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分析高职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科学规划就业指导课,加强学生择业就业心理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厌学心理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89-02

目前,学生厌学现象备受众多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综观前人的研究,大多从客观角度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拟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及教学过程中掌握的信息对高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高职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有学者曾对高职学生的厌学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对“我很厌学”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近30%;对“我感到学习动力不足”作出肯定回答的学生占60%左右;选择“不知道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的接近50%。可见,高职学生的厌学问题较严重,而对高职学生厌学心理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研究以笔者的教学和学生工作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为基准,从学生的就业忧虑、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对就业前景过度忧虑

从笔者所教班级的情况来看,入学第一天就有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产生疑虑。虽然笔者从多方面给予引导和解释,但是有些学生还是无法放下心来学习。有很多学生担心上大学三年之后,出去找工作得到的待遇过低。特别是非热门专业学生,其学习信念更容易动摇,存在“读书无用”的想法,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在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都很积极、活跃,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产生了厌学心理,上课睡觉的现象多了起来,回答问题的人变少了,作业也潦草起来。笔者经过了解得知,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应侧重于实践。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过多地设置理论课程,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往往觉得所学知识没有实际用途,因而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一般采用口头讲授,且内容阐述高度浓缩,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听不懂内容,这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的课堂上。从学生在现场结合实物学习的积极性上看,这些学生不是学习能力低,只是其抽象思维能力可能稍微差一些。对此,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并作出改变,如可通过动画演示或现场教学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

很多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评定时往往出现以偏概全的非理性观念。他们仅仅根据当前的学业成绩来评定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旦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行,就会由此预测自己今后也不可能在学习上、工作上有所成就,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偏低。特别是刚刚经过高考的挫折,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学者调查发现,有近30%的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他们抱怨自己记性不好,基础差,一次次的失败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些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从而产生习得性厌学,久而久之还出现习得性无助感,他们确信自己再努力也改变不了现状,于是选择逃避,对功课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以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为自己寻找借口。

二、消除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要解决高职学生的厌学问题,最根本的是消除其学习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外加适当的引导、指导,改善外因条件,从而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激发强烈的学习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那些对学生造成影响的个别或少数社会现象,使其正确认识该现象。对于目前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过于忧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临时性与长久性的角度对学生进

行引导,同时从知识的迁移性对其进行分析。应强化认知训练,提高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感觉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是值得的,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另外,国家应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可操作性的就业政策引导高职毕业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减少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偏见。

(二)科学规划就业指导课

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其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各院校都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学生反馈,就业指导课结合本专业本学科的内容太少。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在内容上有所调整,与专业相结合,彰显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就业指导课教师还应重视指导学生创业。这样,教师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消除厌学心理。

(三)加强学生择业就业心理教育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更应该认识到这一道理,秉承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应更多地引导学生的就业择业心理,疏导学生的就业障碍。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课程当做一门必修课程来进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努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心理体验与心理品质的有效提升,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

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试的方法,用知识涤荡心灵,让阳光陪伴成长,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会自我心理调试。此外,还可以将心理适应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正确认识自我,珍惜大学时光,历练成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心理调试的基本原则,磨炼意志品质,发挥心理潜能,健全人格结构,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找准人生位置,合理把握起点,成功迈入社会。

(四)合理优化课程设置

按照西方stw(school to work,从学校到工作)理论,职业教育是“学习过渡到工作”之意,而这种过渡实际上是一种岗前培训,是宽基础、厚基础的岗前培训。因此,高职课程设置应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基点。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很多课程过于靠近研究型本科院校,很多课程没有必要设置;相反,很多学生应在工作之前掌握和深化的课程都没有开设。笔者认为,应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去除不必要的课程,增加在工作中用得上而且要求学生用得好的课程。

(五)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应实用化。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多花时间研究学生和教法,使教学有吸引力。一般来说,学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