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舆论的现状与引导方法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及应对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及应对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是指高校内部或外部人员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与高校相关的言论、信息,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的事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面对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时,高校应积极应对,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舆情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
1. 短时间传播迅速: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通常发生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很快形成舆论热点。
受到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关注和报道,舆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 影响范围广泛: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会引起公众关注,不仅仅是高校师生和校友,还包括家长、求职者、新闻媒体以及广大网民。
舆情事件往往会影响到高校的招生、学术交流、合作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3. 舆情情绪化: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往往伴随着情绪化的言论和评论。
受害者或触动公众敏感神经的事件,容易激发公众的情绪,引发大规模的舆论争议和言论攻击。
4. 舆情事件多元化: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内容多种多样,既有真实事件的曝光和批评,也有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炒作。
事件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校园生活、教学研究、学生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预警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
通过舆情监测工具、舆情分析模型等手段,对高校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问题的苗头并做出及时反应。
2. 快速回应回应,保持透明度:高校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应及时发布公开声明、新闻通报等,向公众解释事实真相,消除疑虑,消弭不良影响。
公开透明的回应能够增强公众的信任感,避免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以保护高校的声誉。
3.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建立应急机制,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和果断处理,避免舆情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引导管理是保障高校稳定发展的关键。
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与引导。
一、对网络舆情的管理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确保网络舆情的准确、及时、有效的传递和管理。
首先,高校应加强舆情监测,通过建立专业的监测团队及采用监测软件等手段,了解舆情发展的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利于高校形象的舆情事件。
其次,针对突发事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及时发布信息,向公众传递准确、客观的态度和解释。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舆情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进行舆情传播,消除不良舆情对高校的负面影响。
高校也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及时向社会传递积极的社会信息,通过舆情引导解决不良舆情,巩固高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首先,高校应建立积极健康的形象,主动传递有关高校的良好信息和成功案例,创造和传递积极的氛围。
其次,高校应增强教育和指导,通过开展舆情教育和指导,增强师生的对网络舆情的认识能力和解决能力。
最后,高校应积极发挥舆情传播的优势,通过高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消除不利影响。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不仅要加强舆情监测,还要在应对舆情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强舆情引导,形成积极的舆情氛围,提高师生的网络素质和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有效引导舆情荣誉、利于高校。
只有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高校的稳定和良好发展。
学校舆情情况汇报
学校舆情情况汇报
近期,学校舆情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首先,
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发生了一起校园意外事件,造成了学生受伤。
这一事件引起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提出了质疑。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各项安全预防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
其次,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近期,一些家长
和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质疑,认为学校的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一些媒体和社会
公众对学校的校园环境提出了批评,认为学校的环境整治工作还有待加强。
同时,一些家长和社会公众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素质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学校的舆情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
园安全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确保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探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路径
探析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的路径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舆情场域分野下的治理张力,舆情回应方式与群体认知及利益结构嵌合失力,校园网络舆论平台容量收缩与舆情爆发强度恶性互推等困境。
因此要强力倡导高校网络舆情"三治"建设、完善舆情回应方式、构建舆情诉求对接机制,以此实现高校治理部门对舆情根源诉求的高效对接,强化高校对舆情主体的认同统合,提升高校舆情治理效能,最终实现高校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与治理。
舆论作为公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个人价值判断(包含信念、态度、意见与情绪等表现)的总和,具有以个人认知结构为前提的相对一致性、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强烈程度和以舆论平台容量为限度的相对持续性特点,对社会及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舆论起点则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1]11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一般以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个人价值观背景下对涉及自身利益或心理认同的存在形成自身的价值判定并外化为个人言论。
同时,作为现实社会的时空投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空间及个体于其中的互动交往所构织的网络社会逐渐成为个体言论的重要承载场域,其在容纳和汇聚社会言论的同时也反映和凸显着群体的态度及其发展变化。
而在网络技术现代革新所引发的以“去中心化—再中心化”[2]6为主要特征的“新传播革命”[2]3中,网络传播个体中心化、传播资源泛社会化、传播权力全民化趋势得到了强力建构与发展,平等的对话地位更推动着社会个体对利益及价值的扩大表达,网络舆论互动交织而成的网络舆论态势也愈加复杂多变。
近年来,因高校内部事件所引致的高校网络舆情不时吸引社会聚焦,差异化的多元舆论主体在利益相悖与认同互斥中不断强化舆论力度,进而在网络传播中扩散并突出为网络舆论热点甚至是舆情危机,对高校治理生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1、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及传播逻辑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自然地显露和衍生出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益与认同矛盾,社会热点事件的类型及发生频率不断扩展,网络舆论热点于其中的占比也逐渐攀升,高校网络舆情因其触及国民情感底线而备受关注。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摘要】高校网络舆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维护学校形象、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网络舆论也存在着负面情绪传播、谣言满天飞等问题,给高校形象和声誉带来了挑战。
为此,高校需要通过加强舆论管理手段,如建立舆论监控机制、加强网络素质教育等措施来规范网络舆论。
高校还需采取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积极回应舆论关切、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方向向正面发展。
未来,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应对,同时注重舆论引导和品牌塑造,以促进高校良好形象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分析、重要性、存在问题、手段、策略、监测、应对、完善、发展展望1. 引言1.1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网络舆论对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管理手段、引导策略、监测与应对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已经与高校的发展密不可分。
高校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学校品牌的建设。
高校网络舆论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包括谣言的传播、负面事件的曝光等问题,给高校形象带来损失。
为了有效管理高校网络舆论,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手段,包括建立健全的舆论管理制度、加强舆论监测与评估、开展危机公关处理等。
高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包括积极回应舆论关切、加强舆论引导、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等。
只有通过综合手段管理高校网络舆论,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还有待不断完善和提升。
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发展的需要。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分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愈发繁荣。
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高校是教育培训的场所,其主要职责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
随着高校人才的涌现,高校网络舆论也成为了民众关心的焦点。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就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分析,探讨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性、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性网络舆论是指在网络上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态度、评价等形成的舆论,它不仅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高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高校作为一个学术、文化和社会氛围的聚集地,是大众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升潜力的重要场所。
网络舆论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高校公共舆论高校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地方,是对知识、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
高校网络舆论可以反映出大众对于高校内部问题和外部热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反映出高校公共舆论的形成状况,进一步影响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2、引导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高校网络舆论可以引导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帮助高校形成健康、清新、优美的学校文化氛围,推进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向前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网络舆论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树立高校文化形象,弘扬高校校园文化,传播高校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内涵,形成高校特有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二、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现状在高校中,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网络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的网络管理机构相对单一,网络管理措施相对滞后,实践应用效果不佳。
很多高校的网络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机制,导致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不及时不科学。
2、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不完善高校缺乏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往往对网络舆情缺乏了解,难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处置。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引言网络舆情是指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发达,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和信息传播时所形成的一种舆论态势。
高校作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之一,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通过对几所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供高校进行参考。
一、调查结果根据对几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不够及时,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并处理舆情事件。
一些高校在处理舆情事件时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有些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机制和人员来进行引导。
2.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存在的问题:(1)网络舆情引导监测不够及时,容易导致舆情事件失控。
(2)处理舆情事件的方法和策略不科学,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3)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机制和人员。
二、建议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升引导的及时性。
高校可以引入舆情监测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并建立预警机制。
2.规范处理舆情事件的方法和策略,减少不良后果。
高校可以制定相关的处理办法和应急预案,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舆情事件。
3.加大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有效的机制和人员。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舆情引导工作,并加强与学生、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4.注重舆情引导的效果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生、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引导策略。
结论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几所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高校可以根据此报告的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升高校的舆情引导能力,保持良好的舆论环境。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网络舆情泛指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传播的涉及高校的舆论。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舆情在高校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高校需要制定合适的管理对策来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挑战。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可以实现即时发布和传播,迅速达到海量用户。
一旦出现不良信息或谣言,很容易引起公众情绪和关注,进而影响高校的声誉。
其次,网络舆情的内容多样化。
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涵盖了各种相关话题,如校园安全、教育质量、学术诚信等。
网络舆情的多样性使得高校需要同时关注并及时回应各种不同的信息,保护自身利益和声誉。
再次,网络舆情的参与者广泛多样化。
网络舆论往往由校内外师生、校友、媒体、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成。
这些参与者拥有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对高校的发展和形象形成多方面的影响。
最后,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充满不确定性,谣言和不实信息也时有发生。
高校面临着无法预知的信息风险,需要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避免不良影响。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管理对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通过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或委托专业机构,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并识别、分析和解读其中的关键信息。
只有及时掌握舆情的发展,高校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其次,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
在不良信息或舆情事件发生时,高校应迅速回应和作出积极的处理。
通过官方发声、发布真实信息、消除谣言等方式,积极引导舆情发展方向,维护高校形象和利益。
再次,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
媒体在网络舆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高校传递真实信息和提升公信力。
高校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及时提供信息、解答问题,共同维护网络舆情的良好发展态势。
高校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校可能出现的各类舆情事件,保障学校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及时应对: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3. 公开透明,及时沟通: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误解,维护学校形象。
4. 依法依规,科学处置: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处置舆情事件。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舆情应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
2. 设立学校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负责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和宣传等工作。
3. 明确各部门职责: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舆情应对工作。
四、舆情监测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实时监测校园内外舆情动态。
2. 设立舆情监测员:由相关部门人员担任舆情监测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舆情信息。
3. 定期分析舆情报告: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和研判,形成舆情报告,及时报送学校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
五、舆情应对1. 快速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应对措施。
2. 准确研判:对舆情事件进行准确研判,分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潜在风险等。
3. 及时发布信息: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误解。
4. 积极引导舆论: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舆论理性、客观看待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 妥善处置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置事件。
六、舆情处置1. 事件调查:对舆情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查明事件原因,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 舆论引导的策略包括
《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舆论引导的策略包括》摘要:摘要:校园网络舆论已成为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网络舆论成为高校舆论传播的重要方式舆论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构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一是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摘要:校园网络舆论已成为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主要存在互动不足、沟通不畅、机制不顺、管理无序等问题。
构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长效机制,要从营造舆论环境、重视社区建设、建立协调机制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引导舆论传播网络高校网络舆论成为高校舆论传播的重要方式舆论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在大众传播中异军突起。
所谓网络舆论,是指“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意见的总和”。
网络舆论在近年来多起社会大事件中成为事件发展的主导力量,日益显示出其在信息渠道、互动空间和生活平台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善于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而在新时期,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新时期“群众观点”的集散地,如果对网络舆论处理得当,就能更好地深人群众,为人民服务。
若不了解其规律,处置不当,就会带来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引发危机事件,导致工作的被动。
网络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新时期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融合速度越来越快,而一向被视为社会“弄潮儿”的高校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非常娴熟,对“手机互联网”的使用十分普遍,甚至随时随地“挂”在网上,因此他们可以非常便捷地接入网络,受到舆论的影响,并自发地将校园网与校外网络实施连接,其自身也往往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环节和链条。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明显特点:一是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特性及功能的认识趋于一致:二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行为的盲目性大于理性;三是网络舆论影响不容忽视:四是网络舆论引导不可或缺。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印象因素和引导策略
邹睿娟 ( 九 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摘要 : 本 文 基 于 高校 校 园环 境 的特 点 , 深入 探 究 高校 校 园 网络 舆
当校 园 网络舆 论 已经 深入 到 高校 学生 生 活 中, 高校 学
题 出现在校 园贴 吧 中就会 有人 关 注 , 刚开 始可 能只 有 几个 人跟 帖 ,慢 慢 的几 个 就会 成 为几 十个 甚至 几 百个几 千 个 , 关键词 : 校 园 网 络舆 论 现状 引导 策 略 虽然 这种 影 Ⅱ 向 不 是永 久 的但 却会 在 某 个 时 间段 掀 起 一 阵 在 互联 网不 断发展 与完 善 的今 天 , 高校 校 园网络 的 日 旋风, 这种传 播速 度 与影 Ⅱ 向 范 围也 可想 而知。 益成熟, 网络 成 为高校 学 生 了解校 园各 方面 的消 息 与现 况 2 . 2 影 响校 园建设 的主要 途径 。 高 校校 园网络舆 论 也逐 渐成 为人们 关注 的焦 校 园 网络舆 论 通过 对某 一 事件 的加 工传 播 , 正在 无 形 点。 高校 学 生 也常 常通过 校 园 网络 舆 论来表 达 自己对校 园 中影 响着人 们 对 它的 感 官与评 价 , 有 些东 西经过 某 些人 的 里 发生 的各 种 事件 的看 法、 意见 与情绪 。因此 , 探究 高校校 加 工传 播也 不排 除失 去其 真实性 的因素 。当人们 通 过这 些 园网络 舆论 的现状 , 从 而 提 出其影 响因素 和 引导 策 略成 为 网上 的舆 论 来 了解 这所 高校 时 ,会 产生 很 大 的强化作 用 , 了当前 引导高 校 学生 思 想、 行 为 的重 要 内容 。加 强校 园网 在 有 些时候 这 种作 用 并不 利于 现 实 中矛盾 的调 节 与化 解 , 络 舆论 的管理 刻不 容缓 。 有 可 能造 成 愈演 愈烈 的效 果。 从 而 给该高 校造 成一 些 不必 1 高校 校 园 网络 舆 论 的现状 要 的负 面影 响。 网络 从 发展 之初 就 以 一 把 “ 双 刃剑 ” 的面 貌 展 示 在人 3引导高校网络舆论的策略 们面前 , 而 校 园 网络 日益 发 展 成 熟 的今 天 , 高 校 学 生 不 断 高校 校 园 的 网络舆 论 与一 般 的 媒体 网络 舆 论 有 着 很 通 过校 园 网络 来 对校 园 中发 生 的 一 些事 件 做 出某种 单 一 大 的不 同 , 它 不仅 仅 反 映 的是 一 个存 在 的现 象 , 更 在 潜移 的评 价 、 发表 自己的言 论 。这种 方式很 快捷 也很 方便 , 但 同 默 化 中影 响着 高校 学生 的生活 , 对 学校 的感 官 , 因此, 制 定 时, 网络 世 界 的虚 幻更 是 广大 的 高校 学生 在 无形 中降 低 了 并 实施相 关 的 引导 高校校 园网络 舆论 的措 施 必不可 少。 对 自己言 行 的约 束与 责任 , 从 而让校 园 网络舆 论 出现 了很 3 . 1加 强 思想 建设和 网络教育 多 不 良的负 面影 Ⅱ 向, 主要 表现在 以下 方面 : 高校 对 学生 的思 想道 德 建 设 对 高校 学生 形 成 健 全 健 1 . 1 得 到高校 学生 的普 遍 认 同 康 的心智 至 关重要 , 甚至 影 响其 一生。“ 思 先于行 ” , 只有在 网络舆 论作 为一种 传 播手 段 , 已经 逐渐 成 为 广大 高校 学会 良好 的思 考 同时 才能保 证 自己的行 为是 正确 的 , 可行 学 生沟 通 交流 的主 要 方式 , 当代 高校 学 生几 乎 人人 有 QQ 的。 因此对 于 高校 学生 在校 园 网络 中发 表 的各种 舆 论 , 对 人 人 会上 网 , 网络 信 息 的传 播速 度 也很 快 , 覆盖 面也 是 相 于那 些不 良的 , 有 违 事 实真 相 , 危 害 高校 发 展 的 我们 应 对 当 广 阔 的。 高校 学 生一 般 把 网络 舆 论 当成 生 活 中人 际 交 其进 行教 育 , 疏通 , 从 而降低 其 负面影 响。开展 一些公 共 的 往, 表 达 情绪 、 看法和 态度 , 甚至 是倾 诉 的一种 重 要 方式。 网络 思 想教 育课 程 , 为 高校 学生 打造 一 个公 平 自由 的言论 1 . 2 符合 高校 学生 的行 为思 想 平 台。 在 网络 日益发展 成 熟 的今 天 , 网络 舆论 也 日益 成 为一 3 . 2 开 展 网上 亲 民沟 通 活动 种潮流 , 而 高校 学 生这 种 不甘人 后 的思 想促 使他 们 不 断接 “ 流言 止 于 真相 ” , 往 往 很多 的 负面消 息流 传开 来 的原 受新 兴事 物 的传 播 。而 随着 年龄 的不 断增 长 , 高校 学 生 的 而 是没 有人 站 出来 给 出 思想 日益 成 熟 , 渐 渐 有 了 自己 的思维 模 式 、 判 断标 准 以及 因并 不是 高校 学 生 的单 方面 揣测 , 真凭 实据 来 击毁。开通校 长 信箱 或是在 固定 的时间 由高校 生活 空 间 , 而 网络世 界 恰 好提供 给 了高校 学 生 这样 的 一个 校 长 或是 其他 领 导亲 自与高校 学 生在 网上 面 对面 交流 , 接 相 对 自由的言 论平 台 。 纳群 众 意见 与建 议 , 解 释 误会 。 这样 一些 不 必要 的负面 影 1 . 3 以感性 表 达 为主 在 虚 幻 的 网络 世界 中 , 高校 学 生不 自觉 的降低 了对 自 响就在 真相 的面前被 打 击 的面 目全 非了。这样 也 能更 好地 疏通 高校 学 生 的不 良情 绪 也 能帮助 高校 学 生树 立正 确 的 己言 行 的约 束力 以及 责任 感 , 同时还 处 于 思 维 心智 、 处 理 事 情 及应 变 能力 发展 阶 段 的高校 学 生 , 在 还 未 发展 成 熟时 思维模 式 。 参考文献 : 期, 虽然 已经 有 了一 定 的思 维 方式但 还 不 能完 全理 性 的考 … 张瑜 , 焦 义菊. 高校 网 络舆 论 的 传 播 特 点 、 影 响机 制 及 其 引导 虑 问题 同时 也无 法控 制 好 自己的负面 情 绪 , 在思 考 问题 的 策略 【 J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 0 0 6 ( 0 8 ) . 时候还 是 会偏 感 性 , 这就 造 成 了高校 学 生表 达 自己看法 情 【 2 】 赵文, 李珊 , 余 重远 , 李瑞 . 高 校 网络 舆 情 现 状 调 研 及 对 策 研 绪 的时候过 于 感性 化 。 究— — 以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为 例I J 】 . 价值工程 , 2 0 1 1 ( 2 6 ) .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引言: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在网络上表达意见和情感的渠道越来越多。
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的增加,高校网络舆情不仅能够给高校形象带来正面的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了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对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300名高校学生参与。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了解程度、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认可度、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措施的满意度等。
调查结果:1. 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发现,有80%的受访者表示对高校网络舆情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有30%表示了解程度较深。
这说明高校学生对网络舆情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
2. 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应该进行网络舆情引导。
这是因为学生们意识到网络舆情可能对高校形象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3. 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措施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措施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些措施对于维护高校形象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也有一小部分受访者表示对现有措施不够满意,希望高校能够加强引导措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
建议:为了更好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我们提出以下几些建议:1.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2.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构,专门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处理工作。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回应学生关于网络舆情的疑虑和问题。
4. 定期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措施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总结: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需求。
我们也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提高高校形象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空前增强,特别是对高校学生来说,他们作为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和传播者,更是需要重视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引导策略。
本文将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入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然后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以期更好地引导高校学生在网络舆情中健康发展。
1.网络舆情的特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
大数据技术使得网络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舆情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很多不实信息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对受众产生影响。
(2)传播渠道多样。
网络舆情传播途径多样,不仅有社交媒体平台,还有新闻客户端、论坛、博客等,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覆盖更多的受众。
(3)言论自由度大。
网络舆情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度较大,很多信息可能涉及情绪化和情感化,对受众产生情绪影响。
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
高校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论坛等,信息来源多元化,但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2)情绪化倾向明显。
在网络舆情中,高校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情绪化言论的影响,表现出极端情绪化、情绪化的倾向,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冲击。
(3)传播影响力强。
高校学生在网络舆情中的传播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有着广泛的社交圈和较高的关注度,一旦参与到网络舆情中来,传播的影响力会非常大。
二、引导策略1.加强网络素养教育针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高校应当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网络素养教育应包括网络信息真实性辨别、情绪化言论的应对、网络言论的道德和法律约束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舆情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高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和情绪变化,以便对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进行预警和干预。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上评论、贴文、留言等都可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如何正确引导网上舆情,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网络负面舆情居高不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主要以学校事件、个人形象为主要内容,这些事件大多数从负面方面切入,引发情绪化争议,如校内暴力事件、性侵事件、校园消费等等。
这些事件经过舆论炒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比实际情况更加恶劣。
2.网络舆情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往往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这些情绪大多数是负面的,如恐惧、愤慨、不安等等。
这些负面情绪容易被炒作和放大,在网络上传播和强化,引发事态升级和舆论对抗。
3.网络舆情普遍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普遍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大多数来源不明,信息不全面,存在很多谣言和不实之词。
这些不实之词往往成为网络上的流传,误导大众,造成社会不安。
1.加强网络素质培训,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分析力、辨别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应该自觉增强自己的防骗意识和识别能力,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信息和评论。
2.建立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及时调节网络内容学校应建立自己的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发现网络舆情异常及时介入调节,避免负面情况扩大,引发更大的负面影响。
3.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建立正面覆盖机制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建立正面舆情覆盖机制,弘扬正能量,传递积极信息,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发声,参与到网络舆情中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意见。
4.加强舆情教育和引导,增强舆论意识学校应该加强舆情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舆情,如何正确引导和处理网络舆情,增强舆论意识和处事能力,尽量避免产生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
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舆论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参与社会讨论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创新的源泉,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舆论敏感性和影响力。
近年来,大学生舆论压力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言论过激、网络暴力、心理压力等方面。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研究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舆论行为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大学生舆论行为的分析,可以揭示其背后的心理动机、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为制定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舆论素养。
舆论素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包括正确的价值观、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
通过研究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念,提高其舆论素养水平。
研究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观点和行为对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的研究,可以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大学生舆论压力应对现状与引导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舆论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大学生舆论压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舆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舆论压力也日益凸显。
大学生舆论压力主要是指在社会舆论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行为和认知上的困扰。
心理压力:大学生在面对舆论压力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行为压力:为了应对舆论压力,大学生可能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逃避现实、沉迷网络、过度消费等,这些行为可能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不良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备受关注。
不合理的舆论传播和负面报道对高校声誉造成影响。
本文从宣传工作不足导致负面舆论扩散的问题出发,提出建立有效宣传渠道和加强舆论监控的策略。
探讨网络舆论引导策略,以加强新媒体舆论引导意识,建立健康网络舆论环境。
最终目的是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更好地应对网络舆论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管理和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新媒体环境,引导策略,负面舆论,宣传工作,监控,应急处置,声誉,形象,健康环境,宣传渠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而在高校校园中,网络舆论也变得异常活跃,对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产生着深远影响。
传统媒体多样化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便捷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使得高校的舆论引导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校园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疑是其最大特点。
一个微博、一个短视频,甚至一个帖子,都有可能在瞬间引发一场舆论风暴,对高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高校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显得格外重要。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应对之策,以建立一个健康和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部分只是一次引子,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高校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1.2 问题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高校校园中,学生、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的讨论中,校园事件和议题往往会在网络上引发热烈的讨论和争议。
问题意义在于,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发展不仅关乎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也关系到学校内部的稳定和秩序。
关于高校舆论的现状与引导方法
关于高校舆论的现状与引导方法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而在社会新闻宣传领域,大众媒介尤其是主流媒体不仅具有反映、表达社会舆论的作用,还具备组织以及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因此,把握好社会主流媒体的宣传方向尤为重要。
同样,在高校新闻宣传中,党委宣传部下设的校报、广播台、校园网等主流媒体就成为了高校这一群体的舆论风向标。
因此,如何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真正实现高校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基本功能,深入研究高校新闻宣传实践工作中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对于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新闻舆论;舆论引导;高校新闻宣传;思想引导一、高校新闻宣传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在大众传播时代,新闻舆论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以及可信度,其在社会舆论活动中处于重要位置。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多数社会人对富有争议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反映。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舆论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事态的评价信息。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包括新闻舆论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因此,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在高校新闻宣传中强调舆论引导的重要性,首先是整合各方意见,凝聚人心,打造凝聚力品牌文化的需要。
高校舆论本身源于师生的草根文化,是分散的、无组织的议论。
但如果聚集全校各个分散的意见,并将其进行集中,就可以将相似的意见进行整合汇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舆论力量,成为足以影响学校全体师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力量,从而增强了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印象因素和引导策略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印象因素和引导策略【摘要】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文章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引出了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研究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围绕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现状的分析、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以及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展开讨论,对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为提升网络舆论做出了一定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现状、印象因素、引导策略、引言、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正文、分析、影响因素、提升策略、结论、总结分析、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校园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网络舆论不仅仅是学生们表达意见和观点的平台,更是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一面镜子。
通过网络舆论,人们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现状和文化氛围,也可以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校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利益和关系。
这些有时候会因为一些负面事件或言论而引发舆论风波,对学校造成不利影响。
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管理和引导,成为了学校领导和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提出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以期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学生们在校园网络上发布信息、交流观点,这些网络舆论对于校园文化、学风、学生心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
2010年12月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D ec.2010筮!Q鲞釜堡塑鱼些:型堑丝!!!i坠垄!!坐堑丝!竺竺尘竺型垒丝!竺!!!垡型竺丝竺垄!型塑垫竺!!竺!:!!!!!:兰●高校管理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耿彦君1,秦双锁2,曹一伟1(1.河北经贸大学校长办公室,河北石家庄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宣传部,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目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方面,校园网络成为师生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用;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存在着受发布者的情绪影响、信息失真以及青年的非理性冲动等问题。
对此应明确网络领导、网上监督、网下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校园网络舆论导向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等引导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影响因素;引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0)04-0:09-0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第26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10日,全国网民总数达到4.2亿,其中学生网民占31.2%。
河北省互联网协会《2009年河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也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河北省网民总数达到1842万,网民规模居全国第6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14.2%。
由于互联网具有便捷、高效、廉价的特点,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认知渠道之一,网络舆论也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价值取向。
为此,有针对性地研究校园网络舆论,正确地加以引导,对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文意义。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校园网络舆论可以界定为大学生通过网络论坛传播对某一焦点所表达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主要表现为与学校有关的、设立并在相关网站上发表的舆论。
校园网络舆论主体是在校的大学生,客体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本质是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特点是具有公开性、一致性、权威性和倾向性,其作用是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网络舆情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
网络舆情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中文摘要】随着高校网络舆情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网络舆情现状和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网络舆情有很多优点,如能提供“原生态”舆情基础,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真实表达和对学生心声的准确把握、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对政府官员的监督、通过“意见领袖”能淡化过激言论,缓解渐趋紧张的社会矛盾。
但是作为“双刃剑”,网络舆情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网络“把关人”缺失导致网络虚假信息泛滥、“意见领袖”的恶意引导引发“蝴蝶效应”等。
本文分五章内容,在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后,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论入手,全面介绍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运行过程、对社会的双重影响及其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和经验。
之后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一份网络舆情调查报告为切入点,并结合近年来的网络上的热点事件,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成因分析,提出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与内容,并从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学校信息发布、建设好一批高校红色网站、培养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从技术上防范有害舆情的传播、提高网络道德,强化自律机制这五个方面叙述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
【英文摘要】As the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are coming into full swing, the importance of its status quo and further supervision becomes self-evident. Undeniably the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are found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offering first-hand public opinions, helping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y and appeals of students, even in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and public supervision over government officials, softening radical remarks so as to ease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social conflict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minars on network prove to be insufficient with regard to its prevalent false information directly caused by the absence of official supervisor, and the butterfly effects rising as a result of some ill-intentioned seminar hosts. This article, designed in five chapters besides the abstract and introduction, cuts in first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followed by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oncept,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peration process, dual effect exerted on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of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A survey on the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of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upported by most-discussed events on internet, makes it possible to explor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nto the status quo and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by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The article also constructively points out principles and contents to guide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and particularly discusses five practical ways to supervise 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establishing highly transparent and effective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building deliberately a group of model campus websites, cultivating leading public seminars, technically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ill opinions or immoral messages and enhancing self-discipline.【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英文关键词】public seminars on campus network universities Supervi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目录】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摘要4-5ABSTRACT5第一章绪论8-13 1.1 问题的提出8-9 1.2 学术界研究现状9-11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11-13 1.3.1 研究意义11 1.3.2 研究方法11-13第二章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论概述13-24 2.1 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内容和特征13-16 2.1.1 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13-14 2.1.2 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14-15 2.1.3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15-16 2.2 高校网络舆情的运行过程16-18 2.2.1 酝酿阶段16-17 2.2.2 起始阶段17 2.2.3 扩散阶段17-18 2.2.4 整合阶段18 2.3 高校网络舆情的双重影响18-24 2.3.1 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心声18-19 2.3.2 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监督19-20 2.3.3 淡化过激言论,缓解社会矛盾20 2.3.4 网络虚假信息泛滥20-22 2.3.5 “意见领袖”恶意引导引发”蝴蝶效应”22-24第三章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及其经验24-28 3.1 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24-26 3.1.1 初步探索24 3.1.2 主动应战24-25 3.1.3 日益壮大25 3.1.4 全面参与25-26 3.2 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经验总结26-28 3.2.1 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组织与领导26 3.2.2 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6-28第四章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原因分析28-34 4.1 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的问卷调查28-32 4.1.1 调查目的28 4.1.2 调查方法28 4.1.3 调查结果28-32 4.2 高校网络舆情的原因分析32-34 4.2.1 科学技术发展32 4.2.2 生活水平提高32 4.2.3 参政意识增强32-34第五章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内容和方法34-44 5.1 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34-37 5.1.1 方向性原则34-35 5.1.2 针对性原则35 5.1.3 参与性原则35-36 5.1.4 疏导性原则36-37 5.2 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内容37-39 5.2.1 马列主义占领网络舆情引导的思想阵地37 5.2.2 加强有关意识形态的引导37-39 5.3 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方法39-44 5.3.1 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39 5.3.2 建设好一批高校红色网站39-40 5.3.3 培养网络论坛的”意见领袖”40-42 5.3.4 从技术上防范有害舆情的传播42-43 5.3.5 提高网络道德,强化自律机制43-44结束语44-45参考文献45-48附录48-52致谢52-53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舆论的现状与引导方法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而在社会新闻宣传领域,大众媒介尤其是主流媒体不仅具有反映、表达社会舆论的作用,还具备组织以及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因此,把握好社会主流媒体的宣传方向尤为重要。
同样,在高校新闻宣传中,党委宣传部下设的校报、广播台、校园网等主流媒体就成为了高校这一群体的舆论风向标。
因此,如何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真正实现高校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基本功能,深入研究高校新闻宣传实践工作中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对于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新闻舆论;舆论引导;高校新闻宣传;思想引导
一、高校新闻宣传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在大众传播时代,新闻舆论具有较强的传播力以及可信度,其在社会舆论活动中处于重要位置。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多数社会人对富有争议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反映。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舆论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事态的评价信息。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
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包括新闻舆论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因此,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在高校新闻宣传中强调舆论引导的重要性,首先是整合各方意见,凝聚人心,打造凝聚力品牌文化的需要。
高校舆论本身源于师生的草根文化,是分散的、无组织的议论。
但如果聚集全校各个分散的意见,并将其进行集中,就可以将相似的意见进行整合汇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舆论力量,成为足以影响学校全体师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力量,从而增强了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这是在高校中不断提高舆论质量、净化消极不良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的需要。
在十七大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阵地,各种新事物、新现象或让人欣然接受、或难以理解,这就需要高校中的主流媒体对这些事物或现象进行介绍或深度挖掘,让大家明晰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举措,并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发展。
最后是维持高校管理规范的需要。
我国主张言论自由,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当然,任何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
由于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难以避免出现不同意见,但有时一些无助于高校发展的相反意见可能会形成一小部分人所宣扬的舆论,这时,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了。
只有在正确的舆论引
导下,保证全校师生的价值一致,才能使这种统一的价值转化为高校师生的行动准则,从而促进高校在稳定中不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
1.高校新闻舆论引导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具备党性为原则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全体师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到校园和谐发展大局,是联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长期工作。
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一般是由各高校党委宣传部在校党委的指导下进行,并接受学校党委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因此,只有坚持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正确分析和对待校园思潮,才能确保新闻舆论引导正确的方向。
也就是说,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引导正确的政治保证。
这一原则要求高校新闻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正确反映舆论。
2.高校新闻舆论引导应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原则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以创造正面的社会效果为目标,这就要求高
校新闻工作者必须熟悉并正确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围绕社会主旋律,并能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
同时,要以学校的主要工作来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从师生关注点入手,把体现学校的主张与反映师生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校情民意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报道的贴近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新闻舆论在高校建设中发挥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特别对于消极有害的舆论要在第一时间查明情况,并给予及时宣传,让全校师生能及时了解事情真像,避免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
3.高校新闻舆论引导应贴近广大师生,以有效性为原则
高校新闻宣传要有效地引导校园舆论,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就必须坚持宣传报道从群众中来,宣传报道到群众中去,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
高校新闻宣传必须深入各院系以及行政单位,了解广大师生对学校新闻的需求和愿望,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
同时,注重议程设置,注重对重大节日或是事件的提前策划,这样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就化被动报道为主动造势,为学校事业的开展摇旗呐喊,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也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也注重创新宣传方式让高校新闻宣传更具吸引力,增强高校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进而扩大其舆论引导作用,实现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新闻舆论引导的方法
1.增强新闻舆论的政治引导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坚持党性原则是高校新闻宣传的核心和灵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宣传校党委的主张、通达校情民意、疏导师生情绪、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因此,高校必须把对大学生政治观和政治方向的引导放在首位,同时兼顾正确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和服务导向,及时传递主流信息,清洗非主流信息,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高校媒体特别是校报等纸质媒体及校园网等网络媒体的受众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群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的思想,言行,举止等因外界信息刺激频繁,几乎每时每刻发生着细微或者显著的变换。
只有经常对外界的信息进行过滤,对负面舆论特别是政治分裂等舆论进行引导,才能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高对互联网新兴媒体的运用和引导能力
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微博等新媒体快速普及,越来越成为覆盖广泛、影响巨大、方便高效的新兴大众传媒。
因此能高效,创新地运用好新媒体阵地,就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和影响高校新闻舆论。
鼓励和引导党报,校电台,校记者团等在巩固发展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向新
兴传播领域延伸,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报道优势,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丰富传播内容、提升传播速度、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促进高品质高品位校园新闻信息传播,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和引导能力。
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等报道中,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终端和信息传播平台,创新性发展贴合校园师生的媒体平台,积极拓展线索收集渠道,提高反应速度和报道时效,丰富报道内容和表现形式,努力抢占第一落点,及时回应校园师生最关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和引导能力。
3.加强高校新闻领域的人才素质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新闻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引导好高校新闻舆论,关键在人,靠得是新闻领导班子的全局把握,靠得是宣传队伍的自身职业素质建设,靠得是对新闻宣传人才的培养。
把思想政治强、工作能力强、创新精神强,能自觉免疫不良文化的优秀干部选拔和配备到各级领导高校新闻宣传的岗位上来,要增强把握宏观趋势的能力、引导舆论的能力、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校党委主张上来。
校党委应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制度环境,定期对新闻宣传人员进行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宣传人员能够坚决反对虚假新闻、低俗新闻,自觉抵制错误观点,自觉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以实际行动推动校园新闻舆论健康向上发展。
总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无论是校报、校园广播,还是校园网络,都需要各媒体的工作人员明确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把握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原则,通过媒体队伍不断实践配合,实现有效传播,从而不断强化高校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