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又可以保持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不能满足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接触和使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更加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等基础概念。
2. 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浏览和搜索技巧等。
3. 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形处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线上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进行知识传授和学习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课程、PPT讲解、在线作业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
2. 线下实践:通过实验室或者教室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深入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学习兴趣。
五、评价方式1. 线上作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布置和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实际操作评估:对学生在实验室或者实际操作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记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涵盖的知识点繁多,是学生打好计算机基础的关键环节。
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文将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多媒体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是指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型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3. 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知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习课程内容。
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研究1.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难点。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对策。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增加课程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完整word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经验总结襄汾职教中心杨爱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高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基础性强又实用.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等。
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导读。
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
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
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
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二、看。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通过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看网络,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三、玩。
爱玩是职高学生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
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2、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如C++或Java。
3、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交流和安全防护。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2、编程语言:C++或Java的基础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
3、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基础、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等。
4、创新与团队协作:项目开发流程、团队沟通技巧、创新思维训练等。
教学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2、第二阶段(3-4周):编程语言基础3、第三阶段(5-6周):计算机网络基础4、第四阶段(7-8周):创新与团队协作5、第五阶段(9-10周):综合实践项目6、第六阶段(11-12周):课程设计与答辩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以项目为导向,通过以下手段实现教学目标:1、课堂讲解: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精讲,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项目开发: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
5、课程设计: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综合项目,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辩与评价:学生进行项目答辩,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与支持本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支持:1、教材和参考书籍:选用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必要的知识点支撑。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2、教学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编程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线学习与混合教学法4、教学评估考试成绩平时作业与实践表现小组项目成果评估课堂参与度二、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
111 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在线交流与协作等。
11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113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正确获取、处理、传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遵守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
114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12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的过程。
121 操作系统的使用教授常见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任务管理等。
培养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升级和维护方法。
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122 办公软件的应用详细讲解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 等)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技巧,包括文档排版、数据计算与分析、演示文稿设计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包括网络浏览、信息搜索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5、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网络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Windows 操作系统的操作技巧,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办公软件中 Word 的排版、Excel 的函数运用和 PowerPoint 的设计制作。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2、难点(1)Excel 复杂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2)PowerPoint 中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的合理搭配。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备1、计算机教室,配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
2、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操作。
3、网络连接,以便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和资源搜索。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 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办公、电子商务等,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应用基础。
2、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约 2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现代的微型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2)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 使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技术是如何应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Internet上的有趣经历,加深对Internet应用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略。
2. 题目: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答案:略。
3. 题目: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优质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使用”,具体内容包括: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的选取、编辑、格式设置等。
2. 学会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能够独立创建和编辑图表,展示数据可视化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难点:公式和函数的嵌套使用,图表的类型选择与美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白板。
2. 学具: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指导手册、Excel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展示如何使用Excel对一家公司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理论讲解(15分钟)(1)Excel基本操作:单元格选取、编辑、格式设置。
(2)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介绍常用公式和函数,如SUM、AVERAGE、COUNT等。
(3)图表的创建与编辑: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图表的美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逐步讲解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实践指导手册,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的使用2. 内容:(1)Excel基本操作(2)公式和函数(3)图表的创建与编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Excel完成一个班级的成绩统计表,包括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
(2)根据统计表,创建一个柱状图,展示各科成绩的分布情况。
2. 答案:(1)成绩统计表:利用SUM、AVERAGE、MAX、MIN等函数完成。
(2)柱状图: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进行美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大专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 • 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培养 • 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 • 数据库技术入门与编程初步体验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CHAPTER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0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专阶段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6
数据库技术入门与编程初步 体验
数据库基本概念及作用意义
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 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作用
数据库可以高效地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为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支 持和服务。
数据库意义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数据处 理效率、保障数据安全、促进信息共享等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05
网络基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
计算机网络概述及分类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由若干结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和连接这些 结点的链路(通信线路)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按传输介质可分为有 线网和无线网。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等。
计算机系统组成
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 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和组成原理。
办公软件应用
Word、Excel、PowerPoint 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 高级应用技巧。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概念、威胁、防御 措施以及密码学基础等方面的 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大学中必修的课程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和特点,参照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全面、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能够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原理。
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发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从而制定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
教学内容的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也应该增加一些新颖实用的技能和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穿插一些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此外,还应该适当增加抽象概念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信息思维,培养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又要关注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训练,以达到有效的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的相互支撑。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此外,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方案和教法浅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施方案和教法浅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指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等领域进行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制定以下实施方案:1.教学目标确定: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等。
2.教学内容选择: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如计算机硬件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Windows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PT)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网络应用等。
3.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设备和软件等。
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5.教学评价方法: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实验报告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1.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合作学习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合作与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优秀6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优秀6篇理论联系实际篇一在教同学们新的操作、新的知识点的时候,能举例的尽量要举例,而且要尽可能举一些与周边生活或某工作行业中常见的贴近例子,尽量的要让同学们知道知识点的用途,可以用在哪里,是用在生活中还是用在某行业中,怎么个用法,那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对于某些实在是懒惰、不爱学习,哄不了,也诱导不了的同学,必要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的也可以给这些另类m.jingyou rdquo;的同学施加一些压力。
?要想学好计算机的各门技术、要想在计算机技术行业发展的话,学好算机计应用基础是关键。
?以上,就是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学习。
参考文献:篇二[1]计算机应用基础。
[2]教育论文集。
要重视计算机的入门基础,即需注重指法(英文打字)、字根、五笔输入法的重要性篇三首先,指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以后字根、五笔打字的效果和速度,还关系到以后学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效果和组合键的正确使用。
其次,字根的熟练与否,是五笔输入法的关键,不会字根就不会打五笔。
再次,五笔打字与以后文本录入或学计算机的其他操作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然,汉字输入法是不止五笔输入这一种,但是比较之下输入速度最快的还是五笔输入法。
所以说,我们不可以对基础掉以轻心。
?要鼓励同学们多动手、多练习篇四我发觉大部分的老师教同学们打五笔字根的时候都是发动同学们拿着字根表无时无刻地背字根。
我不主张同学们背字根,我不支持学习计算机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我主张的是:同学们应该通过打字根的方法来记字根。
根据字根分布规律去打字根,很快地就会把字根牢牢地记住了,然后,再多打多练就会很快熟练字根。
我为什么不主张背字根,而是主张把字根硬打熟呢?因为,背字根有以下几个闭端:首先,就算你已把字根背得滚瓜烂熟的,如果隔了一段时间不打字,也不背字根,那么很快地又会把字根完全忘记掉,那样又要重新背字根。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与性能指标1.2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3 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常见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Linux、macOS 1.4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传播途径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措施第二章: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1 软件概述软件的定义、分类与开发过程软件版权与知识产权保护2.2 常用软件与应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网络通信软件:QQ、、电子邮件等2.3 计算机编程基础编程语言的分类与选择常见编程语言简介:C、C++、Java、Python等2.4 计算机应用领域与案例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图形图像处理与多媒体应用与机器学习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分类网络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3.2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网络协议的定义与作用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族3.3 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局域网:以太网、Wi-Fi等广域网:电话网、互联网等3.4 网络设备与网络配置网络设备的分类与功能: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网络配置方法与技巧第四章:文字处理与办公自动化4.1 文字处理基础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字体、段落格式设置与排版4.2 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表格制作技巧与样式设置数据排序、筛选与公式应用4.3 演示文稿制作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幻灯片设计、动画与放映4.4 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实践办公自动化概述与分类常见办公自动化设备与软件应用第五章: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5.1 网络通信技术互联网接入方式与网络速度网络浏览、与5.2 电子邮件应用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管理、邮件分类与搜索5.3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5.4 网络安全实践与案例分析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策略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六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6.1 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硬件组件的功能与性能指标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与技巧6.2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升级操作系统安装的一般流程驱动程序的安装与更新软件升级与更新的方法6.3 计算机系统维护定期维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清理磁盘和文件管理系统优化和性能检测6.4 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处理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软件故障的常见表现与解决办法数据恢复原理与实践第七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7.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管理系统的演变数据库系统的组成7.2 数据库设计与创建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创建数据库和表格设置数据类型和约束7.3 数据查询与操作SQL语言的基本查询语句数据更新、删除和插入操作高级查询技术7.4 数据库应用实例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应用开发流程第八章:程序设计基础8.1 程序与编程语言程序的基本概念编程语言的分类与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8.2 算法与逻辑结构算法的定义与特性常见算法设计与分析逻辑结构:顺序、选择、循环8.3 常用编程工具与环境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使用代码编辑、编译与调试版本控制与协同开发8.4 编程实践与案例分析简单的编程案例:计算器、数据分析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际项目开发流程简介第九章:多媒体技术基础9.1 多媒体概述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多媒体文件格式9.2 图像与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基本技术音频文件格式与处理多媒体编辑软件的使用9.3 视频处理与动画制作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视频编辑与特效制作动画设计原理与软件9.4 多媒体应用案例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数字故事讲述与多媒体教学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第十章: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生活10.1 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类型电子商务模式与交易流程电子商务的安全与法律问题10.2 网上购物与支付网上购物平台的使用电子支付系统的原理与实践网络安全支付的注意事项10.3 社交媒体与网络生活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与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网络生活的法律与道德规范10.4 互联网创业与就业互联网创业的基本条件与风险网络营销的基本策略互联网行业就业前景与趋势第十一章:计算机图形学与动画11.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图形与图像的区别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图形处理的基本概念11.2 图形软件与工具常见的图形软件及其特点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形的处理动画制作软件与技术11.3 图形设计原则与技巧设计原则: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等色彩理论及其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图形设计的基本技巧11.4 动画原理与制作动画的基本类型与原理帧动画与补间动画的制作动画编辑与优化技巧第十二章:与机器学习12.1 概述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的应用领域与挑战的基本技术12.2 机器学习基础机器学习的定义与类型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区别常见机器学习算法简介12.3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常用深度学习框架简介12.4 应用案例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系统与智能第十三章:云计算与大数据13.1 云计算概述云计算的定义与服务模型云计算的类型与优势云计算平台的选择与使用13.2 云存储与云服务云存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常见云存储服务及其比较云服务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13.3 大数据概述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挑战大数据的应用领域13.4 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流程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第十四章:编程语言进阶与应用14.1 高级编程语言特性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并发编程14.2 编程语言选择与应用场景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与应用领域跨平台编程与框架现代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14.3 软件开发方法与实践敏捷开发与Scrum方法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代码复用与模块化设计14.4 项目管理与协作工具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版本控制系统的使用团队协作与沟通工具的选择第十五章: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责任15.1 计算机伦理计算机伦理的基本原则与问题网络安全与隐私权知识产权与数字鸿沟15.2 社会责任与法律规范网络行为规范与法律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15.3 信息技术教育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与现状数字素养与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15.4 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未来计算技术的前景人类与机器的融合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电子教案,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与应用、网络基础、文字处理与办公自动化、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生活、计算机图形学与动画、与机器学习、云计算与大数据、编程语言进阶与应用、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十五个章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选9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选9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篇一二、试行分级教学方案从上学期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办理免修免考或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
如-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安排2006级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和酒店管理系的23个行政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模块22个教学班,其中第一模块为经管酒店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第二个模块为经管艺术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
同一模块安排相同时间上课(不同模块上课时间可根据学校的机房情况错开安排),不同教学班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不同,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快班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可采用每周以大班讲座一次,集中二次上机练习;中班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慢班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补加上机课时。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
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一、教学方法1、理论通联实际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要注重理论通联实际。
理论是知识的根基,实际是知识的运用,二者缺一不可。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快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和指导。
3、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二、教学手段1、多媒体辅助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教学PPT等,通过图片、视瓶等多种形式展示知识点,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验评台,设计有趣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件
社交媒体与网络营销
探讨社交媒体和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和策 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工 具进行个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输入与编辑
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工作簿的创建、 打开、保存等,以及工作表的选择、重命名、 删除等。
学习如何在Excel中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包 括文本、数字、日期等,并能进行复制、粘 贴、删除等操作。
格式设置与美化
数据分析与处理
掌握如何设置单元格格式,包括字体、字号、 颜色、边框等,以及如何使用条件格式突出 显示特定数据。
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 • 交换机(Switch):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 服务器(Server):指的是网络环境下为客户机提供某种服务的专用计算机,服务器安装有网络操作系统和各
种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的服务器软件.服务器具有高速CPU运算能力、长时间可靠运行、强大I/O外部数据吞吐 能力以及更好的扩展性.
广域网(WAN)
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可以覆盖一个国家、地区 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计算机网络。
03
互联网(Internet)
由全球范围内的大量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互联而成,是一
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
常见网络设备与功能介绍
• 网卡(NIC):计算机与网络相连的接口电路,又称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 • 路由器(Router):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 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由于生源挑选的宽松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弱和学生之间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给计算机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学联系现实不够,教学资源与现实脱节,知识陈旧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技术日新月异,几年前的新东西,几年后或许已不再使用。
若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资源,则教学与现实会严重脱节。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缺乏创新,枯燥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昏昏欲睡,师生间也缺乏互动,尤其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有些教师即使安排了实践课,单教学中没有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操作,也没有给予有效地操作指导和后期的作业评判,学生无法获取成就感,慢慢也就失去的学习兴趣。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运用2.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经典案例结合起来实行教学,遵循实用、典型、精炼的原则。
在计算机教学当中,教师将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提出将要解决的问题,引入经典案例,让师生共同分析案例,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在筛选案例的时候,这些案例一定要对教学有所帮助,且学生可以用于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通过这些案例能够深入地解释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为实际操作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这里就以程序设计课程当中的案例选择为例,简单地说明案例操作法的运用途径。
在程度设计课程教学当中,案例的选择既要全面体现利用程度设计语言开发程序的思想,又要对教学内容提供实际指导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案例教学成功的现实表现为学生掌握了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了程序设计开发的程序逻辑结构和基本流程。
2.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或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求新、求趣心理,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
采用任务式讲解方式,以任务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信息素养与能力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满足现代机关、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根据岗位(群)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教师的演示讲解有机结合。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工作场景,准备教学案例,引导性示范,让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边学边做边练,在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计流程图五、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编辑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及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部分基本功能;2.了解Word的特点和功能,理解样式的概念;3.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其关系;4.理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概念,理解母板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作者:章树平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4期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服务学生
上。
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认识。
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既定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服务学生上。
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认识。
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既定的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呢?在多年来从事计算机运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基础运用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常对学生说:“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掌,如同妇女打的毛线衣一样,多打多练,才能花样翻新,进而熟能生巧”,可见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
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去亲身感受。
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去学习获取相关的知识,才会将“要我学”的被动思想变为“我要学"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
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