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走进音乐世界,离幸福更近一点
周海宏教授《走进音乐的世界》
大家都 “ 听不懂 ”
,
一 般人与爱乐者的区别 是 什 么 呢?
北京六所高校大学生接受西洋古典音乐情况调查
[2001.3]
题
目
音乐学院 普通高校 同意率 同意率 (%) (%)
事先不了解乐曲内容,就无法 欣赏西洋古典音乐。 听不懂音乐的表现内容,就不 应该听。
6.5
3.2
35.8
11.3
调查表明:
怕“错误” —— 束缚了听众丰富想象力的展开 理解“错了” —— 使初迈音乐大门者受挫、沮丧
第 三 个 话 题 的 概 括 :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体验 重 于 理解!
体验个人的感受 重 于 理解别人的意图! “听不出来”、“理解不对”, 都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自己的丰富感受!
两条小建议:
建议一:放松地听,就象听轻音乐一样! 建议二:尽情地想,展开自己联想的翅膀!
音乐能否引起明确的内容理解, 取决于 持续而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
有联觉对应关系,就有可能使人产生联想; 否则,就不怪听众“听不懂”了。
—— 是作品的问题!
[德]巴赫:《约翰受难曲》
[德]巴赫:《前奏曲与赋格》
不断变化的音响,
使人抓不住一个稳定的想象对象。 其实,在音乐的欣赏中 往往很难保持一个稳定的想象内容!
理解的对吗?
不会错了吧?
第三个话题:
音乐理解何需“正确 ”
—— 音 乐 理 解 活 动 基 本 特 征
音乐心理研究告诉我们: 声音只有五种属性可以引起联觉
1.音高 2.音强 3.速度与节奏 4.发音速度 5.紧张度
所以 ……
推论: 很视觉现象:
——比如家具、水果、长相
《交响诗 —— 芬兰颂》 表现内容分析
观《走进音乐的世界》有感
观《走进音乐的世界》有感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我的ppt题目是《观走进音乐的世界有感》,《走进音乐的世界》就是上次领导组织大家一起看的周海宏老师的讲座,当时没看完,看的意犹未尽,然后回家后在网上搜了一下,又看了一遍。
在苦恼ppt不知道讲什么内容好的时候,正好对讲座有一些个人感受,拿出来大家分享一下,ppt中有好多内容也是我本人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改善的地方,是努力的方向。
但是时间比较仓促,准备不够充分,有的思想不够严密,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Ppt主要针对两方面内容进行感悟,听不懂依然听和调适心理。
首先,感悟一,听不懂依然听。
在讲到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音乐专业人都听不懂严肃音乐的时候,周老师指出,虽然都是听不懂,但是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在座的老想听懂,听不懂就不听,而我们不想听懂,听不懂也听!”这句话就表明了不同的人对待困难的态度,是要迎难而上呢,还是就此放弃?在讨论态度问题之前,我们先分析下,听不懂也听?!为什么呢?既然都听不懂了,那为什么还是要听下去呢?在我看来,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爱好、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音乐为例,如果是爱好音乐,对它充满兴趣,那么就从心底期盼着接触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即使开始无法真正的理解音乐,但还是会乐在其中,不断探索、追求、体会。
所以说,由兴趣转化为动力,推动我们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并从中获得乐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嘛!另一个听不懂依然听下去的原因,则是工作/责任;选择了一份工作,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是思考如何解决,还是置之不理,躲避它,这就是态度问题。
周老师在讲座中所提到的“听不懂也要听”,我个人认为,对于工作来说,除了兴趣因素,更重要的就是责任。
责任让我们有一定的使命感,就是在已经正视到听不懂的现状的情况下,但仍然意识到这是我的工作,我有义务和责任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探索适宜的解决方式、抱着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继续听下去。
周海宏教授《走进音乐的世界》优质课件
周海宏教授《走进音乐世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周海宏教授《走进音乐世界》一书第二章节——“音乐基本要素”。
这一章节详细阐述音高、音长、音量、音色四个方面内容,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基本要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读音乐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热爱,提升他们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高识别与音色区分。
2. 教学重点:音乐基本要素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吉他、音响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不同类型音乐片段,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基本要素。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音高、音长、音量、音色四个方面内容,结合实际演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音乐片段,分析其中基本要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本要素音高音长音量音色2. 例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音乐作品,从音高、音长、音量、音色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2)谈谈你对音乐基本要素理解,以及它们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作用。
2. 答案:(1)示例:某流行歌曲。
音高:旋律优美,起伏有致;音长:节奏明快,富有动感;音量:强弱分明,富有层次感;音色:和声丰富,色彩斑斓。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音高和音色识别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分析不同类型音乐作品,提高他们音乐欣赏能力。
听周海宏教授音乐讲座《艺术与人生》心得体会
听周海宏教授音乐讲座《艺术与人生》心得体会第一篇:听周海宏教授音乐讲座《艺术与人生》心得体会行走,在思想的轨迹听周海宏教授音乐讲座《艺术与人生》心得体会前几天听了周海宏教授关于音乐讲座《艺术与人生》,思绪良多。
记忆深处,音乐该是博大精深、浩瀚如海的事物,聆听音乐,悸动的心灵会慢慢安静,噪杂的环境会慢慢隔离。
拿音乐来比喻人生再恰当不过。
一首完美的曲子,高潮跌宕,蜿蜒曲折,正如人的一生,时而顺境,时而逆境,顺境中一帆风顺,高高在上,逆境中乘风破浪,摸爬滚打,勇往直前。
由此联想......恍然觉得一种生活就是一种音乐。
轻音乐班得瑞、雅尼,给人灵动安静的情绪。
随着这样的音乐,尘封的记忆缓缓打开,黯然的心扉悄悄开启。
月如水,心已醉。
在这样的音乐世界中,思绪伴随着乐符的跳动,宛若灵动的月亮,使心已然陶醉。
记忆的大门缓缓打开,往事如水.......曾经的笑靥如画,曾经的拼搏奋斗,曾经的艰难跋涉,曾经的失魂落魄,一瞬间,仿佛都如过眼烟云,存在的只有潺潺如流水静静如明月的音乐萦绕。
心底一切都变得静止了,唯有享受此刻的宁静。
而严肃音乐莫扎特、帕瓦罗蒂,他们演奏的音乐,又给人激励冲动的情绪。
在汹涌澎湃的音乐中,我们的思想是否已经蔓延,我们的心情是否已然跳跃?百思想,千系念。
聆听这样的音乐,仿若行走在思想的前沿,千头万绪念念相息。
第二篇: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2015年8月21日,我非常荣幸的聆听了来自佛山市教授精彩的讲座,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毫无累感,相反,我从中受益匪浅,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从中也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以下便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我从教授口中得知的“牛人”“牛人”对于我的理解是不甘平庸,努力向更高更险的山峰攀登,才能欣赏到更美好的风景。
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教授向我们介绍的“牛人”也正是经历了完美的蜕变,然后才得到了应有的成绩。
音乐何须懂
“我一贯反对把严肃音乐称之为严肃音乐,或者说高雅音乐,音乐是‘耳朵的美’,给人以高高在上的误导,让人难以接受。”
“没有对美的感性认识,一个民族就没有创造力!”上午的音乐讲座结束后,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题从音乐谈到了创新,“中国的学生一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名次一拿就好几个,这是世界公认的;可中国人缺乏创造力,也是世界公认的——因为我们缺乏感性的认识。”
中国有一句话叫“惟乐不可以为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世界上只有音乐是不能造假的,你心里怎么想的,你的音乐就能怎样表现出来。有一句话叫“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就是因为不论古今中外、大人小孩,音乐通过联觉使人产生各种感觉。
那么大家就产生疑问了:我到底什么时候听得懂,什么时候听不懂呢?我们不担心自己的联觉能力。为什么?因为联觉人人都有,是本能的一部分,关键是联觉的体验习惯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努力的——理解音乐靠联觉,联觉靠你是否关注它,听懂音乐其实很容易。
2005年10月16日,淄博人民会堂。
11:40,当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那带有音乐旋律般的声音戛然而止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久久不忍离去。因为大家仍然沉浸在音乐的审美意境和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之中。
短短一上午时间,周教授用一堂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讲座,把音乐和艺术这个话题生动美妙、永恒地印在了听众的心灵深处,不但澄清了许多人对音乐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告诉人们没有对美的感性认识,一个民族就没有创造力!
“听懂音乐很容易”
其实,谁都能听得懂音乐。
敏感的听觉,丰富的联想,是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要想听懂音乐,需要调整自己的联觉习惯,当然,作曲家也要在作品上和声音定制上与听众对接。问题一点都不复杂,只要了解一点“联觉”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什么是联觉呢?周教授说,视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些感受都和听觉有一种联系,这就是联觉——由一种心理感受引起其他心理感受的现象。
走进音乐世界----周海宏
走进音乐世界----周海宏周海宏《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我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还是一个普及音乐的爱好者。
心存一个梦想,希望欣赏音乐的人能够像喝白酒、看足球的人一样多,希望每一个中国人把能音乐作为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的伴侣,首先感谢珠海的朋友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观众鼓掌)中国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弹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来了一个砍柴人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见他弹琴张嘴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非常惊讶,因为他心里就是想表现高山,一下子被人听出来了。
俞伯牙想我再来一段,我表现流水。
钟子期一听就说:“洋洋兮若流水”,不管俞伯牙弹什么,人家砍柴的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什么意思,于是俩人成了好朋友。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钟子期就死了,之后不管俞伯牙弹什么没有人可以听懂。
最后俞伯牙非常伤心,伤心到极点就把琴摔了,发誓终生不再演奏,既然没有人能够听懂我的音乐,我还为谁弹琴呢,留下了一段“知音千古难觅”的佳话,于是有了“高山流水”及“知音”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啊!这个故事讲的是2000多年前的事,一晃人类文明过了2000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听不懂音乐这件事好像就一点儿都没变。
2000年前俞伯牙找不到知音,2000多年后还有很多人觉得音乐这玩意儿高深难懂,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欣赏。
我估计大家一听是音乐讲座,并且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来讲音乐,我估计你脑子里十有八九出现过“不懂”这两个字。
为什么音乐这么难懂呢?我们今天的标题是《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有一次机会跟大家见面,我知道大家在那么繁忙的工作学习当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听一场音乐讲座实属不易,所以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所以我讲座的后面还有一个小标题,这个小标题表明了我今天下午的决心,就是“欣赏严肃音乐一次通”,通过今天一次讲座就把大家带到音乐的世界里面去,把大家不懂音乐的困惑一扫而空,起到咱们国家历史上多年普及音乐都起不到的效果。
周海宏《走进音乐的世界》 讲稿 二
周海宏《走进音乐的世界》讲稿二周海宏《走进音乐的世界》---讲稿(二)2011年08月25日大家说“我不懂音乐”时,第一个原因是不知道音乐表达的是什么,还有其他层面的原因。
大家想想轻音乐你也听不出来?那你怎么就不说你自己不懂呢?轻音乐都有标题的,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曲子《秋日的私语》你也听不出来?你为什么不说自己不懂?中国传统音乐如广东音乐名曲《大浪淘沙》、《雨打芭蕉》等也都有标题,你也听不出来,你怎么不说你听不懂啊?实际上,当大家说“我不懂音乐”的时候,除了有不知道是啥意思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感觉上无法接受。
我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喝洋酒,喝不懂”,喝不懂是啥意思,就是不习惯它的味儿,不适应这种感觉,也可以说听众在感觉的层面无法接受严肃音乐。
我经常把欣赏音乐和美食做比较,美食的世界酸甜苦辣、百味俱全,单独的苦、辣、酸,像臭豆腐、外国人的奶酪、南方的榴莲、北京的豆汁、江浙的臭冬瓜,你还需要适应一下子。
我把人们在感觉层面上无法接受严肃音乐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对应的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红字是音乐方面的表现,蓝字是欣赏者方面的原因(见PPT)。
曾经有人说,即便听了你的大道理,我也不爱听外国人的音乐,因为什么?难听!大家所说的难听基本上可以归结到这四个方面去。
首先第一个不爱听严肃音乐的原因是觉得“旋律、音调怪”。
什么叫怪?臭豆腐怪、榴莲怪。
什么叫“音调怪”?我给大家讲一点乐理知识,大家都知道音乐是由1234567组成,实际上中国的传统音乐不是7个音,大家都知道是几个音符吧?(观众:5个)少俩,为什么说你五音不全啊?本来都少俩了,你还不全。
少什么呢?少了4和7,中国的音乐缺“发、西”(音同)。
大家都听过“宫商角徵羽”吗?这就是12356的古代叫法。
弹钢琴的时候是123456,一个手对应一个键,把弹4的手去掉,没问题。
“唻嗦咪唻咪嗦咪唻哆唻…”(音同),只要你不唱4(发)、7(西),一唱就能唱出中国味。
走进音乐的世界 周海宏
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主讲人:周海宏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著有《音乐美学》《儿童钢琴学习指南》《钢琴之路──结构定向设计钢琴集体课教材》等著作,曾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我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我还是一个普及音乐的爱好者。
心存一个梦想,希望欣赏音乐的人能够像喝白酒、看足球的人一样多,希望每一个中国人把能音乐作为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的伴侣,首先感谢珠海的朋友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观众鼓掌)中国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弹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来了一个砍柴人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见他弹琴张嘴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非常惊讶,因为他心里就是想表现高山,一下子被人听出来了。
俞伯牙想我再来一段,我表现流水。
钟子期一听就说:“洋洋兮若流水”,不管俞伯牙弹什么,人家砍柴的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什么意思,于是俩人成了好朋友。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钟子期就死了,之后不管俞伯牙弹什么没有人可以听懂。
最后俞伯牙非常伤心,伤心到极点就把琴摔了,发誓终生不再演奏,既然没有人能够听懂我的音乐,我还为谁弹琴呢,留下了一段“知音千古难觅”的佳话,于是有了“高山流水”及“知音”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啊!这个故事讲的是2000多年前的事,一晃人类文明过了2000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听不懂音乐这件事好像就一点儿都没变。
2000年前俞伯牙找不到知音,2000多年后还有很多人觉得音乐这玩意儿高深难懂,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欣赏。
我估计大家一听是音乐讲座,并且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来讲音乐,我估计你脑子里十有八九出现过“不懂”这两个字。
为什么音乐这么难懂呢?我们今天的标题是《走进音乐的世界》。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有一次机会跟大家见面,我知道大家在那么繁忙的工作学习当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听一场音乐讲座实属不易,所以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 走进音乐的世界 课程笔记
周海宏走进音乐的世界2007年5月16日晚7:00,教学楼阶二.3教室座无虚席。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海宏教授,以“走进音乐的世界——兼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为题,为科苑学子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这次讲座也是校学生会策划的“玉泉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这段妇孺皆知的佳话,却隐藏了一个困扰了人们许多年的问题,到底如何才能听懂音乐、又怎样才算听懂了音乐呢?“两千多年前的俞伯牙找不到知音,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听不懂高雅音乐。
我为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
”周海宏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讲起,很快,就调动起了全场的气氛。
所谓的“听懂”,就是能够解读音乐中所隐含的意义。
周海宏说有一次他在用钢琴弹奏《夕阳萧鼓》(改编自《春江花月夜》)的时候,父亲要求他解释一下这首曲子中春、江、花、月、夜都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我竟不能回答。
当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没想到父亲又来了一句:'以前只听说过对牛弹琴,没想到牛也能弹琴!’”,此言一出,全场大笑,周海宏和大家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音乐何须“懂”?!中央音乐学院的调查结果表明,“听不懂”是许多人难以欣赏严肃音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高山流水”的故事从主观上给听者造成了一种审美压力;另一方面,学校、教材、媒体对音乐的解读依赖于内容解说的误导,使人们觉得严肃音乐都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就使人无法走出要“听懂音乐”的误区。
周海宏则告诉我们,一切根源在于音乐艺术的基本材料——音响的两个基本属性。
“音响没有造型性,所以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音响没有语义性,所以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
其实,连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也'听不懂’音乐!”这不仅是对高山流水这个千古佳话的大胆颠覆,更重要的是解去了缚在人们身上的那根“听不懂”的绳索!“这里我们要提出一个口号:'音乐何须听懂’!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之美,别想什么懂与不懂的事!”话音甫落,一阵柔和的音乐悠然响起,正是英国作曲家艾尔加的《爱的奉献》。
创业云课堂周海宏:音乐何须懂?
创业云课堂周海宏:音乐何须懂?4月1日,云南创业者联盟自组织线下课。
我们共同学习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在混沌研习社分享的《音乐之美:走进音乐的世界》。
首先,非常感谢麦步运动家分享场地,让学习与运动内外双休。
童鞋们随着周海宏老师带来的音乐,跟着老师抑扬顿挫的陈述以及兴奋时的即兴舞蹈,或沉醉或兴奋。
实在很难称今天是一堂课,感觉像是听了一场音乐会。
文字也难以描述周海宏老师所讲的音乐之魅力。
但宝宝强烈建议,看完这篇文章的童鞋们,打开混沌APP,听完周海宏老师的完整课程。
因为,听课的童鞋是这样反馈的:本来不想看直播,却发现看到了宝,刷新了自己的音乐观;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这场课真是及时雨,培养孩子既要有理性素质,更要有感性素质。
演讲者|周海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官方评价:周教授带领人们走出音乐审美的误区,引领人们进入经典音乐的大门,被誉为“音乐美学领域'拨乱反正’的理论”,“经典音乐普及工作'改革开放’之举”,“高雅音乐的布道者”,“经典音乐普及第一人”。
非官方评价:知乎上一个帖子十几个人,从2015年赞到2017年,风趣幽默的上课style,寒假二刷网课视频,有个妹子还说同桌看了课程视频就秒变周教授的迷妹。
音乐何须懂?学生时代弹奏《春江花月夜》,父亲让我说说哪里表现了春、江、花、月、夜,我涨红了脸,答不出来。
父亲甚至调侃“以前光听说对牛弹琴,没想到牛也弹琴”。
我问一个学生,他现在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老师,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一听说你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就问你的音乐表现了什么?他说这种情况太多了。
我说,你听得出来吗?他说,我根本什么都听不出来。
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瞎编啊,要不多丢人。
一项对于“搞音乐的人能听懂音乐表现了什么吗?”的问卷调查表明:普通院校的学生对此同意率很高,音乐院校学生的同意率很低。
这是圈内人人都知道,但从来不敢告诉大伙儿的事实——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音乐。
让教育走向文明,通往幸福----周海宏2011年5月在深圳的演讲提纲
让教育走向文明,通往幸福----周海宏2011年5月在深圳的演讲提纲(2011-05-10 21:58:46)让教育走向文明,通往幸福周海宏2011年5月在深圳的演讲提纲我们花了整整7天的时间,以40多个小时的容量,讨论了与学琴相关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孩子到底为什么要学琴,学琴对人生幸福与社会存在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孩子学琴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不同孩子应该怎么定位问题,怎样选择乐器、选教师,家长与教师沟通与交流的策略,还特别谈到了家长在孩子学琴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问题,谈到了学琴活动的特点、音乐成才的条件,然后我们用很重的篇幅,分析了学琴的动机问题,回答孩子为什么不爱练琴,如激发与保持孩子持久的学琴动力问题。
期间涉及了自信与怯场,谈了自我形象、习惯养成以及毅力与人格等许多与学琴密切相关,但又不仅限于学琴活动的心理学问题。
最后我们分析与探讨了奖惩策略、高压政策、考级等一系列与学习反馈相关的问题。
我们在整个讲座当中体现着一些核心的理念,——通过前面的讲座,可能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发现了我的基本教育理念:那就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而受教育本身应该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在一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音乐是一门令孩子感受快乐最多的艺术,没有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那样,让那么低龄的孩子产生那么多、那么强的快乐。
学琴应该为孩子的童年增加快乐,学琴应该为人一生的幸福增色添彩,当然对于那些才能特别优秀的孩子,音乐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职业,但是我们也希望,音乐也能够成为这些孩子的快乐,为这些孩子的人生幸福增色添彩!。
而不是象苦行一样,终身从事一个给自己带来痛苦的职业所以我提出了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琴热爱音乐,通过音乐热爱艺术,通过艺术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幸福,这是我为“学琴与人生幸福之间勾划的路径,也是我认为指导整个学琴教育的纲领性原则。
然而在学琴的教育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教育问题,学琴苦,成了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观音乐讲座心得分享
观音乐讲座心得分享今年春天,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在中组部培训中心为广大学员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讲座,而我有幸作为学员兼音乐爱好者聆听了周教授的讲座。
在近三个小时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周教授的讲座妙语连珠、形式生动、内涵丰富,从音乐欣赏聊到艺术的功用,进而谈及人的感性能力的开发。
他精彩的讲座博得了满堂喝彩。
这里,我仅对他讲座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提供了一种哲学理解的维度。
周教授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开始了他的话题。
对于这段千古以来传为佳话的知音难觅的故事,周教授给出了他独特的理解:俞伯牙痛失知音后知音难觅进而摔琴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
高山流水的故事传达出这样一种审美误区:懂音乐者应当能听出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具象之物,如高山、流水。
千百年来,高山流水给听者造成了主观上的审美压力,人们对于那些没有唱词的纯粹音乐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似乎只有懂得了音乐表现出来的内容才算听懂了音乐。
周教授不禁发出了音乐何须懂的感慨。
其实,道理很简单。
音乐不是造型性艺术,所以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乐谱不具备语义性,因而也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
相比绘画、雕塑等,音乐是艺术形式中离现实的感性直观形式最远的。
而正是音乐这种超脱于具象之上的纯粹性,所以黑格尔将音乐视为艺术的最高形式。
所以,艺术不在于表现物与实在的相符,如中国画的泼墨写意之风格追求的恰恰是游离于具体情景之上的那种特定的艺术语言所展现的美感。
因而伽达默尔说:艺术的使命不再是自然理想的表现,而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自我发现。
如果说艺术不必追求对现实的真实写照,那么是否意味着艺术只是天才的无意识创造,艺术作品只需要具有一种形式美,只是一种康德所谓的趣味,从而彻底地与道德、意义无关呢这种审美区分的观点抽掉了艺术作品里的非审美要素,如目的,作用,内容和意义等,即一部作品向我们展现的一切理解条件,剩下的只是纯粹审美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成了博物馆式的艺术。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演讲稿
走进音乐的世界一、音乐何需懂!两千多年前,俞伯牙就找不到知音,两千年多后的现代人也听不懂他的音乐,不仅是普通人听不出来,就连那些专门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听不懂也就是说听不出来音乐表现的是什么。
这不是因为我们听众的欣赏水平差,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而是因为音乐不能直接转达那种视觉性语音性的内容,所以我觉得是俞伯牙要是真懂音乐,就不应该要求他的听众听出音乐中那么具体的东西。
其实,那些搞音乐的和那些音乐爱好者,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才不管什么懂不懂呢,用我的话说就是较少依赖于内容解说。
大多数人听严肃音乐,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啥也听不出来,严肃音乐高深,咱们听不懂。
我们这帮搞音乐的,刚开始听的时候跟大家一样,也是啥也听不出来,但是我们接着往下听,这就是区别。
欣赏音乐不一定非要听出那些场景、思想、故事,没有必要非要用那些文学化的、美术化的内容去解说音乐,以前大家可能很少听说我这样的观点,在音乐中追求那些形象、场景、思想、哲理、故事等内容,其实是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去欣赏音乐,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给人们欣赏音乐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这也是严肃音乐,高深难懂,啥也听不出来。
同样还是这个作品,一模一样的不变,把它放到一张轻音乐的唱片里,听起来就变得优美、悦耳、舒服,就能听得下去。
为什么同样一首曲子,放在不同的地方,就有能欣赏下去和不能欣赏下去这么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把那么多人挡在了音乐艺术大门之外?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全国人民普遍认为严肃音乐高深难懂的局面,我认为,除了我们历史的原因之外,还有更直接的原因,过去多年来我们国家进行的音乐普及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乐曲解说为核心,于是这种观念就进入了大家的头脑。
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不一样,它是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要想欣赏它,就要理解它,就要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造背景,等等。
经年累月的音乐宣传,强化了人们头脑中本来就有的这个误区。
解铃还需系铃人解,今天我提出一个口号叫:“音乐何需懂!”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耳朵,别管懂不懂,只管欣赏音乐之美,如果你现在感觉困的话,那就借着这个音乐睡一个小觉。
《走进音乐世界》周海宏文字版
《走进音乐世界》周海宏文字版周海宏:男,1963年6月27日生于辽宁沈阳。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自1992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音乐心理学》、《音乐学研究方法》、《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赏析》等课程,曾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多年来,他致力于严肃音乐的普及工作,在全国不同地方举办过多场音乐讲座,他用生动通俗的解说,增强了人们对音乐的了解和理解。
此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应邀举办的一场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讲座。
周教授妙趣横生的讲课,加上现代化电子手段的辅助,使得这堂“严肃音乐普及课”充满着无穷的乐趣,也澄清了许多人多年来在音乐认识上的误区。
现将其精彩部分飨读者。
音乐何须听懂我们听不懂音乐,不是因为我们的欣赏水平低,而是因为音乐不能直接传达那种视觉性、语义性的内容。
我们没有必要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去解说音乐。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这人琴弹得特别好。
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来了个打柴人叫钟子期。
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了:“峨峨乎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就被听出来了。
俞伯牙心想:这下我换一个主题,我表现流水。
钟子期一听,又说:“汤汤乎若江河。
”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
于是乎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
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
俞伯牙痛失知音,伤心到极点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永远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后来就变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语,变成了“知音”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
这是中国古代妇孺皆知的故事。
为什么音乐就这么难懂呢?我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音乐何须懂。
好多朋友一看这个话题就惊讶了,心想我们本来是想通过在这里听周老师讲完以后就懂音乐了,怎么屏幕上打出这个标题来?其实我想在这个标题下面谈谈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和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听不懂音乐。
通往幸福与成功的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启蒙宣言
作者: 周海宏[1]
作者机构: [1]中央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音乐生活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想象力;结构失衡问题;知识性内容;心智成长;招生选拔;结构观;幼儿教育小学化;感性能力;感性智慧;关键期
摘要:我们在前面讨论了学琴以及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
其中包括:孩子到底为什么要学琴,学琴对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如何为孩子学琴的基本目标定位,该学什么乐器,选什么样的教师,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的策略,学琴前该做哪些准备,谈到了学琴活动的特点、音乐家成才的条件,还特别谈到了家长在孩子学琴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问题,然后我们用很重的篇幅,分析了学琴的动机问题,回答了孩子为什么不爱练琴,如何激发与保持孩子持久的学琴动力问题,如何培养好的习惯,奖惩中应该注意的策略。
孩子,音乐是否让你感受到快乐
孩子,音乐是否让你感受到快乐作者:王佩瑶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9期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已执教五年。
2012年夏,我有幸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专业师资培训的讲座。
再回到校园,我感受最多的是重新作为学生的兴奋和忐忑。
兴奋的是可以聆听最高音乐学府中名师们的谆谆教诲、指点迷津;忐忑的是从小学筝并且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在专业技术上不知会受到老师怎样专业的评价。
然而,在此期间我感触最深的竟然是学习中的快乐和充实。
在专业教师们细心的解说和分析下,我认识到自身专业技巧上的不足,并且明确了今后学习和教研的道路,但这一切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我不知不觉明白的。
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聆听的快乐,并且愿意为这快乐去探索更多,学习更多。
我也重新认识到学习音乐的本质——感悟美,创造美。
不禁想到我儿时的学筝之路,好像一直都纠结在技术的提升和书面的理解中。
日复一日努力的练习,就只是为了比赛的名次,一年一度的考级成了检验本学年学筝成果的唯一途径。
不同教材里千篇一律的乐曲背景介绍没能让我更加热爱音乐,反而使我在音乐的道路上越发迷茫,越发缺少想象力和自主理解能力。
我似乎已经忘记了第一次听到古筝乐曲时,好奇又充满期待的心情,忘记了第一次触摸琴弦时那温婉而饱含力量的音色带给我内心的感动。
音乐于我,似乎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不变的生活模式。
我用单一的色彩,描绘本该多彩的音乐。
怎能快乐?没了快乐,又怎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看看我们教授的这些孩子,又有几个老师能够说,我的学生非常喜欢练琴,十分期待上音乐课?似乎那样的孩子真的很少。
是我们老师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教学吗?我想答案不会是绝对的。
我所知道的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音乐教学中,都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条道路上尽可能的走得更远,为此我也想出很多的方法,但仍然是收效甚微。
一方面,我希望音乐能带给孩子轻松和愉悦,使他们越来越重的学习负担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得以缓解和释放。
而另一方面,当下音乐教育已经被等级化和分数化了,校方和家长甚至是老师本身关心的不再是音乐能带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几年可以考完十级,考级的通过率和优秀率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海宏——走进音乐世界,离幸福更近一点“没有艺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
著名音乐心理学家、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周海宏近日在很多地区做了“走进音乐世界”的讲座,探讨了音乐鉴赏靠感觉与人生幸福的话题。
当流行音乐凭借其通俗的曲调和歌词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时,严肃音乐却依然在小众圈里徘徊,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对严肃音乐“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听不懂”。
为了让这些自认为“听不懂”音乐的爱好者超越观念上的障碍,周海宏抛出了这样的观点:“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
周海宏认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绪的艺术,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别管是否能听懂。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周海宏则认为,音乐的理解是高度主观、模糊和不确定的,这是由它的表现机制决定的。
周海宏通过播放了大量的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通过不同作品的对比让大家亲身体验原来想听严肃音乐并没有高门槛。
音乐要“放松去听,尽情去想”,不需要懂得,每个人心中的音乐解释都有可能是正确的,不存在规定的答案。
周海宏认为,音乐与幸福紧密相连。
人生的幸福感来源于何处?不是衣食无忧,也不是家财万贯。
要获得幸福的人生,不仅要有理性能力,更需要具备感性能力,而这也是一直以来被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所忽略的部分。
“现在很多孩子除了学习就没有别的娱乐时间,为了让孩子有出息,家长不惜花血本给孩子报这个班补那个课,其实这就是剥夺了孩子感性能力的发现机会,长期以往孩子长大后都会觉得人生枯燥、乏味。
上升到社会层面来说,高品质的生活,要超越简单的感官愉悦,小康社会,要提倡高品质的感性生活,提高国民的感性素质。
走进音乐世界,离幸福更近一点,跟着感觉走,不需懂得,让音乐带你走入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