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
工程施工检测检验制度(3篇)
第1篇一、制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质量、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加强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程施工检测检验的制度。
二、制度内容1. 进货检验制度(1)建筑工程中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应包括资料核对、外观及数量核查、品质检查、抽样送检等内容,并填写相关记录。
(2)现场材料员应对进场材料进行外观质量及数量的验收。
(3)材料接收后由项目部经理或项目主管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主要材料进行复验;凡需复检的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由实验员进行抽查、复验,证明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填写相关记录。
(4)大宗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验收后,必须工程项目经理及质检员在收货单及入库单上进行签认。
物资入库单上验证人员未签字视为该批材料尚属待检状态,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5)质检员对验收合格的材料,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向工程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
(6)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若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将追究采购者及验收人员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2. 施工现场质量检测管理制度(1)建设单位应与具备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签订检测委托合同,委托的检测项目、参数和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文件要求。
(2)检测机构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3)施工现场质量检测应从检测委托管理、施工现场检测行为管理、检测报告审核确认、不合格报告处置等环节开展全过程管理。
(4)重点强化检测报告审核确认环节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的真实性、准确性。
3. 施工检测试验计划管理规定(1)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在工程施工前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并应报送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实施。
(2)根据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制订相应的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5篇)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____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的管理工作。
____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测量方案的审核,对工程测量定位、基槽放线进行验收,并定期对测量放线抽查验收。
____项目测量工程师负责本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交底的编制、参加日常施工测量的验线工作,以及各项测量记录的填写、报审等工作。
1.4工程测量是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支持测量工作。
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明确职责,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好工程测量工作。
1.5所有施工测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进行施测。
二、施工测量中的制度2.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____组建测量组项目经理部应在工程开工前组建测量组,所有测量人员持证上岗;公司技管中心对公司的施工测量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2.1.2施工图审核:2.1.2.1施工图的审核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测量工程师、项目测量组相关成员参加。
2.1.2.2施工图的审核包括:审核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机电设备施工图等。
2.1.2.3施工图审核的内容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的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线数据准确可靠。
2.1.3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的管理:2.1.3.1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由建设单位提供。
2.1.3.2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的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项目总工程师参加。
2.1.3.3进行桩点交接时,相应资料必须齐全,一切测量数据、附图和标志等必须是正式、有效、原始文件。
2.1.3.4交接桩工作办理完毕后,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填写交接桩记录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部和测量组长各一份。
2.1.3.5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测量工程师、测量班组成员对桩点进行复测,如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提交给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工程测量控制制度
工程测量控制制度工程测量控制制度的核心在于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制度范本中应包含对测量人员资质的要求,明确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同时,对于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应当规定必须经过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度。
制度范本需要明确测量工作的具体流程。
从工程开工前的原始地形测绘,到施工过程中的布置控制网、施工放样,再到竣工验收时的最终成果测量,每一步骤都应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例如,在施工放样阶段,制度应规定如何根据设计图纸和控制点进行准确放样,以及如何记录和复核放样数据。
为了保障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制度范本还应包括对测量数据的管理要求。
这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报告输出等各个环节。
所有测量数据应当实时记录,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同时,对于重要的测量成果,应当进行多重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制度范本还应规定定期的测量成果审查机制。
这不仅包括内部审查,也包括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的独立审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发现并纠正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保证工程质量。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测量争议,制度范本应当设立明确的争议解决机制。
一旦出现测量数据不一致或其他相关问题,应当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个优秀的工程测量控制制度范本,应当涵盖人员资质、仪器设备、工作流程、数据管理、成果审查和争议解决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样的制度,可以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5篇)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为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工程测量工作在各级技术主管的领导下,实行公司、项目经理部二级管理。
对测量人员的使用及调配须征得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批准。
各级工程测量人员须坚持测量工作程序,遵循施工测量工作流程。
施工准备阶段,要认真熟悉图纸,根据移交的测量资料做好复测、方案编制等工作;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并做好测量记录;工程竣工阶段,做好竣工测量,及时准确地提出测量成果,以满足竣工验交的需要。
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工程测量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应妥善归档保管,装订成册。
总承包施工的测量管理纳入公司正常管理。
承包队伍的测量人员必须经过测量专业委员会的考评,合格后方可从事工程测量工作,承包队伍的测量工作纳入公司测量系统,统一管理。
建立测量日志制度。
工程测量是先导,测量工作必须有序,坚持填写测量日志,做到一天一总结,一天一计划,有利于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公司测量专业委员会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测量人员的测量日志。
附表:现场测量人员、设备资源配置表附表4-7工程测量管理制度(2)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特别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工程实际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测量工作组织机构:明确测量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责任,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 测量工作程序:规定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工程前期测量、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等。
3. 测量工作标准:制定测量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测量精度要求等。
4. 测量档案管理:要求建立和管理测量档案,记录和保存测量数据、测量图件和测量报告等。
5.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制定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程序,包括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维护等。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测量活动,确保工程测量质量和进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测量活动,包括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等各类工程。
第三条工程测量活动必须依法、合规进行,严禁以任何方式违规操作、作假等行为。
第四条工程测量管理应坚持科学、公正、客观原则,保证测量数据真实有效。
第五条工程测量管理应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测量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事故。
第六条工程测量管理应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七条工程测量管理应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测量方法和技术水平。
第八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带头遵守本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本制度。
第二章工程测量人员管理第九条工程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从事工程测量工作。
第十条工程测量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一条工程测量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工程测量人员应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不得拖延、虚报、弄虚作假。
第十三条工程测量人员应保守工程测量相关技术资料和工程测量数据,不得泄露、篡改或私自使用。
第十四条工程测量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禁以任何方式接受私人利益和贿赂。
第三章工程测量项目组织管理第十五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工程测量任务和工期制定合理的工程测量计划。
第十六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合理安排工程测量人员和设备,保证工程测量任务按时完成。
第十七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工程测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合理确定工程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
第十八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解决工程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第十九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工程测量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十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按时制作工程测量报告,将工程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测量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2. 测量工程管理应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测量工作。
2. 测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测量计划、组织实施测量工作、审核测量成果、处理测量事故等。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三、测量计划1. 测量计划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明确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和人员分工。
2. 测量计划应在施工前得到批准,并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3. 现场测量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测量时间、位置、方法和结果等。
4.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取多次测量和交叉验证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五、数据处理与审核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作为施工决策的依据。
3. 测量成果应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由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
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测量工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 对于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
七、事故处理与纠正措施1. 发生测量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保护现场,并进行调查分析。
2.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对于重大测量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八、制度的修订与完善1. 本制度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技术发展进行不定期的修订。
2. 对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依据《测量法》、《测绘结果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测量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1.3 主要职责(1)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测量工作,确保其有效进行。
(2)测量部门要负责组织和实施测量工作,并对测量结果的质量负责。
(3)其他部门和人员要配合测量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测量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1 测量项目的确定(1)测量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量项目,并编制详细的测量任务书。
(2)相关部门要根据需要,提供测量项目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2.2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测量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量数据的处理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2.3 测量结果的呈报与分析(1)测量部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读。
(2)相关部门要及时反馈测量结果的使用情况和意见。
第三章测量工作的质量管理3.1 测量质量检查(1)测量部门要组织对测量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2)检查内容包括测量设备的使用情况、测量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等。
3.2 测量设备的管理(1)测量部门要对测量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设备的完好和有效。
(2)测量设备的使用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3.3 测量人员的培训与考核(1)测量部门要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培训活动,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2)对测量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工作表现和专业素质。
第四章测量工作的安全管理4.1 安全意识培养(1)测量部门要加强对测量工作中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
(2)测量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4.2 环境保护措施(1)测量部门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测量工作对环境造成影响。
(2)对测量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2. 工程测量工作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参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二、组织管理1. 公司设立专门的测量部门,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测量结果负责。
3. 测量部门应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测量人员和设备。
三、测量准备1.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精度符合要求。
2.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3. 测量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了解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稳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避免恶劣天气影响测量结果。
2. 严格按照测量方案执行,确保数据采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4.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并由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字。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原始数据、处理方法和最终结果。
3. 对于异常数据,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重新测量或调整。
六、质量控制1. 测量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
2. 对于重大工程或复杂工程,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测量成果的审核。
3. 发现测量错误或偏差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分析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七、安全管理1. 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2. 在高空或其他危险区域进行测量时,应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3. 测量设备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或丢失。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测量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3. 本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形测绘、施工放线、成果验收等各个阶段。
3.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程执行任务。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3. 测量小组的工作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设备管理1. 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2.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并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
3. 对于精密或昂贵的测量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和使用。
四、操作规程1. 测量前应对测量区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
2. 测量时应使用经过校验的设备,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
3.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并由第二人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遇到复杂或特殊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统一归档管理,便于查询和分析。
2. 数据处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软件,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 对于关键数据,应进行多次验证和对比分析,避免误差的产生。
六、质量控制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抽查,评估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七、安全管理1. 测量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特殊环境下的测量工作,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团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解释。
2.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 本规章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并做好培训工作。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测量管理,保证测量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进行的工程测量活动,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维护和拆除各类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第三条工程测量工作应遵循科学性、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和效率性的原则,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全国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测量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测量资质与测量人员第五条从事工程测量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量资质。
未取得测量资质的单位,不得承揽工程测量业务。
第六条测量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具体资质条件和要求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取得测量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与测量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设备、人员和仪器设备等条件。
第八条从事工程测量活动的测量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测量资格证书。
未取得测量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工程测量活动。
第九条测量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测量标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章测量计划与测量任务第十条承担工程测量任务的单位,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等因素,编制详细的测量计划,并报上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测量计划应包括测量目的、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测量周期、测量费用、成果要求等内容。
第十二条承担工程测量任务的单位,应当根据测量计划,合理配置测量资源,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测量任务应按照测量计划和合同约定执行。
测量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准确。
第四章测量成果与资料管理第十四条工程测量成果包括测量数据、图件、报告等,是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承担工程测量任务的单位,应当对测量成果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第十六条工程测量成果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保存。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4篇)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1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
1.2 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包括土建测量、结构测量、设备测量等。
1.3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适用于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部门。
二、施工测量的组织管理2.1 项目的测量工作由专职测量人员负责,需要配备测量仪器和设备以及必要的软件。
2.2 测量人员要熟悉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保证其正常运转。
2.3 测量人员要按照项目的施工计划和需求进行测量,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 测量人员要及时将测量数据传递给相关部门,确保施工进度的跟踪和控制。
三、施工测量的工作流程3.1 施工测量的工作流程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中的操作工作和测量后的处理工作。
3.2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测量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测量方案、准备测量仪器和设备以及查看测量现场的情况。
3.3 测量中的操作工作包括测量点的布设、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等。
3.4 测量后的处理工作包括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展示和报告等。
四、施工测量的规范要求4.1 测量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4.2 测量仪器和设备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4.3 测量数据要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4 测量结果要及时进行展示和报告,供相关部门参考和决策。
五、施工测量的监督检查5.1 项目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测量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格和有效。
5.2 监理单位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测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3 监理单位要定期对测量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形成评估报告。
5.4 监理单位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测量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六、施工测量的记录和归档6.1 测量工作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测量方案、测量数据和处理结果等。
工程测量室管理制度
工程测量室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室的管理活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升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2. 工程测量室应遵循国家有关测量标准和规定,确保测量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参与工程测量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设立工程测量室主管一名,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测量室的工作。
2. 测量工程师若干,根据工程项目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执行日常测量任务。
3. 资料员一名,负责测量数据的归档、整理和保管工作。
三、设备管理1. 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精确度和稳定性。
2. 对于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操作和维护,并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
3.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如合格、维修中、停用等。
四、工作流程1. 接收测量任务后,测量工程师需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并提交给主管审批。
2. 现场测量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差后方可使用。
3.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完成测量后,应及时整理数据,并与项目其他部分的数据进行核对。
五、数据管理1. 所有测量数据必须实时记录,并由资料员统一管理。
2. 测量数据应备份存储,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 对于关键数据,应实行多重审核制度,确保数据无误。
六、质量控制1. 工程测量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测量工作进行内部审查。
2. 对于重大或复杂的测量任务,应实行专项质量检查。
3. 发现测量数据异常时,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查明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七、安全与环保1.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测量人员的安全。
2. 使用环保型测量设备和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对于可能影响公共安全和环境的测量活动,应事先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八、培训与发展1. 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2. 鼓励测量人员参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建筑工程计量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计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建筑工程计量管理,加强工程量项目的计量和结算工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经济合理性和施工进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承接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等。
三、计量管理人员1. 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量的计算、测量和结算工作。
2. 计量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
3. 计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工程量进行测量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核对工程量、编制工程量统计报表等。
四、工程量的计算和测量1. 在工程施工前,计量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对各项工程量进行详细的测量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
2. 工程量计算应准确无误,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和规格进行计算。
3.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计量管理人员应及时对工程量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计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工程量的结算1. 在工程竣工后,计量管理人员应对工程量进行最终核对,编制工程量统计报表。
2. 工程量结算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确保工程量结算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3. 工程量结算的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业主报告,确保工程款按时支付。
六、质量管理1. 在工程量计量过程中,计量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 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报告,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七、安全管理1. 在工程量计量过程中,计量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生产。
2. 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向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保障工程安全。
八、保密管理1. 计量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确保工程量和相关资料的机密性。
2. 在工程量计量过程中,不得泄露任何关于工程量的信息,确保施工秩序和工程进度。
工程测量项目制度
工程测量项目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活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 工程测量应遵循国家有关测量标准和规范,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工作。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测量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工程测量工作。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格证书,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设备。
3. 测量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现场勘察、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测量成果的提交与审核等。
三、测量准备工作1. 测量前应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了解工程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2.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
3. 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校,确保其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四、测量实施1. 按照测量方案进行现场布点、设置控制网和高程基准。
2. 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初步测量成果。
五、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的测量质量控制系统,对测量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六、成果提交与审核1. 将测量成果整理成册,包括文字报告、图纸和电子数据等。
2. 提交测量成果给项目管理方和设计单位,供后续工程使用。
3. 由专业人员对测量成果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七、档案管理与保密1. 建立完整的测量档案,包括原始记录、计算书、成果图等。
2. 对测量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便于查询和使用。
3.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授权不得泄露测量成果和相关信息。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测量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制度内容。
3. 本制度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并做好培训工作。
建筑公司测量管理制度最新
建筑公司测量管理制度最新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建筑公司测量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建筑工程项目。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公司的测量工作。
2. 测量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测量工程师,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
3. 明确测量人员的职责,包括现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
三、测量工作程序1. 制定详细的测量工作计划,包括测量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2. 现场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精度。
3. 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测量完成后,及时整理数据,编制测量报告,并由专业人员审核确认。
四、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建立测量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查。
2. 强化测量安全管理,确保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3. 对于复杂或风险较高的测量任务,应制定特别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五、技术档案管理1. 建立完整的测量技术档案,包括测量方案、原始记录、计算书、图纸和报告等。
2. 技术档案应按照规定分类存放,便于查询和使用。
3. 定期对技术档案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六、信息化建设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测量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电子化管理。
2. 推广使用专业测量软件,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测量数据和技术资料不被非法获取或破坏。
七、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1. 定期对测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测量管理制度。
3. 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调整和更新管理制度,保持其先进性和适用性。
工程测量和控制制度
工程测量和控制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和控制活动,确保工程建设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
2. 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测量和控制工作。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设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控制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和控制工作。
2. 测量控制小组由专业的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组成,确保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测量控制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测量计划、执行测量作业、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报告编制等。
三、测量计划与实施1.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明确测量的时间、内容和责任人。
2. 测量工作应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和设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测量实施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质量控制与误差分析1. 对于重要的测量结果,应进行多次复核和比对,以消除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2. 对于超出允许范围的误差,应及时进行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定期对测量控制过程进行质量评审,不断提升测量控制的精度和效率。
五、数据管理与报告1. 所有测量数据应当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或被篡改。
2. 测量数据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和存档,便于查询和使用。
3. 测量成果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报告中应包含测量方法、结果及其分析评价等内容。
六、安全与环境保护1. 测量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在特殊环境下进行测量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鼓励采用环保型测量技术和设备,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七、监督与考核1. 建立测量控制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效力。
2. 定期对测量控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效率和质量,及时给予反馈和改进建议。
3. 对于违反测量控制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建筑工程测量制度
建筑工程测量制度一、总则1. 本规范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确保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标准化、系统化。
2. 所有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测量人员必须遵守本规范,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
3. 测量工作应使用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验校正,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二、测量准备1. 测量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图纸,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的目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 测量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环境,清除可能影响测量精度的障碍物。
三、测量实施1. 按照测量方案,设置必要的控制点和基准线,确保其准确无误。
2. 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或组合测量等,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
3. 在测量过程中,应随时记录测量数据和相关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便后续分析和校验。
4. 对于关键部位和重要数据,应进行多次测量和复核,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与记录1. 测量完成后,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2. 所有的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在专用的测量日志中。
3. 如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测量,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五、成果交付与审核1. 测量成果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报告中应包含测量结果、分析说明和建议措施。
2.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测量成果进行审核,确认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审核通过后,测量成果方可作为施工依据,未经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测量成果不得使用。
六、质量控制与责任追究1. 建立和完善测量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工作进行内部审查和质量评估。
2. 对于违反测量规范的行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测量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如因测量失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工程测量内控制度
工程测量内控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活动,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工程质量。
2. 所有参与工程测量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
3.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担的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小组由专业的测量工程师领导,下设若干测量员。
3. 测量工程师负责制定测量计划,审核测量数据,解决测量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4. 测量员负责执行测量工作,记录测量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三、测量设备管理1. 测量设备必须定期校准,确保精度符合要求。
2. 建立测量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校准情况。
3. 测量设备应由专人保管,防止损坏和丢失。
四、测量作业流程1. 制定详细的测量作业计划,包括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2. 现场测量前,应进行设备检查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测量过程中,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控制到细节”的原则,确保测量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4.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在专用的测量记录本上,并由测量员签字确认。
5. 测量完成后,应对数据进行复核和计算,确保无误后方可使用。
五、数据处理与报告1. 数据处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避免人为误差。
2. 测量结果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报告应包括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结论。
3. 测量报告应由测量工程师审核签字后,方可提交给相关部门。
六、质量控制与监督检查1. 建立测量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工作进行内部审查。
2.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七、违规处理1. 违反本制度的测量人员,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罚。
2.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制度主要内容
本章规定了建筑施工测量管理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管理机构与程序,新开工程定位放线及水准点引测,沉降观测,测量仪器的管理及使用。
测量管理机构
8.2.1 公司设测量管理人员,在技术质量部领导下工作,负责公司的测量管理工作和施工中测量技术的指导工作。
8.2.2 区域公司设测量人员,在本单位技术科的领导下工作,负责本单位的测量管理工作及测量和施工中测量技术的指导工作。
8.2.3 项目部设专(兼)职测量人员,接受项目主管工程师的领导,负责本项目的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工作。
新开工程定位放线及水准点引测
8.3.1 各区域公司测量人员负责本单位新开工程的定位放线及水准点引测工作。
8.3.2 工程定位放线应有项目主管工程师或工长在现场。
工程定位放线后测量人员及时绘制出定位放线记录和定位放线验线记录,由项目主管工程师复核签字,同时通知甲方等有关部门进行验线签字。
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
8.4.1 沉降观测工程的范围:
8.4.1.1 根据地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的严惩性,将建筑物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建筑物安全等级
对一级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并应将实测资料作为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之一。
8.4.1.2 根据桩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下表选用适当的安全等级。
建于粘性土、粉土上的一级建筑桩基及软土地区的一、二级建筑桩基,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必须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对建于砂土、碎石类土上的桩基,由于其沉降量小,时效不显着,无需进行观测。
如设计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
8.4.1.3 对于二、三级建筑物可根据设计、勘察要求,确定是否进行沉降观测,原则上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均应进行沉降观测。
8.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基准点要求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山区,同大地测量点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有强制归心装置。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要求这些工作极点在观测期间
稳定不变,测量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数量不少于6个。
点的设置应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点的位置宜选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置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10)地基土的分层沉降观测点,应选择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中心附近。
观测标志深度,最浅的应在基础底面50cm以下;最深的应超过理论上的压缩层厚度。
(1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设范围,宜为建筑物基础深度的2—3倍,并应由密到疏布点。
8.4.3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测量方法。
单个构件,可采用测微水准或机械倾斜仪、电子倾斜仪等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
3米。
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
每次变形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
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观测过程中,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应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民用建筑每施工完一层(包括地下部分)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按不同荷载阶段分次观测,但施工期间的观测不应少于5次。
建筑物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稳定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第一年不少于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沙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黏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
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8.4.4 测量人员及时绘制沉降曲线,对每一次的观测结果必须及时向主管工程师汇报,竣工时将观测资料整理好交项目主管工程师列入工程技术资料档案。
8.4.5 位移观测详见《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87。
测量仪器的管理及使用
8.6.1 公司、区域公司必须建立完整的测量仪器台帐。
测量仪器的购置与报废,应由使用单位提交书面申请上报公司技术质量部。
8.6.2 配给各单位的测量仪器,产权归公司所有,根据工程任务的需要,公司有权调配各单位的测量仪器。
8.6.3 凡拥有测量仪器的单位必须由测量员管理和使用,非测量人员和未经测量培训取证人员不得使用测量仪器。
8.6.4 凡新成立的单位,测量仪器的配备按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由使用单位书面申请,公司技术质量部统一调配或批准购买。
8.6.5 联营队伍的测量仪器,应由项目部负责管理,必须进行计量检定合格后使用。
8.6.6 测量仪器的定期检定工作,按公司程序文件要求由各单位计量部门负责。
8.6.7 测量人员使用测量仪器前,一定进行严格的计量检定,未经检定的测量仪器不得使用于工程。
8.6.8 对由于失职造成测量仪器损坏、丢失的,按财产的价格进行赔偿和处罚。
8.6.9 各单位如有不使用的测量仪器,应及时上交公司,由测量人员对测量仪器进行验收,办理交接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