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3 做功了吗 导学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10.3做功了吗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10.3做功了吗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 10.3 做功了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和做功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2.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3. 做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 让学生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做功公式计算物体所做的功;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做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做功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细绳、滑轮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观察并描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以及这些力是否对小车做了功。

2. 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3.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发生了位移,位移的方向是否与力的方向一致。

(2)实验法: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位移的大小,根据做功的计算公式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4. 做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做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做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举例:一个力的大小为10N,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为30°,计算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3 做功了吗 导学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3 做功了吗 导学案
2.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J.
3.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J,重力做功为J.
4.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m.
5.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 g )
公式变形:
F=S=
【任务二:综合升华】(1 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展示与点评,教师指点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打“√”或“Х”)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 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 做功()
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
公式W=FS()
A只适于甲B只适于乙C只适于甲和丙D甲 、乙、丙都适用6.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总结感悟】(5分钟)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突出知识点总结)
3.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
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 板做的功是 ()
A6×103JB9×103JC3×104JD3.9×104J
4.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拉大车做的功多B拉小车做的功多C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无法比较5.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

【推荐】(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

【推荐】(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

第三节做功了吗【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能用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能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怎样才算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新知学习(一)机械功自读课本第19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用如图10-23的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F与物重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Fs与Gh之间又有什么关系?2、物理学中把和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

用符号表示,单位,简称,符号。

3、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或必备要素)是:(1)(2)【想一想】1.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功了吗?2.吊车的作用力使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功了吗?3.小孩用力推车,车未动,小孩做功了吗?【点拨】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无距离s例如:举高重物静止不动,虽然用了力,但______________,没做功。

2.有距离s没有力F例如: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运动了一段距离,但______________,运动员对其没有做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不做功。

例如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重力不做功.因为重力方向是_________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_方向上通过距离(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垂直),此力也不做功.(二)怎样计算功自读课本19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功的计算公式为,W表示,F表示,s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简称焦,1J=3、计算:体重为600N的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大约做了多少功?4、如右图,使用该动滑轮提升重20N的物体上升了5米,(不考虑绳重和动滑轮重)求:(1)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滑轮对物体所做的功G(4)拉力F所做的功W【点拨】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F的单位为N,s单位为m,计算得出的功单位才是J;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奥运会举重冠军杨霞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多千克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s,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这次举重成功.她举重时第阶段对杠铃做了功.2、大吊车起吊货物上升5米,是______力对______做了功。

10.3做功了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做功了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做功了吗”。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做功的概念、条件以及功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功。

2. 做功的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3.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即W = F × s。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做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条件。

2. 学会计算功,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做功的计算以及如何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做功的概念、条件以及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导学案、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讲解做功的定义和条件。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做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做功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6. 实验操作: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测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力与位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做功的定义、条件、计算公式以及典型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说明理由。

(2)计算下列情况下的功:a. 提着物体上楼梯,物体的质量为 2kg,上楼梯的高度为 3m;b. 推动一辆小车,小车的质量为 10kg,推动的距离为 5m。

2. 作业答案:(1)判断:力对物体做了功。

10.3做功了么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3做功了么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3 做功了么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十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做功的概念、条件以及功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时,力与位移方向相同,且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

2. 做功的条件:力对物体做功需要两个条件,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3. 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即 W = F s。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做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条件。

2. 学会计算功的大小,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做功的概念、条件以及功的计算。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功的计算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的例子,如推箱子、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是否做了功。

2. 知识讲解:讲解做功的定义、条件和功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做功概念和功的计算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物理思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3 做功了么一、做功的概念: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时,力与位移方向相同,且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

二、做功的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三、功的计算:W = F s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思考题: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做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解决该问题。

答案:1. 练习题答案。

2. 思考题答案:分析实际问题,给出运用做功概念和功的计算的解答过程。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0.3做功了吗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0.3做功了吗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0.3做功了吗一、设计意图:我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游戏,引导他们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球、尺子、毛巾。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

五、活动过程:1.引入:我带着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让他们推一辆小车,感受推车的力。

然后我提问:“我们刚才用了什么力让小车动了?你们觉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吗?”2.实验一:我设置了一个斜面,让孩子们推球下去,观察球的运动状态变化。

然后让他们用尺子量一量球滚动的路程,用画笔记录下来。

3.实验二:我在毛巾上放了一个球,让孩子们推球,观察球的运动状态变化。

同样,让他们用尺子量一量球滚动的路程,用画笔记录下来。

4.实验三:我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操作,并用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力的作用效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在活动中,我设置了三个实验,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一是通过斜面让球滚动,实验二是让球在毛巾上滚动,实验三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

这些实验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实验操作中,我特别强调了观察球的运动状态变化和测量球滚动的路程。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沪科版

第三节做功了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符号表示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反思性自我评价,增强自信,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价值观,追求和谐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钩码、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学生准备:学案。

【教学设计】教学顺序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新课引入提出问题:人们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与距离是什么关系?学生开始做如下实验:得出结论:Fs=Gh说明:①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②物理学中把这个物理量定义为“功”①学生探究②学生在做此实验前,应让学生考虑怎样才能省力?怎样才能省距离?如:上山的路盘旋而上。

如:扳手扳螺丝等等③学生在做实验时,老师应巡视,并启发学生做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出课题:做功了吗新提出问题:怎样才算做给出书本中的例子,让学生考虑哪些力做了功? ①汽车的牵引力做课教学功了呢? ①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做功了吗?②吊车的作用力使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功了吗?③小孩用力推车,满头大汗,车却未动,小孩做功了吗?④小孩用力推箱,箱子被推动了,箱子的重力与支持力做功了吗?了功②吊车对货物做了功③小孩没有做功④重力与支持力没有做功教学过程新课教学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由学生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老师与学生对照做功的两个条件共同分析右边的实例做功情况学生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3做功了吗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3做功了吗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3做功了吗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探讨力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入功的概念。

2. 功的计算:学习如何计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以及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了解功的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实例分析中的问题解决。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一个人推一辆车,车没有动,那么他做了功吗?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功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力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功的概念。

3. 学习功的计算方法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并给出实例进行讲解。

4.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计算实例中的功,加深对功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5. 学习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力和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3. 功的单位:焦耳(J),与其他单位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一个人用10N的力推一辆车,车移动了5m,求所做的功。

b) 一个人提着一件重20N的物体,物体上升了10m,求所做的功。

a) 1000牛顿× 5米 = _______ Jb) 5000克力× 2米 = _______ J答案:1. a) 50J b) 200J2. a) 5000J b) 100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学生对功的单位的了解程度如何?拓展延伸:1. 让学生思考,除了推车和提物体,还有哪些情况下会涉及到功的概念和计算?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推荐】.doc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推荐】.doc

第三节做功了吗【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能用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能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怎样才算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新知学习(一)机械功自读课本第19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用如图10-23的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F与物重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Fs与Gh之间又有什么关系?2、物理学中把和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

用符号表示,单位,简称,符号。

3、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或必备要素)是:(1)(2)【想一想】1.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功了吗?2.吊车的作用力使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功了吗?3.小孩用力推车,车未动,小孩做功了吗?【点拨】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无距离s例如:举高重物静止不动,虽然用了力,但______________,没做功。

2.有距离s没有力F例如: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运动了一段距离,但______________,运动员对其没有做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不做功。

例如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重力不做功.因为重力方向是_________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_方向上通过距离(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垂直),此力也不做功.(二)怎样计算功自读课本19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功的计算公式为,W表示,F表示,s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简称焦,1J=3、计算:体重为600N的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大约做了多少功?4、如右图,使用该动滑轮提升重20N的物体上升了5米,(不考虑绳重和动滑轮重)求:(1)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滑轮对物体所做的功G(4)拉力F所做的功W【点拨】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F的单位为N,s单位为m,计算得出的功单位才是J;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奥运会举重冠军杨霞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多千克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s,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这次举重成功.她举重时第阶段对杠铃做了功.2、大吊车起吊货物上升5米,是______力对______做了功。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3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3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3》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 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及应用。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力、距离和功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力、距离和功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导学案、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用手推一辆停在桌子上的小车,观察并记录推力的大小和移动的距离。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手对小车做了多少功?2.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上面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一个量度,它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的乘积。

3.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 例题讲解: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用手拉住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挂着一个重物。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拉力的大小和重物下降的距离。

然后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拉力做的功。

5. 随堂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题目包括计算功的题目和应用题。

6. 作业设计:请学生回家后,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功,比如:爬楼梯、提水等。

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感受写成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的概念:力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 = F s七、作业设计(1)小明用力推一辆停在桌子上的小车,推力为10N,移动的距离为5m。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3做功了吗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3做功了吗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3 做功了吗学案一、教学内容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拉车、提水等现象的描述,引发学生对做功的思考。

2. 做功的定义:明确做功的概念,即力对物体的作用导致物体位置的改变。

3. 做功的计算:介绍做功的计算方法,即力和位移的乘积。

4. 做功的单位:学习做功的单位,即焦耳(J)。

5.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做功的过程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做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做功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教学重点:做功的概念和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描述日常生活中拉车、提水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否在做功。

2. 做功的定义:讲解做功的概念,强调力对物体位置改变的作用。

3. 做功的计算:介绍做功的计算方法,即力和位移的乘积。

4. 做功的单位:讲解做功的单位,即焦耳(J)。

5. 实例分析:分析拉车、提水等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做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做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

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力在做功?哪些不是?(1)推一辆停着的自行车;(2)提一桶水;(3)拉一辆行驶中的汽车;(4)抓住一个正在下落的物体。

答案:(1)是;(2)是;(3)是;(4)不是。

题目2:计算下列情况中的做功:(1)用力提着一桶水,水的位移为2米;(2)用力推一辆停着的自行车,自行车移动了3米。

答案:(1)做功 = 力× 位移= 10N × 2m = 20J;(2)做功 = 力× 位移= 15N × 3m = 45J。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3做功了吗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3做功了吗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3做功了吗导学案在设计这节物理课“10.3做功了吗”的导学案时,我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掌握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重点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小车、木板等,以及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力对物体做功的现象。

然后,我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解释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接着,我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和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我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内在联系。

这个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个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发现学生对于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个概念。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同时,我也计划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力对物体做功的现象,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物理课“10.3做功了吗”的导学案时,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我选择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设计方式。

这是因为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物理概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沪科版八年级10.3做功了吗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10.3做功了吗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10.3做功了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做功的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是焦耳(J)。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 做功的条件:当力作用于物体时,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则力对物体做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θ的取值对功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做功的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细绳、木块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物理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提着物体上楼,让学生思考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讲解: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做功的条件。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细绳和木块,测量不同力作用下木块的位移,并计算功。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和位移的方向对功的影响。

5. 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做功了吗?2. 板书内容:功的定义: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做功的条件:力的方向上有位移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解释原因。

答案:力对物体做功,因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1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功的单位。

2. 做功的条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根据力和移动距离计算功,以及如何判断功的正负。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做功的条件。

难点:如何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做功的实际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借助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

3. 讲解做功的条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关于功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合作:布置一个关于功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3.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4. 功的单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下面的情景,计算所做的功:小明提着一只重20N的水桶,向上移动了5m,所做的功是多少?2. 判断下面哪个实例中做了功?并解释原因。

实例1:小明推着一辆自行车,但自行车没动。

实例2:小红拉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以2m/s的速度前进。

答案:1. 所做的功为100J。

2. 实例2中做了功,因为有力作用在自行车上,且自行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3做功了吗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3做功了吗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10.3做功了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 知道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怎样才算做功; 3、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要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自主学习】活动1:怎样才叫做功?1、例题:如图所示:将重物为G 的物体提高到h 高处,(不考虑G 动和f )(1)用动滑轮时,拉力F= G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____h.(2) 用滑轮组时,F= G ,S= h.(3) 既 力又 距离的 简单机械是没有的。

【点拨】拉力F 是物重的一半,拉力上升的距离s 是重物上升高度h 的两倍。

如果把拉力F 与上升距离s 相乘,正好等于物重G 与物体上升高度h 的乘积,即Fs=Gh 。

后来又发现使用其它机械也是如此。

于是人们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2、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其它类似的例子吗?活动2:力对物体做功了吗?1、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为什么? (1)人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2)人将油桶推到仓库里 (3)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来(4)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停留了5秒钟(5) 人提着水桶水平前进(6) 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通过以上实例,你能总结出做功为零的三种情况吗?2.你能另外再举例说明不做功的情况吗?(1)(2)(3)3. 小结: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或必备要素)是:(1)作用在物体上的 (2)物体在 的方向上通过的 。

4、你如何理解“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句话?活动3:怎样测算功?(1)看书自学,完成下面内容:物理学中规定,把 和 的乘积 叫做机械功,简称 。

即功= ,用公式表示W = 。

其中W 表示 ,单位是 ;F 表示 ,单位是 ;S 表示 ,单位是 。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

本节课主要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做功的定义,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3. 做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做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并运用做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做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做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做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做功公式的运用和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片、实例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为后续理解做功的概念打下基础。

3. 讲解做功的定义: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4. 讲解做功的计算方法:介绍做功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和示例。

5. 实例分析:给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做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做功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做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导学案

《做功了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从简单的现象中找出哪个力做功,并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二、重点及难点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能从简单的现象中找出哪个力做功3、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三、学习过程在我们进入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费力杠杆有优点吗?如有是什么优点?2、使用动滑轮的优点和缺点?(一)自读课本,“机械功”这一框题,解决以下疑问:1、如图9-20,用动滑轮将重为10N的物体提升1m,手施加的拉力F 是多少?手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如果直接用手将此物体搬高1m,手施加的力F是多少?手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忽略滑轮重力及摩擦)动滑轮G=10N h=1m F=s=直接用手G=10N h=1m F’=s’=2、通过上例使用机械与不使用机械力和距离的乘积有何关系?3、总结机械功的概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什么是机械功?(二)自读课本P164页,“怎样算做功”这一框题:1、看图9-21 a,b,c三幅图说出它们做功与不做功的理由。

2、依据以上三图举出自己的例子,比一比看哪一组能举更多的例子。

3、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②4、下列例子中有无做功,并说出理由(1)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后,又举着杠铃静止3秒(2)小明搬石头没有搬动(3)小刚背着书包走在平直的马路上(4)石块在光滑的冰面上滑行(5)小华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又向前行进一段路程练一练:1、某中学进行大扫除,同学们都忙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其中并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A.小玉用力把水桶提起B.小园端着水盆走进教室C.小浩用抹布擦玻璃D.小华把凳子倒放在课桌上2、下列各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依靠惯性在平滑地面上滚动的小球。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某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10.3做功了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3做功了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10.3节“做功了吗”。

本节主要介绍了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以及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作用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与力的乘积。

2.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根据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即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如果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则力对物体做了功。

3. 做功的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掌握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力对物体做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和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难点:做功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导学案、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推一辆停在斜坡上的小车,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新课导入:介绍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 讲解做功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做功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做功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做功的计算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辆质量为10kg的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50N的力作用,小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10m。

求力对小车做的功。

答案:力对小车做的功= 50N × 10m = 5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然后讲解了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并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导学案:10.3《做功了吗》3

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导学案:10.3《做功了吗》3

10.3做功了吗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机械功的概念,会判断各种事例中物体是否做功。

2.通过归纳生活中大量做功实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1.复习回忆若不计弹簧测力计所受重力、绳重、机械重及各种摩擦,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物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一段距离h,则拉力大小为F=G,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h;如图2所示,①若使用图中的杠杆,已知OA=2OB,则拉力大小为F1= , 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1= ;②若使用定动滑轮,则拉力大小为F2= , 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 s2= ;③若使用动滑轮,则拉力大小为F3= , 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 s3= ;④若使用图中的滑轮组,则拉力大小为F4= , 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4= 。

图2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机械功活动1:(1)分析“课前准备”中“回忆复习”的内容,在各种提升物体的方法中,拉力与上升距离的乘积有何特点?(2)阅读课文第195页“机械功”部分的内容,理解物理学中给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赋予了什么物理意义。

二、怎样才算做功活动2:根据课本第196页图两个做功的实例和一个没有做功的实例分析下列问题。

1.归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列举生活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实例,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3.分析下列实例是否做功,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1)人搬石头,但没有搬动(2)人在平直路面上将油桶推到仓库里(3)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停留了5秒钟(4)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三、怎样计算功活动3:看书自学课本第196页,完成下面内容:1.估算一下,用手匀速托起4个鸡蛋升高1米,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把你的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你做的功大约是多少?2.在平地上,小明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说明通过归纳得出Fs=Gh,使学生意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从而引出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签字):审批(签字):
课题:做功了吗课型:新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机械功的概念,会判断各种事例中物体是否做功。

2.通过归纳生活中大量做功实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杠杆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滑轮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一、自主学习
徒手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一段距离h,则拉力大
小为F= , 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 。

用质量远小于物体的质量的动滑轮将重为G的物体
匀速提升一段距离h,则拉力大小为F ,
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 = ;
交流讨论:在各种提升物体的方法中,“拉力与移动距离的乘积”有何特点?
二、合作探究
(一)机械功
阅读课文第195页“机械功”部分的内容,理解物理学中给“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赋予了什么物理意义。

物理学中把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

(二)怎样才算做功
合作学习
1:根据课本第196页图10-24(a)、(b)、(c)三个实例分析、归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2)。

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列举生活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实例,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3.走进生活看物理-------他们做功了吗?
分析下列实例是否做功,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1)一人用力推一大石头,但未拔动。

推力是否做功
(2)火箭发射
(3)塔吊拉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拉力是否做功
(4)马拉着一根圆木前进,马对圆木是否做功
(5)运动员踢足球, 球离开脚后飞出10米远的过程中,运动员对球是否做功
(6)一物体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由此,你能总结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小组讨论:
(1)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2)当把拉力撤销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三)怎样计算功
自主学习:看书自学课本第196页,完成下面内容:
1、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跟的乘积,
即功=,
公式:W=。

其中W表示,单位是;
F表示,单位是;
s表示,单位是。

1J的意义:
2、例:某人用400牛的力拉着重为2000牛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米,拉力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练:在平地上,小明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小明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m,他需要做多少功?
3、你认为计算功的多少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回顾总结:
请你想一想并说出,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方面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填空题”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1.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受到的力一定越大
B.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多,物体受到的力一定越大
C.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时,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也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各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
C、手提着箱子在平地上行进
D、小民背着书包上楼
3、大吊车起吊货物上升5米,是力对做了功。

一块石头从悬崖边掉下,是力对做了功。

射箭运动员,用弓把箭射出,是力对做了功。

4、一滴雨从天空落下,有力做功吗(不计空气阻力)?;如果有,是什么力对雨做了功?;功的大小为(用相关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5、举重运动员在2s内把1500N的杠铃举高到1.8m,他对杠铃做了 J的功,若举在空中停了3s,则这个过程做了 J的功。

6、某商场售货员用20N的水平推力使质量为65kg的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3m,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是 N,该售货员对货物做功 J,货物的重力做功 J。

7、一起重机将重为1.2×104N的钢材竖直匀速提升3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钢材做的功为。

五、拓展练习:
1、如图所示,物体G所受的重力大小为40N。

(1)在拉力F1的作用下使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0.5m,求拉力F1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2)若将该物体放在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2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1m,此时拉力F2的大小恰为20N,求拉力F2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2、有一台刨床,当刨刀移动14厘米的时候,它对工件所做的功是1372焦,求刨刀
在移动时克服的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