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师生发展标准和外部干预机制,增强质量保证的内生动力。结合教师岗位设置聘任制度,制定 纵向“助讲—讲师—副教授—教授”11级、横向“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4维度阶 梯式教师发展标准。立足学生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制定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 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4维度的学生发展标准。系统设计教师职称晋升、选拔激励、培训培养,学生学业 评定、综合素质评定、培养激励等外部干预机制,从外部帮助师生不断突破。设计5个考核项目组成的部 门绩效考核体系,“目标任务”考核年度工作执行情况,“项目建设”考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质量 控制”考核制度执行力,“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结果,“创新贡献”考核部门自主创新和服务贡献。做到事 前重计划能力考核,事中重任务执行力和工作创新力考核,事后重业绩增量考核。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一、体系建设目标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体系建设目标是: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学院与社会需求对接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5.提升学院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体系建设内容1.组织架构建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各分院院长为成员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2.制度建设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3.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
(2)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实施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学生管理(2)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
6.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体系建设运行方案1.宣传发动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体系建设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
2019年第5期总第122期院校探索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雪华周悦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党委副书记、校长吴访升应邀参会并接受颁奖,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
问题导向注入高职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吴访升校长介绍,建设内部保证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自2007年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质量主体缺位、内生动力不足、体系运行失调、信息数据滞后失真等一系列问题,借鉴和引用全面质量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融合教育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从立足质量靠自身保证视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案,形成以“五纵五横”网络化联动结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制度化运行单元、“双引擎”常态化动力机制、“智能化信息平台”支撑为核心要素的“55821”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果显著。
一是确立了质量归根结底靠自身保证的核心理念,构建了“5582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理论体系和运行模式。
二是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三是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校园云平台,实现学院治理形态转变。
四是该成果有效促进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逆势上扬。
示范引领推广诊改理念、模式与平台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55821”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研究与推广的典型案例,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借鉴应用,成果的推广效果卓著。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预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进展和人的全面进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进展行动打算(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中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存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差不多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操纵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某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7.丁敬敏《建设内部体系,促进内涵发展》(常州工程职院).pdf
支持服务系统
招
高
保
工
宣
就
教
卫
会
传
处
所
处
部
信
资
图
组
后
科
息
产
书
织
勤
技
中
经
馆
部
服
处
心
营
务
中
心
监督控制系统
质 审监 管 计察 办 处处
四、体系建设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厘清部门职责-岗位-工作标准
部门名称
表1 职能部门职责厘清一览表
在系统内的职责
能够支持部门所归属系统的目前本部门职责
在系统外的职责
四、体系建设
(二)完善规划,形成目标体系 落实规划任务于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考核标准,任务完成与绩效考核挂钩
学校“十三五”规划
职能部门工作 二级学院工作 年度绩效考核 规划执行报告
规划年度任务
制定年度党政工作计划
上级主管年度任务
年度计划具体分解
临时增减任务
计划编制与修正
计划评定 考核标准
按标准完成任务
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 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三、思路与目标
A
思路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
目标管理、知识管理等理论,
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
A
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
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
B
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 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 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 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学生自测性诊断
学生状态数据分析 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建立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1. 制定内部质量保证手册院校应根据国家质量标准和高职教育相关政策,制定内部质量保证手册。
该手册应该包含院校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各个方面,从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学生评教、校内资产管理等方面详细规定。
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手册应是院校质量保障第一手资料,并要经过评审和认证后方可以发布。
2. 制订和实施教学评估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院校应制定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教室等方面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要落实监督和奖励机制,对于好的效果要有相应的奖励,对于差的要进行整改,以达到内部质量保障的目的。
3. 推广普及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高水平的教师是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的关键之一,因此,推广普及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十分重要。
院校要定期开展教师培养与发展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教师进行研究和创新教学。
对于教学成效突出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以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1. 加强对于学生的关怀学生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服务质量的中心,加强对于学生的关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照顾。
例如,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食宿条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困难等,这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归属感。
2. 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与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
院校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管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竞赛和活动,调整某些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和追求的方向。
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 发挥学生评教作用学生评教是学生对于教师、课程、教室等方面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反馈。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建立与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步是拟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应该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量化性,能够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质量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指导内部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
第二步是制定质量保证政策和流程。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确保质量保证工作有章可循。
其中包括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教材管理、实验实训管理、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政策和流程。
这些政策和流程应该具有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能够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第三步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架构。
高职院校应该明确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构。
可以设置质量保证委员会或者质量保证中心,负责统筹协调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
可以设立相应的部门或岗位,负责具体的质量保证工作,如教师发展岗、课程建设岗、教材管理岗、实验室管理岗等。
这样有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第四步是建立质量保证的评价和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评价和监控机制,对师生的教学评价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可以采用定期的教学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成果评审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学质量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可以建立教学档案和案例库,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为质量保证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五步是建立质量保证的信息化平台。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质量保证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质量保证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务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学生选课的管控、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等工作。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为了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围绕实施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出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改进目标与计划1. 改进目标:明确改进工作的目标,例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等。
2.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改进目标,制定实施改进工作的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工作重点等。
二、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工作1. 收集相关数据:对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文件、数据进行梳理和整理,包括内部评估报告、学生评价数据、教师评价数据等。
2. 分析数据与评估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个环节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问题点。
3. 制定诊断报告:基于数据分析,编写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报告,明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确定改进方向与措施1. 分析问题原因:在诊断报告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原因,包括组织管理不到位、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
2. 确定改进方向:根据问题原因,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加强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3. 制定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开展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等。
四、实施改进措施1. 组织实施:根据改进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进度。
2. 监督与评估:建立改进措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3. 修订相关文件:根据改进实施的情况,对原有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改进成果:定期对改进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了解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效,发现问题和不足。
2.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总结和反馈的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为下一轮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承接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桥梁,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展开探讨。
1.明确目标与任务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明确目标与任务,明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明确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明确目标与任务,可以为质量保证体系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指导。
2.建立组织机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是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应当设置专门的质量保证机构或者质量保证部门,负责质量保证体系的设计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改进等工作。
应当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质量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
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可以明确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4.建立评估体系建立评估体系对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客观的评估,为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动力,也是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重要内容。
应当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
应当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和专业间的互动与融合,提高学科竞争力和知名度。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建构原则与实践模式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建构原则与实践模式陈寿根;万里亚【摘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以增强利益相关者信任为目的,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质量标准、规范及方案,质量诊断、反馈与改进,质量资源供给为要件,建立的全面保证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品质的质量管理综合体.建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坚持强化领导与全员参与相结合、完善制度与塑造精神相协同、控制过程与评估绩效相统一、内部保障与外部保障相呼应等原则.建设涵盖专业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行政管理服务、后勤服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五个领域,强调质量标准体系、过程诊断与改进体系、绩效诊断与改进体系、质量精神塑造体系四位一体的"5×4"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可资借鉴的模式.【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内涵;建构原则;实践模式【作者】陈寿根;万里亚【作者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213147;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职成教司相继下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职院校自主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部、各省教育厅相继成立了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教育部职成司在全国9个省选择了27所学校开展试点,国家、省(市)两级专家委员会密集组织业务培训,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摆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最突出的位置。
于是,厘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探讨建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和实践模式,成为相关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首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了确保学校办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而建立的一个完整、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教育教学计划、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学生管理和支持服务、保障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公平公正等方面。
一、明确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明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目标。
同时,明确内部质量保证手段和方式,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内部质量保证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二、筹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组织高职院校应该成立内部质量保证工作组织,制定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计划及负责人、组成成员等,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任务和权利。
同时,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质量保证体系的日常管理与运营。
三、制订质量保证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了确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需要制订一系列质量保证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评价、社会服务和职业指导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力争做到标准化、程序化和透明化。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开展。
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培训、考核和指导工作,建立定期教学评估机制,开展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实践教学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五、加强学生管理和支持服务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管理和支持服务,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系。
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做好招生录取、学籍管理、奖惩管理、学生就业管理等工作,制定完善的学籍档案和就业档案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全面支持。
同时,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和管理文化,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人文环境。
六、全面开展质量评估和自我评价高职院校应该全面开展质量评估和自我评价工作,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估和反馈,分析和总结经验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办法。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一、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需要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和培训服务,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可以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步骤1.确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架构高职院校需要确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架构,明确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和其他质量保证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建立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负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明确其成员、职责和运作流程。
2.制定内部质量保证政策和指南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内部质量保证政策和指南,明确各项质量保证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包括教学评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
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内部质量保证政策和指南得到有效执行。
3.建立内部质量评估体系内部质量评估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部分,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评估体系,包括课程评估、教学评估、学生评估等方面。
通过内部质量评估,高职院校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定期的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和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5.培养学生参与内部质量保证高职院校还需要培养学生参与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评估和学生自我管理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二O 一八年十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2)三、诊改思路 (3)四、诊改目标与任务 (4)五、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6)六、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运行 (17)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计划 (21)八、工作举措 (23)九、保障机制 (24)为主动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我院建设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黔教办职成[2016]67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办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等文件精神,按照《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 年)》(黔府函〔2013〕194 号)文件要求,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
坚持“需求出发、问题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的工作方针。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切实履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
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推进为契机,构建功能完善,能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实现常态自我诊断与持续改进。
形成具有自主性需求的、常态化的、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建立学院具有交通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文化。
不断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满意度,实现学院“全省引领、行业领先、全国一流”的建设目标。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按照“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建立有效且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
三、思路与目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目标、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确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目标任务和标准,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1)建立党委领导,院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组织架构,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
学院质量保证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及专业层面的质量保证政策,考核学院各部门工作的绩效和质量;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质量监控、考核性诊断制度建立与运行等工作。
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行政职能部门保证质量提升(图1)。
图1 学院质量保证组织职能定位示意图(2)明确二级教学单位-专业团队-课程团队质量保证工作职责二级教学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的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及诊改工作,统筹专业建设方案、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保证专业建设和教学运行的质量。
专业团队负责专业质量的自我诊改工作,编制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统筹课程标准编制。
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分析、学业情况分析、能力测评情况分析,参考毕业生跟踪调研数据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数据,开展自我诊改,撰写专业建设与教学诊改报告。
课程团队负责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工作,编制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标准,依据课堂教学实时诊断数据开展自我诊改,撰写课程教学质量分析与诊改报告。
2.厘清部门归属,编制工作标准,形成系统工作包依据学院战略,对应纵向五系统职能,按上级机构设置相关规定,结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调整部门设置,明确部门职责,确定各部门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归属(图2)。
图2 学院各部门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定位根据部门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归属,对照现有职责,明确部门职责与权限(表1)。
表1 部门职责厘清一览表在明确职责与权限的基础上,各部门按照SMART原则将职责具体化为工作。
依据具体化的工作优化部门岗位任务(表2),制定岗位各项工作标准(表3)。
表2 部门岗位工作一览表表3 部门之科室岗位工作标准一览表形成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系统工作包(图3)。
图3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纵向五系统工作包(二)完善规划,形成目标体系1.基于SWOT分析编制学院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1)对学院现状进行SWOT分析,编制学院总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展发展能力诊断,完善学院规划体系。
根据规划建设目标,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1+8+7”规划目标链(图4)。
图4 学院“十三五”1+8+7规划目标链示意图各二级学院在对所辖专业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依据学院专项规划目标,编制二级学院(部)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各专业、课程根据规划,编制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形成学院规划与二级教学单位规划目标执行链(图5)。
图5 学院-二级学院规划目标链与执行链示意图(2)按照规划建设任务年度实施进程表,将年度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实施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制定相应目标任务完成的考核标准,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图6)。
图6 规划目标任务年度分解示意图2.建立规划落实与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目标,确保任务高质量达标将规划任务落实完成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规划目标执行、分析、反馈与改进,形成规划执行信息链。
根据生成的信息,编制二级学院(部)-专项规划-总规划系列的规划执行年度报告。
依据报告结论不断修正目标链,确保实现规划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图7)。
图7 基于信息流的规划年度执行报告示意图(三)建立标准,形成标准体系1.学校层面建立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性诊断标准依据学院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的责任单位,明确任务的属性,将年度目标任务分为A、B、C三类,A类任务为学院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B类任务是院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的规划以外的年度重点工作,C类任务是部门职责中的常规工作任务。
A、B类任务由院领导与职能部门协同制定各项任务的考核标准(图8),考核标准强调时间、质量、效益,符合SMART 原则。
C类任务由各部门按照职责自立目标、自定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改。
图8 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标准表2.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学校制定包括专业教学标准、通识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进程表、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编制标准,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基本标准(包括人师资、设施、设备等要素),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基地、队伍、学风建设等要素)和专业质量诊断标准。
各专业根据自身基础和目标定位编制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明确质量控制重点,形成专业标准文本系列。
专业、课程标准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了逻辑相关的体系(图9)。
图9 专业培养-课程-课程教学目标逻辑相关示意图3.建立教师发展标准结合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相关要求,制定包括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等四个维度的教师发展标准,科学设计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图10),并与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挂钩。
图10 教师发展标准示意图4.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根据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建立完善由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性化发展、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的学生发展自测指标(图11)。
图11 学生发展自测指标构架图(四)修改制度,形成内控体系1.梳理组织机构管控事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并形成内控体系依据优化的纵向五系统组织机构职责,厘清各部门管控事项,修改相关制度,设计部门管控事项工作流程,完善学院制度体系。
梳理学校层面的人事、财务、课程教学、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研究发展、产学合作、信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监督控制等事项,进行流程设计,将设计的程序与制度匹配(图12),完善内控机制。
图12 事项管控与流程匹配的学院内控机制2.建立考核性诊断和质量报告制度,实现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的诊断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反馈实施、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制定诊断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发布周期、内容、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编制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向全院、全社会发布,接受全院师生、全社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图13)。
图13 考核性诊断与质量报告制度示意图(五)建设平台,形成智能校园1.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高带宽有线网、无感知认证无线网和各类智能信息接入终端,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平台、校本数据中心,一站式师生网上事务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移动互联应用基础上,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访客及校友等人群提供校园事务处理、移动学习和交流互动服务,实现校园管理智能化。
图14 校本数据平台构架示意图图15 不同角色使用平台示意图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学院网络扁平化改造,独立布设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校无线全覆盖,教师、学生全部免费WiFi接入,图书馆和教学区、教学资源访问实现高带宽免费,校园内无线设备无感知漫游免认证,同时实现无线网络与校园有线宽带网络的无缝链接和一体化管理。
同时建成统一的IT运维平台,将链路资源、网络设备、虚拟化平台、服务器系统、应用平台、业务系统、机房环境等资源纳入管理并监控,通过设定各种参数阀值在告警时通过平台向运维人员进行预警,全面提高了IT运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图16: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图16:统一IT运维监控3.建设校本数据中心依托统一信息标准建设,构建公共数据平台、身份管理平台、信息门户平台,打造学校层面的校本数据中心;打通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标准和编码壁垒,实现公共数据统一标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所有系统统一为一套账号密码体系;实现统一门户入口,多数用户不再感觉有多套系统存在,实现一站式访问,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保障。
建成了校级共享数据中心,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的公共数据自动同步至校级共享数据中心;建成了基于国标、部标,融合我校各应用系统的元数据要求,形成一套统一的数据标准、编码标准及数据交换和接口规则,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多应用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与统一门户信息展示,提供一站式访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