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器发色。颜料等方面鉴别
清三代瓷器的鉴别方法
清三代瓷器的鉴别方法
清三代瓷器那叫一个美啊!可咋鉴别呢?咱先看器型,那线条流畅得就像翩翩起舞的仙子,你说美不美?要是器型别扭,那肯定不对劲儿呀!再瞧纹饰,细腻精致得如同工笔画,要是粗糙得像涂鸦,那能对吗?胎质也很关键啊,好的胎质就像婴儿的肌肤,细腻光滑,要是粗糙得像砂纸,肯定有问题。
鉴别过程安全不?稳定不?嘿,只要你小心轻拿轻放,别毛手毛脚的,那肯定安全得很。
而且这鉴别方法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挺稳定的。
那这鉴别方法啥场景能用呢?收藏爱好者买宝贝的时候能用啊!优势可多了,能让你避免买到假货,少花冤枉钱。
给你说个实际案例,有个大哥去逛古玩市场,看到个说是清三代的瓷器,他就用咱这鉴别方法一看,器型不对,纹饰也粗糙,果断没买。
后来一打听,那果然是个假货。
要是他不懂鉴别方法,那不就亏大了嘛!
所以啊,清三代瓷器的鉴别方法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掌握,这样才能在收藏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淘到真正的宝贝。
如何鉴定清三代瓷器的真假?史上最全清三代官窑瓷收藏指南!
如何鉴定清三代瓷器的真假?史上最全清三代官窑瓷收藏指南!中华陶瓷,天下闻名。
四海内外,相尽收藏。
陶瓷收藏,首推清三代。
有清一代,康雍乾朝,中国古陶瓷事业达至鼎峰,臧郎年唐,赫赫御窑,各种陶事,各类瓷种,莫不精通。
彩瓷之冠洋彩瓷,彩瓷皇后珐琅彩,东方艺术珍宝粉彩瓷皆问世并繁盛于当朝;人间瑰宝青花瓷,人造宝石颜色釉也在此间发展鼎盛,而宫廷上下,九州内外,莫不推崇之至。
有诗美曰:“百种佳瓷不胜挑,霁红霁翠比琼瑶;国朝陶瓷美无匹,尔来年窑称第一”。
清乾隆粉彩福壽花卉龍紋抱月瓶清三代瓷,今动辄天价,俨然成为拍卖场之“明星门类”,使得举国上下收藏人士争相求藏。
然强大的升值空间,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造假贩假者汹汹当道,因而如何辨明清三代真假,成为所有藏家共同关注焦点。
因此,玉斋君特以“清三代瓷器真假鉴定”为主题,为大家详尽介绍清三代瓷器鉴藏要领,以供收藏之用!康熙年间康熙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丰富和提高了瓷器的品种与品味,融汇传统与创新,显现出万千姿态。
康熙帝为振兴御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修养及其对西洋先进科技和工艺的浓厚兴趣,成就了康熙御窑的振兴与繁盛,尽展风华,彰显于中国陶瓷史册。
胎体此时的胎土,淘炼得极为纯净细腻,如同糯米粉一般细白,又由于制坯技术的精密分工和烧成温度的适宜,使得康熙瓷器的胎体具有坚緻细密的时代特色,较之明代及后世各朝的胎质更为细润。
虽然这种密度很大的胎体,在烧结后都有沉重感,但仍与本身器型的比例和重量相宜,在器物上手时便能本会到这一特点。
孙瀛洲先生在鉴别瓷器真伪时曾讲过“行家一上手,便知有没有”。
这是他亲身体会了康熙与其他时期瓷胎的比例和重量,而得出的经验总结。
在康熙早期的一些粗糙民窑器物中,掺有杂质的粗松胎体还偶有所见,少数砂底无釉器和厚胎器的足际露胎处有火石红痕,虽也为黄褐色,但不如明代那样浓重强烈。
浅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点及青花鉴定技巧(干货收藏)
浅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点及青花鉴定技巧(干货收藏)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通常被合称为“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不仅是封建王朝的盛世,更是瓷器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因为这一时期不仅开创了新的瓷器种类,也将青花、五彩、斗彩等瓷器种类发展到顶峰,青花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虽然同样是烧制青花瓷,但三个朝代之间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康熙朝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康熙时期的瓷器特点:康熙朝的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度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总体来说有以下四点:1、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
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
康熙时期的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
而光绪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在胎质方面。
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
光绪朝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2、画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
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
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
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
光绪朝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相比之下则显得无力。
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3、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
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
光绪朝瓷器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4、康熙时期独创的冰梅青花。
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是清代康熙时期独创的一种青花纹饰。
雍正瓷器造型特点是: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知于世。
对清三代彩瓷最传统的说法
对清三代彩瓷最传统的说法,一般区别和称呼为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和粉彩(软彩),将粉彩作为从珐琅彩转化而来的一种介乎独立的彩瓷种类。
国内专业文献在解释清三代彩瓷时是这样说的:古彩: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发明和使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因此在彩瓷创作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康熙釉上彩的独特风格---康熙古彩。
并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釉上彩料的制作工艺,使五彩色料成玻璃状。
珐琅彩:以珐琅料作为色料的釉上彩称珐琅彩。
珐琅彩料在化学组成上和传统的中国釉上彩料差别很大。
首先,珐琅彩料中含有硼,它的基质是铅硼玻璃。
其次,珐琅彩料中含有砷。
再次,珐琅彩中的黄彩属锑黄。
最后,珐琅彩中的胭脂红属于金红。
粉彩:粉彩工艺技法要点是用玻璃白打底,用没骨法进行勾涂渲染,突出纹饰的阴阳转测和浓淡深浅的立体感。
粉彩不含硼,但是含有砷。
粉彩的含砷主要体现在借鉴珐琅彩料的制法,在白色彩料(玻璃白)中引入砷作为乳浊元素。
其作用是,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同时借助玻璃白加入量的改变,增多色阶。
以上为国内专业文献对于清三代彩瓷的基础看法和结论。
粉彩与珐琅彩不同点主要在不含硼。
相同点主要在含砷。
而这个砷,是含在玻璃白的运用中,玻璃白在珐琅彩中的称呼实际就是白色彩釉子。
所谓玻璃白概念的釉子的调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油来调和,另一种是用清水来调和。
而这两种调和方法的不同采用和时间段却是很有讲究的,需要探讨的,是被忽视的。
类似于玻璃白的白色彩釉子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对于清三代彩瓷的认识和准确理解非常重要,这种转变的明显表现集中体现在清三代相当时间段里的白色釉子上。
从上手对实物的观察和拍摄照片上看的感觉,用当时的特定油来调和彩料的白色釉子,显得鲜润乳透,而且油中闪亮,有明显的玉质感。
而用水调和彩料,则显得相对的干枯泛硬,没有明显的玉质感“康雍乾珐琅彩料通常经皇家严格把关,康熙器全用进口彩料,加入所谓“多尔门油”作绘画润滑剂,雍正时,国产珐琅彩料试制成功,不少用国产料绘制的作品质量也很高。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
鉴别清代各朝瓷器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整理清朝瓷器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过元明两代的积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其对于清花和斗彩的继承和发展,独创的粉彩和珐琅彩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朝瓷器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陶瓷外销,尤其西风渐进,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
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
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
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
清代历代仿宋、元、明三代瓷器鉴别要点
清代历代仿宋、元、明三代瓷器鉴别要点清朝历代仿宋、元、明三代瓷器鉴别要点清朝历代大量的仿烧宋、元、明三代的瓷器,清代后朝也仿前朝的瓷器,有的时期官窑、民窑都仿烧,特别是皇帝庆寿、祝寿时常常需要制作一些宋、元、明的精制品,以表瓷制作技艺和对瓷艺传统的重视。
可见仿品之多,数量大。
但是,各朝都有名朝的技术、工艺特点,仿得再像,也逃不了本朝代的特点。
由于制瓷的原材料及工艺的历史性改变,也成为仿制的极大困难,所以仿成真品是不可能的,各朝的仿品也有其各朝自己的特点,这才是真实的。
仿品也可能是好的产品,老的仿品也是代表仿制时的那个时代的作品。
赝品是指对真品而言,不是对瓷的艺术产品而言。
泥和水加上火的艺术是瓷艺术的真谛,是欣赏的根本来源。
请关注公众号:收藏家俱乐部,仿得产品不一定是仿它的价值,而是仿它的形像、神韵,是它所给人类的品味、雅趣。
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情操,有的仿品还加饰了其他的纹饰和形状部分,这就说明不是仿了价值,而是用其美再加其美,当然有的加的好,有的加饰的不好,但是都是为了好才仿,所以仿不应是次品,而是时代的产品,产物。
这主要区别是假冒的,还是老的仿制品,真品,这三种的区分是很必要的,也是需要认真用眼,用脑去认识的,因为假冒仿得是价值。
13.康熙仿弘治器康仿弘治看治字,真品点水低台字。
碟碗足圈低康仿,碟碗足高才弘治;假品点水和台平,真假难过高手遇。
注解康熙仿明弘治的产品多数在治字上出了毛病。
真品治字三点水旁低于台字,仿品三点水旁和台字平齐,盘碗仿得足圈比真的低,碟碗圈足低是康熙的,弘治的碟碗圈足高。
14.康仿宣德雪花蓝(酒蓝)康仿宣德雪花蓝,仿品太精到有嫌。
康熙发窑仿各代,注意鉴别严又严。
注解康熙时期官方仿、民间也仿,要注意有的仿得太精致,有的仿得太粗,都要注意,宣德的吹釉酒蓝发色不太均、不太好。
如果太均好就不对头。
15.仿宋定窑及元明青花康熙仿宋定窑器,竹刷泪痕不具备。
白釉器品仿宣德,成化弘治万历汇。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
清代瓷器断代技巧清代瓷器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制作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掌握清代瓷器的断代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清代瓷器的断代技巧。
一、看胎质清代瓷器的胎质有其特定的特点,通过观察胎质可以初步判断瓷器的年代。
清代早期瓷器胎质细腻、坚硬,颜色白中泛青;中期瓷器胎质略显粗糙,颜色偏黄;晚期瓷器胎质厚重,颜色泛白。
此外,清代瓷器的底足修整较为规整,足墙较薄。
二、看釉面清代瓷器的釉面特点明显,可以通过观察釉面来判断瓷器年代。
早期瓷器釉面肥厚,釉色白中闪青,光泽度较高;中期瓷器釉面较薄,釉色偏白,光泽度适中;晚期瓷器釉面更薄,釉色泛黄,光泽度较差。
此外,清代瓷器的釉面常见开片现象,尤其是晚期瓷器。
三、看器型清代瓷器的器型较为丰富,不同年代的瓷器器型有所差异。
早期瓷器器型规整,线条流畅,造型古朴;中期瓷器器型略显丰满,线条较为柔和;晚期瓷器器型较为笨拙,线条生硬。
此外,清代瓷器的底足造型也有特点,如早期多为平底,中期为圈足,晚期为矮圈足。
四、看纹饰清代瓷器的纹饰丰富多彩,通过观察纹饰可以辅助判断瓷器年代。
早期瓷器纹饰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画工精细,线条流畅;中期瓷器纹饰以花卉、虫鱼、山水等为主,画工较为简练;晚期瓷器纹饰较为粗糙,常见寓意吉祥的图案。
五、看款识清代瓷器的款识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款识来判断瓷器年代。
清代瓷器的款识主要有官窑款、民窑款和寄托款。
官窑款字体规整,笔画有力;民窑款字体较为随意,笔画略显粗犷;寄托款则多用于仿古瓷器。
此外,清代瓷器的款识位置也有规律,如早期多在器物底部,中期多在器物口沿或底部,晚期多在器物底部。
总结:清代瓷器断代技巧主要包括观察胎质、釉面、器型、纹饰和款识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技巧,结合瓷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瓷器的年代。
拍卖师之古玩鉴定:怎样鉴别后仿的清康雍乾三朝粉彩瓷重点
拍卖师之古玩鉴定:怎样鉴别后仿的清康雍乾三朝粉彩瓷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瓷制作精美,在工艺上与五彩不同的是在彩料中加入了氧化砷等,这使得彩料易风化,料质也更松软,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后,釉彩或有脱落,或表面早已布满五光十色的光晕,被称之为“蛤蜊光”。
尤其以绿彩最易风化,表面红彩明显;黄彩较为稳定,变化最小,没有明显的光晕;白釉表面常在不施彩的表面上或器内未施的釉面上泛光晕,且所泛光晕不明显,要侧光而视,仔细检查。
这种由于时间的累积而自然泛出的光晕,是一般作伪者无法仿制的。
雍正、乾隆两朝粉彩非常名贵,自然被造假者所看重。
其作伪或旧胎新彩(即有真品白瓷后加新绘),或新胎新彩。
对于前者从款识上鉴定已没有意义,因为真品瓷胎其釉上自然也会泛蛤蜊光,而且民国初期作伪高手还能在其上做成光晕,极易鱼目混珠,这时就要从彩绘技法、施彩方式等处着眼,如色彩的纯正与否、绘画方式是否是乾隆时期特点等。
因民国时期粉彩绘画常常带有民国时期的特点,无论是仿雍正朝还是仿乾隆朝,若仔细观察,多进行比较还是能够看出马脚的。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因其色泽青翠而得名。
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器型、釉面、色彩、纹饰、胎质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清代青花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器型
清代青花瓷器的器型多种多样,包括瓶、罐、盘、碗、壶、杯等。
鉴定器型需要考虑其形制是否符合清代风格,如清代瓷器器型多为庄重、端庄、简洁的风格,器形线条流畅、优美,造型大多采用对称、平衡的手法。
二、釉面
清代青花瓷器的釉面质地细腻、光滑、均匀,釉面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色,不过分浓重。
鉴定釉面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均匀,釉面是否有瑕疵、破损、起泡、流淌等现象。
三、色彩
清代青花瓷器的色彩以青色为主,但也有淡蓝、淡紫、淡绿等颜色。
鉴定色彩需要注意其是否清晰、鲜明、自然,颜色是否均匀、浓淡适宜。
四、纹饰
清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包括梅花、兰花、菊花、牡丹、山水、人物等。
鉴定纹饰需要注意其是否精美、细腻、自然,纹饰是否符合清代风格,是否有破损、脱落等现象。
五、胎质
清代青花瓷器的胎质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坚实、透亮,有一定的质感。
鉴定胎质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坚实、透亮,胎质是否均匀、无裂纹、无气泡等现象。
综上所述,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辨别,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如何从纹饰断代,清三代瓷器?民间精品清三代青花瓷鉴赏!
如何从纹饰断代,清三代瓷器?民间精品清三代青花瓷鉴赏!大凡喜欢中国古瓷者,绝大多数喜好青花瓷。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即古玩界俗称清三代生产的青花瓷被誉已为中国制瓷技术的又一前史顶峰、是现在古瓷保藏者热心追逐、寻找的首要方针。
瓷界的兄弟都知道,古瓷断定首要是辨伪与断代两个方面。
在识真的基础上倘能把握断代的办法,据证以断,循理以求,势必对进一步进步自身鉴赏能力、克服含糊臆断,防止耳食之言,大有裨益。
青花瓷器断代与其他瓷器的断代既多有相同地点,又有不一样之处,辨认器物的年代特性是同的,不一样的是,通常瓷器的断代首要看外型,而青花瓷器的断代首要是看纹饰,包含主题纹饰和辅佐纹饰。
多年来一向不懈致力于古瓷和书画保藏与研讨的保藏者,赏玩之余,靠经历点滴堆集成领会。
下面将以中纹饰为首要依据判别清三代青花瓷年代的知道概括成如下几点:一、先观色彩。
即古玩界俗称的发色。
细观青花色彩的改变能够找到年代、分期上的区别据证。
康熙青花瓷色彩以翠蓝色为主流,画面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前期蓝中带灰有的偏灰黑色。
深重、灰暗或许迷混,十年今后逐步呈现浓深、浅淡与安稳色彩;中期翠绿美丽或轻淡,呈色到达巅峰,佳者被称为宝石蓝明显有别于早、晚期。
晚期浅淡或灰暗有晕散。
雍正青花色彩首要有黑蓝、浅蓝、翠绿和晕散数种。
用色深重,无漂浮感,但色质远不及康熙层次鲜翠美丽,色阶层次削减。
晕散的呈色加有细橘皮纹景象,具仿明宣德的华作用,重笔点染构成的黑疵是具有的年代特征。
乾隆青花色彩很多人认为只要正蓝色一种,呈色深、厚慎重,事实上对乾隆青花瓷稍作深入研讨的人大都知道前期色彩仍有雍正晕色彩。
呈色欠安稳;中期今后才逐步构成正蓝明快的色彩,不光安稳明白,并且调和统一。
尽管还有少量器物蓝中泛黑,层次不清,但色泽仍凝重冷静;晚期色彩稍显青灰,以民窑最为杰出。
二、次辨图样,分辩图样体裁内容及体现形式可看出年代特征。
清三代青花瓷图样装修首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各种缠枝斑纹以及龙凤意、云雷、回纹等;另一类是以山水、人物故事、花鸟等为主题的图画。
“清三代”青花瓷的鉴别
“清三代”青花瓷的鉴别清代官窑青花瓷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开放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官窑青花瓷器深受皇帝个人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特点,这也成了鉴定官窑青花瓷器的重要手段。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的造型,装饰复杂。
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
康熙时期的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
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
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
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重在体现古代战场上战马嘶鸣的场面。
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
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
官窑款多为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
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时期后又开始重视楷书。
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时期则显得工整规范。
第五,底足特征。
比如康熙时期有一种双圈足颇具时代特征。
而雍正时期的器足则多呈现滚圆、细腻、光滑的泥鳅背特征。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鉴定方法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鉴定方法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说说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的鉴定方法呀!
先看看这色彩,那可真是鲜艳得不像话哟!比如说康熙时期的珐琅彩,那颜色浓郁得就像夏日最艳丽的花朵。
你看这一件,颜色是不是特别正?这就是真家伙的特点之一呀!
再摸摸这质地,细腻光滑得很呢!就像婴儿的肌肤一样。
如果感觉粗糙,那可得多个心眼啦,说不定就是假的呢!
还有这画工啊,精细得让人惊叹!每一笔都像是大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你想想看,那线条流畅得如同舞动的丝带,假的能做到这么细腻吗?
最后看看这落款,那也是有讲究的哟!正规的落款那是清晰明了的。
哎呀,要是落款都模模糊糊不清不楚的,那能是真的吗?
总之呀,要鉴定清三代珐琅彩瓷器,就得从色彩、质地、画工、落款等多方面去仔细琢磨。
可不能马虎大意哟,不然可能就会错过真正的宝贝,或者不小心收到个赝品呢!咱可得长点心呀!。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一)珐琅彩与重工粉彩最根本的区别:不少人对于重工粉彩和珐琅彩在认识上还是个模糊的,经常把珐琅彩误认为是粉彩。
把軋道工艺重工粉彩误认为是珐琅彩。
它们的最根本的区别首先是绘画技法的区别,珐琅彩是墨线先描绘在瓷胎上,然后再覆盖上珐琅彩料,因为珐琅彩料是玻璃质感,是透明的,覆盖的墨线清晰可见。
而粉彩是彩料涂与瓷胎上,然后墨线描绘与粉彩上面,因为粉彩没有玻璃质感,不透明。
这就是珐琅彩与軋道工艺粉彩最根本的区别。
不要走鉴别的误区。
但在某瓷器网站竟然说:“珐琅彩与粉彩没有区别,因为它们本属于同系”实在是荒唐!(二)清三代进口珐琅料与国产珐琅料的特征与区别:这个问题在网上搜索的结果居然是“零”!首先要知道珐琅彩料是添加了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彩色玻璃粉,用多尔门油做稀释调和剂,绘画时是什么颜色,入窑烧制后还是什么颜色。
进口珐琅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程度好,玻璃质感好,透光性强,里面没有杂质和斑点,所以覆盖在墨线上面以后,墨线清晰可见。
而国产珐琅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程度差,玻璃质感差,透明度不如进口珐琅料,里面有许多杂质和斑点,所以覆盖在墨线上面以后,下面的墨线模糊不清。
进口料色彩艳丽;国产料没有进口料艳丽。
这就是鉴别清三代进口珐琅彩料与国产珐琅彩料瓷器的最基本要领。
雍正珐琅彩进口料特征:真品軋道工艺重工粉彩中华瓷王细部特征如下:现代仿品軋道工艺重工粉彩中华瓷王细部特征如下:至今还有很多收藏者甚至专家分不清珐琅彩和粉彩,往往把珐琅彩误认为是粉彩,把粉彩误认为是珐琅彩。
(三)清三代珐琅彩与民国和现代仿品珐琅彩的区别:清三代珐琅彩与民国和现代仿品珐琅彩的最大区别是:真品有金属光泽的蛤蜊宝光,有细密的冰裂纹开片。
而民国仿品和现代仿品则不具备这两大特征。
因为雍正后期就研究出国产珐琅料了,所以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出现进口料和国产料,所以有人称《中西合璧雍正珐琅彩》因为进口料的色彩种类少,国产料的色彩种类多。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
那为什么是清三代,是那三代呢?“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因为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而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所以,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清三代瓷的走好。
清三代时期的瓷器也随着皇帝对于釉色上以及样式上的喜爱,而有所不同。
比如,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则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
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
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浓淡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
康熙青花瓷器青花瓷集诸多优点于一身,更因其由内而外具有明亮素雅、安静和谐的特点,故也深得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与偏爱,倍受民众的喜爱,清代康熙朝的青花瓷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根据康熙青花瓷器实物及其所具的不同风貌和特点,并结合其干支年款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此时康熙青花瓷仍处在明末至清初的过渡期内,各方面皆有明末瓷器的余绪,但在继承中也孕育着发展。
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此时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无论是从胎质、釉色、发色、装饰风格;还是从器型来讲,均有了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清三代瓷器的特点和鉴定
清三代瓷器的特点和鉴定“清三代”瓷器指的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生产的瓷器。
这三朝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瓷器的生产也是空前繁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清三代瓷器的种类及工艺特点。
清三代的斗彩相当部分是追仿明成化等时期的官窑器。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
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
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
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
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
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
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
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
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
“清三代”青花瓷赏析摘要:“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因其清雅高贵,这种白底蓝彩、千年如新的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抹幽兰。
清三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关键词:青花瓷;清三代中国青花瓷始于唐①,兴于元,盛于明清。
自诞生以来,其纯洁高贵、典雅清逸的艺术风格倍受世人青睐。
青花瓷属釉下彩范畴,系素瓷胎上以钴蓝为着色剂描绘纹饰,再敷以玻璃质透明釉经高温烧结而成。
因成品划纹呈青蓝色,故名“青花”或“青华”,又因花纹与地章蓝白相间,称“青白花瓷”。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这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②。
元代景德镇14世纪前后青花瓷器的制作,开始大批生产,产品运销国内外。
明清两代,青花瓷器都是景德镇瓷都最大宗的产品,青花瓷始终占着瓷器生产的主流地位③。
唐英(1682-1756)在《陶治图说》中记:“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
”其时的色调于青蓝之中又蕴含丰富的变化,浓淡散晕,青翠披离,如同水墨一般。
“清三代”瓷器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
这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严谨精细,乾隆倜傥洒脱。
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瓷器的制作。
那些制作精美、品种丰富的瓷器或古拙,或雅致,或华贵,既一脉相承又风格迥异。
一、康熙时期清康熙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国家强盛,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御窑厂后,景德镇至此也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瓷工业和技术都有所创新,也是既明代永、宣清华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清《在园杂志》:“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
康熙青花有它独特的气质,从呈色、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都有特殊的成就。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很细腻。
趣说收藏如何辨别清三代素三彩瓷器
趣说收藏如何辨别清三代素三彩瓷器素三彩从明代发展到清代康熙朝达到了中国制瓷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不仅表现在器物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及色彩的变化上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
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
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
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雕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雕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案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不少康熙素三彩制品中白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黄色调,据说是因为烧制不理想,才使白釉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康熙时期,御厂出现一种使用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极可能是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风格所得的创新品种。
清代素三彩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御厂工匠在制作传统素三彩时积极引用新兴的粉彩,研制出素三彩与粉彩的组合器。
该类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红(即荤色),使“素三彩”更加名不符实了。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黄地紫绿龙纹碗,承继万历所创之官品,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乃康熙素三彩器之精品。
墨地素三彩天圆地方瓶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
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国人所憾。
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鉴定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鉴定康熙珐琅彩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
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珐琅彩的制作康熙早期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但到后期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珐琅彩瓷器由景德镇直接按宫廷样式烧造,宫廷只是少量御品烧造,故而珐琅彩数量极少。
那么清三代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呢?1.看胎,清三代珐琅彩瓷胎提炼精心,瓷胎细薄坚挺,修胎规则,颜色白净无矿痕。
2.造型,多为盘、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艺术瓷,造型灵巧秀美,线条优美,一般为小器,盘和碗具多。
3.底轴。
为纯白釉为主,也有少量白中闪青,基本以白为主,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潤滑,洁净无瑕。
雍正黄地珐琅彩4.珐琅彩色。
颜色极鲜艳柔和,色彩配协调,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
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
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
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
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有明显的立体感,若用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叶可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乾隆铜胎画珐琅彩6.绘画与纹饰。
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而雍正色彩淡雅,纹饰简洁明亮,文雅端壮,至今无一能比。
7.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
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雍正画诗款印皆都具备。
雍正白地珐琅彩8.特别提出的是雍正的珐琅彩也是我的最爱,清三代珐琅彩瓷中数雍正珐琅彩工艺最为成熟,彩料更为丰富,纹饰更加素雅秀美,文人气息极为浓厚,充分展示华夏文化。
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
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
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
如何辨识康熙素三彩瓷器?
如何辨识康熙素三彩瓷器?清素三彩瓷器是小众收藏家们所偏爱的。
那素三彩是哪三彩呢?一般来说,黄色多,绿色和紫色也为常用配色,三种颜色结合使用就是“三彩”了,而清素三彩是不用红色的。
虽然明素三彩发端,但直到清代素三彩瓷器品质才较为稳定,康熙年间频出精品,价格相较于历朝也高出许多,下面来介绍一些清素三彩瓷器的鉴赏方法。
图1:清素三彩花鸟纹卷缸,拍卖成交价格:9,020,000元,尺寸:高387.5px;口507.5px;底250px。
外壁以黄地素三彩绘花鸟纹,鸟儿神态灵动,颇为传神,整个画面纹饰繁密有序,布局疏紧有致。
本品所施釉彩典雅秀美,透出一种去尽艳俗、风韵不凡的情调,可见清代素三彩淡雅宁谧、不事张扬的个性。
清素三彩瓷器的“三彩”是低温烧制的,瓷胎的选择没有过分讲究,素瓷胎就可以,需勾刻花纹,再施以彩釉,经过低温烧制后呈现出一种淡雅、优美的色泽,在清瓷器中别具一格,与其前的色泽浓郁和其后的富丽堂皇都不同,这也导致了清素三彩瓷器在康熙之后逐渐式微,所以其精品基本出在康熙年间。
所谓“仿华易,仿简难”,后世仿品多做工粗糙,难得素三彩精髓,甚至连线条都不流畅,摸起来扎手。
所以康熙初年的作品鉴别方法很简单,最关键的就是勾刻要足够精细。
图2:清素三彩海兽纹盘口瓶,拍卖成交价格:880,000元,尺寸:915px。
“大龙头山镇海寺弟子孔百代敬献皇清康熙己亥年制”楷书款。
清素三彩瓷器纹饰多种多样,从价值上来说,人物的是最高的,花鸟的则相对次之。
人物线条又以黑线勾勒的为上,清晰明朗,使整个瓷器显得更加精美,是瓷绘画的一个大进步。
同时在鉴赏清素三彩瓷器时,还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胎底的颜色多非纯白,略带黄色,这是时代特征,也是辨别真品的要点。
而且同样是青釉料,素三彩的颜色特点是柔、透、嫩,多色而不杂、虽素净而不寡淡,湖水青更是如一汪泉水荡漾开的浅浅青色,后世仿品为了减少成本而选用的固定色料,成品颜色较为呆板,和真品是有较大的差距的。
清代色彩瓷的色彩鉴别法
清代色彩瓷的色彩鉴别法古瓷在整个收藏热中是收藏者最关注的一门藏品。
就因为它历史悠久、艺术水平高、观赏性强、经济价值大而倍加受人青睐。
鉴定古瓷的方法很多,说它难确实能难坏许多收藏者,说它不难对有些悟性好的人来说也并非高不可攀。
但总的来说“实践出真知”,若要学会鉴别的本事就得从实物着手。
多看多摸多学多比,功到自然成。
我常说一句话“看不到真的辨不了仿的,没见过仿的比不出真的,什么都没见过也就什么也不知道。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我这里谈的是色彩瓷,是指清代的单色瓷和彩色瓷。
单色瓷有红色釉、蓝色釉、黄色釉、豆绿色釉、茶叶末釉、仿生釉……等等。
彩色瓷又分三彩、五彩和粉彩。
鉴定彩类瓷的真伪可仅仅从色彩方面去鉴定,可以做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传统的鉴定方法要许多方面去辨别才行,这样对收藏者来说感到太复杂了,有些顾此失彼,反而抓不住要点。
何况,如今的仿造者已经识破了人们鉴别的要求,他们可以按照习惯的要求去尽力仿得一模一样,这并不为难。
如大家常关心的要点:有没有底款?字体和笔画对不对?大器有没有接口?足圈是不是泥鳅背?转足处有没有二层台?绘人物是不绘制颈部?等等等等。
这些工艺、书写、绘画的要求和习惯是完全能够仿得“可以乱真”的水平。
因此从当今仿制水平和工艺条件来说,对传统的鉴定方法是一个挑战。
再强调那些传统观念去鉴定古瓷,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尽管你有仿造的高招,假的就是假的,真的是无法仿造、怎么仿也仿不出来的。
这就是“色彩之别”。
古瓷的每一种色彩,都是由古代瓷艺技师常年积累、用汗水和智慧研制成功的秘方,每一个色有一个秘方。
这些秘方一般是传不下来的,基本上完全失传。
所以过去有过的单色和彩色现在是配制不出来的。
现在配制的色也不可能与过去的色彩一样。
色差的存在是不可能轻易消除的,因为每研制出一个单色釉的时间至少也得几年十几年,其代价非常巨大。
所以利用这一差别是鉴别真伪的最好办法。
笔者在几十年的收藏实践中,通过对实物的比较和细微观察,可提出以下诸方面的“色彩比较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三代瓷器发色,颜料等方面鉴定方法
青花瓷器的历史悠久,传世品数量众多。
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历代收藏家所青睐。
在每次拍卖会上,各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都可以见到,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有高价位和热销的市场表现。
近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受到市场热捧。
这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所以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
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具备很高的升值潜力,市场价格十分惊人。
此外,对于初涉收藏的投资者来说,“清三代”较其他藏品易于鉴别。
不过,不同的“清三代”的青花瓷收藏价值不同,具体到每件瓷器的价值还要看该瓷器的钴料、发色和艺术水平等方面。
第一、看钴料。
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
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
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 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
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
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
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4、回青。
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
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
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
此料发色明丽纯正。
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
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
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
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
第二,看发色。
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
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
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艺术水平。
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
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
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收藏青花瓷,最好能收集到器型完整、造形独特、画工精细者,这类青花瓷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专家提醒市民,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各个时期的新仿品和老胎新作瓷画的青花瓷器,选购时应细心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