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事件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杀事件引发的思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备受关注,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现状、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以及学校和教师对预防和调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自杀因素对策

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不能正确认识,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去解决,往往加剧了青少年心理问题,再者,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者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在2009年有多起中学生自杀事件:

3月26日晚8时许,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宋林在家中坠楼身亡。这名16岁中学生的死在当地引发了一场风波,家属认为是学校老师“逼”得孩子走上了绝路,进而连续多日在校门前聚集。而网上则同时盛传着导致这起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家长没有“及时”“足量”给老师送礼,所以宋林被老师赶出了课堂。校方负责人称警方尚未做出最后结论,而校方的调查尚未进行。

3月15日上午9时30分许,湖南湘潭县某中学高三女生肖容从学生公寓6楼楼顶纵身跳下,18岁的生命之花从此凋落。据一位室友回忆,“3月14日当晚,大家天南海北,聊得非常开心。肖容突然冒出了一句,‘要是我明天死了,你们会不会哭?’大家都当这是一句玩笑话,都一笑了之。”谁都没有想到,这竟是肖容内心的“死亡魔咒”。事后,警方和学校在肖容的遗物中找到了一本日记。“日记写得很消极,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和对亲情的渴望,有的句子还是从网络上摘抄下来的。”一个花季少女为何会以这样极端的方式了却自己年轻的生命呢?

3月8日凌晨2点左右,江苏常州北郊中学高一学生刘小江在自己家里跳楼身亡。据知情人介绍,当晚刘小江父母没有和小江发生任何争吵和矛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说,在班里刘小江人缘非常好,开朗活泼乐观,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很刻苦。当记者打开刘小江的QQ空间时,发现在他的空间日志内有死的念头。在3月7日22时59分所写的日志内,他这样写道:“我想死是有一段历史的了,只不过之前受到诸多事的牵制一直未实施……”而关于自己以后的理想,刘小江则这么写道:“我的梦想吗,开个不为赚钱的咖啡店啥的,但是许多声音说:不!你要好好读书!读大学!硕士!博士!最后出国!……累了/我先走一步了/生命是我的/没有人能为我决定……”。

2月16日上午11时50分左右,广东东莞高级中学一名高一女生黄同学从教学楼6楼跳下,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东莞高级中学学生告诉记者,高一学生间传闻黄同学学习压力大,上高中后一直闷闷不乐。有学生称,黄同学曾透露自己几年前就萌生过自杀念头。

面对这些凋谢的花朵,我们不能不感到痛心、感到惋惜。这些学生最后选择自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只能以死来求得解脱。通过上面的几则案例,我们可以窥到当今教育的一些盲点,现在学生是温室里的花朵,过于脆弱,经不起过强的压力,产生心理阴影,而选择了这条不归路。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但还存在片面性、表面性,有时甚至固执己见。

其情感的明显特征是充满热情和激情,但两极性明显,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思维的狭隘性使中学生感到“走投无路”,而情绪的高亢与两极性,又决定了他们极易采取极端的手段来处理问题。这可能是中学生自杀的又一个重要心理根源。在案例中江苏常州北郊中学高一学生刘小江在班里刘小江人缘非常好,开朗活泼乐观,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很刻苦。可在QQ空间里发现在他的空间日志内有死的念头。他有很多梦想一直未实施……”以后的理想是开个不为赚钱的咖啡店,但是许多声音说:不!你要好好读书!读大学!硕士!博士!最后出国!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求学生必须考个好分数,一定要考上好大学......把人生的希望完全放在“必须”和“一定”的赌注上,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一心一意为上大学而学。但是如今激烈的竞争中,一旦失利,学生就应付不了了,以致于酿出祸端。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能对外界作出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正确地认识和适应现实。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对周围事物有正确、客观地认识,基本适应学校生活和周围环境,并能做出良好的反应;有学习的自觉性,能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1.2 情绪健康稳定。心理健康的学生心胸开阔、情绪乐观稳定,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情感考验,并理智地作出相应的反应。

1.3 自我意识水平与自己的年龄特征相符。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有与自己年龄相符合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并在客观地作出自我评估的基础上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还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1.4 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能与周围人,特别是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保持较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1.5 行为正常,乐于学习和工作。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并与心理活动处于协调统一之中,行为反应的强度与刺激强度一致,行为方式与角色一致,乐于学习和工作并充分地发挥潜力,克服困难,争取获得最大的成绩。

以上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往往是在其中一两个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2.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现今,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