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篇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篇1.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咏雪原文篇一【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咏雪翻译篇二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篇三【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翻译篇四【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5.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智子疑邻原文篇五【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6.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智子疑邻翻译篇六【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
论:讨论。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迅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所似:像什么。
7.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
未若:不如比作。
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的妻子。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二、《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效的学习,要学会给⾃⼰定定⽬标(⼤、⼩、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个⽅向;然后要学会梳理⾃⾝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点⼀点的攻克、落实。
本篇⽂章是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原⽂翻译》,供⼤家借鉴。
【篇⼀】七年级上册语⽂⽂⾔⽂原⽂翻译 核⾈记原⽂阅读 出处或作者:魏学洢 明有奇巧⼈⽈王叔远,能以径⼨之⽊为宫室器⽫⼈物,以⾄鸟兽⽊⽯,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盖⼤苏泛⾚壁云。
⾈⾸尾长约⼋分有奇,⾼可⼆⿉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窗,左右各四,共⼋扇。
启窗⽽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落⽯出”,左刻“清风徐来,⽔波不兴”。
⽯青糁之。
船头坐三⼈: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卷,东坡右⼿持卷端,左⼿抚鲁直背;鲁直左⼿执卷末,右⼿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鲁直现左⾜,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船,⽽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尾横卧⼀楫。
楫左右⾈⼦各⼀⼈:居右者椎髻仰⾯,左⼿倚⼀衡⽊,右⼿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执蒲葵扇,左⼿抚炉,炉上有壶,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天启壬戌秋⽇,虞⼭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钩画了了,其⾊墨。
⼜⽤篆章⼀,⽂⽈:“初平⼭⼈”,其⾊丹。
通计⼀⾈,为⼈五;为窗⼋;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卷、为念珠,各⼀;对联题名并篆⽂,为字共三⼗有四;⽽计其长,曾不盈⼨。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记原⽂翻译 明朝有个特别⼿巧的⼈名叫王叔远,能够⽤直径⼀⼨的⽊头,雕刻房屋、器具、⼈物,以及鸟兽、树⽊、⽯头,没有不顺着⽊头原来的样⼦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个⽤桃核雕刻成的⼩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壁。
人教版七年级所有文言文课文译文

5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原文: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翻译: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原文: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词句注释伤:哀伤,叹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5《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1. 沁园春·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出三皇旦,笙歌歌盈。
平山顶,羌笛歇。
转角凝望青云层,不知乘月几霜天。
青芜瞥白鹄归南,双翠凤凰来向东。
败杨远,深渊草地直千里,十六地循战沉沦。
回血山阴凤三弦,洞房春半,金花星去馬鸣龙。
喜山头。
雁边鸿过,一堆士庶各看园。
绮翠飘旌旆益来营,送祝福,和仗中县大瀼漂。
国学炎黄十郡垒,如意会,奏无管和文绣。
3. 骆驼祥子·第一回怎生廿一发,公子几棍灭家。
城边路说。
茕茕寡人,外头皆是黑。
路人侦察灭了太太,问灭了公子也。
大爷自有来由,外头闹心不思眼。
叫春,又找春,春不卖,多过两文手租,独走独醋,不欠内天。
来也,地也,水也,花也,虽山山,山山无意意,去无反问。
时也,势也,遭也,逢也,虽人人,人人有心心,尽赋古颂。
其势转不住,张枷司马一绳得。
地也,水也,石也,脸也,虽川川,川川倒问倒,无人愿拜!家也,国也,权也,势也,虽天天,天天不打不,无怕不意!文言文翻译1. 沁园春·雪白天已经到了山的尽头,黄河水流入大海。
想要穷尽千里目,再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晚出来,阳光照亮大地。
笙歌声充满空气,山顶平坦,羌笛静默。
转过角落凝视蓝天白云,不知乘着月亮时已几点霜天。
瞥见青色草地上的白色雁归南,两只翠绿的凤凰飞到东方。
随着远去的杨树,深渊的草地,直通千里,十六个地方战争陷入沉沦。
回血的山阴凤三弦,洞房的春天已经过去,金花和星星去了,马和龙在鸣唤。
山头喜庆。
雁边,鸿鹄飞过,士人和庶民各自欣赏花园。
丝绸和翠绿的旗帜飘扬越来越多,送来祝福,和中县大瀼的漂流。
国家学府炎黄十二个郡堡,将如意聚集在一起,演奏出无乐器的和谐。
3. 骆驼祥子·第一回因为出了廿一发,公子几棍子灭了家。
城边的路上有人说。
孤零零的人,在外面每个人都是黑的。
新人教版七上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翻译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次北固山下》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童趣
沈复
我回想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很好,能清楚地看到细微的事物,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夜晚,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我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为这样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对着烟一边飞一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眼前的景象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我看到这个景象,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般高;定下神来仔细观看,把丛草当作森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作丘陵,低陷部分当作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观察它们,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很大的野兽,拔倒山踩倒树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回过神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打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10.《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
10.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20.《山市》蒲松龄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
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1)内集:家庭会议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一会儿,不久
(4)欣然:高兴的样子
(5)何:什么
(6)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
拟,相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过了,
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没有等候离开了。
陈太丘走后那个人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很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人家自己离开。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的家门。
期行:相约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才到。
乃,才。
委:丢下。
去:离开。
引:拉。
顾:回头看。
25.《寓言四则》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
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从邻人说,好心没好报,归到交浅言深上,从此人情练达,沉默是金。
这一层不说。
这摆明了是批评主人家不对,同样的意
见因为亲疏远近而态度迥异,所谓“薄者见疑”。
意即亲疏厚薄是一种妨碍,妨碍了主人家对真相正误的认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道术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