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愉快教学论文
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
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相关推荐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利用多媒体、创设角色表演、创设语言情境等,注重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感受文章内涵,体验求知乐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多媒体创设角色表演创设语言情境教师在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强化思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从生活经历出发,多策并举地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注重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手段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是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拨人心弦,给人强烈、丰富的美感,把听众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慰藉心灵。
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肃杀、低沉的古筝曲,让学生想象着秋风萧肃、黄叶飘落、乌云翻卷、雨大如注的场景,诗人独自拄杖,倚门远望,孤苦凄切的画面就鲜活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是播放相关视频。
在讲授《沁园春·雪》时,可以播放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斗志昂扬的画面。
学生从回顾历史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矢志不移的革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在总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更容易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变革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产生深切的体会。
二、注重创设角色表演,营造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师要立足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一是创设生活情境。
一些本章离学生生活较远,直观很难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性情。
最新科学有效创的设情境打造快乐高效课堂高等教育论文
科学有效创设情境打造快乐高效课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课堂实践、反思以及听课、研讨,本人获得了点滴感悟。
一、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忌生搬硬套北师大版的教材每单元都有一幅情境图,但这些情境图并不一定对自己的学生适用,老师上课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地创设情境。
案例一:在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新授课上,老师没有生搬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利用当时校园里正在学习的校园舞引入新课,情境创设生活化、趣味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积极参与探究,气氛活跃,课堂教学轻松自如,水到渠成。
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事、关心的事以及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创设出真正有效的情境。
二、情境创设要充满童趣,忌千篇一律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所以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
案例二: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十分钟过去了,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很快就不集中了,兴趣也不高了,有的同学开始玩了。
这时,老师又创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吗?孩子们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
“谁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练习两位数的加法:“《喜洋洋与灰太狼》一共87集,老师已经看到61集,谁能帮我算一算还有多少集没看?”他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又开始认真地算起来。
案例三:在一堂五年级数学研讨课上,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与学生开展了一番对话:师(绘声绘色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无精打采地):听过。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实践。
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实践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情境创设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2. 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的紧密联系,认为知识是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真实、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方法1. 生活情境法生活情境法是指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情感共鸣。
2. 问题情境法问题情境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1. 真实性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保情境的真实性。
2. 趣味性情境创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启发性情境创设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 适度性情境创设要适度,避免过于复杂或难度过大,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论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理论依据,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启发性和适度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愉快情境创设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愉快情境的创设[摘要]:“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的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溶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进行传授知识和接收信息。
[关键词]:愉快情境、设疑、竞争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感情色彩”,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思维活动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情绪高涨、精神愉快,则记忆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思维活跃。
同时,初中生是心身逐步发育的阶段,他们的特点是开朗、活泼、易动,对他们的长处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
否则,教师就难以与学生沟通,产生共鸣。
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神圣殿堂,而变成了磨难场所。
这样,极大限制了学生智能发展的潜能发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前景即“情景”相联的,在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好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撩起求知欲,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创设愉快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
可见,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是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和初中生的实际的。
它能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并把情感作为贯穿于其中的一根红线,串联并带动起原有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的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溶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进行传授知识和接收信息。
现在我将如何创设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愉快情境”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导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以下这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论文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欢迎阅读!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篇1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師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为学生呈现语文教学美不胜收的一面。
下面,本文从渲染音乐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图片情境、设计留白情境等几个方面切入,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效创设情境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情境;图片情境情境教学法具有寓教于乐、引发共鸣、生动有趣的特点。
把这一方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这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这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有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地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高效的学习效果。
下面,本文着重分析了四种教学情境。
分别是:音乐情境、问题情境、图片情境、留白情境。
这几种情境各有各的特色,共同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渲染音乐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教学经验表明:在教学中渲染一种音乐情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利用音乐情境这一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例如,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增加教学的感染力,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父爱,教师就创设了音乐情境。
在创设这一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了《父亲》这首歌曲。
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美妙的旋律、动听的歌声,还有无限的感动。
如何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教学情境[论文]
浅谈如何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关键词:初一数学教学情境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愉快的教学情境则是培养兴趣的肥沃土壤。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特别是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新课的导入中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从学生身边的事情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数学知识,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利用教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利用教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办法来组织教学,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置悬念,创问题情境教师可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此外,在新课引入中还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创乐学情境,使学生在惊喜之余急切地想探寻其中奥秘,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来。
二、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创造认知情境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传授知识时,要设法创设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新旧冲突,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矛盾,学生通过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时,发现了矛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1.教学时教师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需要——动机——目标”的引导下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下面一工程问题: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请来两名工人,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现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让学生在下面计算,计算完之后,教师提问:现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这时,可让一名学生板演,这时,教师可适当的加以引导,最后加深:完成后两人共得到450元,如果按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了正确引导,目标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论文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实践。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情境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实现的过程。
情境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1.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感受秋天的气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情境的创设3. 情感情境的创设4. 合作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情境教学的效果评价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2.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教学效果的优化情境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五、情境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时,通过展示月夜美景的图片和播放月光下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论文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论文摘要:创设情境是数学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亮点。
我们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儿童,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导,而数学教学发展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矛盾,数学课上得灵气不够,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有悖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新课标不提倡的。
如何使学生在活泼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情境教学的创设有它事半功倍的效能。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性很差,使情境创设走入了误区:一、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1、过多服从于教学内容,情境创设太牵强。
老师们过分强调情境创设的巨大功能,为创设而创设,而不是为了教学内容有机地创设教学情境,最后是内容迁就于情境,而不是情境服务于内容。
2、过多创设生活情境,丢失数学本真。
伟大的数学家说过,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从日常生活中切入数学知识,导致数学本身的特性被掩盖了。
甚至有些情境的创设并不合适,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在实践中,对于一些适合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师需精心创设和选择,不适合的可通过其他方式来导入。
3、情境的创设表面化、形式化。
教师创设了很受学生欢迎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很热闹,但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只顾参加活动了。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只是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
4、滥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学校的课堂,为大家所接受,这说明它有着明显的优点,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常常将课堂内容制成课件,使得整节课就是课件的演示过程,不能按学生的思路进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甚至有些教师把板书丢在一边,演示过程也被课件代替了。
怎样创设良好教学情景论文
怎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就怎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谈几点我的看法: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境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
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二、运用真实物品演示情境此法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认识课文中所提及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其明白事理,并增进其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
如在讲授冰心的《小桔灯》过程中,可三次出示自做的“小桔灯”。
以实物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实物分析小桔灯的制作过程,意在突出小姑娘的能干,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时,以实物小桔灯点燃后的光亮激发学生们领悟和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同时,三次出示实物还可引导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有利于提高其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借助美术作品展示情境美术与语文之间应该有共同点,它们都是美的,它们借助不同的渠道抒发各自的情感。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摘要: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将知识生活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中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将知识生活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语文学习问题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并提高课堂效率呢?方法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想象情境,激发丰富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
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积累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快乐地学习。
例如:在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后,我问学生:”课文里描绘的春景美不美?在你的心目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于是学生们踊跃发言了。
”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烈烈的诗情。
”“刚刚抖落冷酷的冰雪,刚刚穿越逼人的寒风,春天的微笑还很矜持。
”“春天似乎突然给久久郁闷在冬天里的人们一个明朗的心情,并给寒冷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景。
”......更有一位同学细致地描绘了”春雨图”--”几许轻微的水滴声,清晰、动听,仿佛一首有着轻快旋律的歌曲,又像一位满腹心事的少女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说得多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了,把积蓄在心中的感想说出来了,把学习发言的积极性、生动性调动起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即被激发出来了。
浅谈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浅谈教学情境创设长风小学:李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
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走入了误区。
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到有效性。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实效、高效的情境呢?一、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熟悉的情境;应该是真实的情境,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符合现实生活规律的。
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拿出数学练习本来做题。
小明翻来覆去的在书包里找,却怎么也找不出来,急的满头大汗,于是老师问同学们会是什么原因,大家各抒己见。
老师拿出小明的书包一看,里面装的东西多而乱。
最后老师问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大家都觉得应该把东西分类摆放,摆放整洁,才会好找。
从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情境入手,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这是学生亲身感受与发现的。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
在教学《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学生难以理解公式a-b-c=a-(b+c)。
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王平去超市买一瓶可乐和一瓶酸奶,一瓶可乐2.5元,一瓶酸奶2.0元,王平付了6元钱,售货员应该找给王平多少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学生很容易理解题意。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情趣学科论文5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情趣学科论文5篇第一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情趣学科论文对教材的重新建构:教材中对于蒸发只涉及了蒸发的概念、温度变化及温度条件,没有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而此知识点又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虽然在小学的科学中已经对此知识点做了定性的探究,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仍作为一个重点知识进行了设计,并试图通过对此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科学探究的要素。
设计理念:从实验入手(学生手背上擦酒精)让学生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手背凉)体验到“蒸发吸热”的实质,再通过温度计演示(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酒精,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明显下降)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理解蒸发吸热且有致冷作用。
最后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从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片段:两个活动:一是学生手背上擦酒精,二是温度计演示,通过活动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手背为什么感觉到凉,温度计是示数为什么下降?”作为过渡,进而导入新课的教学。
板书四个知识点:1、蒸发的定义: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3、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活动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1和2,且针对知识点1要求学生反复审视该定义,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点“蒸发发生的部位”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适当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在知识点2得出之后紧接着设计问题:“此知识点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例说明。
”生1:发热时,可以用酒精擦拭额头降温。
生2:洗完澡上来后,感觉特别凉爽。
点评:通过学生的举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对于知识点3则由老师直接讲解,而对于知识点4则做了如下的设计:创设生活情境:“农民朋友在晾晒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时,通常会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选择通风较好的地方将农作物摊开来晾晒!”你能从中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设计意图:“教师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但缺少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必要的思维过程。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关键词】学生快乐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实验,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性。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怎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
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
作为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游戏情境把新知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玩中获取知识,巩固新知。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在讲台上摆出汽水、笔盒、玩具汽车、钢笔、皮球等,并标上单价,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服务员进行买卖。
通过游戏,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观念要更新。
作为教师必须自觉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数学老师的往往是喜欢数学课的重要因素。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观、价值观。
教师要以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以教师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我们广大教师在观念、行为、方面的重要转变。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论文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创设教学情境”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紧密联系,因而成为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
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广大教师仍然有一定得困惑和迷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从而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自由王国。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创设教学情境,实质是创造一个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传统教学对学习基本持“去情境”的观点,认为知识一旦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成为概括性的知识,它就具有了与情境的一致性。
然而,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境之间并没有完全普遍适用的法则。
因此,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学生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得真实问题。
传统的”去情境”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
创设教学情境实质是营造一个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的教学环境。
为了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由过去强调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
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景”的能力也随之成为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
1、教学情境的要素好的教学情境无论外在形式还是内容都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侧重作用有所不同。
精心创设情境,活跃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精心创设情境,活跃科学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了感知和体验。
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创设情境教学法,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易于理解、容易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示范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等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想象空间结构,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
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
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
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
从而对科学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因其具有很丰富的表现方法,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使其产生良好的求知欲望,共同而持久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优化了教学过程。
小学生由于各自生活的地域差异性和局限性,对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都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来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论文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论文-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人教版新课标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实验,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性。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怎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正是本文要和大家探讨的中心问题。
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
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
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
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
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所以,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对教学进行设计。
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
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
创设情境 激发乐学情趣论文
创设情境激发乐学情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你的课,学生才能喜欢你任教的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
其次,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积极参与。
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创设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的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比例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上课,老师就端出两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分给两位学生喝。
两位学生喝得直摇头,一个说牛奶泡得太浓了,另一个说牛奶泡得太淡了。
“是哪里出了问题?”老师问道。
有的学生就说:“没按比例配。
”老师接着问:“应以怎样的比例配制呢?”这时有学生喊出“看奶粉瓶上的说明书”,上面说按1:8配制。
在这时,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有一杯200克的开水,应加多少奶粉才合适?”学生有的已报出答案,有的同桌讨论,有的则在动笔演算,整个班级都沉浸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由于有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课堂的问题或主题自然而然得到加强,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摘要]本文提出了“要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的观点。
文中详细介绍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主要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案例,对每种创设方式进行了辅助说明。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出现美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向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生动活泼的学习。
因此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注意情景设置,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主动探索,充满热情地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美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巧妙引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
一节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巧妙地引入正题,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及积极性,对于教师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对于每节课的巧妙开头,总是煞费苦心,精心设计。
[案例1]在教学七年级“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一节时,用这样的开头:谁能背出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先生游览庐山时写下的著名诗篇?话音未落,学生一幅诧异表情:数学课怎么背起古诗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冷静之后纷纷举手,学生背后教师概括:苏东坡先生的这首诗阐明的道理用数学知识解释即为:“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看到的结果不一样。
只从一个方向看物体往往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对该物体的评价。
在我们数学中研究几何体时,要想全面了解他们的形状,常常需要从几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这样很巧妙地引出课题,随即板书课题。
学生自然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巧设悬念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绞尽脑汁地设置诱人悬念。
[案例2]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故事:一天,小明去小红家玩,当时小红正在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红哪道题做错了,小红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绝招”?此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绝招’是什么?”同学们都说“想!”,于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三、利用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就越想解决问题,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其注意力就最集中,思维就最活跃,最积极,其智力就处于“超常”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进行教学,有什么“难点”不能被突破呢?
[案例3]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时,许多学生常常忘了验根。
究其原因,不少人往往归结为粗心。
其实,更深沉的原因恐怕是不理解为什么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为此,教师设计了一节课:对“增根”与“失根”的思考。
问题:哥哥8岁,妈妈32岁,哥哥年龄加上16倍弟弟的年龄正好等于爸爸的年龄,弟弟年龄的4倍加上妈妈的年龄也正好等于爸爸的年龄,求弟弟的年龄。
一位学生的解法:设弟弟的年龄为x岁,
16x+8=4x+3216x-32=4x-816(x-2)=4(x-2)
方程两边都除以4(x-2),得:4=1。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哪里出错了呢?出乎意外的奇怪紧紧抓住了学生,他们急于想解决问题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形成一种迫切要求下的学习的环境,于是教师抓住这个有利的教学情境应到学生学习。
四、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
信息。
我们可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和表现的特点,先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再进行推理判断。
[案例4]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首先,让学生画一个△abc,使∠a=45°,∠b=30°,bc=4cm(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一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比较,问:你们所画的三角形看是否全等?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各抒己见,总结结论)
师:请同学们再画一个△abc,使∠a=45°,∠b=30°,ab=4cm。
师:与同伴合作,判断你们所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改变∠a和∠b的度数和ab的长度,再试一试,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通过引导归纳,学生很快就得到三角形全等的两个识别方法“角边角”和“角角边”。
可见,通过实际动手实践,既能给学生感性直观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数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把所讲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学材,做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
[案例5]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意境: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
就下面情境做出判断:教室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若让你用数学知识解释你该如何做答?学生一下子振作起来,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之事,比如上学途中找近道走等,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用数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最易引起学生的关注,道理轻而易举讲完后,随即还渗透一些道德方面的教育。
紧接浙跟踪追击:你赞同这种做法吗?你认为应用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可以说上了一堂生动有意义的数学课。
以上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学会容易接收,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并非原理生活,就会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六、运用游戏
初中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必然使它们觉得疲劳乏味,也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而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使得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
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案例6]在教学“生活中的平移”,探讨平移的两要素时,教室设计了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游戏:“听指令玩游戏”:指令1:向前走;指令2:走一步;指令3:向前走一步。
其中在指令1与指令2的游戏中教师故意走出与学生不一样的位置,然后提出为什么前两个游戏大家走出来位置不一样,而第3个游戏走出来位置又是一致的?让学生动脑思考,然后带着疑问分小组讨论,最后很自然就能总结出平移的两要素。
对初中学生采用各种实验和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浓厚,映象深刻,学生积极性高,就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是属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尤为重要,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并要善于发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m]
[2]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
[3]何惠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