算改革评估”。
余。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同样也对智利经济和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智利财政很快就步入财政稳健的轨道,而且有效地通过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定。
中国预算改革:未来的挑战
The Challenges for Budget Reform in China 作者: 马骏[1];林慕华[2]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务学院,广州510275;[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320
出版物刊名: 中国行政管理
页码: 7-1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预算改革;公共预算;现代公共预算制度
摘要:1999年以来,中国启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预算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
十余年的预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基本上建立起现代公共预算制度的基本框架。
但同时,也在预算权力结构、综合预算、总额控制、绩效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会计改革等方面面临着挑战。
未来,中国应更加深入地推进预算改革,建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
中国的核心预算机构研究
第46卷第2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Vol.46 No.2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r. 2007 [收稿日期] 2006210212[基金项目] 中山大学第二期985工程“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专项基金;霍英东基金[作者简介] 马骏(19692),男,贵州毕节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於莉(19772),女,湖北武汉人,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中国的核心预算机构研究———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马 骏,於 莉(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摘要] 1999年预算改革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其重点是在政府内部建立集中的行政控制。
然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预算改革能否成功地将财政部门转变成真正意义的核心预算机构。
通过对我国中部某省会城市的调研发现,预算改革以来,财政部门正在逐渐转变成为一个核心预算机构。
但是,由于各个准预算机构的存在,各个支出部门反控制的策略仍然比较奏效,预算过程充满了财政部门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财政部门仍不能称为核心预算机构。
同时,财政部门的预算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核心预算机构;预算权;控制;挑战[中图分类号] F8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2456(2007)022******* 1999年,中国开始进行预算改革,这一改革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
现代公共预算体制的控制包括立法机构对政府预算的政治控制与政府内部的行政控制。
中国预算改革的重点是政府内部的行政控制,即建立一种以财政部门为核心的集中的行政控制体系,包括:通过部门预算改革将资金的分配权力逐渐集中到财政部门,同时在预算执行中通过国库集中收付体制改革和政府采购建立一种“外部控制”体系,进而使财政部门转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核心预算机构[1]。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_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财政税收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The Choice of t he G oal of Chi nese Public Budgeti ng R ef or m马骏MA J UN(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广州 510275)[摘 要]本文运用凯顿的预算模式理论研究了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主要结论是,中国现阶段仍然应该以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为目标,中国预算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政治控制与行政控制纳入预算过程。
最后,虽然新绩效预算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预算模式,但是,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的条件。
即使对于实行新绩效预算来说,先实行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也是有帮助的。
Abst ract:This article applies C aiden#s(1978)budget patter n theo r y to analyze the cho ice of the goa l of Chi nese pub lic budgeting refor m.The m ai n the m e is as fo ll o w s.A t current stage,Ch i n a should conti n ue to concentrate on creating a∃contr o l-oriented%public budgeti n g syste m.The urgent need of Ch i n ese budgeti n g refor m is to i n corporate both politica l and adm i n istrative control into the budgetary process.F i n ally,it is ar gued that although ne w perfor m ance budgeting i s an ideal mode l of budgeti n g,t h e basic conditions for it to operate are absent in Ch i n a. And,for the purpose o fm aking ne w perfor m ance budgeting practi c able i n t h e future,it i s necessary for Ch i n a to first put a con tro l-oriented budgeting syste m i n place[关键词]预算改革 目标选择 政治控制 行政控制K ey w ords:Budgeting refor m The cho ice o f the goa l Politica l control A d m inistrati v e control[中图分类号]F810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05)10-0001-061999年,中国启动了预算改革,将财政改革的重点从收入转移到支出管理,重构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
马骏:我体会和理解的中大
马骏:我体会和理解的中⼤马骏教授:1990年毕业于武汉⼤学政治学系,获得学⼠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民⼤学⾏政学研究所,获硕⼠学位;2002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学公共⾏政学院,获博⼠学位。
现为中⼭⼤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学⾏政管理研究中⼼主任。
马骏教授是我国有影响的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家,尤其在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造诣深厚。
中⼤之于我各位领导,各位新同事,⼤家上午好!学校通知我给新同事讲讲话。
我不敢拒绝,但⼜不知道讲什么。
直到昨晚才决定,⼲脆就讲讲我在中⼭⼤学的11年,讲讲我体会和理解的中⼤。
这样可能会更加真实⼀些,也更有助于新同事理解和融⼊中⼤。
我和中⼤的关系分两个阶段:第⼀阶段从1995年到1998年,在当时的政治与⾏政学系担任讲师。
1998年辞职去美国攻读博⼠学位。
说句⼼⾥话,当时并没有想到以后会重新回到中⼤。
2002年9⽉,我获得博⼠学位后重新回到中⼤。
时光荏苒,⼋年已过。
这⼋年,我快乐地教学、研究,快乐地做事。
⼤家从我这⼋年的简历可以发现两个特点:⼀是职称升得很快,⼆是官也升得很快。
不过,这不是我想要说的,我也不是想在这⾥炫耀我⾃⼰。
我想说的是两点。
⼀是⼤家从我在中⼤⼋年的经历,应该可以看到,中⼤不是⼀个论资排辈的地⽅,不是⼀个连评职称都要讲关系的地⽅。
这是⼀个只要你认认真真做学问,你不认识领导,领导也会认识你的地⽅。
⼆是中⼤是⼀个能做事的地⽅。
对于升官,实在不是我的本意。
我17岁就决定我这⼀⽣只做⼀个学者。
我教好书,做好我的研究,然后,我不管谁,谁也别管我。
但是,在中⼤,我发现做事是⽐较快乐的。
既然快乐,于是就做了。
没想越做越多。
我经常以为,社会进步是由那些“与世不合者”推动的。
然⽽,与世不合者向来都是下场很惨的。
要么躲起来做隐⼠,要么被⼈整,要么郁郁⼀⽣。
然⽽,就我个⼈的体会⽽⾔,尽管中⼤不是完美的,但它可能是⽬前中国⼤学中最适合这些“与世不合者”的地⽅。
关于公共预算和国家治理
万方数据
马骏:关于公共预算和国家治理
没有法治精神的,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过程实际是
在强调法治。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第一步是确定
钱必须是受法律约束的,只有通过一个政治程序, 政府才能从社会汲取资源。在支出的过程中必须 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资金,才能去开展活动,即使给 了你钱,在支出过程中你仍然必须遵守各种各样的 规章制度,才能做事,才能开展活动。支出结束后 仍然还有一个程序性的审查和问责。所以通过不 断的加强控制资金,最后就让政治家、行政官员能 够意识到只能按照正式的规章制度才能去取钱、用 权、做事。这样慢慢就会把法治原则根植于政治过 程和管理过程。所以Schick在给财政部长讲课时 说,这样的控制虽然会损害行政效率,但是做一、二
预算制度,现代国家不可能有效地承担这么多的 职能。”
10
度,就是没有一个通过资金的使用来控制权力使用 的制度。他提出要在民主选举之上加上一个预算
民主。
什么叫法治我就不用讲了。我是从国家建设 史上来理解法治的。从很多近现代国家建设史上 看,在国家建设早期政治制度其实有时是缺乏权威 性的,各种非政治制度是非常盛行的,它不能约束 特性阶层。在政府缺乏法治的情况下,社会肯定是
不太喜欢他,但我非常欣赏这个人。我问过一个很
有名的历史学家,他怎么能在11世纪就构想出一
个欧洲人实际上是在19世纪才建构起来的那套财 政金融体系?我想写一篇英文论文,就叫“11世纪 的治国理财思想”。比如王安石讲到“为天下人理 天下之财”,“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尽管财政 活动一直非常重要,但直到19世纪才在治国中成
我们可以从三个纬度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理财 能力:一个就是总额控制,也就是你准备从社会资
源中筹集多少资源来分配,这经常和财政风险等联
国家预算管理及其改革专题
被统治者
预算收入与支出 1860年
统治者
欧洲中世纪,民族国家兴起,战乱不断,国王经常为筹措 军费殚精竭虑、苦恼不已。关于扩大征税问题,英王与贵 族议会针锋相对,爆发内战。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
宪章第十二条指出,“除非得到共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 征收任何赋税。共议会由贵族精英组成,后来逐渐演变为 国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会议时,国务院向全 国人大提交关于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 当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上年全国预算 执行情况及当年全国预算草案,并将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草案)、国家预算收支表(草案) 、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表(草案)一并印发会议。
授权政府自行进行 先执行,后备案
人大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预算调整:经各级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在执行 中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 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批准预算 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情况。预算调整都要经 过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 2014年中央预算编制说明 • 2014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预算表 • 关于2014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预算的说明 • 2014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 • 2014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 • 关于2014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的说明 • 2014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 关于2014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 • 2013和2014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 • 2014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 • 2014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 2014年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 2014年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表 • 关于2014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说明 • 2014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
当代财政学:新的综合分析框架——评阿耶·希尔曼《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
作者: 马珺[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100836
出版物刊名: 财贸经济
页码: 51-54页
主题词: 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新政治经济学
摘要:本文全面介绍了阿耶·希尔曼《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一书的主要内容,从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新政治经济学学术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该书的理论贡献,同时指出了该书的不足之处。
作者认为,本书虽不完美,但却堪称当代将公共财政主题与公共选择研究范式融合得最好的一本教科书。
这一切得益于作者作为政治经济学家的学术背景,在弥补新古典主流财政学的缺陷以及呼唤经济学回归古典方面,它的意义远比书的标题所体现出的要深远得多。
马骏--公共财政可持续性:中国的挑战
公共财政可持续性:中国的挑战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马骏一、财政与治理这个问题不光是对中国的挑战,对各国政府都是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年有一个财政监测。
从那个数据看,全世界公共财政做的好的国家就是四五个,相对来说中国做得比较好。
但是越往后挑战越大。
有一个制度即一种管钱的方式叫现代公共预算制度。
讲到预算,人类社会有预算至今只有两百年的预算史。
现代预算制度,像现在这样的一套理性有效率的方式来理财,那是从19世纪开始的。
现代预算制度已经变成现代国家治国中最基本的一个制度。
第一步从控制开始的,建立一套严密的预算控制,那么这套预算控制就包括政府内部的,也包括从外部的立法机构对政府监督,还有审计部门对政府的监控。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预算管理是两百年。
当然不是说在此之前,人类对财政完全没想法。
古代印度有一个哲学家考底利耶(Kautilya),他给国王建议,就提出建立各种各样的预算控制。
而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面也有很多地方讲财政控制。
比如说他讲记账的人和查账的人不能是一个人。
中国的《周礼》里面也有这样的论述。
但是直到19世纪,开始建立现代预算制度,一种系统理性的预算控制和追求绩效的模式才基本成型,成为现代国家治国最基本的制度。
有几个中国人也做了同期研究,包括马寅初。
他在美国学的是财政预算,只是一辈子没等到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变成了人口学家。
他的博士论文《纽约市财政》(见《马寅初文选》第六卷)。
就是美国当年预算制度极其落后,通过在纽约引入现代预算制度以后,重构了整个纽约市的财政,也重构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马寅初博士论文专门研究纽约市预算改革。
他在论文结尾指出,如果中国启动类似的改革,将对整个国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把它的地位放在基础性的作用。
其中也提到了综合财务报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等等的东西,有些东西看起来只是基础性的措施,实际上对整个国家治理意义重大。
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目标和途径: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危机与重建》
有对此作系统的阐述 。马骏等编者认为 ,中国公共行政学 的生命力
在 于通 过提 升研 究质 量 、构建 本土 化 的公共 行 政 理论 以 回应 时代 和 社会 的挑 战 ,并 呼 吁学界 直 面和解 决 目前研 究 中所 面 临 的规 范化 和
◆ 书 评
本 土化 问题 , “ 立 有 中 国特 色 、 中 国气 派 的 公 共 行 政 学 理 论 ” 建
门受人 重视 、受 人 尊敬 的学 科 ” ( 1页 ) 第 。通 读 论 文集 及其 他 反 思 性论 文 ,我们 发现 ,学 界对 我 国行政 学 研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及 解 决
这些 问题 的必要性 达 成 了基本 共识 ,但 在 行政 学 研 究 的发 展 目标 和 重 建途径 方 面存 在一 些分 歧 和争议 。此 外 ,对 一 些 相关 问题 的讨 论 也有 待进 一 步深化 。因此 ,本 文将 围 绕 “目标 ” 和 “ 径 ” 途 ,考 辨
篇论 文侧 重 于在 反思 基础 上探 讨我 国行 政 学研 究 的发 展途 径 。第 三 部 分 的 4篇论 文反 思 了我 国行 政学 特定 领 域 的研 究 :公共 政 策 、公
共部 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预算和行政伦理 。
总体 上 看 ,目前 学界对 我 国行 政学 研 究存 在 的 问题 形 成 了较 高
一
些 主要 观点 ,并 提 出我们 的思考 , 目的是 为 了引发 我 国行政 学 界
的进一 步 讨论 和争 鸣 。需要 说 明 的是 ,下文 讨 论 的一 个 预 设是 :公 共行政 学 是一 门社 会科 学 。
一
、
我 国 行 政 学 研 究 的发 展 目标
论 文集 的一 些作 者描 述 了我 国行政 学 研 究 的发 展 目标 ,但并 没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马骏
【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本文运用凯顿的预算模式理论研究了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主要结论是,中国现阶段仍然应该以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为目标,中国预算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政治控制与行政控制纳入预算过程.最后,虽然新绩效预算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预算模式,但是,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的条件.即使对于实行新绩效预算来说,先实行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也是有帮助的.
【总页数】7页(P1-6,15)
【作者】马骏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3
【相关文献】
1.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试验和成功——对浙江温岭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观察 [J], 李凡
2.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突破--对浙江温岭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观察 [J], 李凡
3.中国公共预算制度改革及其目标选择研究综述 [J], 梁敏
4.新绩效预算:中国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 [J], 杨圣怡
5.关于我区农产品价格改革的近期目标选择 [J], 林俊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人大预算监督研究现状与未来
我国人大预算监督研究:现状与未来刘元贺孟威2013-04-08 10:49:39 来源:《人大研究》(兰州)2012年10期作者简介:刘元贺,孟威,西南政法大学2010级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不仅要推动政治学学科的发展,还要关注现实政治中重大问题,即实现科学使命与政治使命的统一①。
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在对已有预算研究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现有国内外相关预算监督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三大领域内: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大预算监督研究、预算监督理论模型研究等。
一、公共预算基础理论研究(一)公共预算的政治属性研究早期的预算研究,一般将公共预算视为一种提高政治绩效的技术。
在早期预算理论家的视野中,公共预算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效率,如进步时代美国预算改革理论家们克里夫兰(Frederick Cleveland)、艾伦(William Allen)等,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科学原则和对数据的中立评估基础之上的。
艾伦把公共预算视为一个被动的无力在有效分配资金的过程中执行独立的政治中立功能的东西②。
但是,公共预算不仅只是行政管理技术。
二战以来,随着人们对公共预算研究的深入,理论家们逐渐认识到了公共预算的政治属性。
威尔达夫斯基(Wildavsky)开创了公共预算研究的新领地。
在他的研究视阈内,公共预算在本质上是政治的,它是政治过程中权力冲突的表现:(1)为完成政策目标,预算成为连接财政资源和人类行为的枢纽;(2)预算是一种在可选择的支出项目中作出选择的机制;(3)预算不仅是社会网络,而且也是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党派会达成承诺,也有可能引发制裁(如果不存在必要的平等);(4)对任何组织而言,预算是表达不同偏好和作出不同判断的过程。
总而言之,预算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所以,威尔达夫斯基形成这样的结论:预算的规模和形式关系着政治生活中竞争的程度。
总统、政党、行政官员、国会议员、利益组织以及有兴趣的公民群体都有可能在预算中相互竞争着表达其利益偏好③。
西方公共行政学中的争论_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_马骏
2009年第2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 o.22009第49卷J OU RNAL OF S UN YAT-S EN UN I VER SI TY V o.l49 (总218期)(SOC I AL SC IENCE ED IT I ON)G eneral N o.218西方公共行政学中的争论: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马骏,颜昌武摘要:在百余年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各种争论。
争论的一个主题就是:公共行政学应该定位于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围绕着/到底是政治哲学,还是行政科学0这一问题,西蒙与沃尔多在1952年爆发了一场争论,并影响了随后五十余年的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世纪之交,达布利克和公共行政网络社群又再次就此展开了争论。
理解这些争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脉络,也有助于深化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
关键词:学术争论;研究路径;行政科学;政治哲学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09)02-0155-11学术争论历来是探究学术问题、活跃学术气氛、激发学术创新、促进学术繁荣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百余年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各种争论,如芬纳与弗雷德里克之争(Finer vs Fri e dr i c h)、达尔与西蒙之争(Dah l vs S i m on)、西蒙与沃尔多之争(S i m on vs W a l d o)、哈默尔与古德塞尔之争(H um-m e l vs Goodsell)、特里与弗兰克之争(Terry vs Frank),以及达布利克与公共行政理论网络之争(Dubnick vs PAT-NET),等等。
在争论的过程中,各种观点不断碰撞激荡,相互启迪补充,绘就了一幅幅针尖与麦芒相对、激情共理性齐飞的精彩画卷。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公共行政学的争论史。
表面上看,这些争论主题众多,内容纷繁复杂,但是,大致说来,它们主要是围绕两个议题展开的:其一是作为一种实践的公共行政的合法性问题,其二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行政学的合法性问题。
尼斯坎南模型 理论争论与经验研究
二 、理论争论
在关于官僚行为的经济理论中 ,尼斯坎南模型也许是最有争议性的 。关于这个模型的理论争议不 仅在经济学领域里展开 ,而且在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领域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从理论上讲 ,尼斯坎南 模型既赢得了支持 ,也招致了批评 。这个模型被看做是“由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的关于官僚制角色的最杰 出的著作”(Mitchel ,1974) “, 关于官僚行为的最精致全面的理论分析”( Miller , 1977) “, 在公共选择框 架内研究官僚体制的第一次系统的努力”( Muller ,1989) ① 。最近 ,帕拉斯和蒂恩认为 “, 这个模型对官 僚体制的低效率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广泛传播的观念给出了一个科学的说明”[4] ( P. 6) 。
马 骏 ,周 超 ,於 莉
(中山大学 政务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 作者简介 ] 马 骏 (19692) ,男 ,贵州毕节人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 公共行政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公共管理 、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研 究 ;周 超 (19632) ,男 ,云南大理人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副 教授 ,法学博士 ,主要从事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研究 ;於 莉 (19772) ,女 ,湖北 武汉人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博士生 ,主要从事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研究 。
(二) 沃特曼和梅尔的批评 尼斯坎南模型是隐含地建立在一种委托 ———代理理论的框架内的 。它同样遵循委托 ———代理理论 的两个基本假设 :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 。前者认为代理人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 。后者认为代理 人与委托人在目标上是相冲突的 。然而 ,最近政治学家沃特曼和梅尔 ( Waterman & Meier ,1998) 深刻 地指出 ,传统的委托 ———代理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程度和信 息分布都当成了常数而不是变量 。这种委托 ———代理理论对于分析政治委托人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 来说是非常成问题的 。因为 ,在政治领域中 ,由于存在多头的委托人和多个代理人以及政策问题的特殊 性质 ,政治委托人和官僚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程度和信息分布就是变量而不是常数 :有时政治委托人 与官僚代理人之间会存在目标相一致的情况 ,有时政治委托人会比官僚代理人拥有更多的信息 ,有时政 治委托人和官僚代理人都没有足够的信息 。这些情况都是经典的委托 ———代理理论没有意识到的 。 在沃特曼和梅尔看来 ,当政治委托人和官僚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程度和信息分布是变量而不是 常数时 ,在政治领域就存在八种不同的委托 ———代理关系 (图 1) 。很显然 ,在沃特曼和梅尔所识别的政 治领域中存在的八种委托 ———代理关系中 ,尼斯坎南模型所用的经典的委托 ———代理只是其中的一种 , 即那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的委托 ———代理关系 。因此 ,尼斯坎南模型至多只能解释在该种委 托 ———代理关系下的官僚机构的预算行为 ,而不能解释在其它的七种委托 ———代理关系中官僚机构的 预算行为 。虽然沃特曼和梅尔的批评并不是直接针对尼斯坎南模型本身的 ,但是却对尼斯坎南模型构 成了直接的威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骏: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在国外,公共预算一直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然而,中国的公共预算一直是经济学家(主要是财政学家)的研究领域。
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逐渐恢复,国内学术界一直都比较积极地借鉴国外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
但是,非常令人费解的是,公共预算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中国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的兴趣。
财政学不仅研究通常属于公共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问题,而且还将公共预算问题包括进了自己的研究范围。
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在公共预算研究领域的“自我放弃”不仅限制了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而且也极大地制约了公共预算研究本身。
由经济学家主导的公共预算研究一般将公共预算看成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忽视了公共预算在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从而不能认识中国公共预算的本质。
所以,本文呼吁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重视公共预算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公共预算的研究。
一、公共预算与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在国内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界,许多人倾向于将公共预算视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公共预算研究借鉴了许多经济学理论。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公共预算研究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恰恰相反,公共预算研究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1、西方公共预算研究在国际上,公共预算通常都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
不过,政治学家一般主要关心预算资金的配置问题,公共行政学家则不仅关心配置问题而且关心财政管理问题。
在美国,许多早期的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例如克利夫兰(Cleveland)和威劳比(Wil loughby),就是著名的公共预算专家。
不过,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中早期的公共预算研究一直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明确的预算理论。
在这种研究模式下,财政理论和实践一直没有得到一种清晰的解释(Seligman,1926)。
[③]1940年,政治学家科伊批评公共预算缺乏理论。
[④]20世纪60年代,由于瓦尔达沃夫斯基(Wildavsky)的卓越贡献,公共预算的理论建构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渐进主义学派风靡一时,并很快成为公共预算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主流理论。
[⑤]当然,与渐进主义学派并存于60年代的,还有公共选择理论的预算理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不少公共预算专家,像鲁宾和勒娄普,不满意于渐进主义和公共选择理论对预算的解释,提出了研究公共预算的其他路径。
另外,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规范理论的指导下,各种理性预算改革模式纷纷涌现,并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公共预算实践。
这些实践和规范取向的预算改革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公共预算理论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公共预算研究者试图从诸如新制度经济学、文化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理论等其他视角来理解公共预算,但是目前仍未形成像渐进预算理论和公共选择预算理论所具有的那种影响。
[⑥]当然,尽管不断有学者尝试建构新的预算理论,公共预算领域仍然继续被抱怨缺乏理论。
1988年,著名公共预算专家希克指出,公共预算仍然没有适用于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经济状况的预算理论。
[⑦]1997年,纽柏在回顾了公共预算领域的理论文献之后,仍然认为“即便是经过了70年的研究,预算理论还是缺乏的”。
[⑧]很明显,纽柏的断言是不正确的。
在经过了70年的理论建构之后,在公共预算领域至少存在这样一些预算理论:渐进主义预算理论,公共选择预算理论,预算改革理论,政策过程预算理论,后现代预算理论、交易费用预算理论等。
[⑨]总之,在国际上,公共预算一直都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美国,专门研究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的学术团体“预算和财政管理学会”(AssociateofBudgeting andFinancialManagement)就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下属的一个学术机构。
国际上的公共预算专家绝大多数都是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
国内最近几年翻译、介绍进来的公共预算方面的著作,几乎都是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所著:《当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艾伦·希克,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行政学教授)、《公共财政管理》(B·J·理德和约翰·斯韦恩,美国内布纳斯加大学公共行政学教授)、《美国公共预算》(托马斯·林奇,美国路易斯安纳大学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教授)、《公共预算中的政治》(鲁宾,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教授)。
2、公共预算与政治学无论我们怎样定义政治和政治学,有一点是明确的,政治活动最终都是围绕着预算资金的分配而进行的。
所有的政治组织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都希望制定一种最能使得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政策,但是,政府所能拥有的财政资源通常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政治要求。
在财政资源非常紧张的时候,绝大多数利益群体的要求都可能无法满足。
因此,各种政治冲突就会出现,这些冲突最后都会反映到预算过程中。
也就是说,预算过程中的各种冲突实质上是政治冲突。
正如著名公共预算专家瓦尔达沃夫斯基所说的,如果说政治是“谁从政府那里得到了政府能给的东西”,那么,这个答案就被记录在预算中。
[⑩]由于财政资源是有限的,预算就成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
但是,这个资源配置机制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
正如瓦尔达沃夫斯基指出的,预算过程中做出的资源配置实际上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
实际上,在政治和政策过程中,无论政治家的目标是什么,预算过程都是一个政治工具。
如果政治家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那么,预算就成为经济增长的手段。
如果政治家的目标是收入分配,那么,预算就成为收入分配的发动机。
[⑪]当然,如果预算制度的理性化程度很高,那么,预算过程就可以对政治行为构成一些制约。
由于这种制约,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利益都可以在预算过程中如愿以偿。
实际上,“与政党的纲领和大多数的议会立法相比,被包括进了预算中的内容才具有较高的变成具体行动的可能性”,因为,“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能做是体现在预算中的”。
[⑫]如果预算制度的理性化程度较低,那么,预算过程就无法约束政治家的行为,公共责任与资源配置效率就难以实现。
可见,预算过程与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预算过程可以看成是政治过程的核心。
因此,对于中国政治研究来说,忽视对公共预算问题的研究无疑极大地制约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反过来说,中国政治学家放弃了公共预算研究也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的深度,那些活跃于公共预算领域的经济学家更倾向于将预算过程看作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非政治过程,从而忽视预算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
3、公共预算与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涉及政策选择,组织公共部门的资源实施政策,并对具体的项目和活动进行管理。
它包括三大研究领域,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
[⑬]政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政策选择,而政策选择必然要涉及预算,因为,如果不能获得预算支持,政策就不可能被制定。
在很多情况下,一项政策之所以没有获得通过就是因为它的政策成本太大。
当然,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之间的关系既是非常紧密的,又非常紧张的。
在很多国家,都存在非常严重的预算过程与政策过程的分离。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的管理。
如果政府不能有效率地配置和管理自己所控制的各种财政资源,那么,它的公共管理水平就存在问题。
所以,不难理解早在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公共行政学家就非常重视预算问题的研究。
然而,即使到现在,中国公共行政学仍然没有开展公共预算研究。
最近,财政学家高培勇指出,“在公共管理和公共财政之间,在公共管理学科和财政学科之间,不仅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而且,公共财政对于公共管理,财政科学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事实上起到了一种支撑性的作用”。
然而,他进一步得出一个“一体两翼”的结论,即财政学科是“体”,公共管理是其“一翼”。
[⑭]这种结论实在值得商榷。
因为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不可能是财政学科的两翼之一,公共行政学有着与财政学科完全不同的学术传统和研究取向。
只是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才使得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研究领域的重叠。
当然,这种重叠或许是一件好事。
因为,不同的研究取向和范式,可以互相启发。
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谁包容谁的问题。
4、小结实际上,虽然经济学、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都关注财政问题,但是,他们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是一门关于政府收支的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对于财政问题的早期研究一般称为公共财政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以前。
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公共部门的扩展,以及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出现,公共财政学被拓展成为公共经济学。
虽然政府部门收支这一公共财政学的研究重点仍然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公共经济学在以下两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公共财政学:(1)公共经济学更关注于财政收支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2)公共经济学更加像一门经济学,在公共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始被普遍地运用到财政问题的研究。
[⑮]当然,由于传统的公共财政学已经向公共经济学靠拢,目前,这两者之间已经没有区别。
然而,无论是公共财政学还是公共经济学都没有充分关注预算制度、预算过程、预算模式、预算中的政治以及各种具体的财政管理问题(例如现金管理、债务管理、投资管理、政府部门会计与审计等)。
这种趋势在公共经济学出现以后更加明显。
而这些都是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中的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研究的重点。
二、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现状由经济学家主导的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刘尚希、赵全厚在财政风险方面的研究、[⑯]王雍君在国库体制方面的研究等。
[⑰]但是,与国外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中的公共预算研究相比较,这种由经济学家主导的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中国的公共预算研究缺乏理论化的努力。
绝大多数的公共预算研究都主要关心实践性问题,都忙于追踪各种政策与预算事件。
这种研究一般都是描述性和规定性的。
这种描述性同时也是规定性的研究一般主要描述某种预算制度本身,而没有深入研究这种制度是如何制定的、哪些因素导致了预算改革者做出了这样的制度选择、这种制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也就是说,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很少有解释性研究,很少分析预算领域中的各种因果机制。
其次,这些描述性研究所描述的都主要是“文本”意义上的中国预算过程与财政管理过程,而不是真实世界中的中国预算过程与财政管理过程。
所谓“文本”意义上的预算过程与财政管理过程主要是指财政部门文件所规定的预算或财政管理结构、程序与规则,即预算或财政管理结构、程序与规则应该是什么。
然而,正如预算改革理论的文献所表明的,“文本”意义上的预算与财政管理过程与实际的预算与财政管理过程之间常常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毫无疑问,公共预算研究者需要了解“文本”意义上的预算与财政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