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0130211班沈炜煜
在《逍遥游》中,庄子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能容五石。可是,它的质料不坚固,用来盛水,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我索性就把它砸破了。”庄子听了,说:“你真不会利用大的东西啊!有这么大一个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漂游江河湖海,作渡江用,而只考虑盛东西呢?你还是个心眼不开窍的人啊!”
同样的大葫芦,惠子认为它大而无用,而庄子却能打破常规,变通用法,把葫芦做成腰舟浮于江湖,使它显示出了新的妙用。由此可见,有用和无用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有其自身的“大用”,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或摆放的位置不同罢了。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下面我将从变通创新、节俭环保、用人、教育以及人生观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变通创新方面
惠子固执地认为葫芦只能用来装水,而庄子大胆创新,打破了葫芦的常规用法,把以前只能用来盛水转变到可以作为腰舟来使用,合理地变“无用”为“有用”,化“有用”为“巧用”。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终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古往今来,那些美名远扬的科学家、艺术家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不仅是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关,更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只
有所谓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样地,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也必定离不开创新。时代在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生产、服务等也要不断更新,以满足市场需求。曾经风靡一时、堪称“老大”的“诺基亚”手机最终被社会淘汰,正是由于其公司未能及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多种功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如果我们个人和企业都积极创新,那我们的国家便自然而然地会向前迈进一大步,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为何“中国制造”常常受训于人?为何“中国制造”难于走向世界?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学会创新,没有把“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
二、节俭环保方面
惠子觉得那只葫芦既不能用来盛水,也不能用来舀水,所以认为它根本就是个毫无用处的废物,索性把它砸碎扔掉了。显然,他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把一个大有用处的”宝贝“当成垃圾扔掉了。
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的社会已经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比如,不少人使用手机总是常用常新,为追求时髦甚至为了面子而不断更换新款式,刚用不久的手机便被无情地丢弃。
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做“物尽其用”,即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节俭便是实现物尽其用的途径之一。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多了,但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不仅有利于防止铺张浪费的腐败之风盛行,而且有利于培养个人的品质,实现人与社会更好的发展。
物尽其用其实也是一种环保意识。地球上的资源毕竟有限,多一分奢侈就对资源多一分掠夺,多一分浪费就对环境多一份糟蹋。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而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事物的价值和效用,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比如,食堂的泔水回收桶里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剩饭剩菜;一次性筷子、餐盒、塑料袋等依然流行;使用纸张时,我们往往只用一面;……
俗话说,“垃圾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很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都可以换
种方式重新利用甚至“变废为宝”。
三、用人方面
我们不仅要做到“物尽其用”,更要做到“人尽其才”。而要实现“尽其才”,关键在于把人摆在适当的岗位上,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小材大用不仅会贻误工作,而且会浪费宝贵的人才资源。
唐太宗李世民就能知人善任。他看到房玄龄和杜如晦虽不善处理琐事,但一个能谋,一个善断,就分别提拔他们为左右仆射,掌握尚书省实权;魏征敢于直言不讳又为人正直,他就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宰相。正是因为唐太宗善于发现每个人的特长,并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合适的位置,所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其所长,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现在有些单位在用人的时候总是一味追求高学历,让一些研究生甚至更高学历的人才从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更是对知识的不尊重,是在浪费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而我们应该爱惜人才并合理使用人才,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多一些人尽其才的意识,少一些大材小用的虚荣。只有这样,才能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教育方面
大葫芦仅仅因为不适合用来盛水,惠子就认定它毫无用处,而庄子却发现了大葫芦在另一个方面的优势与作用,顺应大葫芦的特点将其改造成腰舟,使其终有所用。
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此,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一无所用,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与价值,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对教育者而言,庄子“无用之用”思想的启发主要是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老师应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不能因为有些学生小时候愚笨或淘气而断定他们将来必定不会有出息。爱因斯坦小时
候成绩并不出色,老师也不看好他,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孩子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学生也是个性化的人,老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丰富的差异性,拒绝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力图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以形成独立的个体。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很多老师只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为标准来评价学生,反对学生在学习以外的方面(比如玩游戏、做手工等)花时间,认为这些小玩意儿是“无用”的,只有学习才会对将来的考试、升学、找工作“有用”。有些老师甚至会擅自把体育课、音乐课等副课改上语文、数学这些主课。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这样“有用的学,没用的不学”的教育,卢梭认为这样“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因此,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爱好,善于发现并激发每个学生的优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比如,可以让品学兼优、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学生担任班长,鼓励体育好的同学参加运动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晚会、班会等活动让有才艺的同学得到展示,让爱玩游戏的学生组织一场“六一联欢会”等。
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决定了老师的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即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五、人生观方面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功利,每天急匆匆地为了学业、事业而忙碌地奔波,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不知不觉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看看身边的家长和孩子——多少人过分看重早教,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研究“胎教”;多少人为了孩子能够进名校而不惜贷款购买学区房;多少人上钢琴、绘画等各种所谓的“兴趣班”纯粹是为了考级或在升学考试时加分;多少人拼命地玩“题海战术”只为考试拿高分;多少人学英语、文学等科目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多少人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找个工资高又体面并且容易升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