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年谱长编及书法研究
何绍基年表
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清]何绍基 诗稿 24.5×104.8cm 纸本 1863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太初有文盖无字,仅类画卦分阴阳。
缘玉为圭璋璧琮,厥贡集瑶琨琳琅。
金石刻画乃渐起,文字孶乳不可量。
稽古同天炳群圣,钩河擿洛归素王。
当时六经虽手定,传道难遍诸狷狂。
曾商卜左数子耳,抱经讲授各异乡。
漆书竹简虞俄空,藏壁过江多悚惶。
圣人如列五等爵,胙土得分青赤黄。
定取吉金与乐石,古文刻经天府藏。
能令赢焰永消灭,更轶禹鼎腾芬芳。
岂比河图与大训,简重只宜陈序房。
巍巍之德竟无位,礼殿俎豆长馨香。
俗书写经大容易,直似衣食凭农桑。
闻疑孰叩渡河豕,纠误难穷白下羊。
或挟讹文骋臆见,敢訾古谊甘面墙。
传言遗经在海东,有类佛典沦乌苌。
吁嗟圣道久凌替,三古旧闻谁辨章。
布帛菽粟化银币,井田封建如收皇。
何绍基书法集
何绍基的书法以厚重、雄浑、奇肆、恣肆著称,他的书法作品中充满了力量和动感,每一笔都充 满了生命力。他的书法风格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在 本书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书法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以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不断探索和 追求。
“书法之传承,需靠后学者不断努力。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 扬光大,使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何绍基对于书法的传 承和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书法的传承需要后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 努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 后人留下更多的艺术瑰宝。
我也明白了苏东坡所说的“无意于佳,乃佳耳”的真谛。学习书法,我们不 能急于求成,而应该享受其中的过程,享受每一次提笔、每一次书写的快乐。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领略到书法的艺术魅力,才能真正地写出自己的风格。
《何绍基书法集》不仅让我欣赏到了何绍基精湛的书法艺术,更让我对书法 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热爱书法,更加努 力地学习,希望能够写出自己的风格,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
在目录的内容上,本书充分展现了何绍基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目录 中不仅包括了何绍基的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作品,还展示了其不同时 期的书法风格变化。这种全面的展示不仅让我们能够欣赏到何绍基书法艺术的精 湛技艺,也能够感受到他书法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目录中还对每一幅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深入的 了解和欣赏的角度。这些介绍和评价不仅包括了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方 面的内容,还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些文字信息为 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也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何绍基书法艺术 的内涵和魅力。
清朝晚期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四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
清朝晚期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四十五幅经典书法名帖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道光十六年进士。
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何绍基通经史,精通金石碑版。
据《大戴记》考证《礼经》。
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
着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
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主要书法作品有:《行书题画梅》《行书自书诗》《隶书七言联》《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楷书题跋李邕代表作品李思训碑》《行书跋墨皇本圣教序》《行楷临兰亭序》《楷书重修历下亭记》《隶书长卷》《草书金陵杂述四十绝句》《行书黄庭坚题伯时画揩痒虎》《识跋旧拓监本定武禊帖》《行书节录宗炳画山水序扇面》《行书论书扇》《楷书陶渊明诗扇面》《行书诗稿横披》《行书手札》《行书手札字子贞道州人道光丙甲翰林有东洲草堂集》《行书一无舍短七言联》《行书小海层楼七言联》《篆书论书轴》《隶书以俟知奥四字横幅》《节录韩愈进学解语横披》《隶书大字卷》《楷书格言卷》《楷书杜甫诗三首横披》《楷书赤壁赋四屏》《小楷黄庭内景玉经》《楷书临鲁峻碑》《节录庾信镜赋四条屏》《隶书蕴真赏心五言联》《篆书稻凉柳老五言联》《楷书张受之传略》《行书苏轼东皋子传》《行书七言联》《行书苏轼文》《隶书种蕉亭》《四体书屏》《隶书临华山庙碑》《楷书读书延年横幅》《行楷僵梅卧柳之庐》等。
何绍基手札七通考释
洲,晚号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十五年(1836年)解元,翌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历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副考官及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等职,晚年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浙江孝廉堂。
他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小学及金石碑版的考订、鉴赏无不精通,能补前人之未逮。
著有《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行于世。
何绍基是清代书法大家,其书法幼承家学,从颜真卿问津,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积数十年临池之功,苦心孤诣,熔铸古人,故其片言只字,世人珍若拱璧[1]。
河北省博物馆庋藏有《何叟手迹》四册(现归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乃天壤孤本,极具历史、艺术价值。
1995年,馆领导指定笔者与张金栋先生对其进行整理考释,并拟由出版社出版,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梓行。
时光荏颇有些敝帚自珍,遂选信札一组7通,稍作修改刊出,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赐教。
一、致黄本骥凡4页,前3页纵23.4厘米,横12.5厘米;后1页纵23.5厘米,横12.9厘米(封三)。
释文如下:虎痴先生座右:前奉手书并石刻数种,纫谢。
无似疏懒,稽阁久未修覆,歉罪殊深。
比惟侍福增娱,道祺时鬯。
著作之富,寿于吉金;吟诵之乐,锵比乐石。
惟未审现在仍设帐藩署否?想道望所至,当不少同游也。
基碌碌瞢(懵)学,盖徒务博而鲜有得。
近来良友寥寥,尤艰赏析之趣,尚祈时教及之。
《石阙铭》已付装潢,见者咸谓非近日拓本,不知诚得精拓,则近本非不许跨越昔珍也,然拜惠则诚厚矣。
便中尚望赐跋一行,名著湖湘间。
工书法,精考据,淹通经史,一生著述达20种218卷,其中《历代职官表》至今仍是研究历代官制的重要工具书。
何氏云:“大著《颜书编年》已刻竣末?”系询问黄氏所撰《颜书编年录》的雕版工作竣工了没有。
余绍宋先生云:“《颜书编年录》四卷,清黄本骥撰。
是编就所见鲁公书为之编年,首载鲁公世系表及官履考。
专以目见为准,故《乞米》、《寒食》诸帖俱未载。
其体例先录原文,石泐而文存者则补之旁注,后加考证,颇便观览,可传之作也。
何绍基祖孙四代全是书法家!
何绍基祖孙四代全是书法家!何绍基:晚清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十六年进士。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
何绍基小楷《册封琉球赋》(局部)何绍基书法对联何绍基《跋墨皇本圣教序》何绍基之父何凌汉书法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清大臣、书法家。
嘉庆十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担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朝廷要职。
何凌汉书法册页《东方朔赞》(局部)何凌汉行书《呻吟语》节选屏何绍基之子何庆涵书法作品何庆涵(1821~1892)字伯源,何绍基子。
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举人,官刑部郎中。
楷书师颜真卿、欧阳询,行书宗李北海,晚年书风近似乃父。
继承藏书,作有《眠琴阁遗文》。
何庆涵行书团扇面,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至正乙巳闰月五日因琼野上人以此纸求需画。
既为写溪山秋色并书。
吴门僧惟茂住天台山一禅刹,喜其旦暮见山,作绝句曰:“四面峰峦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
老僧止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门”有诗家风旨。
而或者谓山若欲去,岂容人掩住,盖吴人痴獃(呆)习气也,其说可谓不知音。
香光尝云云林书江南人士,以有无为清俗,此轴乃香光自收,以贻伯襄司成者书格天趣盎然。
书应寿吾十七兄大人雅正,伯源何庆涵。
何庆涵行书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节选纸本137×28.5cm,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王蒙松山书屋图纯用巨然,予见巨然浮岚图未及收,睹此宛如浮岚在眼。
画至此,叹观止矣。
王百谷题称为陆文裕公家物。
贶生廿兄世大人雅属,弟何庆涵。
何绍基之孙何维朴书法作品何维朴(1842~1922)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何绍基孙,工书画,晚年寓居上海,鬻画为生。
书法相仿何绍基,得神似。
何维朴小行草团扇,纸本12.6×12.6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此团扇十分精彩!内容系苏东坡《泛颍》:“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何绍基书法研究
何绍基书法研究作者:何占福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12期【摘要】在清代碑派书法发展过程中,何绍基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处于金石考据学勃兴、碑学兴起的书法变革时代,他于篆书、隶书、楷书、行草诸体均有精深的造诣,并能将诸体融会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本文试图从何绍基书学思想、书法实践以及对清代碑派书法的影响来展开论述,以对何绍基的书法研究作出比较全面、客观、明晰的认识。
【关键词】何绍基重骨轻姿横平竖直中锋用笔回腕高悬何绍基处于金石考据学勃兴、碑学兴起的书法变革时代,这造就了他对碑学极力的提倡和独辟蹊径的创新。
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独创了为人称道的“何体”,对晚清书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何绍基的书学思想何绍基在书学思想上有很大的成就,他不但继承了阮元对碑学的复古思想和包世臣在北碑笔法上的开创,还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
(一)书须存篆意在何绍基的书论中有许多关于篆书的思考,其中尤为典型的是“书须存篆意”,甚至是把它作为书法之秘。
何绍基曾云:“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
”又云:“真行原自隶分波,根巨还求篆籀蝌。
”何绍基还对颜鲁公、欧阳父子的楷书格外推崇:“窃谓两公书律,皆根矩篆分,渊源河北(魏碑),绝不依傍山阴。
余习书四十年,坚持此志,于两公有微尚焉。
”何绍基在给(祁)叔和张荐山学书的建议中强调:“荐山又有志学书,余劝其多看篆、分古刻,追溯本源。
”何绍基书法追求“篆意”,在书写各种书体时也尤其注重与篆隶的结合。
凡能体现其风格的楷书、行书、草书及隶书作品中,均参篆意。
(二)重骨轻姿何绍基对中国书法很有研究,对其中许多书法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曾说:“学书重骨不重姿,早窥古意薄献羲。
”“重骨轻姿”则是何绍基的另一典型书学思想。
其实在此之前,历代书家都很看重“骨”,对“骨”的论述也有很多。
如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何绍基隶书研究
何绍基隶书研究
何紹基,字子貞,號蝯叟,湖南道州人,享壽七十五。
清季著名書法家,篆、隸、楷、行四體兼能,擅「回腕」法執筆。
何氏生於書香門第,自幼習書,勤筆不懈,晚年專習八分,遍臨諸漢碑,尤以《禮器》、《張遷》兩碑為主要門徑,各竟百通之功,終於鎔鑄出自家面目,筆者以為何氏各體書「首妙在隸」,故本文旨在探討其隸書成就,通過對其一生習藝、習書軌跡之梳理,可知自古書家之所以成其大者,無不博涉多方,專心致志,方能立一家之言。
本文自當前已見文獻中,整理出何氏隸書作品,依臨書、聯語……方式序列,並對於諸作間之結體用筆、風格異同及創作先後等進行查考與比較。
何绍基的碑帖观念与学书历程研究
何绍基的碑帖观念与学书历程研究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2年第04期内容提要:在当前展览中,取法何绍基的书家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何绍基的书法观念进行理论研究。
本文拟对何绍基的碑帖观念、学书历程,以及何绍基学书历程对当前书坛的启示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当前取法何绍基的书家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何绍基;碑帖观念;学书历程何绍基一直是书界研究的热门人物,而从当前各级展览中发现,取法何绍基的书法家众多,且经常见到取法何绍基而获奖的书家。
因此在学术上有必要对何绍基的书学观念和其学书历程进行理论分析,以更好地了解何绍基的书学思想,更好地学习何绍基书法。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东洲山人,晚号猿叟或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
何绍基是清代代表性书家之一,何绍基碑帖皆学,在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被称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当代书法理论家大都将何绍基归为碑派代表性书家,亦有人将何绍基归为碑帖融合的代表性书家。
经考察,何绍基对碑学和帖学有着较为复杂的态度,在书法实践中何绍基做到了碑帖皆学。
一、何绍基的碑帖观念何绍基对阮元划分南北书派是持模棱两可态度的。
何绍基是阮元的门生,“忆余少壮时,喜临《坐位帖》。
廷对策亦以颜法书之,十二刻而毕,为长文襄、阮文达两师相及程春海侍郎师所激赏,已置第一,旋以语疵落置十一”[1]476。
何绍基评价阮元曰:“诂经精舍圣湖旁,岭外仍开学海堂。
节钺几人崇学术,典型百世永馨香。
新模重启珠江秀,后启弥增壁府光。
簪盍暂欣群彦集,海天琴思入苍茫。
”[2]516阮元提出了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响应者众多。
但何绍基对座师阮元的南北书派划分态度较为复杂,笔者认为何绍基并非如当前学者所说一味地鼓吹阮元的书学观念。
如有学者在文章说道:“何绍基作为阮元的弟子,对其师甚为推崇,对阮氏《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等碑学理论的阐扬不遗余力。
“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何绍基
“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何绍基《行书手札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三、笔法特点面对帖学的日益衰微,有清一代的书家都在反思,他们普遍认为问题出在笔法上,于是便从微观的执笔、运笔、用笔方面详加探索。
对此,何绍基有着更为深刻的见解。
执笔——“回腕高悬”何绍基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李广“猿臂善射”法中悟出了“回腕高悬”这种独特的的执笔方法。
其在《猿臂翁》一诗中写道:“书律本与射理同,贵在悬臂能圆空。
”何氏晚年“蝯叟”之号也因此而得。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是这样说的:“回腕法,掌心向内,五指俱平,腕竖锋正,笔画兜裹。
”这种执笔方法,要尽可能腕肘并起,因为腕一回着,运动就僵硬不便,失去了腕的作用,在无法运腕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笔笔中锋的。
因此,“回腕高悬”需比一般执笔法使出更大的力。
对于何绍基的执笔法,翁闿运先生评曰:“猿臂挽弓式回腕执笔法的优点是腕肘必然悬空,运笔时得以充分发挥笔锋上下提按的作用。
其缺点则腕死,全靠肘臂运行,不能使笔管向左右前后八面倾侧起倒,以尽笔锋周围副毫的作用。
写小字起倒幅度小,单凭笔端主锋上下提按,足够应用。
故何氏小楷精绝,作风与米芾小行楷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更能融化北碑于唐楷之中,不愧后来居上。
但作大字,欲求雄厚沉郁,除以中锋行笔为主外,非借助于副毫不可。
何氏腕死,笔管不能倾侧起倒,单靠笔端主锋运行。
故其大字空灵飞动有余,而雄厚沉郁不足”。
何绍基的执笔法确有违反人的生理常规,使转不便之处,然于何绍基而言,这种执笔法却成就了其独特的书风。
它起到一些技法上的弥补作用,能增强笔锋与纸面的磨擦力,使线条更显逆、涩,起笔易于形成藏势,收笔便于上挑以形成雁尾的效果。
这些与何氏心仪篆分遗意的审美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行书手札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运笔——“通身力到”何绍基在《跋魏张黑女墓志拓本》中有云:“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
”早在东晋,卫夫人就在《笔阵图》中提出:“下笔点画波撇屈伸,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何绍基 《楷隶册》、行书书札
何绍基《楷隶册》、行书书札中国书法第一互动媒体——书艺公社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何绍基(1799-1873),清书法家。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
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
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
书法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
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偶作山水,不屑摹仿形似,随意挥毫,取境荒寒,得石涛晚年神髓。
画必长题,题多佳句,惟不轻作、兴至为之,辄自毁去,故流传者少。
有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
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
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藏书家。
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
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出生于东门乡东门村一耕读民家。
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食于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
8岁随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泽门生。
18岁应京兆试,取眷录。
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优贡生。
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
咸丰二年(1852)任四川学政。
为官仅两年,次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官调职。
遂辞去官职,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咸丰六年(1856),由四川出发,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山东泺物书院。
讲学之余,尽游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处,留下许多诗句。
咸丰十年(1860),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
前后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教书达十余年。
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
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
何绍基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
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
论诗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而后直抒性情,“说自家的话”(《使黔草自序》、《与汪菊士论诗》)。
何绍基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文献与书法价值浅析
692023/05 No.255何绍基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全称《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云南巡抚牧庵刘公神道碑铭并序》,碑石两块,青石质,大小一致,碑长251厘米,宽78厘米,厚21厘米。
左右碑各18行,满行33字,共计1028字。
单字6厘米见方。
右碑每字完好,上部为碑额,篆书,7行,满行3字,共20字。
刻功极佳,形神兼备。
碑石现藏娄底市博物馆。
一、释文碑额: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云南巡抚牧庵刘公神道碑铭碑文: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云南巡抚牧庵刘公神道碑铭(并序)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钦加六品衔前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道州何绍基撰书并篆额范蔚宗始立《独行传》,补马、班之坠例。
以后诸史,祖袭其意,更有《孝义》《隐逸》诸传。
凡以阐绎幽光,敦扶教本,较《循吏》《文苑》尤为重。
且先顾家乘、闾史,浮词溢誉,秉笔者欲借以信今传后,往往恧焉。
今于湘乡刘公得其翔实确至,乃敢书其隧道之石。
按状:公讳象谦,字虚谷,又字牧庵。
其先由安化之古梅迁湘乡之杨家滩,遂为县人。
世有隐德,伏而不耀,至公考卓斋公以古义律身,先正格言,未尝离手口。
生子四人,伯氏象履,道光乙酉举人,耒阳教谕。
叔氏象恒,己亥举人。
季氏象益,国子生。
公其仲也,蚤充县学生,食廪饩,九应乡试不隽,士林惜之。
生平以《功过格》约敕言行,无疾容,无遽色。
卓斋公弃养,葺茅茨为“罔极庐”,与两弟守墓读书,距家二十里。
每日归省母萧太夫人寝膳,仍返墓所。
居母忧,苫块墓旁,哀泣之声,山中人不忍闻见。
友爱笃至,两弟抑抑受教,获成名业。
道光初元,合邑以公名应孝廉方正制科,公辞曰:“孝廉方正,求一字之无愧且不能,况四字乎?”坚辞不就。
里人称之曰:“是真可当四字无愧矣。
”行古乡亭介甲法,邑中翕然从之,莠民敛肃,有王彦方、孔仲山之风。
引掖后进,先德器而后文艺,子弟辈坐无交足,行无曳履。
所居近杨市,或终岁不见其履迹。
先业颇饶裕,祭服外无裘帛,粗缯大布,道貌浑朴,拯恤饥寒无少吝。
不信释道,属纩时,谆谆勖儿孙勿以浮屠法治丧,盖性既刚正,又锐自刻屈,思扶弼圣道,为人心风俗防检,老而弥挚云。
清何绍基书法《隶书长卷》欣赏
清·何绍基书法《隶书长卷》欣赏
何绍基(1799—1873)清代著名书法家。
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猨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编修。
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帖,心摹手追,自成一家。
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当时就得到世人的赞誉,而对后世的影响就更为广泛。
聪颖的性灵和终身的勤奋,使其成为清代后期书坛上最负盛名的碑学大师。
何绍基书法笔意含蕴,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此卷书风融隶、篆于一炉,从书法风格来看,书体只是自己的笔法,而所具有的乃是汉隶的神韵。
《九雅艺术网》是《书法第一网》运营团队【广州奇宇网络】旗下另外一个艺术品交易电商项目,签约艺术家可实现在《书法第一网》与《九雅艺术网》同步推广。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何绍基年谱长编及书法研究
何绍基年谱长编及书法研究
何绍基身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无论在晚清学术生丰富的宦游经历,交游圈极为广泛,因而他既为许多重要学术、文艺事件之发起人,亦为同期相关活动的见证人,故通过研究何绍基,不但有助于我们认清何绍基本人的学术、艺术面目,还可以此为切入点,掌握晚清学术、文艺发展的风向。
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对何绍基诗文、书法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中,均已取得累累成果,然而至今尚无一部内容详实的何绍基年谱问世,虽然也有学者做了一些基础工作,编订了何绍基的生平简表,皆因过于疏略,不足以全面反映何绍基一生行事之大略。故笔者编订此年谱长编,旨在网罗何氏一生有关事迹,为推动何绍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史料的基础。
同时,何绍基是清代道、咸之间继阮元、包世臣理论鼓吹之后,第一位在创作上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法大家,他独具特色的书法丰富了碑学实践。一方面,何绍基碑学中的复古思想是承前的,他对篆分意度的强调、他专勤的师碑功力乃至他独特的执笔法,无不体现了碑学时代的风尚;另一方面,他又是启后的,无论是他的化隶入行或者兼融碑帖,都足以预示着碑学革新的风向。
对何绍基书法的理解与感受
对何绍基书法的理解与感受作者:伍长巍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3期摘要:本人选择了何绍基的书法作为学习与创作的基础,阐释了本人从临摹思考到进行创作和过程。
文章采用图文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何绍基的书艺特点与自己创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阐述,从而加深了对何绍基书艺的认识。
通过学习与创作,本人主要的感悟是,“有意于佳”是平时的基础,“无意于佳”是作品的境界。
“无意于佳乃佳”必须有大量而长期“有意于佳”的训练才能达到。
学习书法艺术唯有坚持不懈、自甘寂寞才会境界渐佳。
当然更多的还需要涵养气质,多读书,善悟道,勤实践。
关键词:何绍基书法;临摹创作;感悟前言清代书法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清初的帖学时期,二是咸同以后的碑学时期。
康乾之际,由于受到文字狱的影响,帖学盛极而衰。
学者们开始向考古方向研究,从此金石学开始兴盛,包世臣、康有为等人都开始提倡碑学尊碑抑帖,对晚清的书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何绍基则是晚清崇尚碑学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然而何绍基不仅理论上崇尚碑学,而且法唐学颜,开创新的书法风格。
(一)临摹何绍基书法临摹古帖是每一位学书者都无法避开的课题,无论是学书开始,还是学书有成,临摹是唯一支撑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营养。
何绍基在五体书法中以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为时人和后人认可和称赞。
其行书以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为根基,反复临摹,成竹在胸。
我对何绍基书法的认识,首先也是从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开始。
我在临帖的过程中也就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要认真观察细心体会,这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法进入到书法的临摹中,才充分展现出临摹的意义和成果。
在临摹何绍基书法的时候我需要分析他的用笔特点和字的结体,他的结体重心下坠,撇和捺左右舒展,极有隶书意味。
在理解何绍基书法的基本用笔特点以后,开始进行临摹,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的坚持下来,熟而生巧,形成习惯以后,慢慢达到理想效果。
正如何绍基临摹颜真卿书法一样,要反复临写,精熟于胸,把字的姿态分解再整合慢慢吸收到脑海中,一步一步记录下来,为从临摹到创作做好扎实的基础。
晚清学者、书法家何绍基行书书论四屏
晚清学者、书法家何绍基行书书论四屏
何绍基(1799-1873),清书法家。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
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
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
书法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
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偶作山水,不屑摹仿形似,随意挥毫,取境荒寒,得石涛晚年神髓。
画必长题,题多佳句,惟不轻作、兴至为之,辄自毁去,故流传者少。
尺寸:144×36cm×4
题识:不为法缚,不求法脱。
书家书(者)流虽知其美,实未知其所以美也。
跋东坡书云:笔力雄健不居人后,英风逸韵高。
朱子于六艺无不精,而尤专于书。
笔势雄迈迅疾,而波磔点画无不合先民矩矱。
诗章尺椟传播人间,珍如拱璧。
尤精于鉴古,跋十七云:官本法帖,号为佳刻,然真伪亦混淆矣。
此贴得不芜乱,从容衍裕,意象超然视古今。
成都讲堂画像帖,盖屡见之,固右军得意笔,公亦有会心耶,何书之频也。
柏庄廉访兄属,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何绍基书艺成因微探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执笔的方法2.羊毫的使用3.颜真卿的影响4.自身的努力5.官场的失意6.横平竖直的影响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者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声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何绍基书艺成因微探美术学(书法教育)杨太平[摘要]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叟,又号猨叟,湖南永州道县人,尚书何凌汉之子,阮元门生,官至翰林院编修,提督四川学政,精通经史,小学,何绍基的书法,溯源篆分,通会欧阳询父子及颜真卿,李邕,苏东坡诸大家,各体书熔铸古人,其书四体皆工,大小兼能,亦善篆刻,被誉为“有清二百年以来第一人”。
本文试探析何绍基之书艺成因,从其时代背景,笔法,书写工具等方面剖析。
探究何绍基书学成就之原因,而从何绍基的书艺成因,也可让后来学书者更加了解一代碑学大师,从中取法自己所需。
不遑为人生一大乐事。
[关键词]何绍基;书法;成因He Shaoji calligraphy Cause analysisFine Arts Calligraphy Yang Tai-pingAbstract:He Shaoji ( 1799-1873 ), word ZiZhen, also was named as Dong zhou scholar.when he was old, he liked to call himself as childish old man for fun. He was from Daoxian County,Yongzhou,Hunan.He was the son of He Linghan who was a minister. He was a student of Ruan Yuan who was famous as a writer, after finished his study, at first he was assigned a job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sorting out data, collating books etc. at Hanlin academy .And then promoted to be 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He was proficient in history and language. Besides, his calligraphy, both seal character andclerical script, was perfect. What’s more, he could absorbed merits of those authoritative calligraphist like Ouyang Xun and his son, Li Yong, Su Dongpo and Yan Zhenqing. Each type of calligraphy, he gained skill from simulating characters of famous calligraphist. With some practice, he became very good at different size of character, even more he could engrave them. He was known as the" The first person of Qing dynast’s two hundreds year".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sis the causes of his genius calligraphy. We will state the reasons from its background, style of writing, writing instruments etc.From this statements, we hope our readers not only will know more about him, but also can acquire some skills of calligraphy. And that’s my pleasureKey word: He Shaoji;calligraphy;Calligraphy causes引言:何绍基作为有清一代的书法大师,其个人书学经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本文旨在从何绍基生平的各个方面探讨分析,何绍基的书法成因,鉴于关于何绍基的著作论文已多,而涉及的多关于其生平,书法本体,而关于何绍基书法成因的探究却少之又少,本人所写此篇文章,仅以全何绍基书法之探究,因本人才疏学浅,故而可能略有瑕疵,仅博方家一笑尔。
何绍基行书及书论
何绍基行书及书论
邓文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3(000)003
【摘要】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历任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等职。
据记载他通经、史、小学。
诗学黄庭坚,其学术成就为其书名所掩。
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州草堂诗集文抄》等。
书法在何绍基多方面成就中影响最大。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书法越来越对后世产生着重大影响。
潘伯鹰先生《中国书法简论》中称何绍基是清朝最后一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邓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武侯祠藏何绍基行书七言 "似游麻源"行书联赏析 [J], 胡莉
2.胸次广博天地开落花飞舞毫端来——谈何绍基的行书艺术 [J], 张繁文
3.探源篆隶入神化境——何绍基《行书五言联》赏析 [J], 吴彬森;
4.熔铸古人自成一家——何绍基的中晚年行书 [J], 朱万章
5.溯源篆分师法颜体——何绍基行书评析 [J], 张锡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道探赜·历代经典书家研究何绍基》将于2016年6月出版
《书道探赜历代经典书家研究何绍基》将于2016年6月出
版
佚名
【期刊名称】《书画世界》
【年(卷),期】2016(0)3
【摘要】《书道探赜·历代经典书家研究何绍基》将于2016年6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历代经典书家研究)丛书的其中—册。
书中主要对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的书法大家何绍基的书法艺,同时配以上百幅的高清作品圈版,行文谨严、系统、精准,着重探讨了其独特书风演进的过程,以及形成其独特书风背后的各种原因,强有力地佐证了其不愧为消代碑学一系中的杰比代表。
【总页数】1页(P94-94)
【关键词】美术出版社;何绍基;历代;书法;书风;碑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书史中的『贰臣』书家批评观念探赜 [J], 赵明
2.传播心理探赜①--传播学经典研究中心理学方法和理论的引入 [J], 刘淳松
3.“药栏”本义探赜发覆──兼析历代学者之诠解误释 [J], 马天祥
4.经典名方达原饮方证分析及其传承运用探赜 [J], 方正远;岳冬辉
5.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经典探赜 [J], 韩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