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措施

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措施
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措施

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其

解决措施

储蓄类国债是财政部向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储蓄类国债有凭证式储蓄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其中,凭证式储蓄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至今已历时18年,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式储蓄国债是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经过长期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于2006年7月1日推出的一种新型储蓄国债。

一、储蓄类国债发展变化特点

(一)发行规模和期数逐年增加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呈快速上升趋势,广大居民积极寻求安全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国家为筹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通过国债融资扩大支出规模,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为此,储蓄国债为国家和居民投资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投融资平台,使得储蓄国债一直保持逐年增长势态。发行期数也由最初的每年发行1期,发展到现在每年5期以上,这样既满足了投资者的需要,又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二)债券设计合理

凭证式储蓄国债是记名国债,可以挂失,也可以提前兑付,从2001年起,当投资者需要短期融资时,可用凭证式储蓄国债在原购买网点办理质押贷款。

(三)收益相当稳定

首先国债的发行是国家作为债务人,有国家作后盾,资金属于零风险,这也是国债投资和其它投资的最大区别。其次从收益来说,储蓄类国债的票面利率大都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而且遇银行利率调整,实行分段计息,即使提前支取,也高于定期储蓄存款提前的利息收益。

(四)销售方式不断改进

1999年,各销售网点逐步用电脑取代手工填制国债凭证及计付利息,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后,通过储蓄国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分地区、分品种、分机构查询储蓄国债在全国的发行、兑付、提前兑取等业务,销售方式不断改进。

二、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债品种单一

从我国储蓄类国债发行品种来看,主要是凭证式储蓄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其它新型品种还没有出现。从期限结构上看,无论是凭证式储蓄国债还是电子式储蓄国债,主要以三年期和五年期国债为主,而长期国债品种至今还是空白,品种结构单一、期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多种投资需求。

(二)利率设计呆板

储蓄类国债利率是发行前就制定下来的,没有考虑近三年或五年的物价水平高低和银行银根的松紧,一律以原定利率执行,不能上下浮动。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一是如果储蓄存款利率上升,或者出现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那么国债实际利率水平就降低,投资国债者收益相应减少,为了免遭损失,就会出现投资者提前兑取国债的现象,这样投资者就会把损失转嫁到承销行,承销行无法把实际利率水平较低的国债再销售出去,银行只好自己承担损失。二是如果储蓄存款利率下降,出现物价水平降低,那么国债实际利率水平就提高,投资国债者收益就会增加,国家财政所付利息就增加,导致国家遭受损失。这样,投资者与发行者都可能因为银行利率的上涨或下跌而承受意外损失。

(三)承销行的积极性不高

承销行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利润率低。承销行代理发行国债,其利润只是手续费收入,再加上提前兑付的手续费1%,这些手续费收入相对较低,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代销银行对代理手续费收入感到不满:一是无保底代理费用。储蓄国债手续费分配完全与销量挂钩。二是在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时,手续费收入不足以分期摊销银行投入成本,影响银行业绩考核和销售积极性。所以银行会主动减少宣传、销售等部分的投入成本,不利于储蓄类国债的销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