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山水画技法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在绘画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我国土地广大,地质也因地域而不同。
以描线为基本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凹凸)的方法比较多。
不过,主要的方法可分为下面六种,其概要说明如下:斧劈皴——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披麻皴——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卷云皴——表现古老山脉的圆形山顶的主要方法,能表现出苍劲的感觉。
雨点皴——表现被烟雾所笼罩的山岳的主要方法。
荷叶皴——表现水成岩所形成的山和岩的主要方法。
折带皴——表现水成岩所形的山岳,特别是崩塌的斜面和堤防的主要方法。
以上各种皴法的应用,须视地质构成的关系而定,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混合或折衷使用。
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
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
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
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
[VIP专享]浅绛山水画简介与画法
山水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如今,也是我国主要的绘画形式之一,而对于山水画的种类也是有不少的,其中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而它的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一、浅绛山水画定义1、浅绛(jiàng)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
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工艺绘画中亦见。
2、浅绛山水画特点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二、浅绛山水画笔墨技法1、浅绛山水画简介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不能完全依靠对实物的写生来获得。
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对于山水画家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师古人与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创作。
因为中国山水画是靠笔墨为构架的画种,所以初学者必需打好传统的基础,从一石一树的用笔开始,慢慢积累,日久天长了解了山川的来龙去脉、树木的穿插以及江绘河水口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阶段。
在掌握了一些传统技法之后,要走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更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否则得来的画稿一旦入下来头脑顿有空茫之感。
然而创作并非都是临摹自然景观,也不是放大和重复写生稿,所见之物只能作为依据,是创作的基础。
应思虑将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受及特征如何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现实的艺术作品。
学习山水画要融汇百家冶炉自炼,在学习了传统技法又回到自然中体悟之后,还要善于吸收现代或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要学习他如何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同时更需要了解画家的社会背景、个人历史及修养状况等等(因为我们了解古人很困难),这样我们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补充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也就是扬长避短吧。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属于淡彩山水画的范畴。
它以水墨为主,同时施以淡彩,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效果。
“浅绛”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用淡赭色渲染而成的山水画,以元代画家黄公望为代表。
而现代画家将“浅绛”技法加以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的特点是以墨色为主,用淡淡的色彩来渲染画面,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它不像青绿山水那样注重色彩的浓艳和华丽,而是更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营造。
在创作“浅绛山水”时,画家通常先用淡墨勾勒出山石、树木等景物的轮廓,然后用淡彩渲染,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通常使用淡赭色、淡绿色、淡蓝色等淡彩,以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氛围。
“浅绛山水”的技法要求画家具有较高的笔墨技巧和表现力,同时要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式美感的表现。
它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作者:李英妮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石涛极其艺术作品的研究,解读了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色,并对石涛的艺术理论“一画论”和《松荫研读图》进行深入解析,发现其艺术精神的特殊性,在其艺术风格上清雅空灵,禅意悠长,崇尚人于自然之意境,,师成于自然之特色,并对其构图、墨色、墨法分别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石涛的浅将山水之法对其后事山水构思和画风上都有了创新之意。
这说明了浅将山水在其绘画领域终占有一西之地,并影响深远。
关键词:石涛;浅绛山水;一画论石涛其理论成就为“一画论”这一理论使后世众多艺术家为之推崇,石涛作为四僧之首,他的艺术风格上始终带有佛学禅意之精神。
通过对石涛的艺术风格学习和其浅绛山水的研究,我们发现其浅绛山水的意义在于《画语录》以“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
浅绛山水是其山水画的一种,其源于宋元代,发于明清。
由在石涛手中将其浅绛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流派。
当代是水彩画和水墨山水、写意山水均有其浅绛山水的味道。
浅绛山水的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澈。
一、石涛简介石涛清代画家,当代浅绛山水画大师,本名朱若极,字石涛,号苦瓜和尚。
幼年家道中落又逢变故后出家为僧,云游半生漂泊无依,以卖画为生。
早年的山水技法源于宋元古法,画风属于“南宗”一派,追求画风儒雅清新而脱俗,隐逸山野与恬适生活的情趣尔!南北漂泊使其中年,笔迹墨法渐趋成熟,日渐刚强。
晚年居于扬州,笔法纵横飘逸,墨法于浅绛山水大成。
晚年其著作《石涛和尚画语录》,此书包含了石涛一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理论。
书中提出“一画论”为其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著名的有《山窗研读图轴》、《细雨虬松图轴》、《松荫研读图》、《古木垂阴图轴》、《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黄山图》》等等。
其中《松荫研读图》,是其浅绛山水画的代表之一。
二、石涛浅绛山水画画的艺术风格浅绛山水画以其素雅清新而明快透彻为其主要风格,是以笔墨勾勒山水,设色以赭石为主的一种重笔墨情颜色的形式山水画,其石涛的山水风构图新颖多变,最大的艺术造诣在于创新能力上。
浅绛山水赏析
浅绛山水赏析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表现技法,以淡雅的色彩为主,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和
真实再现自然景物。
从色彩上看,浅绛山水以淡雅为主,常用墨、赭石、藤黄、花青等颜色。
这些颜色能
表现出自然景物的真实面貌,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
画家通过灵活运用这些
颜色,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效果。
浅绛山水的线条简洁流畅,注重变化和节奏感。
画家通过线条的运用,表现出山石、
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使画面具有生动的艺术效果。
此外,构图平衡稳定,注重画面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感,表现出山水景物的自然之美。
浅绛山水追求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画家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内在美,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
体现。
浅绛山水画是一种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形式,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表
现出山水的美丽和神韵。
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首先,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重点在于墨色与水墨的运用。
墨色是浅
绛山水画的基础色彩,通过善于掌握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笔墨的变化,呈
现山水画作品中的山川、水流、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形态。
通过改变笔墨的
粗细、湿度和运笔的力度,可以描绘出远近景物的层次感和质感,使整幅
画作更具灵动和意境。
其次,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在于水墨与彩色的结合。
水墨是山水画
中的主要画材,而彩色则可以用来强调画作中的重要元素或者渲染画面的
氛围。
在浅绛山水画中,可以运用彩色来描绘画作中的花草、鸟兽等细节,使其与浅绛墨色形成对比,突出画作中的主题或者营造画作的气氛。
另外,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还包括水墨与淡彩的对比。
水墨是浅绛
山水画的主色,而淡彩则是对照造成的,它们的用色相对较浅,但又可衬
托出水墨的浓墨重彩的效果,使画作富有层次感和韵味。
通过适当地使用
淡彩来描绘画作中的云、雾、波纹等元素,可以增加画作的趣味性和艺术感。
总的来说,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主要包括墨色与水墨的运用、水墨
与彩色的结合、水墨与淡彩的对比等。
这些技法的巧妙运用使画作更加生
动和传神,同时又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对于绘画者来说,熟
练掌握这些技法,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艺术创作意图,创造出具有浓
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浅绛山水画作品。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第二部分:浅绛法设色
用赭色和靛色(深蓝)等透明色在完整自足的水墨画体格上施以润泽和醒豁。
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处。
使用浅绛法意在补充笔墨的不足之处,但还显示出笔墨的痕迹,这与青绿设色法有本质的区别。
色中和而娴雅,意趣温文祥和。
一、单色浅绛法1.以赭石设色者。
2.以靛青(花青)设色者。
二、复色浅绛法以赭色、靛青色、黄色等透明浅色加设山石。
在一幅画或一座山石中加设两种以上的透明色称复色设色。
1.主赭调:大面积用淡赭石染。
待干后,在山石凹处设透明色和淡墨。
(1)在山石凹处加淡墨。
(2)在山石凹处加花青。
(3)在山石凹处加墨黄(淡墨+黄)
2.朱砂主调:赭石打底,设以朱砂色。
分浓朱砂设色和淡朱砂设色两种。
国画写意山水
书画联盟小店
218
(1)浓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要重,线条粗犷。
凹处渲染色,墨较浓。
(2)淡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偏淡,线条粗细适中,凹处渲染色,墨较谈。
三、花青主调1.淡赭石打底,干后大面积罩染花青,山石根部留有底色赭石。
2.在多座山石中,总体色彩效果是花青色。
少量为赭石色,但赭色的位置不一定局限设山之根,也有山顶。
3.汁绿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汁绿(酞青蓝+黄),山根露赭色。
4.苍绿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苍绿(花青+黄),山根露赭石底色。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画风,它的主要特点
是用浅绛色调来表现山水景象。
以下是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1.选择颜料。
浅绛山水画的颜色以浅绛为主,但也可以加入其他颜色进行调配,如黄、绿、灰等。
选择颜料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色调,保证整幅画的色彩和谐。
2.梳理笔触。
在绘画时,需要运用梳理笔触的技法,将颜色和墨渐变、渗透,以达
到表现画面深度和层次的效果。
3.透明叠加。
浅绛山水画中常使用透明的叠加技法,将淡绛先铺于纸上,再在其上
透过墨色或黄色或绿色添加其它颜料,让颜料的透明度相互叠加,形成层
次的变化。
4.点染。
点染是浅绛山水画中常见的技法之一,主要是将颜色点散于石、树、花、鸟等细节部位,营造出流水潺潺、云雾缥缈的效果。
5.固定层次。
在调配颜色时要注意层次感,一般从淡到浓层层渐变,营造出画面深
浅远近的效果,并加强整幅画色彩的协调性。
6.留白。
浅绛山水画中留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画面对比度,也能让画面更有一种虚实之感。
以上是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需要综合运用,较为熟练才能创作出一幅优美的浅绛山水画。
浅绛彩瓷艺术初探
浅绛彩瓷艺术初探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8期摘要:浅绛彩由粉彩发展而来,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在清末民初如昙花一现,却终被新粉彩取代。
浅绛彩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新品种,虽不在官窑瓷器的范畴之内,却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值得后人去挖掘、探索和研究。
文章结合唐山博物馆馆藏,以期给读者关于浅绛彩瓷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浅绛彩;雅;文人畫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18.036瓷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之一,其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历史的变迁中,各种名窑辈出,创造了绚烂的成就。
人们在满足于生活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美的事物,这时能满足艺术性、观赏性以及知识性的彩绘瓷应运而生。
每朝每代的瓷器都会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社会风尚、民间喜好方面形成独有的风格。
浅绛彩瓷开拓了瓷器与绘画艺术融合的新领域,是应该被后人挖掘的艺术品财富。
1 浅绛彩瓷所处时期浅降彩瓷属釉上彩工艺,釉上彩是在烧成的瓷器表面绘彩,再经低温焙烧而成,经两次烧成,具有划时代的装饰意义。
明清两朝彩绘瓷品种众多,如明宣德的五彩、成化的斗彩,还有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珐琅彩以及康熙以后的粉彩。
“浅绛彩瓷”来自中国画术语,以绘制所用颜料质感区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这一瓷器新品种不属于官窑瓷器范畴,但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浅降彩瓷的始祖是山水风格的画瓷,诞生于唐代长沙窑,亦称“浅绛彩山水瓷画”。
浅绛山水画技法初创于“元四家”黄公望之手。
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指出清光绪时期出现了“水墨五彩”这样一个创新品种,它“是受同时代水墨画名家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工艺,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弥永深邃,描绘出的山水人物都很独特”,艺术风格与绣绢上的浅绛画类似。
浅绛彩瓷画是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彩绘瓷器艺术品种,采用浓淡相间的黑色料在瓷釉上勾画起形,再以淡赭、淡绿、淡蓝等填彩,经低温650~700摄氏度烧制而成。
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
29收稿日期:2012-10-09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于 泓“浅绛”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国画山水画中,它以水墨勾皴并淡赭为主,再加以花青、粉绿渲染而成的浅绛山水画。
其代表人物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
黄公望开创浅绛彩山水之画风,以一种水墨为主,略施浅赭及淡青的表现形式,为浑厚苍简的笔墨画山水。
他的画不忽视从生活中吸取形象,使胸中有丘壑。
他曾长期居住在富春山中,领略江山钓台之胜概。
又在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经常携带纸笔,遇有佳景即描模,因此他所画山水林峦深秀颇有境界。
他画的作品《丹崖玉树图》画面层岩叠翠,高松小。
山上云雾迷濛飘渺,殿阁半露。
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笼,一人策仗寻幽。
用笔简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
构图较繁密,山头多置矾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代画家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这是最早的浅绛山水画。
浅绛山水瓷画的开创者是清代文人画家程门。
程门所画瓷画的技法吸取元代画家黄公望和清代“四王”技法,开创了景德镇近代山水瓷画之先河,对以后的瓷画山水有着非凡的深远意义。
浅绛彩瓷画是以黑料在白釉瓷上作画,敷以浅淡的赭、蓝、紫等色料,经700度的低温烤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工艺,其艺术风格与中国画浅绛山水相近,故名浅绛彩瓷,也称软彩。
它的工艺就是在黑料或珠明料中加入含铅的雪白,用这种画料可以直接画在白瓷胎上,烧成后浅淡而无光泽,有浓淡变化,具有中国画水墨线条的神韵。
用这种近似宣纸上水墨效果的黑彩,再将水绿、矾红、浅蓝等粉彩颜料填绘,烧制出来的瓷画作品如同纸绢书画一样,具有“文人派”画意笔墨情趣,极具有艺术魅力,给当时传统的制瓷工艺带来一股新的文化气息。
他的作品浅绛瓷板《细锁绿烟风声起》画面以深远绘构图,近湖岸缓坡,栋栋村舍隐于老树之中,树林层层推进,与山峰相连,曲折有致。
山石层次有章,皴法严谨规整,笔法凝重沉稳。
山体以赭石、水绿、花青拓抹,浑然天成。
山下一片湖水雄中储秀,具有清妙秀远之意趣。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绛彩山水绘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兴盛于民国时期,具有独特的技艺和特征。
下面将对民国绛彩山水绘画的工艺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在画面构图上注重整体感。
传统山水画中通常采用纵向形式,而绛彩山水画则注重横向画面的表现。
画家在纸面上将山、水、云等元素巧妙地布置在横向的空间中,使整幅画面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平衡的结构,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
其次,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在色彩运用上非常丰富和独特。
绛彩山水画采用绵染技法,利用白色的丝绸布料作为绘画素材,然后在布面上通过绘画和绣线的方式进行表现。
画家们以绣线精细画出山水图案,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填充,使画面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尤其是在表现山水的青绿色调、水的深浅变化和云的白色层次上,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
此外,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中还注重细节的描绘和传神的表现。
画家们通过精细的用线、用色和用笔,将山石、树木、水面等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们善于运用线条的变化和虚实的衬托,使画面中的山水显得更加立体和具有层次感,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
最后,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还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经常通过描绘人物的活动、小桥流水和田园风光等情节,传达自己对自然和人文世界的感悟和情感。
“人文山水”是绛彩山水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画家们通过富有情感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总之,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具有整体感强、色彩丰富、细节描绘精细以及注重人文情感表达的特点。
这些特征使得绛彩山水绘画在中国传统工艺中独具一格,并且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如果说中国画的线法(十八描)是人物画的核心要素,墨(色)法是花鸟画的核心要素的话,那么,山水画的皴法可谓山水画的核心要素,所以历代山水画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山水画的皴擦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用笔技法和绘画语言,可以说,不懂皴法就不懂山水画。
皴法是指用不同的运笔方法或点或染、或勾或刷、或皱或擦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纹理皱折。
古今皴法有几十种之多,现在还在创造发展不同的皴法,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点皴、线皴、面皴和染皴。
一.长短披麻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巨然《万壑松风图》局部照片比对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照片比对二、大斧劈皴马远《踏歌图》局部照片比对三、小斧劈皴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明倪端《聘庞图》照片对比四、雨点皴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照片对比《溪山行旅图》图局二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六、钉头皴照片对比七、豆瓣皴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八、折带皴元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照片对比倪瓒《幽河寒松图》照片对比九、卷云皴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照片对比《早春图》局部二照片对比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照片对比十、解索皴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照片对比\十一、米点皴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照片对比吴湖帆先生米点照片对比清兰孟《仿松雪山水图》局部照片对比清石涛游华阳山图照片对比十三、乱柴皴近代贺天健《兰江山水》局部照片对比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和自然观察中,在儒道潜意识的影响下,创造了有别西方纯客观的(人体感官感受到的光影)。
但有人文理念和自然交融的几种经典画法,下面以图分别说明。
但先强调一点,绘画是对自然景色的升华艺术,高于生活,美化自然,大家看时应从整体感觉,色彩的调子和冷暖去感受。
1.拖泥带水法.任何皴法画到洒脱时,往往会大块落墨,纵笔横扫,墨韵生动,浑厚华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当为此法.宋箫照《秋山红树图》局部照片对比近代写意山水较多此法.明李在《阔渚睛峰图》局部照片对比2.没骨法.此法花鸟中多用,山水较少见.宋人佚名《雪景山水图》照片对比吴湖帆山水扇面局部照片对比3.浅绛法典型中国意识画法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
釉下彩浅绛山水绘画研究
釉下彩浅绛山水绘画研究摘要:浅绛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本文旨在研究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应用。
笔者将分析浅绛山水绘画和釉下彩瓷结合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探讨釉下彩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要点,以及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独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并对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效果,包括色彩的层次感和线条的流畅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釉下彩;中国画;艺术瓷;陶瓷设计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4)01—136—(03) Research on Underglaze Color Light Crimson Landscape Painting0引言 浅绛山水是一种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也被称为浅绛山水画。
我们一般认为浅绛法起源于五代董源,成熟于元明,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而闻名。
浅绛山水画通常使用浅绛色调,即淡红色调,来描绘山水景观,这种色调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与一般山水画常用的青绿、水墨表现手法形成鲜明对比。
浅绛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气韵和意境,强调对平和意境的塑造。
画家通过运用勾线、皴擦和设色渲染等技法,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山水画作品。
浅绛山水画的题材广泛,包括山川、江河、湖泊、云雾、树木等自然景观,以及人物、建筑等元素。
画家常常通过精心构图和细腻的笔墨表现,营造出恬淡、雅致的意境,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浅绛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风格和表现方式,其不仅是艺术作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当代,浅绛山水画通过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而将浅绛山水和釉下彩陶瓷绘画结合,更能使浅绛法发挥出其特有的美学魅力。
1浅绛山水绘画在釉下彩瓷中的应用技法 釉下彩瓷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其特点是在陶瓷胎体上涂覆一层釉料,然后在釉料未干之前进行绘画,最后进行二次烧制。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这可真是一门有意思的艺术活儿呀!咱先得准备好家伙什儿,笔墨纸砚那是一个都不能少。
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称手的兵器一样,咱画画也得有趁手的工具不是?开始设色啦!第一步,就像是给画作打个底妆,要淡淡地铺上一层色彩。
这可不是随便抹抹就行的,得掌握好那个度,轻了没啥效果,重了可就毁了。
这就好比做饭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得慌。
接着呢,要开始逐步丰富色彩层次啦。
这就好像给房子装修,一层一层地往上涂颜料,让画面逐渐变得有立体感,有深度。
你想想,要是房子装修得乱七八糟,那能好看吗?同理,这色彩层次可得精心打造呀!然后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一些小角落、小景致,都得用心去描绘。
这就像我们穿衣服,扣子、拉链这些小细节也不能马虎,不然整体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在设色的过程中,还得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画作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得时刻关注它的成长变化,稍有不对就得赶紧调整。
可不能任由它“长歪”了呀!设色还得有耐心,不能心急火燎的。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来,一点点地打磨。
就跟磨豆腐似的,得有耐心才能出好豆腐。
有时候看着自己的画作一点点变得好看起来,心里那叫一个美呀!就像看着自己种的花儿慢慢绽放一样,充满了成就感。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只有用心去体会,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奥秘。
所以呀,朋友们,要是你们也对浅绛山水画感兴趣,那就大胆地去尝试吧!别怕失败,谁还没有个开始呀!说不定哪天你就能画出一幅让自己都惊叹不已的作品呢!让我们一起在这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感受浅绛山水画设色带来的奇妙乐趣吧!。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
一、绘画题材丰富多样。
绛彩山水绘画主题多样,可以描绘山水风景、动物鸟虫、人物故事等。
同时,绛彩山水绘画还常常借鉴历史故事和文学
作品,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二、绘画技法独特精湛。
绛彩山水绘画采用了传统的国画技法,如写
意画法、点染画法、勾画画法等。
绛彩山水绘画有很高的创作技巧,画家
通过巧妙的运笔和色彩运用,使得作品更具立体感和艺术魅力。
三、色彩饱满艳丽。
绛彩山水绘画所使用的颜料色彩饱满而艳丽,常
常运用大面积的红、绿、蓝等明亮的颜色,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同时,
绛彩山水绘画还注重对色彩的层次处理,使得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造型独具匠心。
绛彩山水绘画注重对画面的构图和造型的把握,
常常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富有个性和艺术感。
绛彩山水绘
画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平衡感,追求意境的表达和艺术的审美效果。
五、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
绛彩山水绘画通过题材的选择和艺
术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和思想内涵。
绛彩山水绘画常常运用象
征手法,通过画面的组合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使作品更富有
艺术性和叙事性。
综上所述,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独特精湛的
技法、饱满艳丽的色彩、独具匠心的造型以及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
等特征。
这使得绛彩山水绘画独具风格和魅力,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绘画的
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山水画的技法程式之——浅降山水篇
山水画的技法程式之——浅降山水篇
浅降法是一种着以淡彩的山水画法技法体系的形成是在皴法完善之后。
浅降法基本上以水墨为主,但较之纯以水墨完成的画法,线的成分要多一些。
浅降法在水墨勾勒皴然的基础之上罩以淡彩,多以淡赭石色为主,个别地方罩以淡青花,使画面形成统一色彩基调,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着色方法,元代山水画家多用此法。
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此种着色,相传始于唐代吴道子的人物画,吴道子的人物画在墨线的基础上着染以淡色,世称“吴装”。
故而后人亦有浅降山水画法称之为”吴装“者。
浅绛山水资料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之法,传到元代黄公望有了新的发明,为了表现家乡虞山土质山水,他用赭石作为主色调,以墨清染树,在此基础上有形成了以赭石平涂山石,再以墨清烘染山脚的复合画法。
它的妙处在于令画面有一种淡淡的云雾笼罩之气,远望水气弥漫,景物朦胧。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画面以繁密的布景,洗练的笔墨,生动的表达了天池石壁的雄峻与秀美。
画面层峦叠嶂,迂回曲折;期间杂木长松、风貌高大、溪涧云烟、水阁村落、聚散掩映。
此图运用浅绛的画法,反映了黄公望的典型风格,大痴画格有二,一以水墨为主,以简笔见胜,勾皴稀疏,水墨韵然滋润,可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一种以浅绛设色为妙,构图比较洗练,水墨微晕后敷以淡赭和墨清墨绿,即称“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
降为红色,浅绛山水即是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亦称楮墨山水。
方法是以水墨勾勒皴染山水,待景物皆以完备,再于石面、树干等处敷以淡赭石,有时也以墨青辅助渲染,明快淡雅,比较适合表现江南的土质山峦。
此画法在五代董源时一出现,至元代发展成熟。
水墨山水中,有在水墨之上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者,称为浅绛山水。
“绛”是大红色,实际在浅绛山水中,是以淡赭色来表现,亦有带浓绿色或紫褐色,统称为浅降。
山水之浅降一体,论者谓始于北宋董源。
然浅降之法,于南北朝时已见。
《东图玄览》云:“张僧繇绢画《观碑图》…人物衣服浅降,俱不设大青石绿。
”嗣后数百年间,画史未有以浅降法作画之记载。
鹿柴氏云:“初无浅降也,昉于董源,盛于黄公望,谓之曰吴装。
”所谓“吴装”,《图画见闻志》云:“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画鉴》云:“其傅彩,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据以上所论,浅降之法始于吴道子,其特点是略施微染。
《山静居画论》更有明确论述,云:“人物古多重设色,为吴道子有浅降标青一法。
宋元及明人多宗之。
中国画山水(wodeshanshuihua 1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 川眉州(今眉山)人。他对文人画的发展影响很 大,不但身体力行借绘画渲泄胸臆、寓意抒情, 还提出了诸如“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直 接促进文人画发展的理论。《枯木怪石图》以水 墨描绘郁勃盘曲的枯木竹石,借以象征人生和自 己,画出了画家胸中臆气,得“象外之致”。
• 该画卷的“虹桥”部分是画卷中段的核心,状似飞 虹的拱桥飞架两岸,桥下,一艘满载着货物过桥洞 的船眼看就要撞在桥上,船上的人有的在奋力降下 高耸的桅杆,有的伸出撑杆抵在桥上,阻止船撞向 桥拱,五个纤夫正奋力拉纤。桥上不少人紧张地看 着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有的还呼喊相助。
苏轼与文人画新潮
• 北宋中期,以苏轼、米芾、文同等为代 表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并提出 一些反映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的绘画理 论。他们反对严格的写实画风,不求形 似,惟取物之意气和神韵,融合文人灵 趣、学养、品质于笔端。
画艺术成熟的标志,它在山水画中体 现的最为典型。 2、山水画技法程式,是山川树木、水 流云气的组织结构规律性的呈现方式, 主要体现在皴法、树法、加叶法、云 水法等。
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 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 效的表现程式,叫做皴法。
古代山水画各种皴法
表演中国山水画李成,字咸熙,擅长描绘雪 景寒林一类的景色。画石用 云头皴法,嶙峋多洞,俗称 “窠石”;画树喜用重墨, 树干曲折多节,枝干皆枯瘦 尖利,坚硬虬屈,因而被称 为“蟹爪”。据《宣和画谱》 称,在北宋初年,李成声誉 极高,被推为“古今第一”。 由于李成过世后,其子孙大 力收购他的作品,使得他的 真迹在北宋末年就很少见了。 传为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 碑窠石图》,描绘了一位头 戴草笠的骑驴老翁正在竭力 地辨认老树下一块碑石上的 碑文,给人一种萧瑟荒寒、 睹物思古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绛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画技法浅绛山水画技法作者简历:唐凤岐,1949年生于天津市,1968年上山下乡,1970年加入海军某部当美术创作员,对山水画的学习创作锲而不舍,师承著名山水画家孙克纲先生,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山水画研究副会长、河北省美协理事、廊坊市美协副主席等职。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并获奖。
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
出版有《唐凤岐画集》、《百杰画家唐凤岐》、《浅绛》技法,《著名画家唐凤岐专辑》等。
第一节浅绛山水画
浅绛山水画是中国画常见的画种,多用以表现深秋和早春时节及斜阳夕照的景色。
其特点是素雅静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是其他类别山水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中高难度绘法之一。
因此了解、学习和研究它是十分重要的。
(附图为唐凤岐作
品《遥遥黄土路》)
第二节近景松
山水画离不开树,而松树又是百树之首,因此,学习和了解山水画中的松树,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松树和研究其画法也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临摹先贤画谱,二是到自然界中写生。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具有柔中有刚的美,松的叶群,更给人以清脱之感。
它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
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
画松的树干,要中锋用笔,树干与树枝间的树叉,一般不小于九十度。
画树梢用侧锋,这些效果会好些。
用笔的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也可按照自己的习惯画。
松叶的组合分为两类:马尾形、菊花形,也可据此而演变。
画针叶一般用笔是虚起实落,就是笔尖先入纸,笔腹后落,这样画出的针叶是前尖后钝,有力度,很符合画松之品格,这种画法可区别于水草等其他草类植物。
树干的皴法,有的用鱼鳞皴法,有的画得似方非圆状,有的采用各种擦或勾,要根据背景情况而酌定。
着色,使用赭石染树干,花青染树叶为主。
(附图为唐凤歧作品《春风》)
第三节近景柏
柏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四季常青,素有千年汉柏之说,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因此,也是我们民族传统观念中的宝树。
柏树一年四季不落叶,其叶呈黑绿色,树干泛白,有强烈的黑白关系的对比,很适宜用中国画的画法表现。
柏树的枝呈弧形,而且向上弯月形多一些,枝干的树杈以锐角为主,这和松树的树杈角度略有不同。
画树干时用笔要毛,要干中有湿,湿中有干。
小柏树树干的皴法以横笔侧锋为主;老柏一般使用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的皴法,使之在流畅的线皴之下,显露苍涩之感。
画叶,一般用秃笔、焦墨立笔戳下,要注意点时的速度变化;点出的叶子要大小相间,疏密有致,要看得出是一下一下认真点的。
画中的柏树叶是画家主观而得的点状形体,所以,务求画得毛,使之轮廓感觉不清楚,这样反而耐看。
有时亦可用湿墨大面积地破,使之出现丰厚华滋之感。
柏树不宜成丛而画之,特别是大柏。
在画面中,画上几株大柏树,再稍加点缀即可成为完整的画作。
(附图为唐凤岐所作《风月无边》)
第四节近景冬树双勾法
树的双勾法。
此法是用线条给合表现树形的一种传统技法,也是初学者必须训练的一课。
因此,我们称之为基础技法。
利用此法可发展为冬树之法。
冬天的树,叶子掉光了,枝干裸露;风吹来,摇曳生姿,在阳光的照射下,楚楚动人,显示出不屈的生机。
要准确地表现这些,就要选择适宜的技法。
这就是通常我们讲的表现语言,若没有准确的语言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裸露的树枝,更能暴露出树的本体精神。
要抓住干与枝、枝与梢外在和内在的联系,从粗线条到细线条的组合以及疏密关系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周到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组树与单树之间的技巧处理。
冬天的树,虽然叶子落了,但零星残留的枯叶在树梢上各呈其韵的样子,仍给我们带来一种特有的形式美感,我们可以把叶子看作点子,把秃枝看成不同的线,点叶儿的时候,要随着枝干用笔的粗细,来决定点子的大小位置,不可随意平平点去,既要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又让它锦上添花。
双勾树法有很强的形式感,不仅能表现冬天的树,也能表现其他季节里的树。
树叶最好也用双勾法,这样从语言上能够一致起来。
(附图为唐凤岐所作双勾树图例)
第五节白杨林的画法
白杨树是生长在我国西北部的一种高大的树木。
主干挺拔,树枝出位较高,欲望其冠,须仰望方可得之,故俗称钻天杨。
1992年秋天,我初到新疆南部的库尔勒地区,周围是沙丘和戈壁滩,显得很荒寂。
这时,我发现一排一排的白杨林,矗立在那里,那挺拔不屈的气质,令我为之震撼。
我突然感觉眼前的白杨林已不是什么树木了,而是一排排守卫祖国大西北的勇士,它们在辽阔的戈壁沙丘上筑起了一道道铁壁铜墙,遮挡着风沙。
以后每当我画白杨树的时候,这守卫祖国大西北勇士的形象就会浮现在脑际。
我笔下的白杨
树就是我心中白杨树的外化。
画白杨树的树干时,可用淡墨中铬拉线,拉线时要慢,像写字一样认真,切忌平滑、草率、笔不入纸等不良方法,拉线时有一种拖重感,笔头感觉涩。
用焦墨侧锋画树叶,画树叶时要画感觉,一笔一笔的接下来画,不要画瞎,同时要掌握好树叶的疏密关系,不透气地方的位置在哪儿,透气的地方在哪儿,放的地方又是哪儿,都要苦心经营,忌均匀。
补充不足的地方采用干擦枝法,横擦树干使其有苍厚之感。
也可以画一些形式感很强的白杨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