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AS(三乙氧基癸酰基硅烷)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AS(三乙氧基癸酰基硅烷)处理技术金华彩纳科技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粉体表面AS(三乙氧基癸酰基硅烷)处理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TiO2CR-50、Talc46R AS、色粉、表面处理、三乙氧基癸酰基硅烷近年来,随着化妆品技术和要求不断提高,表面处理的粉体在化妆品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表面处理的方法很多,小石真纯他将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分为六类,1.表面覆盖改性,利用表面活性剂使高分子、无机物、有机物覆盖于粉体表面,达到表面改性;2.表面化学改性,利用表面改性剂与粉体进行化学反应或者化学吸附的方式完成,使其表面产生新的机能;3机械化学法改性,通过粉体粉碎、磨碎、摩擦等方法增强粒子的表面活性,具有强活性的粉体表面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附着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4.胶囊改性,在粉体表面附上一层或者多层均匀的其他物质的薄膜,使粉体的表面得到改性。
5.高能处理改性,利用电晕放点、紫外线、等离子束等对粉体表面进行改性。
6.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并将生成物沉积在粉体表面,形成一层或者多层改性的方法。
化妆品中常用的粉体包括钛白粉、滑石粉、硅粉、云母粉、氧化铁颜料等。
以下主要介绍AS(三乙氧基癸酰基硅烷)表面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1)以TiO2CR-50AS为例As表面处理粉体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表面处理方法,大量应用在粉饼、BB霜、眼影、粉底液等产品中。
AS处理的粉体是在粉粒子的表面化学键结合了三乙氧基癸酰基硅烷分子,应用在硅油体系中能达到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未处理:没有经过AS处理的粉体,容易聚结增加了配伍的难度,不防水防汗,使用在产品中容易落妆,亲油性能力差,容易出现油光而且妆容不够持久厚重不自然,在粉饼应用中可压性很弱,容易出现粉屑,甚至脆裂。
处理后:例如TiO2CR-50AS中每一个初始粒子都通过OMC过程应用2%三乙氧基癸酰基硅烷包覆。
AS处理后防水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观,表面防水性能大于硅油处理的粉体。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4型超分散剂
—用于颜(填)料表面处理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4的应用特点
增加颜(填)料疏水性,过滤容易 颜料粒度细,团聚疏松,容易分散 取代松香类表面处理剂,提高耐热性 滤饼含水量少,容易干燥 降低吸油值,改善着色效果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4的使用方法
在偶氮颜料偶合之前或偶合过程中加入 在颜料(填料)过滤以前或进行其它 表 面处理之前加入 在滤饼打浆过程中加入 与颜料(填料)充分混合 用量为颜料或填料干重的10-50% (CH-4有效成分含量为10%)
s 3)亲油基太短,位阻不够 碳链长度不超过18个碳原子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锚固基团
锚固基团取代亲水基 针对颜料表面设计 (1)强极性表面 单点化学键结合 (2)弱极性表面 多点氢键结合 (3)非极性表面 表面增效剂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溶剂化链
1)单端官能化 2)相容性可调 单体种类及配比 溶解度参数 容剂化链极性 相似相容原则 3)容剂化链长度 分子量控制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颜料分散的基本过程
s 1)润湿过程 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润湿角
s 2)破碎过程 外力作用;粒子团聚与破碎平衡
s 3)稳定过程 影响分散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分散稳定的基本特征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润湿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s 1)降低液 / 固界面张力 s 2)电荷稳定机理
双电层理论 s 3)空间稳定机理
熵排斥理论 渗透排斥理论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润湿分散剂的常见类型
1)水性体系 聚磷酸盐 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聚合物 2)非水分散体系 天然高分子 合成高分子 偶联剂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的表面修饰方法的研究
粉体的表面修饰方法的讨论粉体的团聚与分散问题已经成为制备与进展陶瓷超细/纳米粉体的瓶颈。
单相粉体往往难能充足高技术陶瓷与功能陶瓷进展的需要,因此,人们开展了超细粉体的表面修饰、表面改性乃至利用表面包覆技术更改材料的相结构和性质的讨论。
粉体的表面修饰是解决超细粉体团聚的一种最紧要的途径。
粉体的表面修饰重要是改善粉体的表面化学与物理特性,在提高粉体在介质中的分散性、降低粉体的团聚程度的同时,给与材料新的特性。
粉体的表面修饰为了实现良好的表面修饰效果,用于改性的有机物应当与颗粒达到最大程度的润湿,即形成均匀致密的包覆层,这重要倚靠于有机改性剂在颗粒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
其中物理吸附重要通过改性剂与颗粒之间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等物理作用;化学吸附重要是利用颗粒外表面的官能团与改性剂间的化学反应实现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表面包覆,这是粉体表面修饰讨论的重要内容。
由于用于改性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官能团结构各异,其吸附机制以及吸附层的结构特别多而杂。
其吸附量以及吸附作用的强弱通常与粉体的表面性质,改性剂的结构特点以及温度、介质性质(如体系的pH值、无机盐的添加)等因素有关,更多的是一些阅历性的规律。
1.偶联剂处理偶联剂(couplingagent)是一种同时具有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分别反应的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其分子量不大。
偶联剂的作用是其一端能与粉体表面结合,另一端可与分散介质有强的相互作用。
因此,偶联剂可以提高陶瓷材料与聚合物材料的亲和性,实现粉体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
目前常用的偶联剂有钛酸酯偶联剂(如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CH3)2CHOTi(OOC17H35)3)、硅烷偶联剂(其通式可以表示为R—Si—X)和锆铝酸盐偶联剂。
2接枝反应颗粒(如TiO2、SiO2等粉体)表面由于存在活性羟基,可以作为接枝聚合反应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在肯定条件下,应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颗粒表面产生可参加接枝反应的活性基团。
颗粒表面接枝聚合后,粉体在有机溶剂或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有了显著改善。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位置不同
分级精度差,不适于精密
分级
静 态 分 级
惯性 分级
碰撞式、 附壁式
由于不同粒径颗粒 的惯性不同,形成 不同的运动轨迹, 从而实现大小颗粒 的分级
构造简单,不需动力;适 于较大的颗粒(10250μm);较大的处理能 力;不适于精密分级
机
离心 分级
旋风式、 DS式
自由涡或准自由涡 离心力粉体场表中面改离性心技术力
乙烯基 乙烯基三甲 CH2=CHSi(OCH3)3 硅烷 氧基硅烷
A-171、 SCA1603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29
硅烷偶联剂
作用机理:
与硅相连的3个Si-X基水解成Si— OH;
Si—OH之间脱水缩合成含Si—O H的低聚硅氧烷;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30
硅烷偶联剂
低聚物中的Si—OH与基材表面上的OH形 成氢键;
– 铝酸酯类
– 锆铝酸盐
– 有机络合物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27
硅烷偶联剂
硅烷类偶联剂: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 化合物,通式为RSiX3 。
R------代表与聚合物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能力 的活性官能团,如氨基、乙烯基、环氧基等;
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卤素、酰氧 基等。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加入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起缓冲剂作用,当钛 盐加热水解时,析出的偏钛酸沉积在云母薄片 表面上,伴随生成的酸则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反应生成盐。
由于这种成盐反应,使悬浮液的PH值得以缓冲, 酸度相对稳定,有粉利体表于面改偏性技钛术 酸平滑地沉积在云38
表面化学改性法
表面化学改性法:采用多种工艺过程, 使表面改性剂与粉体颗粒表面进行化学 反应,或者使表面改性剂吸附到粉体颗 粒表面,进行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
材料报告粉体涂装
材料报告粉体涂装粉体涂装技术报告粉体涂装是一种金属零件表面处理的高效、环保、高性能的涂装工艺。
它既有很高的装饰性,也有非常良好的防护性,符合当今行业向高效、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以下将详细介绍粉体涂装的操作过程及其优点。
一、操作过程1.预处理:系统的清洁和化学处理,以去除油污、锈迹、旧涂层及其它表面杂质,提高涂物的附着力。
涂装部位不容许有溅在涂料上的水滴等。
2.悬挂:涂装件挂在输送线上,进行良好的地线。
涂装件以静电吸附粉末,地线故障直接影响涂层质量。
3.粉末涂装:通过电磁力场粉枪,将带电的粉末在聚合物化学交联作用下,飘浮在空气中,由于阴、阳电荷的排斥,颗粒间会避让彼此,从而形成均匀的粉烟,使得粉烪中的每一个粉点都能吸附在工件表面,进一步通过静电吸附效应形成均匀的粉层。
4.固化:涂装件在200-250摄氏度的高温下固化3-5分钟,使粉末熔化、平流、固化成坚韧的防护涂层。
二、优点1.高效率:一次完成涂装。
由于无需溶剂稀释,涂装效率高。
整个涂装过程均由自动设备完成,省去了部分手工操作。
2.良好的装饰效果:涂料颗粒均匀,涂层厚薄均衡。
涂料种类多样,颜色丰富,光泽度可以由全亮到全哑调节,更有透明、珠光、闪光、金属和热感应变色等特种效果。
3.良好的防护效果:涂层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冲击性好、附着力强的特点。
防护性能远超过传统的湿涂工艺。
4.环保:粉体涂装无毒,无溶剂,几乎无有害气体排放,符合现代环保标准。
5.良好的设计灵活性:根据工件形状、大小和生产效率的需要,可以灵活设计涂装线。
虽然粉体涂装有很多优点,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如不能涂装非金属和有绝缘层的材料,固化过程需要耗费大量能源,粉体的回收和利用也是一个问题。
尽管如此,粉体涂装因其高效、环保、节能的特性和出色的装饰和防护性能,仍然受到了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第四章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SiO2的pH=2-3时为电中性(等电点) 1)pH=7时, SiO2带负电,这时SiO2可以 吸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获得改性。 2)若无机物带正电荷(可测),它能吸附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获得改性。 3)在带负电荷的颗粒中加入无机阳离子,使颗 粒由带负电荷变为带正电荷,再加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吸附。 例:
第四章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1、粉体表面处理的目的p49 通过物化学、机械等技术措施,对粉体表面进 行改性后,粉体表面性质发生变化,其表面晶 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 表面吸附、分散性和反应特性等一系列性质都 发生变化,以满足现代化新材料、新工艺和新 技术发展的需要。 例1:不同领域不同目的p49 例2:坤彩化工的云母粉p49 例3:药物的缓释胶囊p49
2、表面改性后材料测试手段 1)p51最后一段 2)改性后材料与改性前材料同时做应用试验,应用后得出产品 的性能判断改性前后优劣。
*粉体表面改性目的,因应用领域不同而异, 总的目的是改善或提高粉体原料的应用性能 (功能),以满足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 展或产品开发的需要。
2、粉体表面改性方法p50使其获得有 机化改性,是最常用的方法。 *无机化合物表面电性质: 无机物 SiO2 TiO2 Fe2O3 Al(OH)3 Mg(OH)2 等电点pH值 2-3 6 7 8.5-10 12.4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处理
7.1 粉体的分散
7.1.1 颗粒间的作用力 7.1.2 颗粒的分散原理 7.1.3 粉体的分散方法 7.1.4 颗粒分散性的表征与评价
7.2 粉体的表面处理
7.2.1 粉体处理的方法及工艺 7.2.2 表面处理剂
1
7.1 粉体的分散
7.1.1 颗粒间的作用力
主要分为短程作用力和长程作用力 短 程 力 作 用 范 围 小 于 2nm , 长 程 力 作 用 范 围 5 ~ 100nm
12
(4)静电分散
静电分散就是给颗粒荷上相同极性的电荷,利用库 仑斥力使颗粒分散,表面处理、电极电压、颗粒粒径 和湿度都是影响静电分散的重要因素
静电分散的时效性不长
13
(5)分散剂分散
分散剂的主要作用:增大颗粒表面电位的绝对值, 提高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增强颗粒间的位阻效应; 调控颗粒表面极性,增强介质对颗粒的润湿性,增强 溶剂化膜作用
两个颗粒互相接触时,受外力作用以及浓度等因素 的影响,吸附层中的物质将重新调整以建立新的平衡。 如果吸附层中的物质为小分子或小离子,它们的扩散 速度很大,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平衡;如果是 长链状的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时,其调整速度非常缓 慢,短时间内难以建立新的平衡,此时颗粒间就会产 生位阻作用。
液体介质中颗粒间的主要长程作用力有:范德华力、 双电层静电作用力、位阻排斥力、溶剂化膜作用力、 疏水作用力以及偶极作用力和磁作用力等
2
(1)范德华作用能及作用力
半 径 分 别 为 R1 和 R2 的 两 个 球 形 颗 粒 , 当 间 距 为 h 时 (h<<R),其作用能UA和作用力F分别为:
UA
判据:Ur=UA+Uel+Us+Ust+UH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处理
=0
完全润湿或称铺展
润湿过程也能够用铺展系数S1/s来表达: S1/s=s/g-(s/l+l/g)=l/g(cos-1)
8
可添加润湿剂或浸润剂,或对粉体进行表面处理, 以改善浸润条件
(3)颗粒悬浮液旳分散状态及判据
两种不同旳分散状态:一种是形成团聚体,即单一 颗粒因为相互吸引,形成较大旳二次颗粒;另一种是 颗粒之间相互排斥,形成稳定旳分散体系
7.2.1 粉体表面处理旳措施及工艺
按实际使用措施,分为表面化学包覆处理、机械化 学处理、胶囊式处理、高能表面处理和沉淀反应表面 处理
15
(1)表面化学包覆处理
A、表面活性剂处理 软团聚和硬团聚旳区别 基本作用:吸附并降低表面张力和胶团化作用 既可湿法进行,也可干法进行或干湿结合
B、偶联剂处理 可提升粉体与其他物质旳相容性,在改善颗粒在有 机高聚物基料中旳分散性旳同步,增强两种不同性质 材料之间旳结合力
A132 R1R2 6h(R1 R2 )
,
F A132 R1R2 6h2 (R1 R2 )
半径为R旳球形颗粒与片状颗粒间旳作用能与作用力
分别为
UA
A132 R 6h
,
F
A132 R 6h2
A132为在液体介质3中颗粒1与颗粒2相互作用旳哈马 克常数
3
(2)双电层静电作用能及作用力
来自于扩散层中旳离子相互接近时产生旳排斥或吸 引作用
10
(2)机械搅拌分散
指经过强烈旳机械搅拌引起液流强湍流运动而造成 颗粒聚团碎解,其必要条件是机械对液流旳剪切力及 压力不小于颗粒间旳黏着力
机械搅拌分散旳时效性不长,即在停止机械作用一 定时间后颗粒可能重新团聚
11
粉体表面改性处理介绍-文档资料
(3)气相法改性 气相法改性是指将改性剂汽化以后与固体颗粒表
面进行接触,在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结合而吸
附在颗粒表面,达到对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由于要将改性剂汽化,一般局限于一些 低分子量、低沸点的改性剂。
干法表面改性设备
目前干法表面改性设备主要有高速加热 式混合机、SLG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 PSC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高速气流冲
图4 HYB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5)流化床式粉体表面改性机
图5 不同形式的流化床
(a) 顶喷式 (b) 底喷式 (c)Wurster式 (d) 侧喷旋转式
2)表面改性的分类
包覆处理改性 表面化学包覆
沉淀反应包膜 胶囊化处理
机械化学改性,等
包覆处理改性 包覆 也称涂敷,利用有机高聚物或树脂等对粉体
(1)干法改性 干法改性是指颗粒在干态下在表面改性设备中首先进 行分散,然后通过喷洒合适的改性剂或改性剂溶液,在一 定温度下使改性剂作用于颗粒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改性剂 包覆层,达到对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方法。这种改性 方法具有简便灵活,适应面广,工艺简单,成本低,改性
后可直接得到产品,易于连续化、自动化等优点,但是在
粉体表面改性
概述
1)定义
表面改性 是指利用各类材料或助剂,采用物理、 化学 等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 善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物理技术性能,如表面晶体 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
反应特性等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
的需要。
2) 表面改性的目的
化学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 机械物理方法
其它表面改性方法
粉体工程粉体表面改性
• (2)表面改性剂的配方
--品种:选择能够化学吸附的改性剂;根据用途来选择 (如塑料、橡胶、油性涂料选亲油型;电缆绝缘考虑介 电性能及点阻率;水性涂料选亲水性);避免改性剂造 成体系中其他组分功能的失效;改性剂分解温度高于加 工温度;考虑改性剂水溶性决定改性工艺;价格和环境 因素也要考虑。
变为新生表面的表面能。 粉体的表面能与以下两点关系很大: (1)表面改性剂和粉体表面的作用 (2)粉体的应用性能; 通常:表面能越高,吸附性越强,越容易团聚,越
不易在高聚物中均匀分散。对无机填料进行有机 表面改性实际上就是降低其表面能,使其不产生 团聚。
四 粉体表面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3、表面润湿性; 接触角。杨氏方程。
• 与粉体应用及表面改性有关的粉体表面及界面特性主 要有:比表面积、表面能、表面化学组成、晶体结构、 官能团、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孔隙结构和孔径分 布等。
• 1、比表面积; • 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单位为m2/g或cm2/g。是确定表
面改性剂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比表面积越大,达到 同样包覆率所需的表面改性剂的用量就越多。 • 设Sw代表粉体物料的比表面积,d代表颗粒粉体物料 的平均直径,则有以下关系存在: Sw=K/ρd
举例:纳米TiO2/硅藻土
制备工艺
提纯
硅藻土
制浆
水解
沉淀反应
洗涤过滤
干燥
煅烧
配制
钛的无机化合物
样品
实验室改性装置
SEM表面形貌
TEM剖面分析
A
B
0.9μm
250 nm
40 nm
0.6μm
0.9μm
2.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 2.4机械力化学
• 利用超细粉碎及其它强烈机械作用对粉体表面 进行激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的晶体结 构、化学吸附和反应活性(增加表面活性点或活 性基团)等
【精品文章】一文认识机械化学法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一文认识机械化学法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是指利用各类材料或助剂,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善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物理技术性能,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分类方法依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异,下面小编就机械化学法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行介绍。
一、粉体表面改性方法概述
目前,粉体改性方法按照改性工艺性质分类,主要分为6类,表面覆盖改性、表面化学改性、机械化学法改性、胶囊式改性、高能处理改性、沉淀反应改性。
(1)表面覆盖改性
表面覆盖改性是利用表面活性剂使高分子、无机物、有机物等覆盖于粉体表面,达到表面改性。
表面覆盖法改性纳米碳酸钙结构图
(2)表面化学改性
表面化学改性是利用表面改性剂与粉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或化学吸附的方式完成,使其表面产生新的机能。
表面化学改性示意图
(3)机械化学法改性
机械化学法改性是通过粉碎、磨碎、摩擦等方法增强粒子的表面活性,具有强活性的粉体表面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附着,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技术管理套表}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20 0.3
WITH CH-1 80 1 20 0.3
SCREW SPEED(rpm) OUTPUT(kg/hour) COLOUR STRENGTH ELONGATION(%) TENSILE STRENGTH(Mpa)
40
80
2.97 7.14
\
-2.5%
15
8.8
40
80
2.98 7.36
用量 ( % )
100
0
1
2
3
4
5
6
7
超分散剂的降粘作用
14 剪切粘度Pa. s
12 10 8 6
10% HTPCL 5% JTPCL
20% CTPCL 15% ZTPCL—C1 10% STPCL
5% ZTPCL—1 10% ZTPCL—C3
4
2
0
0.1
1
10
剪切速率
-1
s
100
1000
锚固基团对流变曲线的影响
88995555
CH-5 HYPERDISPERSANT
4
3.75
3
4
CH-11B HYPERDISPERSANT
1.25
CH-22 HYPERDISPERSANT
1
ANTIOXIDANT
22332222
ALIPHATIC DISTILLATE 6 10
6
凡立水配方
CONVENTIONAL
WITH CH-5
CONVENTIONAL 35
48 7 10
36% CONTROL BLUE MILLBASE
32
50% CH-5 BLUE MILLBASE
粉体表面改性处理介绍
2)有机酸及其盐类改性剂
❖高级脂肪酸及其盐 结构通式:RCOOH 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结构和聚合物分子结
构相似,与聚合物基料有一定的相容性。分子一 端为羧基,可与无机填料或颜料表面发生物理、 化学吸附作用,另一端为长链烷基(C16-C18)
作用: 用高级脂肪酸及其盐(如硬脂酸)处理无机填料
或颜料,有一定的表面处理效果 可改善无机填料或颜料与高聚物基料的亲和性, 提高其在高聚物基料中的分散度。 本身具有润滑作用,可使复合体系内摩擦力减
(1)干法改性 干法改性是指颗粒在干态下在表面改性设备中首先进
行分散,然后通过喷洒合适的改性剂或改性剂溶液,在一 定温度下使改性剂作用于颗粒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改性剂 包覆层,达到对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方法。这种改性 方法具有简便灵活,适应面广,工艺简单,成本低,改性 后可直接得到产品,易于连续化、自动化等优点,但是在 改性过程中对颗粒难以做到处理均一、颗粒表面改性层可 控等目的。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概述
1)定义
粉体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是指利用各类材料或助剂,采用物理、 化学 等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 善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物理技术性能,如表面晶体 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 反应特性等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 的需要。
亲水基的性质
硅烷偶联剂亲水基也称水解性基团,遇水可分解成 活性硅醇(≡Si-OH),通过硅醇和无机矿物表面反应, 形成化学结合或吸附于矿物表面 X为—OCH3和—OC2H5,水解速度缓慢,产物
醇为中性物质,用水介质进行表面改性。 X为—OC2H4OCH3基团,不仅保留水解性,还
能提高水溶性、亲水性,应用更为方便
粉体表面改性及分散技术
1、纳米粉体的分散重要性
纳米粉体稳定分散在各种液相介质形成的分散体本身往往 就是十分重要的产品。如将某些具有特殊电磁性的纳米粉 体分散在液相介质中可制成导电料浆或磁性浆料;将纳米 TiO2粉体分散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中可以制成具有抗紫外、 自清洁或光催化等特殊功能的涂料;这些产品的性能与纳 米粉体的分散状况密切相关。
3、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
4、环境保护
某些公认的对健康有害的原料,如石棉,对人体健康有害主要 在于其生理活性;一是细而长的纤维形状(长度为5-100微米, 直径3微米以下的纤维)在细胞中特别具有活性;二是石棉表面 的极性点(这些极性点主要是OH-官能团)容易与构成生物要素 的氨基酸蛋白酶的极性基键合。如果这两个因素在细胞中起主导 作用的话,那么就可以认为表面改性有可能改变石棉的生理活性。 可用对人体无害和对环境不构成污染,又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其 他化学物质覆盖、封闭其表面的活性点OH-。
1、粉体的用途
在橡胶、塑料、涂料、胶粘剂等高分子材料工业及高 聚物基复合材料领域中,无机粉体填料占有很重要的 地位。如碳酸钙、高岭土、氢氧化铝、云母、石棉、 石英、硅藻土、白碳黑等等,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还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刚性和尺寸稳定性,改善材料 的力学性能并赋予材料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 耐腐蚀性、耐侯性、阻燃性和绝缘性等。
2、纳米粉体分散改性的目的
粉体表面改性及分散技术
主要内容
一.粉体表面改性 二.纳米粉体表面改性 三.超分散剂
超细粉体分类
分类
直径
原子数目
微米粉体
>1m
>1011
亚微米粉体 100nm~1 m 108
特征 体效应 体效应
纳米粉体 100nm~10nm 105 尺寸与表 1nm
粉体湿法剥片
粉体湿法剥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粉体湿法剥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物料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它通过在粉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从而改善粉体的流动性、稳定性和耐磨性,提高其加工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体湿法剥片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
一、粉体湿法剥片技术原理粉体湿法剥片技术是一种通过在粉体表面形成一层结晶或非晶的薄膜,从而改善粉体性质的方法。
通常采用溶液浸渍、溶胶-凝胶法、沉积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在这些方法中,主要的处理物质为有机、无机溶剂或其水溶液,以及表面活性剂和助剂。
在粉体湿法剥片技术中,溶液中的溶质通过浸渍、吸附等作用进入粉体表面孔隙或结晶缺陷处,达到改善粉体性质的目的。
这些溶质在粉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薄膜,从而增加了粉体的表面能、表面密度、表面疏水性等性质。
这些改善了的性质使得粉体在流动、贮存、搅拌等过程中更加稳定和易于处理。
粉体湿法剥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工领域:用于改善有机或无机粉体的流动性、储存稳定性和加工性能。
采用湿法剥片技术处理的颜料、填料、药品等产品,可以提高其分散性、溶解速度和可挥发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医药领域:用于制备各种粉末剂、颗粒剂或片剂。
通过湿法剥片技术处理药用原料粉末,可以改善药品的溶解速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提高药效和减少副作用。
3. 食品领域:用于改善食品添加剂或原料的性质。
通过湿法剥片技术处理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可溶性和色泽,改善食品口感和外观。
4. 材料科学领域:用于提高材料表面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湿法剥片技术处理矿石、陶瓷粉末、金属粉末等材料,可以增强其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导电性,扩展材料的应用领域和提高性能。
粉体湿法剥片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改善粉体性质:通过在粉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可以改善粉体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加工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嘿,你问粉体表面处理技术?这事儿还挺有意思呢!咱就来唠唠。
这粉体啊,就像一群小不点儿,到处乱跑。
要是不处理一下它们的表面,那可不行。
为啥呢?因为粉体的表面会影响它们的性能啊。
比如说,有的粉体容易吸水,有的粉体容易结块,有的粉体颜色不好看。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技术来解决。
那粉体表面处理技术都有啥呢?首先呢,有一种叫包覆的方法。
就像给粉体穿上一件衣服一样,把一种材料裹在粉体的表面。
这样可以改变粉体的性能,比如说让它更防水、更耐磨、更漂亮。
可以用各种材料来包覆粉体,像有机物啊、无机物啊啥的。
然后呢,还有一种叫改性的方法。
就是把粉体的表面改一改,让它变得更适合某种用途。
比如说,把粉体的表面变得更亲水,这样它就能在水里更好地分散;或者把粉体的表面变得更亲油,这样它就能在油里更好地溶解。
改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化学方法啊、物理方法啊啥的。
还有啊,有一种叫表面活化的方法。
就是让粉体的表面变得更活泼,更容易和其他材料结合。
比如说,用一些特殊的试剂来处理粉体的表面,让它带上一些活性基团。
这样粉体就能和其他材料更好地反应,形成更强的结合力。
哎呀,粉体表面处理技术可真是五花八门啊!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粉体和不同的用途。
要想用好这些技术,就得了解粉体的性质和需求,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
下次你要是看到粉体,就会知道它们的表面可能经过了什么样的处理啦。
加油吧!。
粉体工程技术手册
粉体工程技术手册1. 简介粉体工程技术手册是一本系统介绍粉体工程的专业手册,旨在为从事粉体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全面而详细的技术指导。
本手册将涵盖粉体的基本理论、工艺和应用,深入探讨粉体的特性、制备、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粉体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实践应用。
2. 粉体特性2.1 粉体的定义和分类粉体是指固体颗粒的集合体,具有特定的粒径和表面特性。
根据颗粒大小,粉体可分为颗粒、微粉和纳米粉体等。
不同颗粒大小对粉体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2.2 粉体性质表征粉体的性质表征是粉体工程研究的基础,包括粒径分布、粒形和比表面积等参数。
常用的表征方法有激光粒度分析仪、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测试仪等。
2.3 粉体流动性粉体流动性对于粉体的输送、混合和包装等工艺过程至关重要。
松装密度、堆积角和流动性指数是评价粉体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其测定和改善方法是粉体工程研究的重点之一。
3. 粉体制备技术3.1 粉体制备方法粉体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常见的粉体制备方法有机械合成、溶胶-凝胶法和气相法等,每种制备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粉体类型和工艺条件。
3.2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粉体表面处理技术的目的是改善粉体的表面性能,提高粉体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涂覆、改性和包覆等,这些方法能够改变粉体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
3.3 粉体纳米化技术粉体纳米化技术是粉体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通过控制合适的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将粉体转化为纳米颗粒。
纳米粉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4. 粉体工艺与应用4.1 粉体混合与分散技术粉体混合和分散技术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工艺,其目的是将不同粉体均匀混合或将粉体分散于基体中。
常见的混合和分散设备有搅拌器、球磨机和超声波分散器等。
4.2 粉体造粒技术粉体造粒技术是将粉体颗粒进行成型和固化的过程,常见的造粒方法有压片法、喷雾干燥法和烧结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湿分散剂的常见类型
• 1)水性体系 聚磷酸盐 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聚合 物 • 2)非水分散体系 天然高分 子 合成高分子 偶联 剂
传统润湿分散剂的局限性
• 1)亲水基结合力不强,易脱附 表面性质设计 • 2)亲油基为正构烷烃,相容性欠佳 介质 • 3)亲油基太短,位阻不够 子 起亲水作用,不为颜料 非极性基团,不适应极性
影响粉末分散性的基本因素
不可更改因素 粉体材料的化学成分 粉体形貌 粒径与粒径分布 可更改因素(提高分散性的手段) 1)干燥 工艺 2)表面处理剂(改变表面能, 表面酸 碱性 表面张力,表面化学位,表面官能团) 3)润湿分散剂(改 变粉末/介质界面张力,降低界面自由能,提高分散稳定性)
粉体分散领域的研究课题
tgθ=Ma
直线 θ
Ca Ce
2.0
Xap(mg/m
2
磁粉)
起始配比1:1 起始配比1:1.3 起始配比1:2
2.0 Xap(mg/m 2磁粉)
1.5
1.5
起始配比 1:1. 1:2 起始配比 3 起始配比 1:1
1.0
1.0
0.5
0.5
Ce(%) 0 1 2 3 4 5 6 7 8 9
Ce(%) 0 1 2 3 4 5 6 7 8 9
粉体表面改性剂
• 偶联剂 硅烷类;钛酸脂、铝酸脂、锆 酸脂类 • 表面活性剂(离子型、非离子型) • 有机聚合物、有机硅 • 不饱和有机酸、丙烯酸树脂 • 氢氧化物及其盐 • 超分散剂
颜料的表面处理
------超分散剂技术
超细粉末的分散性
粉末分散性的具体表现 粉末分散的难易程 度 ……决定加工能耗与时耗 分散粉 体的稳定性 ……决定储存稳定性及最终实用性 能 抗絮凝,抗沉降,抗浮色等 流动性,流平性,遮 盖力 光泽,亮度,着色强度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Mn=700)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参数 (Mn=7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Mn=1500)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参数 (Mn=1500)
起始配比
2
X
2
Ma
Ca(%) δ(nm) δth(nm)
X (mg/m 磁粉表面)
2
Ma (mg/m 磁粉表面) 10.4 11.3 9.81 10.5
碳链长度不超过18个碳原
超分散剂的锚固基团
• 锚固基团取代亲水基 针对颜料表面设计 • (1)强极性表面 单点化学键结合 • (2)弱极性表面 多点氢键结合 • (3)非极性表面 表面增效剂
超分散剂的溶剂化链
• 1)单端官能化 • 2)相容性可调 单体种类及配比 溶 解度参数 容剂 化链极性 相似 相容原则 • 3)容剂化链长度 分子量控制
粉末表面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表面处理剂的选择及其吸附机理 表面处理剂与介质及其它表面活性 物质之间的竞争吸附,吸附层 结构 表面处理剂与分散介质的相互作用 表面处理工艺与设备
关键:表面处
理剂(润湿分散剂)
CH系列超分散剂
--结构特征与应用特点
颜料分散的基本过程
• 1)润湿过程 角 • 2)破碎过程 平衡 • 3)稳定过程 分散稳定的基本特征 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润湿 外力作用;粒子团聚与破碎
Ca (%) 18.3 17.8 18.3 18.1
δ (nm) 11.8 12.9 11.2 12.0
δth (nm) 11.4
(mg/m 磁粉表面) (mg/m 磁粉表面)
1:2.0 1:1.3 1:1.0
1.74 1.90 2.14
9.14 12.1 14.6
19.0 10.4 15.7 13.8 14.6 16.6 5.32
超分散剂的吸附形态
超分散剂在强极性 表面的单点化学吸附
超分散剂在弱极性 表面的多点氢键吸附
超分散剂通过表面增 效剂在非极性表面吸附
超分散剂作用机理示意图
锚固基团
颗粒
颗粒
溶剂化链
超分散剂的吸附性能
Rehacek方法
Xap
MaCa
Xap Mo(Co Ce) X MoCo ( Mo X Xsolv)Ce Ma X Xsolv Ca X / Ma Xap Ma (Ca Ce) Ma / ( s )
影响分散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润湿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 1)降低液 / 固界面张力 • 2)电荷稳定机理 • 3)空间稳定机理 渗透排斥理论 双电层理论 熵排斥理论
2r d VR N S KT ( d )2 4 H H VR RTBCa 2 ( )2 3r 2 3 2 2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影响粉体性能的基本因素
粉末材料的化学成分 粉末材料的晶体结构 粉末材料的形貌特征 粒径 粒径分布 形状 粉末材料的表面性质 表面能 表面张力 表面化 学位 表面官能团 表面酸碱性
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
• 增加相容性 • 提高分散性 • 赋予新功能 耐侯性 耐热性 • 提高附加值 • 控制释放 • 环境保护
1:2.0 1:1.3 1:1.0 平均
1.89 2.01 1.80 1.90
超分散剂作用体系的流变性能
2,200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0 0.5 1 1.5 2 2.5 3 用量 ( % ) 3.5 4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 涂敷改性(冷法、热法) 石英砂涂敷树脂,提高铸造 时粘结性 • 表面化学改性(主要方法) 颗粒表面性质、改性剂种 类、用量用法及工艺设备与操作条件 • 沉淀反应改性(钛白、云母) • 机械化学改性 • 高能改性、酸碱处理等
粉体表面改性设备
• 高速混合(捏和)机 • HYB高速气流冲击式粉体表面处理机 械制作所) • 球磨机、砂磨机 • 液相表面处理 • 喷雾表面处理 (东京理科大学、奈良机
着色力
改性技术的内容与发展趋势
• 粉体表面该性的原理和方法 • 表面改性剂 • 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 • 改性过程的控制与产品检测技术 • 表面性能设计 • 改性产品年增长15% • 新型表面改性剂及改性设备 • 超细化、活性化及晶体结构复杂化统一
粉体的表面及界面性质
• 比表面积 平均粒径) • 表面能 • 表面官能团 • 表面润湿性(接触角) • 表面电性能 比表面积=形状因子/(密度X 表面能=表面张力X比表面积 种类、数量与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