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题型和15个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西经练习题

西经练习题

西经练习题一、名词解释供求定理: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叫竞争市场,有时候竞争市场也叫做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有三个特征: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企业可以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市场。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消费物价指数: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

二、单选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效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穷欲望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C )方向变动,均衡数量()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方向变动,均衡数量()方向变动。

A.反同同同B.同反同同C.同同反同D.同同同反3、在下列需求价格弹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需求量变动比率对价格变动比率的反应程度B.价格变动比率对需求量变动比率的反应程度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4、两种商品消费的最优组合是(B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交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A.A VC>SMC中的那部分A VC曲线B.AC>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C.SMC≥A VC中的那部分SMC曲线D.SMC≥AC中的那部分SMC曲线6、一个行业有较多厂商,每个厂商销售的产品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A)A.垄断竞争B.完全垄断C.完全竞争D.寡头垄断7、下列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D.生产企业今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拖拉机8、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的是(B )A.总供给B.总需求C.物价总水平D.货币总供给9、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是( A )A.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仍然在增加B.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总需求并不增加C.资源未得到充任利用,总需求仍然在增加D.资源未得到充任利用,总需求并不增加10、经济增长通过(B )来反映。

西经名词解释和大题

西经名词解释和大题

名词解释1、无差异曲线:指能够使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所形成的轨迹。

2、等产量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3、边际收益:以MR表示,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化,MR=△TR/△Q=dTR/dQ。

4、边际替代率:(MRS)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的食品支出占其总收入的比例。

恩格尔定律是指这一系数是递减的。

6、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用来测度在维持产出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能够减少的另一要素投入量。

7、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8、边际消费倾向:将消费的变化量△C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DI的比值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通常用MPC表示。

简答题1、完全竞争市场的构成条件:a、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产品是同质的,c、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d、信息是完全的。

2、除商品价格外,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还有: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收入,c、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预期,e、除以上因素可能还有人口结构、传统、气候、时间等因素影响。

3、试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即“丰收悖论”)出现的原因。

谷贱伤农是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会减少。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而供给弹性较高。

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粮食的产量会有很大的波动,价格也会起伏不定。

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下一年农产品的供应量。

农产品的供应量和价格经常起伏波动,说明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很大;而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他的需求弹性较低。

如图,丰收时,供给曲线由S右移到S1,均衡点由原来的E变成E1,由于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当价格由P1降到P2时,需求量仅仅由Q1升高到Q2。

西经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西经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该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3价格上限: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价格上限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4价格下限: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

价格下限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5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意愿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8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9市场失灵: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并不现实,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10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1.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偏好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12.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指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

1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减弱。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经统考 名词解释(整理后)

西经统考 名词解释(整理后)

重点名词解释归纳微观部分支持价格市场出清无差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替代率恩格尔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劣等品吉芬商品消费者剩余攀比效应连带外部效应虚荣效应风险溢价风险规避者(偏好者、中性者)等产量线----------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联合生产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势力勒纳指数自然垄断双边垄断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两部收费制垄断竞争----------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寡头垄断卡特尔折拗的需求曲线上策均衡极大化极小策略以牙还牙策略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引致需求边际收益产出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契约曲线一般均衡/局部均衡生产可能性边界比较优势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委托代理问题效率工资理论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公共物品套利反馈效应弹性(不同需求和供给弹性)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显示性偏好拉、派指数收入、替代效应期望效用----------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连带外部效应(攀比、虚荣效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风险厌恶、中性、偏好边际技术替代率里昂惕夫生产函数规模报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沉没成本生产者剩余范围经济、范围不经济经济租金转嫁因子无谓损失反托拉斯法垄断势力(勒纳指数)搭售----------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价格歧视(一级、二级、三级)重复博弈两部收费制纳什均衡策略性行为卡特尔囚徒困境帕累托效率边际收益产出效用可能性边界契约曲线柠檬市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道德风险可转让排放许可证委托-代理问题----------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简答题形式出现的知识点或问题1.举例说明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在短期的区别,并说明其影响因素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差异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4.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5.边际效用递减对需求规律的解释6.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少的水却非常便宜。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经简答题(名词解释)1、需求:经济学上所说的需求是指市场上的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可能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有购买的愿望;二是消费者具有购买这种商品的能力。

(第一章)2、弹性:弹性描述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程度。

(第二章)3、消费者均衡:指的是一个有理性的消费者所采取的均衡购买行为。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固定不变,消费者从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例都相同。

(第三章:效用论)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特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这就被称作消费者剩余。

(第三章)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物品消费中,获得的总效用的增量。

(第三章)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同等程度的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特点:1、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2、离远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序数效用越大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 (第三章)7、替代效应:指从原来的均衡点a到假想的预算线相对应的均衡点c的移动,即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对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

8、收入效应: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改变(以增加购买降价的商品替代价格不变的商品),成为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

9、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对一种生产要素每次增加相同的数量,最初这种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会使产量绝对递减。

(第四章生产理论)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另外一种生产数量之比。

11、生产扩展线:随着货币成本的增加,厂商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者均衡点,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张线。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微观部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19.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1.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6.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着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是市场.30.需求量:买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西经名词解释

西经名词解释

西经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总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

2、长期:所有要素都可以发生改变的时期。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有价证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行为。

4、完全垄断:只有一家企业生产和销售没有很近的替代品的一种市场机构。

5、无差异曲线:具有相同偏好程度的不同消费束的轨迹。

(2)
6、技术效率: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

7、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当生产进入一定阶段之后,当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呈递减趋势。

(2)
8、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9、流动性陷阱:在任一给定的较低利率水平上,公众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存量,因此,增加货币供给不会改变国民收入。

(2)
10、机会成本:用所有选择总的次佳选择来度量的价值,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价值。

(2)
1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12、完全竞争:无数企业生产同质商品的一种市场结构类型,在这种市场上,要具有完全的自由流动性、信息充分完全。

13、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给量与价格呈正向变化关系。

14、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旨在使国民经济更加平稳运行以实现经济目标的财政政策,亦称“稳定性财政政策”。

15、挤出效应:增加政府支出后导致利率上升,进而挤走私人投资,从而均衡国民收入不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1.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消费者对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2.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界定清晰,并且界定产权而发生的协商或谈判等活动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在具有外部性的市场上,无论初始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3.显示偏好强定理: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如果(X1,X2)是(Y1,Y2)的显示偏好(直接或间接),且(X1,X2)和(Y1,Y2)不同,则(Y1,Y2)不可能是(X1,X2)的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4.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5.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6.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7.逆向选择: 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8.需求价格弹性: 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9外部经济: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10.道德风险:是市场的一方不知道另一方行动的情形.11.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西经

西经

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4.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科技条件写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5.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6.需求定理: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7.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8.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其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9.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2.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3.长期总成本:LTC是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14.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1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商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西方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西方经济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

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西经名词解释

西经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价格歧视:为获得更大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

3.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物品。

4.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5.隐性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总价格。

6.机会成本:当指单一资源有两种以上用途时,使用他的人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7.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8.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的量。

9.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属于隐成本,不包括在经济利润中。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规律)当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并超过特定值时,赠机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1.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12外部性:单位经济行为人的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非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而无法通过价格补偿。

13.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结果最终都是有效的。

1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

15.稀缺性:在给定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1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

西经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西经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成同向变动。

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成反向变动。

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短期中,在生产技术不变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增加的总产量首先递增,然后递减,最后绝对减少。

5.机会成本:所放弃的用途就是把资金用于一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6.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

7.短期均衡分析: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将产权赋予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没有什么差异,双方之间的谈判和交易会带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这就是科斯定理。

9.“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下,可以导致整个经济达到一般均衡,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0.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

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指不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

非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1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差不多同时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组成;这种变动重复出现。

12.自然失业:是指由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3.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和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表示。

14.总需求:是指给定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想要支出的总额。

15.汇率效应: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

西经名词简答论述

西经名词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题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7.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8.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9.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10.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1.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2.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13.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14.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求满足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2.稀缺性: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3.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4. 规范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5. 均衡分析:假定外界诸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6. 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的趋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方案.7.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8.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供求理论市场:是某种商品与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着。

9.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10.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11. 供给名词解释:卖着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12. 供给定理名词解释: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13.平衡名词解释: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化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状态。

市场均衡是指价格达到供求水平的状态。

均衡分析考察均衡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稀缺性:指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发生商品的最大组合。

3.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4.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的市场经济制度。

5.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制定分配规则的经济制度。

6.混合经济制度:指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

7.微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8.宏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1.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

3.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4.需求量变动:指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变动。

5.需求变动:指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变动。

6.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7.供给曲线:指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

8.供给函数: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9.均衡:指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10.供给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和简答

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和简答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2.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5.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7.需求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10.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11.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平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2.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14.四个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且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市场机构。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的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One: Definitions(3 pts each, 15pts in total)
1.The opportunity cos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n action is the highest-valued alternative forgone. opportunity cost is a ratio.
2.Indifference curve
An indifference is a line that shows combinations of goods among which a consumer is indifferent.
3.Deflation
A persistently falling price level is called deflation.
4.Potential GDP
At the equilibrium quantity of labor, the economy is at full employment, and the quantity of real GDP at full the employment is potential GDP.
5.Ma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global economy.
6.Marginal cost
The marginal cost of a good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one more unit of it. 7.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s the rate at which a person will give up good y to get an additional unit of good x while remaining.
8.Inflation
A persistently rising price level is called inflation.
9.Long-run Phillips curve
The Long-run Phillips curve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when the actual inflation rate equals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10.Economics
Is the social sciences that studies the choices that individuals, businesses governments, and entire societies make as they cope with scanty and the incentives influence and reconcile those choices.
11 Marginal benefit.
The marginal benefit from a good or service is the benefit received from consuming one more unit of it .the benefit is subjective.
11.A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A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s a general tendency for a person to be willing to give up less of good y to get one more unit of good x,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maining indifferent as the quantity of x incteases.
12.Perfect competition
A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s a general tendency for a person to be willing to give up less of good y to get one more unit of good x,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maining indifferent as the quantity of x incteases.
13.Perfect competition
Many firms sell identical products to many buyers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on entry into the market
Established firms have no advantage over new ones
Sellers and buyers are well information about prices
14.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ntra in a given time period.
15.Short-run Phillips curve
The Short-run Phillips curve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holding constant
Part Two: Multiple Choice (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best answers among the choices given in each question and then blacken it on your answer sheet. 1 points each, 30 points in total)
Part Three: TRUE or FALSE (2 pts each, 20pts in total)
Part Four: News Based Questions ( 4points each, 20 points in total)
Part Five Draw Figures To Illustrate The Issues Showed Below
(5 points each, 15 points in to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