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合集下载

《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解读

《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解读

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解读概述《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解读,并探讨其中体现的道家哲学原则。

1. 庄子的生命观和自由观庄子的生命观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拒绝抗拒自然而选择顺应自然。

他认为个人的追求应当符合自然规律,而不应逆其自然。

同时,庄子提倡个人主体意识的超脱和返璞归真,通过寻求心灵上的解放来达到真正的自由。

2. 庄子的无为思想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强调人应该以无为之道来达到最佳状态。

他认为过度努力和执着于功名利禄只会带来烦恼,并主张在适当时机保持内心平静、行动节制。

3. 庄子对人性与善恶的看法庄子认为人性本善,并将善定义为顺从天地之道并养育万物。

他反对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的强加,主张恢复人本性的本真状态,并以“大同”之观念来回归社会和谐。

4. 庄子的自我认知与境界追求庄子强调心灵的解放与成长,认为人应当通过修炼提高自己的境界。

他用“化虚”、“致虚”等概念来揭示个体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间的关系,提倡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归一。

5. 庄子对待人生和死亡的态度庄子对待人生和死亡有着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即梦幻,一切皆虚幻无常,追求宏观存在感才能摆脱对微观事物过分依恋而产生的烦恼。

因此,庄子用“自在”和“逍遥游”的思想导引人们超越生死边缘。

结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代表了道家思想中重要的观念和原则。

通过理解庄子思想和道家哲学,我们可以从更广阔、更深刻的角度理解世界和生命的真谛,并从中汲取启示指引我们的生活。

注意:本文内容是根据我的理解和知识对《庄子》思想与道家哲学进行解读,仅供参考。

如需深入了解庄子思想,请阅读原著或参考相关研究资料。

谈谈《庄子》中的人生境界及价值观

谈谈《庄子》中的人生境界及价值观

谈谈《庄子》中的人生境界及价值观摘要:庄子是我国伟大的哲学智者,世世代代的后人都在学习其思想的精髓,从后人对他的著作的解读来看,他的主张和思想深深影响着喜爱并探寻《庄子》的人们。

本文主要从庄子自我标榜的独特的人生境界和开阔的价值观体系两方面来论述庄子的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现代人们的影响。

关键字:庄子;人生境界;价值观庄子精通哲学、文学,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思想体现在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

他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没有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

庄子追求精神无限和绝对自由的境界,他认为达到以无限游于无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个人与宇宙合一的自由境界,人也就成为了永恒的无限自由的存在。

庄子坚持的价值观体现在外化内不化,“内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的影响,要求我们的内心有所坚持,否则会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左右,而丧失了自我。

“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而要真正做到内心的支持与外在顺应,则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内心。

一、境界有大小庄子的确是一个圣人,他生活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那时候的社会动荡,经济不发达,生活落后,他能对生死、名利有深刻独到的领悟,实属不易。

庄子主张“乐生”与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不谋而合;孔子主张“活在当下”;儒家看重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决定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以世俗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有用和无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教给我们要拥有境界和眼光。

当我们以世俗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当你拥有大境界时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重要的不在于客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际遇,而在于主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和无用的判读上,关键是主观确立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庄子人生观和处世态度的看法

庄子人生观和处世态度的看法

庄子人生观和处世态度的看法
1. 庄子那自由洒脱的人生观啊,就像一阵清风,让人好生羡慕!你看那鲲鹏,能在广阔天地自由翱翔,这不正是庄子追求的无拘无束吗?我们为啥就不能像庄子那样,抛开束缚,大胆去追寻自己心中的自由呢!
2. 庄子的处世态度,简直绝了!就好比水一样,能适应各种环境。

咱就说和人相处的时候,为啥不能学学庄子的包容呢,别老是斤斤计较,多些宽容不好吗?
3. 庄子说要顺应自然,哎呀,这多有道理呀!你想想看,那些拼命违背自然规律做事的人,最后不都落得个不好的下场嘛。

咱就该像庄子一样,顺应自然,那生活得多惬意呀!
4. 庄子那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真的好牛啊!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能不被世俗的东西所羁绊,我们怎么就不能有点这样的气魄呢?
5. 庄子讲齐物论,这可太有意思了!这世界上的万物不都是平等的嘛,那我们干嘛还要分个三六九等呢,多可笑啊!
6. 庄子的逍遥游,哇,那真是让人向往啊!就跟我们梦想去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一样,为啥不能学学庄子,让自己的内心也逍遥起来呢?
7. 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太豁达了吧!人固有一死,就像花开花落一样自然,我们干嘛要那么怕死呢,还不如好好享受当下!
8. 庄子强调无用之用,这不是很有深意嘛!有时候那些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呢,就像那闲置的物品,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对不?
9. 庄子的达观真让人佩服啊!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有啥用,学学庄子的乐观,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的,是不是?
10. 庄子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真的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呀!我们要是能真正领悟并运用,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大不一样,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庄子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充满了智慧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让我们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

庄子中的人生观

庄子中的人生观

庄子中的人生观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不仅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庄子的一系列著作中,深刻地阐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观点和理解。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观的核心要点出发,探讨庄子对人生的看法,并对其思想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无为而治的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以自然的方式生活,无需过度追求成功和名利。

庄子强调凡事顺其自然,守住自己的“道”,不过分计较功名利禄,不给自己过多的约束和压力,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和人生的价值。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民生丧乱,如优昙狂,如手焚,如足矣。

”这句话揭示了庄子对于人生中种种纷扰繁杂的态度,他认为人们在面对生活不顺遂的时候,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泰然处之的态度。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优昙狂”一样,无拘无束,不受外界琐碎事物的干扰,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二、达观的生活态度庄子对于人生观的阐述中,强调了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即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应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去看待。

他用“化境”来形容人们在人生途中所面对的困境或者痛苦,认为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不值得太多的执着和纠结。

庄子的《蝴蝶梦》中讲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段寓言故事诠释了庄子对于人生中种种困惑和迷茫的态度:人们在生活中时而处于梦乡中,时而醒来,而这种醒悟和觉醒才是真正的自我。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追求名利和外在世界所带来的干扰,回归内心,追求心灵的宁静,才能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

三、游离于尘世的超然境界在庄子的人生观中,他通过对人生境界的描绘,提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理念。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摆脱物欲的羁绊,超越凡俗的追求,进入一种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庄子的《齐物论》中提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敢开。

始皇不开户,通四海之交,闭阄塞门,极四海之内,四夷何罪,无所用其赋税,亦是远人不得入闾也。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

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庄子自由的思想人生的智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了一种独特的自由观念,以及对人生的智慧思考。

他的思想不同于其他先秦诸子,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会探讨庄子自由的思想以及他对人生智慧的独特见解。

庄子的自由思想体现在他对于自然的理解和个体的追求上。

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自由自在的本性,而人类也应该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庄子提出了脱离世俗束缚的“逍遥游”观念,主张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他认为我们应该摆脱社会的压力和功利的追逐,以及名利的纠缠,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庄子曾经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个名叫蝴蝶的昆虫与一个名叫庄周的人做梦并互相猜测:“庄周会梦见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会梦见自己是庄周?”这个故事有深刻的哲学寓意。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他对于真实与虚幻的思考,他认为个体的自由和自在远比世俗所追求的名利地位更加珍贵和真实。

他希望人们能够跳出常规的人生框架,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名利所诱惑和束缚。

庄子的自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压力巨大、竞争激烈,人们往往追逐名利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和追求。

庄子的自由思想告诉我们,个体应该从内心出发,选择符合自己内在性格和需求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除了自由思想,庄子对于人生的智慧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对人生的看法非常超脱,他认为人生如梦如幻,一切皆为虚幻。

他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自然之中最高尚而又无形无质的存在,它是人生智慧的源泉。

庄子强调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通过修炼和觉悟来实现人生的真正智慧。

庄子的人生智慧体现在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上。

他提出了“归真”和“养生”的观念。

庄子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我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回归到真实的自我之中。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宁静自在,开心快乐地生活。

解读庄子的人生观与现代生活的对应

解读庄子的人生观与现代生活的对应

解读庄子的人生观与现代生活的对应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生观强调自由、无为而治、超越物质欲望等,这些思想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观与现代生活的对应关系展开讨论。

庄子的人生观强调自由自在,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超越外界的束缚。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外界因素所困扰,比如工作压力、社会期望、物质欲望等。

庄子的人生观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自由,不受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培养心灵的宁静,从而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庄子的人生观还强调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预事物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功利,追逐成功和名利。

然而,庄子的人生观告诉我们,过度追求外在的成就并不一定能带来内心的满足。

我们应该学会顺应事物的发展,不要过分干预,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还强调超越物质欲望,他认为人应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追逐物质的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陷入物质欲望的追逐,追求更多的金钱、地位和物质享受。

然而,庄子的人生观告诉我们,物质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我们应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庄子的人生观与现代生活的对应关系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可以延伸到社会层面。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庄子的人生观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自身做起,积极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他人和社会。

只有每个人都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综上所述,庄子的人生观与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对应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外界因素所困扰,庄子的人生观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自由;我们常常追求功利,庄子的人生观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预;我们常常追逐物质的财富,庄子的人生观告诉我们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人生观论文优秀10篇

人生观论文优秀10篇

人生观论文优秀10篇庄子的人生观论文篇一摘要:庄子的哲学对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追溯根源,庄子哲学产生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在长期的战乱中,促使庄子对人、社会及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产生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生观、人生境界、及其为达到他所要求的境界的方法的思考,本文试述了庄子关于人生的一些看法,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超脱;淡泊;自然;自由;绝对自由;情感一、庄子关于人生境界理论总的来说,庄子把淡泊、超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威王时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函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宁愿地清贫中快乐自由的过自己的生活,也不愿为官职所束缚自己。

庄子不仅对物质、名誉有着超然的态度,而且他把人的生老病死也同样看作一个非常自然过程。

在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学生们想将他厚葬,庄子知道后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

庄子把人的生老病死,也看作是必然的过程。

人的出生、衰老、死去都是自然规律,不纠缠在之中,并由此得到对生死的超脱。

这种淡泊、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折射出庄子的人生观,人生哲学,他关于“人生的境界”的思考。

顺应、合乎自然,即“道”。

这个“道”也即是庄子眼中的自然而然、合乎规律。

争名夺利、胡作非为、任意妄为的人生是违背自然的,企图超越生死,长生不死,更是违背自然的事情。

不难推导出庄子的“自然”与他的“道”在逻辑上是统一的。

万物出自于“道”。

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皆一万物都是由道与配,受道的制约。

进而庄子认为身为万物之中的人也是“道”的显现。

由此消除了人与万物的差异。

庄子在他的“齐物我”基础上,做到了对人生死的超越,无论是人生还是人死,都不过是“道”的表现,或说是“道”的现象的变化,本质上,“道”是不变的,人生是在万物之中,人死又归于万物,其实并无变化。

庄子人生态度探究

庄子人生态度探究

庄子人生态度探究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人生态度而闻名于世。

庄子的思想主张自由、随性而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态度、自由主义观念以及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对庄子的思想进行探究。

一、人生态度庄子的人生态度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应该顺其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不受世俗荣辱之扰。

在庄子看来,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要过于追求外界的成功和名利,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庄子将真理和智慧归结为内心的体悟,他认为人应该通过“逍遥游”的方式来欣赏自然、思考人生,并通过内心的体验来达到真正的快乐。

二、自由主义观念庄子的自由主义观念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

庄子主张人应该摆脱社会和心灵的枷锁,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提出“无所作为、无所不为”的思想,即人不要被外界琐事所羁绊,应从内心出发,随心所欲。

庄子认为一旦人们守住了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便能够自由抉择,随性而生,并追求真实的快乐与满足。

三、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尽管庄子的思想产生于远古时代,但是它与现代生活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欲望所追逐,无法获得真正的内心宁静和满足。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在快节奏和压力重重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需要借鉴庄子的思想,不断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结语庄子的人生态度以及自由主义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与世无争、随心所欲的人生方式。

他的思想在古代就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今天,它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透过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正如庄子所言:“逍遥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逍遥游”。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观点体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

庄子主要强调了自然无为、自由自在、心境淡泊的思想,与儒家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庄子看来,人们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通过达到无为而自然的境界,来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庄子的思想主要以“无为而无不为”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达到无为的境界。

庄子认为,自然界中没有人为的行为,万物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

人们应该效仿自然,不要强求,不要过度干涉。

只有顺势而为,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提出了“大道至简”的观点,认为真实的境界是简单而自然的。

他通过比喻胡蝶与朱雀的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摆脱烦恼和欲望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心境淡泊,才能摆脱生活的烦恼,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庄子对人性的看法与儒家有所不同。

儒家强调人性本善,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就是邪恶的。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修炼和心灵的觉醒,人们可以超越自我,达到无为而自然的境界。

庄子还提出了著名的“梦蝶”理论,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在做梦或者是在别人的梦中。

他认为,现实与虚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世界的真相很难被人们完全把握。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该放弃对对象的判断和执着,而是心无所执,保持开放和平等的心态。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无为而遇、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无为而遇强调顺势而为,倡导尊重自然规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无为而治则是要求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社会,尊重市场机制和个人自由,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解读和应用。

无论是西方的自由主义还是东方的佛教禅修,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启发。

庄子的观点对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掌握庄子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找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庄子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庄子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庄子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有着独特的思考和观点。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他通过寓言、比喻等形式,阐述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从庄子的自由观、人性观、生死观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庄子的自由观庄子的自由观是他对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重要思考之一。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而不是外在的束缚。

他以“胡蝶梦”为例,通过比喻来说明人们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他认为,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虚幻的,所以人们不应该被外在的世俗观念所困扰,而是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庄子提倡“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二、庄子的人性观庄子的人性观是他对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又一重要思考。

庄子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与自然相辅相成。

他以“鱼游于水”为例,通过比喻来说明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的道,而不是追求个人的私利。

庄子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欲望,而是要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三、庄子的生死观庄子的生死观是他对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又一重要思考。

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他以“蝴蝶梦”为例,通过比喻来说明生死是虚幻的,人们不应该过分追求生命的延续,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他认为,人应该超越生死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提倡“忘我”,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对于生死的执着,顺应自然的变化,活在当下。

四、庄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庄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他对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核心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以“大庄周”为例,通过比喻来说明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名利禄的追求,顺应自然的规律,活在当下。

庄子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欲望,而是要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与分析

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与分析

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与分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与分析。

首先,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在于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自在的。

在《庄子》中,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不要强求、不要过度干预。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自在的,只有顺应自然,放下欲望和功利心,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自在与自由。

庄子通过许多寓言和故事,如“胡蝶梦”、“大鱼之乐”等,揭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

其次,庄子对人性的分析在于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多元的。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包括理性和感性、欲望和道德等。

他认为人的本性中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理性使人能够思考、判断,感性使人能够感受、体验。

庄子认为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他主张要适度地满足欲望,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境界的提升。

同时,庄子也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当追求道德的高尚品质,如仁、义、礼、智等,以达到人性的完善。

第三,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在于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与天地万物相通的。

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天地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他认为人的本性与宇宙的自然规律相一致,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境界的提升。

庄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的形象,如“大雁之乐”、“蝴蝶之梦”等,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最后,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在于他强调人的本性是可以培养和修炼的。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通过修炼和培养来提升的。

他主张人应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境界的提升,通过修炼和修身养性来达到这一目标。

庄子提出了“养生之道”、“至人之道”等概念,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修炼和培养,人可以超越自我,达到心灵的自在和境界的升华。

综上所述,庄子对人性的独特见解与分析体现了他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思想。

探寻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人生价值观

探寻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人生价值观

探寻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人生价值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的研究中,我深入探讨了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人生价值观,下面将就此进行分析。

一、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主要围绕着“道”的概念展开。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与自然相合,与道合一的境界。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过分干预,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认为,人生苦短,世间荣辱利害都是虚幻的,唯有追求道的境界,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庄子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变化。

他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蝴蝶梦”等,表达了人与自然的无间关系。

他认为人应该放下自我,融入自然,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二、庄子的人生价值观庄子的人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上。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道的境界,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真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而不是为了外在的名利而奔忙。

他通过许多寓言和比喻,告诫人们不要追求虚幻的荣辱利害,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容易迷失自我。

他提出了“养生”的观点,强调人应该修炼自己的心性,保持纯真的本性,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在。

他通过许多故事和比喻,表达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呼唤。

三、庄子的人生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启示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功名利禄,追求物质的享受,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的人生哲学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我们应该追求真理、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而不是为了虚幻的荣辱利害而奔忙。

庄子的人生哲学还提醒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度干预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

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

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

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之一,以其游戏人间、守拙无为的人生哲学而闻名于世。

庄子倡导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主张以自然为师,敬畏大道,摒弃功利主义和权谋之道,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心境的升华。

本文将深入探讨庄子“游”的人生哲学,探寻其对人生意义、自由与幸福的独到见解,以及这种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启示。

一、意义的追寻:自由、变化与虚无庄子的哲学观点强调追求自由与变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摆脱束缚和固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活力。

他以观察自然的变化为借鉴,主张适应自然、顺应天命、随遇而安。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变化无常而生乎无穷也。

”他认为人生如同水流一般不断变化,无法抗拒或预测,因此最好的生活方式是顺势而为,以轻松自在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与此相呼应的是庄子对虚无的观念。

他提出“大块噫气”、“无胫而行”、“无绳而牵”等概念,旨在表达人生的本质是无边无际的,需要超越对现实事物的执着和依附。

庄子主张通过对个体的虚无态度,摆脱生死的思想囚禁,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

他对于人生的意义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人生并非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或对金钱地位的执着,而是追寻内心真实、超越常态的宁静状态。

二、内心的自由:守拙无为与自由自在庄子通过“守拙无为”的态度,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

他认为人们应当接纳自然的变化,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

庄子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强调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与自在。

他认为,只有在内心的平和与超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片刻的快乐。

然而,庄子并不是鼓励人们消极怠工或逃避责任。

他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指完全不做事,而是指超越功利心的束缚,摆脱躁动与浮躁的心态。

在《庄子·养生主》中,他写道:“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他认为道是不可离开的,只有追求道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三、追求心境的升华:逍遥自在与至真至幻庄子倡导人们通过修炼和修身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与安宁。

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摘要:庄子的人生观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庄子哲学的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其人生观而展开的。

在生死观等方面,庄子有着自己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在庄子的人生观中虽然有着消极的方面,然而庄子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提出了达到其理想和目标的方法,要求人们努力去实行。

所以,庄子的人生观并非只是消极。

我们更应看到庄子哲学中对我们树立人生观的积极影响而不是消极方面,在社会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中也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哲学;人生观一、庄子的人生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之一。

有的人认为庄子的哲学既是美学,庄子对社会的批判基本上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的。

在庄子看来,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的“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的自由,是所谓的“至人”,“真人”。

有人认为庄子仅仅站在道气的高度,也就是生死本原的高度看待生死现象,用一般来代替个别,就会得出万物一体、生死一体的消极结论。

但是庄子这种用一般代替个别的思想方法又突破了从生死两极看生死、从个别到个别的传统思想方法的局限,进入到了生死思维和生死态度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表现出了一种超越古今的宇宙胸怀。

传统的科学和经验往往只从人体生命的一次性出发,大多认为人体生命弥足珍贵,以至于只讲生存的目的,不讲生存手段,有的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人格和国格,变成历史的罪人。

”而各种宗教体系又往往从灵魂不死出发,贬低人体生命的意义,把人生的一切追求都留给虚幻的来世,沉溺于来世的幸福之中而不能自拔。

但是庄子则站在道气运化的高度俯瞰生死现象,跳出生死两极来看待生死,把生死视为道气运化的两种不同形态,否认二者的本质差别,这不仅在生死思维和生死态度上达到了超越古今的最高境界,而且为舍生取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点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1]生死问题是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人生观的首要问题。

论庄子“逍遥人生观”

论庄子“逍遥人生观”

浅谈庄子“逍遥人生观”胡宝月4141004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摘要庄子“逍遥人生观”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

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

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成为现代国人“人格建构”的基本内在蕴涵。

可以说,庄子高洁旷达的人生旨趣,与逍遥的人生理想,愤世嫉俗的生活态度,虽然不能代表庄子人生哲学的全部,但至少是其人生哲学的重要表现,庄子的逍遥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现代审美价值。

关键词逍遥人生理想人格人生旨趣人文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生智慧,它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询和追求,旨在说明人应当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鲜明和突出的重视人生并着落于人生的特点。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人对自身的关注,对人的生存的意义,价值的思考,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的重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实际上,人类一直为这一问题所困扰。

一方面人类为自身的生存而奋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忧由于追求财富的愿望无限膨胀而导致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失落,从而使人之本性丧失。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皆把人生和自由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追求。

儒学文化认为人生境界的追求是由“天命”到“耳顺”,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过程。

道学文化则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和一种审美境界,同时又有对“无所待”而“逍遥游”的理想境界的向往,禅学文化则追求超越人生的烦恼,摆脱于功名利欲相干的利害计较,以达求绝对自由圆融的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而道家的思想主张以“道”为体,“道法自然”,倡导“清净无为”,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学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事实和人们的共识。

同时,超越现实人生,追求人格自由的庄子思想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而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提出了一种特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庄子的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强调“道”的概念,认为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庄子提出了“道”的理念,他认为“道”是超越一切的绝对真理,是宇宙本源的唯一存在。

在庄子看来,人与自然界内在联系着,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界的统一。

庄子通过讲述“大鱼吞小鱼、小鱼吃虾子”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观的理解。

庄子认为,人生就像鱼游于水,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权势和财富,要实现身心的自由。

二、庄子的价值观庄子的价值观也与他的人生观密不可分。

庄子主张人应当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他认为人们过度追求权势和物质财富会带来纷争与痛苦,而真正的幸福和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通过讲述“南辕北辙”、“胡箩卜”等寓言故事,强调了放下名利、放下欲望的重要性。

庄子认为,人应当超越名利的追求,超越欲望的驱使,以达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他主张人应当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一切,不被外在的诱惑所牵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和价值。

三、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意义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我们当代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状态,要放下功名利禄的追求,要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与现代的“简约生活”理念相契合。

他主张人们要舍弃繁杂的欲望,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庄子的思想提供了一种与之相对的生活理念。

总结: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的⼈⽣观及现实意义庄⼦的⼈⽣观及其现实意义庄⼦作为中国传统⽂明中最伟⼤的精神领袖之⼀,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化中独树⼀帜、别开⽣⾯的奇葩。

⽽洋溢在庄⼦哲学、⽂学著作中的乐观精神所表现出的⼈⽂关怀,早已成为当代国⼈⼈⽂精神的典范。

庄⼦⼈⽣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如注重⼈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主张⼈与⾃然合⼀,反对⼈为物役的观念,对⽣死和名利的豁达情怀,渴望达到理想⼈⽣境界的恢宏精神等。

这对于当代学⽣调整⼼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塑造理想⼈格,追求完美⼈⽣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庄⼦⼈⽣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庄⼦认为,要真正实现⼈格的完善、独⽴和⾃由,就必须挣脱⼈⽣对物质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活,不因所谓⼈⽣的辉煌腾达⽽改变⾃⼰⾼洁的志向,也不因⽣活窘困⽽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顺其⾃然,超越⽣死,傲⽴于天地之间,从⽽达⾄内在与外在、天与⼈的和谐圆融的⼈⽣最⾼境界。

(⼀)反对物役,追求⼈格独⽴。

庄⼦⽣活在春秋战国时代,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暗,现实的苦难,⼈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为物役”的结果。

庄⼦认为,许多⼈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狂热地追逐名利,⼀⽣为“外物”所役所累,成了名和利的奴⾪。

庄⼦认为这些⼈犹如“以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庄⼦·让王》),得到的⼗分微⼩,损失的却是⼈之所以为⼈的本真——⼈性⼈格的伤害或扭曲。

因⽽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可悲的。

庄⼦认为⼈的最⾼享受是精神的满⾜,⽽不是对⾝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

庄⼦⼀⽣极⼒推崇⾄⼈、神⼈、圣⼈以及真⼈的理想⼈格的精神世界,其实质就是追求⼀种乐观、豁达、安宁、恬静的⼼理环境。

庄⼦告诫⼈们:⽣当乱世,⼈欲横流,要做⼀个真正的⼈、理想的⼈、有价值的⼈,⼀定要保持独⽴、⾃主的⼈格尊严,⽽只有追求“平易恬淡”的质朴⽣活,做到⽆知、⽆欲、⽆情,超越⼀切束缚和制约,遨游于⽆限⼴⼤的宇宙,才可能维护⼈的尊严、保守⼈之为⼈的本质和独⽴⼈格。

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自由生死

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自由生死

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自由生死庄子人生观的立足点首先是要解决人生的困境,庄子一开始就有意识的为人类寻找不仅可以达到摆脱现实困境,而且可以最终摆脱生命困境的方法。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超越生死,达到真正的自由的目的,齐生死,不悦生亦不悦死;另外是鄙弃世俗的名利,远祸其身、逍遥自适,最终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庄周梦蝶"究竟是胡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胡蝶,抑或是这个故事存在的真实性,历来众说纷纭。

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不重要了,庄子只不过是要人相信:庄子和胡蝶确实是有区别的,也确实是可以互相变化的,即:有时候庄周是胡蝶,有时候胡蝶是庄周。

在这里只我不过是想借用“胡蝶”的某些自然特性,来简析庄子人生观中的自由与生死问题而已。

“胡蝶”不但能飞,还拥有美丽的“外衣”。

庄子的梦亦美,化作胡蝶姗姗而飞(《庄子•齐物论》)。

心理学说梦是对现实压抑的心理反应,试看庄子所处的时代,罪恶之花、苦难之果遍布世间,世间的一切已挡不住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这欲望腐蚀着人类羸弱的心灵。

不管是制度还是生活的环境,的确有些让人压抑。

“梦蝶”是庄子对平日受压抑的潜意识的如梦初醒,是庄子生活的时代促使他渴望自由,是个人“理想王国”的艺术再现。

“祝英台和梁山伯”爱情的结局是双双化作彩蝶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自由飘飞。

“蝶”是美好生活、自由的化身。

而“化蝶”则在超时空境界里摆脱了尘世的逼压和囚禁,遗世而独立。

庄子追求人生观中的自由,是对自由人生的孜孜追求,是对绝对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

“曳尾涂中”《庄子•秋水》说庄子超越功名,淡薄虚静,酷爱自由的人生意愿。

就是所谓的超越权势利禄、追求自由人格和自适生命境界的精神,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

他所看重的是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和绝对的精神自由。

摆脱礼乐制度、功名利禄观念的束缚,通过远离社会现实、世俗乃至自我,以达到真正的自由。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意义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意义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意义庄子的人生观被称为“逍遥游”的人生观,大致可归结为几方面:一,崇尚自然;二,无为保身;三,乐天安命。

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同时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人生观明显的表露出道家那种遁居避世,超越功名利禄,追求心理平衡与内心的宁静。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在思想上,庄子承袭老子的与世无争,但却追寻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超越,不再是执着的追求,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既是那种不争不怒,自然无为,安时处顺。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最值得我们效仿的是其对生活的那种超脱的态度。

但是我们要辩证的去对待。

在庄子的哲学中也带有很明显的相对主义的色彩,相对主义认识论、相对主义存在论。

在现代,人们尝试用中庸式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这并不能说其不正确,只是中庸却仍意味着对于事物的在意,可以说“外圆内方”。

终归不是放的下,既然放不下的话,外圆内方也只不过是仍在“棋局”里面。

庄子看清了,无论现实怎样,终究不过是一局棋,你我皆在彀中,只不过我(庄)跳出了这局棋,成了一个观棋的人。

而你仍在为那棋盘上的寸土得失而挣扎。

可是,庄子作为一个跳出了棋盘的人所追寻的是自己的超脱,类似佛家的“小乘”。

看你顺眼了,就拉你一把,把你拉出棋盘之外;不高兴了,就槁项黄昫的看“大道”执棋。

或者说,道之下,皆为蝼蚁,而庄子,只不过是那只体格比较强壮的蚂蚁。

于现代社会,我们追求的不是无为。

这是我们在继承庄子那种遨游天地超然物外的态度时所应惊醒的。

态度上的超脱并不代表着理想的超脱。

时代背景不同,理想和目标也即不同,对道的理解同样的不同。

我们有所求,所以我们有目标;我们无所求,因为我们超脱的态度。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里面,我们应该学会,超脱,超脱于结果是否尽如心意。

如果用几句话总结的话,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总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洒脱与天地之间,逍遥于棋盘内外。

大道之下,去做一只淡然的蝼蚁!。

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庄子人生观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庄子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老子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矛盾。

庄子看破功名利禄,面对成功与失败都以淡然的态度接受,对待生死更是有自己的看法。

一、庄子人生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在研究庄子的人生观之前,有必要对其生活的时代进行分析。

庄子人生观的产生深受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影响,所以他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年代是诸侯分裂,思想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诸侯国为争夺自己的霸主地位,到处开展战争争夺土地,造成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作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周礼,也在逐渐的崩溃,瓦解。

这体现了当时的传统思想观念已经与当时的社会实际不相符合了。

旧的统治思想开始瓦解,但是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形成。

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各个思想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庄子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思想,他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羁绊的自由。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不同的时代背景,将会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对待庄子的思想,首先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对庄子的思想进行重新的解读。

所以一定要了解庄子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混乱,社会比较动荡,老百姓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使庄子的人生观为了解救人们超越现实的困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庄子人生观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在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逐渐对庄子的思想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庄子的生活是比较清贫的,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对待庄子的思想,应该放下浮躁的心,把心静下来,慢慢地领会庄子所倡导的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王文臣【摘要】庄子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独特的奠基人,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颗永久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和无价瑰宝.。

庄子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

庄子认为,现实世界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

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游”的人生最高境界。

庄子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任何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

其豁达超脱的人生观,对历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乘道德而浮游”,彻底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制约和束缚。

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所要诠释的思想同样值得我们现代人去领悟。

【关键词】超脱;豁达;绝对自由一、从“有待”达“无待”而“逍遥游”《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列内七篇之首,是贯穿全书的总纲,也是连接所有庄子哲学思想的主线,意味深远。

它既是《庄子》的逻辑起点,也是《庄子》的逻辑终点。

庄子把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在他看来,追求功名利禄,就不会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以楚国神庙中供奉的神龟为例说,龟宁可活着,曳尾于涂泥之中,也不愿意死而藏于庙堂之上。

富贵不能使人全生,反而会成为人生的枷锁。

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便有了绝对的自由。

“逍遥”一词,在《庄子》中总共出现三十六次,如“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以游逍遥之虚”,“逍遥无为也”(《天运》),“逍遥乎无业之业”(《达生》),“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等。

关于“逍遥游”的解释很多,但是基本意思都是闲放不拘、怡然自得、了无牵挂。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诗经·郑风》己有“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此外,《楚辞》、《离骚》、《礼记》等都提到过“逍遥”一词,这些所谓“逍遥”都是安然自得之意,且多与形体的怅然徘徊相关。

而《庄子》中的“逍遥”不是拘泥于形体的逍遥飘摇,而主要是喻心态的逍遥自得。

如“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逍遥游》)“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大宗师》)以纯粹的心态释之逍遥,这是庄子所使用逍遥的独特之处,庄子的逍遥有现在一些精神自由学说的含义。

“游”与“逍遥”意义相当,但使用更为频繁。

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夫子与之游”;“吾王不游,吾和以休”;“若夫贯日而持详,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也。

”这些“游”则是指交游、游历,而与庄子讲的“游”最接近的是孔子的“游”。

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孔子认为通往理想人格的道路,“游”是指一种富于自由感的人生体验和审美境界。

正如《礼记·学记》所解释的“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藏,谓怀抱之;修,习也;息,劳作休止之为息;游,谓闲暇无事之游。

从君子修身的角度讲,藏、修、息、游是必经的步骤,也是完美人生的四个环节,其中的“游”表现出人的一种高度自由的欢乐状态。

与之相比,庄子讲的“游”其内涵更甚于孔子所指的“游”,更赋予哲学和美学涵义。

《逍遥游》表现的是庄子所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

从本篇内在主线看,庄子借助一组组寓言,层层推进,重重否定,最后导出了一个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人生境界。

他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从庄子所述,这种人生境界与世人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自汉至今,有很多《庄子》的注本。

这是后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纷纭庞杂的缘故,约略归纳,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有一种观点以“适性”解释“逍遥”。

晋人郭象就是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郭象所处的时代,玄风大畅,士人皆好《老》、《庄》之学,但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和解释却并不一致。

郭象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郭象解释庄子“逍遥”时,曾这样指出“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一方面他指出在《逍遥游》中“有待”和“无待”,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从“适性”角度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郭象对庄子“逍遥”的理解,并不完全符合庄子的本意。

郭象对庄子“逍遥”的误解,与他对庄子思想的改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庄子思想中,一切都归结为“无”,郭象思想核心则是“独化”。

所谓“独化”,郭象说:“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

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言造物耳。

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

故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

”他认为,“无”即是不存在,不存在不能生物。

因此,“无”不具有本体的地位。

“有”为有形之物,不能主宰万物,同样不是本体。

郭象否定“无”和“有”,目的是说明在万物之上,并无一个主宰者,有形之物也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因此,郭象把万物之存在归结为“独化”,改变了庄子的思想。

“物各自造”是郭象“独化”思想的要义。

表现为如下几个层面:首先,“自生”,郭象说:“自生耳,非我生也。

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

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

”这是说各种有形之物的产生,并没有先后的关系。

如存在先后的关系,在逻辑上必然推出一个终极的主宰者。

郭象主张“物”之“自生”,就在时间上切断了物与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其次,“自尔”,他说:“凡物云云,皆自尔耳,非相为使也,故任之而理自至矣。

”从存在的状态上来看,并不是由于外在的原因,而是内因造成的。

郭象借此说明此物的存在状态,与他物的存在没有联系;再次,“相因”,郭象说:“夫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也”。

“相因”不是指因果关系,而是说万事万物的联系。

郭象说:“天下莫不相与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为,斯东西之相反也。

然彼我相与为唇齿,唇齿者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

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弘矣。

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也。

”如果万物都是“自生”“自尔”,“自为”而不为他,彼此之间似乎不存在联系。

但从万事万物的整体来看,有形之物充分的成就自身,恰是彼此存在的前提。

一言以蔽之,郭象认为自身是有形之物存在的根据,强调了万事万物存在的个体性价值。

郭象既然肯定万物存在都是“独化”、“自生”、“自尔”,也就具有任何存在都是合理的思想倾向。

因此,决定了郭象对“性分”的看法。

“性分”涉及对人和万物本质的界定。

在这个核心性的问题上,郭象与庄子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

庄子认为人及万物的本质是自然的。

一切人为的东西,包括儒家的“仁义”,都违反了人及万物的本质,是对自然“真性”的一种戕害。

郭象认为,“性分”作为万物本质的一种界定,既具有自然的性质,也包括人为的因素。

他说:“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马乎?服牛乘马,可不穿落之乎?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

苟当乎天命,则虽寄之人事,而本乎天也。

”郭象认为,牛马本性是为人所乘服,穿落牛马,虽然是人为的,但也是牛马本性中的必然,不过是借助人为来表现而已。

实际把“人为”纳入了万物的本性之中,不承认“人为”是外在的。

所以,郭象认为儒家礼教所主张的“仁义”,也是人的本性。

他说:“夫仁义者,人之性也。

”同时,从郭象“独化”思想看,物之存在具有或然性。

但当“独化”之理转化为现实,就体现为一种必然性。

郭象说:“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不可加。

”物之存在体现着自然之理,从现实存在看,“性分”作为一种规定,是不可改变的。

所以,当郭象用“性分”思想解释庄子的“逍遥”时,主张各适其性,就使庄子的“逍遥”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庄子思想出发,如果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必然具有去掉世俗杂念的过程。

庄子的人生境界无物无我,达此境界需要通过“心斋”“坐忘”等层层内在的精神超越完成。

这个境界只存在于精神世界中,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达此境界的至人、神人、圣人,是超越世俗的。

列子已有飘飘成仙的模样,自然比宋荣子要用两脚走路又高妙了一层,但终究要凭借风而有所依待,还没有达到完全无待的自由境界。

所以,庄子在《逍遥游》一篇中就明确了何谓真正的“游”,庄子用阶梯法逐级导出各级的形象特征,而最高级则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在最高级的层面上,已无任何外力可依待。

由此可见,篇首提到的可褒的鹏鸟,仍属于最高级之下层面的形象。

从对应关系上说,列子和鹏鸟在同一级别上。

换言之,庄子对鹏鸟的描写采取先扬后抑、先取后弃的手法,最后越过在常人心目中已是赫然的阶梯而步入最高级之中。

无待的最高境界,其原型是虚空记忆。

其中“无功、无名”,不再有文化上的假定价值的束缚,而“无我”,则是彻底破除依赖的对象,即要破除的对象不仅是外,而且是内,是自己。

只有内外如一,达到无我境界,才能够不为外物所动,也不为外物所不动,故而随心所欲逍遥游于自然之中。

二、庄子对绝对自由的向往在庄子看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属于自然的,是无需加以修饰和改变的,这也包括我们人类本身,庄子认为我们的形体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然而一个只有形体的我们是不能够行为的,但当自然赋予我们的形体以“气”,才使我们有了行为,而此时我们最自然的行为就已形成,这种行为看似“有待”却实则“无待”,庄子所说的“有待”是人们所逆自然而假以自然的行为,当我们假以自然追寻某一事物时我们就已经从人之始时的“无待”到“有待”了。

然而,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之所以有许多的不自由和痛苦,就在于不是一种真正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用他的话说就是因为“有待”和“有我”。

庄子认为人要活得真正自由,就要超越各种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达到“无待”。

于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做了这样的定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天下》)。

道通万物,当我们回到物之初即道时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分别,没有物只有“无”,“万”已消失只剩下“一”。

于是庄子说:“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此,而莫之能止。

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归,可不哀邪?”“逍遥游”的过程就是“体道”、“闻道”、“与天为徒”的过程;“逍遥游”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解放的境界。

具体说来,“逍遥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逍遥游”是心灵之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