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人生观

合集下载

浅析-庄子人生观

浅析-庄子人生观

编号XX师X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庄子人生观系(部)文学院专业语文教育班级1303班学号学生XX 马焕指导教师X羽职称助教2016 年 4 月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名利观 (2)(一)贪求名利的思想根源 (2)(二)贪求名利的危害 (3)(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4)二、生死观 (4)(一)生死为自然想象 (4)(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5)三、养生观 (5)(一)顺应自然 (6)(二)忘我无欲 (6)(三)乐观豁达 (6)参考文献 (8)致谢 (9)浅析庄子人生观摘要: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庄子认为,名利来自人心,是主观能动的,它无利弊之分,而过于看重名利那就会失去本心,因此庄子一生最求淡泊逍遥。

而对于常人所追求的长生与常人所惧怕的死亡,庄子却认为生死只是人们存于世间的一种形式,他提倡生死应当顺其自然,坦然面对。

而对于自古以来人们所看重的养生之道,庄子提倡无欲无求,他认为无欲得以长生,乐观处事方能摆脱精神枷锁。

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就要保持内心的恬静,就要顺应自然,就要有辩证的“利”、“弊”观和宽广的胸怀。

庄子的人生观,对于今天的人们安顿心灵,实现人生幸福有重要的意义。

键词关:庄子;人生观;名利;顺其自然;乐观豁达Analysis of Zhuang zi's outlook on lifeAbstract:Zhuang zi's philosophy is the key of his thought, and his mind and way of thinking express the brilliant intelligence of great philosopher in China ancient time. Facing life and death from nature, destiny and situation from society, different kinds of life troubles from self-emotion and self-desire. Zhuangzi's philosophy points out that as long as people can accord with the nature, furthermor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nature, fully present its native, people can be able to achieve the highest state oflife-free and unfettered. Look through zhuangzi's thought, you will find that it stil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Keywords: Zhungzi; philosophy; nature; optimistic; fame and gain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谈谈《庄子》中的人生境界及价值观

谈谈《庄子》中的人生境界及价值观

谈谈《庄子》中的人生境界及价值观摘要:庄子是我国伟大的哲学智者,世世代代的后人都在学习其思想的精髓,从后人对他的著作的解读来看,他的主张和思想深深影响着喜爱并探寻《庄子》的人们。

本文主要从庄子自我标榜的独特的人生境界和开阔的价值观体系两方面来论述庄子的思想,以及庄子思想对现代人们的影响。

关键字:庄子;人生境界;价值观庄子精通哲学、文学,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思想体现在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

他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没有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

庄子追求精神无限和绝对自由的境界,他认为达到以无限游于无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个人与宇宙合一的自由境界,人也就成为了永恒的无限自由的存在。

庄子坚持的价值观体现在外化内不化,“内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的影响,要求我们的内心有所坚持,否则会被纷繁复杂的社会所左右,而丧失了自我。

“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而要真正做到内心的支持与外在顺应,则必须有一个安定的内心。

一、境界有大小庄子的确是一个圣人,他生活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那时候的社会动荡,经济不发达,生活落后,他能对生死、名利有深刻独到的领悟,实属不易。

庄子主张“乐生”与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不谋而合;孔子主张“活在当下”;儒家看重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决定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以世俗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有用和无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教给我们要拥有境界和眼光。

当我们以世俗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当你拥有大境界时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重要的不在于客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际遇,而在于主观上,我们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和无用的判读上,关键是主观确立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庄子中的人生观

庄子中的人生观

庄子中的人生观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不仅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庄子的一系列著作中,深刻地阐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观点和理解。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观的核心要点出发,探讨庄子对人生的看法,并对其思想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无为而治的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以自然的方式生活,无需过度追求成功和名利。

庄子强调凡事顺其自然,守住自己的“道”,不过分计较功名利禄,不给自己过多的约束和压力,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和人生的价值。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提到:“民生丧乱,如优昙狂,如手焚,如足矣。

”这句话揭示了庄子对于人生中种种纷扰繁杂的态度,他认为人们在面对生活不顺遂的时候,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泰然处之的态度。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优昙狂”一样,无拘无束,不受外界琐碎事物的干扰,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二、达观的生活态度庄子对于人生观的阐述中,强调了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即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应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去看待。

他用“化境”来形容人们在人生途中所面对的困境或者痛苦,认为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不值得太多的执着和纠结。

庄子的《蝴蝶梦》中讲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段寓言故事诠释了庄子对于人生中种种困惑和迷茫的态度:人们在生活中时而处于梦乡中,时而醒来,而这种醒悟和觉醒才是真正的自我。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追求名利和外在世界所带来的干扰,回归内心,追求心灵的宁静,才能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

三、游离于尘世的超然境界在庄子的人生观中,他通过对人生境界的描绘,提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理念。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摆脱物欲的羁绊,超越凡俗的追求,进入一种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庄子的《齐物论》中提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敢开。

始皇不开户,通四海之交,闭阄塞门,极四海之内,四夷何罪,无所用其赋税,亦是远人不得入闾也。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中最伟大的精神领袖之一,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奇葩。

而洋溢在庄子哲学、文学著作中的乐观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早已成为当代国人人文精神的典范。

庄子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如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合一,反对人为物役的观念,对生死和名利的豁达情怀,渴望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恢宏精神等。

这对于当代学生调整心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塑造理想人格,追求完美人生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生对物质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人生最高境界。

(一)反对物役,追求人格独立。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为物役”的结果。

庄子认为,许多人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狂热地追逐名利,一生为“外物”所役所累,成了名和利的奴隶。

庄子认为这些人犹如“以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庄子·让王》),得到的十分微小,损失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人性人格的伤害或扭曲。

因而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可悲的。

庄子认为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

庄子一生极力推崇至人、神人、圣人以及真人的理想人格的精神世界,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乐观、豁达、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庄子告诫人们:生当乱世,人欲横流,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理想的人、有价值的人,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而只有追求“平易恬淡”的质朴生活,做到无知、无欲、无情,超越一切束缚和制约,遨游于无限广大的宇宙,才可能维护人的尊严、保守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独立人格。

庄子人生观解析

庄子人生观解析

庄子人生观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人生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认为人生的真正境界在于与自然同归于尽。

以下是对庄子人生观的解析。

庄子人生观的核心是追求自由和自在。

他相信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不受外界的束缚和约束。

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意味着人应该像自由自在的游鱼一样,舒心自在地生活。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超越形式和限制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也强调“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劳累和追求功利,而是顺其自然地生活。

他提倡“无为”并不是指消极面对生活,而是要让自己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随遇而安,不做刻意的追求和抗拒。

这样才能在人生中达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在境地。

庄子人生观中的一大特点是虚无主义。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对名利、权力和社会规范的追求,追求无为而治的宁静和自在。

他通过借助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人生没有固定的规则和真理,一切皆是虚幻而无常的。

他的虚无主义观点不是消极的否定世界,而是超越世俗的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的人生观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摆脱对外在物质的追求和束缚。

他通过比喻和寓言的形式,借助于蝴蝶梦、胡蝶之梦等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和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总之,庄子的人生观强调追求自由、自在、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基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人生是一种无常和虚无的存在,人应该超越名利和功利的追求,追求无为而治的宁静和自在。

庄子的人生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和生活方式,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深度解析

庄子的人生观深度解析

庄子的人生观深度解析一、庄子是谁呢?庄子啊,那可是咱中国古代特别厉害的一位思想家。

他叫庄周,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这老哥可不得了,他的思想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

他写的庄子这本书,里面满满的都是智慧的结晶。

1、庄子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他对名利的看法。

庄子觉得啊,名利这东西就像那浮云一样。

他有个故事就特别能说明问题。

有一次啊,楚王派人来请庄子去当官,那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儿啊。

可庄子呢,他就给使者讲了个故事,他说啊,有一只乌龟,它是愿意在泥塘里自由自在地爬呢,还是愿意被人杀了把壳供奉在庙堂上呢?使者说那肯定是愿意在泥塘里啊。

庄子就说,那我就像这只乌龟一样,我要自由自在的,不想被名利束缚住。

这就体现出庄子对名利那是相当看淡的,他觉得人要是被名利牵着鼻子走啊,就失去了自己的本真。

在现在这个社会啊,很多人都在拼命追求名利。

为了那点钱,为了那点地位,忙得晕头转向的。

就像那些天天加班到很晚的上班族,为了升职加薪,累得身体都垮了。

可是庄子要是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摇摇头说,这都不值得啊。

人要是把自己的一生都耗费在追逐名利上,那可就太可惜了。

人生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呢。

2、庄子还特别注重精神的自由。

他觉得人的精神应该像那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鹏一样,无拘无束。

他在书里描写大鹏啊,翅膀张开就像天边的云一样大,它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这大鹏就是一种精神自由的象征。

庄子自己呢,他也在追求这种精神上的自由。

他不想被那些世俗的观念和规矩所束缚。

我们现在也经常会感觉到被束缚。

比如说,我们要按照社会的一些标准去生活,要穿得体面,要有好的工作,要有房子车子。

可是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并不想这样。

我们可能更想背着个包,去到处旅行,去感受大自然,去寻找内心的宁静。

这就和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有点相似的地方了。

3、庄子的人生观里还有对生死的独特看法。

他觉得生死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自然的循环。

他有个故事是说他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去看他,发现他居然在敲着盆子唱歌呢。

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

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

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之一,以其游戏人间、守拙无为的人生哲学而闻名于世。

庄子倡导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主张以自然为师,敬畏大道,摒弃功利主义和权谋之道,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心境的升华。

本文将深入探讨庄子“游”的人生哲学,探寻其对人生意义、自由与幸福的独到见解,以及这种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启示。

一、意义的追寻:自由、变化与虚无庄子的哲学观点强调追求自由与变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摆脱束缚和固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活力。

他以观察自然的变化为借鉴,主张适应自然、顺应天命、随遇而安。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变化无常而生乎无穷也。

”他认为人生如同水流一般不断变化,无法抗拒或预测,因此最好的生活方式是顺势而为,以轻松自在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

与此相呼应的是庄子对虚无的观念。

他提出“大块噫气”、“无胫而行”、“无绳而牵”等概念,旨在表达人生的本质是无边无际的,需要超越对现实事物的执着和依附。

庄子主张通过对个体的虚无态度,摆脱生死的思想囚禁,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

他对于人生的意义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人生并非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或对金钱地位的执着,而是追寻内心真实、超越常态的宁静状态。

二、内心的自由:守拙无为与自由自在庄子通过“守拙无为”的态度,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

他认为人们应当接纳自然的变化,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

庄子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强调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与自在。

他认为,只有在内心的平和与超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片刻的快乐。

然而,庄子并不是鼓励人们消极怠工或逃避责任。

他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指完全不做事,而是指超越功利心的束缚,摆脱躁动与浮躁的心态。

在《庄子·养生主》中,他写道:“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他认为道是不可离开的,只有追求道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三、追求心境的升华:逍遥自在与至真至幻庄子倡导人们通过修炼和修身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与安宁。

庄子的人生理想和处世智慧

庄子的人生理想和处世智慧

庄子的人生理想和处世智慧一、庄子的人生理想我们先来聊聊“逍遥游”,《庄子》的第一篇就是“逍遥游”,“逍遥”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思想。

“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在“逍遥游”中,庄子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

他认为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

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而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更高一层的理解可以获得绝对的幸福。

在“逍遥游”中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庄子说,大鸟能飞千万里,而小鸟只能在树间穿梭,但它们都是一样幸福的。

“逍遥”看似容易,其实并不简单,庄子对人间的实际情况已经有相当透彻的了解和领悟,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就像鱼了解水性一样自然。

如果了解有限,则逍遥可能只是变成一种逃避。

关于庄子“逍遥”的思想,有一个故事最为生动。

战国时期的楚威王听说庄子才学过人,就派两位大夫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当时在濮水钓鱼,在听完来意后。

庄子拿着鱼竿头都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二、庄子的处世智慧1、“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自己愚笨的,并不是真正的愚笨。

能够清醒地知道自己有很多迷惑不解的问题,不是真正的迷惑之人。

这样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反而是一个明白人。

有的人一生都无法明白自己糊涂在哪里,愚笨在哪里。

这才是真正的糊涂和愚笨之人。

庄子逍遥无为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庄子逍遥无为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庄子逍遥无为人生观的现实意义【摘要】提起庄子,我们马上会想到他的《逍遥游》,从而形成刻板印象,认为庄子所主张的逍遥无为的人生观完全体现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

但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及其思想的话,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今天我们借鉴的东西。

在庄子思想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他对以往传统的无情批判和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以及由此展开的他对世间万物的普遍看法。

本文仅以此为线索,从庄子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对他思想本质的把握来探究庄子人生观中所包含的积极因素以及他对现实人生的启发。

【关键词】庄子、无为、积极意义、生命一、庄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要了解庄子思想,必须先了解一下其产生的背景,只有从他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庄子思想的正真内涵。

关于庄子的出生,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据大多数学者考证,庄子大概生活在战国中期。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节点,尤其在中国文化史上显得尤为重要。

当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兼并与称霸战争不断,伴随着礼崩乐坏的动荡不安,社会阶级形态也发生了急剧变化。

学术文化的下移,井田制的崩溃,导致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即游士阶层。

由于这一阶层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各诸侯之间的争霸也需要一批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在这双向作用力的发挥下,游士阶层逐渐膨胀。

他们纷纷游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为诸侯们推销他们的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钱穆先生曾在《中国文化史导论》就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就是先秦时代,“那时中国人把人生大群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确定下来了,这是中国文化演进的大方针,即中国文化之终极目标所在”。

而这个“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建构,主要就是诸子百家,而道家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时间到了战国中期,社会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各种矛盾达到了极致,战争带给人的恐惧以及生死的无常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厚的阴影。

庄子的人生观论文

庄子的人生观论文

庄子的人生观论文庄子的人生观论文庄子的人生观论文摘要:庄子的哲学对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追溯根源,庄子哲学产生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在长期的战乱中,促使庄子对人、社会及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产生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生观、人生境界、及其为达到他所要求的境界的方法的思考,本文试述了庄子关于人生的一些看法,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超脱;淡泊;自然;自由;绝对自由;情感一、庄子关于人生境界理论总的来说,庄子把淡泊、超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威王时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函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宁愿地清贫中快乐自由的过自己的生活,也不愿为官职所束缚自己。

庄子不仅对物质、名誉有着超然的态度,而且他把人的生老病死也同样看作一个非常自然过程。

在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学生们想将他厚葬,庄子知道后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

庄子把人的生老病死,也看作是必然的过程。

人的出生、衰老、死去都是自然规律,不纠缠在之中,并由此得到对生死的超脱。

这种淡泊、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折射出庄子的人生观,人生哲学,他关于“人生的境界”的思考。

顺应、合乎自然,即“道”。

这个“道”也即是庄子眼中的自然而然、合乎规律。

争名夺利、胡作非为、任意妄为的人生是违背自然的,企图超越生死,长生不死,更是违背自然的事情。

不难推导出庄子的“自然”与他的“道”在逻辑上是统一的。

万物出自于“道”。

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皆一。

万物都是由道与配,受道的制约。

进而庄子认为身为万物之中的人也是“道”的显现。

由此消除了人与万物的差异。

庄子在他的“齐物我”基础上,做到了对人生死的超越,无论是人生还是人死,都不过是“道”的表现,或说是“道”的现象的变化,本质上,“道”是不变的,人生是在万物之中,人死又归于万物,其实并无变化。

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摘要:庄子的人生观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庄子哲学的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其人生观而展开的。

在生死观等方面,庄子有着自己独到且深刻的见解,在庄子的人生观中虽然有着消极的方面,然而庄子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提出了达到其理想和目标的方法,要求人们努力去实行。

所以,庄子的人生观并非只是消极。

我们更应看到庄子哲学中对我们树立人生观的积极影响而不是消极方面,在社会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中也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哲学;人生观一、庄子的人生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之一。

有的人认为庄子的哲学既是美学,庄子对社会的批判基本上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的。

在庄子看来,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的“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的自由,是所谓的“至人”,“真人”。

有人认为庄子仅仅站在道气的高度,也就是生死本原的高度看待生死现象,用一般来代替个别,就会得出万物一体、生死一体的消极结论。

但是庄子这种用一般代替个别的思想方法又突破了从生死两极看生死、从个别到个别的传统思想方法的局限,进入到了生死思维和生死态度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表现出了一种超越古今的宇宙胸怀。

传统的科学和经验往往只从人体生命的一次性出发,大多认为人体生命弥足珍贵,以至于只讲生存的目的,不讲生存手段,有的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人格和国格,变成历史的罪人。

”而各种宗教体系又往往从灵魂不死出发,贬低人体生命的意义,把人生的一切追求都留给虚幻的来世,沉溺于来世的幸福之中而不能自拔。

但是庄子则站在道气运化的高度俯瞰生死现象,跳出生死两极来看待生死,把生死视为道气运化的两种不同形态,否认二者的本质差别,这不仅在生死思维和生死态度上达到了超越古今的最高境界,而且为舍生取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点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1]生死问题是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人生观的首要问题。

论庄子“逍遥人生观”

论庄子“逍遥人生观”

浅谈庄子“逍遥人生观”胡宝月4141004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摘要庄子“逍遥人生观”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

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

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成为现代国人“人格建构”的基本内在蕴涵。

可以说,庄子高洁旷达的人生旨趣,与逍遥的人生理想,愤世嫉俗的生活态度,虽然不能代表庄子人生哲学的全部,但至少是其人生哲学的重要表现,庄子的逍遥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现代审美价值。

关键词逍遥人生理想人格人生旨趣人文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生智慧,它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的探询和追求,旨在说明人应当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鲜明和突出的重视人生并着落于人生的特点。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人对自身的关注,对人的生存的意义,价值的思考,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的重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实际上,人类一直为这一问题所困扰。

一方面人类为自身的生存而奋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忧由于追求财富的愿望无限膨胀而导致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失落,从而使人之本性丧失。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皆把人生和自由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追求。

儒学文化认为人生境界的追求是由“天命”到“耳顺”,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过程。

道学文化则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和一种审美境界,同时又有对“无所待”而“逍遥游”的理想境界的向往,禅学文化则追求超越人生的烦恼,摆脱于功名利欲相干的利害计较,以达求绝对自由圆融的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而道家的思想主张以“道”为体,“道法自然”,倡导“清净无为”,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学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事实和人们的共识。

同时,超越现实人生,追求人格自由的庄子思想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而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后世影响,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庄子的人生观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而不是被外界的规范和束缚所限制。

庄子的人生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生活。

他以自然界的变化和流动为例,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抗拒和改变自然的本性。

他认为人应该像水一样柔软自由,不受限制地流动,而不是像石头一样僵硬固执。

庄子的人生观也强调人的心灵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安宁,不要被外界的纷扰和欲望所困扰。

他主张人应该放下对外界的执着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空灵和自由。

庄子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功利行为,不要追求权力和物质的欲望。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道德的修养和内心的自由,而不是追求外在的成就和名利。

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对外界的执着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空灵和自由。

庄子的价值观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互相尊重和包容,不要争斗和争夺。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和谐与共享,而不是追求竞争和占有。

他主张人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和谐共生,不要争夺和破坏。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追求也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和物质的欲望所困扰,追求名利和成就。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告诉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告诉我们要尊重和包容他人,追求和谐与共享。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陷入竞争和争斗,忽视了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价值在于与他人和谐共生,而不是争夺和破坏。

浅析《庄子》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浅析《庄子》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浅析《庄子》所体现的人生哲理摘要:庄子是道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者,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延伸,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的思想中闪耀者智慧的火花,集中在作品《庄子》则显得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他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切高贵的品行及广大的思想,将在永恒历史的时空中,成为闪亮的明珠,也在各人的心田里,成为永恒的指引。

关键字:道;运动;逍遥游庄子的思想中有关于世界本源的认识和朴素的辩证法。

这可延伸为对物质本源性和世界运动规律的探讨,以及矛盾的观点。

在人生观方面,“庄子因处于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以上饱受战乱之苦,其思想也烙上了时代的印记”,①因此,他常常主张“无为”和“逍遥游”的人生态度,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苦难。

同时,在庄子思想中也存在一些唯心主义的思想,比如他人为“神不灭”,即精神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人的肉体虽死亡了,但精神却没有损伤。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有其进步而精深的一面,也有因历史的局限而产生的狭隘思想,我们取其精华以指导我们的现实人生。

笔者仅就庄子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做出探讨。

一. 庄子“道”的思想庄子在在《大宗师》中对“道”进行了描述:“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一方面,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产生万物的源头,而且具有无形,超时间,超时空,无所不在的特点。

这实际上于马克思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即道的本质是物质的,而且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也直接挑战了有神论的观点。

人们在广大的世界中寻找真理,需要借助“道”来指引,以到达真善美的境界。

客观的道与主观的道不是对立的,遵循了前者,必然会达到后者的境界。

学习哲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主要的意义,指导者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质。

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被不同类型的人包裹着。

细小繁琐的琐事就是组成生活的各个分子,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别人的冷漠和不尊重而感到烦忧和神伤。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意义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意义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意义庄子的人生观被称为“逍遥游”的人生观,大致可归结为几方面:一,崇尚自然;二,无为保身;三,乐天安命。

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同时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人生观明显的表露出道家那种遁居避世,超越功名利禄,追求心理平衡与内心的宁静。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在思想上,庄子承袭老子的与世无争,但却追寻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超越,不再是执着的追求,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既是那种不争不怒,自然无为,安时处顺。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最值得我们效仿的是其对生活的那种超脱的态度。

但是我们要辩证的去对待。

在庄子的哲学中也带有很明显的相对主义的色彩,相对主义认识论、相对主义存在论。

在现代,人们尝试用中庸式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这并不能说其不正确,只是中庸却仍意味着对于事物的在意,可以说“外圆内方”。

终归不是放的下,既然放不下的话,外圆内方也只不过是仍在“棋局”里面。

庄子看清了,无论现实怎样,终究不过是一局棋,你我皆在彀中,只不过我(庄)跳出了这局棋,成了一个观棋的人。

而你仍在为那棋盘上的寸土得失而挣扎。

可是,庄子作为一个跳出了棋盘的人所追寻的是自己的超脱,类似佛家的“小乘”。

看你顺眼了,就拉你一把,把你拉出棋盘之外;不高兴了,就槁项黄昫的看“大道”执棋。

或者说,道之下,皆为蝼蚁,而庄子,只不过是那只体格比较强壮的蚂蚁。

于现代社会,我们追求的不是无为。

这是我们在继承庄子那种遨游天地超然物外的态度时所应惊醒的。

态度上的超脱并不代表着理想的超脱。

时代背景不同,理想和目标也即不同,对道的理解同样的不同。

我们有所求,所以我们有目标;我们无所求,因为我们超脱的态度。

在庄子的人生哲学里面,我们应该学会,超脱,超脱于结果是否尽如心意。

如果用几句话总结的话,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总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洒脱与天地之间,逍遥于棋盘内外。

大道之下,去做一只淡然的蝼蚁!。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浅析庄子人生哲学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世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其中对精神自由的探讨是其人生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本文在探究庄子人生哲学的社会现实成因以及认识论成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与最终归宿——精神自由。

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生活,辩证分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与不足。

倡导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精神自由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及成因(一)庄子人生哲学简介《庄子》中记述过一个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子曾经梦到自己化成了一只蝴蝶,飞得很快活;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恍惚迷离间,就有点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自己了。

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物我不分的化境,一种忽视外在,重视精神生活的人生态度。

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是人和世界发生关系的瞬间,其自我意识似乎尚未从世界客观存在的意识中分离出来。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庄子所推崇的便是人类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先天状态,一种主张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在对待人生问题上,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哲人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而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哲学篇章以及绚烂夺目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无数文人学者的共鸣。

(二)社会现实成因人生哲学是建立在对人和人类社会认识的基础上的,要想更好地认识庄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认识庄子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出生在风云多变、战乱不断的战国中期。

他社会地位低下,至多当过管理漆园树的小吏。

这一职位使他既有机会了解社会上层的黑暗,又有机会与下层劳动者和睦相处,他的深厚的的文学素养大概也是这一时期打下的基础。

庄子到了晚年生活更加窘迫,有时得靠打草鞋为生,有时还得去借贷。

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刻体悟与其自身开放旷达的心灵都使庄子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对残暴无道的国君也无比鄙视,却对各种劳动者和贫困的残疾者流露出同情和赞颂之意。

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庄子人生观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庄子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老子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矛盾。

庄子看破功名利禄,面对成功与失败都以淡然的态度接受,对待生死更是有自己的看法。

一、庄子人生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在研究庄子的人生观之前,有必要对其生活的时代进行分析。

庄子人生观的产生深受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影响,所以他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年代是诸侯分裂,思想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诸侯国为争夺自己的霸主地位,到处开展战争争夺土地,造成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作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周礼,也在逐渐的崩溃,瓦解。

这体现了当时的传统思想观念已经与当时的社会实际不相符合了。

旧的统治思想开始瓦解,但是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形成。

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各个思想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庄子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思想,他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羁绊的自由。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

不同的时代背景,将会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对待庄子的思想,首先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对庄子的思想进行重新的解读。

所以一定要了解庄子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混乱,社会比较动荡,老百姓大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使庄子的人生观为了解救人们超越现实的困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庄子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庄子人生观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在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逐渐对庄子的思想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庄子的生活是比较清贫的,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对待庄子的思想,应该放下浮躁的心,把心静下来,慢慢地领会庄子所倡导的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庄子人生观系(部)文学院专业语文教育班级1303班学号12950130784学生姓名马焕指导教师张羽职称助教2016年4月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名利观 (2)(一)贪求名利的思想根源 (2)(二)贪求名利的危害 (2)(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3)二、生死观 (4)(一)生死为自然想象 (4)(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4)三、养生观 (4)(一)顺应自然 (5)(二)忘我无欲 (5)(三)乐观豁达 (5)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析庄子人生观摘要: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庄子认为,名利来自人心,是主观能动的,它无利弊之分,而过于看重名利那就会失去本心,因此庄子一生最求淡泊逍遥。

而对于常人所追求的长生与常人所惧怕的死亡,庄子却认为生死只是人们存于世间的一种形式,他提倡生死应当顺其自然,坦然面对。

而对于自古以来人们所看重的养生之道,庄子提倡无欲无求,他认为无欲得以长生,乐观处事方能摆脱精神枷锁。

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就要保持内心的恬静,就要顺应自然,就要有辩证的“利”、“弊”观和宽广的胸怀。

庄子的人生观,对于今天的人们安顿心灵,实现人生幸福有重要的意义。

键词关:庄子;人生观;名利;顺其自然;乐观豁达Analysis of Zhuang zi's outlook on lifeAbstract:Zhuang zi's philosophy is the key of his thought,and his mind and way of thinking express the brilliant intelligence of great philosopher in China ancient time. Facing life and death from nature,destiny and situation from society,different kinds of life troubles from self-emotion and self-desire.Zhuangzi's philosophy points out that as long as people can accord with the nature,furthermor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nature,fully present its native,people can be able to achieve the highest state of life-free and unfettered.Look through zhuangzi's thought,you will find that it stil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Keywords:Zhungzi;philosophy;nature;optimistic;fame and gain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生平只做过宋国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以他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我国古代艺术特色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正值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一方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另一方面人们疯狂地追逐财富和权利,物欲横流。

面对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庄子深深觉察到人生的种种局限。

这些困境来自自然、来自社会、来自自我。

庄子以敏锐的头脑和深邃的目光洞察人生,以自己的个人体验对人生困境及人生理想做出了独具道家特色的阐释,形成了独特的庄子哲学。

审视庄子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我们会发现它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它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永恒的心。

一、名利观(一)贪求名利的思想根源庄子强调追逐名利的根源在内不在外,在主观不在客观。

“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

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3]”(《庄子·盗跖》)人都是因为不满足才去求取,四处争夺而不以为自己是贪;知足者却会处处辞让,舍弃一切而不认为自己是廉。

廉和贪实质上并不取决于外界因素,而取决于自己内在的价值尺度。

“困窘织履”(《庄子·列御寇》)、“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子·外物》)的庄子,并没有追求名利,而是拒绝相位:“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1]。

’”(《史记·庄子列传》)他视相位如“腐鼠”,宁可“快吾志”,而不愿“为有国者所羁”,表现出他的淡泊名利。

(二)贪求名利的危害在庄子看来,名利本身本无所谓好坏善恶之分别,贫富穷达,与死生一样,都是“物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名利一旦成为人生狂热追逐的目标,成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价值尺度,成了被崇拜的对象,在庄子看来,这就会束缚人,人们就会“为物所役”、“为物所累”而残生伤性。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车数乘。

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

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舔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2]!”(《庄子·列御寇》)寓言把那种通过卑污下贱的行为去博得统治者的欢心,而获得功名利禄的人进行讽刺和嘲笑。

如把曹商获得的“车数乘”、“车百乘”讽刺为是“舔痔”而得来的,并且说:“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这样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的追求不过是一种“功得机巧”,最终会导致“必忘夫人之心[3]”(《庄子·天地》)(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追逐名利是自然现象,是人性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是很实在东西,是见的到摸的着的,存在的,有型的。

名,是属意识形态、精神思想之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往往能让一个人失去自己的本性。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

应该说,人们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问题,生存的困惑。

贫困不是长久的,只要要决心;有信念,再贫困的生活也会变的富裕。

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比金钱名利更重要的,是健康、是欢喜、是满足、是和谐;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更不是个人的名与利。

庄子告诉人们,“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庄子·山木》)能生成万物形质的,正是没有形质的先天之道。

拥有众多财物的人,不可被财物所役使和牵累;不为财物所驱使,才能主宰天下万物。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3]!”(《庄子·山木》)役使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怎么会为外物而劳神受累呢!“求名失己,非士也。

”为求名(《庄子·山木》)而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

总之,他认为人是本,名利是身外之物,人不能沦为外物的奴隶。

二、生死观(一)生死为自然想象庄子一生过的并不如意,非常贫苦。

有时候不得不去借米,总是粗布麻衣,但他自己却是怡然自得,他看开了一切,将一切之物都置于身外。

又或者说,即便是他自己这个人,他也从未看重过。

人有生,就有死。

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够逃脱生死。

庄子认为,生命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存在形式罢了,即使没有了生命,人也只是换成其他形式存在着。

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在面对死亡时,应当抱着坦然的心态。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4]!”(《庄子·知北游》)庄子认为,人作为自然万物之一,乃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

人的生命是由气的聚合而形成的,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生是死的伴侣,死是生的开始。

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的变化与循环。

(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也是每个物种必经的过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避免。

我们的短暂生命只是组成漫漫历史长河的一部分,虽微不足道,但也不可或缺,我们的肉体会随着时间慢慢腐化,可我们的精神却可代代相传,直至永恒!“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5]。

”(《庄子·大宗师》)意思是说生与死,犹如日夜的运行,都是自然规律。

庄子认为,既然生与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的自然现象,那么人们就应该克制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和悲痛,坦然的面对生死,顺应自然。

三、养生观(一)顺应自然庄子的养生宗旨认为,只有循乎天理,依乎自然,处于至虚,游于无有,完全取消主客对立,使精神不被外物所伤害,才能保全自己,从而达到享尽天年的目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3]。

”(《庄子·养生主》)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情识是无穷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穷的情识,那就很危险了,业已危险,而仍苦苦追逐情识,那就更加危险了。

做好事不贪图名利,做坏事不遭受刑罚,把顺应自然的中虚之道作为养生的常法,便可以不使形躯遭受刑罚,可以保全自然本性,可以不残生伤性,以辱双亲,可以享尽天年。

在庄子看来,沽名钓誉的善举和唯利是图的恶行都是逆反天性的,我们应该完全消除主客对立,使精神不为外物所伤,所累,才能尽享天年。

(二)忘我无欲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必招祸染病。

一个人如果抑情欲,就不会欺男霸女,损肾伤尊;节食欲,就不会谋财害命,贪吃伤身;寡权欲,就不会投机钻营,逢迎伤神。

“多行不义必折寿”。

只有做到知其荣、守其辱、安其身、图其志、创其业、洁身自好的人,才堪称大丈夫,伟男人。

“寡欲多寿”,是庄子推崇的养生要诀。

(三)乐观豁达庄子认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3]。

”(《庄子·养生主》)庄子主张处世要乐观。

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水泽里的野鹤,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消遥自得,幽闲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笼中之乌虽然饮食充足,但有翅难飞,蹦跳不能,成天低头不鸣,无精打采,因之难以全生。

一个人长期锢于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之中,必然会忧愁苦恼,“病由心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