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事件分析报告-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_中国好声音_的传播及成功因素分析
[摘要]《中国好声音》作为大型励志的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在浙江卫视开播以来,已取得收视高峰,在受众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好声音》以其精良的选秀模式、草根娱乐大众的理念突破了当下娱乐低谷。
本文从《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点开始研究,重点分析了该节目的成功原因,进而对我国音乐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谈论。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综艺节目音乐张海英福建江夏学院《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及成功因素分析一、概述2012年7月,《中国好声音》开始引起国人的注意,到9月底节目落幕时,几乎成为了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都市人谈论的热门。
与传统的娱乐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理念,在节目中我们能看见更多的草根面孔,感觉更真实。
因此,节目初次亮相就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惊喜,收视率及关注度也逐渐提高,这也引发了业界对娱乐节目的深层次思考。
《中国好声音》参考了国外的做法,被选择的不仅是选手,评委也是被选择的对象之一,具有双向选择的意味,更加合理化、人性化,使中国综艺节目又有了新希望。
二、《中国好声音》简介《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源自于荷兰《The V oice of Holland》,由浙江卫视和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娱乐联合打造的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节目的录制长达近两个多月,持续到2012年9月30日才宣告结束。
三、《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点1、节目的核心价值观有所创新《中国好声音》开播初期是通过四名评委招收徒弟的方式来打造团队。
选手出场时就要展示自己的歌唱功底,这时场上的四位评委就要背向选手进行新时代的“盲听”歌曲。
选手的演唱如果令评委满意,那么评委就可以将自己座椅的灯亮起;如果这位选手的唱功好,四位评委都亮灯,这时选手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评委,这样持续进行,一直到团队建设完成。
在这个环节中,使用了新颖词汇———盲选,声音就成了突显实力的唯一标准,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了节目的内涵和创新性。
《中国好声音》热播的传播学分析
《中国好声音》热播的传播学分析摘要:文由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演变入手,具体从《中国好声音》的特点,它对受众的心理满足等方面分析其热播的原因,最后针对《中国好声音》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音乐类选秀节目使用与满足中国音乐类选秀节目的雏形可上溯到1984年cctv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为“青歌赛”),它开创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先河;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横空出世,领跑新时代的电视选秀节目;选秀节目经过“七年之痒”,终于在2012年由《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开启了新纪元。
一、《中国好声音》的特点《中国好声音》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收视率持续稳居同时段节目第一。
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节目,保证了对市场能有一定的把握;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使制作方能尽最大的力量制作出最精美的节目,实现播出方与制作方的“双赢”;“导师制”的引入,使学员与导师拥有同等的选择权,真正实现了平等。
1.引进国外成熟的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模式起源于荷兰talpa电视制作公司的the voice。
“2010年,the voice一经推出,就在荷兰创下收视奇迹,吸纳了300万荷兰观众,占总人口的18.2%。
”此后,the voice迅速风靡全球,逐渐代表了世界各国的最高音乐水准,连美国和英国也开始了“voice”之路。
好声音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
“灿星制作运用‘模式购买’花费了300多万元购买下《the voice》的中国版权,随即获得了一本包括完整剧本大纲和产品说明书的‘宝典’,内容涵盖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灯光的色彩、阴暗的调校,甚至细致到编导手记、接线方法等一套严谨的制作流程。
”海外成熟的节目模式与细节的精妙复制,为“好声音”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制播分离这一个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
中国好声音案例
1、《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一、模式的胜利:国际成熟模式与中国方式运用的合谋1、海外成熟的节目模式与细节的原版式复制2、中国“制播分离”模式的经典运用二、“草根”叙事:受众接受心理的发掘1、“草根”音乐选秀:音乐选秀的零门槛2、“草根”背后的故事:故事讲述会3、悬念的设置:导师背对学员听声音、转椅后学员选择导师等三、明星效应:受众注意力的聚焦1、导师的明星效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名度较大,覆盖人群范围较广2、导师的表演性与真性情:促进了节目的戏剧性与可视性四、仪式化:精妙绝伦的场景呈现1、表演性的舞台:舞台的装饰、LED灯等2、专业的硬件配备:音像、乐队等3、符合情境的音响以及音乐:根据现场情感给予符合情境的配乐呈现五、整合营销:各种传播方式的合力促销1、前期广告宣传:明星导师的广告播放2、事件营销传播:导师转椅天价、节目剧透等3、新媒体(微博)营销:明星互相转发微博话题的辐射效应六、浙江卫视:输出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中国好声音》“盲听盲选”的公平原则可以不看相貌,不看背景,只听声音,让其貌不扬的草根实现梦想,这正体现了生存在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的内心价值需求。
2、作为制作公司的灿星团队在困境面前采取了哪些竞争战略?其创新策略有哪些不足之处?电视台不再是一次性买断制作公司的节目,而是采用了一种“紧密捆绑式的合作关系”:节目制作公司灿星制作与播出平台浙江卫视采取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合作方式。
灿星公司采取的竞争战略是:差异化战略在众多的诸如快男、超女等选秀节目日渐泛滥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了这种音乐类娱乐节目,采用了盲选、PK等赛制,在比赛形式上就较其他选秀类节目更吸引眼球;此外还很重视在考察选手的过程中对于选手的经历、梦想等精神层次的挖掘,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增加了观众对于选手的认同感,为节目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增长型战略1.增强实力。
那英、汪峰、庾澄庆、张惠妹等大牌歌星的加盟,使得中国好声音保持在歌曲类选秀节目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找到一线歌星作为合作伙伴也保持了现有的市场占有率,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学分析
20110105072高艳艳“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学分析“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的一期选秀娱乐类节目,瞬间在中国大陆刮起了一场流行旋风。
“中国好电器”、“中国好家具”、“淘宝好卖家”、“校园好声音”、“校园好光棍”等众多新名词频繁跃入大众眼球。
在众多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综艺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佼佼者,创下了收视率新高。
从本质上看,“中国好声音”与其他娱乐节目一样,都是一个以综艺节目为形式的大众传播现象。
那么,“中国好声音”是凭什么独占综艺节目收视率鳌头的呢?我结合自己实际从传播学角度做了一些分析。
先说说我与“中国好声音”建立起传播关系的整个过程:听好友哼一首歌觉得很好听,就问她是谁唱的,后来得知是“中国好声音”里面的选手。
有点感叹自己OUT了。
再后来听好多同学在讨论好声音里面的歌曲和选手,为了不让自己与大家脱轨,我从网上看了一期好声音。
正是吉克隽逸那期,她的朴实,狂野,原生态深深地把我吸引了,就这样建立了关注点,于是我继续关注了下去。
果然,后面又给了我更多的惊喜,于是我看完了好声音的大部分视频。
就这样,我与“中国好声音”建立起了传播关系。
就它吸引众多受众这一现象,我总结了以下原因:首先,从传播过程和模式来看,它属于控制论模式(双向循环模式),即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的传播过程。
导师盲选学员独树一帜。
就像栏目组宣传的那样,真正的只听声音来判断歌手好坏,增加了竞争的公平性。
公平契合了很多人性格中的点,建立了对接。
形式怪异,导师要背对选手,增加了受众的好奇。
吸引受众关注它。
这是传播过程中双向交流发出与反馈的问题。
其次,从大众传播的功能看,“中国好声音”把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大众传播娱乐化的根源在于媒介的商业化运营。
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使得大众媒介不断生产满足社会普遍受众需要的娱乐机会和休闲信息。
“中国好声音”也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表现,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更加需要一个娱乐环境来缓解生存和社会竞争中的压力。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红火与出路——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选 手的选择为例 . 虽 然 作 为 多 兀 化 审 美 的娱 乐节 目 , 但《 中
由此 产 生 了较 大 的经 济 效 益 。其 “ 源自
海外 , 表达 中 国” 的理念 , 让 节 目没 有 “ 水 土不服 ” . 更 让 中 国观 众 欣 然 接 受 , 也 表 现 了 媒 体 在 追 求 娱 乐 性 和 市 场 化
红 火 的时 候 。 往 往 也 是 争 议 最 大 的 时
方面, 从 节 目娱 乐 至 上 的角 度 考 虑 ,
平 民歌手 强烈 反差 下 的惊艳 歌 唱 , 音 乐 追 求 中 艰 辛 励 志 或 恬 淡 快 乐 所 传 递
候 。从 《 超级女声》 开始 , 中 国 的荧 屏 上
出 现 了众 多 选 秀类 节 目 .也 包 括 了 很 多 电 视 音 乐 选 秀类 节 目。 这 些 节 目的 内容 相 似 度 高 , 环节设置雷 同 , 相 关 营
率, 更 能够 带来 强 大 的社 会 效 益 . 培 养 观众 的审 美 情 操 。如 第 一 季 的 《 中 国好
变 动 ,但 是 其 作 为 一 档 娱 乐 节 目的 主
旨还 是 得 以 很 好 的保 留 ,仍 以 娱 乐 大
和 平 等互 动 的节 目内容 。 其 娱乐 模 式 的 创 新 设计 主要 包 括 : 简 练 程 式 与 集 中 效
果 的强 化 ,导 师 的类 型 匹 配 和 多 功 能 开 发 ,学 员 艺 术 性 与 导 师 娱 乐 性 的 反
的收益 , 采 取了相应方法 . 追 求 高 收 视 率 。这 些 方法 中 , 有 的 通过 高 质 量 的 节
国好声音》 似 乎 更 加
偏爱平民化的选手 .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影响因素分析大型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新近开发的专业音乐评论节目,自播出到现在,已经受到了大众的强烈关注,创造了相当高的收视率。
《中国好声音》节目的主要有精细的选秀模式、草根娱乐大众的理念两大特点。
这也是其节目的特色所在,为该节目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可视点和收视率。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的传播特点以及其成功的因素,从而探讨未来我国音乐节目发展的空间及趋势。
《中国好声音》;综艺节目;音乐Large variety show "The V oice of China" is the newly developed Zhejiang TV commentary professional music program aired since up to now, has been a strong focus on the public, creating a very high ratings. There are fine draft mode, the concept of public entertainment roots two features, "The V oice of China" program. This is also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am can create a huge point of view and ratings. Based on this, "The V oice of China"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gram as well as its main success factors analysis in this article, so as to explore space and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usic program.The V oice of China; variety show; music绪论 (4)一、《中国好声音》传播概述 (4)(一)《中国好声音》简介 (4)(二)《中国好声音》的真实性传播魅力 (5)(三)好声音可观的音乐品质和品格追求 (5)二、《中国好声音》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6)(一)媒体环境对传播的影响 (6)1.政策环境 (6)(二)节目制作对传播的影响 (7)1.情节设置 (8)2.节目包装 (8)(三)市场营销对传播的影响 (9)三、好声音的传播贡献 (9)四、《中国好声音》传播影响因素分析的启示 (10)(一)国内选秀类节目出现的问题 (10)(二)国内选秀类节目的出路 (11)结语 (15)绪论《中国好声音》节目于2012年7月开播,同时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
《中国好声音》传播学分析
瓮春秀 055《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学分析中国好声音似一阵狂热的龙卷风,席卷我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场音乐风暴发生的原因。
我觉得“认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主持人专业认真,尽管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
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认真地从国外引进版权,认真地从国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的最重要道具——转椅。
他们的音响系统据说也是花费不菲,这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
“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
下面就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一下它“一夜爆红”的原因。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它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因个人的兴趣和要求而定,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
但该理论脱离了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受到传媒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没有“奇装异服”,没有矫情的PK环节,也没有夸张渲染,《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们只是靠着实力和诚心去打动评委和观众。
辽宁彰武县女孩黄鹤光脚站在舞台唱歌,她说“觉得特别踏实、舒服”。
而“云南哈尼族王子”李维真,个子不高,相貌不扬,常常受到城里同学欺负,但在节目中放声歌唱,所有人为之鼓掌叫好。
还有张玮、赵露、黄勇等诸多选手,虽然“草根”,但他们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观众普遍表示,中国之大,人才辈出,藏龙卧虎,民间有许多好歌手。
这些歌手远比很多娱乐公司包装出来的歌手优秀得多。
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的煽情桥段早已让人厌烦,而以平凡真实的故事为切入点,更适合观众今天的口味。
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置换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
尽管会对选秀、炒作等觉得审美疲劳甚至厌烦,但只要这个好奇的心理诉求还在,这片文化市场永远都还是一片蓝海。
中国好声音新媒体话题营销分析
中国好声音新媒体话题营销分析——以微博平台上李代沫的宣传为例一.节目介绍《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的著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
由华少主持,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听歌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中国好声音》与2012年7月13日首播,播出后迅速爆红,在电视首播24小时获得的点击量突破1.2亿,其后几乎每期节目蝉联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收视冠军”。
其高达2%的收视率成为中国电视银幕的一个奇迹。
下面是在2012年7月份《中国好声音》在上线仅18天时间创下的记录。
《中国好声音》一夜之间红遍大街小巷,浙江卫视也凭借”好声音“一举翻身,让曾经的老大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也黯然失色。
那么,除去强大的明星阵容和新颖的节目形式等,从营销角度来看,《中国好声音》的营销也做的很棒。
下面将主要从其新媒体微博平台进行营销分析,主要以人气学员李代沫的故事为例。
二.微博平台的话题营销1.《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介绍新媒体的出现,促使营销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营销以碎片化、精准性、互动性等特点和优势与消费者的沟通更加便捷并达到深入的传播效果。
《中国好声音》把微博当作重点利用的传播媒介,在微博上主要利用话题传播进行用户互动和营销。
《中国好声音》所有最新消息会在新浪微博第一时间发布,节目组不仅开通了官方微博、嘉宾微博,还有歌手微博。
现在《中国好声音》的官方微博粉丝量超过185万人,平均每条微博的转发量在100条左右。
2.李代沫个人介绍李代沫是《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第一期的学员。
媒介事件的构建分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进程日益加剧,社会群体逐步分化,文化和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媒介技术的影响力快速飙升的今天,纷繁复杂的事件通过各类媒体的策划报道进入人们的视野,不断影响着社会群体的生活步伐。
电视媒体为争取到更多的收视率和注意力,不断的制造出形式新颖、效果精良的节目,其中,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大卫视赚取收视效益的一大法宝。
因此,近年来媒介事件吸引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研读由戴扬和卡茨编写的《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一书,作者发现他们认为媒介事件是特殊的历史事件,电视媒介事件是媒体以真实事件为题材背景,经过精心策划和宣传而组织的重大仪式活动。
当然,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使得媒介事件在媒体环境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戴扬和卡茨的研究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媒介事件的传播中介不再固定于电视媒体,新媒体所表现出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看。
因此,对媒介事件的深入研究实属必要之举。
自2012年暑期开始,一场关于“好声音”的旋风席卷电视荧幕,节目第一季在开播阶段就创下国内城市收视率4.062的新高,后期更是连连取得破5的佳绩。
2013年浙江卫视又趁热推出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让没有过足瘾的观众再一次深陷它的音乐魅力当中。
这种超高人气的播出效应使其一举成为音乐真人秀节目中继2005年《超级女声》之后的又一个力作。
基于戴扬和卡茨关于媒介事件的界定,笔者认为《中国好声音》已经超出了普通娱乐节目的范畴,该节目的策划和播出符合媒介事件的构建要素和基本特征。
因此,结合当下热点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来分析媒介事件,不仅凸显了媒介事件的构建要素在传媒新语境下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揭示出《中国好声音》作为媒介事件的成功原因,为音乐选秀类节目提供有益的借鉴。
1.2文献综述1.2.1媒介事件研究综述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事件分析传,使得电视受众在此期间对葬礼的直播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期待,激发起美国人民的同感体验。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及时代意义论文(设计).doc.doc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及时代意义】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屮国好声音》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B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好声音》节B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分析其独特的传播特征和价值创新,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关键词】《屮国好声音h电视选秀节目;传播特征;价值创新A bstract:Zhejiang satellite TV in 2012 launched ’’Chinese good voice” show again raised a ho t wave of TV talent viewing, in this article,through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V talent show,the "Chinese good voice" program mode to deconstruct and analyze,hoping to find tips of updating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TV talent show.Key Words: Chinese good voice; TV talent show;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Value innovation摘f (1)ABSTRACT (1)一、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演变 (1)1、音乐类选秀1.0,为选而秀 (1)2、音乐类选秀2.0,为秀而选 (1)3、音乐类选秀3.0,“选” “秀” (2)二、《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 (1)1、规则创新体现专业权威,奠定影响力基石 (3)2、模块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传播功能 (4)三、《中国好声音》的价值创新 (1)1.导师转身 (6)2.师生互动 (7)3.学员反选 (7)4.争议话题 (7)四、《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创新 (8)1、视听元素的聚合 (8)2、网络传播的裂变 (8) (11)至文i射 (12)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首期收视率破1.5%,第二期2. 8%,节目冠名费6000万。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2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好声音”横空出世在这个夏天,在这个炙热的七月,有一档真人选秀节目红遍了大街小巷。
最初我并没有关注过这档节目,有一天晚上,我看到父亲在电脑旁热火朝天地看着这这档节目时,我才知道有一档叫做:《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已经火了半边天。
这个荧屏的宠儿从7月13号的横空出世,就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
“好声音”被口口相传的火热势头,简直可以用“奔走相告”来形容,而其收视率飙升之快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仅第一期的收视率就居全国第二,为1.477%紧跟天天向上之后。
”好声音”却是火了,火得让人不可思议。
到7月20号的第二期其收视率飙升到 2.717%,居全国第一。
好声音也成了民众一个热议的话题,从那新颖的节目形式,舞台设计,尤其是那四把导师的转椅,无不吸引着电视机前观众的视线。
更为热议的是那四位风格不同的导师,还有选手的歌声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好声音”就这样被观众接受了,被观众在心理上深深的认同了。
甚至有业界人士称中国选秀节目已经走进了春天,中国选秀复活了。
那么这一档开启中国选秀节目复活之路的“好声音”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魔力呢?它是怎么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做的如此成功呢?《中国好声音》会不会也像其他选秀节目一样只是短暂的搏出位呢?现在我们仅以一位专业观众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点燃夏夜荧屏的“好声音”。
一、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你从哪里来?从荷兰声音,英国声音到美国声音,好声音在海外早已经是王牌节目了。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源自荷兰电视模式之父John De Mol的Talpa 公司的The Voice. 该模式已经成功在全球六十余个国家制作播出,并均取得非常成功的收视。
《中国好声音》由英国的IPCN国际传媒公司引进到中国,并授权于灿星制作.创作团队是由《中国达人秀》原班人马和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团队的混编队伍.买断版权,引进原创节目其实质是采用荷兰人得创意,而且节目制作时还有荷兰团队的现场督导。
娱乐选秀类节目之“变形记”——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电视节目研究目之“变形记"——以《中国好声音》为例王若斯(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擅耍:《中国好声音》是当下最火爆的娱乐节目,它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着“选秀未死”。
本文通过探究它的节目类型和特点,发掘其潜在价值和未来发展走向。
为音乐类选秀节目开辟一条新路径。
关■词:《中国好声音》评委模式盲听广告<中国好声音>在今年夏天点燃了中国音乐的激情,成就了无数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的梦想,更是创造了15秒50万的广告奇迹。
在节目一炮而红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好声音>的成败与得失。
在当下的市场竞争评价体系中,一向是以“成败论英雄”的电视市场,成就了<中国好声音>的霸主地位,更是将浙江卫视一举超越其他一线卫视,成为目前最火的电视频道。
然而面对这些光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档音乐选秀节目,它不可避免的有失败的地方,<中国好声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中目好声音>作为娱乐蕾秀类节目的几大■点(一)评委模式创造评审新特点<中国好声音>的四个评委在今年夏天赚足了媒体眼球,它效仿国外相似娱乐节目的评委设定模式,在4位评委中有两人是国内一线大牌明星,其中一人为女性,一位是歌坛上表现活跃,为年轻人所熟知和喜爱的热情四射的明星,另外一位是有一定知名度且艺术生涯历经坎坷,从而使选手和观众有较强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因此,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是最佳人选也是最优组合。
大牌评委在节目中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好声音手舞足蹈、争风吃醋,杨坤的“32场演唱会“、庾澄庆的。
选我选我选我“、那英的深情召唤、刘欢的跨年邀请都展现了他们对好声音的渴望。
在某位选手离场时,评委会泪流满面,感慨万千,这种平民草根的感情,展现了评委们内心柔软真诚的一面,拉近了选手和评委之间的距离,让评委不再以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身份出现,而是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中国好声音的社会化媒体口碑传播分析
1研究背景《中国好声音》从7月13日在浙江卫视开播后,不足两个月就红透全国。
一方面,中国好声音“秒杀”同行,以绝对优势稳居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另一方面,节目在网络上有着超高的人气,在网民关注度和网络人气指数上遥遥领先,是声动亚洲、天籁之声等选秀娱乐节目的两倍以上(如表1)表1:2012年7月下半月十大歌曲类选秀节目IPI网络人气指数排行榜数据来源:中国经营报-中传艾利艾据统计,网络是网民收看好声音的重要渠道,截止到10月8日,其网络视频点击总量达到13亿,仅腾讯视频的点击量就达到了4.3亿次,网络搜索,在好声音播出期间,微博讨论超过80万,微博相关话题突破11亿,社会化媒体是节目传播的重要渠道。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百度百科),包括论坛社区、社交网站、博客、微博、位置签到、问答、维基等等类型。
在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截止到2010年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规模达3.46亿人,渗透率达75.7%(艾瑞)即时通信超越搜索引擎、网络音乐和网络新闻,成为我国互联网第一大应用,其中微博作为即时通信的代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而且成为网络口碑传播的重要媒介。
数据显示,中国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
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
数据来源:艾瑞中国好声音顺应潮流,把握时机,选择微博作为主要的网络口碑传播的渠道,在节目首期播出后迅速打响知名度,并始终吸引着公众的关注。
那么,观众为何愿意在微博上搜索好声音的信息、发表个人观点以及转发相关内容,中国好声音使用的微博传播策略是什么是值得的探讨和借鉴的。
网络口碑传播在理论上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在许多文献中得到证实,如网络口碑对于产品销售(Goldsmith & Horowitz 2006),对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影响(de bruyn & lilien 2008),对态度形成与转变的作用(lee et al 2009)。
从受众心理看电视选秀类节目的发展——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道, 为参与互动提供 更多渠道 。
3 、 满足 受众 的好 奇心 与窥视欲 人 的潜 意识 中有 希望 了解别 人秘 密
的心理 , 选秀节 目是一种 “ 真人 秀” 节 目。
车轮战的残酷性 与导师 、 媒体代表共 同决
定选手命运 的不可预测性 , 调动起 观众 的
节 目比赛形 式 比较透明 , 其 原生态的展示 给人 以真实 感 , 可 以满 足观众 猎奇 、 窥 视
成 功背后 的原 因更值得我们来探究。 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 , 探求 受众 心理对 电视 选秀节 目发展带来的影响 , 以期 制作 出更符合 社会
需要 的电视 节 目。
【 关键词 】 受众心理 选 秀节 目 ( ( 中国好声音》
电视选 秀类 节 目从 2 0 0 3年被 引入 到
性。
声屏世界l N E W S W O R L D
从 受众 心理看 电视 选秀 类 节 目的发 展
以 中国好 声音 为例
。史 江泓 李 金娟
【 摘
要】 电 视 选秀节 目 在 经过一段低迷期后 , 被以( ( 中国好声音》 为代表 的新型节 目所唤 醒, 在看到其赢得受众好评 的同时, 其
实 无 华 的感 动 。 国 内 一些 选 秀 节 目出 现 了
同质化与故事煽情 的现象 , 甚 至为了吸引
观 众 不 惜 造假 。 在 网上更是爆 出 “ 唱得 好
不 如哭得惨 ”的言论 。 而《 中 国好 声音 》 则摒弃浮华 , 追求朴 实 , 追求真实 。 电视选
秀节 目应 以 “ 真 ”为 生 命 , 真 实 才 是真 人
的心理 。 登上 “ 好 声音 ”舞 台的选手们 大 都会讲述 自己的故 事 , 或关 于爱情 、 或 关 于亲情 、或关 于奋斗 等等 ;而 且伴 随着
中国好声音案例分析
“中国好声音”——这是一桩俏生意——张乐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
从2012年7月13日开始的一个半月里,这句口号伴随着一档横空出世的音乐节目迅速变得耳熟能详。
节节攀升的广告费挡不住兴奋的品牌商挥舞着手中的支票,让人暂时忘却了经济危机的阴霾;稳步上升的收视率,各具特色的人气导师,时刻强调的盲选标准和众口一词的光明前途,让人忘却了这个曾经充斥着绯闻、潜规则和信任危机的选秀市场。
有一群人把它带回国内,然后就火了——中国好声音。
从7.13第一期的1.477,到8.17第六期的4.019,“中国好声音”一夜之间成为大街小巷的热议话题。
每到周五的时候,似乎全国的老老少少都在为周末这场悬念与梦想并存的音乐盛会而期待。
要知道,之前出现这样的情况,还要追溯到几年前的超女和“非诚勿扰”,而2010年“非诚勿扰”顶峰阶段拔得周末档娱乐节目收视头筹时,其收视率不过为4.53。
如今,这一看似难以逾越的高峰,正在接受“中国好声音”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犹如一阵旋风席卷全国,苏州也未能幸免于难。
自“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浙江卫视周五同时段苏州收视率从0.3一举攀升至2.4,逼近苏州本地频道组的单频道平均收视率2.47,而市场份额更是翻了几翻,从1.3%跃居8.99%,距离苏州本地频道组的单频道平均市场份额9.15%也仅咫尺之遥。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国好声音”的带动,浙江卫视周五同时段的人均收视时长从原先的17/110分钟拉升至46.6/110分钟,与此同时,苏州本地频道组的单频道平均人均收视时长则由原先的22.4/110分钟下降至18.97/110分钟。
仅从苏州来看,“中国好声音”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收视表现,占据了不错的市场份额,同时段的收视人群也进一步优化。
相对于原先周五同时段的人群结构,“中国好声音”开播后15-45岁主力消费群体占据收视人群比例由68%上升至74%,而高学历人群上升约10个百分点。
反观苏州频道组的人群结构,15-45岁主力消费群体比例维持在48%左右,45岁以上年龄组占到47%左右,而“中国好声音”的这一比例仅为24%。
《中国好声音》案例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好声音》成功案例分析天财珠江艺管1102班隋晨婧 2011160292 一.本体特色:1.新颖的节目形式选秀节目一直是近年来的收视热点,自从超女之后虽然也一直有新的节目推出并取得成功,但是节目形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创新,但是“好声音”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导师兴奋的拍下按钮转过椅子的镜头深深印入了观众们的脑海里。
作为红遍全球的选秀节目,“好声音”在节目形式的新颖不仅体现在“转椅子”这个细节上,从选手的PK方式、比赛的赛程安排等都有很多创新,而这些创新,正是“好声音”能够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2.豪华的阵容和顶尖的制作水准浙江卫视为“好声音”下了血本。
据说现场四把导师座椅直接从英国空运过来,总价高达320万元,而现场顶级的音控设备、录音设备、环绕全场的巨型LED屏等等也都造价不菲。
担任“好声音”音效总监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音响总监金少刚,录音由给王菲录专辑的李军负责,伴奏方面也是专门给一线明星伴奏的乐队。
这些顶级阵容联袂贡献了上佳的节目品质,“好声音”的成功自然也水到渠成。
3.四位天皇巨星助阵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著名音乐人作客节目,而且选手还可以挑选音乐人来互动。
主持人出身的庾澄庆制造的活泼,刘欢制造的沉稳和感性,那英制造的豪爽,杨坤制造的幽默,以及少华制造的rap念白,都给这台节目本身添加了很多有趣的调味品。
四位嘉宾的互动和高质量的点评渲染现场气氛,公正的来评价每位选手,每次演出都是一场精彩的开始。
4.积极向上的立意这个节目已经超出了歌唱选秀的意义,而上升到人生励志的层面,在很多方面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哲学涵义。
当有的节目在崇尚“高富帅”或者追逐媚俗的绯闻的时候,“好声音”却通过四个白手起家的评委和年轻选手的互动积极影响着无数80后、90后乃至整个社会,告诫人们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过人的激情、不懈的毅力、鲜明的个性和超群的实力去实现。
反之,那些搞歪门邪道而获得名利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所唾弃。
中国好声音案例分析
中国好声音案例分析高乾周葛红张宝代鹏赵楠《中国好声音》一夜之间红遍大街小巷,用“爆红”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浙江卫视也凭借”好声音“一举翻身,成为各大卫视之翘楚,曾经的老大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也黯然失色。
“好声音”能红起来,当然是有新颖的节目形式、豪华的阵容和顶尖的制作水准、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此外,《中国好声音》还有两大走红护法: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强大营销阵容。
一,群众基础可以说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离不开群众基础。
从大的背景来讲,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迅速增长。
中产观众普遍学历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对于他们来讲,节目包装更有时尚气息的《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要比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传统综艺节目更有吸引力。
可以如果《中国好声音》诞生在十年之前,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火。
我们直接拿数据说话,下面分别是通过百度搜索关注《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及《百变大咖秀》的用户属性。
我们可以看到,《快乐大本营》及《百变大咖秀》的观众普遍年龄较低,10到19岁的观众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而《中国好声音》与《非诚勿扰》的观众重合度较高,20到39岁的观众占据了绝大多数,而这部分年龄稍大的观众,很大一部分属于中产阶层。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讲,《中国好声音》对《非常勿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一些。
而湖南卫视推出《百变大咖秀》夹击《中国好声音》也是失策的,因为观众群体重合度低,《百变大咖秀》可能更多的是抢夺了《快乐大本营》的观众。
此外,浙江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我爱记歌词》的热播,为其积累了大批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观众,这批观众正是《中国好声音》的种子观众,“好声音”放到浙江卫视来播是再合适不过的,因为浙江卫视长期的观众培养为节目的热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强营销《中国好声音》不仅有出色的营销方案,还有完善的执行计划,而正是“好声音”在营销上的成功,使得《天籁之声》、《完美声音》等同类节目完全失声,湖南卫视重金打造的《百变大咖秀》也只能沦为陪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事件分析报告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N广告13-1F 苏薇【事件回顾】
2012年7月13日,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首次在浙江卫视播出。
“中国好声音”以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为宗旨,并且邀请了当今华语歌坛的四位一线巨星作为明星导师,声势浩荡,不断在荧屏上创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视率。
在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冗杂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的大火,似乎也给观众找到了“可以看电视”的一丝希望。
而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看,其热播也具有一定的原因。
【传播分析】
第一,大众传播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需要。
大众传播娱乐化的根源在于媒介的商业化运营。
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使得大众媒介不断生产满足社会普遍大众底层需要的娱乐机会和休闲信息。
“中国好声音”也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表现,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更加需要一个娱乐环境来缓解生存和社会竞争中的压力。
因此,“中国好声音”的出现给与了人们一个“减压阀”。
从结构功能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因此有更多的人需要满足文化需求,“中国好声音”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欲望。
第二,“中国好声音”是从“荷兰好声音”原版引入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他更加符合“文化工业”商品性、技术化、产品均一化和文化强迫化的特点。
“中国好声音”虽然与“V oice”的其他节目具有齐一化和程式化的特点,但是它的“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等特点与国内的选秀节目相比具有独特的内容与风格。
而“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及“成为大明星”等特点所塑造的整个文化特征即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只凭借实力说话”“平等”“成功”。
第三,“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渠道广泛立体。
“中国好声音”在播出过程中,不单单依托传统的电视媒体,更加入了网络直播和微博互动。
新媒体的加入使得“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更加广泛,而大量的关注导致报纸、杂志等传统的文字媒体的报道和最后终极PK巅峰之夜以演唱会的模式出售门票更使得《中国好声音》的传播渠道更加立体、全面化。
第四,“中国好声音”强烈的互动性。
“中国好声音”在节目中实时打出滚动的字幕,包括微博互动和短信互动,让观众对“中国好声音”及“比赛选手”的评价即时的表现在大众面前,使得观众在互动中感受到极高的参
与度和参与热情。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百度贴吧在网络中的持续互动,包括:比赛视频片段集锦、网友对选手的评价转发、选手及导师微博的转发评论等等,更使“好声音”具有极高的互动性,同时也激发了观众讨论节目的积极性,诱导了网友对节目内容的讨论。
而最后“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的现场8万人更是体现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
第五,“沉默的螺旋”效应
“沉默的螺旋”假说最初是由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利-纽曼提出的并在1980年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作了全面概括。
她指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有优势,会对受众造成一种压力。
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人数增加时,会放弃原有的想法和态度而选择与主导意见趋同。
同时,由于大众媒介表达支配意见,再加上对持异议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于是,形成了一个沉默的螺旋。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的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产生。
多数受众出于对前所未有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形式好奇,开始关注此类节目。
这种现象的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受众的消遣心理,广大的电视观众在每天紧张的工作生活以后,需要一种方式来自我放松,自我愉悦。
这时候,他们除了会像往常那样关注新闻以外,还会对新鲜的、从未接触过的节目产生好奇。
新颖的创意类选秀节目瞬间抓住了多数人的眼球。
一时间,“多数人”认为,选秀节目应成为焦点被关注。
受众在接受大众传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人际传播,向周围的人推荐自己喜欢的选秀节目,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与和自己“志同”的人结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沉默的螺旋”提及的“多数”以及“意见环境”的效应。
作为音乐类节目,它们除了仅仅吸引人们的关注外,更把侧重点偏向大众的参与互动。
普通观众的参与,势必会带动他们身边更多亲朋好友的关注。
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冷漠排挤,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更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
“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当身边人处于关注和狂欢“好声音”之中时,你不参与,甚至无法加入话题的讨论,这样就会或多或少地与主流圈脱节,甚至遭到冷落、排挤。
受众因为害怕被孤立便不自觉地加入“大多数”的关注点。
第六,节目内容的多层面化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播出不只是有对选手声音的表达,还有对选手身份、年龄、家人支持、背景等等内容的表达。
包括选手成功晋级与家人朋友的紧紧相拥、选手失败时的坚强与信念同时还有选手与导师在录制前的学习情况等等。
这些内容的安排,使得更多的人在亲情、民族、爱情等等方面制造关注点,同时在坚持、梦想、个性等方面产生情感共鸣。
【点评与启示】
不足:“中国好声音”依靠其节目的独特形式笼络了大批受众,但总是在节目的关键时刻加播广告,无遗的体现了其追逐利润的本性,导致观众产生强烈的不平等感。
而节目中大量的广告虽然能够刺激消费,为人民生活服务,但过头了难免庸俗、粗糙、浅薄。
而从一开始对
好声音中选手身份的调查、揭秘等信息,也让人产生“中国好声音”制造传媒假事件,故意隐藏选手信息、制造“剧透”“冲突”等信息炒作博取关注。
启示:在传统唱片市场式微、演出市场地域性较强的现状之下,将精心制作的音乐作品通过强势的传播平台以不落俗套的方式抓住受众心理进行传播,继而取得与新媒体、互联网之间足够的话语权与议价权,是这个产业在尚未找到更新换代的产品前,无法绕过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