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扶风县城关初中

“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是我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教育教学举措。2006年,该课题经扶风县教研室批准立项,这也是宝鸡市2007年论证立项的课题“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文号SJJYBZD023。近三年来,在市、县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校广大教师的协作攻关,大胆实践和不懈努力,实验已顺利结题。

现就我校实验课题“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发展的研究。我校“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整体性的教改实验,旨在提高教师的课改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主力军。

(一)新课改实验发展需要教师创新观念

自2006年我校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了数学做图基本功大赛、英语“对话训练”实验、语文“生活与写作”实验等专项

教改实验。为了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主次位置颠倒的现象,我们选择了教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新的教改着力点。用创新教师教学观念和手段实验深化初中学段的教学改革。

(二)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验新课程的主渠道,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靠教师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来进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挫伤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因此,运用创新教学手段,突破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开发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教学的激情,构建以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和激学环境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手段

如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校身处县城中心,对全县教育有引领作用,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应对新课改的能力更是对全县教师有垂范作用。因此,课题实验“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施,大力培养一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对提高我校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研究的依据及假设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改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

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论述为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二)课题假设

在现有基础教育的条件下,如何形成符合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教学观、育人环境观和学校管理观,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探索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造就创新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那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是可以实现的。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本次“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问题的性质、方式、应对措施的理论探究;

2、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研究;

3、学生主体的研究;

4、教师发展的研究。

实验开题后,学校于2006年9月―10月份深入各个备课组调研,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5个实验组为该课题校级重点实验组。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分解了研究子课题。5个校级重点实验组的课题大约分为三大类(如下表):

四、实验研究的变量

(一)刺激变量(自变量)

1、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观,以教学问题研究为中心的教师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观,以

激励机制为突破口的学校管理观。

2、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学生疑难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更新观念,完善素养,发挥特长,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4、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化课堂改革。

(二)反应变量(因变量)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我校教师在创新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教师的教学能力、协作精神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3、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中间变量)

1、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并保持稳定,中途避免插转学生。

2、实验班和对比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和班主任管理水平等基本功相当。

3、实验班和对比班使用教材、教具相同,执教老师避免中途更换。

4、保持正常教学秩序,不增加课时和额外课业负担。

五、实验对象、研究方法和实验步骤

(一)实验对象

本课题在扶风县城关中学40个教学班同时进行。我们确定初中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为重点实验学科。

(二)研究方法

每一课题都有相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一般采取综合的方法,或者以观察法、调查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本轮实验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

(三)实验步骤:

1、开题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3月)①学习收集有关理论资料;②确定研究课题,研究对象,建立组织机构;③对学校确定的课题理论依据及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作好实施方案及计划;④申请立项。

2、实验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7年9月)

①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调查研究,让所有教师就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摆出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②选择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个案,对其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③对出现的教学上的问题发挥集体优势尽力解决;④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

3、结题验收阶段(2009年2月-2009年5月)①部署工作,并形成备课组、学校教师教学问题及对策实验研究报告;②每位教师撰写实验论文,学校进行筛选编印;③录制典型示范课;④开会表彰先进教师;⑤进行结题、验收、鉴定工作。

六、实验过程与做法

2006年开始到现在历时三年,通过课题立项——实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