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边塞诗鉴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景物特征,积累掌握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2 、掌握边塞诗常见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边塞诗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边塞诗的情感艺术技巧和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边塞诗,学习此类诗歌中体现的建功立业的精神和欣赏边塞的风光。
2、希望学生胸怀大志,努力学习,将来为国效力!3、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分析手法鉴赏方法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品读唐诗,激情导入。
(配《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品读唐诗,让我们能领略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秀丽江南;能感受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真挚友谊;更能品悟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黄沙”“金甲”“楼兰”……是多少征人浴血奋战的热土;“边塞”“铠甲”“大漠”……是多少将士誓死捍卫的家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叹衷情——边塞诗鉴赏”。
二、初识边塞真面目1.知识链接: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它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
2.检查预习①根据所学诗歌归纳边塞诗常见的意象:②归纳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特点:雄浑、雄壮、奇寒、奇丽、壮阔、萧瑟、悲凉、孤寂、苍凉、苍劲三、山重水复探幽境朗读经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1.全班齐读2.请一位同学美美地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每句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每组回答一句诗歌情感(分组完成任务)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作者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感叹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边塞诗鉴赏教案【最新】
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边塞诗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边塞诗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高中语文《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边塞诗鉴赏设计者:杜倩一、教学内容分析边塞诗作为高考考点之一,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正是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探究边塞诗的意象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2、总结归纳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态度。
【过程和方法】1.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讨论归纳总结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和情感倾向。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沧桑之美。
2、总结归纳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态度,感悟侠骨柔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这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
阅读诗歌不成问题,鉴赏诗歌的能力依然存在不足,对诗歌的把握,尤其是对诗歌情感的品悟还不到位。
不能在简短的诗歌中体会凝练的思想。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步骤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导入展示两张与边塞诗有关的图片,用诗句概括画面--------------秦时明月汉时关【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图片导入法初步建构边塞诗的文学地位和兴盛原因: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
开在远古的楼兰,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
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边塞诗作为中国古代经典诗歌之一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迥异风光----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在特殊的时间段,边塞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大量的涌现。
唐宋主要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范仲淹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教师点拨法PPT展示初次探究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为例了解边塞诗运用意象的特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特点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一、高考真题体验1、(2015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眀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答案】(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古诗分类学案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教案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诗》教学案
1 4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 5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 、见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 六、学案练习: 《阁夜》 杜甫 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 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 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 1.这首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 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 阁夜 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 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 所见所闻和所想? 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 渔人、樵夫的歌声,为乱世的音响。 作者:杜甫 (唐 ) 业的人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 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 。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 彭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 岁暮阴阳催短景, 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 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 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写 要素? 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 天涯霜雪霁寒宵。 得异常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 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 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 忧民之情怀溢于表。 2“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 五更鼓角声悲壮, 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 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 字)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 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峡星河影动摇。 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 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 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 野哭千家闻战伐, 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 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之 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 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 夷歌数处起渔樵。 么? 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 3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 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 卧龙跃马终黄土, 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 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 人事依依漫寂寥。 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 样的悲慨? 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 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 头。
边塞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广东高州中学崔华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边塞诗的独特意象。
2、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3、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的边塞诗,让学生归纳边塞诗的特点。
2、通过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运用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去鉴赏边塞诗。
3、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戍守边疆将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热爱和珍惜当前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鉴赏边塞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探究式复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是这样评价古典诗歌的:“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
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确实,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寓所,而诗歌则是灵魂的最深处,它常响彻于你的生命,愉悦心灵,传递情感,寄寓思想,教育后人。
当我们研究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到这汗牛充栋如繁星般美丽而深沉的古典诗歌上。
(二)感悟与鉴赏,归纳边塞诗的特点,整体把握边塞诗。
阅读以下诗歌,思考:这些诗歌属于哪类型题材的诗歌?归纳该类诗歌的特点。
①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注: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高处,它吞食月窟,侵及星辰;远处,它的气焰越过西方的赤坂,一直威逼更远的单于。
②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金河:即黑河。
唐时设金河县,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因水中泥色似金,故名。
边塞征战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边塞征战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内容、特点、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2、学习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方法。
一、概念:边塞征战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盛唐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
这类诗多以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为题材。
二、思想内容:1、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2、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3、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4、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5、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6、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三、特点及常用意象:1、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鲜明的边地风貌。
自然景观:黄(风)沙、白(长)云、冰川、雪山、大漠、黄河、秋月、孤城、边关;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战马;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塞外、雁门、漠北、玉关、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黄河;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人物: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
四、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三一文库()〔边塞诗情感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教师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起源;
2. 掌握边塞诗常用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
3. 通过赏析经典边塞诗作品,提升对边塞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
一、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边塞诗是指古代中国在边疆地区的歌咏之作,它以描写边塞风光、表达边疆情怀为主题,反映了军民在边塞地区的艰辛生活和困境。
边塞诗的特点包括:
1. 火热激昂:边塞诗通常充满激情和豪情,以歌颂边塞的英勇和英雄气概。
2. 蔚为壮丽:边塞诗以其雄壮、磅礴的景象塑造和描绘边塞的风光和气势。
3. 苦难与希望:边塞诗揭示了边塞地区人民的辛酸和苦难,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二、边塞诗的起源
边塞诗起源于古代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军民民间歌谣和诗歌创作,受到了兵荒马乱、边疆军事要地的影响,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独特之处。
最早的边塞诗作品可以追溯到唐代,如《塞下曲》、《凉州词》等都是边塞诗的代表作。
三、边塞诗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
1. 空旷广阔的景象描写:边塞诗作品通常以大漠、边塞、边关为背景,通过描绘辽阔的草原、浩渺的沙漠和奔腾的黄河等自然景观来体现壮丽和边疆的气势。
2. 英勇豪迈的英雄歌颂:边塞诗用以表现边塞地区的军民英雄主义,歌颂边塞将士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以及他们舍生忘死、守护家园的精神。
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塞诗情感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案教学设计:边塞诗情感鉴赏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高二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必修五《边塞诗情感鉴赏》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通过阅读并分析《边塞诗研究》一文,使学生通过对边塞诗情感的鉴赏,深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通过对《边塞诗研究》的分析,了解边塞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边塞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描述西北边塞景色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西北边塞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展示教师展示一些边塞诗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
Step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边塞诗的特点有哪些?2.边塞诗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哪些?3.边塞诗情感与边塞文化有何关联?Step 4:阅读分析学生阅读《边塞诗研究》一文,并完成相关的问题分析。
Step 5: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Step 6:讨论总结学生就边塞诗的特点、情感表达以及与边塞文化的关联进行总结讨论。
Step 7:诗歌创作学生分组进行边塞诗创作,并进行课堂展示。
教学材料:1.视频:西北边塞景色的描述视频;2.边塞诗经典作品的图片或摘录;3.《边塞诗研究》一文;4.创作边塞诗的素材和模板。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2.阅读理解和问题分析评估;3.边塞诗创作和课堂展示评估。
教学延伸:1.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边塞文化展览或边塞诗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边塞文化;3.鼓励学生进行边塞诗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Step 1:导入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西北边塞的兴趣和好奇,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历史照片或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西北边塞的辽阔和苍凉。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北边塞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发展背景。
《边塞诗欣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欣赏——不教胡马度阴山福鼎一中李健一、教学内容分析《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第二课——边塞军旅。
唐宋诗词鉴赏这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古典诗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与形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得到思想教育,而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因此对这个专题的学习,就要让学生领略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魅力,要让学生欣赏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感受艰苦充实的军旅生活,更要让学生学习乐观豪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已在必修课中学习了几个诗歌单元,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就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必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部分诗歌,对古典诗词形成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补,集思广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提高。
学生较少接触选修课的学习,对于所选科目有一定兴趣,但没有经验,缺乏技能与方法,所以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要授予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快乐,取得成效。
对于边塞诗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对边塞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
三、设计思想1.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本课选取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来展现军人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来唤起学生为国戍边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在鉴赏边塞诗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塑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2.学生学习往往有从积累到整合、从感受到鉴赏、从思考到领悟的过程,所以,先让学生接触更多边塞诗再形成边塞诗审美特征的概括,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喜欢这首边塞诗,而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边塞诗的艺术魅力,在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领悟边塞诗的丰富内涵。
高三语文第7讲教案边塞诗
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解析】
与“夜遁逃”“轻骑逐”串联思考,问题迎刃而解。 2.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答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
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 了大雪。 【解析】
联想指向“唐军”的行动。
5.题目“从军行”中的“行”的意思是指
。
【答案】
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
【解析】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
府诗的基础建立起来的。
6.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侧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 面描写。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 。 【答案】
二、知识讲解
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 刀、铩、箫笛……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 夷、楼兰、安西、单于…… 思想情感: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同情边关将士。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专业术语: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同情、厌战、离恨……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虚实结合、用典 。 考点1 边塞诗的情感赏析。 考点2 边塞诗的手法赏析。 考点3 边塞诗的语句赏析。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高中语文-14鉴赏边塞诗
壹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出自边塞诗?( D )
走
A.高适《塞下曲》
进
B.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边
C.柳中庸《征人怨》
塞
D.曾巩《咏柳》
诗
贰 下列选项中,属于边塞诗的是( C )
走
A、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进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边
C、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015年全国I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飞雪。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作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
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业 作业2: 思考: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
大漠的豪情与悲愁
——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标志:常见意象。 2.掌握边塞诗中诗人常见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
何 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 为 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边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 塞 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诗 ?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
,
”
5.《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
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泊秦淮》(杜牧)
边塞诗鉴赏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鉴赏专题教学设计第1篇:边塞诗鉴赏专题教学设计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花雪月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在高中故事教学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派别的诗歌,对于边塞诗而言,如何掌握其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2015高考边塞诗鉴赏教案
边塞诗鉴赏【考点归纳】:与其他诗歌一致,即:意象、语言、手法、情感【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先秦《诗经》已有:《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诗经·小雅·采薇》:“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至宋元明清衰微。
二、边塞诗的主要意象(包括地名、乐器)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shā)、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jié)夷指少数民族)碛(qì)西轮台龟兹(qiū cí)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杀敌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离情别绪·思乡思亲。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边塞诗鉴赏教案边塞诗鉴赏【考点归纳】:与其他诗歌一致,即:意象、语言、手法、情感【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一、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先秦《诗经》已有:《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诗经·小雅·采薇》:“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至宋元明清衰微。
二、边塞诗的主要意象(包括地名、乐器)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shā)、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jié)夷指少数民族)碛(qì)西轮台龟兹(qiūcí)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杀敌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离情别绪·思乡思亲。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战斗场面·反对征伐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4.奇异风光、百姓生活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四、边塞诗的主要风格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五、方法点拔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如:(1)盛唐: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即使战争艰苦无比,也无比壮丽;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不悔。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卢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3、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修文中学诗歌鉴赏 2014届高三语文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对比,以抒发作者心中的满腔的幽愤和无言的抗议。
这里是匹马驰骋疆场,那边是蒙尘貂裘战袍.这里是壮心在前线站场(天山),那边是退居家乡(沧州)作者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读者对爱国志士产生很大的同情,对昏庸的南宋朝廷的憎恨.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边塞诗鉴赏【考点归纳】:与其他诗歌一致,即:意象、语言、手法、情感【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一、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先秦《诗经》已有:《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诗经·小雅·采薇》:“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至宋元明清衰微。
二、边塞诗的主要意象(包括地名、乐器)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shā)、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jié)夷指少数民族)碛(qì)西轮台龟兹(qiūcí)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杀敌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离情别绪·思乡思亲。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战斗场面·反对征伐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4.奇异风光、百姓生活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