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关于战略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今年4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关于国家战略方面的讲座。
金教授深入浅出,给人以全新的视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金教授所讲,在这里我浅谈新时期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和深化。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中华民族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不受任何重大损害,保证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社会成长、政治现代化过程不受大的干扰,保证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边界主权及基本尊严不受外部势力的侵犯。
因此,中国国家安全在新时期的思考,不仅要有传统国防意义上的解释,更要有大战略的宽广意识,尤其要仔细把握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一)、必须考虑现阶段主要大国关系的特点,对相互间可能的对抗(或不易对抗)的前景做出评估;(二)、必须研究当下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各种主要威胁,分辨这些威胁的性质和轻重缓急;(三)、必须梳理我国与一些邻国之间存在的主权纠纷,提出解决或缓和这些纠纷的大体思路;(四)、必须研判中国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原材料和市场的动态需求,规划保障这些需求的远投能力和战略安排;(五)、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精神,对于包括海外劳工、旅游者和留学生在内的中国公民群体可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危险有所防范;(六)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前瞻性地分析国家安全的外部函数与改善条件,确定我们国家维护本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新使命。
一、应对大国摩擦:保持低强度与可控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大事件,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演化到一个新的阶段,以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为显著标志的“一超多强”的金字塔形力量结构逐渐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贸易和人员流动迅速占据了各国议事日程的靠前位置,各主要大国之间全面对抗乃至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这一局面的形成恰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入新时期相吻合,有助于中国在“无大战”危险、无被入侵之忧的国际环境下加快国内现代化步伐,发展与改革方面的绝佳机会。
如何把握战略思维的全局和整体
金一南:如何把握战略思维的全局和整体战略思维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
宏观、总体、长远、全局,都是它的关键词。
那么是不是说,战略思维必须是不折不扣地顾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是十个指头按跳蚤的思维呢?所有事都一人管、所有条子都一人批、所有仓库钥匙都挂在一人身上,这个人就抓住总体和全局了?-意大利经济学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完全不同看法。
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者并不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他从大量经济统计中发现一组颇有意思的现象: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80%的存款,来自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员承担;80%的医疗资源,消耗于20%的疾病;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帕累托由此得出结论:80%的结果,归于20%的起因。
这一结论被人概括为“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定律”,又称为“80%对20%定律”,或干脆简称“帕累托定律”。
-该定律的意义,不在于每一组统计的百分比是否都精确到了无懈可击和完美到了天衣无缝,而在于当大多数人一直习惯强调多数的意义、多数的重要和多数的决定性之时,帕累托却揭示出多数往往只能造成少许影响,少数则往往造成主要、重大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现象。
这位终身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通过该定律告诉我们: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整体往往是被局部颠覆的,反过来,整体也往往被局部拯救。
抓住了关键的局部,就抓住了整体。
失去了关键的局部,也就失去了整体。
“帕累托定律”揭示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后人进行高质量战略思维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是不知道帕累托为何人的,但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上,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金一南的个人资料
金一南,男,1952年出生,江西永丰人,1972年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正军级,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
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3次。
1人物履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2学术研究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
学术交流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1年3月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
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军队科技进步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3次、解放军报"金长城国际观察优秀奖",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着作《苦难辉煌》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着作",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
2011年3月,《苦难辉煌》获图书出版的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3人物荣誉2003年被评为国防大学首届"杰出教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国防大学"刘伯承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
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
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通令,给1个单位、2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给2个单位、7名个人记功。
《胜者思维》读后感
《胜者思维》读后感《胜者思维》读后感1一个人的品行是可以由他的文字窥出端倪的,而《胜者思维》这本书成功地让我想了解金一南这位将军。
这本书是该看看的,不仅是因为金一南的个人魅力,更是为了在这个时代,亦保持着自信与战略思维,保持着睿智与敏锐。
金一南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
而《胜者思维》这本书则是浸入他的心血。
胜者思维把将领推向了很高的位置,描写的决策与逆转都让人热血沸腾。
战争的胜负,一个好的领导者是非常重要的,胜者思维不是人人都有,决策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好,所以说领导力是极为重要的决胜因素。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说,面对战争的不可预见性,优秀的`指挥员必备两大要素:第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
优秀的指挥者与决策者要随时保持冷静,保持睿智的头脑与心态,在绝望中发现生机,并有着勇气与胆量追随着这一份微光。
我们早已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忘却的,国歌里还是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样令人心颤的句子。
作者在书中多次引用《醉古堂剑扫》里的话: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不疑。
不惊不惧不恐不疑,这才是君子的担当。
若是真当危险来临,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我们亦该不惧,有自信,有战略,冷静面对。
书中关于领导力的阐述与在危难中的自信决策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亦给广大管理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领导力对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俗语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好的将领或者说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团体的核心,具有无可比拟的标杆作用。
团队中的其他人会以管理者为参照,视管理者为模仿或崇拜对象,做人做事以管理者为标杆模范,这便是一个管理者的领导力。
建筑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关键岗位人才流失,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颇大,两金居高不下,高端市场开发不利,体制改革不到位,产业结构单一,各类资金紧张等问题。
金一南的个人资料
金一南,男,1952年出生,江西永丰人,1972年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正军级,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
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3次。
1人物履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2学术研究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
学术交流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1年3月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
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军队科技进步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3次、解放军报"金长城国际观察优秀奖",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着作《苦难辉煌》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着作",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
2011年3月,《苦难辉煌》获图书出版的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3人物荣誉2003年被评为国防大学首届"杰出教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国防大学"刘伯承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
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
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通令,给1个单位、2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给2个单位、7名个人记功。
金一南讲座感想
金一南讲座感想金一南将军讲座有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公司有幸请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国防战略专家金一南教授主题为“苦难辉煌”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名为“苦难辉煌——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的讲座。
两个小时的讲座,金一南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这百年来中国人民救国的艰辛历程、党九十年发展所踏下的坚实脚印与流下的血水。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人“精神的图腾”的一系列感想。
曾经我们一度以为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夺取争权这28年来,一帆风顺,民心所向。
用兵如神的毛主席、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领导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每一位党的领导人都犹如神助,一路领导共产党倾覆蒋家争权,最终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但是从金一南教授的讲述中,我们渐渐看到这些光鲜的表面下,共产党所踏过的荆棘、流下的汗水与血水。
而这部分最真实也最艰辛残酷的历史,才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在这九十年里,最珍贵的财富。
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年零九年的飘摇岁月。
无数爱国人士寻求着救中国的路径。
从洪秀全发起的太平天国,到曾、左、李倡导的洋务运动。
从康、梁推崇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先生为之奔波一生的共和制,到最后爆发的五四运动中甚至把中国的一切落后责任都推到“孔家店”上。
无数爱国者探求着救国路,但其中也有无数人曾步入歧途,无功而返。
然而,最终历史的走到了一个分岔口——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救中国”。
历史的重担终于落在了共产党身上。
但是社会主义是否真的能够救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苏联乃至世界的质疑声。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任何一个党派的存在都实属不易。
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中,五位脱党,其中甚至有两位成为汉奸;两位被开除党籍;四位在奋斗路程中光荣牺牲,最后硕果仅存的只有两位。
而在救国的历程中,被后人神化的共产党同样面临着无数我们想不到的艰辛与磨难:南昌起义,数万官兵仅存800余人,在朱德的鼓动与带领下历经磨难走上井冈山,才有了井冈山朱毛会师;长征路上败战连连,损失惨重;被后人连连赞颂的“四渡赤水”四次战役两次是败仗,党在漫漫征程中历经了太多的沧海桑田,多少共产党员经不住磨难,脱党、叛党;多少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变动的局势中起起伏伏,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同志,最后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身世浮沉雨打萍”而不知所终。
《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
《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国战略》读后感1《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
”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
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
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
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
浴血荣光金一南经典摘抄
浴血荣光金一南经典摘抄金一南的著作《浴血荣光》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以下是其中的5 个经典摘抄及其赏析:1.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信念的重要性。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有些人因为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而选择相信,而另一些人则因为坚信自己的理念而努力去实现它。
这句话鼓励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 “我们不是要打败敌人,而是要消灭敌人。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决绝性。
在战争中,不是简单地击败敌人就算胜利,而是要彻底消灭敌人,使其无法再对自己构成威胁。
这句话反映了战争的本质,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冲突和竞争时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
3. “即使是再强大的军队,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战略,也会陷入混乱和失败。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
在军事行动中,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可以为军队提供指导和方向,使其能够有效地执行任务。
同样,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自己的人生。
4.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真相却可能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赏析: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对历史保持批判性思维。
胜利者往往掌握着书写历史的权力,他们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事实,美化自己的形象。
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时要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传统的观点,努力去挖掘真相。
5.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往往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的思想、行为和选择都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
同时,我们的努力和奋斗也会对时代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潮流,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时代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些摘抄都反映了金一南对历史、战争、人性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启示性。
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
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读完《大国战略》这本书,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金一南教授那笔杆子,简直就是一把利剑,直刺人心,让人不得不深思。
书里头讲的那些事儿,都是咱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点点滴滴。
你说这历史啊,它就像一条长河,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金教授呢,就像是个站在河边的智者,一边指着那河水,一边给我们讲着那些年的风雨兼程。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讲到咱们国家刚开始那会儿,真是啥都没有,一穷二白。
但咱们中国人啊,骨子里就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就像老话说的,“人穷志不短”,咱们愣是靠着双手,一点点地把这国家建设起来了。
那时候的人们,真是有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让人看了都感动。
再往后说,到了改革开放那会儿,咱们国家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切都变得那么新鲜、那么有活力。
金教授说,那时候的人们啊,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
我记得他讲的一个故事,说有个村子,为了通电,全村人愣是手拉手,用身体搭成了一座“人桥”,就为了能让那电线从河对岸过来。
这事儿听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你说咱们中国人这股子团结劲儿,哪儿找啊?还有啊,金教授还提到了咱们现在的国际地位。
他说,现在的中国,就像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咱们现在是真真正正地站起来了,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有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这话听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但金教授也没忘了提醒我们,虽然咱们现在强大了,但也不能骄傲自满。
他说,这世界上还有好多事儿等着咱们去做,还有好多挑战等着咱们去克服。
就像老话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咱们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总之啊,读完这本书,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咱们国家的伟大和不易。
咱们中国人啊,就是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有一股子团结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咱们一直这么下去,咱们国家肯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胜者思维金一南读后感
胜者思维金一南读后感咱先说说这书名吧,“胜者思维”,听着就特别霸气。
以前我就觉得胜者嘛,不就是赢的那个人,运气好或者实力强就成了。
但这本书告诉我,哪有那么简单啊。
金一南在书里那可是把胜者的特质一层一层地剥开给咱看,就像剥洋葱似的,每剥一层都让我眼眶湿润一次,不过这次不是被辣的,是被震撼的。
书里提到的领导者的关键素质这一块,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原本想的领导者,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那种,但是在金一南的描述里,领导者得有前瞻性,得能在大家都还迷糊的时候,就看到事情发展的方向。
这就好比一群人在森林里迷路了,胜者思维的领导者就是那个能通过树叶的朝向、太阳的位置,就找到出路的人。
而且领导者还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不能一遇到点挫折就哭哭啼啼地说不行了。
就像唐僧西天取经,那九九八十一难啊,如果他没有坚定的意志,早就在女儿国就不走了,还取什么经呢。
这让我想到我自己,有时候遇到点小困难,比如说减肥的时候少吃一顿就觉得人生都没意义了,跟人家书中描述的领导者比起来,我简直就是个小怂包。
再说说危机处理这部分吧。
现在这个世界,危机就像隐藏在草丛里的蛇,冷不丁地就窜出来咬你一口。
金一南在书中列举了好多例子,那些成功应对危机的,都有着胜者思维。
他们不是等危机到了眼前才手忙脚乱地想办法,而是提前就做好准备,就像出门前看天气预报带伞一样自然。
而且在危机当中,他们能迅速做出决策,不会犹犹豫豫的。
这让我想到打游戏的时候,那些厉害的玩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立刻调整战术,而我呢,总是在那纠结该用这个技能还是那个技能,结果就被敌人给灭了。
看来我这就是缺乏胜者思维,没有把应对危机当成一种本能。
书中还强调了战略眼光。
这就好比下棋,那些有着胜者思维的棋手,看的可不是一步两步,那都是好多步之后的局势了。
我们平常人做事儿,很多时候就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比如说为了省几块钱买个便宜但质量不好的东西,结果用不了多久就坏了,还得重新买,这就是没有战略眼光啊。
金一南:国家安全战略
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讲座:西方有个理论叫“optunite cost”就是机会成本。
机遇不是一个廉价的大菜,端过来就可以吃,捕捉机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你不付出成本你是不能捕捉到机遇的。
我们以前过多的把这种历史的灾难推到了一小撮人身上,我们说都是他们这帮小子坏事。
清政府的崩溃不是内部崩溃,而是外敌太强,李鸿章就讲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清政府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灾难。
清政府皇帝的这种励精图治的欲望是历届皇帝中最突出的,清政府不是荒淫无度搞垮的。
外敌的强大就显示出这种内部结构的问题,最后大厦的轰然倒塌并不是内部结构问题引起的,如果没有外敌的入侵它这个大厦还可能维持说年。
清政府内部还有一些再生机制,但在强大的外敌压迫下不足以支撑了。
1842年的《南京条约》,道光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
道光上台时深知清王朝面临的灾难与困境。
邓小平和平统一的方略是建立在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下,两极一样强大,尽管中国的分量比较轻,但是谁拉过去谁就赢,因此美苏都想拉中国,七八十年代中国才在世界格局中游刃有余,但是89年苏联解体了,美国不再需要中国了,因此,中国在世界上开始陷入困境。
伊拉克战争,美国陷入泥潭,陈水扁这个小卒子自己往前拱,美国无力照顾台湾问题,担心小卒子拱远了被吃掉,因此,美国今天对台湾的恼火是发自内心的。
战略是需要威慑的,没有威慑,没有战略。
威慑三要素(基辛格):1、实力。
没有实力不叫威慑,叫嘘声恫吓。
2、决心。
没有决心,实力也形同虚设。
3、让对手知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上只会对别人微笑,不会对别人瞪眼,永远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腰杆上一定要有东西才能瞪眼瞪得起来,光有钱包不行,有钱包还可能被抢掉。
前段时间有人拿我国三小大坝开玩笑,我国专家说我们的大坝多么结实,这就如果我有一件宝贝放在家里,我家的防盗门防盗窗多么好一样,威慑是我有一件宝贝放在家里客厅的桌子上,我没有防盗门,也没有防盗窗,你进来动一下试试看,我让你有灭顶之灾。
读《大国战略》有感
读《大国战略》有感《大国战略》这本书是金一南教授携手一流专家,纷纷祭出重拳,提出系统、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
他们以世界视野审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决断以及未来趋向,对中国当下及未来发展极具参考价值。
没有最惨痛的沉沦,就没有最辉煌的崛起。
中国xxx人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现代国家的观念,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作国家。
中国什么时候才算是一个国家。
真正在最黑暗的时候,我们的民众才认识到我们是民族共同体,这点是我们付出重大代价才得出的结论。
这里讲的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
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家万念俱灰纷纷投降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就是在这种最黑暗的时候,才树立起来的。
中国xxx就是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将阶级担当转化为民族担当,由阶级斗争的开路先锋,转变为民族存亡的中流砥柱。
建立现代国家的历史使命,历史地被中国xxx人承担起来。
这就是xxx讲的: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精神,由此建立。
看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作为国家的青少年,更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虽然每天重复着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带给我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安全事故无大小,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出行,我们百万铁路职工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更加勤奋地学习、辛勤地工作,做一名有担当的铁路职工,为铁路建设贡献更强大的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28”重磅演讲知识分享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I “致28”重磅演讲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丨致28”重磅演讲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2017年4月16日,在致28:致良知(深圳)学习会”上,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为在场百余位企业家和各界精英,做了题为《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的特邀演讲。
在场听众被金教授犀利独到的洞见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而感染和打动,纷纷与金教授拍照留念。
在长达45分钟的演讲中,金一南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苦难即辉煌”的历史,多次强调心胜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而对于当代企业家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最大的制胜法宝,能够引导我们从心中的胜利走向真正的胜利。
自信的基础在哪里?假如你的自信是建立在力量上,建立在金钱上,建立在权力上,那还都是建立在沙滩上,而流沙是不稳定的,所以你的力量、权力、自信都有崩塌的可能。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他既是在问同伴,也是在问自己,询问自己的内心。
心胜,首先是在内心中战胜对手。
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如果自己心里都认为自己不行,那肯定是要败的。
领导者的意志是中流砥柱,没有中流砥柱,只能随波逐流。
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你可能活到八十岁,一百岁,但回顾人生,真正决定命运的只有关键时刻的几次关键性选择。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毛泽东1927年组织秋收起义,9月9号秋收起义,20天之后剩1000人。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个月后剩800人。
他们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从失败走向胜利,从惨败走向胜利,就这么点力量,就是毛泽东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账房先生可以把利害得失算得清清楚楚,唯独永远计算不出伟大,因为伟大之中包含愿景,包含梦想。
《苦难辉煌》作者、著名军事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中远船务提出了
《苦难辉煌》作者、著名军事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中远船务提出了
关于《《苦难辉煌》作者、著名军事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中远船务提出了》,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
”革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赢得农民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就变成赢得农民工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尤其是在“十二五”规划完成以后,中国50%以上的人口将集中在城市。
我国由改革开放之初的80%的农业人口,到现在不足50%的农业人口,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
一方面农民工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系没有发展起来,原有的管理模式失效了,新的模式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下载论文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成功,就在于能不能找到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
过去很多模式已经过时,今天是否能够发现新的模
式、新的方法,采取新的对策。
当然,我们正在寻找这样的道路,这也就是推动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农民工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远船务开展农民工党建,实际上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中远船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我觉得中远船务的农民工党建工作,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包括组织形式的探索,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因此,中远船务在农民工党建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国家安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具有的位置和价值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崔晓)。
金一南: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金一南: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发生在毛主席铜像前的三大谜团!快递刚刚出大事了,沦陷速看,震惊全部中国人三位肿瘤院士总结了10条不得癌建议:坚决反对营养品...如果他活到建国后,林.彪.就没机会当接班人!央视严厉打击,戏子误国。
国人震惊!本刊专稿作者:金一南摘自《胜者思维》德国已故总理施密特说过:“真正的问题永远难以解决,最高的境界实际上就是转换。
”战略的最高境界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把对方吃掉,你今天能吃掉吗?我们能吃掉美国吗?美国能吃掉我们吗?我们能让日本永远沉没吗?让那个岛沉到海底去吗?日本能再一次侵略中国吗?谁都不行,今天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喜欢不喜欢,不管愿意不愿意,只有共存一途,虽然要斗争,虽然要冲突,但是共存是倾向,那么怎么实现因势利导呢?这就要善于利用不确定性,情况越明了,不确定性越小,领导艺术发挥的空间也越小,反之,不确定性越大,领导艺术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
我们今天的人不喜欢风浪,跟毛泽东不一样。
毛泽东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他觉得,风浪小了,显不出这个掌舵人的本事,等风浪大一点,能看到我操船的本事。
我们觉得风浪不能大,风浪一大,我们的船就翻了,这种状态就不行。
要想真正地实现转换,你就得利用这个不确定性,什么都搞得清楚,哪有你的发挥空间呀?那就是三岔口,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刀,你也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这个时候双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是你发挥空间最大的时候。
危机处理理论,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一个最根本的要诀就是,领导者站出来,让别人看见你。
就是这么一句话。
实现转换,利用不确定性,最关键的就是不怕事,不怕事,你就能把这个事态往有利的方向转化,你就能够有效地遏制危机的危害面,利用危机的功能面。
不要以为危机都是灾难,危机都有功能面,要利用危机的功能面。
中国南沙永暑礁机场马航空难后,我们提出来在南沙群岛建机场,我们急需在南海岛屿建立机场和搜救中心,以维护南海航道的安全,这就是危机的功能面。
金一南华为演讲—将军是怎样产生
金一南华为演讲:将军是怎样产生的将军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古今乐道而又引人遐思的话题。
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
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战将,必是在无数次战争中成长起来的。
中国最早说将军是春秋时期,那时的将军叫“卿”。
那时候有一个说法"卿为统军,卿即将军"。
在战国的时候,将军就成为一个正式的官名了,分别为前、后、左和右这四位将军。
那时有一句话这么形容将军:“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翻译过来就是“难道将军让我们吃饭会不够吃?”这句话足以表明将军在古时候地位之高。
中国的将军最早是这个时候产生的,而西方的将军最早产生时是古希腊。
但是他们不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他们说将军是“战略的起源”。
战略本身就是从将军而来,是为将之道。
第一:行为勇气,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冲锋在前。
在战斗中,爱国主义思想,价值观的理性思考等等会统统荡然无存。
如果指挥官在地上匍匐或者在掩体中缩头缩脑,部下也会纷纷效仿,你鼓起勇气注重承担风险,士兵也会表现出超乎你想象的英勇气概。
你都不行,部下怎么有一个勇敢的,你看看你自己,你就这个样,人家怎么勇敢,所以你的形象非常重要。
所以美军讲,道德感召力来自于现场最高领导者,你现场是谁,我们现场960万平方公里,那就来自于中央军委主席,那华为集团,就来自于你们任总了,那就是最高领导者他的道德感召力的作用。
那你是地区部的负责人,就是你,你的道德感召力,你是不是越出战壕,你趴在那儿缩头缩脑,火力太密集了,那部下都跟你趴在那儿,他是行为的勇气。
第二:道义的勇气,这种勇气不是仓促间可以形成,而是依赖于你再平时和战时每天必须表现出来的全面而细致的是非判断,如果不表现出道义勇气,你就得不到部属发自内心的尊敬。
当然在说到勇气的时候,我这个给大家插一个,他倒不是将军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我这儿也不用做太多解释的。
你看普京,俄罗斯的普京,我们今天说行为勇气,道义勇气,这人很具有勇气。
所以你看普京在指挥的时候,他指挥收复克里米亚的时候,指挥打击ISIS时,普京的这种行为勇气,普京就讲过,你看普京上台以后,他的行为勇气,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金融寡头,治理车臣乱局,应对金融危机。
世界大变局中国有态度读后感
世界大变局中国有态度读后感读世界大变局,中国有态度有感:金一南教授在《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关于战略思维的思考一文中,强调了必须具备的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认识问题就是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开始。
战略思维中不但包含问题意识,而且往往包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疑惑或难以解决的实践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感、焦虑、探索的心理,由此驱使人们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种思想方法及状态。
平时我们多见的是这样的现象:对问题视而不见或不屑于发现,对概括成绩,挖掘优点的升华意义兴致盎然、颇富创造力。
这其中丧失的不仅是怀疑、困感、焦虑、探索的精神和心理,更是积极提出问题,主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实际能力。
文中提到:关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结束后,我们有很多分析认为那场战争预示着信息化作战正式登场,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对世界军事具有重大的现寅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此等等。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军方的概括与我们完全不同。
美国军方认为此战争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只不过是在理想的战场上打了一场理想的战争。
五角大楼在《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中,对战争成功和军事优势的描述基本上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
依照我们一些人的思维习惯肯定认为成绩挖掘不深、概括不精、意义升华不高,但是说到问题和毛病,他们却挖掘得很深、概括得很精,而且升华得很高。
充分体现了五角大楼对问题的追究是不依不饶的。
文中提到:美国军方的总结,与我们众多的描述大相径庭。
在战绩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如此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缺憾如此敏锐,对查找问题如此锲而不舍,恰恰表明它们在力图保持清醒,在力求未来的胜利。
当今天人们说到战略问题的泛化、战略思维问题的泛化,其中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花样翻新的词汇概念掩盖之下问题意识的极度久缺。
我们玩弄的是概念、表达的是概念、堆砌的是概念,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花样翻新的词汇概念掩盖之下问题意识的极度欠缺。
金一南
[金一南]:就是孙中山接受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接受苏联的援助之后,苏联早期对国民党改造,国民党后来成为一个有力量的政党,完全就是苏俄建 党模式,列宁建党模式对国民党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包括黄埔建军,苏联顾问、苏联的援助。我在书里写了,“当黄埔建军以后,黄埔军校的这种困境”。孙中山第 一次试图掌握一支军队,把他们称为党军,成为国民党的军队,非常困难,没有一点力量。
[金一南]:我觉得像历史一样,当共产党那么弱小的时候,万里长征。当时蒋介石要常追,就是穷追猛打,他觉得是流寇,蒋介石讲,古往今来没有流寇能 够成事者,流寇能成事吗?不管是当时在中国革命的尽头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能不能成?能成功吗?成功了。我们这个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夺取政 权,28年时间,我们这个军队1927年八一建军,到1949年夺取政权,这么短的时间,这样一个党、这样一个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 我们讲这是奇迹,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的奇迹。当我们讲到我们今天经济的奇迹的时候,我们今天的经济的奇迹无法揭秘的时候,林毅夫讲,谁能够破解 中国30年经济发展之迷,谁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金一南]:今天很对不起,因为技术原因,晚了一些,本来三点钟要开始,让大家等了一段时间,表示歉意。
金一南:破解谜团 我们的革命为什么能够胜利?
[主持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您是怎样想到写一 本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史的书?而且这书名还充满了这样的深意,讲述了这样一个回望历史的老故事,您是想告诉读者一些什么呢?
[金一南]:我们说我们今天发展的奇迹,我们想到中国革命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过去的成功,我们的力量来源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伙人革命成功 了,指挥军队,战争胜利了,建立了新中国,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力图破解这样一道题,就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我们的胜利来源,为什么能够胜利?就像我们 将来,我们的后代可能还要破解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那都是一样的,这都是我们的谜,我们要破解这样的谜团。
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
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篇一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金一南的《大国战略》,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感触颇多的书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下面,看着各个大国在上面你来我往,明争暗斗。
金一南先生用他那犀利的笔触和独到的眼光,把大国之间的那些事儿剖析得透透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和咱普通人有啥关系?但我觉得吧,关系可大了去了!书里提到的那些战略决策,让我不禁感叹,国家的发展就像是一场超级复杂的游戏,走错一步都可能满盘皆输。
就比如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时候,我们国家是怎么巧妙应对,怎么一步步崛起的,这里面的智慧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觉得吧,我们国家能有今天的成就,那可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高明的策略。
可能有人会问,这能给我们个人带来啥启示?我想说,咱们在生活中不也得有自己的“战略”吗?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能瞎打乱撞,得有规划,有目标。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过一些困惑。
比如说,有些策略实施起来真的那么容易吗?也许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
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生活的常态吗?哪有一帆风顺的事儿啊!总之,读完《大国战略》,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想着自己能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你说,这难道不好吗?篇二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哎呀呀,金一南的《大国战略》,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心情跌宕起伏的书!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精彩?结果呢,一读就停不下来!金一南先生就像是一位超级厉害的导游,带着我在大国战略的迷宫里穿梭。
书里讲的那些大国之间的博弈,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我一边读一边想,这国家之间的事儿咋就这么复杂呢?一会儿是经济竞争,一会儿是军事对峙,一会儿又是文化较量。
这就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不过武器变成了智慧和策略。
我觉得吧,咱们国家在这场“大战”中表现得那叫一个出色!就像一个聪明的棋手,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重磅演讲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重磅演讲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28”重磅演讲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2017年4月16日,在“致28:致良知(深圳)学习会”上,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为在场百余位企业家和各界精英,做了题为《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的特邀演讲。
在场听众被金教授犀利独到的洞见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而感染和打动,纷纷与金教授拍照留念。
在长达45分钟的演讲中,金一南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苦难即辉煌”的历史,多次强调心胜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而对于当代企业家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最大的制胜法宝,能够引导我们从心中的胜利走向真正的胜利。
自信的基础在哪里?假如你的自信是建立在力量上,建立在金钱上,建立在权力上,那还都是建立在沙滩上,而流沙是不稳定的,所以你的力量、权力、自信都有崩塌的可能。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他既是在问同伴,也是在问自己,询问自己的内心。
心胜,首先是在内心中战胜对手。
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如果自己心里都认为自己不行,那肯定是要败的。
领导者的意志是中流砥柱,没有中流砥柱,只能随波逐流。
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你可能活到八十岁,一百岁,但回顾人生,真正决定命运的只有关键时刻的几次关键性选择。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毛泽东1927年组织秋收起义,9月9号秋收起义,20天之后剩1000人。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个月后剩800人。
他们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从失败走向胜利,从惨败走向胜利,就这么点力量,就是毛泽东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一南来源:解放军报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人们无不在根据各自的成长经验,阐述各自领悟的道理。
还是应该听听那些真正的胜利者的说法。
1947年底总结华东作战情况,陈毅同志讲过两段话。
他说:“我们比战术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
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
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陈毅同志概括出了一个以前我们未曾认识深透的道理。
解放战争初期的华东战场,面临敌军的压力最为巨大,取得的胜利却又最为重大。
为什么?就是陈毅同志这段话。
虽然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我们“愈往上比则愈强”,这是我们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取胜的重要缘由。
陈毅同志说:“一年来自卫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战略上的胜利。
虽然我们打胜仗靠同志们不怕牺牲流血的精神和大炮机枪,但主要是靠统帅部、陕北总部、毛主席的战略指导。
”这就不仅仅是华东野战军了,而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的一个法宝。
当然有主义的正确,当然有作战的勇敢,当然有群众的拥护,仅仅这些还不够。
还必须具有“愈往上比则愈强”这一领导层特有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运筹优势。
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阐述:“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
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
”这就是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当年在越南战场,每一场具体战斗似乎都没有输,但战役战术胜利堆成的却是战略失败、最后不得不万分狼狈地撤出。
正因为搞不明白,所以至今还在不断犯错: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就在那里顽强地向每一个卷入方证明,战术成功远远不等于战略成功。
战略思维——尤其是领导层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在这里被空前地凸现出来了。
若想得胜,就一定要避免对“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
一个人与一个国家一样,要想不犯错很难。
重要的是少出错,尤其要避免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战略思维出错。
俄罗斯描写车臣战争的报告文学《连队消逝在天际》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指挥员的判断错了,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这时候只能靠浴血奋战的士兵来力挽狂澜。
”这是带血的语言。
因为能否“力挽狂澜”,付出的代价都是极其重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斯大林的战略思维就出现了问题。
他以为凭借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能有3至4年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未料想一年多时间希特勒就发动了侵略战争。
当所有征候已经极其明显,斯大林就是不相信战争迫在眉睫。
他不但未做出相应部署,还要求一线部队按兵不动,“不给对方提供挑起战争的口实”,致使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极其重大。
战争爆发第5天,苏军西方方面军就被德军合围,两个集团军全部、一个集团军大部共22个步兵师、加上配属的若干个坦克师和机械化旅共计30万部队在明斯克方向陷入绝境。
斯大林从德国广播电台中听到这个消息,只来得及派飞机将方面军主要领导接到莫斯科,然后军法审判,除政治委员福明纳赫以外,方面军司令帕夫洛夫大将、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中将等人全部被执行枪决。
但灾难并未就此中止。
过了一个月——1941年8月,德军完成斯摩棱斯克合围,苏军损失39万人。
再过一个月——1941年9月,德军完成基辅合围,苏军损失60余万人。
基辅合围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陆上合围作战”。
又过一个月——1941年10月,德军再完成维亚兹马合围,苏军损失50余万人。
这就是卫国战争之初,因苏军严重损失使苏联面临的严重态势。
虽然后面有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在红场阅兵表现出的钢铁般意志、有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实现的伟大转折、有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横扫半个欧洲铺开的辉煌胜利,都无法掩盖战前和战争初期,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层因战略思维出现问题,给国家、民族和军队带来的巨大灾难。
俄罗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安•阿•科科申在其《战略领导论》一书中说:“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及其初期,国防指挥体系最薄弱环节是最高军事政治核心(最高战略核心)。
”战略思维出现问题,最高战略核心竟然成为国家体系中“最薄弱环节”,其中教训不可谓不重大。
苏联陆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在战争结束后说:“在战争的头几个月,斯大林表现出对战略筹划的准备不足。
经历一系列严重失败和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他完成了作为一位战争指挥者的成长过程。
”这就是当我们在窗明几净的学术报告厅概括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全面性、穿透性、预见性、深刻性、彻底性、关联性、辩证性……如此等等之时,一定不要忘记战略思维的艰巨性和关键性。
因其关键,所以艰巨。
因其艰巨,所以关键。
成功与失败,由此发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金一南战略思维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
宏观、总体、长远、全局,都是它的关键词。
那么是不是说,战略思维必须是不折不扣地顾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是十个指头按跳蚤的思维呢?所有事都一人管、所有条子都一人批、所有仓库钥匙都挂在一人身上,这个人就抓住总体和全局了?意大利经济学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完全不同看法。
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者并不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他从大量经济统计中发现一组颇有意思的现象: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80%的存款,来自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员承担;80%的医疗资源,消耗于20%的疾病;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帕累托由此得出结论:80%的结果,归于20%的起因。
这一结论被人概括为“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定律”,又称为“二八定律”,或干脆简称“帕累托定律”。
该定律的意义,不在于每一组统计的百分比是否都精确到了无懈可击和完美到了天衣无缝,而在于当大多数人一直习惯强调多数的意义、多数的重要和多数的决定性之时,帕累托却揭示出多数往往只能造成少许影响,少数则往往造成主要、重大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现象。
这位终身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通过该定律告诉我们: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整体往往是被局部颠覆的,反过来,整体也往往被局部拯救。
抓住了关键的局部,就抓住了整体。
失去了关键的局部,也就失去了整体。
帕累托定律揭示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后人进行高质量战略思维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是不知道帕累托为何人的,但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上,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在《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一文中,他特别强调“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
”这就更加精到地概括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这位大战略家在这里指出,抓整体、抓全局非但不是眉毛胡子一起抓,而是抓重心,抓枢纽。
掌控了重心和枢纽,就掌控了全局和整体。
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最大的本事并非今天人们分外推崇的“沟通”和“协调”,而是从纷繁复杂的万物万象中,发现重心是哪里,枢纽在何处。
顺便再分析一下人们常说的两句话。
一句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二句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前一句意即大家谁也不是神仙,难免不时犯错。
后一句是说谁也不可能像弓一样整天绷那么紧,有放松才有紧张,没有放松也就没有紧张。
这两句话都无可非议,但把帕累托“二八定律”拿过来对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首先可以说,你在那“80%”的范围中松弛一下未尝不可,犯点错误可能也无碍大局。
但是要特别注意,一旦进入关键性的“20%”范围,你的任何松弛都可能因过于懈怠而错失良机,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因小失大撼动全局。
在“重心”和“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其意义与非“重心”和非“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从性质到意义都会完全不同。
不是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松弛,而是说平时你可以松弛一下,这个阶段你必须全神贯注地紧绷。
平时你可以出一两个错误,这个阶段你必须全力以赴避免出错。
因为此刻它不但可能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可能让你陷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困境。
对这一现象,毛泽东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
他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前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
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
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
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战略思维的整体性与全局性,在这里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我们说从空间上讲,战略思维是总揽全局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那么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人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知道重心在哪里,枢纽在何处。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输、可以败,什么时候不能输、不能败。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适当放松,打个小盹,什么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其核心正如毛泽东所说:“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
”思维在这里就变成了一把庖丁解牛的利刃,通过重心、枢纽和关节,游刃有余地剖析、把握和掌控了全局和整体。
泰山与麋鹿——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之三金一南来源:解放军报作为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战略指导能动性的源泉。
战略思维的一切成果,无不体现着预见和预置。
缺乏前瞻性,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抗战后期曾驻延安任美军观察团负责人的谢伟思,对毛泽东为什么在共产党人中具有那么高的威望不得其解。
他后来回忆说:“我曾问过很多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们,毛主席为什么能战胜他的许多敌人,成为众所公认的领袖,他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归根到底,他高瞻远瞩。
”所谓高瞻远瞩,就是预见。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说过一句话:“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
”毛泽东还说:“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叫领导。
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我们今天谈“领导就是服务”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领导的服务就是搞好生活保障、弄好福利待遇,就是排列好职务晋升次序、协调好方方面面关系。
千万不要忘记,前瞻与预见,是领导者提供的最大服务。
这种前瞻与预见从来不全神贯注于前方的庆功、颁奖、表彰、剪彩,而是全神贯注于前方可能出现的风暴、冰山、悬崖、沟坎,以及风暴与冰山、悬崖与沟坎之后还有的绚丽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