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6)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消费心理学教案

消费心理学教案

消费心理学教案教学课题:消费心理学概论教学目的:1.了解消费者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2.掌握消费、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和消费心理学等基本概念;3.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4.掌握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授课提纲:1、消费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2、消费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实施方法:案例讲解法,直接讲授法授课内容:案例分析:日本东京银座美佳西服店为了销售商品采用了一种折扣销售方法,颇获成功。

具体方法是这样:先发一公告,介绍某商品品质性能等一般情况,再宣布打折扣的销售天数及具体日期,最后说明打折方法: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打八折,第三、四天打七折,第五、六天打六折,以此类推,到第十五、十六天打一折,这个销售方法的实践结果是,第一、二天顾客不多,来者多半是来探听虚实和看热闹的。

第三、四天人渐渐多起来,第五、六天打六折时,顾客象洪水般地拥向柜台争购。

以后连日爆满,没到一折售货日期,商品早已售缺。

这是一则成功的折扣定价策略。

妙在准确地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有效地运用折扣售货方法销售。

人们当然希望买质量好又便宜的货,最好能买到二折、一折价格出售的货,但是有谁能保证到你想买时还有货呢?于是出现了头几天顾客犹豫,中间几天抢购,最后几天买不着者惋惜的情景。

运用心理学淡化危机某楼房自出租后,房主不断地接到房客的投诉。

房客说,电梯上下速度太慢,等待时间太长,要求房主迅速更换电梯,否则他们将搬走。

已经装修一新的楼房,如果再更换电梯,成本显然太高;如果不换,万一房子租不出去,更是损失惨重。

房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几天后,房主并没有更换电梯,可有关电梯的投诉再也没有接到过,剩下的空房子也很快租出去了。

为什么呢?原来,房主在每一层的电梯间外的墙上都安装了很大的穿衣镜,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的仪表上,自然感觉不出电梯的上下速度是快还是慢了。

点评: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危机营销方法。

企业如果碰到确实不能或不利直接经营的危机产品时,应运用心理学去主动淡化危机。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程总学时数:60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计划总时:54学分:3学分实践课时比例(%):22%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否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经济管理各专业二、教学内容描述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同能力同步发展的课程。

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普通心理学知识,激发起学习兴趣;2、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掌握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心理的定义、心理的本质【教学时数】 3 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知识简介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二、心理的本质第二节消费心理学概述一、消费心理学的涵义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五、学习消费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普遍的认知心理、情感状态和意志品质表现;2、注意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良好的感官刺激元素,让旅游者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完整版)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任务《消费心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管理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取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进入营销市场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营销活动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工具,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形成优秀营销人员所必备的自信心、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系统性思维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营销专业综合应用技能。

二、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应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大体知道,对其中关系到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要把握。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准确地应用。

三、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本课程的授课学时为每周2-3学时,2-3学分。

四、主要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五、参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消费心理学(第三版)肖涧松主编 2018年1月电子工业出版社消费心理学臧良运主编 2007年8月第一版大纲本文第一章消费心理学导论知识目标●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含义与研究对象;●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掌握消费消费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能够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消费者心理。

第一节消费心理学概述第二节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三节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知识目标●了解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的含义及特征;●掌握消费者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消费者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表现;●能正确把握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开展营销活动。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1 简介1.2 目标与目的1.3 背景与意义二、消费者行为分析2.1 消费者决策过程2.1.1 问题识别2.1.2 信息搜索2.1.3 评估与选择2.1.4 购买决策2.1.5 后购买行为2.2 个体差异与消费行为2.2.1 人格特质与消费2.2.2 社会经济因素与消费2.2.3 文化与消费三、消费心理分析3.1 消费决策的心理过程3.1.1 需求识别的心理原因3.1.2 信息搜索的心理机制3.1.3 评估与选择的心理偏差 3.1.4 购买决策的心理因素3.1.5 后购买行为的心理反应 3.2 消费者情感与决策3.2.1 感知与情感3.2.2 情感对决策的影响3.2.3 消费者忠诚度与情感关系四、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学4.1 市场分割与定位4.2 品牌与消费者行为4.3 广告与消费者心理4.4 价格策略与心理效应4.5 服务体验与消费行为五、消费者权益与伦理5.1 消费者权益保护5.2 商业道德与消费行为5.3 可持续消费与社会责任六、消费心理学与互联网6.1 电子商务与消费者行为6.2 社交媒体与消费者心理6.3 大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推荐七、创新与消费行为7.1 创新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7.2 创新与市场交互7.3 创新营销与消费者洞察八、课程设计与评价8.1 教学方法与手段8.2 课程评价方法8.3 课程实施流程附录:参考文献注:本大纲仅作参考,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仍需要依据学校要求及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一、课程内容简介消费心理学就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犯罪行为的科学,就是普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内容运用。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同领域的学说和概念为基础,其研究对象就是消费者出售、消费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出售犯罪行为的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经营者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意义可以越来越突显出。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消费心理学就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它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去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犯罪行为,从而为企业制订营销策略提供更多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并使学生能掌控消费心理学的专业理论,掌控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外界与内部因素,能够应用领域消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生活中消费心理和犯罪行为,找到通常规律,从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前导课程:市场营销学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消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消费心理学学习的基础,重点阐述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方法等。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理解消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明确其学科性质及发展趋势,认识到消费者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研究历史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本章自学,能够从分析消费者心理现象启程,介绍消费者心理活动的重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掌控这些心理活动的特征及其消费者犯罪行为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的含义、特征及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第三章消费者的须要和动机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消费者需要的含义、内容与特征;把握现代消费者需要的发展规律;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类型;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及其规律。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在多门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较好地掌握消费者心理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大众传播、公共关系等后续学科的规律。

对学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总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教学20学时二、考核形式:书面闭卷考试三、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学时、教学要求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导论(3学时)知道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理解消费心理学的意义,掌握消费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3学时)了解心理的实质,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情绪、情感等与商品买卖。

第三章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二)(3学时)掌握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与商品推销。

第四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3学时)重点掌握消费需求的类别、特征、引导。

第五章消费者购买动机(4学时)重点掌握动机特点、类型、理论等。

第六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3学时)重点掌握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情感、意志过程。

第七章消费者购买行为(4学时)重点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类型,消费者购买决策。

第八章消费者群体与购买行为心理特征了解少年儿童用品市场心理研究;青年、女性、中老年消费者购买行为。

第九章时常因素与消费心理(2学时)了解社会文化、家庭、相关群体、流行与消费心理。

第十章消费期望与商品效用掌握消费者的学习与态度、消费期望、商品效用等与消费心理。

第十一章产品与消费心理(2学时)掌握产品命名、商标、包装与消费心理。

第十二章新产品与消费心理(3学时)了解新产品设计、推广与消费心理,重点掌握产品生命周期与心理策略。

消费心理学教案消费需要与动机教案

消费心理学教案消费需要与动机教案

供不应求的状况。

这类需要通常由外部刺激和社会心理因素引起。

7.否定需要否定需要是指消费者对某类商品持否定、拒绝的态度,因而抑制其需要。

8.无益需要无益需要是指消费者对某些危害社会利益或有损于自身利益的商品或服务的需要。

9.无需要无需要又称作零需要,是指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缺乏兴趣或漠不关心,无所需求。

三、消费者需要的特征1.多样性2.层次性3.发展性4.周期性5.伸缩性6.可诱导性第二节动机一、购买动机的形成首先,购买动机的产生必须以需要为基础。

其次,购买动机的形成还要有相应的刺激条件。

最后,需要产生以后,还必须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条件,才能形成动机。

图6-3所示为动机形成的心理过程。

图6-3 动机形成的心理过程二、购买动机的分类购买动机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针对一般的购买动机的分类,二是针对具体购买动机的分类。

(一)一般的购买动机1.生理购买动机(1)维持生命的购买动机。

(2)保护生命的购买动机。

(3)延续生命的购买动机。

(4)发展生命的购买动机。

2.心理购买动机心理购买动机是指由消费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引起的购买动机。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自然反应。

【案例】1时尚品行业尤其是快时尚品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快时尚品牌正面临着来自“超快时尚”(Ultra Fashion)的挑战。

优衣库推行的是以科技为支点的生活方式理念。

优衣库对高科技的运用已经从“时尚跨界科技”这样的浅显噱头过渡到将科技作为品牌价值观的一部分,形成了作为快时尚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1)情绪动机。

(2)情感动机。

(3)理智动机。

(4)惠顾动机。

(二)具体的购买动机1.求实购买动机2.求新购买动机3.求美购买动机4.求廉购买动机5.求名购买动机6.求便购买动机7.从众购买动机8.储备购买动机三、购买动机对行为的影响(一)发挥的功能1.发动和终止行为的功能2.指引和选择行为方向的功能3.维持与强化行为的功能(二)作用表现1.购买动机的主导性2.购买动机的实践性3.购买动机的内隐性4.购买动机的复杂性5.购买动机的冲突性第三节需要与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和动因理论1.本能理论本能理论是解释人类行为的最古老的理论之一。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中文)课程代码:165126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64 考核方式:笔试先修课程:商业投资原理,零售管理适用专业:连锁经营开课院系:公共教学部教材:王官诚.消费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朱红祥等.消费者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公共教学课程,它是研究消费者需求、购买、使用商品或劳务过程中,消费行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初步全面地学习消费心理的理论,配合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绪论(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1.1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1.1消费与消费者1.1.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1.1.3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11.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2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意义1.2.1消费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2.2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1.3研究消费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1.3.1研究消费心理学的原则1.3.2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方法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二章消费者的心理过程(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2.1消费者的认知过程2.1.1消费者的感觉2.1.2消费者的知觉2.1.3消费者的想象与购买行为2.1.4消费者的思维与购买行为2.2消费者的情感过程2.2.1情绪,情感的概念2.2.2消费者情绪情感的类型2.2.3消费者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2.2.4影响消费者的情绪情感的因素2.3消费者的意志过程2.3.1意志与意志行动的特征2.3.2消费者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2.3.3消费者的意志过程在消费行为中的作用复习思考题案例选编问题第三章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3.1个性的概述3.1.1个性的概念及特征3.1.2个性的心理结构3.2兴趣与消费行为3.2.1兴趣的一般概念3.2.2消费者的兴趣的差异3.2.3兴趣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3.2.4消费者兴趣的形成与激发3.3能力与消费行为3.3.1能力的概述3.3.2消费者的能力差异3.3.3消费者的能力与购买行为3.4气质与消费行为3.4.1气质的概念3.4.2有关气质学说及气质类型特征3.4.3气质理论在市场营销工作中的应用3.5性格与消费行为3.5.1性格的概述3.5.2消费者的性格类型3.5.3消费者的性格与消费行为复习思考题案例选编问题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4.1记忆与消费行为4.1.1记忆4.1.2消费者记忆的心理过程4.1.3记忆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4.2注意与消费行为4.2.1注意的概念,特征4.2.2注意的功能4.2.3消费者注意的分类4.2.4注意在消费营销活动中的作用4.3学习与消费行为4.3.1学习的含义4.3.2学习的基本理论4.3.3学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4.4态度与消费行为4.4.1态度的概念4.4.2消费者态度的本质特征4.4.3消费者态度的形成4.4.4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五章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5.1消费需求与消费动机5.1.1消费者的需要5.1.2消费者的购买动机5.2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心理5.2.1消费者东沟买行为模式5.2.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5.2.3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简介5.3购买决策心理5.3.1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类型5.3.2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5.3.3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购买决策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六章社会群体与消费心理(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6.1群体与消费心理6.1.1群体概念及特征6.1.2消费者群体分类6.1.3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6.2家庭消费心理与行为6.2.1家庭消费的基本特征6.2.2家庭生命周期与消费6.2.3家庭社会阶层与消费6.2.4我国家庭的职业和收入与消费6.2.5子女在家庭消费中的作用6.3消费者群体与消费心理6.3.1儿童群体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6.3.2青年群体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6.3.3中年群体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6.3.4老年群体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6.3.5女性消费心理与行为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七章社会环境与消费心理(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7.1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7.1.1文化的概念7.1.2文化各主要方面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7.2社会消费文明与消费心理7.2.1消费文明的概念及其特征7.2.2消费文化心理的发展过程7.2.3文明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7.3社会消费流行,消费习俗与消费心理7.3.1消费流行的概念及其分类7.3.2消费习俗与消费心理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八章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8.1商品价格的心理功能8.1.1比值比质功能8.1.2自我比拟功能8.1.3调节需求功能8.2消费者价格认知心理8.2.1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特征8.2.2价格变动与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反应8.3商品定价的心理策略8.3.1商品定价的心理策略8.3.2商品调价的心理策略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九章商品品牌,包装与消费心理(讲课2学时;习题课讨论课1学时;小计3学时)9.1商品品牌与消费心理9.1.1商品名称与消费心理9.1.2商标与消费心理9.2商品包装与消费心理9.2.1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9.2.2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9.2.3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9.2.4商品包装装潢中的色彩与图案心理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十章产品创新与消费心理(讲课2学时;小计2学时)10.1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心理10.1.1新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10.1.2新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10.1.3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购买分析10.1.4新产品扩散的心理策略10.2产品生命周期与消费心理10.2.1产品的生命周期10.2.2产品不同生命周期中消费者的心理特征10.2.3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第十一章市场营销与消费心理(讲课1学时;小计1学时)11.1商业广告与消费心理11.1.1商业广告的概念与功能11.1.2商业广告的传播策略11.1.3商业广告的心理效果测定11.2营销环境与消费心理11.2.1社会知觉对营销环境的影响11.2.2橱窗设计的心理策略11.2.3商场内部装饰的心理策略11.2.4商品陈列的心理策略11.3营销服务与消费心理11.3.1营销人员的仪表风度与消费心理11.3.2营销人员与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沟通11.3.3全面优质服务对策与消费心理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问题复习考试:小计2学时基本要求:以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企业生产与营销为视角,将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概括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商品因素和营销因素等,系统阐述了当代消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可操作的方法。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朱巧君拟制时间:2013年8月《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汽车维修与市场营销专业总学时:34 备考复习2周一、课程的简介与性质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着重培养和提高营销人员的实践能力;注重内容的现实性、超前性,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强调学习培训的务实性和实效性。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内涵,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一定认识。

(二)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预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三)能够根据气质、性格、能力的特点为营销人员提供经营建议。

(四)培养针对少年儿童用品市场、青年群体及老年群体用品市场的营销能力。

(五)能结合消费者态度形成及转变理论,培养消费者的积极态度,转变消费者的消极态度。

(六)培养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在消费市场中的营销能力。

(七)培养营销者理解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因素的能力。

(八)能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社会文化、相关群体及家庭消费等因素,为醋精产品销售做贡献。

(九)能够分析品牌、商标设计和包装设计的特点。

(十)能够掌握新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推广销售整个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十一)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掌握各种定价方法与技巧,和有技巧地调整价格。

(十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广告设计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十三)具备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并对消费者拒绝购买态度的转化能力。

(十四)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消费者心理特征的发展趋势。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适用的专业:汽车维修及市场营销专业适用的年级:二年级:四、课程的总学时与总学分总学时:34总学分:100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销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

本课程只能为学生在市场营销学科打下理论基础,通过后继的其它市场营销专业课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实习才能使学生达到将销售心理学理论知识任用到销售的实际操作中。

六、教学方法讲授七、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消费心理学概论(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三)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四)消费群体与消费心理(五)消费者的态度(六)消费者需求分析(七)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八)社会环境因素与消费心理(九)产品策略与消费心理(十)新产品设计推广与消费心理(十一)营销传播与消费心理(十二)营销传播与消费心理(十三)销售环节与消费心理(十四)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心理学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简介(一)、1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A.什么是消费心理学B.消费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C消费心理学的研究重点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3、消费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A.消费心理学的起源 B.西方消费心理学研究简史 C.我国消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D.消费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二)1、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A.感觉 B.知觉2、消费者的学习和记:A.消费者的学习 B.消费者的记忆3、消费者的注意和想象: A.消费者的注意 B.消费者的想象4、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 :A.情绪和情感概述B.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对营销活动的影响(三)1、消费者的气质:A.气质的定义 B.气质的类型 C.气质的类型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D.从消费行为上分析消费者的气质类型2、消费者的性格:A.性格的定义 B.性格的结构特征 C.性格的类型 D.消费者的性格表现与购买行为3、消费者的能力:A.能力及分类 B.能力的差异 C.消费者的能力与营销策略(四)1、少年儿童用品市场的消费心理A.儿童心理发展及消费心理特征B.儿童心理发展及消费心理特征C.少年儿童用品市场的营销策略2、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A.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B.青年用品市场的特点C.青年用品市场的营销策略3、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A.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B.老年用品市场的特点C.老年用品市场的营销策略(五)1、消费者态度概述A、什么是态度B、态度的特点C、态度的功能D、消费态度与购买行为的关系2、消费者态度形成的理论A、消费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B、消费态度的形成过程C、消费态度的形成理论3、消费者态度的改变A、什么是消费态度的改变B、影响消费者态度的转变的因素C、怎样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六)1、消费者购买需求A.需要的含义及产生B.需要的种类 C、消费需要的基本特征D、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内容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A.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B.五种需要之间的关系C.五种需要之间的关系D、马斯洛的理论对于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启发3、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A.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B.现代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七)1、消费者购买动机:A、购买动机的含义 B.购买动机的形成C.购买动机的性质和作用D.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分析E、消费者消费动机的冲突2、消费者购买决策及其模型:A、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含义及其特点B、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内容 C.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模型3、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A.认知需求 B.信息搜寻 C.评估选择D.购买行为E.购后评价(八)1、社会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A、文化的含义 B.文化的特征C、社会文化对消费心理影响的具体体现D、亚文化与消费心理2、相关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A、群体的分类 B.群体影响产生的原因C.群体对消费者心理影响的体现3、家庭对消费心理的影响:A、家庭消费的特征 B.家庭周期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C.家庭角色及购买行为(九)1、商品品牌与消费心理A.品牌的概念和作用B.品牌的心理作用基础C.品牌的心理作用过程及表现2、商品名称、商标与消费心理A.商品名称及其心理功能B.商品命名的途径和技巧C.商标的心理功能D.商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E、商标运用策略3、商品包装与消费心理A.包装的功能B.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对包装的要求C.包转设计的心理要求与特点 C.包装的误区4、产品生命周期与消费心理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消费者行为特点 C.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重点(十)1、新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A、新产品的界定B、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心理要求C、新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2、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心理研究A、新产品上市的影响因素B、新产品接受者的类型差异C、影响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心理因素3、新产品推广与消费心理A、影响新产品推广扩散的主要因素B、新产品扩散的主要信息传播渠道C、新产品推广的心理策略、(十一)1、商品价格的心理功能A、价格在营销心理学上的意义B、商品价格的心理功能2、消费者的价格心理表现及判断A、消费者的价格心理表现B、消费者的价格判断3、商品定价与调整的心理策略A、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B、新产品的定价策略C、制定价格的心理策略D、调整价格的心理策略(十二)1、营销传播的概念与功能A、什么是营销传播B、营销传播的作用C、营销传播的具体形式及其特点D、营销传播形式的选择2、广告传播与消费心理A、广告传播的内涵B、广告传播的具体表现C、广告设计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D、广告传播的心理策略(十三)1、购物环境与消费心理A、购物环境的含义和特点B、各类销售环境中的消费心理C、购物场所宜人性化销售环境设计2、销售服务与消费心理A、研究销售服务的意义B、销售服务的内容C、消费者购后不满意心理的分析及应对3、销售人员与消费心理A、销售人员的仪表与消费心理B、销售人员与消费者的合作与冲突C、销售人员如何适应消费者的购买心理D、消费者拒绝购买态度的转变(十四)1、当代中国的宏观消费环境A、消费升级B、消费市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C、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快速带动消费2、当代中国居民消费心理的特征及变化趋势A、当代中国居民消费心理的特征B、我国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拟定:朱巧君 2013/8/28。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Introduction)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过程以及影响其行为的因素的学科。

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读和预测消费者行为的能力。

通过学习消费心理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市场营销、广告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二、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1. 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消费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要素。

2. 了解和评估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心理需求、动机和偏好。

3. 理解市场营销活动和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学会分析和评价其效果。

4. 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能够进行基础的消费心理学研究。

5.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消费心理问题的能力,应用消费心理学知识进行市场营销决策和产品设计。

三、课程大纲(Course Outline)1. 第一部分:消费者认知(Consumer Cognition)- 感知和注意力:如何注意和感知市场中的产品和广告信息。

- 记忆和知觉:消费者如何对产品进行记忆和感知评估。

- 语言和符号:广告语言和符号对消费者的影响。

2. 第二部分:消费者情感(Consumer Emotion)- 情感的起源和表达:消费者情感如何影响购买行为。

- 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如何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消费者情感调节:心理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 第三部分:消费者行为(Consumer Behavior)- 个体决策过程:消费者决策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 群体和社交影响: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消费者文化和价值观:文化背景对消费者价值观和购买模式的影响。

4.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和广告(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市场细分和定位:利用消费心理学理论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

- 广告策略和创意:消费心理学对广告创意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心理学内容简介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本书对从事营销、经营、管理实务的企业家是一本必备的工具书,对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及经贸专业学生则是一本实用的专业教材,并可供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参考阅读。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基本发展知识积累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两次社会大分工一直到19世纪。

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化历程中,消费心理科学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知识的积累使命。

马克思指出:两次社会分工以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

商品生产和贸易往来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程度不同地开始关注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问题。

伴随人类文明渐进的步履,人们对属于消费心理范畴的有关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展开逻辑思维并提炼出一系列理论范畴。

东西方思想家至少论及或探讨了以下重要范畴。

消费需要问题。

在东方,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自由商人范蠡(陶朱公)已从分析消费需要入手,以“计然七策”经营商业,荀子提出生产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讲的就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在西方,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古典学派的终结者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观点。

消费时间与消费习惯问题,在东方,倡导生产要注重消费季节变化和士、农、工、商的消费习惯;在西方,早期思想家也有论及消费时令和消费习俗的朴素思想。

消费阶层的划分问题,除了东方的分士、农、工、商为四个消费阶层外,西方的柏拉图也提出了“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奴隶除外)”的观点。

此后虽然也有些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观点,但他们都受到历史社会局限,没有把贵族、奴隶(农)另列为两个消费阶层。

家庭消费问题,在西方,色诺芬较早分析了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的相互关系;在东方,中国古代先哲们亦论及了家庭消费的基本问题。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问题,在物质消费方面,中国理论家们围绕主俭还是主奢问题自先秦诸子如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管子一直论战到近代的魏源和谭嗣同;西方重商主义杰出代表托马斯·曼则提出了折中的消费原则,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们则强调节制消费。

在精神消费方面,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法国的西斯蒙第等人也较早地讨论了精神文化消费的问题。

消费权益问题,这在东方可追溯到中国的《周礼》,在西方可考查到“两河流域”的《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

这个问题在中国一直到清末沈家本拟定的《大清现行刑律》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的政策、法令之中;在西方,一直到美国成立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之前,其有关思想也都包含在一些市场管理法规和政策条文之中。

这些思想共同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权益的要求与召唤。

此外,在这个历史大跨度中,东、西方思想家们还就消费知觉与学习、消费环境、消费习惯、消费政策等提出了一些朴素的思想。

上述与消费心理范畴有关的知识只是我们经过“逆向还原”后所考察到的结论。

由于这一阶段中“消费理论”与“心理理论”尚未产生有机的“合奏”,因此,它只能说明“消费心理学有一个久长的过去”,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阶段就有了消费心理学。

它在知识积累阶段只是一种量的增加,其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

体系凝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自19世纪后期一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这是消费心理学在体系上开始凝构的变奏曲和交响乐时代。

导致这个时代的开始,除了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引发的经济危机之外,还有相关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等因素。

这里侧重于后者的考析,因为后者能够反映出消费心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规律(当然这种内在规律是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拉动分不开的)。

消费心理学科的诞生是与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的生成有着“血缘关系”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科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向消费研究领域渗透,而与消费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又反作用于应用心理学所致。

从心理学发展角度说,虽然早在1509年法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已用《心理学》标明其著作,但他仍未摆脱抽象的哲学羁绊,直到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这种实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消费心理问题探索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从消费经济学发展来看,如同“每一门科学部门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在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一样,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

19世纪前后,出现了现代消费思想并开始与传统消费思想相融合,导致了消费经济理论的大发展。

这种心理学与消费经济理论的同向发展,加之在19世纪中叶前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畸形发展需要的拉动,它们开始“并轨”共进。

从这个角度看,189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h ·盖尔率先把心理学原理引入消费者从看广告到购买过程的实验研究,1901年w·d·斯科特率先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ology)的术语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只是消费心理科学的理论体系尚待进一步研究,h·盖尔和w·d·斯科特虽没用《消费心理学》标其书名,但他们的思想为理论界构想消费心理学体系无疑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号。

自此至60年代前后,一些理论家为建构消费心理学体系付出了艰辛而卓越的劳动。

概括起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应用心理学研究著作的大量问世。

应用心理学的广泛研究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借鉴。

这些研究的代表是:1900年h ·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w·d·斯科特与h·盖尔遥相呼应,于1903 年出版以探索消费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广告论》,1980年e·a若斯出版《社会心理学》,从而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12年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问世,克伦发表《实用心理学》,专章讨论销售心理学问题,1920至1930年间丹尼尔·斯塔奇撰著并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并以此在美国商业史上获得“商业心理学教授”的美称。

此后20多年间,经由零星片断发表至开始“组装”的还有《经营心理学》、《产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著述问世,它们都或多或少地从各个侧面探及消费心理问题,为消费心理学体系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二,实验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

继h·盖尔之后,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消费心理“实验热”,相继推出了大批研究成果,主要有1920年j·b·华生的广告心理研究、1938年欧内斯特·迪士特的消费动机研究等。

正如r·珀劳夫调查所显示:1960年以后,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文献量有明显增加。

事实上进入60年代之后,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g·卡陶纳关于消费期望和消费态度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实用社会研究所的拉机斯费尔德和e·卡兹关于“人格的影响”的研究,哈佛大学r·a·鲍尔关于“知觉到的风险”的研究,诺兰集团公司的罗杰·l·诺兰关于“新产品初步设计研究”和“定位研究”以及佩里安、卡陶纳、詹姆森等人的一些调研报告,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

其三,研究方法的更新与对新问题的探索。

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心理学家们不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吸收,如选编一批《论文集》等,还特别注意吸收运筹学、模拟模式和形式模式的理论与方法;与此同时,研究者对现实问题也极为关注,如六十年代初,镇静剂他利杜米德(thalidomide)曾在一些国家为孕妇们所广泛使用,后来人们发现,服用这种药物的妇女生下的孩子往往带有严重的身体缺陷,世界性的宣传资料引起了对“人造”产品的副作用的普遍怀疑,开始了消费者怀疑主义时代;万斯·帕卡德于1957年问世的《潜在威协》对“虚伪”和“欺骗”的商业手段作了尖锐的批评。

又如对环境污染问题,卡森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较细地论述了消费生态问题。

上述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加之如美国消费者主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等都是消费心理学走向体系化的“助推器”,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apa)设立消费者心理学分会,拥有会员达四百人之多,美国的部分高校开始拟定《消费心理学》大纲,约在1965年前后消费心理学的体系已基本创立。

因为从消费文献学角度考察,这时的消费心理学大纲的名称不一,有的命名为《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有的叫作《消费者研究》,还有称为《消费者行为学(狭义)》的,其讨论的理论范畴基本上都是消费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根据美、日、英诸国学者学术心态特点把这些著述(含论文)的观点加以归纳统筹,确定本学科体系的创立时间。

学科创新阶段这一阶段大致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延至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

如同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消费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完善的。

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消费心理学的学科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研究领域的拓展。

消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明。

其一是多学科参与研究。

美国心理学会所属23个部门的研究报告、美国市场学会的研究报告都反映这种趋势。

1969年创立的美国消费者研究会的会员由心理学、农业经济学、建筑学、法学、医学、市场学、数理统计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彼此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974年创刊的《消费者研究》杂志就是由10个不同组织支援的,这种学术风气很快流行到了日、英、德诸发达国家。

其二是探讨范围逐渐扩大。

从美国主要学术杂志看,《应用心理学》(1917年创刊)、《市场》(1936年创刊)、《广告研究》(1960年创刊)、《市场调查》(1964年创刊)、《消费者研究》(1974年创刊)等权威刊物发表消费心理科学的论文、报告和调查资料不断增多,据恩格尔等人统计,1968年至1972年发表成果量比以前出版的全部成果还要多,探讨范围除了消费生态问题、文化消费问题、决策模式问题之外,还有消费者保护问题、消费政策问题、消费信息处理问题(程序研究)、消费心理内在结构问题(“临床”研究)、消费信用问题、消费法学问题、消费心理控制问题等,这些在g·d·休斯和m·l·雷合编的论文集、j·b·考因编辑的论文集、w·a·伍兹编辑的论文集以及各学会的出版年鉴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