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原诗、翻译、主题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期中课外古诗词:一、峨眉山月歌/李白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
《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原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14.七上课外古诗词联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3.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画一幅画,要画哪些内容?
破败的故园,衰败的菊花,金戈铁马,血流成河,饿殍遍野。 4.给《夜上受降城闻笛》谱一支曲子,应该选何种乐曲,谱什么样的曲? 笛子、埙、古琴。轻缓起,高音落。
任务三
四首诗的标题都有一个地名,如果要把四个地名画在一张图上,
请问有什么理由可以自圆其说?
1.给《峨眉山月歌》拍一部短片,需要拍摄哪些内容?
山、月、水流、月影,月影穿梭清溪、三峡到渝州,诗人抬头又 低首。镜头切换速度要快一点。
2.给《江南逢李龟年》设计一段对话,应该设计什么内容?
杜甫:啊,李兄,竟在此处遇见你? 李龟年:是呀,子美,你怎么也流落至此? 杜甫:唉,国家遭难,谁也不能幸免,同是天涯沦落人呵…… 李龟年:想当年,咱在岐王府和崔府中歌舞升平是多么的欢快呀 。 杜甫:快别提当年了,记得当年也是春末花落时节,岂非正预示着大唐的没落么……
感谢聆听
李白从峨眉山出发,浮平羌,发清溪,向三峡,到渝州,前行越远越思念峨眉山, 因为这些地方中峨眉山离家最近,所以这么多地方以峨眉为题,以峨眉山月为题, 强调思乡之情。 杜甫和李龟年在江南相逢,想起的是盛唐京城相会之繁华,不胜感慨唏嘘,对比 之下,思念故国,思念繁华故国往事之慨呼之欲出。又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岑参边塞之人,久在边塞,安史之乱,长安故里尚处敌手,本来只是有家难回, 这下是家都没了,思念长安的情感变得异常沉重复杂。有家国情怀,有对亲友的 思念担忧。更有厌恶战争之恨。 受降城念更深,边塞之苦更烈。 综上所述,这是一副盛唐到中晚唐的游子羁旅他乡思念图谱,只是背景、感情程 度和成分简单复杂各异。
七上课外古诗词联读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部编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 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 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岑参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
1.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 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2.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 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 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 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 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lú
zhēng
峨眉山月歌
李白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 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 《蜀道难》等。
整体感知
qiāng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yú 思君/不见/下/渝州。
整体感知
qí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dù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féng 落花时节/又逢君。
整体感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cén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lián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山月和江水所展现的千里蜀江行 旅图,写诗人离开四川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
诗人秋夜行船时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之情。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炼字炼句(赏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逢李龟年 (七言绝句)
杜甫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 介人
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 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诗圣”之称。他和李白齐名,世 称“大李杜”。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 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真实深刻地反映 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 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 一代“诗史”。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勉强,尽力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知兄弟登高处
用典,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 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 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 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岑六年边塞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空 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 塞诗的基调,诗歌内容多为热情歌颂唐 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解释战争的残 酷和悲惨。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 词句注释
▪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北。
▪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 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市的交界处。
▪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 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 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 寻常:经常。
▪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玄宗时,曾 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 君:指李龟年。
▪ 译文
当年பைடு நூலகம்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 出,
写作背景
▪ 安史之乱后,杜甫(公元770年)漂泊到潭州 (今湖南长沙),长期饥饿,疾病和漂泊的 折磨,诗人健康遭受严重损害。李龟年在安 史之乱后,也流落江南。杜甫14岁时曾在洛 阳听过李的歌唱。这次二人又在潭州偶遇, 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凄婉的七 言诗。
▪ 注释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 后流落江南。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市的交界处。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 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小结
借景抒情
峨眉山月
思念故乡、友人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千里蜀江行旅图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离开四川时的所 见所感。诗歌通过描写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 里蜀江行旅图,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 友人的情感。
课 堂 检 测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
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_夜___发__清___溪__向___三__峡, _思___君__不___见__下___渝__州_。
写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755—763)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 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 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写下这首诗。
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 指唐朝由胜而衰。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正是”、“又”两个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 间寓藏着无限的感慨。
“落花时节”暗喻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荡和诗 人的衰病漂泊。
赏析诗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后两句写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漂泊颠沛中 与老友重逢,蕴含了诗人对国事凋零,对彼此现 状的无限感慨。
“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 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一语三关:1、自然的景色;2、国家的衰败;3、 作者自己和友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学会鉴赏诗歌,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 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 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 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 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 使我思念不已。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种景物写 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种景物来传送眷念之情,这 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 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 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 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 庐山瀑布》、《行路难》、《蜀 道难》、《将进酒》、《梁甫 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 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 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 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 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 古今的伟大诗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 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 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 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 了,多么想念你啊!
语言特色: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 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 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 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 ,却尽寓其中。
•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 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 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 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以 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初一语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人情感的丰富内涵,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3.积累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查找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以及《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龟年》的写作背景,并熟读这两首诗。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初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学习任务二:再读诗歌,把握情景关系学习任务三:三读诗歌,分析写作背景学习任务四:四读诗歌,聚焦诗歌意象【推荐学习资源】1.《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2.大历五年是公元770年,开元盛世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搅乱大唐的安史之乱都结束八年了,可是社会始终没有从动乱中恢复过来,国家分裂,满目疮痍。
杜甫此时已经接近六十岁,辗转漂泊到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长沙。
不仅当年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就连生活,也是“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落魄不堪了。
那个当年整天出入宫廷的李龟年呢?也已经流落江南。
所谓“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老艺人只能卖唱讨生活。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课后练习】课外研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体会诗人情感,完成下面表格。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理解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 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 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 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理解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勉强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遥 怜 故 园 菊, 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应 傍 战 场 开。
2、请写出对“落花时节”的三中理解。
(1)明写相逢的季节。 (2)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3)作为人生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 节的暮年。
3、赏析后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和沉沦身 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 度表现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 哀愁之情。
【练习题】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 点。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峨眉山月歌》与《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峨眉山月歌》与《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设计
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 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答案解析1(1)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C
诗歌的后两句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反衬 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六、作业
1、熟背《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龟 年》,并能准确默写诗歌。
2、运用这节课所学技法,试自主理解《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夜上受降城闻 笛》,若有疑难点,做好标记,下一课时, 共同探讨。
七、板书设计
背景:初次离开家乡
激动、兴奋
写景:山月皎洁——照“我”离家
江水依依一不舍之态
-不舍 途径五地一千里行旅 一 抒情:思“君” — -思月、思亲、思友、思乡
——忆往昔繁华鼎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在教材中安排为课外诵读的古诗。
虽然初中阶段,古诗词 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只是以默写的形式考核学生对古诗词的识记,但是为了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文字解读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本人对课外古诗词的赏析还是比较重视的。
故在设 计教学环节时,采取了“1+1”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引领赏析《峨眉山月歌》,总结出 学生易于理解的、实用的读懂古诗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去读懂下一 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来看,各个教学环节进展得峨眉
山
月歌
江南逢
李龟年
——感今日乱离时节和沉沦身世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 又是好风景] 反 -反衬 落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诗意 3、赏析诗句 4、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意,赏析诗句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掌握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初识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 有“诗仙”之 美誉。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 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 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 出蔑视权贵,反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束缚,追 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他以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 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 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 诗人。
3、《峨眉山月歌》借哪两种景物 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 流”两种景物来传送眷念之情, 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 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 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赏析语句
1、说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 “ 入”、“流”两个动词的妙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 月,这首诗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 时候)以前,他怀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生 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作者 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 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明确诗意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 多次听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 重逢李君。
内容理解
1、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 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赏析后 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一语双关,蕴含着对人世沧桑、盛世不再 的惋惜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唐玄宗时著名乐 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 落江南。
杜甫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 的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 ·七年级上册
诗 词 课 题 总 览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峨 眉 山 月 李 歌 白
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 《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 难》等。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 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 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 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 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 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 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 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 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 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 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 久凝视着远方„„
语文《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案(2021年秋学期电教馆录课)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能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诗歌情感,3.了解古诗中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运用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感的丰富内涵。
一、《峨眉山月歌》(一)诗词导入同学们,“月”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经典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咏不已。
《诗经》有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可见自古以来,月就被寄予了无限美好的情愫。
“诗仙”李白爱月,在《古朗月行》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借明月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明月表达思乡之情。
的确,月在诗人笔下千姿百态,柔情万种。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再来欣赏一首李白写月的诗《峨眉山月歌》。
作者简介(二)朗读诗歌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2.七言诗一般为223朗读节奏,但是为了便于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后面的3应画出12或21的节奏。
下面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请同学们初次体悟诗人的情感。
3.释题请同学们看一下诗题“峨眉山月歌”,这里“歌”是歌咏的意思,所以诗人歌咏什么?诗人歌咏的就是“峨眉山月”。
如何写月?为何咏月?写月有什么妙处?这是我们今天重点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诗句1.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交代了地点和时间。
想象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抬头看到秋天的山最妩媚,秋天月最明净,开篇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描摹了一幅唯美的画面。
秋夜,弯月高悬,清辉一片,峨眉山仿佛剪影般出现在眼前,多么宁静,多么惬意。
(静)秋高气爽,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
我们可以用秋月两个字来概括这幅宁静惬意的画面,读来有一种音韵美。
2.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又是如何写月呢?这里“影”是指诗人低头看见月影随江水流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峨眉山月歌》一、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三、理解诗义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四、作品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 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 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 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 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 思,可谓语短情长。
〔主题〕
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 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 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 识。
赏析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这两个是 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 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 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 的美好回忆。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 的无限眷恋。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 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词句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句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北。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 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市的交界处。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 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 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 集》。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 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 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 念你啊!
赏析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 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 形容月色之美. 次句“影”指月影,意言月影映入 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 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 夜行船之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 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 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 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 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 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 思,可谓语短情长。
〔主题〕
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 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落花时节”,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 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 节的暮年。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 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 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人生凄 凉飘零的深切感伤。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 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 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 识。
பைடு நூலகம்
赏析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这两个是 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 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 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 的美好回忆。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 的无限眷恋。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杜甫(公元770年)漂泊到潭州 (今湖南长沙),长期饥饿,疾病和漂泊的 折磨,诗人健康遭受严重损害。李龟年在安 史之乱后,也流落江南。杜甫14岁时曾在洛 阳听过李的歌唱。这次二人又在潭州偶遇, 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凄婉的七 言诗。
注释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 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 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玄宗时,曾 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君:指李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