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与保护管理对策分析

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与保护管理对策分析
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与保护管理对策分析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5, 3(4), 34-40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29324262.html,/journal/hjss

https://www.360docs.net/doc/529324262.html,/10.12677/hjss.2015.34005

Wetland Resources Pres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in

Jiangxi Province

Xiaoyu Wu1, Zheng Huang1, Jianjun Sun1, Weifeng Wang2*

1Experimental Centr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Xinyu Jiangxi

2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Forestry, Hohhot Inner Mongolia

Email: *wang.wf1985@https://www.360docs.net/doc/529324262.html,

Received: Oct. 9th, 2015; accepted: Oct. 23rd, 2015; published: Oct.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2932426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system, to master the dynamic change of wetland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taking CBERS-CCD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through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etc.,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It evaluated the wetland resource abou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Keywords

Number of Wetlands, Distribution Law,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与保护管理对策分析

武晓玉1,黄拯1,孙建军1,王伟峰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新余

*通讯作者。

武晓玉等

2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Email: *wang.wf1985@https://www.360docs.net/doc/529324262.html,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9日;录用日期:2015年10月23日;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9日

摘要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CBERS-CCD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外业调查验证等,得到了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分布情况。通过对湿地数量特征、资源特点、分布规律等进行评价,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相关对策,以期为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湿地数量,分布规律,遥感监测,保护管理

1. 引言

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湿地消失和退化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自1971年《湿地公约》缔结以来,湿地保护与恢复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点。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总面积达650,000 km2,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但是,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情下,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江西省高度重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国湿地重要分布省份。200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严格保护已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湿地。2006年10月,江西省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湿地保护管理独立机构,承担全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培训、教育、宣传等工作,并行使相关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2012年,《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全省湿地保护法制化建设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本研究以江西省湿地资源分布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地形图、数据统计资料等,对全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并针对湿地资源数量、分布、管理等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有利于全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范围

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所有面积为8 hm2 (含8 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宽度10 m以上、长度5000 m以上的河流湿地以及其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湿地[3]。

2.2. 湿地分类

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林湿发[2008]265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林湿发[2009]4号)、《江

武晓玉等

西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等进行湿地资源分类。

2.3. 研究方法

收集江西省各湿地分布资料、遥感影像图、航片图、地形图(1:10,000和1:50,000);对于面积过小的湿地区域,需要收集其所在地1:10,000或者更大比例的调查图纸。本研究按照省→湿地区→湿地斑块进行区划,全省共区划为105个湿地区,其中单独区划的湿地区10个,以县为单位区划的零星湿地区95个,共区划湿地斑块13,504个[4]。以CBERS-CCD为主要数据源,全省共涉及遥感影像31景,其中中巴CBERS-CCD数据25景,环境卫星数据6景。全省数据源获取时间为2007年12月15日至2009年11月25日,分辨率19.5 m,遥感影像经过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图像镶嵌、现场判读等程序完成相关解译[5] [6]。

2.4. 数据统计

遥感影像判读完成后,在GIS软件中将面状、线状湿地判读图、分布图和境界图进行叠加分析,求算各图斑的面积。判读出的主要单线河流的面积统计,可根据野外调查给出平均宽度而求得。遥感判读湿地斑块的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湿地名称、湿地类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主要优势植物种等。

3. 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

3.1. 湿地资源数量特征分析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既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又有由赣江、抚河、修河、饶河和信江五大江河及其支流组成的遍及全省的完整水系网。特有的地貌类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7]。经遥感解译结合现场调查分析,全省有湿地4类8型,其中河流湿地2型、湖泊湿地2型、沼泽湿地1型,人工湿地3型(不含水稻田) [8]。湿地总面积为90.84万hm2,其中自然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70.96万hm2,占湿地总面积78.12%,人工湿地19.88万hm2,占湿地总面积21.88% (见表1)。同时,根据《2011江西统计年鉴》数据[9],全省还有水稻田227.03万hm2。

按湿地类划分,江西省有河流湿地31.05万hm2,占湿地总面积34.18%;湖泊湿地37.34万hm2,占

41.10%;沼泽湿地2.58万hm2,占2.84%;人工湿地19.88万hm2,占21.88%。

按湿地型划分,江西省有永久性淡水湖37.33万hm2,占湿地总面积41.09%;季节性淡水湖0.009万hm2 (87.14 hm2),占0.01%;永久性河流27.00万hm2,占29.72%;洪泛平原湿地4.05万hm2,占4.46%;

草本沼泽2.58万hm2,占2.84%;库塘湿地16.35万hm2,占18.00%;运河、输水河1.65万hm2,占1.81%;

水产养殖场1.88万hm2,占2.07%。

3.2. 湿地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

3.2.1. 湿地资源特点

以鄱阳湖及入湖水系形成全省湿地核心和骨架,入湖各级河流上游山丘分布众多的库塘湿地。环湖及入湖河流下游水稻田集中分布河、渠、沟,水系发达(见图1)。

(1) 湿地资源分布呈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江西湿地资源丰富,总体呈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其中北部的南昌、九江两市湿地面积为41.68万h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45.89%,南部赣州市仅有7.24万hm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7.97%;

东部的上饶市、景德镇市两地分布较西部的萍乡市、新余市两市多,其中上饶市、景德镇市具有20.73万hm2,占全省湿地总量的22.82%,萍乡、新余具有1.77万hm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95%。

武晓玉等Table 1.Profile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表1. 江西省湿地资源概况

湿地类湿地型湿地型面积(hm2) 湿地型比例(%) 湿地类面积(hm2) 湿地类比例(%)

河流湿地

永久性河流269,983.88 29.72

310,507.77 34.18 洪泛平原湿地40,523.89 4.46

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373,283.77 41.09

373,370.91 41.10 季节性淡水湖87.14 0.01

沼泽湿地草本沼泽25,765.84 2.84 25,765.84 2.84

人工湿地

库塘163,485.84 18.00

198,753.17 21.88 运河、输水河16,457.97 1.81

水产养殖场18,809.36 2.07

合计908,397.69 100.00 908,397.69 100.00

Figure 1.Distribu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图1.江西省湿地资源分布情况

(2) 湖泊湿地资源丰富,占全省湿地面积的比例较高

湖泊是江西湿地资源的特色,因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集水面积之大,在全国闻名。全省具有湖泊湿地37.34万hm2,占全省湿地面积41.10%,占了全省近一半的湿的面积,其中鄱阳湖湿地34.95万hm2,占了湖泊湿地面积的93.05%。鄱阳湖地貌西南部高,东北部低,湖床平坦,五河河口形成三角洲地形,主要是现代泥沙淤积作用而形成。三角洲上大小不一的碟形洼地在枯水季节形成

武晓玉等

了众多的小型湖泊,湖底高程多为13.5至15.0 m。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和西部,中高水位与主湖连成一片,该生境条件也正是鄱阳湖冬候鸟越冬的主要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3) 湿地动植物种类

全省有湿地脊椎动物及虾蟹贝类688种(亚种),隶属于113科315属,包括鸟类151种,鱼类211种,两栖类51种,爬行类90种,哺乳类42种,贝类97种,虾蟹类46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如白鹤、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如江豚、獐、虎纹蛙等。

全省有湿地高等植物988种,隶属于159科447属。包括被子植物792种,裸子植物4种,蕨类植物54种,苔藓植物138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有4种,为莼菜、中华水韭、水松、长喙毛茛泽泻;国家II级保护野生植物10种,如粗梗水蕨、水蕨、贵州萍蓬草、野生稻等。

3.2.2. 湿地分布规律

全省皆有湿地分布,但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格局。分布规律为:(1) 鄱阳湖的湖泊群是湖泊湿地的主要分布区;(2) 江西“五河”水系是河流湿地的主要分布区;(3) 环鄱阳湖区是人工湿地中水稻田湿地的主要分布区;(4) 以畜水、溉灌为主的库塘湿地主要分布在赣中南丘陵山地区域;(5) 运河、输水河湿地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平原农田区域;(6) 洪泛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五大河流;(7) 沼泽湿地和水产养殖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环湖区。

4. 江西省湿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管理对策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公众对湿地的功能认识仅仅局限于湿地产品和景观美化上,对固碳增汇、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功能缺乏必要的认识。由于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和土地资源缺乏,湿地往往被作为一种后备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开垦或转为它用,甚至基于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生态系统的价值和功能被忽视或弱化[10]。湿地保护管理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近年来,虽然利用“湿地日”、“爱鸟周”、“湿地文化”、“湿地采风”、“湿地简报”、“湿地摄影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湿地保护方面的宣传,但科普宣教工作仍比较落后,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为载体的湿地科普宣教场所建设缓慢,提高公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工作任重道远。

4.1.2. 湿地管理部门多、协调难度大

湿地是多资源组成的资源复合体,湿地保护管理涉及的利益部门多。涉及湿地管理的部门有林业、环保、水利、农业、渔业、国土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都有关系,但缺乏协调机制,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能把湿地资源分要素管理,而应该从系统生态学的理念出发,协调各生态要素和管理要素。湿地管理部门多的问题割裂了管理的系统性,造成湿地保护与围垦、城市建设、旅游开发、水利防洪设施建设、地下水开采、水资源调配等矛盾[11]。目前,涉及湿地保护的各部门配合和协调仍然不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4.1.3.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还未建全

由于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还未建全,群众为保护湿地所受的损失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生活相对贫困,挫伤了群众保护湿地资源的积极性;也造成湿地保护部门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关系难以协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破坏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武晓玉等

4.1.4. 湿地科研监测体制不完善、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在湿地资源管理上缺乏资源优化配置的长期规划,对湿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变化后的湿地生态影响缺乏有效的监测。现有各个部门的监测机构,由于监测目标不一致,导致监测标准不统一,实施监测的方法、时间、设备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信息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已有的湿地基础信息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成果共享,部门、单位之间尚缺乏资料共享机制。对湿地保护的基础性研究长期以来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效益评价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湿地的开发利用也缺乏评价机制[6]。同时,全省现有的湿地保护、管理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4.1.

5. 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江西省虽然已经相继建立了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但很多重点湿地区域仍未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覆盖全省重点湿地的保护体系仍未形成,一些重要的湿地面临多种威胁,急需建立全省格局的湿地保护管理网络;同时,由于投入不足,一些已经建立的湿地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各级政府对湿地保护已引起高度重视,但湿地保护经费依然渠道十分单一,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拨款只能解决湿地保护管理人员的基本生活。湿地保护没有专项经费,急需实施的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无法落实,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下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

4.2. 保护管理对策

4.2.1. 强化政府责任,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湿地

湿地保护和管理成效应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目标[12],从而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责。一是政府要把湿地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工作;二是对现有自然湿地资源要加强保护,政府要根据上一级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和修订本区域的湿地保护规划,并做好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衔接,经批准的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三是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湿地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经省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后,定期向社会公布湿地调查、监测和评价结果;四是凡列入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内的自然湿地,一律禁止开垦占用或随意改变用途;已经开垦或改变用途的,应采取措施,限期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五是因国家重点建设需要开垦或征用、占用重要湿地的,应当征求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4.2.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针对目前公众对湿地普遍缺乏认识这一现状,加大对湿地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形成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的多形式和多渠道宣传方式,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参与意识,使公众科学认识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自然生态和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将各级领导干部、社区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作为主要宣传对象,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以营造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还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出发点,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将保护管理与科学利用湿地资源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年度与任期目标考核内容。

4.2.3. 建立协作机制,理顺湿地保护管理体制

行政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地理区域,而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系统内部有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因此没有行政区域的限制。湿地生态系统之间通过水系等生态廊道或生物信息交流而彼此影响,特别是

武晓玉等

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是以鄱阳湖流域为湿地生态网络的垮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其中任何一条水系都不足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栖息于湿地生态系统的野生动植物也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除了着力缓解或消除行政区域内围垦、污染、过度利用等对湿地的威胁因素,加强各相对独立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外,必须综合评估湿地资源,突破行政区划概念,加强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只有建立统一协作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才能理顺湿地保护管理体制,达到湿地科学保护与管理的目标。

4.2.4. 建全补偿机制,减缓湿地面积逐步减少

应该尽快全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使湿地资源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给予补偿。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占用、征收湿地和利用湿地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征收湿地生态补偿费。一是可以参照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办法,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基础,探索和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用于对湿地权属单位的生态补偿。二是可以参照国家森林征占用及植被恢复费征收办法,根据湿地的类型和开发湿地的项目,确定每亩湿地的征收标准,严格控制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征收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用于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这样即可以解决当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经费难落实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减少湿地资源的盲目开垦和无序利用,减缓湿地面积逐步减少的趋势[13]。

4.2.

5. 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

湿地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其损失将无法估量和弥补,也必将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保护管理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每年安排固定的全省湿地保护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的保护和管理。二是应该科学合理安排湿地保护恢复项目资金,通过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带动全省湿地保护工作的发展。三是设立湿地公园建设专项资金。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政府还应对新建的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每年适当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通过发展湿地公园,促进全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杜鑫(2011) 河北省自然湿地现状与动态变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石家庄, 20-27.

[2]王国雨, 慈维顺(2012) 湿地资源功能及我国湿地现状. 天津农林科技, 3, 36-38.

[3]刘信中, 叶居新(2000) 江西湿地.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 38-45.

[4]林联盛, 严玉平, 刘木生, 等(2009)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分区布局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 124-126.

[5]刘兴旺(2014) 山西湿地资源调查遥感判读区划的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23, 133-134.

[6]吴伟志, 方龙(2013) 浙江省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浙江林业科技, 3, 81-84.

[7]程宗锦(2009) 江西五大河流科学考察. 江西科学科技出版社, 南昌, 39-56.

[8]崔保山, 杨志峰(2006) 湿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28-45.

[9]《2010江西统计年鉴》编委会(2010) 2010年江西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 44-56.

[10]何沙(2013) 湖南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长沙, 23-27.

[11]杨永丽, 杨忠兴, 徐吉洪, 等(2014) 云南省宁蒗县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 湿地科学与管理, 4, 48-50.

[12]杨忠兴(2014) 云南省玉龙县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对策. 福建林业科技, 2, 183-188.

[13]贺思源(2010) 论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In: 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年全

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 哈尔滨, 2010年7月30日-2010年8月2日, 59-65.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

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第十二条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第十三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学案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学习目标: 1.结合三江平原等地区区域特征分析湿地的形成条件。(区域认知) 2.通过图片资料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利用洞庭湖、咸海面积的变化探究湿地减少的原因。(综合思维) 3.针对湿地破坏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人地协调) 学习过程: 板块一:湿地的概念及类型 1.读图,你知道什么是湿地吗? 课堂检测1: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 板块二: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读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描述我国湿地分布的特点? 3.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沼泽湿地形成的自然因素?(合作探究) 三江平原沼泽: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 青藏高原湿地: 课堂检测2: (2014新课标2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 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 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

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板块三:湿地的重要价值 4.结合图片资料,说出湿地的主要作用,并归类。 课堂检测3:(2018新课标2)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芦苇.分布广泛.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板块四:湿地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措施(合作探究) 材料1 洞庭湖的萎缩 洞庭湖原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但长江中上游的滥砍滥伐、毁林开荒使得长江含沙量大增而导致湖泊的淤积;另一方面,湖区围垦严重,1896年至1980年面积减小了57%,储水量减少了46%。湖泊形态支离破碎,现已分割为几部分,被人戏称为“洞庭河”。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加重了近年来长江中游“小水大灾”现象。如1998年大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较1954年小,水位也低,但洪水泛滥程度却远大于1954年。 2000-2006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11种,其组成结构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大大减少,洄游性鱼类已极为罕见;平均渔获量为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湖区内造纸厂、化工厂污水大量排放,渔业污染事故频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洞庭湖水质。 材料2 咸海变“死海” 咸海,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4大湖,主要由中亚两大内流河锡尔河注入。历史上咸海海拔53米,南北最长435公里,东西290公里,面积68,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6米,在西海岸外最深处达69米。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兰州黄河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银滩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日益退化。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一定具有典型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所有功能,但对于黄河中上游及其沿岸的生态系统来说,黄河湿地具有特殊的功能与生态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本文以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为例,简单阐述城市湿地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湿地;保护生态;湿地治理 1湿地的功能及其保护的必要性 湿地,即指常年和季节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沼地、江河、湖泊、水库等生物功能明显的水域,其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因而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特征。而城市中的湿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更强大的作用: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分布在湿地区域,除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此外,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对研究环境演化有重要价值(黄河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见表1)。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的环境调节、资源供应、灾害防治以及人居环境的美化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湿地面积急剧减少,从而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湿地生物资源及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向城市边缘的湿地等严重破坏了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这给城市湿地的恢复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此,能够尽早着手保护生态湿地将对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一个地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2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概况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北纬36°,东京103°。北与北滨河路相连,南邻黄河,东西端均与自然过度的黄河河滩为界(如图1所示)。公园最大宽处约为420m,最窄处约10m,总长度约3km。场地地形变化较大,最大高差约11m,呈北高南低之势。

湿 地 保 护 条 例

湿地保护条例 (第三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履行国际湿地公约,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概念和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管理体制)湿地保护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并承担代表中国政府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相关工作。 国务院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分工,负责有关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方针)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将湿地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用于湿地保护管理的资金投入。 第六条(宣传)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世界湿地日”等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湿地意识。 第七条(科学研究)国家支持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利用和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 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了解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效益。 2.理解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思维导图]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 ?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 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东营市人民政府令 第162号 《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 市长姜杰 二Ο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具有一定面积和较强生态功能的地带或者水域。主要包括河口三角洲、滩涂、沼泽、湿草甸、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利用、科研和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湿地保护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湿地保护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分级管理的体制。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自然保护区、城市管理、水利、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财政、黄河河口管理等部门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胜利石油管理局、济军生产基地分别负责辖区内的湿地保护工作,并接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制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水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的湿地保护规划。 湿地保护规划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湿地保护规划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七条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湿地保护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资源的义务,对破坏、侵占湿地资源的行为有举 报的权利。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保护湿地或者认建认养湿地,对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建立湿地评审制度。设立湿地专家委员会,为湿地认定、湿地保护范围、湿地资源评估以及湿地保护和利用等活动提供技术咨询和评审意见。 湿地专家委员会具体工作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第二章湿地保护 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一)生态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湿地; (二)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的湿地; (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鸟类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者重要的迁徙停歇地; (四)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生态价值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湿地。 第十一条对生态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人文景观集中、科普教育意义明显的湿地,由有关部门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湿地专家委员会评审后,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湿地公园。 第十二条对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明显的湿地,因面积较小,不具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件的,由有关部门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湿地专家 委员会评审后,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 小区或者湿地多用途管理区。 第十三条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建设,应当按照批准的规 划方案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撤销、性质改变或者范围 调整,应当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四条下列湿地作为重要湿地予以保护: (一)湿地自然保护区; (二)湿地公园; (三)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或者湿地多用途管理区; (四)列入湿地名录的其他湿地。 第十五条严格控制开垦或者占用重要湿地。对开垦、占用或者改变用途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恢复湿地的自然状况。 因公共利益或者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征收或者征用重要湿地的,应当依法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国土资源部门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前应当征求同级林业行政主管 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六条禁止在重要湿地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擅自排放湿地蓄水; (二)擅自开垦农田、挖塘养殖、开发盐田、采矿等,改变自然湿地用途;(三)擅自取土、挖沟、筑坝、烧荒、砍伐林木、割草、放牧等,破坏野生动 物繁殖区及其栖息地; (四)非法采集、猎捕野生动植物,捡拾鸟卵或者采用灭绝性方式捕捞鱼类及 其他水生生物; (五)倾倒固体废弃物,投放危害水体、水生生物的化学物品,排放污水或者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究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究 21世纪是注重生态文明的新世纪,未来人类生存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也是生态和环境的竞争。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守护神。湿地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是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经济效益。 标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1我国湿地生态现状分析 (1)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由于诸多人为原因,我国的湿地面积锐减。近年来,青海湖的湖面面积减少了301.6km2,昔日的鸟岛变成了半岛。目前,鄱阳湖的天然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缩小到了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区面积1949-1975年30年间减少了1659平方公里。三江平原直到现在仍然在被大量的开垦为农田。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被排入湿地,湿地水质遭到极大破坏,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 (2)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急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对湿地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水面率逐步降低,不透水面积逐步扩大,导致城市湿地系统逐步消失[4] 。湿地面积逐步减少。同时人口增加,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未经处理排入湿地,超出其自净能力,是湿地水体、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据统计,长江每年接受的废水、污水量,是20世纪70年代的3倍。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灘除湿地约119万公顷,有因经济建设占用湿地约100万公顷,也就是说,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被毁掉了。 (3)生态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环境的污染、温室气体无休止的排放以及等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变化严重,气候暖干化,冰川消减,风蚀、冻蚀,雪线上升,鼠害、虫害,地温升高,冻土退化,降水减少,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都对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干化趋势明显,湿地生态退化不可回避。 (4)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旅游收入分配不合理。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实现资金回笼的同时,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湿地资源进行维护,必要时应对受损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对策

2018年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十、将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设立”修改为“建立”。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条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为保护城市湿地资源,加强城市湿地公园管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资源是指湿地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生物资源。 城市湿地是指符合以上湿地定义,且分布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自然、半自然或人工水陆过渡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为目的,兼具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游览等功能的公园绿地。

第三条城市湿地保护是生态公益事业,应遵循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城市湿地应纳入城市绿线划定范围。严禁破坏城市湿地水体水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自然性。 通过设立城市湿地公园等形式,实施城市湿地资源全面保护,在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休闲休憩和科普教育需求。 城市湿地公园及保护地带的重要地段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禁止出租转让湿地资源,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和设施,不得从事挖湖采沙、围护造田、开荒取土等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 第四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监督等工作,负责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设立和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监督,负责建立包括城市湿地资源普查、动态监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实施等相关信息管理体系。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以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我国湿地状况及保护措施

我国湿地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摘要: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湿地的类型丰富,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总面积达六千多万公顷的湿地正在呈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尽管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湿地丧失和退化的速度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各种湿地资源还处于被严重威胁之中。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 关键字:湿地现状保护 引言: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和经 济效益,更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面临的着巨大的威胁,本文首先从描述湿地的生态功能,然后提出我国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湿地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解决措施。 一、湿地的含义 狭义: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广义: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湿地公约》中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同时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源不超过6 米的沿岸带水区。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 1.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储存库,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除少数来自地下水源外,绝大多数来源于湿地,同时湿地还是补充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但更重要的是湿地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的生态功能,对区域防洪,抗旱和减灾,维持区域水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湿地中的沼泽,由于土壤结构的特殊性,具有很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被称为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但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在丰水期将降雨、

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保护域湿地生态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市域湿地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观控制区内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第三条市域湿地是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以永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风貌资源为目的,可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

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包括: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 第四条湿地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观控制区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市域湿地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为准,并报人民政府批示。 第五条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应当按照《湿地公约》要求,严格进行保护。 第六条人民政府加强对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将湿地保护和管理纳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第七条人民政府依据本条例设立市域湿地管理委员会,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有关工作; (二)根据湿地永续保护与合理利用需要,参与湿地相关规划编制及修改工作;

(三)和其他依法应当由管委会行使的职权。 第八条管委会设立湿地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湿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报管委会批准后执行; (二)依照本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湿地资源实施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三)行使人民政府依法授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职权; (四)行使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职权。管理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本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其派驻湿地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湿地外围保护地带和周边景观控制区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机构应当参与外围保护地带和周边景观控制区的保护、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第十二条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第十三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6-12-02 【生效日期】2017-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州市人大常委会 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 (2016年10月26日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6年12月2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监督管理及其利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形成,常年或者季节性带有静止或者流动水体的地域,包括滨海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的栖息地或者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本办法所称湿地资源是指湿地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红树林等植 物资源。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 湿地保护工作的综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湿地保护管理资金投入,将湿地保护管理所 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湿地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日常工作由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五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湿地保护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 海洋与渔业、水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科学技术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一)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流、湖泊、水库等区域湿地的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 (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城乡规划与湿地保护规划的衔接工作; (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湿地依法登记,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湿地开发利用;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开展汇入湿地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质量评估,定期发布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和评估结果,并提出湿地环境治理建议; (六)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湿地区域内农业生产的管理工作,减少因农业生产造成的湿地生态环境污染; (七)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开展湿地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 (八)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湿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设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在开展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拟定湿地名录、划定湿地保护范围、制定湿地保护方案、监测评估湿地资源,以及在湿地保护范围内开展建设和利用等活动时,应当咨询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第二章湿地规划与名录管理

20XX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在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国 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 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1、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第11个“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我区充分 利用第11个“世界湿地宣传日”的有利契机,以《关于开展xx年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指针,对全区的湿地宣传工 作进行了认真的安排部署,分管副专员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各地也都以不同形式,同报社、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 单位联合进行了广泛的湿地宣传,重点宣传湿地类型、功能、效益、 法规及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湿地在减贫方面的重大作用,形 成了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全民湿地保护的自觉性, 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2、编制《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根据《全国 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区湿地资源现状和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状况,委托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规划院编制了《大兴安 岭东部林区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对xx年~2030年间湿地资源保护建设工作进行了规划安排,确定了我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 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湿地保护、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和对已破坏 湿地的功能恢复等重点和优先项目,纳入我区“十一五”国民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林业集团公司“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及全区野生动植 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3、组织开展了“十一五”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的储备和申报 工作根据我区“十一五”湿地保护和恢复重点项目规划内容,我们组 织开展了嫩江源湿地保护与功能恢复示范项目初步设计可研,开展了 北极村、绰纳河、额木尔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并 组织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 4、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工作聘请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湿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73· 73 生态·环境 2019年2月2日,第23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应对气候变化。世界湿地日当天中国主场宣传活动首次发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自1992年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国际重要湿地达57处,其中香港1处,56处在内地。21个省(区、市)涉及到的56处内地,黑龙江占9处,其余12处为广东、湖北、云南各4处。湿地能吸收有毒物质,能平衡水分,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湿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6%,地球上约20%的已知物种生活在此。湿地作为具备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地球上的人类供应了生活食物、水源及原料,而且在平衡生物栖息地、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1.湿地保护现状 1.1.湿地面积数量逐渐减少 人们为了获取大量生产和生活资料对湿地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对湿地的盲目围湖造田、垦荒种粮、城市开发,使水生物种丧失了生存空间、渔业生产种植丧失了发展场所。所以说,肆意占用、改变天然湿地用途,是造成我国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及生态功能下降的直接原因。 1.2过度开采湿地水资源 湿地作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活动的主要水源地,过度的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极大影响了“地球之肾”的供水能力。部分地区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从地下取水,严重威胁着这些地区的湿地水文条件,致使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干涸。还有一些修建的水利工程,不仅把自然江河与沼泽湖泊等湿地水体之间的天然联系隔断了,又因为挖沟排水,致使湿地不断疏干,导致湿地水文条件变化,湿地质量、数量下降。 1.3过度捕捞、生物多样性受损 当前,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过度的捕捞天然鱼类不仅严重破坏鱼类种类结构,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湿地的 生态平衡,捕捞鱼类日趋低龄化,捕捞鱼类物种日趋单一,严重威胁着其他水生物种的安全。我国许多河湖(如苏州太湖、合肥巢湖等)的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了。 1.4湿地污染日趋严重 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油气开发漏油,农药化肥污染致使湿地水质污程度染严重。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赤潮发生频繁,鱼虾绝迹,危及到迁徙的鸟类,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局部滩涂成了死滩。天然湿地的日渐污染是目前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许多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破坏生态平衡,湿地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1.5湿地保护格局不够完善 湿地保护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指标,而在我国,湿地保护的空缺还较多,一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湿地,还未全部纳入保护体系之中,湿地保护管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保护对策分析 2.1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全民参与共同保护湿地,湿地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湿地保护如同纸上谈兵。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人们还普遍认为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乏保护湿地的概念与责任,缺乏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和可持续利用重要关系的一定认识。湿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得以持续发挥的主要社会原因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地球之肾”不正确的认识和对“湿地利用”的片面理解。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必须从现在开始由娃娃抓起,从小树立良好的湿地保护意识,全民普及湿地知识,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要知道没有了湿地,就好比一个人没有了肾脏,难以存活。树立湿地保护意识,首先要转变不利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传统的资源价值观,且逐步在全社会树立新的湿地环 保理念,且全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 湿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沈 颖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公用事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 摘 要:湿地能吸收有毒物质,能平衡水分,被称之为“地球之肾”。地球上约20%的已知物种生活在占地球表面积6% 的湿地中,湿地的生态功能意义非凡且不可替代。而在目前调查的最新湿地现状中显示,我国的“地球之肾”破坏严重,已经面临绝境。本文通过对我国湿地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湿地;生态;现状;保护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25-0073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知识点三湿地的治理措施 拓展: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保护(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 森林的保护措施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五)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六)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拓展.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乱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拓展.3.生物多样性保护

(1)物种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所以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环境污染等,加速了物种灭绝速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2)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