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不健康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名词术语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名词术语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名词术语
1.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的含义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而是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与社会相适的心理状态。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见,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几个方面的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

3.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不健康会发生什么问题

心理健康不健康会发生什么问题

心理健康不健康会发生什么问题人的心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郁闷,生气,埋怨等,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单方面表现。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不健康会发生什么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犯错误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有的甚至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如: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绪,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与同事打架,夫妻之间吵架,甚至动手打人,轻则犯错误,重则触犯刑法。

2、人生失败很多人一辈子就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

3、人际关系糟糕心理不健康者人际关系一般都非常糟糕。

不但上司讨厌,同事也讨厌,回到家,爱人也讨厌。

尤其是一些病态人格者,不但人际关系差,事业上也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2心理健康的标准1.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1.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1.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1.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优良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1.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必须要,并具有满足此种必须要的能力。

1.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1.7、能坚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1.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3怎样才干做到心理健康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并对身体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同样地,身体健康的状况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人们追求全面健康的重要方面。

一、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积极的心态和平和的情绪可以促进人体健康的运转,增强人体免疫力。

相反,长期的压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各种生理问题。

其次,心理压力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长期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紧张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大量的研究证明,心理压力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还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习惯,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焦虑和抑郁的人往往会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锻炼的行为,这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另外,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直接导致人们滥用药物、酗酒或烟草等不健康的行为,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

二、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健康状况对人的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通常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身体状况不佳常常会引发人的负面情绪,如悲伤、沮丧和焦虑等,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长期慢性疾病、疼痛和残疾等身体问题可能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抑郁和自尊心下降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身体健康问题还会限制个体的活动能力和社交交往,使其逐渐变得孤立和自卑。

在社交活动和个人发展中,身体健康的问题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其感到失去了控制感。

三、促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方法为了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良好状态,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通过学习积极思考的方式,尽量避免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与亲友交流、进行艺术创作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汇总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汇总

分类的可靠检验标准 用途 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制定咨询方案 评估疗效、深入研究、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状 况调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效度 (一)症状学效度 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 的 真实性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 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
关于健康心理学

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都处于模糊状态 仅有工作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 涉及下列工作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2)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 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压力的内省体验 心理形式—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 强烈情绪体验 分类:双趋冲突 趋避冲突 双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
压力的适应
一、压力的种类 按性质分三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 同时性: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 的事件发生 继时性: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 发生,后继的压力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或 第三阶段


测评 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霍尔姆斯 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 配偶死亡—100 LCU 离婚—73 LCU 坐牢—63 LCU 结婚—50 LCU 退休—45 LCU 圣诞—12LCU 得分较高的人,较容易患躯体疾病 多种生活事件不断的累加,效应更明显
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坎纳编制,由两个量表组成 日常生活小困扰量表—117题 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135题

鉴别正常与异常 四标准 三原则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标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标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标准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

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就是现代人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关键方面,那么什么就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身心健康就是存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就是存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身心健康标准具体内容与客观。

介绍与掌控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进一步增强与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存有非常大的意义。

当人们掌控了来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展开心理健康的自我确诊。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存有一定距离,就存有针对性地强化心理锻炼身体,以期达至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轻微地偏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诊,以便早期确诊与早期化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7篇)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7篇)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7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篇1班会目的:增强个人的社会心和责任感,以更好的素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过的障碍,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个人信心。

班会主题:心理健康,不可小觑。

班会内容:1、浅谈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以面临的心理危机。

2、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判断心里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3、珍爱生命,远离心理困扰。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当今大学生。

恋爱困惑导致的生命悲剧,校园暴力等事件充斥着各大高校,珍爱生命,远离心理困扰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4、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对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正确常认识

对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正确常认识

对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正确常认识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异常群体。

但有一点应当说明,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

通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是讨论有无精神障碍的一对范畴,心理正常是具备正常功能以,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健康生存发展;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进行人际交往;能使人正确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活动,丧失了以上功能,如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等都属于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是用来讨论心理正常水平的高低和程度的一对范畴。

心理不健康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三大类。

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心理冲突没有缓解,持续发展,逐渐加重,就很有可能成为心理疾病。

比方说你血压有点偏高,但还不是高血压,自己注意调节,也没事;可还要是不注意,继续那种不良生活习惯,就有可能发展成高血压,就真的病了,心理问题也是如此。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

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可以从以下三个原则来判断:(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比如某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

例如:对面明明没有人,却声称自己看到有个人走过来,并且坚信看到了,他有可能产生了幻觉。

再比如,认为有人要害自己,有人总是跟踪自己,监视自己,并深信不疑,这就是被害妄想。

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时便形成了妄想。

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
11
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一书 中提出十条标准。
(3)暗示性。 (4)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 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 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 抵抗力。
12
2.郭念锋十标准论。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 一书中提出十条标准。
其基本技法有:精神分析治疗法、存在主义治疗法、格 式塔治疗法、行为主义治疗法、认知治疗法、现实治疗法等。
18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樊富珉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的5种模式:
2.社会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改善心理障碍和 行为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性为目标,采用建立在行为主义理 论基础上的行为矫正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的社会学模式是由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 其基本技法有:放松治疗法、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认知 行为矫正等。
案例中的学生,言谈举止离奇古怪,我们有理由怀疑她的心理 已经出现异常。
34
2.有无过度或与事实相反的情绪反应
人是感情动物,自然有喜、怒、哀、乐、忧等情绪的变
化。但心理正常的人,其情绪反应适度,而且与事件本身表
达的情感反应一致,则易于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和接受;但心
理异常的人,情绪反应过度,或者兴奋异常,手舞足蹈,语
(10)环境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 很快地适应下来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往 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15
3.马建青七标准论。马建青(1992)从临床表现方面考 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条基本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3)具备一 定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环境; (6)保持人格完整;(7)符合年龄特征。

第5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5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5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一、单项选择题1.在评价心理健康时,不合理的判断是( )。

A.个体的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B.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C.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D.对环境压力耐受性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答案] C[解析] 大量临床案例证实,在智商正常范围内,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或低,与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的相关。

许多神经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智力水平并不低,甚至有些还偏高。

智商高并不意味着心理健康,智商偏低也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

2.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 )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A.身体、智能以及情感B.认知、情感与意向性为C.个人、集体和社会D.生理、心理和社会[答案] A3.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就是指( )。

A.没有心理疾病B.有正常的智力水平C.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D.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答案] C[解析]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4.下列属于心理健康范围的是( )。

A.能尽力满足个人需要B.对自己评价过高C.为维持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答案] D[解析]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许又新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 )。

A.三类标准B.十个标准C.四类标准D.六个标准[答案] A[解析] 许又新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去衡量,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6.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 )。

A.体验标准B.操作标准C.发展标准D.综合标准[答案] B7.郭念锋提出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ppt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ppt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案例 – 1祥林嫂现象 --- 2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里 • 案例3:
• 该例是由明确的原因引起的 心理冲突所致。症状不泛化, 强度也不大。自己的问题产 生的原因很明确,自己对解 • 女性,24岁 已经与未婚夫 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也能分析 登记,定于下月结婚,但 流弊。通过咨询,自己选择 现在有悔婚之意,十分痛 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使自己 苦不安并有失眠、心悸等 摆脱困境,可能是一种明智 症状。经过咨询得知是最 的做法。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近见到了当年上大学时心 目中的白马王子,当时未 敢表露心迹,此时相遇后 对方向自己表露爱意,问 能不能挽回。
– 综合分析:问题为早期经历造成的自卑心理,以
上述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严重心理问题案例2
• 案例2:某大学生一向性格内向,自尊性强,平时孤僻,
不喜交往,不与人讲述内心体验,在小学、中学学习成绩 较好,但高考勉强录取,进大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考试成绩 很不理想。
• 问题:产生强烈的在卑感,感到 自己缺乏生活能力,阅
• 躯体疾病-某些躯体疾病,如高血 • 对疾病有夸大倾向,这类 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 病人带有歇斯底里和神经 都会合并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失 官能症的倾向,易接受暗 调:产生疲劳、易怒、委屈、焦虑、 示。 抑郁、记忆力减退、劳动效率低 下等。 • 如果医生在他们面前言谈 • 长期住院-可使患者的人格发生暂 不慎,就会破坏他们的心 时改变。如过度依赖、抑郁状态、 理防御能力,从而产生医 自卑、孤僻、性情焦躁等。 源性心身疾病。 • 重病患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读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分散,考试时产生莫名的焦躁感。
• 展开讨论:紧张情绪是怎样发生的?怎样重新认识和评
价一些产生的原因?与个人性格特点有什么关联?从而正 确认识自我和自我的潜力,或对自己的偏见。寻找镇定情 绪的条件和因素,明白掌握自控是克服紧张的最终目 的。——广提选择:目的在于强化求助者通过自觉努力 以自己力量解决自己的咨询问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

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

教师也不例外。

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4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4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22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二、效度维度 • 所谓效度,是指一种工具是否测出想要测量 的目标。 • 分类就是区分“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效度标 尺,为了确定这种真实性可使用 • 以下三个指标:症状学效度 预测效度 结构效度
23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一)症状学效度: • 是指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某一类别,是否有独 立的、稳定的“心理不健康特征”和“心理 不健康特征组合” • 1.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 性: 心理冲突—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是 真实的
12
心理状态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变态人格、神经症、
其它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状态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
13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 健康心理的内涵: –从静态的角度看 • 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 自身正常功能 • 从发展角度看,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 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 体的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 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 质量的心理活动。
26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两类 • ⑴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亲朋好友等社会网络,心 理不健康早期或反应不强烈的情况,可以化解, • ⑵专业心理咨询:系统规范的咨询,多能康复; • 无效、或误诊或超出了咨询范围则:会诊或转诊
27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三)结构效度 • 理论上,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以下 因素: • 1.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 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 • 2.个性心理特征:关系密切,先天素质或后天学 习,价值取向、兴趣和爱好 • 3.身体健康水平:身心二元论,躯体疾病影响心 理健康状态(通过情绪和大脑氧供) • 4.社会变迁:出国等,文化差异“文化休克”, 甚伴有躯体症状

4.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4.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刺激性质: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
实刺激,体验不同情绪痛苦; 反应持续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
2~6个月;
反应强度:可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单纯依靠
“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
程度的影响;

反应是否泛化: 反应对象被泛化,与最初刺 激相似、相关联的刺激可以类似激发 最初刺激所引起的痛苦情绪。

1
结构效度
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
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 活方式等;
2
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反应模式、价值取 向、兴趣、爱好等;
3
4
身体健康水平;
社会变迁---“文化休克”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一 心理问题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
造成心理健康咨询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 虽然神经症这一概念形成有了较长的历史过 程,但其外延和内涵仍尚不清楚,对症状 的描述和病因的理论推断都有模糊不清之 处。而心理咨询活动把神经症的某些含混 症状吸纳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必然造成学 科界线的“混浊不清”;

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
态,咨询心理学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一 直沿用精神病学使用的概念,如焦虑、抑 郁等
内心冲突
◆ 双趋冲突:同时存在两种渴望满足的需要,必
须从中作出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
得”(墙内红旗不倒,墙外彩旗飘飘); ◆ ◆ ◆ 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 之,-----“矛盾心情”(结婚恐惧); 双避冲突:两个需要避开的刺激,进退维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 心理正常 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正常 (异常心理 精神障碍)
2017/9/19 5
• 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 1、静态角度: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 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 2、发展角度: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 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 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 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状态。 • 3、动态角度: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动态平 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动态 失衡的心理过程;
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诊断分类
三原则
正常 健康
( 一 般 ) 心 理 问 题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异常
神 经 症 性 心 理 问 题
神 经 症 人 格 障 碍 重性精神病 应 激 相 关 障 碍
不健康
本书尝试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 类源自2017/9/198
一、用途
• • • • • • • • •
2017/9/19
1、心理咨询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别;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9
二、效度
• (一)症状学效度 • 1、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 实性; • 2、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 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
2017/9/19
10
(二)预测效度
•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 (1) 早期:三个月内部分人自行缓解; • (2) 中期: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 不到化解; • (3) 长期:得不到改善,心理抗压能力 和耐受能力下降,情绪和情感自控力下 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神 经症的易感者 •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 (1) 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早期); • (2) 专业的心理咨询(中、长期)。
健康心理学:侧重于损害身体健康的 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心身医学:侧重于心身疾病本身的诊 断与治疗
2017/9/19 19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 • • • • • • • • •
2017/9/19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暗示性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4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
• 目前健康心理咨询的实际工作,已经远远 超出上述“心理不健康状态”的范围,工 作对象,实际上涉及到神经衰弱,甚至涉 及到神经症。
• 但不能断定“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就应 当涵盖精神病学的内容。
2017/9/19
17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2017/9/19
18
• 健康心理学三大工作领域: •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的心理学问题; •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 心理学问题; •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 问题。
2017/9/19 6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第一单元 概述 • 严格地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 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不包括各类异 常心理状态; • 现状: • 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精神病学领域 界限不清
• 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的分类方法,启用“ 用途”和“效度”两个维度,作为分类的 检验标准
2017/9/19 11
(三)结构效度
• • • • 1、人口学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3、身体健康水平 4、社会变迁
2017/9/19
12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 题 • 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 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常形心理冲突 变形心理冲突
生 癔心 精 理 症境 神 心 障 分 理 碍 裂 障 症 碍
有自知力,主动求助
无自知力
心理不健康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
表现 现实问题,冲突, 出现不良情绪,后 悔、自责、厌烦。 (程度轻)
严重心理问题
现实问题,痛苦情 绪、悔恨、恼怒悲 哀。(程度重), 强烈的道德冲突。 持续大于2个月 间断小于6个月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节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 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 的状态。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 1、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 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 ; • 2、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 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 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 工作和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 • 3、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 与分析。 • 要把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许又新,1988) 。 2017/9/19 3
可疑神经症
非现实,非道德冲 突,产生的痛苦情 绪。 持续大于3个月 间断...... 社会功能受损 失控
持续时间 持续小于1个月 间断小于2个月
程度
社会功能没有明显 社会功能受损 偶尔失控 受损 工作效率下降 不失控
症状泛化 不泛化
教材技能 P38/P299 /基础
泛化
P44/P301
泛化
P41/P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