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建筑思潮与中国现代建筑现象 2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任廷凯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建筑思潮不仅仅受此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和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技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是先后影响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潮,为了把握这些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本文先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分析,再对比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简浅地谈淡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回顾早在世纪就已经有现代主义思潮的荫芽,体现在许多文化领域中,建筑艺术领域中真正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
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一个随着艺术、技术的发展,不断简化装饰,强调功能和技术的过程。
.装饰的简化:“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
它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
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其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曲线,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在其影响下的代表是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功能的重视: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
.现代工业为背景: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要求;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浅述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述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人类与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根基是优良的景观环境。
为不断提高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需要在技术、文化、设施上强化发展,景观设计能在时代发展中逐渐展现自身魅力的价值型和独特性主要是依靠艺术的相互渗透。
近几十年来,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绝非一星半点,在西方艺术思潮逐渐侵入我国本土的同时,中国近现代艺术思潮也随之产生。
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对社会的很多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同样也对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论文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含义做了介绍,并根据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文化对景观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分析,还详细阐述了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含义关键词: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文化;景观设计;影响;城市景观的逐渐形成和完善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论文根据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来研究了景观设计的变迁历程,艺术思潮对景观设计的渗透影响促进了景观设计的发展,让景观设计更具艺术价值和独特性。
以下主要围绕着城市景观设计的内涵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一、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对景观的影响在西方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作为景观设计工作中的中心思想,在设计原则上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强调人工美,在设计布局上体现专注、严谨和规则,让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图案美、形式美。
在西方的建筑物中,能够明显看出西方建筑重视壁画和雕刻,而且西方建筑在形状设计上追求几何美,建造空间一定是呈现某种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扇形、直线等。
而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追求有理有条、秩序分明,有严格的主次关系,在重点突出设计特征的同时让空间布局和边界划定清晰明了。
欧洲国家的文化发展随着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兴盛也逐渐表现出包容性,在设计风格上更是体现出当代推崇的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
这三者中的极简主义使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雕塑艺术中得到重要运用,景观设计中也逐渐渗透了极简主义,保持极简主义的设计师在对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定向时和形式化、抽象化使用时都让极简主义的风格得到完美表现;后现代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革命后,产生于信息计算机时代和高科技发展时代过程中的文化现象;解构主义是在外形和精神的基础上体现其结构特征性,也让景观艺术设计更具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特征。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发布时间:2023-06-17T10:15:22.314Z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3年4期作者:李萍[导读]天津天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空港经济区 300000一、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一)解构主义背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的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二战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思潮平分秋色,欧美哲学即是在此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流派的“人本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拥有了发展空间。
其中,结构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语言符号学的方法,成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从而创始了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
综合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法国哲学家)和罗兰巴特的观点,可以把反二元对抗、反权威、反中心、反“非黑即白”概括为解构主义的特点。
一些建筑师受此影响,将解构主义建筑不断往前推进,涌现出了大批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及划时代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发展史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界定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提倡的解构主义哲学。
此前德里达在这之前被人们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后来他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转为解构主义哲学,解构理论刚刚提出的那段时间,西方文化界掀起了一阵解构风。
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以至于神学都在德里达的启蒙下,尝试进行各种分解、颠倒、变构、重建似的研究。
最终这阵风也吹进了建筑界学子们的头脑与创作中了。
运用解构哲学在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在”等等,在建筑创作中采用“编造”、“解图”、“解位”、“虚构基地”“编造出比现有基地更多的东西”,“对地的解剖”还有“解位是同时又在基地上又不在基地上”。
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可以总结为“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和奇绝”,解构建筑的形状、色彩、比例、尺度和方向的处理都打破原来建筑的条条框框,建筑手法极度自由,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疏散凌乱感。
西方新古典主义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现实意义
西方新古典主义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现实意义[摘要] 本文论述了西方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形式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探讨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传播和兴起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中国现代建筑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中国,处处面临着发展的抉择,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也不例外。
在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西方的艺术流派和传统的建筑设计手法一样,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建筑设计。
由于新古典主义的产生也是在这样一个类似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和实际借鉴意义。
本文先从新古典主义的产生以及与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入手,阐述新古典主义与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碰撞与交融。
如今,我们看到了西方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形式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以及中国当代建筑对西方新古典主义的超越和潮流。
带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的疑问开展本次研究,了解当代建筑文化格局和设计思潮的特色,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古典主义的产生与特征(一)古典主义指的是地中海文化文化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包括古埃及和哥特式建筑。
(二)新古典主义是对于传袭已久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扬弃,既穿成了古典主义那种肃穆、大气和精细之美,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又摒弃其过于繁复和浮华的表象,简化了线条。
(三)新古典主义的特点:(1)继承了古典主义遵循中心、对称、轴线、等级、秩序、主从等设计原则,强调均衡、比例、节奏、尺度等构图逻辑与审美趣味。
(2)继承了古典注意的厚重感,适度简化古典注意的装饰性特性,线条更加刚劲简捷。
与古典主义不同,它着重表现的是一种历史感,一种文化纵深感。
在这类建筑中,你可以看到某种厚重的沉甸甸的东西-----一种文化底蕴。
(3)融合新材料、新工艺,表现新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建筑中融合了新的构造形式,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的新需求。
中国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
中国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摘要中国和西方发生的四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从时间,社会背景,建筑风格,建筑类型•对西方建筑思潮中新古真主义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且探讨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起后.新古典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健筑/中国/西方正文1中外四次新古典主义建筑介绍1. 1西方第一次新古典主义18世纪的欧洲,正值资本主义早期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代表资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极力倡导资产阶级人性论”宣扬自由”、平等”、博爱”。
正是这种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
新兴资产阶级趁机借用古典的外衣扮演进步的英雄角色。
而另一方面,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贵族生活日益腐化堕落,他们在建筑上大量使用繁琐的装饰与贵重金属的镶嵌,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厌恶。
这种建筑风格在资产阶级看来显然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的艺术观。
启蒙运动思想和过分矫饰的洛可可式室内装饰,促使18世纪的建筑师们意识到其所处时代的崛起和动荡的性质。
在他们探求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对古代精密的重新估价来探索一种真正的风格,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无疑成为当时的创作源泉。
由此引起的考古发掘,更使得当时的建筑师们能够把文艺复兴所依据的维特鲁威的古典主义教义与实际的废墟结合起来,进行对照研究。
18世纪前期古罗马城市埃尔库拉诺和庞贝遗址的发现及挖掘,鼓舞着人们很快探查扩展到位于西西里岛和希腊的古希腊遗址。
接着一一篇篇详尽的考古报告传遍欧洲,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艺术珍品被运送到各大博物馆。
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的考古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2西方第二次新古典主义从1939年以来,人们逐渐发现现代运动包含严重的内在缺陷,人们对千篇一律的玻璃盒子和国际式”怨声载道,特别是国际式给欧洲的传统都市和传统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公众对保存和环境的观念彻底改变,从对废气和丑陋的战前城市环境的普遍敌意到把这种环境当作遗产”以一种浪漫主义和怀旧态度加以接受。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战后曾今引领了很长一时期的建筑的设计,这种思潮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必将有其适合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合理性也有者其必然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相继而来城市问题,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等等,共同引发了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进步的概念,文化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问题等人类中的问题的重新认识,在此同时西方的现代化力量也削弱了众多国家、地域、种族间的差异性,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破坏,对科学和理性的一味推崇也造成了对人性自然和个性的忽视。
当这种种的不足或者弊端日益呈现的时候,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一些批判现代主义的声音在20世纪50、60年代推动建筑发展的部分建筑师中已经出现。
50年代末期,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中分离出来的第十次小组已经十分尖锐地揭示了功能城市规划思想的不足。
代表人物是英国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以一种更接近现象学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房屋、街道、区域和城市的概念,以之与功能城市的功能分区概念相对抗。
在20世纪60年代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理论著作开始了对现代建筑的公开严肃的反击,第一步是美国的城市理论家J-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在书中他对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功能城市的规划思想公开挑。
战她指出,被现代建筑师忽视的那些隐藏在街道中的秩序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都市生活,这里面有日常生活的模式,有人际关系的网络,对于这些城市现从价值的保持才是规划中极为关键的。
1966年美国建筑师R-文图里所著作的《城市建筑》,在书中批判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理性排斥了建筑所应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提倡要向历史吸取经验。
像这样的对现代建筑进行反省批判的著作还有如埃及建筑师H-发赛发表的《为了穷苦者的建筑》、建筑理论家柯林-罗的著作《屏贴城市》等。
在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设计思潮可谓活跃,大体有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的新发展、新现代、简约的设计倾向这几种建筑的思潮。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在后现代文化冲击下,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被解构,呈现出碎片化、非理性化发展倾向。
日本建筑师槙文彦几年前曾对西方建筑现状有过这样的描绘:五十年前,大海上行驶着一艘现代主义大船,人们争先恐后想挤上去;现在,大船没有了,海上只留下许多漂浮物。
在文化发展历史上,这样一种或分或合或独领风骚的现象实属正常,但是“漂浮”特别是“任性的漂浮”却不能说是健康发展的状态。
当前西方建筑价值取向分裂的现象突出,特别是当后工业社会文明和消费文化相结合,西方建筑出现了一种以语言为哲学本体、脱离建筑基本原理、追求视觉刺激的极端形式主义倾向。
正像法国学者居伊·德波所说,西方开始进入“奇观的社会”,一个“外观”优于“存在”、“看起来”优于“是什么”的社会。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有艺术家声称,“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只有作品形式能唤起人们的惊奇感,艺术才有生命力”,甚至认为“破坏性即创造性、现代性”。
以此类哲学和美学观点来观察,某些西方当代艺术、先锋派建筑师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了。
从目前西方建筑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当代建筑绝非铁板一块,虽然有些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原理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开拓,但是总体来看,建筑思潮碎片化、价值取向混乱现象十分突出,不少建筑学者都在试图从东方文化中寻找治疗这一痼疾的良方。
因此,我们借鉴西方建筑,必须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随波逐流甚至把人家的“漂浮”作为自己的方向,实不可取。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是中国建筑历史中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师对当代建筑的理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简要的角度出发,介绍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并分析其深度和广度的特点。
1. 西方学派引入: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西方的建筑思想和技术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尤其是从欧洲和美国传入的建筑学说和实践。
西方学派的引入使得中国建筑开始寻求与世界建筑潮流的接轨。
2. 马丁·华尔德与传统主义:马丁·华尔德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誉为“华尔德大师”,对中国的建筑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尔德致力于将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的建筑传统相结合,提倡传统主义的建筑理念。
他强调建筑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的理念和技术。
3. 转型期的新古典主义: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新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成为转型期中国建筑的思潮之一,它强调借鉴古代建筑的艺术表达方式,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创造。
4.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成为建筑思潮中的重要一环,它以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为中心,强调工业化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被兴建,如一些著名的工人文化宫和体育馆等。
5.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也对近代中国建筑思潮带来了新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开始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和实践,强调个体和多样性的表达。
一些具有流线型和立体化特点的建筑作品开始兴起,如鸟巢、水立方等。
西方建筑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
我国有着自己古老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但由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筑受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我们建筑创作所采取的态度是:寻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把握好当今建筑创造的大方向,探索建筑创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古典建筑;西方文化;近代建筑一、中西传统建筑的比较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中国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对人与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高度概括。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表明人与自然的融合是天道,是顺应天意的表现。
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其价值是通过群体建筑的美体现出来的。
而西方建筑则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
3.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建筑的屋面呈柔和的倒抛物曲线状,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
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
建筑学名校的考研简答回答问题和论述题 同济 重大 东南 华东理工 建大 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5 叉柱造(剖面) 16 清式歇山 收山 (剖面) 17 北京四合院 (平面) 18 含元殿 (平面) 19 北京四合院平面 20 四川雅安高颐墓阕立面 21 山西应县佛宫诗释迦塔平面 22 北京天坛总平面 23 陕西五台佛光诗大殿立面 24 河北赵县安济桥立面 25 北京正觉诗金刚宝座塔平,立面 26 分心槽平面 27 一颗印平立面 28 清式建筑歇山收山(剖面大样)
华东理工 00-04 中建: 1,简述干阑建筑的成因与意义; 2,分析唐长安城与宋东京城异同。 3,论述:评述《园冶》; 4,简述近代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设计影响。 5,什么是天干、地支?有什么含义,与中国建筑有何关系? 6,绘图比较宋代官式建筑与清代官式建筑收山的差异与建筑立面特征; 7,应县木塔的建造年代、高度、结构特点和建筑风格特征; 8,举例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变化。 9,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特色; 10,对保护文物古建筑的认识; 11,试论述中国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成就。 12,试论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影响。
画图题:
1 中国古代五种屋顶样式
4 北京四合院住宅平面
2 清代歇山建筑屋角构造(仰视平面剖面)
5 北京天坛总平面
3 中山陵总平面
1:唐乾陵的特色是什么,并绘出其总平面图。
2:请分析一下古建筑的鸱尾(吻)的结构,构造,艺术特色。
3:请绘出清式北方建筑屋角老梁角做法和南方建筑嫩戗发戗做法。你如何看待南北方
“神庙的布置由均衡来决定。建筑师必须最精心地体会这一方法。它是由比例——希腊 人称作 analogia——得来的。比例是在一切建筑中细部和整体服从一定的模量从而产生均衡 的方法。实际上,没有均衡或比例,就不可能有任何神庙的布置。即与姿态漂亮的人体相似, 要有正确分配的肢体。”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三书》 5,名词解释
浅谈当代建筑造型设计的思潮与流派
6 解构主义及反 构成主义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 3 德里 达的代表性理论, 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 领域译作消解哲学、 解体批评, 分解论、 解构 和解构主义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 个封闭的 稳定的、有明确含号 与符号之间的比较和差异之中。 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 加上人为的复杂表 述, 解构在建筑中的含义很不容易确切表达, 许多被认为是解构主义的作品, 与解构理论之 FI并无直接关系。 R 概括地说, 建筑中 的解构〔 或 解构主义建筑)是指后结构主义的解构理论在 建筑创作中的反映
不绝如 缕。
3 个性建筑一 建 筑形象 构成
( I )突出、强调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当代 建筑师常采用的手法, 它能使建筑物产生一种 飘逸而上的感觉, 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怀, 常常 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和气息 .简单的1}向线 条排列的建筑方面并不困难, 但是, 与环境结 合是建筑外观处理上常遇到的主要问题。这 就依靠建筑师根据建筑物所处具体位置,建 筑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也是建筑师白身 尺度感一个体现. (2 )突出平整外形的设计造型较多体现在 办公,宾馆建筑, 在繁华喧杂的建筑群中, 运 用平面整体性为主立面, 在平整外形的基础再 迫求某些线条、门窗的变化, 使建筑物脱颖而 出, 给人一种清朗、简朴的造型, 表达一种大 度、高尚的意境。反而有些办公建筑采用复 杂、多变的主立面会带给人们一种繁琐,心烦 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建筑造型应该是活泼的, 没有任何框框和
的 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 的“ 喜新厌旧’ 更深刻的原因。 加世纪是各方 面变化迅速的时代。 相隔50 年左右, - 80年 70 代的西方社会同20 - 30年代的情况相比, 变化 巨大。文丘里的建筑观点反映着这一改变, 他 说出了许多人想说未悦,或说不清楚的建筑艺 术观念, 他把事情挑明了.从而推动了加 世纪 后期建筑思潮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5 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思潮源远流长, 建筑领域的 新古典主义也是频仍出现的思潮 , 人们甚至创 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 以示不同时期 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 在 20 坦 己在世界范围内, 烤, 各种新古典主义建 筑仍大量出现, 即在现代主义建筑极盛时期, 各国各地区形形色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仍是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提纲参考答案(2)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提纲参考答案(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内部资料注意保密不得涉外)一、期末考试题型:考题总体上由基本知识和分析论述两部分构成,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图示、简答和论述等,具体如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四、问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五、论述题( 第1道题10分,第2道题12分,共22分)二、成绩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作业 + 出勤)三、总复习提纲: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古典复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2、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3、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
4、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
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5、新艺术运动:是在欧洲真正发出改变“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
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散。
6、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建筑以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为特点,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7、风格派: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风格。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8、未来派: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 历年考研真题
东南大学1989年《中外建筑史》考研试卷一、绘图说明(20分)1、雅典卫城平面2、泰姬•马哈尔陵平面、立面3、帆拱4、园厅别墅平面、立面5、巴黎圣母院立面一、试分析哥特建筑的特点与成就,并说明之(15分)二、试分析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进展(15分)三、试述中国塔的类型及其特点(15分)四、如何进行中国在古典园林的设计?需要采用哪些必要的步骤和手法(15分)五、名词解释(有二者附图)(20分)1、和玺彩画——清式彩画的一种,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2、草架柱——歇山山花之内,立在榻脚木上,支托挑出之桁头之柱,每桁下一根。
3、镏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4、厦两头造——歇山顶的宋称,又称九脊殿,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5、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梁”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6、减地平汲——是一种平板式的浮雕,地下凹在一平面上,母题凸起的表面也是一个平面。
7、金明池——一座以水为主的园林,位于东京城新郑门外干道之北,本为前朝开凿的教习水军之处,北宋末兴建殿宇,进行绿化,成为一座戏水园林,每年在此举行龙舟竞赛、夺标表演,皇帝亲临观看。
园中建筑不多,仅在池南建有宝津楼群组,楼南为宴殿,宴殿旁有射殿、临水殿。
池中有一组圆形建筑为水心殿。
张择端所绘之《金明池夺标图》是对金明池的真实写照。
8、采步金——歇山式建筑的两山部位沿进深方向设置的梁,它的两端置于金瓜柱上或交金墩上,有时也直接置于金柱上,梁端头往往刻成塔脚桁式样,与前后坡的下金桁相交。
在采步金的外侧刻有椽窝,便于安装山面椽子。
东南大学1990年《中外建筑史》考研试卷一、解释名词(15分)1、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现代主义建筑师自发成立的以反折衷主义推广现代建筑理念的国际性民间组织。
当代建筑思潮生态建筑的兴起教学课件PPT
一、生态建筑观念的历史演进
• 1.传统文化的生态哲理
•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蕴含着素朴的生态 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这里的 “天”是囊括一切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主体, “天人合一”是主体融入客体,形成二者的和谐统一。道家思想主张 顺应天道、自然而为。
• 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景观建筑学的开创者,他认为大城市违反 了大自然的规律,城市空间是衰落和不健康的地方,因此应当采用将 自然风光带进城市的方法进行补救。
• 苏格兰学者盖迪斯:1915年在《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生态学 区域论观点。
• 美国城市理论家芒福德:进一步提出地区城市概念,力图实现大中小 城市的结合、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建筑运动第一次将社会经济现实作为建筑 设计的出发点,将社会进步与平等作为建筑设计的崇高目标;那么, 当代生态建筑则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作为设计出发点, 将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我们这一 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和 后代分享我们这个地球有限的资源。
二、当代建筑生态理论概述
• 生态建筑理论是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是对包 括现代建筑运动在内整个人类建筑历史深刻反思的产物。
• 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单方面功能需 求和降低生产成本为基本目标,忽视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 环境效益。生态建筑理论在追求经济和功能的合理性的同时,增加了 资源与环境两个重要参数,使建筑设计从单纯追求功能与经济效益目 标转变为“功能——经济”和“环境——资源”并重的双重目标。
西方现代建筑思潮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理工大学
西方现代建筑思潮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路易·康是在现代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A:错 B:对答案:对2.“纽约五人”的作品呈现出白色的、无历史装饰的、高度抽象的风格,因此又被称为“白色派(the Whites)”,其中迈耶设计的代表作是:()A: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 B: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 C:道格拉斯住宅 D:流水别墅答案:道格拉斯住宅3.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是新现代主义的重要成员。
()A:对 B:错答案:对4.柯布西耶1949-1954年设计建造的英国诺福克郡的亨斯坦顿高中(现名为Smithdon High School)是英国新粗野主义的第一个作品。
()A:对 B:错答案:错5.新理性主义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意大利,又被称为坦丹萨学派((LaTendenza)。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从建筑原型——(),图伦清真寺中找到了伊斯兰建筑的精髓,纯粹的形体,多变的结构。
A:麦加大清真寺。
B:费萨尔清真寺。
C:伊本·图伦清真寺。
D:巴德夏希大清真寺。
答案:伊本·图伦清真寺。
2.柯布西耶在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宿舍部分按照模度设计了禁欲尺度的住居形态。
()A:对 B:错答案:对3.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巨大尺度和透明的墙壁玻璃窗,凝聚了伊斯兰建筑的精神,象征着(),是伊斯兰教的“朝拜墙”。
A:米哈拉布 mihrab。
B:宣礼塔。
C:Ablaq。
D:半圆连续拱券。
答案:米哈拉布 mihrab。
4.安藤忠雄认为日本建筑、万神庙是东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
他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他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答案:对5.风、水、光系列教堂中光之教堂最为著名,建筑以方盒子的形式表现出来,内部尽量减少开口,并通过对光的妙运用,赋予空间张力,光线从墙上的“十字”裂缝照射进来,塑造了神圣的仪式空间。
外国建筑史ch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老年住宅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查尔斯·摩尔
新奥尔良市的意裔居民多源自西西里岛,整个广场就以地图模型中的西西里 岛为中心。广场铺地材料组成一圈圈的同心圆,即以西西里岛为中心。广场 有两条通路与大街连接,一个进口处有拱门,另一处为凉亭,都与古代罗马 建筑相似。
广场中心部分开敞,柱廊前后错落,高低不等。柱子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带 有拱券罗马柱式,下部台阶呈不规则形。这些建筑形象明确无误地表明它是 意大利建筑文化的延续。
– 后现代往往是以传统形式作为符号加以运用,而新地域主义则是关注场
地、气候、自然条件、传统习俗、都市文脉,从中思考建筑的设计原则,
是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归属感。
马德里建筑师:莫奈奥
马德里银行大楼
– “红砖艺术” – 与历史街区协调
国家罗马艺术馆(莫奈奥)
芝柏文化中心:R·皮阿诺
位于南太平洋岛上,“棚屋、森林、村落”
格雷夫斯首先以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画,而不
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有人认为, 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的 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
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 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格雷夫斯是个全才,除了建筑,他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足 用品、首饰、钟表及至餐具设计,范围十分广泛。
加利佛尼亚州 加登格罗夫 水晶大教堂
(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 1980
由于约翰逊善于建造高楼和公共场所等大型建筑,因此他
的作品遍及各个领域,他的设计经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 审美观。
约翰逊总是离奇地将一幢建筑到另一种建筑的风格完全改 变,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欢迎的缘故。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一、引言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影响,同时也在保持和发扬着传统我国建筑的特色。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探讨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从中了解我国建筑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1. 传统建筑的特点在近代我国,传统建筑思潮仍然影响着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创作。
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等。
这些传统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对当代建筑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2. 西方建筑思潮的引入随着近代我国与西方的交流,西方的建筑思潮也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建筑领域。
西方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建筑风格多样化,这与传统我国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融合与创新近代我国建筑师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逐渐融合了西方的建筑理念。
他们尝试在传统建筑中加入西方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取得了许多创新的成果。
三、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1. 早期的西方建筑影响近代我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我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建筑风格。
一些早期的西方建筑师在我国设计了许多新式建筑,如民国时期上海的外滩建筑。
2. 民国时期的建筑思潮在民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股以国家振兴为宗旨的建筑思潮。
建筑师们试图探索我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之道,大力倡导本土化建筑风格。
3. 新我国成立后的建设热潮新我国成立后,我国的建筑事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政府提出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计划,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相继建成,展现了我国建筑的现代化风貌。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到建筑发展的历程,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又积极吸收和融合西方的建筑理念。
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我深感近代我国建筑思潮的发展是一个富有启发和挑战的过程,也充满了无限的创新潜力。
期待未来,我国建筑将继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发展壮大。
总结起来,近代我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迎接了西方建筑思想的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摘要: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此繁荣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晚期,建筑界被其垄断。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单调冷漠、毫无个性的现代主义风格已经让市场和设计师们感到疲倦,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风格的变换和替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否定,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发展和补充。
这种设计理念的进步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发展及影响的介绍,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影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词开始被社会学家使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符号和表征,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它被广泛地用于批评理论、哲学、文学、建筑及其设计领域中。
所谓的后现代不是指在时间上现代主义先于后现代主义,而是说他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继现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各方面领域的影响首选体现在建筑设计领域,而后才拓展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下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述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与现代主义建筑相对的一套建筑理念,在世界性的建筑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时对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专业学生的影响更是可谓巨大。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悖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在建筑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建筑行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建筑设计理念。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被设计师们无限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本源(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时候现代主义建筑,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图文笔记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2010-01-03 15:55:25一、多元论思潮上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在建筑领域中指的是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这种趋向获得了建筑与环境的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路易斯。
康和柯布西耶是探索多元论建筑的先驱人物。
1、粗野主义:保持建筑的自然本色,混凝土不加粉刷,构件直截了当、生硬。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史密森夫妇的亨斯特顿学校马赛公寓2、典雅主义:(形式主义、新古典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传统形式。
密斯的西柏林美术馆斯东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雅马萨齐(山崎实)的纽约世贸中心西柏林美术馆3、隐喻主义:(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个性强烈。
具体象征,小沙里宁的肯尼迪侯机楼乌特松的悉尼歌剧院抽象象征,汉斯的柏林爱乐音乐厅林璎美国越站纪念馆肯尼迪侯机楼4、新乡土主义: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的融为一体,继承了阿尔托的主张,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
民族的样式和地方的材料,具有历史感和人情化特色。
伦佐。
皮亚诺的让-玛丽。
吉芭欧文化中心安藤忠雄的塞维利亚博览会日本馆吉芭欧文化中心5、光亮式(银色派):大片的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
SOM的纽约利华大厦 1952 第一座全玻璃幕墙建筑贝聿铭波士顿汉考克大厦汉考克大厦6、高技派:建筑造型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
建筑电讯派是高技派的激进派,电报式建筑语言,设备暴露。
罗杰斯、皮亚诺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斯特林的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7、探索共享空间与新颖空间:共享空间的七点手法①既有规律又有变化②动态③水④交往空间⑤共享的空间⑥自然⑦照明、色彩、观光电梯波特曼的旧金山海亚特旅馆亚特兰大桃树街广场旅馆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东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8、新陈代谢派:插拉式建筑,立交方式,过时建筑随时可以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当代建筑思潮与中国现代建筑现象》
我们的世界在飞速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大,摩天大厦拔地而起,我们的城市面貌也愈发相似。
这一切正如王受之先生在他的《世界现代建筑史》一书中对当代建筑的发展特点预言的一样——“(1)国际性的趋同化成为当代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2)建筑风格上倾向相似化的趋向。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具体情况,反正在我们中国,随便走进哪个城市,你总会不期而遇一些所谓“粘贴复制”的痕迹。
当然,这种现象也可以将其“美化”为国际性趋同化的噱头。
说实话,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国当代建筑的现象,唯一比较恰当的描述我认为当属王澍先生的“愤青”言论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们中国至少在城市里完全重建了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不叫中国,是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和中国是没有关系的,是一种global国家。
”我们知道在当前国际化的趋同下要不同是很难的,大家都相同。
但是,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忘掉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来迎合这所谓的当下潮流呢?我认为,这是浅薄和不负责任的!虽然我们现在也在讲求“文脉”和“天人合一”,但是,若丧失了传统,讲求“文脉”与“天人合一”和塑造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建筑思潮,关注西方的建筑动态,然后不加思考的模仿、生搬硬套,从未抓住其思想的精髓,只是在依葫芦画瓢,更有甚者画虎不成反类犬——给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竖起一座座暴发户式粗俗的碑体(CBD)。
我从不认为学习有错,但是如何化西为中用,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理应是我们更应该去思考的。
我们知道当代建筑界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主义横冲直撞的存在体。
如: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理性主义、新都市主义,环境主义等等,他们都具有非常特殊的贡献,对建筑的未来具有很大的促进和启示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们也都仅仅是支流,具有很大的探索性成分。
下面我就将以上各个思潮进行逐一解读。
(1)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作为最有实力的流派,坚定不移地固守着实用主义哲学,充分肯定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逻辑。
同时,在完善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又执著于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哲学,即新实用主义哲学。
新现代主义美学是一种在肯定现代主义美学本质精神的基础上,更贴近当代设计、更加实用的美学。
以迈耶、贝聿铭为首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师们正凭借他们的理论和作品,实践着新现代主义美学,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新现代主义有可能在21世纪中形成潮流,成为当代建筑中一个比较稳健的流派存在和发展。
(2)后现代主义风格
谈后现代主义风格就离不开建筑符号学,建筑符号学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表述,来研究建筑的符号信息的传递过程,产生了不少后现代主义佳作。
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文丘里提出的既复杂又矛盾的美学思想。
但是,后现代主义却存在着本身的局限性,它他之所以不能像现代主义一样达到垄断的主流地位,很大层面上与它过于强调装饰性、对古典主义风格的折衷性处理等有关。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过分依赖装饰符号和细节,也即,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局限性的所在。
(3)解构主义
对解构主义影响最大的还是德里达的解构哲学,他们向先前所皈依的结构主义乃至整个形而上学的传统发起了猛烈攻击,反二元对抗、反绝对权威,强调多元的、非中心的、模糊的凌乱的方法,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为反现代主义运动增加了富有叛逆性和颠覆力的哲学内涵。
解构主义建筑师盖里、库尔哈斯等则用非理性的思考方式,唤醒了一种陌生的审美意识,即对长期以来一直在正统美学概念之外的冲突、破裂、不平衡、错乱、不稳定等形式特征的审美,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反叛。
解构主义可以说是目前声势比较浩
大,在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建筑流派,但是其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它很难大量性,普及性的建造。
首先,结构过于复杂,在工程技术上造成一系列的困难,不经济,而且破碎的建筑形式与城市的文脉缺乏联系因此注定了其难以成为主流,仅仅是实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
(4)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这里的理性”实际上是现象学的概念。
以西为代表的新理性主义建筑师深受哲学家胡塞尔的启发和影响,即主张“面向事物本身”、“本质的还原”,强调对事物的原型的探索,来表达建筑的本质。
(5)新都市主义
新都市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旧的城市面貌和功能,使城市重新成为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中心。
所谓“新都市主义”的核心是以现代需求改造旧城市的市中心的精华部分,使之具有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功能,但是要保持旧的面貌,特别是旧城市的尺度,建筑面貌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建筑的方式是基本不进行新建,而采用在旧建筑基础上的重建、改造和修饰的方法,保留旧建筑的完整面貌,也保留旧城市的完整旧面貌,而赋予它新的功能内容为当代人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绝不是简单的文物保护行动,他明显具有发展、改造、提供新的内涵的动机,而非简单的修复保护。
(6)地方主义
所谓地方主义是指在建筑上吸收本地民族的、民俗的风格。
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特定风格
(7)环境主义(环境派)
环境派是提倡建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的一个建筑派别,因为与当代环境意识密切结合,因此颇受关注。
但在建筑设计上却没能摸索出一条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发展具有商业潜力的模式来,因此,具有很大的实验性特征。
综上所述,各个风格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也有其很难避免的缺陷,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特征恰当应运,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建筑之路,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格,是值得我们思考和为之付出努力的。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可谓如火如荼,但不难发现的是——城市千篇一律,文化缺失严重,建筑精品不多,距离满足人们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虽然,近几年我国也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建筑师在努力的改变着这种现状,但是总是力微功寡。
所以,作为当下或未来建筑师的我们,必须对建筑的本质和从事创作的目的性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为此何镜堂教授提出了“两观三性”建筑观念,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再创新与探求,而不是白痴似得一味的抄袭或模仿西方时髦的建筑风格。
要知道一个没有回忆,失去过往的城市即使再光鲜亮丽,也仅仅是一副没有思想的躯壳。
它的存在将不会有任何意义,你可以叫它任何东西。
童雋先生曾说“今天的建筑师不堪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的多。
”的确,今天的建筑是无法与我国传统园林相提并论的,现代的建筑缺乏文人诗意的情怀,缺乏那种情趣与韵味是我们没有那种诗意化的想法吗?不是,只是我们失去了最初的那份纯真与田园画般的美好。
王澍先生曾说“我形容一个好建筑的诞生是什么?就是,你一开始有一个很纯粹的,带有理想一样的想法,完了你要像长征要能够做到百折不挠,而且要说服大家,最后走到终点你还保持了你最初理想的那个纯度,没有半分减损,甚至更加硬,这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也就是说好的建筑诞生于保持自己理想纯度的建筑师手中,而且这种纯度是不以权势,风潮等等为转移的。
它是一种对固有文化、地理特性的执着。
王澍先生在评价他自己时总是说,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只是碰巧会做建筑。
这句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