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一、道家的核心概念庄子思想是一个很传统的东西,他和我们现代的思想不一定合拍。
古代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一个启发,但不是主导的。
道的概念,是关于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内在法则的意思。
其实就是人类的一个设定。
这是人类无法认识亦无法证明的东西。
(举例:我以前读到过的新闻报道,是说一个德国的天文学家天天看天象,但是跳楼自杀了。
因为他天天看天象的缘故,所以感觉人类自身是渺小的不可思议的。
据我看书得知:在银河系中类似于太阳星系一般大的星系总共约有1千亿个。
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有2千亿。
两者相乘可得宇宙中大概有200万亿个太阳。
地球的体积和太阳是无法比拟的。
(一)道的三大特点:我们应如何在宏大的世界中寻找到事物的本源。
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东西,也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东西。
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学说中提到上帝的概念时指出:任何科学手段都不能证明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
所以上帝是不能用逻辑去推定的。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其实一共三种,科学、逻辑和经验。
上帝是三者之外的存在。
上帝其实只是人类的必要设定。
我们只能这样设定:万物必须归于一。
若万物不统一,只是单独的毫不相干的存在,则世界将是一片碎片。
就人类的思维来说,从多神教转到一神教,其实它是一个哲学问题。
在一神教中很清晰的表达了“万物统一于一”的概念。
它是一个哲学概念。
在多神教中,神是一种经验的事物和表达。
一神论是世界归于一元的设定。
虽然一神论是如此的古老,但是它依然十分强大,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存在,即万物归源于一的思想。
A道的原初性特点道德的概念和上帝的概念十分近似。
道德概念是世界的本源和法则。
老庄哲学仅仅是一个设定,它既不是发现也不是证明。
道,是先于一切的,是一种原初性的存在。
从第一种理论的角度讲,世界是没有开始的。
如: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和上帝创世的理论在本质上其实并不冲突。
但宇宙大爆炸是有一个开始的。
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动力是来自于上帝的()。
从第二种理论的角度讲,宇宙是没有开始的。
庄子对现代人的启示

庄子对现代人的启示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思想强调自然、自由和无为而治,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庄子的思想提醒现代人要关注自然。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进步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让人们与自然疏远。
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自然是最高的存在,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现代人应该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
庄子的思想提醒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自由。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压力和束缚,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和社会期待所困扰,失去了内心的自由。
庄子主张追求内心的自由,超脱物质欲望的束缚,让心灵得到解放。
现代人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摆脱对外界评判的依赖,追求真正的自我。
庄子的思想提醒现代人要以无为而治。
现代社会注重效率和结果,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就,忙于追逐物质和权力的表象。
庄子认为,过度的努力和追求会带来压力和焦虑,人们应该学会放下执着,顺其自然。
现代人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不要被功利主义所迷惑。
庄子的思想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现代人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追求内心的自由,摆脱物质的束缚;以无为而治,放下执着,顺其自然。
庄子的思想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指南,我们应该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
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提倡心灵的自由、平和和宽容。
他的思想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有着深远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1. 自由与自然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
他主张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束缚所困扰,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2. 真实与虚幻庄子强调人们应该超越表面的现象,去寻找真实的本质。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实。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虚假的信息和表象所迷惑,难以辨别真相。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幻的外表所迷惑,去寻找真实的本质。
3. 心灵与道德庄子强调人应该修养心灵,追求道德的完善。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善良,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和权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竞争压力所驱使,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修养,追求道德的完善。
4. 知行合一庄子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相统一。
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为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智慧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理论的知识,却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和谐与宽容庄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宽容他人的差异。
他认为人应该摒弃偏见和成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充满了偏见和成见,难以接纳他人的差异。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结起来,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超越虚幻的表象,追求真实的本质,修养心灵,追求道德的完善,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和谐与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1. 引言1.1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化思想中,强调追求内心的平和、自由和真实。
他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种逍遥的境界,只要顺应自然、放下功利心态,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庄子主张人应当超越世俗的束缚,摆脱物质欲望的困扰,追求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宁静。
他认为世俗的名利利益是虚幻的,真正的快乐只能从内心深处发掘。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喜悦。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庄子的真逍遥思想能够启示他们放下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自由,摆脱社会压力与竞争的困扰,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1.2 当代大学生生活状态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大学生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他们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困扰,如追求高分、找工作、经济压力等等。
与此当代大学生也在不断地追求着更多的自由和幸福感,他们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方向,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世界观、人生观的重塑和调整。
他们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面对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庄子的“真逍遥”思想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自由,超脱功利心态,拥抱自由人生,拥抱变化,活出真实的自己,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庄子的思想将指引当代大学生走向更充实、更自由的人生。
2. 正文2.1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强调了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自由,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压力等种种困扰,容易迷失在功利心态中,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追求。
《庄子》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三、从容看待生与死,尊重生命的价值
河伯在未见到北海若之前,欣然自喜,以为天下第一,见到北海若之后,则望洋兴叹。我们也常犯河伯这样的毛病,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自以为了不得。当我们走出去,看到别人的成就,突然自叹弗如,自惭形秽。
《庄子·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人的生活空间都很有限,知识的积累也很有限,因此,观察问题往往受到很大的局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要走出去,向高人学习,多读书,多接受新生事物,否则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庄子·大宗师》)
古时候的真人,不知道贪生,不知道怕死。出生了,不欣喜;入土了,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世,无拘无束地来世。很洒脱地看待人生,完全融合在自然之中。庄子借助真人,表达了对于死亡的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绝不找死”。把生与死看作自然规律,等闲视之,活着才会轻松,才会更加尊重生命。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大彻大悟。
《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奇特的想象,拓展了我们思维的空间,鲲鹏展翅九万里,这是蜩和鸠这些小虫小鸟无法理解的。《逍遥游》告诉我们:世界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中包括“真逍遥”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真逍遥”强调人的内心自由和平静。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很容易感到焦虑和压抑。
庄子的“真逍遥”告诉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寻求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评价和期望束缚,去追求真正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生活方式。
“真逍遥”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由。
庄子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和功利,忽略了与大自然的联系。
庄子的“真逍遥”启示我们要多花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学会保护环境,从而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平静。
“真逍遥”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在于培养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寻。
在忙碌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往往缺乏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境界,而不是追逐物质和功利。
他提倡人们通过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从而达到“真逍遥”的境地。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利用大学时光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真逍遥”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要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和对外界环境的执着,具有宽容、豁达的心态。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
只有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真逍遥”的快乐和幸福。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自由和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思考人生的意义,并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在面对现实挑战和困扰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以"自由自在"为核心,强调个体的自我解放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尽管庄子的思想已有千年之久,但在当代社会中,庄子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追求内心的自由庄子的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自由自在",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并超脱于社会和物质的束缚。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各种责任所困扰,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从内心去追求真正的自由,不要被物质所迷惑。
二、顺应自然的变化庄子的哲学中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强求逆来顺受。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不愿接受变化,总是试图掌控一切。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适应变化,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平衡与自由。
三、超越对立与相对庄子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立与相对,他认为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只有相对的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黑白对立的思维中,容易形成对立的敌对态度。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超越对立与相对,以宽容与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人和事物,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
四、追求真实的自我庄子的哲学中强调追求真实的自我,他认为人应该发现和坚持自己真正的本性,而不是追求外在的虚荣与名利。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质和社会地位所迷惑,失去自我。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不忘初心,从内心去寻找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五、推崇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庄子的思想中主张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他认为人应该学会宽容他人,以和平的心态处世。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争吵不断,充满了争斗和矛盾。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以平和的态度去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共赢。
总结起来,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追求内心的自由、顺应自然的变化、超越对立与相对、追求真实的自我以及推崇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这些思想对当代人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著作《庄子》是一部系统阐述他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著作。
本文将从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角度出发,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观点之一。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庄子主张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二、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于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2. 人文关怀与社会和谐庄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和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成功,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精神。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培养人文关怀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个人修养与内心宁静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精神困惑。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在,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内心的宁静。
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意味着要关注个人修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4. 和谐发展与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倡和谐发展的理念。
这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意味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推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综上所述,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思想的当代启示一、道家的核心概念庄子思想是一个很传统的东西,他和我们现代的思想不一定合拍。
古代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一个启发,但不是主导的。
道的概念,是关于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内在法则的意思。
其实就是人类的一个设定。
这是人类无法认识亦无法证明的东西。
(举例:我以前读到过的新闻报道,是说一个德国的天文学家天天看天象,但是跳楼自杀了。
因为他天天看天象的缘故,所以感觉人类自身是渺小的不可思议的。
据我看书得知:在银河系中类似于太阳星系一般大的星系总共约有1千亿个。
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有2千亿。
两者相乘可得宇宙中大概有200万亿个太阳。
地球的体积和太阳是无法比拟的。
(一)道的三大特点:我们应如何在宏大的世界中寻找到事物的本源。
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东西,也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东西。
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学说中提到上帝的概念时指出:任何科学手段都不能证明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
所以上帝是不能用逻辑去推定的。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其实一共三种,科学、逻辑和经验。
上帝是三者之外的存在。
上帝其实只是人类的必要设定。
我们只能这样设定:万物必须归于一。
若万物不统一,只是单独的毫不相干的存在,则世界将是一片碎片。
就人类的思维来说,从多神教转到一神教,其实它是一个哲学问题。
在一神教中很清晰的表达了“万物统一于一”的概念。
它是一个哲学概念。
在多神教中,神是一种经验的事物和表达。
一神论是世界归于一元的设定。
虽然一神论是如此的古老,但是它依然十分强大,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存在,即万物归源于一的思想。
A道的原初性特点道德的概念和上帝的概念十分近似。
道德概念是世界的本源和法则。
老庄哲学仅仅是一个设定,它既不是发现也不是证明。
道,是先于一切的,是一种原初性的存在。
从第一种理论的角度讲,世界是没有开始的。
如: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和上帝创世的理论在本质上其实并不冲突。
但宇宙大爆炸是有一个开始的。
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动力是来自于上帝的()。
从第二种理论的角度讲,宇宙是没有开始的。
它不能与神的理论相结合,所以是不能为教廷所承认的。
所有具体的事物都有开始。
这是人类的逻辑思维也最终无法解释的东西。
人到最后不得不接受宇宙是有开始的这一理念。
比如说,关于宇宙大爆炸起源于“元物质”。
“元物质”的特点就是质量非常大但体积接近于无。
这只是人类的一种描述方式。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的方法其实与神学非常相似。
关于这个理论,霍金说:“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的。
”所以在大爆炸之前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上帝以前世界是什么,是没有答案的。
B道的独一无二的的特点人类的很多伟大智慧其实很简单。
所以世界的本源必然存在一个设定,必然存在一个原初的图设。
道和上帝都只是建立世界图设原初的原点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的元物质。
在描述世界产生的元物质时,世界所表现的特点就是“一”。
上帝是开始,上帝也是一切;道是开始,道也是一切。
我们可以从一个有趣的角度来阐述“一”内涵。
如:人理解世界的方式的角度。
每个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另外一个对等物的存在。
简而言之,若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有一个对等物的话,道就不能成为世界的唯一的本源了。
比如神学中的最高神是没有老婆的。
但在一些民间气息浓厚的传说故事中,比如玉皇大帝却是有老婆的。
因为玉皇大帝只是一个民间的说法。
民间对最高神的理解都是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去理解的。
C)道的永恒性特点道是永恒的,周兴而复旦的。
源出的、独一无二的、永恒的这三个特点构成了“万物是归源于一”中的“一”的概念。
道是开始,也是所有。
我弄清楚了之后。
无论在哪种文化中,凡是出现这个概念就一定符合这三个条件:首先,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其次,道是必要的;第三,道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化的概念”实际上是说道是不可被定义的。
无法用人类的语言对道进行定义。
正如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说的就是人类的语言是低阶位的事物,而道则是高阶位的事物。
道是永恒的,且是无限的。
毕竟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
因此一个低阶位的事物是不可能去定义一个高阶位的事物的。
一个有限的事物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去阐释一个无限的事物的。
所以,在道家思想的系统里,不存在神圣语言和绝对真理。
神圣和永恒的事物唯且只有道。
然而道本身却是不表达自己的。
人所说的和所创造的事物都不是绝对和永恒不变的真理。
道其实是一种阻止人变成神,阻止事物被神化的力量。
我们可以用基督教的文化进行对照,在基督教里上帝是具有神圣语言的,上帝创造世界的方式就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创造了世界。
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也是上帝的特质之一,上帝的意志就是现实。
即通过上帝来实现人类的梦想。
此时上帝的意志就转化成了现实。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
”道是“与此”的意思,“于此”就是上帝的意思。
基督教的教义告诉我们应怎么去理解上帝。
上帝不是现实存在的,没有显示其存在,这是上帝就是一个“莫在”的形式。
当上帝显示其存在的方式,就是用语言来显示其存在的,但这其实仍旧是人类的语言。
凡是上帝借人类之口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绝对永恒的真理。
这表示上帝说出的话与上帝本身的意志是不一致的。
上帝的语言归根结底是人类的语言。
存在一种被永恒的关系。
人是不可能永恒的。
一切被说出来的东西都不可能是永恒的。
当牧师回答圣经中的三个问题时,他指出:第一,上帝具有一个启示和象征意义。
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
第二,这是上帝对他的信徒所说的,你只有真正成为了上帝的信徒,那么他说的话才能真正管用。
其次,道是非人格化的。
第三,道是不显示其意志的。
上帝的意志在《旧约》、《新约》都有所体现。
打个比方说,上帝实际上是开保险公司的。
上帝真正的职能就比如保险公司担保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幸福。
我们总是认为我们遭到了不公正、不公平的对待或我们获得的幸福与付出不成比例。
这时人们就会本能的求助于上帝。
然而人有看腻遭受到极大的不公正的对待。
比如: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飞机飞到白久洲上空的时候,一片乌云把白久洲挡住了。
长崎就在白久洲的旁边。
那些老人和小孩最终烧成了一团。
最后很多人都被烧焦了,这番景象让人看了十分动容。
上帝告诉我们人活在世界上可能会遭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但只要设定了上帝就意味着必然设定了灵魂的永恒。
设定了灵魂永恒,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最终都会获得他的幸福。
这也是上帝存在的必要性所在。
(二)道家的核心概念:不以一个单独的方式存在,道来源于自然——“道法自然”道内化于万物,道又外化于万物。
道无所不在,而且道不能以一个单独的方式存在,但是上帝仍以一个单独的方式存在。
在禅宗思想中,事物是不分高贵和低贱的,任何事物都是平等的。
禅宗思想的本源就是道。
道的哲学可以被这样解释,道有点类似于钻石。
对于一颗小小的钻石来说是价值连城,但论其实际用途却几乎没有多大用途,顶多用来划玻璃。
道发生作用的方式是“道法自然”。
道形成了一种自然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就是说,人类的规则来源于土地,土地的规则来源于日月变化及运行,任何具体的存在都统一于它背后的超越的力量,而只有道的力量是来源于它的本身的。
人类的规则和法度来源于“天”,而“天”的规则和法度来源于道。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只能源于他自身。
现代汉语中的道自然指的是大自然的意思。
而古代汉语中道则解释为事物的自然。
天,“道法自然”,指万物的法则就是自然的法则。
自然的法则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事物的最高合理性就是事物依照事物的特性而达成的和谐的状态。
一切事物的最高法则就是自然法则。
按照老子所说的,万事万物按照自身的特性运行而达成的和谐创造。
这就是老子所推崇的事物的最高合理性。
西方人将其表述为“天赋人权”。
西方关于自然权利的论述与道家思想十分相似。
神的力量和自然法则,有时是一体化的,但有时又是不同的。
但在道家里只有一个法则,那就是自然法则。
二、老庄的不同老子讨论的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美好的社会秩序和最优的政治模式,更多的体现的是社会问题。
而庄子关心的问题是人在欢乐的世界中,怎样保存人的精神健全,其侧重的是个人问题。
庄子的整个思想哲学系统来源于老子的哲学系统。
道在政治上的体现是无为而治;道的最高法则是自然法则。
老庄的哲学思想的基本体系是一致的。
只是庄子更深化了老子的思想,且两人所关心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庄子的思想用图设来回答,道跟人的关系就是复兴。
道转化为元气。
儒家本身没有本体论,直到宋代理学才完整。
孔子说()。
子贡说:老师的学问呢,我们可以听到。
但关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是无法言说的。
儒家思想的缺陷就是没有宇宙本体论。
从无形到有形,就是道创造发明的过程。
()言行。
人从天地元气中获得宇宙的生命力。
我们世界的本质和世界的存在。
若宇宙中不存在智慧,人又怎么会有智慧呢?人从哪里来的呢?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人和世界的本质的关系。
生命是具有完美性的,因为生命的根源是道。
生命是在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但社会环境极可能是一种扭曲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道。
当把人类具体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时,人会有自己的社会观、价值观。
但有时候人也很悲哀。
人的悲哀体现在就是有时候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自己,最终自己又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还未真正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这就是所谓的现实环境吧。
人的悲哀在于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够到哪里去?人本身不具备支配自己的力量,也很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
当人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人就会明白自由是什么。
一旦人对自身的认识扭曲,人的生命就会处于一种荒诞、渺小、无着落的处境之中。
我们可以用基督教文化来解释生命来源于上帝。
按道理来说生命应该是完美和幸福的。
但往往人的生命是不完美、不幸福的。
因为人受到魔鬼的三大诱惑。
道家中说,生命重新获得完美的方法是“返归大道”,和道一起。
基督教中说获得完美的方法是皈依上帝。
其实佛教讲的也是这个东西。
其实它有两种模式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人先天就具有完美性。
因为人堕落了,所以人最终遗失了完美性。
另一说法是人本身是不具备完美性的,所以人在不断地寻求完美性。
这两种是人寻找自身的方法,这两种方式都是根本性的。
三、庄子思想的核心问题——是非和对立庄子的追求超越生命的超脱,从生命的扭曲形态中超脱出来再返归到大道。
这时人将获得一种精神自由、觉悟和智慧。
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相近,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佛教思想是和老庄思想结合的结果。
所以庄子中有很多的佛教语言。
佛教中说人为什么是没有智慧的呢?因为人还没有觉悟。
佛教对人的解读是世界的佛性和人的心性的统一体。
人之所以失去完美性是因为人受到世俗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因此人所要做的就是觉悟。
释迦摩尼做的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觉悟。
佛的核心概念就是觉悟。
当人一旦觉悟之后,世界本质的心性和佛性将成为一个整体,这时人就成为了佛。
佛教的思想和庄子的思想有较多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