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事件分析报告-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事件分析报告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N广告13-1F 苏薇【事件回顾】
2012年7月13日,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首次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以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为宗旨,并且邀请了当今华语歌坛的四位一线巨星作为明星导师,声势浩荡,不断在荧屏上创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视率。在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冗杂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的大火,似乎也给观众找到了“可以看电视”的一丝希望。而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看,其热播也具有一定的原因。
【传播分析】
第一,大众传播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需要。
大众传播娱乐化的根源在于媒介的商业化运营。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使得大众媒介不断生产满足社会普遍大众底层需要的娱乐机会和休闲信息。“中国好声音”也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表现,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更加需要一个娱乐环境来缓解生存和社会竞争中的压力。因此,“中国好声音”的出现给与了人们一个“减压阀”。从结构功能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因此有更多的人需要满足文化需求,“中国好声音”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欲望。
第二,“中国好声音”是从“荷兰好声音”原版引入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他更加符合“文化工业”商品性、技术化、产品均一化和文化强迫化的特点。“中国好声音”虽然与“V oice”的其他节目具有齐一化和程式化的特点,但是它的“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等特点与国内的选秀节目相比具有独特的内容与风格。而“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及“成为大明星”等特点所塑造的整个文化特征即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只凭借实力说话”“平等”“成功”。
第三,“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渠道广泛立体。
“中国好声音”在播出过程中,不单单依托传统的电视媒体,更加入了网络直播和微博互动。新媒体的加入使得“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更加广泛,而大量的关注导致报纸、杂志等传统的文字媒体的报道和最后终极PK巅峰之夜以演唱会的模式出售门票更使得《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渠道更加立体、全面化。
第四,“中国好声音”强烈的互动性。
“中国好声音”在节目中实时打出滚动的字幕,包括微博互动和短信互动,让观众对“中国好声音”及“比赛选手”的评价即时的表现在大众面前,使得观众在互动中感受到极高的参
与度和参与热情。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百度贴吧在网络中的持续互动,包括:比赛视频片段集锦、网友对选手的评价转发、选手及导师微博的转发评论等等,更使“好声音”具有极高的互动性,同时也激发了观众讨论节目的积极性,诱导了网友对节目内容的讨论。而最后“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的现场8万人更是体现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
第五,“沉默的螺旋”效应
“沉默的螺旋”假说最初是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提出的并在1980年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作了全面概括。她指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有优势,会对受众造成一种压力。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人数增加时,会放弃原有的想法和态度而选择与主导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大众媒介表达支配意见,再加上对持异议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于是,形成了一个沉默的螺旋。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产生。多数受众出于对前所未有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形式好奇,开始关注此类节目。这种现象的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受众的消遣心理,广大的电视观众在每天紧张的工作生活以后,需要一种方式来自我放松,自我愉悦。这时候,他们除了会像往常那样关注新闻以外,还会对新鲜的、从未接触过的节目产生好奇。新颖的创意类选秀节目瞬间抓住了多数人的眼球。一时间,“多数人”认为,选秀节目应成为焦点被关注。受众在接受大众传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人际传播,向周围的人推荐自己喜欢的选秀节目,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与和自己“志同”的人结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沉默的螺旋”提及的“多数”以及“意见环境”的效应。作为音乐类节目,它们除了仅仅吸引人们的关注外,更把侧重点偏向大众的参与互动。普通观众的参与,势必会带动他们身边更多亲朋好友的关注。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冷漠排挤,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更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当身边人处于关注和狂欢“好声音”之中时,你不参与,甚至无法加入话题的讨论,这样就会或多或少地与主流圈脱节,甚至遭到冷落、排挤。受众因为害怕被孤立便不自觉地加入“大多数”的关注点。
第六,节目内容的多层面化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播出不只是有对选手声音的表达,还有对选手身份、年龄、家人支持、背景等等内容的表达。包括选手成功晋级与家人朋友的紧紧相拥、选手失败时的坚强与信念同时还有选手与导师在录制前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内容的安排,使得更多的人在亲情、民族、爱情等等方面制造关注点,同时在坚持、梦想、个性等方面产生情感共鸣。
【点评与启示】
不足:“中国好声音”依靠其节目的独特形式笼络了大批受众,但总是在节目的关键时刻加播广告,无遗的体现了其追逐利润的本性,导致观众产生强烈的不平等感。而节目中大量的广告虽然能够刺激消费,为人民生活服务,但过头了难免庸俗、粗糙、浅薄。而从一开始对
好声音中选手身份的调查、揭秘等信息,也让人产生“中国好声音”制造传媒假事件,故意隐藏选手信息、制造“剧透”“冲突”等信息炒作博取关注。
启示:在传统唱片市场式微、演出市场地域性较强的现状之下,将精心制作的音乐作品通过强势的传播平台以不落俗套的方式抓住受众心理进行传播,继而取得与新媒体、互联网之间足够的话语权与议价权,是这个产业在尚未找到更新换代的产品前,无法绕过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