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庄子之“道家思想”

合集下载

《庄子》内篇哲学思想分析

《庄子》内篇哲学思想分析

摘要《庄子》内篇涵盖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部分,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在《庄子》中,“道”是最高的概念。

虽然《庄子》内篇对“道”的直接描述很少,但毫无疑问,庄子所有的论证和寓言都是依道而发,并最终回归于“道”。

这是《庄子》内篇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将这七篇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

虽然这七篇并不是严格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除了“道”,这一重要概念外,“逍遥”、“自然”、“安命”、“物化”等也是其中的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由“道”而来,是庄子为了更好地阐述“道”所使用,它们和“道”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构筑了庄子思想的来源,使庄子思想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气魄和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

逍遥游的直入云天之境大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物化论使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区别和联系有了新的看法,不再一味地拘泥于封闭的过去,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本论文中,社会哲学和生命哲学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互相联系和贯通的。

社会哲学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为政治国两方面,对“安命”、“与君处”、“治政”等方面进行分析;生命哲学主要阐述庄子的生死观,由于庄子是依“道”而发,而“道”是任自然的,所以庄子的生死观也就是随顺自然的生死观:生与死是一个过程的两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生与死都是物化的结果,不必乐生悲死,生不足喜,死亦不足忧,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心境看待世间万物的生灭和流转。

庄子将肉身留在无奈、可悲的世间,精神却任逍遥在与造化者游的自由国度。

沉重的肉身无法飞翔,将庄子困在尘世;而飘逸的精神却让庄子悠闲自适得神游在“无何有之乡”,这是一种“撕裂”的人生,也是一种庄子式的升华人生!庄子的思想让人觉得庄子似乎是一个冷酷、孤傲的人。

但是透过庄子的这层外衣,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其实是一个外冷内热的性情中人,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人。

论《庄子》的道术

论《庄子》的道术

蝶也 , 自喻适 志与 ! 不知周也 。俄然 觉 , 则蘧蘧然周也 。 不 知周
之 梦为胡蝶 与, 胡蝶之 梦为周与 ? 周与胡蝶 , 则必有分矣 。 此之
谓物化 。” ( 《 齐物论第二 》 ) 正 如其 言, 表 明庄 周与蝴蝶必有分 , 但 是此一化 , 泯然 为一 , 不知庄周也 不知蝴蝶 。 如此 , 从 语句 中可提 出了如何“ 化” 的问题。但如何“ 化” 必 须从忘 中寻找答案 。据上可得出 , 以道 御术 , 超越于其间而两 相忘也 。忘 亦忘其所忘 , 实无所忘 , 此乃真忘 , 真忘而能化 , 化
料 的纯精神活动 的“ 心” , 进一步上升 为“ 气” 。此时 , 庄子认为 “ 气” 超越 了感 觉器官 ( “ 耳” ) 的感 性认识 , 也超越 了有“ 符” 的 功能 的“ 心” 的认 识。如此 , 即意味着 “ 气” 的特 点是 “ 虚” , 能够 认识 “ 道” 。因此 , 可 以说庄子超越 了 , 或者摒弃 了感 官( “ 耳” ) 的认识和 “ 心” 的认识 。所 谓“ 坐忘 ” , 庄子说 “ 堕肢体 , 黜聪 明 , 离形去知 , 同于大通 , 此谓 坐忘 ” 即是例证。但 “ 坐忘” 更进一步 指 出了 “ 心斋” 的最 后归宿 , 即“ 同于大通” , 即是 同于道 。换言
① 收稿 E t 期: 2 0 1 3 — 1 0 — 2 3
但是 , “ 虚者 , 心斋也” , 表明心斋之 目的是 虚 。那么 , 什么 是“ 虚” ?“ 颜 回 日: ‘ 回之未始得使 , 实有回也 ; 得使之也 , 未始
有回也 ; 可谓虚乎? ’ 夫子 日: ‘ 尽矣 ’ 。” ( 《 人间世第四》 ) “ 未始
而 与道一 。庄子的表述方式是 “ 诚忘” 。( 《 德充符第五》 ) 那么 , 如何相忘呢 ?

庄子论文

庄子论文

庄子的逍遥游论对现代人的启示摘要“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庄子之游,是取于实体活动中所呈现的自由状态,进而升华为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是一种超脱现实的心灵遨游,一种自我的修行,在天地山水中感受自然的本性、人的精神实质和思考人生态度,将自我的精神与天地自然精神相通,以达到对自然和自我的超脱。

在处事中不被世间功名利禄蒙蔽心智。

关键字逍遥精神自由齐物现代启示前言庄子作为继道家思想文化的先驱者老子、列子之后的集大成者,以自己的一生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念。

近年来很多人投入到对庄子的研究中,各种解读层出不穷,尤其是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解读。

“逍遥游”又在庄子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是否存在一个关于“逍遥游”的确解,有没有一个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我们不得而知,后人不管是对庄子还是庄子思想的研究都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在这种研究中本身就代入了其研究者自己的思想,但是我们今人对前人伟人的研究不正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吗?运用前人杰出的思想理论,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照亮前方的黑暗,以获得更好的生活。

保持逍遥、无为之心,在克服生死迷茫的过程战胜凝于内心深处的心魔,摒弃利害之欲和哀乐之情,就能在广袤的精神世界里更加无拘无束地、自由地飞翔。

人生之路也会变得越发明亮。

一、庄子生平与思想简介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在哲学上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在政治上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本质。

他蔑视富贵利禄,拒绝和统治者合作。

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庄子的散文形象性很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逍遥游》就是典型的一篇。

他的代表作《庄子》共33篇。

“内篇”传为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其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论论文

庄子论论文

浅谈庄子之“忘”与“游”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09级汉教三班姓名:石秀诗学号:222009308011201【摘要】:“忘”是庄子美学的一个核心,是庄子神行于宇宙遨游于四海的关键所在;“游”可谓是庄子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庄子心灵与精神世界所向往的自由生活。

以“忘”而“游”谓之庄子。

【关键词】:庄子、忘、游、庄子思想引言有人说:“没有老子,就没有道家思想;没有庄子,道家将被遗忘”这诚然说出了庄子在道家的地位之高。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观点是庄子相对主义的态度。

我们知道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乃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那么庄子之道又是什么呢?我们从庄子之道能看到的庄子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历来人们对庄子思想的评论是丰富多彩的。

本文以庄子思想中的“忘”与“游”来对庄子本人及庄子道家思想进行浅论。

一、庄子与《庄子》庄子,闻一多说他是一个“真实的诗人”,郭沫若则说他是一个厌世的思想家,那么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生活的一个人,庄子的《庄子》玄妙的人生哲理是怎样产生的?以上种种都得先从庄子这个人入手。

庄子,这位道家的先圣,生活于春秋战国时代,与孟子生活于同一个时间。

在政治混乱、战争频繁、思想活跃的年代里,庄子的生活是多样的。

物质上,他是一个编织草鞋为生的穷光蛋;文化上,他是学富五车道家思想的泰斗。

他是一个贫穷而富足的人,诚如这段评价说的“他的形象太丰富了,可以一会是敏锐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淀往事的诗人;一会儿是濮水上悠游的垂钓者;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的穷汉”○1,当然,他还是一位口才雄辩大师,他与惠子的“鱼之乐”之论以及“枯鱼之肆”、“涸辙之鲋”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庄子,其人生如梦一场般千变万化。

《庄子》出世以后,与《老子》《周易》于魏晋南北朝被世人列为“三玄”,从此倍受人们推崇,那时文人们“废六经,谈老黄”赋诗论道以“玄”为美为善。

高二庄子读后感作文800字5篇

高二庄子读后感作文800字5篇

高二庄子读后感作文800字5篇《庄子》中所着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庄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无拘无束,身心不受羁绊。

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可能像它所说的那样,但亦能够要求我们的“自由”。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二庄子读后感,欢迎阅读!高二庄子读后感1一谈到庄子,我们不由得想到道家创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

思想上都追求“得道”,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

庄子更注重对个体的重视,让人更加重视身体、生命,也就是注重于养生。

《庄子选注》中,有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是一篇语录体议论文。

文中两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读者看后会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由在池中游来游去的儵鱼引起联想。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读完文章,不得不感叹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的敏捷思路与睿智的交谈,令人拍案叫绝,无不折服于他们的“善辩”。

头一回读完,心中不时佩服两人的才辩,也不由得会心一笑。

濠梁之辩”,在庄子看来,物与自身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才能体会到钓鱼的快乐,不过从庄子以“安”字,反驳惠子,体现了他的诡辩风格。

“惠子相梁”选自《庄子秋水》,文中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挑拨他俩之间的情谊,为此惠子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把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形象地说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又无端猜忌他人的丑态。

可见,庄子本人是把世俗名利看轻的,对于外界的诱惑,他可以做到言行如一,洁身自好。

《庄子选注》这一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追求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

体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书中蕴含着高深的哲学理念,处处都引人深思,有的可能长时间都无法琢磨透。

在我看来,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是一门深奥而不容易嚼透的学问。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有了道便有了一切,庄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对道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论文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论文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论文摘要:庄子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崇尚自然的审美价值观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诗人、文学家莫不推崇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状态。

在庄子美学思想中,无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道”的本性。

这自然是“道”的法则,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只有按自身规律发展,才是自由的,才是美的。

庄子强调“自然”与“道”的统一,即“真”与“美”的统一。

1 “自然无为”的内涵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

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

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

1.1 道家的自然观道家所说的“自然”与现代意义中的客观自然界不同。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作为老子的精神传人,其美学思想首先表现为对老子美学的继承。

对万物来说,“道法自然”就是物法自然,天地万物都自然而然地顺着自己的本性变化,顺循大道而行。

老子的自然观被庄子继承和发展,庄子在人生中引入了老子创生万物的自然之道,同时将此作为通往自由的审美境界。

在庄子看来,天道成就自然美,这种美才是最朴素、率真的美。

所谓朴素,通常情况下就是纯任本性,不经过任何的雕饰,也就是合乎“道”的本意。

所谓率真,就是率性的自然,对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述,进一步使自己的本性适应自然之“道”的本性。

因此,以自然为宗才是庄子的美学思想,在对天地万物、人性、艺术的看法之中普遍地表现了其自然观。

1.2 道家的无为观道家的“无为”思想源自于老子。

老子将“无为”思想当作一种治术,而庄子所阐述的“无为”思想中包含较少的治世之义,反而逐渐向隐逸的思想方向发展。

“无为”是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无为”是超越“人为”而达到的“无不为”,不是对社会的冷漠,而是庄子对社会人生的极大关注。

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

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

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

【古代文学论文】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论文】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毕业论文《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本文由毕业收集整理,还在于它的多义性。

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

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

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

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

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

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

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

老子和庄子政治思想异同

老子和庄子政治思想异同

老子和庄子政治思想异同[论文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扮演重要角色。

道家思想以其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独特领悟,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并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形成进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老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奠基人,庄子则是老子之后道家思想的又一重要集大成者,两人作为道家这一先秦重要思想派系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中必然存在着一脉相承的道家观念的精髓,同时,由于老庄生活年代、人生际遇等等个人生平经历上的种种不同,他们的思想主张必然也存在差异之处。

[关键词] 道家政治思想老子庄子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先秦道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正如钱穆先生所言“此两人,可谓是中国道家思想之鼻祖,亦为中国道家思想所宗主。

后起道家著述,其思想体系,再不能越出庄老两书之范围,亦不能超过庄老两书之境界。

”充分的肯定了老庄在道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一、老子的政治思想概述(一)小国寡民老子对他理想中的社会描述道:“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子否认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老子的思想学说中,人类群体生活所必须的伦理道德、礼仪制度都是没有意义的。

“小国寡民”是老子经过感悟、体验和总结而升华出的一种具有浓厚道德色彩的乌托邦。

(二)无为而治在政治方式上,老子的主张是无为而治。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最高境界,他说:“为学日益,为益日损。

损只又损,以至与无为。

无为则无不为。

”在老子看来,“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达到道的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

无为政治也是最符合道的原则的政治.由上所述,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也是被后世统治者采纳,在汉初达到鼎盛时期,“文景之治”的盛况与其实行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是分不开的。

课题研究论文:从“混沌之死”论庄子的“混沌”哲学

课题研究论文:从“混沌之死”论庄子的“混沌”哲学

119287 哲学其它论文从“混沌之死”论庄子的“混沌”哲学庄子,一个神秘而难懂的人物。

读《庄子》,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深邃飘渺的思想领域,庄子独树一帜,是无法复制的存在。

对此,笔者将对庄子的“混沌”哲学进行一次浅析。

首先笔者从“混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入手,进而解析庄子的“无为”思想和在乱世中秉持的“混沌”人生态度,也就是笔者认为的“混沌”哲学。

笔者认为,庄子一直执行着这种“混沌”的人生理念,活出了自己逍遥的人生。

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当下比较浮躁世风中的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寓言故事“混沌之死”的解析(一)“混沌之死”简述《庄子?应帝王》篇有一则“混沌之死”的寓言:南海之帝为??,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

?┯牒鍪毕嘤胗鲇诨煦缰?地,混沌待之甚善。

?┯牒瞿北?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1]这则寓言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要叙述了中央之帝混沌因为善意对待?┯牒觯?引起了?┯牒龅谋ǘ髦?心。

于是?┯牒鐾ü?帮助混沌开通七窍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结果混沌被每日开一窍,七日后七窍通而混沌死。

现在看来,这就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故事。

对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可以很明显地找到和?┯牒隼嗨频娜耍?他们想要用自己的好意来帮助别人,得到的结果却往往是不尽人意的。

然而庄子不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好心会办坏事,而是想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待其他事物,不要强求一律。

这自然要延伸到庄子的“无为”思想,庄子通过?┯牒龅摹拔?者败之”的事例,揭示出了有时候我们的“无为”、“无用”,才是真正的有所作为、有所用处。

简单来说,庄子就是要告诉我们“无用乃大用”的道理。

(二)“混沌之死”解析“混沌之死”是《应帝王》篇的结尾,也是《庄子》整个内篇的结尾。

庄子将这个故事放在最后,已经让这篇寓言处于不简单的地位。

下面笔者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庄子寄寓在这篇寓言中的深意。

关于庄子思想的作文

关于庄子思想的作文

关于庄子思想的作文
庄子的思想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哟!说实话,老夫当初读这位大师的著作时,也是云里雾里、懵懵懂懂。

不过渐渐地,就被他那独树一帜的哲学观给深深吸引住了。

庄子的"无为自然"思想,虽然有些矫情,但却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这大有裨益,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浮躁焦虑的现代人而言。

生活压力那么大,谁不想放下一切烦恼,过上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呢?
当然啦,庄子的"梦蝶"之说更是妙不可言。

你可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是只蝴蝶在飞翔?醒来时,竟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界限!这不正说明了人生的虚幻和有限吗?我们所认知的一切,不过就是一场大梦而已。

不过老夫最推崇的,莫过于庄子对"天人合一"的阐释了。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应该顺其自然,不做勉强。

这种环保理念在当今社会可谓别具意义,让人对这位先贤由衷肃然起敬。

总之啊,庄子的思想就像一股清泉,让人在浑浊纷扰的尘世中喘口气,放松身心。

我们大可以借鉴他的智慧,活出一种淡然自在、洒脱随性的人生态度。

对吧,年轻人?。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论文

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论文

题目: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作者:师清媛Zhuang zi's thought of free and unfetteredon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ABSTRACTZhuangzi's thought of fre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aoist thought, it advocates is a kind of easy and harmonious, transcendence and freedom , against people as "material ", despise the social climate of steep profits, and this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 the outlook on life, are often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appear all sorts of deviation, is difficult to left the secular concept, also cannot according to their true willingness to make a correct choice. By learning Zhuangzi's thought of free and unfettered ,can help students treat money and ranks correctly, and help them to out of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in the setbacks and adversity remain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an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life beyond the self. Based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utlook on life is a life purpose, life attitude and life valu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system elaborated the zhuangzi’s free thought of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reveals the "peripateticism" unique value in the outlook on life, in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zhuangzi's thought of free and unfettered on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Zhuangzi free and unfettered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1.引言庄子,原名庄周,又称庄子或南华真人,是先秦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读后感论文从《庄子》看庄子的生死观

读后感论文从《庄子》看庄子的生死观

读后感论⽂从《庄⼦》看庄⼦的⽣死观从《庄⼦》看庄⼦的⽣死观摘要:《庄⼦》⼜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是战国早期庄⼦及其后学所著,也是庄⼦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庄周梦蝶和⿎盆⽽歌等故事⾥,我们能看出庄⼦的⽣死观,⽽由⽣死观⼜可深⼊理解庄⼦的哲学思想。

本⽂将从庄⼦和《庄⼦》的概述介绍⼊⼿,逐步剖析庄⼦的思想精髓,进⽽了解中国的哲学发展。

关键词:庄⼦⽣死观哲学思想⼀、庄⼦与他的《庄⼦》庄⼦,姓庄,名周,字⼦休(亦说⼦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学家。

创⽴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物之⼀。

庄⼦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过分析批判。

同时庄⼦为⼈⽣性洒脱随性。

有⼀则⼩故事: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的⽜吗?喂养它好⼏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

你赶快给我⾛开,不要侮辱我。

我宁愿象乌龟⼀样在泥塘⾃寻快乐,也不受⼀国君的约束,我⼀辈⼦不做官,让我永远⾃由快乐。

”可见庄⼦并不像孔⼦、孟⼦⼀样希望⾃⼰的学说主张可以为政治所⽤。

庄⼦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研究道学。

他⼤⼤继承和发展了⽼聃的思想,与⽼⼦并称“道家之祖”。

他把“贵⽣”、“为我”引向“达⽣”、“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

《庄⼦》约成书于先秦时期。

《汉书·艺⽂志》著录五⼗⼆篇,今本三⼗三篇。

其中内篇七,外篇⼗五,杂篇⼗⼀。

全书以“寓⾔”、“重⾔”、“卮⾔”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学说⽽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倡⾔逍遥⾃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章的典范之作。

对庄子思想的认识

对庄子思想的认识

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摘要:庄子的思想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只有虚无和消极避世。

庄子的思想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意义。

作为一个文学家,庄子对后世的审美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哲学家,庄子的理念中有很多的为人、处事的学问,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和心态调节都有启示;作为一个思想家,庄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的自然本位的思想对当今时代的环保意识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正文:庄子的思想历来都有很多争议,大部分人认为庄子思想是避世的、消极的,不愿直面现实的。

另一种立场是庄子是很强悍的思想,因为他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非方法,庄子思想是以避世的心态来入世。

庄子把人的思维调整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来审视宇宙万物和世界上的各种纷争,庄子的这种境界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因而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

1.对后世审美标准的影响庄子的文学思想影响了后世审美观,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庄子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认为“道”,即自然规律无处不在,提倡尊重道,追求“应之自然”的艺术本色美,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去任意违背。

所以庄子的文学思想提倡自然美,本色美,他主张“无为”,反对人为的雕琢造作。

他提出音乐应该如“天籁”、“天乐”,绘画应该如“解衣般礡”,文学应该“言不尽意”。

人如果在精神上达到和“道”合一的境界,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使“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那么可以说进入了逍遥之境界,而这也是文学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远眺古代,魏晋时期的两位重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和钟嵘,就深受其影响,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文学理论批评之中。

钟嵘在《诗品》中品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其衡量优劣的标准亦在于是否符合自然之美。

最初的源头就是庄子的思想。

他坚决反对堆砌典故,“文章殆同书抄”的倾向,认为“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借由直寻”,明确提出“自然英旨”的审美原则。

时至近代,五四时期“性灵”文学倡导者林语堂也指出:“在文学上主张发挥个性,向来称之为性灵,性灵即个性也。

庄子议论文——精选推荐

庄子议论文——精选推荐

庄子议论文庄子议论文篇一:高考写作素材庄子【运用示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运用示例】人文素养与发展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处“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庄子”在“百变”运用中的拓展【运用示例】换一种角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看起来多么洒脱啊,“直教生死相许”的深情,就如此抛撇下了!换一个角度,其实,这只是绝情。

既然水已干涸,鱼在陆地,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各自游走于大江大湖,又如何可能?就算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实在的生命过程,因为?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 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运用示例】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情感需要理性的约束和管理。

庄子在妻子死后从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经典范例。

唐前庄子论稿

唐前庄子论稿

唐前《庄子》论稿
《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

唐前《庄子》论稿,是一篇关于《庄子》的论文集,主要探讨了《庄子》中的哲学思想、文学风格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在哲学思想方面,唐前《庄子》论稿认为,《庄子》强调了“道”的观念,认为“道”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是宇宙的本源和根本规律。

同时,《庄子》还强调了“齐物论”,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等级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此外,《庄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干预社会生活,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风格方面,唐前《庄子》论稿认为,《庄子》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生动、幽默、富有想象力,常常通过寓言、故事等形式来表达思想,这种文学风格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后世影响方面,唐前《庄子》论稿认为,《庄子》对于后世的
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对现代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庄子》中的“齐物论”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平等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哲学中的“有限政府”理念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总之,唐前《庄子》论稿是一篇重要的论文集,对于了解《庄子》这部著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探讨了《庄子》中的哲学思想、文学风格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还为我们深入理解《庄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庄子秋水的哲学思想论文八百字

庄子秋水的哲学思想论文八百字

庄子秋水的哲学思想论文八百字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纷乱复杂的春秋时代造就了庄子唯美、深邃的哲学体系,影响后世几千年。

本文以《秋水》为例,剖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春秋时代政局不稳定,各诸侯国林立,周王朝的管制能力越来越弱。

各诸侯国为侵占邻国土地蠢蠢欲动。

各学术流派孕育而生,人们思想变得异常活跃和思辨。

大批的学者游说政客或诸侯王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本文主要分析道家学派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他主张“天道无为”,即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事物的贵贱、善恶、生死等皆为辨证相对。

这一观点在苏教版《秋水》选文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秋水》可分两个层面,首先是在“秋水泛滥,百川灌河”之际,河伯看见自己“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便欣然自喜,骄傲自大起来。

其次是河伯顺流而下,见到“不见水端”大海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认知发生变化,对自己盲目自大表示悔过。

文章的哲理思想可以分以下几点详细说明:第一,河神见海神之后意识到自己骄傲自大,见识短浅。

说明世间万物的认知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人在有限的认知环境下,不可能全面认识世间万物,即万物在世间的善恶、贵贱等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

第二,邯郸学步实际告诉后人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客观情况,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文章暗指读书人,为了追求人生真理,还原自然本性,在知识的海洋中忘我学习,最后迷失在书中,将自己圈在自我意识形态中无法自拔,忘掉了以往的自我。

第三,文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句,深刻体现了庄子的逻辑辩证思维。

这里需要提一个哲学家惠子,他主张严谨理性的求证、探求事物的真实性,却忽略了人类认知的非完全性和局限性等客观情况。

只有在心中保存这样的观点以“无”的形式存在的人间大道,才能算事物的本质,人间的真理,才算至高无上。

《秋水》一文能体现庄子哲学思想,很好地诠释庄子的哲学思想之美,本文提出来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措施,供一同战斗在一线的同仁们参考。

庄子的哲学思想论文(2)

庄子的哲学思想论文(2)

庄子的哲学思想论文(2)庄子的哲学思想论文篇二摘要: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深远已是人所共识的,而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思想不仅在道家心性理论的发展史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面对现世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极度扩张的情势下,它可以为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提供一种矫正的力量,促使人们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追求,避免向外追逐,使人为物役的心性异化和扭曲。

本文着重探讨庄子的人生哲学,同时加深了对他的哲学思想的理解,对现代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一、《庄子》概说《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在唐朝又被尊称为《南华经》,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此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现今已失传。

目前所传的三十三篇,已经是由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

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的思想核心,而外篇、杂篇的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了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架构有别,关怀亦不相同,所谓“道家”思想体系与《庄子》书,实经过长期交融激荡,经汉代学者整理相关材料。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特征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的人生哲学典型地代表了道家的人生观,对后世的影响很是巨大。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谋求个体精神独立自然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人格的人生实践实际上就是企图克服、摆脱必然性的一种努力,它同时具有真实性、理想性和幻想性的三重特性。

首先,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真实性,它实际上是指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摆脱由生死之限、时命之囿、哀乐之情而产生的精神纷扰,从而形成一种宁静的心理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庄子之“道家思想”
当看透了世俗的名利纷争,他注定孤独的一个人行走。

正因为他的与世无争,才造就了他自己的逍遥游——乘物以游心。

如果说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而他则称为“神人”。

中国从古至今历来都是主张儒家经典,其中也不乏有道家文化。

而庄子却在哲学上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于是后世就将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而他们的道家文化也随即称为了“老庄哲学”。

庄子是百家争鸣时代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庄子的逍遥,隐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而在现代的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却已经被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冲击的早已不见踪影。

在动乱的年代里,庄子的道家思想却永不褪色。

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他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当时的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做人上,他主张返璞归真。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道德上,庄子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同时又富于棱角、锋芒毕露的人。

正因为世间的污浊,所以他才选择了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选择了与世无争;正因为他有太多的束缚,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在他看来做官是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这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则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他看来,美存在于“天地”——大自然之中,为天地所拥有。

人要了解美,寻求美,就要学会去天地之间观察、探索。

而“天地”为什么会有美呢?“天地”之美在于它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特征。

“无为而无不为”是“天地有大美”的根本原因。

人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体验到“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并以其作为生活的根本原则,一切纯任自然,不为利害得失所累,这样人的生活也会像“天地”自然那样有“大美”,“备天地之美”了。

在他的书里的一些东西,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看起来面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着大智慧。

而他的这些大智慧和孔子的儒学经典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理性道德,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的缺憾与苦难。

庄子的哲学简单的说就是教我们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
知己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禄功名和自我,真正的人生上提高自己的价值,而非物质基础的建立。

他的文章中都是以寓言小故事来表达他的观点,不乏趣味性的同时流露的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是对社会的一种认知。

在《庄子》一书中,“道”是万物根源的主宰,它无处不在。

但是“道”不是某种实体。

这一点正是“道”最神秘的地方,因为“道”如果是某一实体,那么他必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也因此必定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从而成为有限的东西。

在他的文章中以“道”的思想贯穿着所有的情节。

种种的小故事凸显的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态度:“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这将人生的主观感受诠释的淋漓酣畅。

其中对人的主观精神自由的追求,执着的近乎狂放,庄子对人生的诗化眼光就像是对人生的放大镜,把人生真在放到艺术的天地里进行逍遥之游,从而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这是何等的洒脱。

其实人生实际上是一种写实的艺术,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自的生存角色,而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像庄子一样的逍遥游呢?
现在繁杂的社会中到处充斥着是对名利钱财的追求,世人的勾心斗角,为自己利益不择手段的种种劣质行为决定着我们永远不能像庄子一样的乘天地之气,而御六辨之气,以游无穷。

庄子在他的文章中又以各种寓言小故事告诫那些帝王:放弃求名的心思,放弃智谋的策划,放弃专断的行为,放弃智巧的行为,去放弃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世界,感受自然的本性,不矜持不夸耀,使心境空明。

这样才能达到他的至德之世,才能使人民安乐,天地和睦。

此乃庄子所谓的王道。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生,可以尽年”是比较崇尚的,它的遵旨是教人顺着事物的自然之理,而不被物所拘泥;忘却情感的悲欢无常,而不违犯天命。

这些道家文化养生主的精髓而今却被世俗的社会和充满名钱势力的人心所掩盖,在现实社会中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庄子》——作为后世人对庄子作品的整理集,大部分的文字透露的是一种大境界,它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而自在,追根究底就是一种精神的生活态度,灵魂的生活,是一种“无中有实,实中又无”的境界,有的是物质生活中对名利的淡泊,无的是在精神层面有对高贵奢华物质
的淡然。

在纷扰的人生路途中,我们需求的是不对对自己内心的思考,对自己内心的反观。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没有“道”,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相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的浪费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而庄子正用他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态度。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会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己心,淡然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禄功名和自我。

读庄子让我在不经意之间增加了只会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在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在何岗位上,环境知识一种需要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真在需要坚持的是内心深处那份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呢?无论我们是对家庭还是社会,你所扮演的任何角色都要用心去面对,真心付出,等到我们回味时,可以感觉的到无怨无悔,那么哭着笑也是甜的。

同时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周围任何的一件事,学会用庄子的“道家思想”来指引我们,这样的自己才是最出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