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力 第四章 弯曲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3kN q=1kN/m m=6kN.m 4 5 3 6 2 A A 1 1 2 3 4 5 6D C 4m B 2m 3m FA FA FC M F 4 4 q 2 m 0 M 0 ; 3 A 3 q Fs3 3 M3 3 m
M 3 4kN.m
7 A FA 7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1 工程实际中的弯曲问题
一、弯曲实例
二、弯曲及其特征
外力特征: 外力或外力偶的矢量垂直于杆轴
变形特征:杆轴由直线变为曲线 弯曲与梁: 以轴线变弯为主要特征的变形形式-弯曲 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梁 计算简图:画计算简图时,通常以轴线代表梁
载荷简化: 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载荷。 支座简化: 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端。
Fs3 7kN
M
P=12kN
A
3
0; M 3 FA 2 0
M 3 10kN.m
FA
3 M3 3 Fs3
F=12kN 1 A 2 3 1 2D 3 2m 2m
q=2kN/m
B
4 C 4 2m
由2、3 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 1、集中力(包括支座反力)两侧截面的的弯矩相等;
m1=2kN.m A m2=14kN.m 1 1 2m FA m1 1 A 1F s1 FA M1
2 2
C
3 3
2m
B
1-1截面
FB
F
y
0; FA Fs1 0
Fs1 3kN
M
1
0; M1 m1 0
M1 2kN.m
2-2截面
F
y
0; FA Fs 2 0
-二次抛物线
土建等类技术部门画法
例 3 建立剪力与弯矩方程,画剪力与弯矩图
FAy bF l FBy aF l
解:1. 支反力计算 2. 建立剪力与弯矩方程
AC 段 bF FS1 FAy , (0 x1 a ) l bF M 1 FAy x1 x1 , (0 x1 a ) l CB 段 aF FS2 FBy , (0 x2 b ) l aF M 2 FBy x2 x2 , (0 x2 b ) l
M 2 2kN.m
Fs图
2.5 (kN) 3.125
M图
3
M7 Fs7
3.5 2
4
M
7
0;
M 7 FA 2.5 2.5q 1.25 0 (kN.m) M 7 3.125kN.m
9
4-5(g)(j)
0;
Fs图
FA FC F 6q 0
FA 2.5kN
Fs1 2.5kN,
Fs 2 Fs3 1.5kN, Fs 4 3.5kN, Fs5 Fs 6 3kN,
(kN)
3.5
M图
(kN.m)
M1 M 6 0, M 4 M 5 9kN.m,
m
3
0; M 3 FB 2 0
M 3 6kN.m
3
FB
由2、3 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 1、 集中力偶两侧截面的的剪力相等; Fs左 Fs右 2、 集中力偶两侧截面的的弯矩不等,左右截面弯矩之 差等于集中力偶矩(集中力偶矩以逆时针转为正)。
M左 M右 m
内力的大小规律 1、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 梁上外力的代数和; 2、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 梁上外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例 4 建立剪力与弯矩方程,画剪力与弯矩图
解:1. 支反力计算 2. 建立剪力与弯矩方程
AB 段
qa 2 FCy qa , M C 2
BC 段
FS1 qx1
(0 x1 a )
FS2 qa (0 x2 a )
qx12 M1 2
(0 x1 a )
§4-3 剪力图和弯矩图

FS FAy qx
ql FAy FBy 2 FS x M FAy x qx 2
ql (0 x l ) qx 2 ql q 2 M x x (0 x l ) 2 2

FS , M 沿杆轴(x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
故 FS FAy F1 故 M FAybF1 ( ba )
n i 1
M C 0,
M F1 ( b a ) FAyb 0
FS ( Fi )一侧
i 1
n
M ( mCi )一侧
在保留梁段上,方向与切开截面正 FS 相反 的外力为正,与正 M 相反的外力偶矩为正
M 右 M左 Me
4-1(c)(f) 4-2(f)(j)
§4–4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
Fy 0 , FS qdx ( FS dFS ) 0
(a)
dx MC 0 , M dM qdx FSdx M 0 2 dFS dM d2 M q FS q 2 dx dx dx
计算方法与步骤 假想地将梁切开,并任选一段为研究对象
画所选梁段的受力图,FS 与 M 宜均设为正 由 SFy =0 计算 FS
由 SMC =0 计算 M,C 为截面形心。
例1 求图示梁1、2、3、4截面的内力。 解:取整体,
M
B
0;
A FA
F=12kN 1 2 3 1 2D 3 2m 2m
3. 画剪力与弯矩图 剪力图:
FS1 bF l FS2 aF l
弯矩图:
M1
bF x1 l
M2
aF x2 l M max Fab l
最大值:
FS, max
bF (b a 时) l
4. 讨论
在 F 作用处, 左右横截面上 的弯矩相同, 剪力值突变
FS 右 FS 左 F
简单静定梁:
悬臂梁
简支梁
Biblioteka Baidu

外伸梁
§4-2 剪力和弯矩
FS-剪力 M-弯矩
剪力-作用线位于所切横截面的内力。 弯矩-矢量位于所切横截面的内力偶矩。
正负符号规定
使微段沿顺时针方向 转动的剪力为正
使微段弯曲呈凹形 的弯矩为正
使横截面顶部受压 的弯矩为正
剪力与弯矩计算
FS-剪力 M-弯矩
Fy 0 , FAy F1 FS 0
xD
3l 8
2
9ql2/128
3ql 3l q 3l MD 8 8 2 8
9ql 2 MD 128
微分关系法要点
利用微分关系,确定各梁段剪力、弯矩图的形状 计算各梁段起点、终点与极值点等截面的剪力 与弯矩
将上述二者结合,绘制梁的剪力与弯矩图
在集中载荷作用下,梁的剪力与弯矩图一定由直
M左 M右
2、 集中力(包括支座反力)两侧截面的的剪力不等,左右截面 剪力之差等于集中力(集中力以向下为正)。
Fs左 Fs右 P
4-4 截面
F=12kN
Fy 0; M
4
Fs 4 0
M4 0
4 C 4
1
q=2kN/m
B
0;
A
2 3 1 2D 3 2m 2m
4 C 4 2m
FS FS ( x ) -剪力方程
M M ( x ) -弯矩方程
表示 FS 与 M 沿杆轴(x轴)变化情况的 图线,分别称为剪力图与弯矩图 画剪力图
ql qx -直线 2 ql ql FS (0) , FS ( l ) 2 2 FS
画弯矩图
M ql q x x2 2 2
qa 2 M 2 qax2 2
(0 x2 a )
3. 画剪力与弯矩图
剪力图:
FS1 qx1
弯矩图:
FS2 qa
qx12 M1 2
FS max qa
qa 2 M 2 qax2 2 qa 2 2
剪力弯矩最大值:
M max
4. 讨论
在 Me 作用处,左右横截面上 的剪力相同,弯矩值突变
q=2kN/m
B
FA 4 F 2 2q 1 0 FA 5kN
1-1截面
4 C 4
FB 2m 1 1F s1
F M
A
y 1
0; FA Fs1 0 0; M 1 0
Fs1 5kN
M1
FA
由1 -1 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结论:杆端无力偶作用,紧 挨杆端截面的弯矩M=0。
1、取整体,求支座反力(悬臂梁此步可省);
2、将梁分段:凡是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点 ,分布荷载 两端,支座处都应取作分段点; 3、用截面法求出每段梁两端截面的剪力和弯矩,由FS= 0 确定弯矩抛物线顶点所对应的截面位置,并求出该截面的 弯矩值; 4、用直线,均布荷载下弯矩图用抛物线将各截面剪力、 弯矩连起来,并在图上标出正负号,各控制截面的剪力值 和弯矩值,以及弯矩抛物线顶点所对应的截面位置。
Fs 2 3kN
M 2 8kN.m
m1=2kN.m A
m2=14kN.m 1 1 2m 2 2 C 3 3
B 2m
2 M2 2 Fs2
m2 0; M 2 m1 RA 2 0
3-3截面
m1 A FA M3 3 Fs3
F
y
0; Fs 3 FB 0
Fs 3 3kN
2-2截面
F
y
0; FA Fs 2 0
A
F=12kN
1 2 3 1 2D 3 2m 2m A FA 2 2F
s2
q=2kN/m
B
Fs 2 5kN M2 0; M 2 FA 2 0
M 2 10kN.m
4 C 4 2m
3-3截面
M2
F
y
0; FA Fs 3 P 0
应用
利用微分关系画梁的剪力与弯矩图
1. 问题分析
q=0,FS 图-水平直线,M 图-直线 求 FSA+ 画 FS 图 求 MA+ 与 MB- 画 M 图
2. 计算支反力、剪力与弯矩
Me FSA FAy l
FAy FBy
M A M e
Me l
M B 0
3. 画剪力图
4. 画弯矩图
M 图-斜直线
M A M e M B 0
FS 图-水平直线
FSA Me l
例 1 画剪力与弯矩图
解:1. 形状判断 斜线 2. FS 与 M 计算 ql/8 ql/8 -3ql/8 0 ql2/16ql2/16 0
3. 画FS与M图
xD l xD 2 3 1
FS
Q1 C
无变化
FS
x
FS<0
x
x 曲线
x
FS>0
增函数 降函数
Q2 Q1–Q2=P
x
C
x
M 图 x 与 M1 x x x x x m 特 M2 征M 反 M M M M M 增函数 降函数 凹形 凸形 折向与P反向 M1 M2 m
斜直线
自左向右折角 自左向右突变
根据M、Fs与q之间的关系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如下:
(b)
梁微段平衡方程 注意: q 向上为正
x 向右为正
均布载荷下 FS 与 M 图特点
dFS q dx
dM FS dx
dM q 2 dx
2
2次凸曲线
直线
2次凹曲线
外 无外力段 力
q=0 FS FS 图 特 征 水平直线
FS
均布载荷段
q>0 q<0
集中力
P
C
集中力偶
m C
斜直线
FS FS
自左向右突变
线所构成
均布载荷作用梁段,剪力图为斜线,弯矩图为二 次抛物线,其凹凸性由载荷集度的正负而定
例 画图示梁的内力图。 解:取整体,
M
F
A
0;
FC 6 m F 9 6q 3 0
FC 6.5kN
y
F=3kN q=1kN/m m=6kN.m 4 5 3 6 2 A 1 1 2 3 4 5 6D C 4m B 2m 3m FA FC 2.5 3
M4
Fs4
由4-4 截面的内力计算可得如下结论: 1、自由端无集中力作用,端截面剪力等于零:F=0 ;
2、自由端无集中力偶作用,端截面弯矩等于零:M=0 。
例2 求图示梁1、2、3 截面的内力。 解:取整体, M 0;
FA 4 m1 m2 0 FA FB 3k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