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中 国大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中 国大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中国大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的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高等教育领域,大西北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从教育资源的分布来看,大西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数量相对较少。

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密集分布相比,这里的高校在数量和密度上都有所不足。

一些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学科相对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如西安、兰州等。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广大西北地区的许多地区难以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对于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一些高层次的学术人才更倾向于选择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这使得西北地区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人才,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存在。

在学科建设方面,大西北地区的高校在一些传统优势学科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实力,如西安的一些高校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兰州的高校在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方面。

然而,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上,相对滞后。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科研实力也是反映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大西北地区的高校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

由于资金的限制,一些前沿科研项目的开展受到制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相对较慢。

同时,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在推动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也并非毫无亮点和机遇。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为西北地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大西北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其高校在语言、文化、贸易等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摘要】本文从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个方面对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不均衡现象,也存在发展不协调、经费投入不足等共同问题。

建议政府继续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探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招生指标分配倾向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机制,注重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比较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增加到1978年的3倍,达到了1800多所;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增加到20倍,达到了1700多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壮大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是否存在不平衡、差异性和共性问题,这是需要关注并进行探索的课题。

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概述(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对比情况1.东中西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分布不均匀,东中部普通高等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毕(结)生数约为西部的2倍(本文东中西部对比数据为各省、市、自治区的算术平均数)。

(见表1)表1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结)业生数(2006年)注:来源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整理。

2.东中西部毛录取率(本文没有采用通常的“毛入学率”。

原因是只有部分省区市不同年份地公布了高等教育毛入学,而且公布的数据还包括高教自考、成人教育等,带来了统计数据获取和比较分析的困难。

为了保证资料数据获取的方便和更好的测量效度,本文采用“毛录取率”代替“毛入学率”,以当年当地录取人数的4倍而不是在校大学生人数作为评测分子,以当年当地18~22岁适龄人口而不是应考人数作为基数,来测度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机会发生率。

)呈现阶梯状递减,而且都不同程度存在毛录取率偏低的现象(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分别为25.88%、21.01%和18.95%)。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基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基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2 1 年《 00 中国统计年 鉴 》 《 国劳动统 计年 鉴 》 、中 以及《 国教 育 中

统计 年鉴 》 理所得 。 整

相 对 经 济 规 模 和 相 对 高等 教 育 人 口规 模
( 人均 国 内生产总值情 况简析 一)
人均 ④ P反 映了一个 地 区经 济发 展的水 平, 作为 经济 发展 其
( ) 业 人 1 一 就 3
高等教 育人 口、 就业 与毕 业生人 口、 业层 次结构 与 高等教 育层 次 结构 就
等 三 个方 面, 分析 了高等教 育 与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 协调 情 况 , 中西部 地 东 区高等教 育与 经济发 展的 协调 性 不足 。 【 键词 】 关 高等教业 。在 发展速度上, 东部地 区 20 年高等教育毕业 生为 4 . 00 9
1 人, 7万 中部 地 区 为 3 . 05 人 , 部 地 区 为 2 .7万 人 , 2 0 2万 西 1 1 到 0 9年
分别增 长到 2 21 6 .4万人 、 8 . 182 9万 人 、 1.0万人 , 年 间增长 了 168 十
60 3) 10 1
综 上, 东部地 区所具有 的教 育 与经济 资源 明显 优于 中西 部地 区, 说明东部地 区实 现高等教育 与 区域经 济协调 发展 的基础较 好,
中部地区在相对经 济规 模和 相对高 等教 育规 模上 高于 西部 地 区, 差距 基本保持平行, 二者 实现 高等 教育 与经 济协 调发展 所拥 有 的 基 础资源较为薄弱 。 二、 就业 人 口与高等教育毕业生人 口
43倍 、.7 、. . 3 51 倍 45 2倍 。
3 . % 、71% 、29 %, 由于中西 部经济基 础薄, 增长 总量 3 6 2. 5 4 2 .1 但是 在

教育行业的地区差异与区域发展报告

教育行业的地区差异与区域发展报告

教育行业的地区差异与区域发展报告目录:一、引言二、教育行业的地区差异三、区域发展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四、东部地区的教育行业五、中部地区的教育行业六、西部地区的教育行业七、总结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不同地区的教育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受到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行业的地区差异以及区域发展对教育行业的影响。

二、教育行业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行业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校设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东部地区相对发达,拥有更多名校和高水准的师资力量,相对较高的教育投入也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充足。

中部地区虽然也有一些知名学府,但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为一般。

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三、区域发展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教育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

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则常常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

区域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到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和投入程度。

四、东部地区的教育行业东部地区的教育行业相对较为发达,拥有众多优秀学校和优秀教师资源。

这些学校通常在教育质量、学术研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

同时,东部地区的教育行业也受到了从业者的高薪吸引,师资力量相对雄厚。

五、中部地区的教育行业中部地区的教育行业整体发展相对一般,虽然也有一些知名学府,但整体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中部地区的教育行业仍需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

六、西部地区的教育行业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是其主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水平,缩小地区教育差异。

七、总结教育行业的地区差异是不可忽视的现象,而这些差异往往与区域发展紧密相关。

各地区政府应加强对教育行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全国教育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西部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西部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C ia hn )
Ab ta t sr c:W e tr C i a lg b hn h e e o me t o ih s h o n te e se n p r o h a o a v rg , sen h n a s e i d t e d v l p n f h g c o l a d h a t r a t f t e n t n l a e a e i
现象有各种 原因, 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 传统观念 , 自然环境恶劣等 。 因此要加强制定西部地 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规 划, 加大西部地 区普通高 中教育 的投入 , 宽投 资渠道 , 拓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 鼓励西部地区 内外部互动合作 , 大 力支持西部地 区民办普通高中的发展等措施来加 大西部地区普通高 中教育的发展 。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普通 高中; 教育
i tr c o b t e n ne a a d xen l o p r t n  ̄ n s p o r t e r ae ih c o l n he e tr ne a t n e w e i t r l n e tr a c o e a o ,s o g u p r f pi t h g s h o i t w se i n i t o h v n
(. ie C H g G i o ie 5 10 ; .Lnhu U i rt C r g fE u ao , azo , as, 30 0 1 Bj o e, uz u Bj , 5 70 2 a zo nv s y o eeo d ctn L nhu G nu 7 0 0 , i h i e i t i
Ke r s y wod :W e tr h n ;Hi h s h o ;e u a o se C i a n g col d ctn i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每个国家而言,教育体系的建设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中西方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本调查报告将对中西教育进行对比,以期探讨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劣势和不同之处。

教育理念方面,中西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西教育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除了学术课程外,还有体育、艺术、音乐等课程的安排。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术课程的传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单一,较少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方面,中西教育也有明显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教师授课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学方法相对较为传统,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较少关注。

在评价体系方面,中西教育也有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成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考试成绩,还包括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

而中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中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注重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两种教育体系各有优劣势,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需求有所不同。

在教育改革中,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投入在不同地区和教育阶段的差异分析

中国教育投入在不同地区和教育阶段的差异分析

中国教育投入在不同地区和教育阶段的差异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教育投入在不同的地区和教育阶段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投入在不同地区和教育阶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差异。

根据研究发现,中国的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和西部地区来说,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投入也更高。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财政收入更为充足,可以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西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教育经费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得孩子们在接受教育机会上存在巨大的差距。

因此,为了促进区域间的教育公平,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和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以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

其次,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教育投入差异也不可忽视。

在中国,教育阶段分为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

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投入相对较高,政府对这两个阶段的投入比较重视。

然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投入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为了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政府应适度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这种教育投入差异的存在,背后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决定教育投入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达的地区有更多的财政收入和资源,可以更好地保障教育的发展。

其次,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执行力也对教育投入差异起到了重要影响。

政府应当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合作与协调,确保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提高教育投入的效果。

此外,社会文化背景和人口规模等因素也会对教育投入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教育投入差异造成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地区的教育投入,通过政策和经济补贴等方式保障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发展。

西部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西部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西部高等教育向何处去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科技革新不断推进、服务业升级不断提升,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教育资源和环境不断优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西部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如地域差异性大、慢发展和结构性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西部高等教育又该如何发展,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

一、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西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5%,而高等教育投入和人才资源占比却不足30%,地域差异性比较明显。

从办学规模看,西部高校平均生均资金较少,且存在大学规模和学科门类不够齐全的问题。

同时,校史短、学科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科研成果较少等也是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但是,西部高等教育也有其亮点。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叠加产业转移和异地招生,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逐步得到得以优化。

另外,在墨子北大产业技术合作区、武汉科技大学西部生命科学基地等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带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西部高等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也逐渐从传统学科向现代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转型,如数字媒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环保等。

二、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一)互联网+与创新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化、信息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深入到教育领域,这将带来更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

未来,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要加强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二)教育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逐步成为趋势。

西部高等教育要开放视野,发扬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本和资源,在国际化背景下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师资和人才培养水平。

(三)产教融合发展西部高等教育要注重和产业的深度结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服务于当地和国家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等进程。

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分析

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分析

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分析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还体现在教育质量、教育观念等多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财政资源,能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等。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经济繁荣,学校可以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往往较为紧张,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简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还影响着家庭对教育的投入。

在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的收入水平较高,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课外辅导、培训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家庭可能面临着经济压力,难以承担额外的教育支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二、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地理和自然环境也对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偏远山区、高寒地区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区,学校的布局相对分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入学率和教育质量。

而且,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可能较为恶劣,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

师资力量的不足又进一步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相比之下,城市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

三、政策和制度的因素政策和制度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发展的引导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地区由于政策的倾斜和支持,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项目和资金,从而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

例如,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当地的教育条件。

西部高等教育调研报告

西部高等教育调研报告

西部高等教育调研报告西部高等教育调研报告一、引言西部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通过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实地调研,分析了西部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发展措施。

二、西部高等教育现状分析1. 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

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优秀的教师和一流的教育设施都相对不足。

2. 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办学层次偏低,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待提升。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还存在差距。

三、问题和挑战1. 资金投入不足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但现有的资源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比。

2. 教师队伍相对薄弱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相对较弱,高层次的教师和专家很少,导致教育质量和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就业机会有限,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大部分优秀的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去东部地区工作和发展,导致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人才匮乏。

四、改进和发展措施1.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学设施和设备,提升教育质量。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和专家,提升教育质量。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应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4. 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应该加强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对比分析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对比分析

亟待改进的问 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程度;rsa-a I Kuklw li S 检验;pam n Sera 检验
中图分类号:4- 5 文献标识码: 600 1 A

校专任教师数 、l 大学各省分布数、 21 普通高校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前三个指标衡量各省市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 余衡量各省市高 其 等教育普及程度 。本文采用 KuklWai方 rsa — l l s 法来检验 东中西三部分选 取的各指标 是否存
整体 3 1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40 DF= 2
1. 6 0
P- OO1 - O.
在差异性 ,采用 Se m n pa a 秩相 关方法来检验 r G P是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D 由结果 教育社会学 家马丁 ・ 罗教授在 2 特 0世纪 两指标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 中可知 :东 中西部 G P 的中位数与平均秩 D秩 六 十年代末七 十年代初期提 出著名 的高等教 三、 实证分析和结果 有着 阶段性的差异 , 检验 P 很小 , 能接受 值 不 育发展阶段学说 , 根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水平 ( )r s a- a 1 验 。 K ak l 原假设, 一 K u k lW 1 i s检 rsa— 即东中西部 的 G P有差异 这 与直观 D

研究背景、 意义和 目的
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 大 W ls ai检验是用样本 X 的秩 R 代替 X, 上认为的我国现 实经济情况相吻合 。 l i i i i ¨再用 众化教育和普及教育 。 这一学说 的建立使得高 A O A作统计分析 的一种有效检验方法。设 NV 另外两个经济指标, 分别反映城镇居 民和 等教育大众化、 普及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有 k个连续性 随机变量总体 , 其分布函数的形 农村居民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通过 K w检 — 的基本趋 势。 状相 同,仅有可能是位置参数不 同。Kukl 验, rs — a 得出 P 值均为 O 0 , 明东中西部的人 民 . O表 o 从 19 年 开始 ,为使 高等教 育从精 英教 Wai检验 即检验这 k 99 l l s 个位置参数 0 O, 0 生活水平有较大程度的差异。 。 :…, , 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同时也为促进经济增长, 是否全部相等,总体组间平方和 SB越大, 对于相关 教育指标 , 普通高校 数 、 通本 普 S 说

我国中、西南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基于SPSS软件分析

我国中、西南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基于SPSS软件分析

时代金融82时代金融我国中、西南各省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基于SPSS 软件分析摘要:为研究我国中、西南各省及直辖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运用SPSS 软件对各省市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合,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我国中、西南地区高等教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 皮尔逊分析 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谭宁蕙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中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等教育更是培养人才、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各省的教育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差异,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东部沿海地区以外,我国中、西南地区高等教育仍然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本次研究将利用SPSS 统计软件对我国中、西南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便优化我国中、西南地区教育布局,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一、指标选择本研究在参考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为分析我国中、西南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情况,选取我国中、西南共11个省市中具有代表性的7个指标对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X1:高校数(所),代表该地区的教育规模。

X2:招生数(万人),从招生数量也可以反映该地区的教育规模。

X3:在校生数(万人),代表该地区的在校生数量,从一定程度也反映了该地区的教育规模。

X4:专任教师数(万人),反映该地区的师资情况。

X5:高校生师比,反映该地区的教育资源配比情况。

X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反映该地区的经济水平。

X7:高等教育生均教育支出(元/人),反映该地区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

这7个指标能更综合、全面地反映我国中、西南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保证分析指标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我国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其他省市普通高校教育发展水平数据,数据来源于《2016年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以及对国家统计局官网上的2010-2019年我国教育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和整理。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中西方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概念、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在中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中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研究能力。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在教学模式上,西方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注重小班教学和讨论式教学。

老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辅导者,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动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而中国高等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式传授,老师的话语权更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化。

三、评价标准的差异四、课程设置的差异五、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教学效果上,西方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而中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科研究的成果,更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和研究。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效果的差异化。

中西方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标准、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有其各自的优势,也有其各自的劣势。

西方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而中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性为中西方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也为中西方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西方教育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中西教育进行对比调查,以期了解两种教育体系的异同。

一、教育目标与理念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追求个性化发展;而中国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追求整体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体制与管理中西方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体制较为分散,学校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中国教育体制相对集中,教育资源分配相对统一,注重学生的集体发展。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中西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采用讲授式教学为主。

四、评价体系与方式中西方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如学科考试、课程作业、小组项目等;中国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五、师生关系与教育环境中西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也有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教育环境相对开放;中国教育中,师生关系相对严肃,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威关系,教育环境较为封闭。

六、教育成果与就业情况中西方教育的成果和就业情况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生更容易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较高;中国教育以应试为导向,毕业生人数多,就业竞争激烈。

中西方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两种教育体系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推动教育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对比分析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对比分析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对比分析提要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的大学扩招政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有较大程度的发展。

但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是否一致,这是身处不同地域的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运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通过Kruskal-Wallis 检验和Spearman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东中西部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是否存在差异性,讨论各自存在哪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程度;Kruskal-Wallis检验;Spearman检验中图分类号:G40-051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提出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学说,根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水平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和普及教育。

这一学说的建立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从1999年开始,为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同时也为促进经济增长,教育部大幅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扩招政策迄今推行近10年,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但其在东中西部是否存在差异性,如何对比分析高等教育在东中西部的普及程度以及造成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本文旨在研究的问题。

非参数统计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它与总体究竟是怎样的分布几乎没有关系,仅需一般性假设,进行统计推断时只利用样本观察值中的直观信息,在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

在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对比分析中,东中西部各省市相关指标值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不满足参数数据分析方法的正态分布假设,故应使用非参数统计的思想进行数据处理。

二、数据描述和实证方法我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程度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别包括12个、9个和10个省区市。

本文选取2007年各省市自治区相应的9个指标:GDP、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普通高校数、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211大学各省分布数、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差异,中西方教育则是其中的两个代表。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压力等方面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对两种教育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

中方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强调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教学方法中西方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教育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强调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西方教育更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参与。

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中西方教育在评价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方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而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外,西方教育还会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四、学生压力中西方教育在学生压力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方教育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压力,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高强度的学习。

而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享受生活。

结论:中西方教育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学生压力。

中方教育更注重应试能力和知识传授,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教育的一些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坚持中方教育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1. Hargreaves, A. C. (2003). Teaching in the knowledgesociety: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insecurit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2. Zhao, Y. (2012). World class learners: 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Corwin Press.3. PISA Report 2018. Retrieved from OECD website.。

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

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

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文献标识码]A一、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支持能力的差距导致高等教育发展地区的差距地方财政状况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反映,教育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东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发展支持能力的差距是导致高等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东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的差距比较从全国地方财政拨给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的平均数看(见表-1),2000年全国地方财政拨给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为5629元。

东部地区有8个省、直辖市超过全国平均数;西部地区有7个省、自治区低于这个平均数。

(二)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对地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表-2、表-3表明,在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重方面,东部地区总体上低于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对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能力大大高过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对地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二、东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高等学校学费急剧上升导致高等教育发展地区差距20世纪90年代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承受能力差距的扩大,造成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没有能力承担上大学的费用。

其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二是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急剧上升。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人口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

我国贫困家庭高度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

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统计,2001年我国农民平均现金收入全国为2434.0元,其中,东部地区为3649.4元,西部地区为1605.8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和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在上海、武汉、天津、兰州、重庆等城市进行调查,这五个大城市贫困家庭的收入状况和教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表4),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上海为2916元、天津为1620元、兰州为1368元、重庆为1668元,西部地区的兰州、重庆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远远低于上海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

比较教育——东西部教育比较

比较教育——东西部教育比较

东西部教育现状比较首先,观念落后是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西部地区教育理念大多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学了有什么用,仅仅把教育看作是“跳农门”或“跳出贫困地区”的手段。

这种落后的观念与意识在西部存在着普遍性,不改变这种落后的观念,就改变不了西部教育落后的局面。

其次,西部教育在人才使用上充斥着人才缺少与人才浪费的矛盾。

一方面大喊缺少缺少人才,一方面自己土生土长的人才又存在着大量浪费现象,实际工作中不重视人才,更谈不上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第三,西部教育与农业、科技等实际结合不够。

农科教结合不是不够而是近于空白。

在人们看来,读了初中,读了高中,所学知识一走上社会就再也没有用处了。

这样升大学无望的孩子,读书也就没有关心了,只得及早缀学去打工了。

人们根本就考虑不到甚至不考虑也不相信,整个社会文化层次(直观地说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的提高,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第四,西部教育结构仍不合理,基础教育(包括少数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能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不能协调发展。

西部基础教育靠国家专款与地方教育经费支持,虽已实行了“两免一补”,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由于“学而无用”的观念,群众求学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基本由地方创办,但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实际,重学历,培训时间长等问题,使之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发展举步维艰;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但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力量薄弱,水平有限,对本地经济的辐射作用不明显;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由于西部地广人稀,农村条件差,农村和乡镇学校发展困难重重,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不合理结构是制约西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第五,西部地区对农村人口、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相对落后。

我国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虽然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大,实行“两免一补”和众多的扶贫开发项目,但由于经济原因和观念落后,对这部分人的教育相对落后。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比较探析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比较探析

东中西部高等教育比较探析
杨华;蒋锋
【期刊名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卷),期】2004(025)004
【摘要】本文从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现状来分析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并给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逐步缩小东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杨华;蒋锋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2;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中美高等教育的交汇:一种比较的视角——评《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J], 单中惠
2.解读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从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的角度[J], 邵晓枫
3.中美高等教育的交汇:一种比较的视角——评《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J], 单中惠
4.中英高等教育比较探析 [J], 王丹云;蒲清平
5.透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缺失现象--基于中英高等教育比较 [J], 刘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从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个方面对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不均衡现象,也存在发展不协调、经费投入不足等共同问题。

建议政府继续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探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招生指标分配倾向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机制,注重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比较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增加到1978年的3倍,达到了1800多所;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增加到20倍,达到了1700多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壮大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是否存在不平衡、差异性和共性问题,这是需要关注并进行探索的课题。

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概述(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对比情况 1.东中西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分布不均匀,东中部普通高等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毕(结)生数约为西部的2倍(本文东中西部对比数据为各省、市、自治区的算术平均数)。

(见表1)表1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结)业生数(2006年)注:来源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整理。

2.东中西部毛录取率(本文没有采用通常的“毛入学率”。

原因是只有部分省区市不同年份地公布了高等教育毛入学,而且公布的数据还包括高教自考、成人教育等,带来了统计数据获取和比较分析的困难。

为了保证资料数据获取的方便和更好的测量效度,本文采用“毛录取率”代替“毛入学率”,以当年当地录取人数的4倍而不是在校大学生人数作为评测分子,以当年当地18~22岁适龄人口而不是应考人数作为基数,来测度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机会发生率。

)呈现阶梯状递减,而且都不同程度存在毛录取率偏低的现象(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分别为25.88%、21.01%和18.95%)。

2006年,通高等学校毛录取率超过25%的省市有上海、北京、天津与浙江,毛录取率低于10%的省份有贵州、广西和云南。

另外,东部毛录取率增长幅度最大,西部略低于中部(1998~2006年,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增长幅度分别为18.75%、14.84%和13.71%)。

(二)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对比情况 1.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低于东中部(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为17.67:1、18.10:1和16.77:1),而且中部生师比超过18:1的警戒线(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师生比达标要求:1:14为优秀,1:16为良好,1:18为合格,超过合格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等)。

2.东中西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呈现梯度减少的现象(东中西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2778人、1911人和1397人),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阶梯型下降。

3.东中西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本文采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代替“高等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近似地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原因是只有极少数省区市公布了高等教育支出情况。

)呈现梯状增加,但是东中西部都存在教育经费投入比例逐渐下降趋势。

(见表2)表2 东中西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情况(单位:%)注:资料来源:根据2004~2007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4.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都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是东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且增加幅度、稳定程度高于中西部。

2003~2006年,东部各省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约为中部的2.2倍,西部的1.6倍。

需要注意的是,东部各省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约300元,而中西部各省区市的教育经费呈现波动起伏的状况,有些年份增加,有些年份反而减少,特别是中部地区比较突出。

(见表3)表3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2003~2006年)(单位:元)注: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