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媒介融合:有6种不同涵义——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新闻叙事形式融合。

4.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

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5.符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10.把关: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活动

11.把关人:凡有这种传播行为(把关)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22.受众(audience):即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也可称为受传者。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

23.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34.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35.“知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40.框架理论:框架可以界定为采取一种集中的组织思路,通过选择、强调、排除、增加和精心处理等方式,通过标题、导语、引文和重要段落的体现,对新闻内容做出报道的做法。

41.框架效果:框架是我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我们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态度及行为反应,这种影响,被称为框架效果。

42.第三人效果: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觉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想过,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

4、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五种类型:外貌与衣着,表情与眼神,姿态动作,触模行为,空间与距离。

5、信息社会的特点;

1)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集约化;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灵活化;4)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人自主化;5)信息化经济导致经济的全球化;6)信息经济可能成为环保经济;7)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和公开化;8)军事技术和未来战争的信息化。

6、怀特的把关理论,该模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理论缺陷?

模式说明: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

不足:这个模式并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并且只强调了编辑的把关人作用。

8、“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及其评价?

受众即市场: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

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

(理论基础)a媒介是经营组织,须在市场上交换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b.产品和服务应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c.传媒竞争的对象是消费者。

评价:a.易把传媒与受众关系固定为“买方和卖方关系“;b.着眼于人口统计学属性,未能

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c.易把商品销售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

的唯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的位置上,d.传媒一方的观点,不是从受

众立场出发。

13、电视媒介在新技术支持下面临的变革?

1)、数字压缩技术的进步使得电视进入多频道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内容更丰富,选择性更强;

2)、多媒体技术使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多彩,传输的信息质量更高;

3)、电脑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4)、卫星传输技术的普遍采用使得电视传播进入一个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时代。

14、媒介在新技术支持下面临的变革?

a.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大大改善传统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互动性;

b.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c.媒介资源丰富化→改变少数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社会成员和群体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基础条件;

d.信息传播全球化→把人类传播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15、为什么说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依然是影响最大的传播?

大众传媒的特点:

①地位稳固,②是一种专业的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③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优势:①强大的信息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能力;②有相对公开可靠的信源,权威性较高;③悠久的新闻传播实践历史,使其形成了一套为社会所认可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能更有力地吸引广大受众。总之,大众传媒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即使在新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仍将是大众传播活动的主导者。

16、主要的受众观?

①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②作为市场的受众

③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19、“使用与满足”研究及其评价?

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

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意义: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1)提醒我们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是很不相同的,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控制权,该理论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受众,把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2)认为受众的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需求进行的,强调受众的能动性,推翻了受众被动论;(3)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基本效用,矫正了有限效果论。

三、能力考察(6)

1、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麦克卢汉“延伸”一词概括了媒介技术的这种影响力,请论述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如果我们把媒介和媒介技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媒介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更加增加了信息及其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会由此产生。

2、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功能分化和多样性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要新系统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社会信息系统的相对自主性不断增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制约作用不断增大。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是这个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体外话信息系统在各自的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

3、考察具体的传播过程的传播效果应考量的环节与因素?

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2)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文本分析是基本方法。

3)讯息载体与传播效果。

4)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

5)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1)传播主题与传播效果——考察传播者

2)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考察内容的主题和,观点,价值取向等信息在内的因素与传播效果的关联。

3)寻系载体与传播效果——寻系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画面,影象等载体传递的。

4)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传播技巧指的是唤起受传者的注目,引起他们呢的特定心理和行动的翻译,从而实现说服或宣传之预期目的的测略方法,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讼法等,这些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5)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受传者不是完全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受传者的属性对传播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4、传媒的经济功能与产业化考察?

经济功能(见简答7)传媒产业化就是指媒介资源配置及生产方式的分工化、集约化、市场化过程。它是媒介经济属性的一个延伸。一方面,现代传媒业高度商业化,激烈的竞争使公共传媒渗透到社个领域。另一方面,高技术手段的应用更加广泛,传媒业正在成为一个综合最先进科技、最新颖思想、最快捷信息的不断创新的产业

5、回答并评价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它是媒体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人们广泛接触大众媒介,其所建构的信息环境已经成为人了解外在环境的主要渠道;现代媒介除了为人们提供信息外,还可以代替现实环境帮助人们日常事务,使得媒介“地球村”的现实功能更强。信息环境越来越具有环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媒介话语和媒介技术很强的拟真性与包容性以及对信息的垄断式占有,使得媒介信息又能很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内容和认知行为,进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现实环境也越来越具有信息化的色彩。

6、试析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答:组织目标:宣传、传授或讨论,社会成员的参与具有自发性。

制约因素:(1)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2)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3)公共性与公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