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和《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教高〔2016〕396号)文件精神,为推动学院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运行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司〔2015〕9号)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通过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军工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提供保证。
二、基本原则(一)实事求是原则目标定位科学合理,问题分析实事求是,开展诊断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绩效考核有依据,且有详尽的数据支持。
(二)可操作性原则体系建设框架、思路及运行流程要明确,建设内容有可操作性,任务能具体落实。
(三)持续改进原则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要有可持续性,能够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任务(一)建设思路借鉴全面质量管理、ISO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聚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对国家发展战略、省情、校情分析,制定学院“十三五”规划,以规划为总目标,制定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生工作、资源保障与后勤服务等领域的质量目标,建立健全各层面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运行实施方案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可操作、可持续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不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不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不改进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6]7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收〔2019〕4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家、省市对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制度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自我保证、稳步实施、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诊改主体责任,树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面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学校自主诊改、教育厅抽样复核、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不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质量建设。
二、基本原则(一)强化顶层设计原则加强诊改工作领导、制度建设,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工作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诊改工作,构建网络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二)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原则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开展以”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的教学诊改工作,在教育部教学诊改文件和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教学诊改方案基础上,全面实施诊改内容,切实提高诊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原则充分收挥学校在诊改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以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不质量目标。
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实施的措施
.质量保证系统及举措质量管理概括在项领先期筹划阶段,公司工程部拟订质量目标,成立质量管理综合系统。
质量目标:质量工作目标实现率100%;合同履约率100%;产品合格率100%;顾客及有关方满意率98%。
知足国家电网质量标准、控制标准和查收标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到达国网公司精选工程标准,实现达标投产。
质量管理系统由质量筹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形成。
经过质量查收评定分类分解构造〔QBS〕、质量检查基〔QI〕,与进度方案联合,编制质量检查方案,经过对证量签证、质量考证、不合格项的办理,实现质量的过程管理。
编制设计、采买、施工、调试质量控制方案。
在工程实行过程中严格履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一直贯串于工程总承包的全过程。
质量方案拟订及要求: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工程整体质量目标编制本钱工程的质量方案。
在工程实行过程中,成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和工程质量保证系统,在拟订的工程质量方案指导下,工程部在内部增强质量控制的同时,与业主、监理共同进行质量监控,落本质量方案。
设计质量的控制:依照承包合同的质量要求,国家有关法律法例、技术标准、设计标准、图纸设计深度,合理优化设计方案,依照“技术先进、平安合用、限额设计〞交底等进行程序化管理;控制施工图纸的常有病、多发病;对业主、设计监理、图纸会审、施工分包商等提出的设计质量问题,实行闭环管理,使设计问题在采买、施工前发现并除去。
采买的质量控制:保证严格依照设计的技术标准选型和采买,严格采买程序和审批制度;选择合格的制造商或供应商。
控制设备监造、工厂查收,保证出厂设备切合技术标准要求。
控制开箱查收程序管理。
控制对分包商采买的管理,保证资料质量知足设计要求。
施工的质量控制:严格履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质量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举措、平安文明施工举措等。
控制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举措的议论和拟订,组织技术交底并监察实行。
'.1.质量方案拟订2.3.工程质量方案的拟订4.工程部依照公司三标一体管理系统文件和工程管理系统文件,依据总承包合同质量目标,编制工程质量方案,保证在工程管理的设计、采买、施工、试运过程中履行工程质量方案,坚持PDCA方法,监察检查工程质量方案的实行状况、采集、剖析、反响质量信息并拟订预防和改进举措。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一、体系建设目标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体系建设目标是: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学院与社会需求对接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5.提升学院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体系建设内容1.组织架构建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各分院院长为成员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2.制度建设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3.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
(2)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实施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学生管理(2)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
6.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体系建设运行方案1.宣传发动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体系建设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二〇一七年八月目录一、工作背景 (1)二、指导思想 (2)三、目标任务 (2)(一)工作目标 (2)(二)工作任务 (2)四、体系建设 (3)(一)构建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3)(二)构建标准体系,形成标准链 (4)(三)构建质量主体自我提升的质量改进螺旋 (7)(四)建设“三中心一平台”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 (10)五、组织实施 (11)(一)健全组织 (11)(二)实施计划 (12)(三)考核诊断 (14)六、自我诊改 (14)(一)学院层面自我诊改 (14)(二)专业层面自我诊改 (15)(三)课程层面自我诊改 (15)(四)教师层面自我诊改 (16)(五)学生层面自我诊改 (16)七、保障措施 (17)(一)加强宣传培训 (17)(二)健全组织保障 (17)(三)完善工作机制 (17)(四)学习工作方法 (17)八、建设与运行进程表 (18)一、工作背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教育部决定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制度,全面开展诊改工作。
诊改工作是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的过程。
开展诊改工作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强化质量意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形成特色质量文化。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研制并印发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72号)确定高职诊改工作试点院校27所。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8)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教高〔2016〕398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72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以“保证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树立现代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激发内生动力,引导我校各层级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促进学校办学形态的革新,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1.自主性原则: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各级质量责任主体自设目标和标准,自主诊改,实现质量的自我保证。
2.客观性原则: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客观设置各项目标和标准,稳步推进。
3.科学性原则: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作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不同层面科学合理地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持续性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在各个层面建立有效的质量改进螺旋,从而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建立起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网络化、信息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18)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为了建立完善的、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山西交通行业转型发展需要,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教职〔2016〕10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落实教育部关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系列文件精神,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明确各级质量主体的责任,完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搭建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构建内部质量保证运行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常态化的质量自主保证机制,营造现代质量文化,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二、基本原则(一)学生中心原则。
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树立服务学生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二)需求导向原则。
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及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需求,准确定位学院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全员参与原则。
学院领导推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立质量建设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
(四)过程方法原则。
识别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点环节,找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重点工作的关键要素,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五)持续改进原则。
依据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测控制的五纵要求,完善五层面重点工作的运行程序,依据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检测、诊断和改进,实现质量持续提升。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某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一、体系建设目标1.形成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涵盖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确保教育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监控。
3.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体系建设内容1.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内涵,确保课程质量。
2.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4.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体系建设步骤1.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2.开展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分阶段实施。
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体系建设效果。
四、运行方案1.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1)制定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标准。
(2)开展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
(3)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3)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3.提高教学管理水平(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3)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开展学生发展指导。
(2)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体系建设与运行保障1.组织保障:成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2.人员保障: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
3.经费保障:确保体系建设与运行所需的经费投入。
4.激励保障:设立教学质量奖励基金,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
六、体系建设与运行预期成果1.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4.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居同类院校前列。
写着写着,阳光已经移到了办公桌上,咖啡也喝完了。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职院字[2016]58 号)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 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背景2013 年学院入选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建设单位,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数字化校园等特色项目建设。
2014 年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2016 年6 月,学院全面完成名校建设各项任务,以“优秀”等级通过“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验收,为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中,我院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特色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明确了4 个教学监控主体,构建了目标与标准、监控与评价和反馈与调控3 个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了“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健全了各类教学岗位工作规范、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
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初步建成校园网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校园一卡能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五个基础平台,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对照文件的目标任务要求分析,我院现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侧重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各层面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目标、标准以及科学的运行和诊改机制。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二O 一八年十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2)三、诊改思路 (3)四、诊改目标与任务 (4)五、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6)六、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运行 (17)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计划 (21)八、工作举措 (23)九、保障机制 (24)为主动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我院建设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黔教办职成[2016]67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办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等文件精神,按照《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 年)》(黔府函〔2013〕194 号)文件要求,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
坚持“需求出发、问题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切实履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
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推进为契机,构建功能完善,能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实现常态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
形成具有自主性需求的、常态化的、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建立学院具有交通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文化。
不断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满意度,实现学院“全省引领、行业领先、全国一流”的建设目标。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计划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搭建及实施计划
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搭建及实施计划第1章:引言 (5)1.1 质量控制体系概述 (5)1.2 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5)1.3 实施质量控制体系的目标 (5)第2章: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原则 (5)2.1 客户导向原则 (5)2.2 系统化管理原则 (6)2.3 持续改进原则 (6)2.4 预防为主原则 (6)第3章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步骤 (6)3.1 确定质量控制体系范围 (6)3.2 制定质量控制体系文件 (7)3.3 建立质量控制组织架构 (7)3.4 实施质量控制体系 (7)第4章质量控制体系文件编写 (7)4.1 质量手册 (7)4.1.1 目的与范围 (7)4.1.2 内容 (8)4.2 程序文件 (8)4.2.1 目的与范围 (8)4.2.2 内容 (8)4.3 作业指导书 (8)4.3.1 目的与范围 (8)4.3.2 内容 (8)4.4 记录表格 (9)4.4.1 目的与范围 (9)4.4.2 内容 (9)第五章质量控制组织架构设计 (9)5.1 质量管理组织 (9)5.1.1 质量管理领导团队: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制定质量方针,对质量目标的实现承担领导责任。
(9)5.1.2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质量目标的达成。
(9)5.1.3 质量管理小组:分布在各个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质量管理活动,包括质量培训、过程改进等。
(9)5.2 质量保证组织 (9)5.2.1 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制定质量保证体系,监督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对产品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9)5.2.2 质量审核小组:负责对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10)5.2.3 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监控,保证供应链的质量稳定。
(10)5.3 质量控制部门 (10)5.3.1 制程质量控制: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9年,前身是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创办人为著名人士张钫。
先后历经河南省立水利工程专门学校、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历史沿革,原隶属于水利部,1998年改制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南省和全国水利行业第一所高职院校。
建校85年来,向国家输送了十余万名大中专毕业生,被誉为“黄河技干摇篮”和“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
长期以来,学校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水利,服务社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努力将学校办成技能人才的摇篮,技术服务的基地。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一、建设依据(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要求“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切实发挥学校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引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个层面形成相对独立完整又相互关联支撑的保证机制;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成效,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预警机制;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强化质量意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形成特色质量文化;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3)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高〔2016〕398号),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基础(1)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定位明确,经过示范院校建设和后示范建设,形成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教育理念;专业建设方面提出了以质量建设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质量建设为支撑的专业建设理念(见图1)。
初步形成了具有黄河水院特色的质量文化雏形。
(2)构建了传统校本质量监控体系2005年~2012年,通过人才培养水平Array评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初步架构了由教育教学质量、行政服务质量、后勤服务质量三部分组成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由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室)、教务处、院系部、教研室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实施对教学过程的跟踪管理和质量监控,形成了传统意义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013年起,引入第三方开展学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利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开展教学过程的即时性、阶段性图1 教育理念模型图及结果性评价,探索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管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历程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历程(3)推进了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自2013年起,作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主持单位,学校以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引领,建设了校内17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了60门核心课程、375个实训项目等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广使用了网络教学平台,每个教师都建有个人的教学空间,每个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实现了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为切实做好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学校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或规章制度,并在职称评定、教学工作量计算、年度工作考核等方面对教学信息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政策方面为教学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教学信息化建设,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技能实训、教学管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形成了“教、学、训、管、评”五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在教学形态改进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
(4)进一步明晰了智能校园建设思路目前学校拥有联通、电信、移动、教育网等5个网络出口,共计9.6GB带宽。
建立了省网络学习空间的高速连接通道,建成了“万兆主干、千兆到楼层、千兆/百兆到桌面”的覆盖校园行政、教学、实训、室外公共区域的高速无线网,智能校园软硬件系统建设基本形成。
建立了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智能校园平台框架已基本形成,已建成具有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的、可随时预约的在线考试系统及各类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及服务全校的数字资源管理应用系统,为教学诊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智能校园平台框架见图3。
图3 智能校园平台框架图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经过了传统经验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两个阶段,经过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信息化教学探索、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建设,凝练了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了初级质量保障体系,显现了学校质量文化的雏形。
但目前由于观念上的习惯性、认识上的片面性、执行上的随意性和改进上的选择性问题,造成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运行还存在着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稳定的质量文化;标准不完善,无法实施精准的质量改进与提升;制度不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三、指导思想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借鉴和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通过确定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建立实施体系,形成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形成黄河水院特色质量文化。
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坚持系统性、可控性、科学性、客观性和持续性的原则,构建智能平台支撑、“机制”“文化”双引擎,常态化可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树立质量危机意识,通过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方面质量持续改进,纵向从决策、生成、资源、支持到监控5个过程的内涵建设,建立持续改进螺旋提升的质量改进思想,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思路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引领,以教学为中心、专业建设为核心,以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建设为诊改试点工作的起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考核性诊改制度的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智能平台建设为基础,构建任务职责权限明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持续有效稳定的质量保证系统,形成“岗位有目标,目标有考核,考核有标准,标准有实施,实施有监测,监测有诊断,诊断促提升”日趋完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持续改进机制,促进五大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条件建设、课程建设、质量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体系框架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五纵指决策、生成、资源、支持、监控;五横指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一平台指校本质量监控平台。
横向五个方面建设从目标决策、计划实施、资源支持、运行保障到有效监督的规划、目标、标准、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如图4。
图4 质量保证体系框架结构“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后,根据产业、行业、社会需求,进行质量决策,制定质量目标,确定质量标准和资源、制度等保证措施,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开展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新型课堂建设和素质教育,培养满足产业、行业、社会需求的人才。
同时,在校本质量监控智能平台支撑下,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结合社会、企业、学生反馈,修改完善质量目标,提升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学校特色质量文化。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架构如图5。
为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在质量保证的每个环节开展PDCA质量诊断与改进,如支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其运行如图6所示。
图5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架构图6 支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图六、建设任务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利用学校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质量保证委员会审核指导;教学工作部门、技术资源保障、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保证工作质量不断改进提升;教学院(系、部)实施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质保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任务分解见表1。
表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任务分解表2.构建质量体系,保障持续稳定提高(1)规划体系建设基于“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建立横向五个层面包括学校中长期规划、专项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和育人规划等7项任务11项成果的规划体系,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链。
规划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见表2。
表2 规划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注:任务编号说明:GHTX-规划体系,XX-学校,ZY-专业,KC-课程,SZ-师资,XS-学生;(2)标准体系建设建设包括绩效考核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师及学生发展标准等共计21项建设任务21个标准,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链,标准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见表3。
表3 标准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注:任务编号说明:BZTX –标准体系,XX-学校,ZY-专业,KC-课程,SZ-师资,XS-学生;(3)制度体系建设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纵横向5个方面制定和完善保障目标实现、体系运行、资源配置等20个建设任务35个配套制度,形成学校质量保证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见表4。
表4 制度体系建设任务分解表注:任务编号说明:ZDTX –制度体系,XX-学校,ZY-专业,KC-课程,SZ-师资,XS-学生;3.落实规划目标,建立常态自我诊改机制目标、标准、制度建立是为了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管理目标和专业建设任务落实,形成质量管理和专业建设有效的螺旋改进与提升。
依据学校质量建设规划目标,进行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分析,编制二级学院建设子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年度路线图,编制建设方案。
明确年度建设任务,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形成规划实施链。
在资源、制度支撑下开展有效实施,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数据,进行建设质量实时监控、反馈与改进,推进建设成效与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常态自我诊改机制建设任务分解表见表5。
表5 常态自我诊改机制建设任务分解表注:任务编号说明:JKTX –监控体系,XX-学校,ZY-专业,KC-课程,SZ-师资,XS-学生;4.建立信息化智能平台,保障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根据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与运行目标、标准,确保质量保证链形成及实施有效管控,研究关键监控指标,明确信息来源和基本依据,建立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制和平台信息采集督促制度,形成基于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分析的质量监控、分析与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