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合集下载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研究对象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事故现象:研究事故发生的类型、频率、严重程度和分布规律。

-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 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教育方法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 安全管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 研究任务- 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通过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为预防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构建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培养安全专业人才: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 推广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安全学的学科体系1. 基础学科- 数学:为安全学提供数据分析、概率统计等方法。

-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属性和运动规律,为安全学提供物理基础。

-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化工安全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生物安全、职业健康等领域提供知识基础。

-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为安全社会学提供理论基础。

2. 专业学科- 安全工程:研究事故预防、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安全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 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各种安全技术,如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

- 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安全规律和安全理论。

- 安全防范工程:研究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技术和措施。

3. 应用学科- 矿山安全:研究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消防安全科技知识内容

消防安全科技知识内容

消防安全科技知识内容消防安全科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科技概述消防安全科技是指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预防和控制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防安全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章将介绍消防安全科技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一、消防安全科技的概念消防安全科技是指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进行火灾预防、火灾控制与灭火、火灾救援和火灾调查研究等工作的技术体系。

它涉及到消防设备、消防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监测系统、火灾烟气控制系统、火灾喷淋系统、火灾电气监控系统等多个领域。

二、消防安全科技的发展历程消防安全科技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消防器械和器材。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水进行灭火和救援,这是消防安全科技的最早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研发和应用更加先进的消防设备和技术,如消防车、消防泡沫、消防器材等。

20世纪以后,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科技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火灾进行迅速的识别和报警。

同时,利用高科技材料和设计理念,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消防安全科技的应用领域消防安全科技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用建筑防火消防安全科技在民用建筑防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防火材料和防火设备,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同时,智能消防安全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火灾的迅速识别和报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和进行救援。

2. 工业企业的火灾防控工业企业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区域,消防安全科技在工业企业的火灾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使用火灾监测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火灾。

同时,利用自动喷淋系统和消防泡沫系统,可以迅速控制火势和进行灭火工作。

3. 道路交通的火灾安全道路交通是一个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的地方,消防安全科技在道路交通的火灾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3篇)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3篇)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引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综合管理理念,旨在确保企业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安全文化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

本手册旨在指导企业员工建立和培养正确的安全文化,共同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安全文化概述1.1 安全文化的定义1.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文化的关系1.3 安全文化的意义及影响第二章: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2.1 安全信仰和价值观2.2 安全意识和责任心2.3 安全知识和技能2.4 安全规范和行为准则2.5 安全沟通和信息共享第三章: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3.1 领导重视和示范作用3.2 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员工需求3.3 全员参与,共同建设3.4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第四章: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发展4.1 培训和教育4.2 安全意识宣传4.3 安全技能培养4.4 安全行为规范4.5 安全激励机制第五章:安全文化评估和监督5.1 安全文化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5.2 安全文化监督和反馈机制5.3 安全事件处理与学习结语: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我们有望实现全员安全意识的提升,构建出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共创美好未来。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2)第二节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4第二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和内容7第一节本质安全文化内涵7第二节本质安全文化目标9第三节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与任务11第三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模式13第一节安全观念文化13第二节安全管理(制度)文化18第三节安全行为文化26第四节安全物态文化31第四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流程36第一节研究树立37第二节培育强化37第三节评价考核40第四节确立巩固42第五节检查反馈、持续改进44第五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45第一节组织保障45第二节制度保障46第三节舆论保障46第四节经费保障47第六章黄白茨矿业公司安全文化知识47第一节煤矿安全生产方针47第二节安全理论48第三节安全理念52第四节安全生产月的由来53第五节历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周)主题54第六节二十种安全不放心人56第七节安全十大劝56第八节安全工作十关键57第九节亲情寄语58第十节安全三字经78第十一节安全口诀83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3)本质安全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措施,预防、减少和控制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状态。

船舶安全与管理Maritime Safety Management

船舶安全与管理Maritime Safety Management

Ship Operation System—Company Element

人为因素责任主要在于船公司的船上和岸上管理 船公司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重视公司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国际海事界控制海事 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船舶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s of Maritime Safety Management 主要内容:

Safety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Company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ISM) Code Requires: safety management-Objectives of the Company should, inter alia: 1 provide for safe practices in ship operation and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2 establish safeguards against all identified risks; and 3 continuously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skills of personnel ashore and aboard ships, including preparing for emergencies related both to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船舶安全管理概述(Introduction of Maritime Safety Management ) 船舶安全管理的途径(a "safety net" or system will be introduced) 船舶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Approaches & techniques)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 另外,传统的安全工作方法由于不善于掌握事故 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对事故发生的预测,很难适应 现代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其结果是 在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中不断发生灾难性的重大 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安全工作与现代化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情况, 迫使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去寻 求一种对系统的安全性可以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能够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预测的新的安全工作方法; 以便事先给有关人员提出警示,及时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减少或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科学正 是在这种新形势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 科。
第一章 绪论
• 安全及安全科学
• 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 系
一、安全与安全科学—安全的重要性
• 1.1984 年 11 月 19 日凌晨,墨西哥城的一处天 然气泄漏爆炸,造成 452 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 大片的居民区化为焦土,50万人无家可归。事隔 五年,1989 年 6 月 3 日夜,原苏联乌法市以东 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引发的爆炸造成 400 多人死 亡、 600 多人受伤, 4km 以内的建筑物被摧毁。 •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厂发 生甲基异氰酸脂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 亡,5万人双目失明, 15万人终身残废,2.5万人 中毒。
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
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安全与安全科学—科学的产生
• 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 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安全一 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也是世界各国迫切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尤其是近几十年 来,由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 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日见频发。

1、第一章-网络空间安全概述

1、第一章-网络空间安全概述
在互联网时代,办公网络也成为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工作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有: • 网络设备面临的威胁 • 操作系统面临的威胁 • 应用程序面临的威胁
课程内容
1.1.1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1.1生活和工作 中的网络安全
第一章网络空间 安全概述
1.2网络空间安全 的基本认识
1.3网络空间安 全技术架构 1.4我国网络空间 安全的机遇与 挑战
1.4.1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重大机遇
• 伴随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通信网、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 数字设备及其承载的应用、服务和数据等组成的网络空间,正在全面改变人 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信息传播的新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传播范围, 创新了传播手段,引发了传播格局的根本性变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学习交流的新渠道,成为人类知识传播的新载体。 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当今世界,网络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 方面面,网络教育、创业、医疗、购物、金融等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 过网络交流思想、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在 国民经济各行业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 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 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2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认识
定义1:ISO/IEC 27032:2012——《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Guidelines for cybersecurity》:"the Cyberspace" is defined as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software and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 by means of technology devices and networks connected to it, which does not exist in any physical form。 cybersecurity is "preservation of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 in the Cyberspace".

安全科学课程2001(word复习版)

安全科学课程2001(word复习版)

安全科学概述安全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是安全管理科学化的系统方法与工程技术。

风险与事故:风险是危险概率及后果的综合度量期望值,具有不合意和不希望结果的含义,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危险可能性和事故可能性。

安全与危险: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只有当危险的危险性低于某一安全指标时—安全。

安全系统:在一定的机制、时间和费用约束条件下,不发生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的系统。

达到安全系统的途径:在系统生命各阶段实施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

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第一节概述•事故的致因理论研究事故发生及发展规律,是事故起因及发展过程总体的、综合的、原则的模式,是在生产系统中发现、分析、控制危险的指导思想,是调查及预防事故的指南。

•10多种事故形成理论模式:单因素→多因素→系统理论。

•事故是在生产系统中偶然发生的、与人的愿望相反的、使进程中断或受到干扰的事件,其结果往往伴随有人的伤亡及物的损失。

•事故是发生在运行的生产系统中,它必然与系统的构成因素(或构成能量)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分析生产系统中构成事故的各种因素(或能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揭露事故发生的最普遍的客观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其发生。

第二节多因构成论•生产系统是由人、机、材料组成的,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中完成指定的任务。

•生产系统中的人主要是指操作者。

通常将机械设备及原材料归入物的范畴。

将完成生产任务方法及管理手段归为管理范畴。

因此,生产系统的构成可称为“人、物、管理、环境”四要素。

•在生产系统中,人、物是共同存在于一个子系统中,这个子系统通常被称为行为系统。

管理是另一个子系统通常称为控制系统,控制的目的在于使行为系统中的人、物有机地配合,以便保证生产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当行为系统中的人、物失配或管理失控时,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并中断生产任务的完成。

•海因里奇(Heinrich)模型—多米诺(Domino)骨牌模型•它描述了一个结束于伤害的事故单线致因链,这个链是由五种因素组成的,即:(1)社会环境和管理缺陷;(2)人为过失;(3)不安全行为(或物质机械危害);(4)意外事件;(5)对人的伤害。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概述第一节安全生产基本概念一、安全与危险安全,就是某一系统(事件)在某一特定时刻或特定时间内,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危害等后果的严重性及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状态。

危险也是一种状态,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二、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四、事故事故时人(个体或集体)在为现实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五、危险源(一)概念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二)分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六、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就是隐藏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祸患。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概念有区别,又存在很大的联系。

(一)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不同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的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七、安全色(一)安全色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安全原理 第一章 教案

安全原理 第一章 教案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 •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 • 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 • 杜绝三违、根除隐患
二、轨迹交叉论
•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 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 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急救设施不足,专职医务人员奇缺,受伤人 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 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共达3万起。 • 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4年间75%的工人发生过 工伤事故。
• 法庭判决的原则是,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 工作中的一切危险。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 难得到赔偿。
保护劳动― 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 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安全科学与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 • 安全科学是阐明事故发生、发展和预防规 律的科学。 • 安全工程是防止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事故 所必须的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系。
事故的基本概念
•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 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 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 事件。 • 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 染。 • 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尤其受到关注。

01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01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安全的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5.安全的经济性 6.安全的复杂性 7.安全的社会性 8.安全的潜隐性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的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
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又是常见的,因此,不 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得 不到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础进行。实现人的安全又是普遍需要的。 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中,人们必须尽力减少失误降低风险,尽量使物趋向 本质安全化,使人能控制和减少灾害,维护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相互间 的协调运转,为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发挥人和物的生产力作用。
安全科学导论
主要学习内容
安全科学概述、法律法规、原理和管理; 压力容器、消防、电气、信息、交通、工业 防毒、矿山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 知识。

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主要内容: 安全问题概述 安全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安全问题概述
一、安全问题的涵义 关键:1.什么是安全? 2.什么是安全问题? 二、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三、安全问题的研究
终使该系统成为安全系统。
7.安全的社会性
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无论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如生产(人工)中出 现的伤亡事故,交通运输中的车祸、空难,家庭中的伤害及火灾,产品对消费 者的危害,药物与化学产品对人健康的影响,甚至旅行、娱乐中的意外伤害等 都给国计民生(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群体)带来心灵上和物质上 的社会睦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国家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国策,反映了在国家的法令, 各部门的法规及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规范标准中,从而使社会和公众在安全方面 受益。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
• 广义安全:包括人自身的健康与卫生;生活、生产环境 的舒适与优美 • 安全度: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
§绪论1-1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二、安全工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 中国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工矿 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下降25%以上;一次死 亡十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

§绪论1-0 概 述
(四)、航空航天工业灾害
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绪论1-0 概 述
(五)、交通运输事故 • 自1885年1月德国人本茨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带 来了数不尽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然而,它又引发出 接连不断的人为灾害,使人们蒙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

1957年10月,大火烧毁了英国温斯克尔核综合设施的一座生产钚的 反应堆芯,向大气中放出放射性云雾。这次辐射泄漏导致数十人患 癌症死亡 1986年4月,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 堆芯爆炸,使辐射泄漏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爆炸的直接后果是 28人死亡,数十万人从这个地区撤离 2001年8月,轰动世界的俄国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


大气除受到有毒气体污染外,还受到大量工厂排出的粉尘污染。据 统计,地球上每年的降尘量达到1-3.7亿吨,许多工业城市每年每平 方千米平均降尘量为500t,个别城市高达1000t
§绪论1-0 概 述
(二)、核灾害 • 核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物,可以杀伤动 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体DNA分子并诱发癌症:
§绪论1-1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安全学原理章总结北科大

安全学原理章总结北科大

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安全问题的产生答:1、远古石器时代(生命安全)2、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安全)3、工业时代2、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过程(5条)答:1、无知安全认识阶段2、初级安全认识阶段3、局部安全认识阶段4、系统安全认识阶段5、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3、现代社会的安全问题答:1、环境安全问题2、核安全问题3、航空航天事故4、交通运输事故5、矿山工业灾害4、安全的定义答:认得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通常是指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设备,财产破坏或损失的状态。

5、马斯洛的层次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6、安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7、安全的基本特征(7个)答: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2、安全的随机性(海因里希定律1:29:300)3、安全的相对性“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情,任何事物重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本质安全”(BA):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3、前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5、安全的经济性6、安全的复杂性7、安全的社会性8、安全科学的定义:答:“安全科学”是从人类免受外界危险有害因素伤害的角度出发,并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创造保障人体安全的条件为着眼点,对整个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安全知识体系。

“安全科学”的研究,市委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人身安全健康得到保障,设备财产等免受危害,揭示安全的客观规律并提供安全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

9、安全科学研究内容答: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2、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动力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人机学理论/流变-突变理论)3、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4、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10、安全科学研究的安全系统是由人、技术、环境构成的复合系统。

精选安全学原理讲义ppt79页

精选安全学原理讲义ppt79页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第三章 安全观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第六章 安全生理和心理分析 第七章 安全社会原理第八章 安全经济原理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安全的重要性 一组数据: 1、1984年1月19日,墨西哥城的天然气泄漏爆炸,导致452人死亡。 2、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导致2800多人死亡,12.5万人中毒。 3、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火灾,导致100多人死亡。 4、2002年,烟台海难事故。 5、2003年,四川井喷事故。 6、一系列的煤矿事故等。 由此可见,安全的重要性,对人类本身来说,安全就是生命。
第一节 安全问题及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2、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
两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类企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这时期安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劳动保护方面的,即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在50年代仅有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以及煤炭科学研究院下设的部分研究室等有限的几个科研部门,科研人员不超过千人。 70年代末至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自1980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为加强劳动保护干部的继续工程教育和生产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各省、市劳动部门已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大的工业企业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到1983年全国建成安全类科研机构Leabharlann 1个,研究人员发展到4000余人。
第二章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一、安全问题1、工业、矿山灾害2、交通运输事故3、化学污染问题4、大气污染问题5、核灾害6、航天航空工业灾害二、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国外安全科学发展的历程德国于1863年建立的威斯特优利亚采矿联合保险基金会;各国大学设立安全工程专业; 国际上盛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P19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

无法保证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P14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1.1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 5、现在的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 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 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 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 及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 和知识体系。
二、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安全科学基本特征
• 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 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比以往更加强 烈,对安全的需要也将变得更为迫切。
– 其主要特征就是知识,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 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和高新技术与产 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
–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须 进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学会控制和禁止人类自 身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破坏。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建立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 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哲学 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
安全哲学
安全技术学
安全学
安全社会学 安全系统学
安全工程学 安全人体学
工程技术 安全工程
四、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 安 全 学 科 与 相 关 学 科 的 关 系
本章小结
• 一、基本概念
– 安全科学
• 二、基本原理
– 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 – 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及范畴,主要研究内容; –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或安全三要素,分析其对安
目录
• 第一部分 安全工程学概述 • 第二部分 安全人机工程学 • 第三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 学 • 第四部分 机械安全工程学 • 第五部分 安全电气工程学 • 第六部分 安全管理工程学

消防安全科技知识宣传内容

消防安全科技知识宣传内容

消防安全科技知识宣传内容消防安全科技知识宣传第一章消防安全科技概述消防安全科技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手段,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安全的一种综合性科技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消防安全科技在火灾预防、火灾报警、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从消防安全科技的定义、发展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节消防安全科技的定义消防安全科技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改善与扑灭火灾相关的工程设备、产品等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提高消防科技救援水平,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减少火灾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并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第二节消防安全科技的发展背景消防安全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对消防安全的方法观念的转变,从被动防火向主动防火转变,注重预防为主。

二是科技手段不断发展,技术进步不断为消防安全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三是迅速增长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带来了新的消防安全挑战。

四是火灾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人们对消防安全科技的重视。

第二章消防安全科技的应用领域消防安全科技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火灾预防、火灾报警、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等方面。

下面将对消防安全科技的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节火灾预防科技火灾预防科技是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主动预防火灾的一种科技手段。

目前,火灾预防科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1. 火灾风险评估技术:通过对场所、设备、人员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识别出潜在的火灾风险,为防火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2. 消防设施管理技术:对建筑、设备等消防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3. 火灾隐患排查技术:通过检查和排查,找出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及时消除,以确保场所的消防安全;4. 火灾逃生预案制定技术:根据场所特点和人员分布,制定相应的逃生预案,明确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5. 消防意识教育技术: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消防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要点:安全问题的发展阶段 三、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
安全的定义
安 全
完整、齐备或没有伤害,无残缺、 完整、齐备或没有伤害,无残缺、 无损坏, 无损坏,无损则全 不受威胁,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没有危险,无危则安
安全: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 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
安全导论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1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
1、交通事故
2005年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 类事故727945 727945起 类事故727945起,死亡 126760人 126760人。 其中,交通事故462030起 其中,交通事故462030起, 462030 63.5%,死亡99527 99527人 占63.5%,死亡99527人, 78.5%。 78.5%。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2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
2、工矿事故
矿山事故 建筑 烟花爆竹 危险化学品 火灾事故 ……
山西临汾市“1.20”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升至25人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升至25 山西临汾市“1.20”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升至25人 (2008-01(2008-01-30) 山西汾西县一非法私开煤矿瓦斯爆炸20 20人遇难 (2008-01山西汾西县一非法私开煤矿瓦斯爆炸20人遇难 (2008-01-22) 山西洪洞新窑煤矿“12.5”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难 (2007瓦斯爆炸事故105 山西洪洞新窑煤矿“12.5”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难 (20071212-09)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华源有限公司发生洪水淹井事故172 172人被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华源有限公司发生洪水淹井事故172人被 (2007-08困 (2007-08-18) 山西临汾蒲县蒲邓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8 28人遇难 山西临汾蒲县蒲邓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8人遇难 2人失踪 (2007-05(2007-05-08) 辽宁抚顺老虎台矿"3.10"透水事故27 "3.10"透水事故27人死亡 (2007辽宁抚顺老虎台矿"3.10"透水事故27人死亡 2人失踪 (20070404-02)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6 26人遇难 (2007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6人遇难 (20070303-29) 山西晋城市城区西上庄苗匠联办煤矿瓦斯爆炸21 21人遇难 山西晋城市城区西上庄苗匠联办煤矿瓦斯爆炸21人遇难 (2007-03(2007-03-24)
6、大气污染
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学时) 主要内容(2学时) 安全问题概述 安全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安全问题概述
一、安全的概念及其发展
要点: 、什么是安全? 要点:1、什么是安全? 2、安全的特点有哪些? 、安全的特点有哪些? 3、人类认识安全的过程怎样? 、人类认识安全的过程怎样?
I.
我国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安全类专 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业:
本科层次:管理工程类的安全工程(082206);地矿石 本科层次:管理工程类的安全工程(082206);地矿石 ); 油类的“矿山通风与安全” 0800107); );公安技术类的 油类的“矿山通风与安全”(0800107);公安技术类的 防火工程” 082001) 灭火技术” 082202) “防火工程”(082001)和“灭火技术”(082202) 硕士和博士层次: 安全技术与工程” 081903) 硕士和博士层次:“安全技术与工程”(081903)作为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3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
3、核灾害
1986年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 26日凌晨1 23分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 日凌晨 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4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
4、航空航天事故
飞机失事 航天事故
比利时教授丁格森
中国学者刘潜
对安全科学的几点认识
1. 研究领域:包括人类的生产、生存和生活活动。 研究领域:包括人类的生产、生存和生活活动。 2. 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技术系统领域的灾害或事 研究对象: 技术灾害与人、 故(技术灾害与人、机和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 系)。 3. 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物质财产的损 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 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 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 4. 任务:不仅要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 任务: 还要研究安全的理论和策略。 段,还要研究安全的理论和策略。 5. 特点:综合性与交叉性。 特点:综合性与交叉性。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几点认识 二、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安全科学的概念
德国学者库赫曼
安全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应用技术所产生的任何有损害后果 控制在绝对的最低限度内, 控制在绝对的最低限度内,或其至少使其保持在可容许的限 度内… 度内… 安全科学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关系,以建立三者之间的平 安全科学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关系, 衡共生态为目的。 衡共生态为目的。 安全科学是一门专业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他活动过程中的身 心安全(包括安全、舒适、健康、愉快乃至享受), ),以达到 心安全(包括安全、舒适、健康、愉快乃至享受),以达到 保护活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护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 保护活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护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 性的横断学科。 性的横断学科。
系统科学
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综合多门学科的内容形成的一个新的综 以系统思想为中心, 合性科学门类,如系统论、控制论、 合性科学门类,如系统论、控制论、系统工程学等
科学学
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是一门研究研究科学的科学, 诞生于本世纪 年代,是一门研究研究科学的科学,它把科 年代 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和社会现象, 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和社会现象,加以整体性的全面研究的 科学。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科学。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技术自身发展 的规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的规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年底, 余所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 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 年底 全国已有100余所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 余所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 其中78所设安全类本科专业 所设安全类本科专业, 所招硕士研究生 所招硕士研究生, 其中 所设安全类本科专业,33所招硕士研究生,11 所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 所开设博士后流动站 所开设博士后流动站。 所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4所开设博士后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哲学(安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安全哲学) 桥 梁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
原 理 认 识 理 论 应 用 手 段
安全 科学 减灾 论
安 全 观
安全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辩证历史唯物 主义方法
基础科学
安 全 学
安全的基本原理
技术科学
安全工程学
指导安全工程的理论
工程技术
安全工程
直接解决问题或服务 社会的工程技术方法
或财产损失的状态。 或财产损失的状态。
是指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 事故:是指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 的、迫使目的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迫使目的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安全问题:影响人的身心的外界不利因素和破坏其
安全存在状况的破坏条件。 安全存在状况的破坏条件。
安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安全科学是在20世纪 年代兴起 安全科学是在 世纪70年代兴起,它的诞生以它的 世纪 年代兴起, 理论刊物的出版和世界性学术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理论刊物的出版和世界性学术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1973年,美国最早出版《安全科学文摘》杂志 年 美国最早出版《安全科学文摘》 1981年,德国库赫曼教授发表《安全科学导论》专著 年 德国库赫曼教授发表《安全科学导论》 1990年,第一次世界安全科学大会在德国科隆召开 年 1991年1月,中国创办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年 月 中国创办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2年我国颁布的GB/T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 年我国颁布的GB/T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 年我国颁布的GB/T3745 安全科学技术称为独立的一级学科。 安全科学技术称为独立的一级学科。
第三节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一、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安全科学技术体系
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哲学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或反思,注意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或反思,注意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研 究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方法论、 究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的规 律等。 律等。
安全的特征
1. 2. 3. 4. 5. 6. 7. 8. 必要性和普遍性 随机性 相对性 局部稳定性 经济性 复杂性 社会性 潜隐性
人类认识安全的过程
四个过程
a) 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 b) 局部安全认识阶段 c) 系统安全认识阶段 d) 安全系统认识阶段
安全问题的发展
远古时代——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II. 手工生产时期——初步生产安全问题 初步生产安全问题 III. 蒸汽时代——机器致伤致死 机器致伤致死 IV. 20世纪初——工业灾害以及生理心理健康问题 世纪初 工业灾害以及生理心理健康问题 V. 21世纪——信息安全、变异基因危害等 信息安全、 世纪 信息安全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ຫໍສະໝຸດ 机失事。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5 现代社会常见的安全问题
5、化学污染
印度博帕尔市联合碳化物公司氰化物泄露 莱茵河污染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