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由此可见。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培养兴趣
1.读书给学生听。

一提起读书,多半的学生会皱眉。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广大教师。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说:“我们过去重视孩子们如何阅读,而忘记教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

”为了使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去阅读”,他还提出了一个十分高明的办法:读书给学生听。

对此笔者深有体会。

记得以前上阅读课时,每次去学校图书室借书,尽管笔者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要看什么书,要怎样看书,但一到图书室学生们总是乱哄哄的,一节课下来收获不大。

可只要笔者读书给他们听。

特别是给他们读一些童话故事之类的书时(因为低年级孩子对这种故事特别喜欢)。

学生们立即就会安静下来,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

读书给学生听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于是笔者经常找一些童话、美文读给他们听,日子久了,一些学生主动要求由他们找故事读给伙伴听,大家都在读书的氛围中大大激发了读书兴趣。

2.鼓励参与。

激发实践欲望。

笔者开学之初就宣布一个月后举行
“读书比赛”,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提出读书标准,学生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都很高,而且评比要求也明确了他们的努力目标。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学生们虽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但只停留在表面,鉴于此笔者教给他们三层次阅读法:
1.初读。

了解课文大意。

知道等的是什么事或描写哪一种现象。

2.抓住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的词认真读。

从这些词中都体会到文章内涵。

如《翠鸟》一课,用了很多描写颜色的词,学生结合上下文很快就体会到翠鸟的颜色十分鲜艳。

3.抓住精彩语段细细品位。

讲授课文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落细细品味。

这些段落往往是全文的中心和主旨所在,重点体会这些段落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感情。

发挥想象抓意境描写,有些课文的部分场景与课文联系紧密,容易产生联想。

如《雷雨》一课中,谁都经历过下雷阵雨,于是笔者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课文边想象,进入一个虚拟的环境而产生了共鸣,调动了学生的相同体验,促进了课文的学习。

4.摘抄优美的词句。

学完一课就请同学们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抄到“采蜜集”中,积累词语并且鼓励他们应用到写作中。

5.查书解疑。

读书时免不了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这时我不会将答案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先去查工具书,实在解决不了我再告诉他们。

每学新课之前我都会留预习作业,使学
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多阅读对学生的发展大有好处,但要把书读好读精。

教师必须给予必要的、科学的指导。

三、培育朗读的感情
1.感情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共鸣。

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

在实验中,笔者认为指导朗读不是教师告诉学生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而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产生情感共鸣。

笔者本着这一原则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例如《棉花姑娘》一文中,棉花姑娘生病了。

她到底病成什么样子了?让学生亲眼看课件中棉花身上爬满蚜虫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她此时此刻的感受。

有的学生竞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了棉花姑娘,说出了她痛苦的心情。

这时顺势指导“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这就水到渠成了。

2.注重事情的发展,作好感情的铺垫。

有的教师为了创新打乱了文章的顺序,当然这种方法对于某些课文的教学十分适用。

但对于一个故事。

则要尊重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有感情地朗读作好铺垫。

如还是《棉花姑娘》一课,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三位医生都没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这时学生体会到棉花姑娘痛苦失望的感受。

当同学们读到不久棉花姑娘的病被治好的时候,他们异常高兴,于是在这种情态下读最后一段,便由内而外地散发出高兴的气息。

3.用好教师的范读。

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怎么解释也是无济于事的,但他们却有一颗好奇的心。


果教师有声有色地读文章,学生出于好奇就会主动地模仿。

这时教师及时表扬模仿认真、读书有感情的同学,就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一种刺激,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习惯。

仿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学生只要读文就会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津津乐道的方法,或创设情境。

或唤醒旧情,或分析内容。

最近笔者发现让学生仿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体味文章的韵味,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是教师节的前一天,恰巧我们要学习《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饱含着学生对老师无限热爱之情的小诗。

我走进教室,微笑地望着全班。

同学们一脸疑惑:老师为什么不讲课?我轻轻地走到讲台前说:“同学们,明天就是教师节,我要送给我的老师一首小诗。

”说完,我人情地读了起来。

“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读完小诗,我轻声地说:“这首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你能像老师这样满怀深情地读出来吗?”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起来了,大家都很投入地开始练习。

在朗读时,同学们模仿得特别像,有的还被我的感情所感染创造性地朗诵诗歌。

在小组内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最后有位同学站起来深情地朗诵了一遍。

真诚地说:“老师,我把这首诗送给您。

”话音刚落,其他的同学也一齐读起来,那稚嫩的声音就像一股暖流冲进我的身体,令人陶醉、激动,而又欣喜若狂。

整节课没有讲解,没有任何障碍,有的全是浓浓的师生情,这多亏了范读。

4.坚持不懈,形成习惯。

朗读不仅仅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形成
每早必读的习惯。

于是我在前期坚持每天带领学生读书,先是一句一段地领读,再放手让学生自读,我在一旁听,必要时纠正。

当学生将读书作为一种需要而且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时,就可以“放松”自己了:让学生领读。

另外,在其他课上要求学生只要是读一段话就要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