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与保护管理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鄱阳湖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

鄱阳湖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

鄱阳湖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龙远飞(江西省林业厅,江西南昌330046)摘要:在对鄱阳湖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对策分类号:Q16:X1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505(2006)05-0001-03江西林业科技2006年第5期收稿日期:2006-09-14作者简介:龙远飞,男,江西省林业厅副厅长,从事林业宏观管理工作。

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重要作用。

据有关研究,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7.8万亿元,其中占国土面积仅3.77%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就达2.7万亿元。

因此,保护好湿地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湿地,被列为国家重要湿地,也是我国唯一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湖泊。

2005年12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战略决策,2006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为全省湿地保护,特别是为鄱阳湖湿地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试图就鄱阳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问题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1鄱阳湖湿地概况1.1鄱阳湖湿地类型和范围鄱阳湖湿地是典型的季节性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天然湿地包括鄱阳湖水体和大大小小的洲滩,丰水期面积达40.70万km2,占全省天然湿地面积的40%;枯水期只有12.90万km2,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

人工湿地指鄱阳湖四周靠圩堤保护免遭洪水危害的430余座大小圩区,面积约4800km2,以水稻田、人工湖和水塘为主,间有岗地、道路和村落景观。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摘要】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湿地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管理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制定科学规划等建议。

未来应加强湿地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评估和总结,为未来湿地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 湿地利用, 现状分析, 问题分析, 建议, 效果评估,总结, 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各国纷纷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

当前湿地保护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监管不力、生态恢复效果不佳、利益驱使过强等。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对于更好地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推动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2 研究目的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旨在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政策、提升湿地保护水平提供借鉴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探讨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二、剖析当前湿地利用的现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三、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四、评估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效果,为未来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

靖安县湿地保护现状及应对对策

靖安县湿地保护现状及应对对策

靖安县湿地保护现状及应对对策作者:谢仁华杨小龙来源:《绿色科技》2012年第12期摘要:指出了江西省九岭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靖安县,境内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是许多动植物的栖身之地,对其湿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全面了解了湿地分布类型和生态特征,提出了初步的应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湿地保护;林业生态工程;对策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062-041引言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

一些重要的自然湿地因围垦、污染、泥沙淤积及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破坏仍在加剧。

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来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污染现已沿河流扩展,威胁到更多的自然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另一方面,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为此,极有必要抢救性地保护好我国湿地。

保护好今天的湿地就是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2湿地概况2.1湿地类型及分布2.1.1湿地类型靖安县湿地主要分布靖安县北潦河(下称“北河”)和北潦河南支(下称“南河”)及支流沿岸、山缓坡和山麓带,水域资源较为丰富,河流小溪纵横交错,山塘水库星罗棋布。

江西省湿地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江西省湿地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018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年第4期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江西省在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优化产业结构、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机遇和挑战。

如果江西省能妥善利用其在中部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生态环境优势,就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 江西省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地处中国东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南岸,在古代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江西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的腹地。

“六山,一水,两田,一路,庄园”是对江西省地貌的形容。

江西省南部为丘陵地区,地势高,北部为鄱阳湖平原,地势低。

江西省北部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饶河和秀水河流经的鄱阳湖,上述两河通过湖口流入长江,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

赣江流域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一半,该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水热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林业基地。

江西省土地总面积为166 946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1045.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61%;全省森林覆盖率59.7%,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二位。

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有效改善了该省的生态环境[1]。

林业工人和山区人民的收入水平随着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林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江西省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

美好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升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吸引更多投资开发商投资开发新的绿色产业;可吸引消费者旅游观光,促进市场的繁荣。

2 江西省湿地资源的特点2.1 占地面积大到2018年,全省共有365 117万公顷各类湿地,占全省总面积的21.87%,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6%,这是一个远高于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平均水平的数字。

江西省湿地总面积居全国前列。

2.2 湿地类型较完整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划分,湿地可分为海洋湿地、陆地湿地、人工湿地三大类。

江西省没有海洋湿地,有15种陆地湿地,有8种人工湿地,湿地类型比较完整。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高当地居民的素养,培养他们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的
意识,防止对湖泊里的鱼进行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物种
减少。最后,要加强管理,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人要进行
惩罚,强化管理效果。
2.3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可持续发展 对鄱阳湖湿
地生态进行保护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其生态系
统的恢复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利用经济和技
2019 年第 17 期
现代园艺
生态绿化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刘谱阳 (北京农学院,北京昌平
102206)
:鄱阳湖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湖泊面积非常大,且生态湿地物种较多,具有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也被人们称为“长江下 游气候的肺脏”。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鄱阳湖区湿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矛盾,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分 析了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保护鄱阳湖区湿地生 态环境,促进鄱阳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术优势来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让鄱阳湖生态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得鄱阳湖区湿地更加美丽,水
质更加清澈,生物更具多样性。
3 结语
总之,鄱阳湖作为我国的淡水湖之一,承任着多种
生态功能。但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导致鄱阳湖
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通过退田还
湖,恢复原有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加强管理工作;优化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措施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 湖泊面积高达 4125km2,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 区,承担着多种生态功能,包括调洪蓄水、调节气候和 降解污染等功能,而且鄱阳湖作为长江的重要蓄水湖 泊,其水质直接会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目 前,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物多 样性锐减,水质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研究鄱阳湖区 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措施非常有必要。 1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 近几 年,人们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过度开发的行为导致鄱阳 湖水体污染,湿地生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原来丰富多 样的物种也逐渐濒危,导致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系统的 生物多样性锐减。据调查,当地居民大量的围湖造田, 导致很多食草性的鱼类产卵场地减少,鱼类数量也在 不断减少[1]。湖泊水质也遭受严重的污染,水体富营养 化造成水体生物的产量不断下降,濒危物种越来越多。 1.2 湿地水情恶化,洪涝灾害增加 鄱阳湖区位于 江西北部,鄱阳湖的平原中部,众山环抱,地势低洼容 易淤积大量的泥沙,使鄱阳湖的河床不断增高。而且江 西属于季风气候,雨水充足,会多次遭受洪涝灾害。尤 其是 21 世纪以来,鄱阳湖的泥沙淤积问题和洪涝灾害 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打破了生态 系统的平衡。 1.3 管理工作不到位,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 鄱阳 湖区横跨江西的多个市区,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不高,当地村民素质文化较低,缺乏鄱阳湖区湿地的管 理和保护意识。人们在大量的捕捞鱼类时,会使用一些 有毒的农药或化肥,导致鄱阳湖湿地的水质受到严重 的污染,打破了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2 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 退田还湖,恢复原有生态功能 由于当地居民过 度开发,围湖造田,导致泥沙流入湖内,鄱阳湖湿地面 积不断减少,地势低洼容易淤积大量的泥沙,且常常发 生洪涝灾害。因此,要对一些低洼地势的防洪设施进行 维护,还要防护一些湖边的湿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

吉安市青原区湿地资源开发保护现状及管理建议

吉安市青原区湿地资源开发保护现状及管理建议

作者简介刘智煌(1991—),男,江西吉安人,农艺师,从事自然保护地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

收稿日期2023-07-10吉安市青原区湿地资源开发保护现状及管理建议刘智煌(吉安市青原区林业局,江西吉安343009)摘要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湿地管护现状,分析了吉安市青原区湿地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理顺湿地管理协调机制、广开保护资金募集渠道、以基层为主要宣传阵地等湿地保护利用对策,为吉安市青原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资源;开发保护;现状;管理建议;吉安市青原区中图分类号X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5-0066-04吉安市青原区地处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赣江东岸,位于114°56'~115°30'E 、26°38'~27°10'N ,全区地势由东南向赣江逐级降落。

全区现有土地面积91620.46hm 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3829.00hm 2,占全区总面积的69.67%。

全区现辖1个街道、6个镇、1个民族乡,共有18个社区、107个村委会,截至2019年底,吉安市青原区户籍总人口为22.9万人。

近年来,吉安市青原区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署,在湿地管理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保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为此,本文从理顺管理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等角度探讨了新时代湿地保护工作,以期强化吉安市青原区生态环境优势,更好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

1吉安市青原区湿地基本情况1.1湿地类型及面积根据全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结果2021年度变更数据,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关于湿地的定义,吉安市青原区除水田外,共有内陆滩涂、灌丛沼泽、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6个地类可归集为湿地,湿地面积总计6250.59hm 2(表1),占全区土地面积6.82%。

江西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江西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江 西 湿 地 水 系 是 以 鄱 阳 湖 为 中心 向 四周 呈 放 射 状 分 布 ,境 内 遗产地资源 与外部环境获得有效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概括起 的赣 、修 、抚 、信 、饶 五大 水 系均 汇 入 鄱 阳湖 而 进 长 江 .湿地 水
通过实施收费制度 .来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是促进
境影 响评价 ,仔细研究投资项 目对遗产资源有没有不利影响 坚 农业 生产 ,特 别粮食生产 为主 。为满足建国后人 口剧增的需求 , 不得不倚重于省境 内丰富的湿地资源 尤其是在 ” 以粮为纲 ”的 决杜 绝 有 害 遗 产 地 环境 质量 的项 目上 马 ,以加 强 对 遗 产 地 环 境 的 年 代 ,全 省 掀 起 向湖 泊 要 耕 地 的高 潮 湿地 呈现 出无 序 围垦 和 过
的保 护和 管 理 ,以解 决 遗 产 保 护 资 金 匮 乏 的 问 题 ,做 到 以遗 产 养 遗产 。此 外 ,在 遗产 地 进 行任 何 项 目的投 资 和 决 策 都 必 须 进 行 环
二 、江西 湿地 资源开发 中存在 的问题
1 过 度 围 垦 和 无 序 开 发 造 成 湿 地 面 积 萎 缩 . 江西 湿 地 大 规 模 的开 发 是 在 最 近 五 十 几 年 ,开发 的 目标 是 以
有 1 个 类型 ;人 工湿地 的 1 5 0种类型 中江西有 8种 .包括 了除咸
3 通 过 实施 收 费制 度 .推 行 世界 遗 产 绿 色 管理 水 湖 和 荒 原 湿 地 外 的 内 陆 湿地 的 所 有 类 型 .类 型 较 齐 全 。 3 湿 地 水 系完 整 、 水 资 源 丰 富 且 水 质 良好
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污染物 的排放者征收排污费; 对

江西湿地资源现状

江西湿地资源现状

江西湿地资源现状1. 引言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湿地消失和退化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

自1971年《湿地公约》缔结以来,湿地保护与恢复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点。

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总面积达650,000 km2,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

但是,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情下,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江西省高度重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国湿地重要分布省份。

200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严格保护已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湿地。

2006年10月,江西省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湿地保护管理独立机构,承担全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培训、教育、宣传等工作,并行使相关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

2012年,《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全省湿地保护法制化建设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本研究以江西省湿地资源分布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地形图、数据统计资料等,对全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并针对湿地资源数量、分布、管理等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有利于全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范围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所有面积为8 hm2 (含8 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宽度10 m以上、长度5000 m以上的河流湿地以及其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湿地[3]。

2.2. 湿地分类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林湿发[2008]265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林湿发[2009]4号)、《江西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等进行湿地资源分类。

宜春市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宜春市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宜春市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许志雯1,徐亮2,周丹3(1江西省宜春市林业局336000;2靖安县林业局;3宜春市林业局)通过对宜春市行政范围内各类湿地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宜春市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优美;湿地资源生态作用突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给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威胁,主要表现在:面积萎缩、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方面,分析了宜春市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对策措施。

湿地;资源;保护;环境问题;对策走向的赣江、南潦河、锦江、袁河,九纵是南北走向的天台河、草河、温汤河、南河、新坊河、常塍河、耶溪河、棠浦河、清丰河)[6]。

加强湿地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坚守生态底线的题中应有之意。

1.2湿地资源保护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湿地公园11处,包括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丰城市药湖国家湿地公园、高安锦江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9处[2];湿地保护小区79处,全市受保护的湿地面积达1.9万hm 2。

2宜春市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2.1湿地资源保护意识薄弱保护湿地资源需要人人参与,目前人民群众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全民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把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上升到事关千秋万代、民生福祉的高度去认识,总认为是林业部门的事。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有些地区的湿地被建设项目所占用;还有一些民众在湿地公园内随意挖地种菜、撒网捕鱼等现象,导致一些湿地被侵占和破坏。

以上这些问题仅仅靠林业部门来保护湿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公众的自觉性并相互监督,以及各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

2.2湿地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大规模开发建设用地,许多湿地资源被开发和占用,致使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功能退化等。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的使用及其周围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湿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湿地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2-4]。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提纲(修正后)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提纲(修正后)

江西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提纲)前言1江西湿地及其保护状况1.1江西湿地概况1.1.1湿地类型与面积1.1.2湿地分布1.1.3湿地资源1.1.3.1湿地资源概况·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生生物资源1.1.3.2湿地资源评价·系统发育完善·区域的“烙印”·丰富的淡水资源·多样的生物资源·可用的能源资源1.2江西湿地保护状况。

退田还湖的实施。

保护区的建设1.3江西湿地管理状况。

湿地调查。

立法情况。

科学研究。

国际合作交流1.4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原因分析1.4.1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1.4.1.1生物资源衰退·植被退化·渔业问题·野生动物受威胁1.4.1.2湿地污染呈上升趋势1.4.1.3湿地水生态失衡·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洪旱灾害1.4.1.4湿地本土危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类改变·湿地征占1.4.1.5监控能力薄弱2.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2.1指导思想2.2原则与依据2.3规划期限2.4目标2.4.1总目标2.4.2近期目标2.4.3中远期目标2.5任务3区划与布局3.1湿地保护区划原则3.2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1、 3.2.1规划分区河流湿地区2、湖泊湿地区3、沼泽湿地区4、人工湿地区5、农田湿地区3.2.2分区建设重点·河流湿地区·湖泊湿地区·沼泽湿地区·人工湿地区。

农田湿地区4湿地保护管理规划4.1湿地保护湿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从加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同时控制湿地污染等多方面入手,在省政府统一规划指导下,林业、农业、水利、环保、海洋、建设等各部门配合协作,才能遏制我省天然湿地资源退化的趋势,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效益得到正常发挥,从而实现我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摘要】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不力、资源匮乏等问题;而在湿地利用方面,过度开发和污染等现象普遍存在。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力度,提高监管效能;应当制定合理的湿地利用规划,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只有通过改进管理和利用措施,才能推动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应当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研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共同推动湿地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湿地利用、现状分析、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总结。

1. 引言1.1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湿地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和压力。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备受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湿地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改进的措施。

对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估,包括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及实际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对湿地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目前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湿地开发过度、生态环境破坏等,提出相应的改进管理和利用的措施。

通过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讨,为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有效的发展方向。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加大保护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能够为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作者:张祖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4期我国当前湿地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存在较大差距,针对湿地系统,主要是由水陆续生态系统结合而成,湿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包含大量珍稀植物物种,湿地系统与生态系统维护工作多样性和稳定性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但依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在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工作时,经常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与标准,造成湿地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国家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程度,针对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状况和相关问题全面分析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管理措施,确保生态湿地保护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一、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其自身具备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双重特点,其自身具备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海洋生态系统被称之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但针对生湿地生态系统,在水陆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对调节气候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由于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针对森林和农业资源生态系统湿地系统运行重要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造成湿地保护管理系统工作中出现不合理的问题。

1、保护管理机构不完善依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湿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保护管理机构不完善。

针对黑龙江地区,湿地资源拥有数量较多,但由于相关管理机构自身建设意识较差,导致相关体系不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

另外,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也不能够满足湿地资源调查和编制工作需求,导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2、责任不明确现阶段阶段各个地区在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时,普遍会存在工作人员自身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和现象,造成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同时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处理,造成当地地区湿地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运用,不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导致当前湿地资源浪费现象愈加严重。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文本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文本

江西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前言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

当今,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是全球的共识。

江西湿地类型多、资源丰富,且区位十分重要。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江西湿地及其保护不仅在江西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国家生态安全及世界人类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江西湿地生态系统还十分脆弱,地方经济欠发达,环境与发展两难选择表现十分突出,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国家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针对江西湿地特点及湿地保护的工作基础,制定一个切合江西实际、指导江西湿地保护的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1.江西湿地及其保护状况1.1 江西湿地概况1.1.1 江西湿地类型及分布①湿地类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个内陆省份,按照《湿地公约》分类,主要有淡水湿地和人工湿地二大类型,并参照全国湿地调查分类,我省有13种类型,其数量面积见表1。

表1.江西湿地分类表类别类型数量面积(万公顷)天然湿地河流湿地2400条71.86洪泛平原湿地84块11.01永久性淡水湖280个43.65季节性淡水湖30个 1.03沼泽湿地15.09地热湿地116个人工湿地水库9280座36.78池塘26.65万座8.29水渠、水沟 3.06水田199.47湿地防护林 2.82摘自《江西湿地》可以看出,除水田后,湿地面积为164.7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8%。

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9%。

②湿地分布河流湿地。

江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总长度约1.84万公里。

以鄱阳湖水系,即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为主体,占全省境内河流面积的94%,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

还有部份流入长江、珠江及湖南水系等。

湖泊湿地。

湖泊是长期占有陆地封闭洼地的水体。

座落在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由此构成为了江西湖泊湿地的主体。

鄱阳湖是上承“五河”,下通长江的通江湖泊,湖区湿地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由于受季节水文的影响,形成为了湖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湖泊湿地景观。

江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总结

江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总结

江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江西省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江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江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些亮点和成就。

首先,江西省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工作。

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江西省加大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投入。

政府不断增加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了湿地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再次,江西省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和开展湿地保护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江西省还加强了湿地保护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加强科学研究,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问题,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江西省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好江西的湿地资源,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保护现状调查——以江西省彭泽县为例

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保护现状调查——以江西省彭泽县为例

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保护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西省彭泽县为例葛从贵,叶玲玲(江西省彭泽县林业局,江西彭泽332700)摘要简述了彭泽县湿地资源的现状与分布以及湿地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其保护利用的现状,并提出了措施。

关键词湿地资源;保护;彭泽县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5-646-02作者简介葛从贵(1972-),男,江西彭泽人,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4-02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海域,号称“地球之肾”,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湿地资源,而且具有显著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灾、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誉为“鸟的乐园”和“物种基因库”。

1彭泽县基本情况彭泽县位于江西省北端,地处长江中下游之南,濒临长江。

属于南方丘陵地带。

县境东接安徽省东至县,南界本省鄱阳、都昌二县,西与本省湖口县毗邻,北与安徽省宿松、望江二县隔江相望。

地理坐标为29ʎ35' 30ʎ06'N 和116ʎ22' 116ʎ53'E ,地势自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

全县总面积1544km 2,总人口37.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2万。

彭泽县湿地类型丰富多样,其生态系统完整,功能独特,湿地野生动植资源丰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湿地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保护和管理好湿地资源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2彭泽县湿地资源的现状与分布2.1各类湿地面积全县共有湿地面积为1.8万多hm 2(水稻田除外),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67%,其中湖泊湿地面积为4696.45hm 2,占湿地总面积的26.07%,河流湿地面积为10077.04hm 2,占湿地总面积的55.94%,沼泽湿地面积为580.2hm 2,占湿地总面积的3.22%,人工湿地面积为2660.58hm 2(水稻田除外),占湿地总面积的14.77%。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江西省鄱阳湖为例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江西省鄱阳湖为例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江西省鄱阳湖为例刘 岳 贺丽华(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1)摘 要 作为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具备极强的环境净化能力,可以有效调整生态结构和调节气候环境。

江西省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长期的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湿地造成了一系列污染,导致鄱阳湖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对此,加强鄱阳湖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实时监测鄱阳湖湿地发展动态,而且可以为合理规划湿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保护鄱阳湖湿地。

对此,以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为例,构建鄱阳湖湿地V-IBI指标体系,评价其生态健康状况。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湿地是水陆交错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具备极强的蓄水功能,不仅能在干旱的状态下起到蓄水储水的作用,而且在洪涝灾害时可以缓解干旱,对丰富水资源给予了很大的保障,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过多,湿地资源过度开发现象频发,对湿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做好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势在必行。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重要过水性、吞吐性和季节性淡水湖泊。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

鄱阳湖全年降水量1 350~1 900 mm,湿地面积达 3 886 km2,可以说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湿地生态健康对维持鄱阳湖周边流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1.2 数据采集 鄱阳湖周边城市化进程较快,农业生产也较为发达,由于近年来出现湖底采砂活动、过度捕捞等现象,鄱阳湖湿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以往鄱阳湖生态健康评价多以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数据作为支撑,尚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此,以鄱阳湖为对象,以植被为指示生物,构建鄱阳湖湿地V-IBI指标体系,评价其生态健康状况[2]。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调研文章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调研文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调研文章: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与展望(南昌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胡斌华)摘要:湿地,与森林、草地、农田、荒漠、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生态过程提供淡水、食物、空气、基因、物种与栖息地等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

湿地保护是我国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退(禁)牧还草、禁渔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样,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

南矶湿地保护区是鄱阳湖上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著名的河口湿地。

本文具体介绍了南矶湿地的特征与管理现状,并针对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试提出了相应对策。

1保护区简介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16°10ˊ24〞~116°25ˊ50〞,北纬28°52ˊ21〞~29°6ˊ46〞)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是赣江北支、中支和南支汇入鄱阳湖而冲积形成的入湖河口三角洲地区,占地33,300hm2,范围基本与新建县南矶乡重合,西南边界距南昌城区45公里。

保护区建于1995年,1997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管理机构是隶属于南昌市林业局的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南矶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生产和经济价值。

保护区为数以万计的鸟类提供觅食地和栖息地,支撑该地区和鄱阳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鄱阳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蓄滞洪水、涵养水源、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并为当地和周边居民提供各种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经济收入。

2历史沿革与社会经济现状2.1历史沿革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基本与新建县南矶乡一致,因此,保护区人文历史概况主要沿用有限的南矶乡有关资料。

南矶乡得名于境内南山和矶山二岛(鄱阳湖区群众习惯将高于汛期湖面数米的岛屿称为“山”)。

峡江县湿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利用建议

峡江县湿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利用建议

峡江县湿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利用建议作者:黄飞邓海斌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22期摘要:指出了峡江县地处赣江中游,赣江纵贯南北,境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4%,作为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试点县之一,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阐述了峡江县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建议。

关键词:湿地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峡江县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20189021 引言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蓄水调洪、保育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6年江西省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峡江县作为试点县(市)之一,保护湿地是践行“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重要举措。

2 自然地理概况峡江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跨赣江中游两岸,地处东经114°53′21″~115°31′57″、北纬27°27′50″~27°45′20″之间。

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吉水县,西靠吉安县,北与西北与新余市接壤。

北距省会南昌 147 km,南至吉安市74 km,西北离新余75 km。

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京九铁路、赣江水道 4 条水陆交通大动脉纵横县境南北,交通十分便捷。

全县国土总面积128743 hm2、林地87267.2 hm2、森林覆盖率为65.01%。

境内属于江南丘陵区,四境多以山峰为界,周高中低,宛如盆地。

境内径流属赣江水系,赣江南北纵贯。

流域面积10 km2以上径流有黄金江、盘龙江、象口水、沂江等34条总长567.5 km,河网密度0.44 km/km2。

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素有“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1]。

峡江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蔡海生;赵小敏;蔡华锦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25)006
【摘要】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对调蓄长江洪水、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鄱阳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实现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943-947)
【作者】蔡海生;赵小敏;蔡华锦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江西万年县,农业开发办,江西,万年,3355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
【相关文献】
1.沧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J], 李小龙;尚丽晨;封晓然;闫旭山;张晓茹;赵纯洁
2.河北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J], 张伟;封晓然;尚丽晨;李小龙;闫旭山;张晓茹;李潇
3.沈阳卧龙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J], 刘瀛
4.武威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J], 李艳龙;韩登俊;俞天泉;王多文;刘海涛
5.武威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J], 李艳龙;韩登俊;俞天泉;王多文;刘海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胡国珠;张静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经济社会赖以持续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

近年来,由于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湿地逐渐退化消失,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甚至丧失,使湿地功能及产生的效益日益衰退。

如何保护好湿地,使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江西省面临的紧迫任务。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胡国珠;张静
【作者单位】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广东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J], 郭盛才
2.丽水市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 [J], 梁毅;程瑶;官王飞
3.珠海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J], 陈盼;陈秋菊;郭盛才
4.林业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J], 王丽
5.江西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J], 胡晓;王燕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5, 3(4), 34-40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5 in Hans. /journal/hjss/10.12677/hjss.2015.34005Wetland Resources Present Situation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Analysis inJiangxi ProvinceXiaoyu Wu1, Zheng Huang1, Jianjun Sun1, Weifeng Wang2*1Experimental Centr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Xinyu Jiangxi2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Forestry, Hohhot Inner MongoliaEmail: *wang.wf1985@Received: Oct. 9th, 2015; accepted: Oct. 23rd, 2015; published: Oct. 29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Wetl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system, to master the dynamic change of wetland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taking CBERS-CCD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through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etc.,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It evaluated the wetland resource abou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KeywordsNumber of Wetlands, Distribution Law,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与保护管理对策分析武晓玉1,黄拯1,孙建军1,王伟峰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新余*通讯作者。

武晓玉等2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Email: *wang.wf1985@收稿日期:2015年10月9日;录用日期:2015年10月23日;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9日摘要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CBERS-CCD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外业调查验证等,得到了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分布情况。

通过对湿地数量特征、资源特点、分布规律等进行评价,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相关对策,以期为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湿地数量,分布规律,遥感监测,保护管理1. 引言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湿地消失和退化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

自1971年《湿地公约》缔结以来,湿地保护与恢复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点。

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总面积达650,000 km2,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

但是,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情下,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江西省高度重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国湿地重要分布省份。

200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严格保护已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以及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湿地。

2006年10月,江西省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湿地保护管理独立机构,承担全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培训、教育、宣传等工作,并行使相关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

2012年,《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全省湿地保护法制化建设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本研究以江西省湿地资源分布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地形图、数据统计资料等,对全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并针对湿地资源数量、分布、管理等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有利于全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范围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所有面积为8 hm2 (含8 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宽度10 m以上、长度5000 m以上的河流湿地以及其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湿地[3]。

2.2. 湿地分类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林湿发[2008]265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林湿发[2009]4号)、《江武晓玉等西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等进行湿地资源分类。

2.3. 研究方法收集江西省各湿地分布资料、遥感影像图、航片图、地形图(1:10,000和1:50,000);对于面积过小的湿地区域,需要收集其所在地1:10,000或者更大比例的调查图纸。

本研究按照省→湿地区→湿地斑块进行区划,全省共区划为105个湿地区,其中单独区划的湿地区10个,以县为单位区划的零星湿地区95个,共区划湿地斑块13,504个[4]。

以CBERS-CCD为主要数据源,全省共涉及遥感影像31景,其中中巴CBERS-CCD数据25景,环境卫星数据6景。

全省数据源获取时间为2007年12月15日至2009年11月25日,分辨率19.5 m,遥感影像经过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图像镶嵌、现场判读等程序完成相关解译[5] [6]。

2.4. 数据统计遥感影像判读完成后,在GIS软件中将面状、线状湿地判读图、分布图和境界图进行叠加分析,求算各图斑的面积。

判读出的主要单线河流的面积统计,可根据野外调查给出平均宽度而求得。

遥感判读湿地斑块的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湿地名称、湿地类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主要优势植物种等。

3. 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3.1. 湿地资源数量特征分析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湿地资源非常丰富。

既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又有由赣江、抚河、修河、饶河和信江五大江河及其支流组成的遍及全省的完整水系网。

特有的地貌类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7]。

经遥感解译结合现场调查分析,全省有湿地4类8型,其中河流湿地2型、湖泊湿地2型、沼泽湿地1型,人工湿地3型(不含水稻田) [8]。

湿地总面积为90.84万hm2,其中自然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70.96万hm2,占湿地总面积78.12%,人工湿地19.88万hm2,占湿地总面积21.88% (见表1)。

同时,根据《2011江西统计年鉴》数据[9],全省还有水稻田227.03万hm2。

按湿地类划分,江西省有河流湿地31.05万hm2,占湿地总面积34.18%;湖泊湿地37.34万hm2,占41.10%;沼泽湿地2.58万hm2,占2.84%;人工湿地19.88万hm2,占21.88%。

按湿地型划分,江西省有永久性淡水湖37.33万hm2,占湿地总面积41.09%;季节性淡水湖0.009万hm2 (87.14 hm2),占0.01%;永久性河流27.00万hm2,占29.72%;洪泛平原湿地4.05万hm2,占4.46%;草本沼泽2.58万hm2,占2.84%;库塘湿地16.35万hm2,占18.00%;运河、输水河1.65万hm2,占1.81%;水产养殖场1.88万hm2,占2.07%。

3.2. 湿地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3.2.1. 湿地资源特点以鄱阳湖及入湖水系形成全省湿地核心和骨架,入湖各级河流上游山丘分布众多的库塘湿地。

环湖及入湖河流下游水稻田集中分布河、渠、沟,水系发达(见图1)。

(1) 湿地资源分布呈北多、南少、东多、西少江西湿地资源丰富,总体呈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其中北部的南昌、九江两市湿地面积为41.68万h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45.89%,南部赣州市仅有7.24万hm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7.97%;东部的上饶市、景德镇市两地分布较西部的萍乡市、新余市两市多,其中上饶市、景德镇市具有20.73万hm2,占全省湿地总量的22.82%,萍乡、新余具有1.77万hm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95%。

武晓玉等Table 1.Profile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表1. 江西省湿地资源概况湿地类湿地型湿地型面积(hm2) 湿地型比例(%) 湿地类面积(hm2) 湿地类比例(%)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269,983.88 29.72310,507.77 34.18 洪泛平原湿地40,523.89 4.46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373,283.77 41.09373,370.91 41.10 季节性淡水湖87.14 0.01沼泽湿地草本沼泽25,765.84 2.84 25,765.84 2.84人工湿地库塘163,485.84 18.00198,753.17 21.88 运河、输水河16,457.97 1.81水产养殖场18,809.36 2.07合计908,397.69 100.00 908,397.69 100.00Figure 1.Distribu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图1.江西省湿地资源分布情况(2) 湖泊湿地资源丰富,占全省湿地面积的比例较高湖泊是江西湿地资源的特色,因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集水面积之大,在全国闻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