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资料
第八讲清代的旅游
张野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统一政权。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界点,清朝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一阶段维持着传统的旅游形式,后一阶段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出国旅行以各种形式广泛展开,出现了新的旅游交通工具,西式新旅馆也开始出现。
一、康乾帝王的巡游
继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之后,清代的康熙和乾隆皇帝掀起了中国古代后期的帝王巡游的高潮。康熙与乾隆各六次巡游江南。除了“观风问俗”、“留意河防”、“体恤民情”、昭示“满汉一体”,“显扬圣威”,也有游览江山的情怀在其中。
康熙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四十六年(1707)的二十余年间曾六次巡游江南。第一次,登泰山观日出,抵达金山望长江,到苏州游园林。在归程中,临燕子矶,祭明孝陵并题“治隆唐宋”,再抵曲阜瞻仰孔庙;第二次,过济南、扬州、苏州、杭州,在灵隐寺题词“云林禅寺”。过钱塘江,登临会稽山祭大禹,篆书“地平天成”的刻石。在绍兴兰亭书写《兰亭集序》全文并刻碑留念;第三次,游西湖并题写了西湖十景,在苏堤的跨虹桥边把“曲院荷风”旧名改为“曲院风荷”;第四次到第六次,多次游览了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等风景名城,并留下许多有趣的传说。康熙游太湖时,品茶“吓煞人香”并改为“碧螺春”。
乾隆巡游江南的路线与康熙基本相同,并在扬州、无锡、苏州、杭州的名山胜水中留下众多故事。他多次游览无锡寄畅园,先后赋诗二十多首,回到北京按
寄畅园样式仿造于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名惠山园(现称谐趣园)。在苏州游览狮子林,在园中临池而筑的小亭写下“真趣”的额题。
二、文人旅游者与旅游诗文画作
(一)文人旅游者与旅游诗文
李渔,清代最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自称“二十年来,负笈四方,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可谓是一位旅游家,著有《闲情偶寄》传世。
叶燮,因性格耿直而被罢官,从此浪迹江湖,遍游海内名山,到76岁老年时,还以未能一游名胜会稽五泄山为憾,特地前往,归来后就染病而死。
孔尚任是孔子后裔,多次游览扬州、南京一带胜迹,在游历中积累素材创作了《桃花扇》。
许多文人在旅游中创作了各具特色的旅游诗文。如: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他一生喜爱旅游,写下了许多游记。《游黄山记》九篇是其代表作,其中的第三篇着力描写了黄山的“云铺海”,文笔十分生动。
袁枚是清中叶享有盛誉的文学家,因晚年筑室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中年后他辞官定居江南,游山玩水,赋诗作文达43年之久。他吟诗道:“自觉山人胆足夸,行年七十走天涯。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有《峡江寺飞泉亭记》、《游黄龙山记》、《游黄山记》、《游桂林诸山记》等一系列游记散文。
魏源一生酷爱山水,自称“夙抱山水情,每与烟霞约”(《北上杂诗七首同邓湘皋孝廉》)。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对旅游的热衷可说是世人罕匹,到了沉湎不能自拔的地步,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溺”。他说“溺仙溺佛溺山水,与溺酒色无殊轨。嗜好不专溺不深,安能万事不易此”(《游山后吟》)他的旅游活动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游历时间长,正如其自况“少年好远游,曾踞祝融之峰最上头”,“从此芒鞋踏九州,到处山水呈真面”。(《游山吟》)他一生中若得空闲,便四处旅游,自少小游南岳后,便“半生放浪山水里,日逐烟霞穷不已。世人狂我弃利名,我亦怪世遗云水。”(《游山后吟》)
第二,游历地域广,“轮迹几遍域中”,东到远悬东海的定海普陀山,西到甘肃酒泉嘉峪关,西南到四川蜀中,东北到山海关,南到香港、澳门。
第三,魏源游历并非单纯的游山玩水,往往带着考察的目的在内,他说“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游山吟》),他通过游历,对晚清的河患、海防以及种种社会问题都做了细致而深刻的考察,通过著述或在幕府中发挥他的经世才
干。
第四,魏源喜游,亦喜吟诗作文,每到一处,辄有题咏,抒发性灵。他留下来的800多首诗中,山水诗就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郭嵩焘赞其“游山诗,山水草木之奇丽,云烟之变幻,滃然喷起于纸上,奇情诡趣,奔赴交会”(《古微堂诗集序》)。
清代是楹联的盛期,中国现今旅游景点中的楹联大多题刻于这一时期。其中,有许多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如:江峰青在扬州的二十四桥题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刘凤诰在济南的大明湖题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黄道让在长沙的岳麓山顶的云麓宫题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清代旅游楹联中最著名者,当属孙髯在昆明大观楼的题联,此联写景、咏史、抒情,洋洋洒洒竟达180字,被人称作“天下第一长联”。上联写登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
(二)文人旅游者与山水画作
石涛,俗姓朱若极,是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法名原(元)济,号苦瓜和尚,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是清代山水画家中富有独创性的一位。他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他饱览名山大川,创作大量山水画作。他曾在《画语录·山川章》中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代表作有《搜尽奇峰打草图》、《山水清音图》等。
弘仁,俗姓江,名韬,字大奇,又名舫,字鸥盟,安徽歙县人。出家后,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早年出家为僧,云游大半个中国,创作出《黄山天都峰图轴》、《黄山松石图》等山水佳作。
梅清平生最喜欢游历,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曾说:“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