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之教育科举附经典选择练习题15页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官制(超实用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官制(超实用课件)

( ×)
状 (全国3)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
元 高级别的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
一、找 (考点) 二、辨 (易错) 三、判断(正误)
同乡会,县省都,秀鞠躬,案子解决会公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 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 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 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 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 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 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 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 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 到皇帝的赏赐。
试 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 )

一、找 (考点)
关 乡 (六校联考)B.童生试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只
斩 试 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 ×)

二、辨 (易错)
会 试
(高三统考)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 一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
(× )

2021高考备考:必考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以及配套习题

2021高考备考:必考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以及配套习题

2021高考备考:必考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以及配套习题释义汉代选拔官史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举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也是汉代选拔官史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史任用属史,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科举制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

明朝明朝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共分四级(见后表)。

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定制。

隋文帝废除世袭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

炀帝时始置进士科。

唐代置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置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

诸科之中,为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

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

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

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经义。

元、明、清均用其法。

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需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止八股。

变法失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

(二)明清科举简表科别内容项目考场生员及监生举人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解元释义明、清两代时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

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

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者隶州、厅)试与院试三个阶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带答案)PPT精品文档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带答案)PPT精品文档

为-------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
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
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
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
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
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
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考试,学习------再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原创带答案)4 科举及教育
1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确立于-----,完备于------,兴盛于----、----两朝, 废除于------,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 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隋朝
2唐朝
3宋朝
1元 2乡、会、殿
15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如一鼎之三足, 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加------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加------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官职。《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 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 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 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童生试
2地方科举
3县试、府试和院试
4生员(秀才)
5童生
7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举 行的科举考试,因在秋天八月举行,故又 称 ---------(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第一名叫--------。
1省城(包括京城)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校
中国古代各级学校名称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 庠序称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 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 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 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 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经】指通晓经学,经学多指儒家经典。【明法】指通晓法律,能解决问题;
【尤异】指官吏政绩最好的。
【治剧】能治理好困难重重的郡县。
【兵法】指能征善战和通晓兵法。
【阴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懂得祛灾降魔。
【茂才】西汉称秀才,东汉后因避刘秀讳而称茂才,其义为“才能优异”,茂才为 州举。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察举制度
汉代察举主要科目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官
中国古代学官名称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 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 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微课课件】古文化常识之科举(高中语文)

【微课课件】古文化常识之科举(高中语文)

院试
• 院试是古代科举的资格考试,考试地点通 常设在各县的书院,因此称“院试”。
• 院试相当于今天县(区)一级的内部统考, 考生考试合格后取得生员(也叫“秀才”) 资格(类似今天取得了教师资格证),方 能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 参加院试的考生,年龄不分大小,都称为 “童生”,因此“院试”也叫“童试”。
乡试
• 乡试是古代正规考试的第一场考试,考试 地点通常是在省城。因为是各乡(相当于 今天的县/区一级)的秀才的统考,因此叫 “乡试”。
• 乡试被录取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被 称为“解元”。
• 我们前面提到的“唐解元”就是唐伯虎取 得乡试考试第一名以后别人对他的尊称。
关于“举人”
• 举人,全省统考优秀被录者。 • 其实在古代,能考到举人已经相当了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
古文化常识之科举
2020/6/29
唐伯虎为什么叫“唐解元”?
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因其在寅年、寅月、寅日出生,故取名“寅”。
“科举”的由来
• 科举,古代封建王朝通过 考试选拨官吏的一种制度。
• 成熟的科举考试从隋朝隋 炀帝时期开始,到清朝光 绪年间止,历时一千三百 多年。
• 古代科举由尚书省辖下的 礼部主管,通常分为四级。
考考你
• 判断题:下列哪些成语的意思或者出处与 “科举”有关?相关的打√,无关的打×。
• 金榜题名( ) • 名落孙山( ) • 春风得意( ) • 独占鳌头( ) • 蟾宫折挂( ) • 衣锦还乡( ) • 答案及详解请登录以下网址查阅:
• /kuaileyuwen2015
要不然范进也不会在得知自己在屡屡失败才 终于考上后高 兴得疯了。 • 中举,意味着你有 资格当官了,正式 成为政府公务人员 了,至于什么时候 上岗……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之教育科举附经典选择练习题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之教育科举附经典选择练习题

书院
唐宋—明 清
一种独立 的教育机 构
学校常见考点清单:
私人或官府 所设的聚徒 讲授、研究 学问的场所
宋代
湖南善化 岳麓书院、
四大书院 湖南衡阳 石鼓书院
河南商丘 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
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
1.“太学”名词在西周,真正建学汉武廉帝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文学、茂才等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征辟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
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察举征辟常见考点清单: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1.察举孝廉下到上,帝征府辟上到下。
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校 夏代 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 序
周代 殷商时代
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 学学 校
先秦
太学 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
国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
小学
御、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太学 魏晋—明 清
汉魏 西晋
国子监
(同时设立, 名称不一)
隋—明清
设太学 改称国子学
又称国子监
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从隋开始国子 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 监与太学互称, 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 都是最高学府 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 兼有教育行政 生、国子生,又叫贡生。 机构的职能。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科举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科举
B.隋唐以及宋代主要行政区是州,直至明清时期才改州为府。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征”是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D.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二、三甲中的第一名皆称为“进士”。
3.下列各项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C.古代十二个时辰的别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
D.《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D.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只有帝王和高品阶的大臣才能有谥号。一般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与。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生试”也叫“童试”,童试合格后,才能取得举人资格,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称童生。
B.孤,指幼年丧父。“孤”还可以作为古代帝王的自称,如“孤家”“孤王”。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阅读古书,要注意同名异地的情况。例如山东,战国时称六国为山东,这是因为秦都关中,六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的缘故。如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如蒲松龄《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科举 课件2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教育科举 课件20张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明代称考取秀 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 八比文。
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秀才
别称茂才,原指才能之秀异者,是一种泛称。魏晋南北朝时期, “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与科举制中的“秀才”不是 一个概念。
明经 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 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九品中正制
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分为九个等 级,作为朝廷选用官吏的依据。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 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 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 参考。
与官学相对,中国历代私人办的学校。
六艺
礼 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 音乐。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 射箭技术。 御 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 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 数 指理数、气数,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稷下学宫 小学
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zī稷下而得名。 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 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都曾来此 讲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中正
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 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 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 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判断题 (共22张PPT)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判断题 (共22张PPT)PPT课件 图文
(对 )
7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
母亲去世曰“外艰”。(错()搞反了)
7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 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 的,如“康熙”错。(( 汉武)帝是谥号,唐太宗是庙号,康熙是年号)
(八)人名与称谓 76.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 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错东((坡苏算轼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7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 “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
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对 )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
如福建路、广东路。(对 )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
称为“家”。( 对 )Fra bibliotek(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 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对 )
( 错()始于隋炀帝时期)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 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对 )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 《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 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对 )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 山和中岳黄山。( 错()中岳是嵩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 雍州、扬州、梁州、广州。错(()广州不是,还有一个是荆州) 1“错5江.(左根古”据代是“的指上政长北治江下中以南心西,在的左北地西方区右,。东君(”王的坐地北理)朝常南识,推其断左,边古是代东的,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共28张PPT)PPT课件 图文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共28张PPT)PPT课件 图文
如:《明史·章懋传》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 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 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 常识
察举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 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 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 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时对对联玩。 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 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 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 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 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 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 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 居然也就是一个“同进士”!
※金榜题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 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 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 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二、中国文化常识之 科举制度
桂榜
杏榜
金榜
解元
会元
状元


榜眼


探花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一)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 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 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 (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 称“举人”,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三)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四)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 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科举考试PPT课件10张

科举考试PPT课件10张

传承文化
科举考试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 化了文化认同。
僵化思想
科举考试过于强调记忆和应试技巧,限制了 创新思维的发展。
02 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
秀才科
主要考察儒学经义,要求考生熟读《论语》、《孟子 》等经典。
举人科
除了经义外,还需考察时务策,要求考生对时事有所 了解和思考。
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初步形成,分为进士、明经等科。
宋元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逐步完善,考试内容、形式和组织结构 不断调整。
晚清时期
科举制度逐渐衰落,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
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和影响
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为各阶层人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 台,促进了社会流动。
强化中央集权
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多集中在中央政府,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科举考试中的趣闻轶事
考生因作弊被抓而剃发
在科举考试中,有些考生为了作弊会采取各种手段,但一旦 被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被剃发以示羞辱。
考生因紧张而晕倒
科举考试对考生来说意义重大,有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因为 紧张过度而晕倒,甚至有些考生因此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 试。
科举考试的历史事件与传说
科举考试的起源与发展
进士科
最高级别的考试,主要考察文学、诗词、历史、政治 等方面的知识,难度最大。
科举考试的考试形式
笔试
考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内容多为主观题,要求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度 。
科举考试的题目类型与难度
1 2
策论题
要求考生就时务或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强化应试教育倾向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前突破:教育科举课件(共15张ppt)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前突破:教育科举课件(共15张ppt)

C.西席、西宾是旧时家塾教师的代称。唐以前,俗以东向座为尊。宾
客至必请入西席面东而坐,故尊称私塾教师为西宾,亦称西席。
D.博士指古代学位最高的人。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
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答案】D(博士指经学教师。)
6.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科举取仕始于隋代,此前,选拔官吏主要是实行“选士”“察举”“九品中正”制
度。
B.“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有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一开始与“五经”是封建
学校及科举考试的标准书。
D. 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管理学校,称为“官学”。由政府提供“廪
后股 为重心 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
束股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都有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消极作用。
名称 时间
别称
地点
主考官
发榜
考中者
第一名
乡试
子卯 午酉年 八月
秋闱 京城和各省 秋试 贡院(省城)
皇帝 委派
桂榜 鹿鸣宴
举人 (孝廉)
解元
会试
乡试次年春 季
礼闱 春闱
京城贡院(礼 礼部主持,皇帝任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前突破
——教育与科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察举 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2020高考语文科举制度复习课件(共50张PPT)

2020高考语文科举制度复习课件(共50张PPT)
天文地理
天文地理山川 纪 年岁时历法 古代节日习俗
姓字名讳
姓名字号 避讳 谦称和敬称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2.五礼 3.位次
典籍文章 科举官职
文化典籍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科举职官 九卿三公 官名
第 一部分古代的科举制 第二部分各种官制
第一部分科举制
科举制度以前的选官形式及弊端: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举贤任能”
科举
• 九品中正 魏晋南北朝史的选官制度。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 分为九品,依品授官。实际上以家世为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族的门阀制度。
• 发展变革 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 称科举。
• 凡举业的读书人,未通过第一级考试前通称“童生”。第一级考试叫院试, 考取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廪 生。第二级考试叫乡试,每三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 监生均可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三级考试为会试,每三 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在乡试后一年的春天,各省举人可以参加,考中的称 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取中者统称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科考名列第一为元。明清两代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连续考中 解元、会元、状元者称连中三元。
院试
乡试
桂榜
(秋闱)
会试(春 闱)
殿试
杏榜 金榜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县 府
府、州
明:提学 官
清:各省 学政
童生
廪生、
案首
生员(俗称秀才)
(连三 个一)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之教育科举附经典选择练习题PPT共17页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之教育科举附经典选择练习题PPT共17页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