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山水画简介与画法

合集下载

[VIP专享]浅绛山水画简介与画法

[VIP专享]浅绛山水画简介与画法

山水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如今,也是我国主要的绘画形式之一,而对于山水画的种类也是有不少的,其中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而它的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一、浅绛山水画定义1、浅绛(jiàng)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

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工艺绘画中亦见。

2、浅绛山水画特点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二、浅绛山水画笔墨技法1、浅绛山水画简介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不能完全依靠对实物的写生来获得。

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对于山水画家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师古人与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创作。

因为中国山水画是靠笔墨为构架的画种,所以初学者必需打好传统的基础,从一石一树的用笔开始,慢慢积累,日久天长了解了山川的来龙去脉、树木的穿插以及江绘河水口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阶段。

在掌握了一些传统技法之后,要走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更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否则得来的画稿一旦入下来头脑顿有空茫之感。

然而创作并非都是临摹自然景观,也不是放大和重复写生稿,所见之物只能作为依据,是创作的基础。

应思虑将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受及特征如何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现实的艺术作品。

学习山水画要融汇百家冶炉自炼,在学习了传统技法又回到自然中体悟之后,还要善于吸收现代或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要学习他如何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同时更需要了解画家的社会背景、个人历史及修养状况等等(因为我们了解古人很困难),这样我们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补充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也就是扬长避短吧。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名词解释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属于淡彩山水画的范畴。

它以水墨为主,同时施以淡彩,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效果。

“浅绛”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用淡赭色渲染而成的山水画,以元代画家黄公望为代表。

而现代画家将“浅绛”技法加以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的特点是以墨色为主,用淡淡的色彩来渲染画面,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它不像青绿山水那样注重色彩的浓艳和华丽,而是更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营造。

在创作“浅绛山水”时,画家通常先用淡墨勾勒出山石、树木等景物的轮廓,然后用淡彩渲染,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通常使用淡赭色、淡绿色、淡蓝色等淡彩,以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氛围。

“浅绛山水”的技法要求画家具有较高的笔墨技巧和表现力,同时要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式美感的表现。

它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浅绛山水资料

浅绛山水资料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之法,传到元代黄公望有了新的发明,为了表现家乡虞山土质山水,他用赭石作为主色调,以墨清染树,在此基础上有形成了以赭石平涂山石,再以墨清烘染山脚的复合画法。

它的妙处在于令画面有一种淡淡的云雾笼罩之气,远望水气弥漫,景物朦胧。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画面以繁密的布景,洗练的笔墨,生动的表达了天池石壁的雄峻与秀美。

画面层峦叠嶂,迂回曲折;期间杂木长松、风貌高大、溪涧云烟、水阁村落、聚散掩映。

此图运用浅绛的画法,反映了黄公望的典型风格,大痴画格有二,一以水墨为主,以简笔见胜,勾皴稀疏,水墨韵然滋润,可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一种以浅绛设色为妙,构图比较洗练,水墨微晕后敷以淡赭和墨清墨绿,即称“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

降为红色,浅绛山水即是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亦称楮墨山水。

方法是以水墨勾勒皴染山水,待景物皆以完备,再于石面、树干等处敷以淡赭石,有时也以墨青辅助渲染,明快淡雅,比较适合表现江南的土质山峦。

此画法在五代董源时一出现,至元代发展成熟。

水墨山水中,有在水墨之上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者,称为浅绛山水。

“绛”是大红色,实际在浅绛山水中,是以淡赭色来表现,亦有带浓绿色或紫褐色,统称为浅降。

山水之浅降一体,论者谓始于北宋董源。

然浅降之法,于南北朝时已见。

《东图玄览》云:“张僧繇绢画《观碑图》…人物衣服浅降,俱不设大青石绿。

”嗣后数百年间,画史未有以浅降法作画之记载。

鹿柴氏云:“初无浅降也,昉于董源,盛于黄公望,谓之曰吴装。

”所谓“吴装”,《图画见闻志》云:“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画鉴》云:“其傅彩,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据以上所论,浅降之法始于吴道子,其特点是略施微染。

《山静居画论》更有明确论述,云:“人物古多重设色,为吴道子有浅降标青一法。

宋元及明人多宗之。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

浅谈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性作者:李英妮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石涛极其艺术作品的研究,解读了石涛浅绛山水的艺术特色,并对石涛的艺术理论“一画论”和《松荫研读图》进行深入解析,发现其艺术精神的特殊性,在其艺术风格上清雅空灵,禅意悠长,崇尚人于自然之意境,,师成于自然之特色,并对其构图、墨色、墨法分别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石涛的浅将山水之法对其后事山水构思和画风上都有了创新之意。

这说明了浅将山水在其绘画领域终占有一西之地,并影响深远。

关键词:石涛;浅绛山水;一画论石涛其理论成就为“一画论”这一理论使后世众多艺术家为之推崇,石涛作为四僧之首,他的艺术风格上始终带有佛学禅意之精神。

通过对石涛的艺术风格学习和其浅绛山水的研究,我们发现其浅绛山水的意义在于《画语录》以“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

浅绛山水是其山水画的一种,其源于宋元代,发于明清。

由在石涛手中将其浅绛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流派。

当代是水彩画和水墨山水、写意山水均有其浅绛山水的味道。

浅绛山水的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澈。

一、石涛简介石涛清代画家,当代浅绛山水画大师,本名朱若极,字石涛,号苦瓜和尚。

幼年家道中落又逢变故后出家为僧,云游半生漂泊无依,以卖画为生。

早年的山水技法源于宋元古法,画风属于“南宗”一派,追求画风儒雅清新而脱俗,隐逸山野与恬适生活的情趣尔!南北漂泊使其中年,笔迹墨法渐趋成熟,日渐刚强。

晚年居于扬州,笔法纵横飘逸,墨法于浅绛山水大成。

晚年其著作《石涛和尚画语录》,此书包含了石涛一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理论。

书中提出“一画论”为其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著名的有《山窗研读图轴》、《细雨虬松图轴》、《松荫研读图》、《古木垂阴图轴》、《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黄山图》》等等。

其中《松荫研读图》,是其浅绛山水画的代表之一。

二、石涛浅绛山水画画的艺术风格浅绛山水画以其素雅清新而明快透彻为其主要风格,是以笔墨勾勒山水,设色以赭石为主的一种重笔墨情颜色的形式山水画,其石涛的山水风构图新颖多变,最大的艺术造诣在于创新能力上。

什么是浅绛山水?浅绛山水怎么上色?难得的图文步骤讲解

什么是浅绛山水?浅绛山水怎么上色?难得的图文步骤讲解

什么是浅绛山水?浅绛山水怎么上色?难得的图文步骤讲解
浅绛山水
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
特点
浅绛山水画素雅清淡,明快透彻,(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色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笔墨仍为画面构成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与山石之上。

补充:浅绛山水在刻画山石造型的时候基本采用规矩的皴法,泼墨晕染是不适合这类风格的
下面我们用斧劈皴带钉头皴创作一幅浅绛山水画
完成作品
在调色盘中调出一个稍浓些的墨色,要多调出一些来,之后毛笔蘸这个墨色,笔尖蘸浓墨,(每次墨色用尽再按这个方法蘸墨)开始刻画最近处的山石结构,采用斧劈皴擦暗部,用钉头皴过度
左边画一组山石,山石要分组刻画,错落有致
中锋枯笔刻画近景树木
继续延伸山石造型
增加树木
近景完成
刻画树木枝叶,树叶的画法要穿插表现
增加一组房屋,每一个细节都要完整,不要一带而过
刻画中景山石
增加茅屋平坡
山体上刻画出一处瀑布
山头点写杂树
淡墨刻画远山,平坡
淡墨晕染一遍山石的凹面,以及房屋树叶,完成墨色的最终描绘,整个过程要仔细,每一笔皴擦都要交代清楚
最后调色盘中调大量赭石色,用大笔蘸色渲染山石,上色的规律是,基本采用平涂法,个别山石留出空白不要渲染,以此表现明暗面。

最后题字盖章,完成作品。

总结:这是典型的浅绛山水染法,所以只用赭石色,如果想让画面再丰富一些,可以在个别山石处加以淡
绿色的渲染,但要点是,绿色渲染的总面积不要超过赭石色的面积。

这是规矩。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首先,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重点在于墨色与水墨的运用。

墨色是浅
绛山水画的基础色彩,通过善于掌握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笔墨的变化,呈
现山水画作品中的山川、水流、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形态。

通过改变笔墨的
粗细、湿度和运笔的力度,可以描绘出远近景物的层次感和质感,使整幅
画作更具灵动和意境。

其次,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在于水墨与彩色的结合。

水墨是山水画
中的主要画材,而彩色则可以用来强调画作中的重要元素或者渲染画面的
氛围。

在浅绛山水画中,可以运用彩色来描绘画作中的花草、鸟兽等细节,使其与浅绛墨色形成对比,突出画作中的主题或者营造画作的气氛。

另外,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还包括水墨与淡彩的对比。

水墨是浅绛
山水画的主色,而淡彩则是对照造成的,它们的用色相对较浅,但又可衬
托出水墨的浓墨重彩的效果,使画作富有层次感和韵味。

通过适当地使用
淡彩来描绘画作中的云、雾、波纹等元素,可以增加画作的趣味性和艺术感。

总的来说,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主要包括墨色与水墨的运用、水墨
与彩色的结合、水墨与淡彩的对比等。

这些技法的巧妙运用使画作更加生
动和传神,同时又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对于绘画者来说,熟
练掌握这些技法,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艺术创作意图,创造出具有浓
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浅绛山水画作品。

浅绛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画技法

浅绛山水画技法浅绛山水画技法浅绛山水画技法作者简历:唐凤岐,1949年生于天津市,1968年上山下乡,1970年加入海军某部当美术创作员,对山水画的学习创作锲而不舍,师承著名山水画家孙克纲先生,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山水画研究副会长、河北省美协理事、廊坊市美协副主席等职。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并获奖。

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

出版有《唐凤岐画集》、《百杰画家唐凤岐》、《浅绛》技法,《著名画家唐凤岐专辑》等。

第一节浅绛山水画浅绛山水画是中国画常见的画种,多用以表现深秋和早春时节及斜阳夕照的景色。

其特点是素雅静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是其他类别山水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中高难度绘法之一。

因此了解、学习和研究它是十分重要的。

(附图为唐凤岐作品《遥遥黄土路》)第二节近景松山水画离不开树,而松树又是百树之首,因此,学习和了解山水画中的松树,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松树和研究其画法也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临摹先贤画谱,二是到自然界中写生。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具有柔中有刚的美,松的叶群,更给人以清脱之感。

它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

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

画松的树干,要中锋用笔,树干与树枝间的树叉,一般不小于九十度。

画树梢用侧锋,这些效果会好些。

用笔的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也可按照自己的习惯画。

松叶的组合分为两类:马尾形、菊花形,也可据此而演变。

画针叶一般用笔是虚起实落,就是笔尖先入纸,笔腹后落,这样画出的针叶是前尖后钝,有力度,很符合画松之品格,这种画法可区别于水草等其他草类植物。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书画联盟丨传统山水画上色技法——浅绛山水
第二部分:浅绛法设色
用赭色和靛色(深蓝)等透明色在完整自足的水墨画体格上施以润泽和醒豁。

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处。

使用浅绛法意在补充笔墨的不足之处,但还显示出笔墨的痕迹,这与青绿设色法有本质的区别。

色中和而娴雅,意趣温文祥和。

一、单色浅绛法1.以赭石设色者。

2.以靛青(花青)设色者。

二、复色浅绛法以赭色、靛青色、黄色等透明浅色加设山石。

在一幅画或一座山石中加设两种以上的透明色称复色设色。

1.主赭调:大面积用淡赭石染。

待干后,在山石凹处设透明色和淡墨。

(1)在山石凹处加淡墨。

(2)在山石凹处加花青。

(3)在山石凹处加墨黄(淡墨+黄)
2.朱砂主调:赭石打底,设以朱砂色。

分浓朱砂设色和淡朱砂设色两种。

国画写意山水
书画联盟小店
218
(1)浓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要重,线条粗犷。

凹处渲染色,墨较浓。

(2)淡朱砂设色:山石的勾勒墨气偏淡,线条粗细适中,凹处渲染色,墨较谈。

三、花青主调1.淡赭石打底,干后大面积罩染花青,山石根部留有底色赭石。

2.在多座山石中,总体色彩效果是花青色。

少量为赭石色,但赭色的位置不一定局限设山之根,也有山顶。

3.汁绿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汁绿(酞青蓝+黄),山根露赭色。

4.苍绿主调:淡赭打底,山顶部大面积着苍绿(花青+黄),山根露赭石底色。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浅绛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画风,它的主要特点
是用浅绛色调来表现山水景象。

以下是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

1.选择颜料。

浅绛山水画的颜色以浅绛为主,但也可以加入其他颜色进行调配,如黄、绿、灰等。

选择颜料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色调,保证整幅画的色彩和谐。

2.梳理笔触。

在绘画时,需要运用梳理笔触的技法,将颜色和墨渐变、渗透,以达
到表现画面深度和层次的效果。

3.透明叠加。

浅绛山水画中常使用透明的叠加技法,将淡绛先铺于纸上,再在其上
透过墨色或黄色或绿色添加其它颜料,让颜料的透明度相互叠加,形成层
次的变化。

4.点染。

点染是浅绛山水画中常见的技法之一,主要是将颜色点散于石、树、花、鸟等细节部位,营造出流水潺潺、云雾缥缈的效果。

5.固定层次。

在调配颜色时要注意层次感,一般从淡到浓层层渐变,营造出画面深
浅远近的效果,并加强整幅画色彩的协调性。

6.留白。

浅绛山水画中留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画面对比度,也能让画面更有一种虚实之感。

以上是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技法,需要综合运用,较为熟练才能创作出一幅优美的浅绛山水画。

浅绛山水资料解读

浅绛山水资料解读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之法,传到元代黄公望有了新的发明,为了表现家乡虞山土质山水,他用赭石作为主色调,以墨清染树,在此基础上有形成了以赭石平涂山石,再以墨清烘染山脚的复合画法。

它的妙处在于令画面有一种淡淡的云雾笼罩之气,远望水气弥漫,景物朦胧。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画面以繁密的布景,洗练的笔墨,生动的表达了天池石壁的雄峻与秀美。

画面层峦叠嶂,迂回曲折;期间杂木长松、风貌高大、溪涧云烟、水阁村落、聚散掩映。

此图运用浅绛的画法,反映了黄公望的典型风格,大痴画格有二,一以水墨为主,以简笔见胜,勾皴稀疏,水墨韵然滋润,可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一种以浅绛设色为妙,构图比较洗练,水墨微晕后敷以淡赭和墨清墨绿,即称“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

降为红色,浅绛山水即是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亦称楮墨山水。

方法是以水墨勾勒皴染山水,待景物皆以完备,再于石面、树干等处敷以淡赭石,有时也以墨青辅助渲染,明快淡雅,比较适合表现江南的土质山峦。

此画法在五代董源时一出现,至元代发展成熟。

水墨山水中,有在水墨之上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者,称为浅绛山水。

“绛”是大红色,实际在浅绛山水中,是以淡赭色来表现,亦有带浓绿色或紫褐色,统称为浅降。

山水之浅降一体,论者谓始于北宋董源。

然浅降之法,于南北朝时已见。

《东图玄览》云:“张僧繇绢画《观碑图》…人物衣服浅降,俱不设大青石绿。

”嗣后数百年间,画史未有以浅降法作画之记载。

鹿柴氏云:“初无浅降也,昉于董源,盛于黄公望,谓之曰吴装。

”所谓“吴装”,《图画见闻志》云:“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画鉴》云:“其傅彩,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据以上所论,浅降之法始于吴道子,其特点是略施微染。

《山静居画论》更有明确论述,云:“人物古多重设色,为吴道子有浅降标青一法。

宋元及明人多宗之。

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

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

29收稿日期:2012-10-09述说浅绛瓷画山水的赏析与发展于 泓“浅绛”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国画山水画中,它以水墨勾皴并淡赭为主,再加以花青、粉绿渲染而成的浅绛山水画。

其代表人物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

黄公望开创浅绛彩山水之画风,以一种水墨为主,略施浅赭及淡青的表现形式,为浑厚苍简的笔墨画山水。

他的画不忽视从生活中吸取形象,使胸中有丘壑。

他曾长期居住在富春山中,领略江山钓台之胜概。

又在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经常携带纸笔,遇有佳景即描模,因此他所画山水林峦深秀颇有境界。

他画的作品《丹崖玉树图》画面层岩叠翠,高松小。

山上云雾迷濛飘渺,殿阁半露。

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笼,一人策仗寻幽。

用笔简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

构图较繁密,山头多置矾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代画家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这是最早的浅绛山水画。

浅绛山水瓷画的开创者是清代文人画家程门。

程门所画瓷画的技法吸取元代画家黄公望和清代“四王”技法,开创了景德镇近代山水瓷画之先河,对以后的瓷画山水有着非凡的深远意义。

浅绛彩瓷画是以黑料在白釉瓷上作画,敷以浅淡的赭、蓝、紫等色料,经700度的低温烤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工艺,其艺术风格与中国画浅绛山水相近,故名浅绛彩瓷,也称软彩。

它的工艺就是在黑料或珠明料中加入含铅的雪白,用这种画料可以直接画在白瓷胎上,烧成后浅淡而无光泽,有浓淡变化,具有中国画水墨线条的神韵。

用这种近似宣纸上水墨效果的黑彩,再将水绿、矾红、浅蓝等粉彩颜料填绘,烧制出来的瓷画作品如同纸绢书画一样,具有“文人派”画意笔墨情趣,极具有艺术魅力,给当时传统的制瓷工艺带来一股新的文化气息。

他的作品浅绛瓷板《细锁绿烟风声起》画面以深远绘构图,近湖岸缓坡,栋栋村舍隐于老树之中,树林层层推进,与山峰相连,曲折有致。

山石层次有章,皴法严谨规整,笔法凝重沉稳。

山体以赭石、水绿、花青拓抹,浑然天成。

山下一片湖水雄中储秀,具有清妙秀远之意趣。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

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特征分析绛彩山水绘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兴盛于民国时期,具有独特的技艺和特征。

下面将对民国绛彩山水绘画的工艺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在画面构图上注重整体感。

传统山水画中通常采用纵向形式,而绛彩山水画则注重横向画面的表现。

画家在纸面上将山、水、云等元素巧妙地布置在横向的空间中,使整幅画面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平衡的结构,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

其次,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在色彩运用上非常丰富和独特。

绛彩山水画采用绵染技法,利用白色的丝绸布料作为绘画素材,然后在布面上通过绘画和绣线的方式进行表现。

画家们以绣线精细画出山水图案,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填充,使画面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尤其是在表现山水的青绿色调、水的深浅变化和云的白色层次上,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

此外,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中还注重细节的描绘和传神的表现。

画家们通过精细的用线、用色和用笔,将山石、树木、水面等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们善于运用线条的变化和虚实的衬托,使画面中的山水显得更加立体和具有层次感,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精神。

最后,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还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经常通过描绘人物的活动、小桥流水和田园风光等情节,传达自己对自然和人文世界的感悟和情感。

“人文山水”是绛彩山水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画家们通过富有情感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总之,民国绛彩山水绘画工艺具有整体感强、色彩丰富、细节描绘精细以及注重人文情感表达的特点。

这些特征使得绛彩山水绘画在中国传统工艺中独具一格,并且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欣赏“元四家”黄公望的“浅绛山水”

欣赏“元四家”黄公望的“浅绛山水”

欣赏“元四家”黄公望的“浅绛山水”黄公望(1269年-1354年)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元朝著名画家。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

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南宋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遂为百代之师。

继赵孟頫之后,他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

黄公望虽受赵孟頫的影响,但他专意于山水画,且更多地着意于董、巨,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皆超出赵孟頫之上。

他并把董、巨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

主要作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已被烧成两段,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称《无用师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长卷虽师出董巨,又超出董巨,把赵孟頫在《水村图》、《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中所创造的新法又推向一个高峰,自出一格。

元画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

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

《富春大岭图》南京博物馆藏《崇山茂林图》《水阁清幽图》南京博物馆藏《虞山一览图》《层峦秋霭图》《天池石壁图》《丹崖玉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题曹知白群峰雪霁》台北故宫藏《洞庭奇峰图》台北故宫藏。

浅绛山水的技法与特点

浅绛山水的技法与特点

浅绛山水的技法与特点髡残《苍翠凌天图》85x40.5cm浅绛山水,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没色技巧。

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

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树木结构处。

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的淡彩山水画。

张大千浅绛山水特点浅绛山水画素雅清淡,明快透彻,(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色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笔墨仍为画面构成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与山石之上。

明代沈周《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浅绛山水画的着色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填色法在勾好的墨框内充填颜色的方法称为“填色法”。

步骤是先勾好墨线,然后在基本轮廓范围内填上赭色,填色位置在山石受光部位,再用赭色复勾之,这样山石有厚重的感觉。

嵌色法浅绛山水画中的嵌色法主要是指在浓墨点、浓墨块的基础上嵌上朱砂、朱磦等暖色块或暖色点表现秋树、秋石等等,但这种着色法不宜过多。

赭墨融合法此法赵望云诸前辈常用之,把墨(或浓或淡)与赭色结合(可先调好,也可在笔上融合),一般使用大笔画之,强调用笔要生动,痛快。

另一种方法是用小笔勾、皴、擦同时进行,一气呵成,也可称之为“赭皴”。

以上两种方法切忌用笔来回涂抹,也不要过多地添加修改,应达到两色同处,相融相渗而不相混,色中透墨,墨中含色,虚实浓淡溶融一气的神奇效果,方为恰到好处。

平涂法又称平染,即为均匀涂色。

不分浓淡及色顶变化的染法,这种方法也不需要两种或几种染色相互晕接碰撞。

小面积的平涂易于掌握,但大面积的平涂,要做到匀细便有一定的难度。

总之,设色方法很多,虽有各自名称程序和效果要求,但没有固定格式,而且浅绛山水画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诸多方法也正在研究尝试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我们妙用赭色,就一定会使传统的浅绛着色法焕发出时代的色彩。

第四十七课《浅绛山水》技法详解

第四十七课《浅绛山水》技法详解

第四十七课《浅绛山水》技法详解课程:《浅绛山水》讲师:青墨老师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

是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澈。

在水墨勾勒皴染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构图:十字构图法。

画面的层次拆分,近景岩石,松树。

中景小河和碎石,远景瀑布和远山。

铅笔稿可以简单的构型技法详解墨稿勾勒,小号狼毫笔,从远处的山体开始勾勒,由远及近。

笔尖蘸针尖大小的墨,放到调色盘中完全的调和开。

用草稿纸试一下墨找远处群山的位置,分为两层山体,山体为拱形,上方有很多个层次。

越往上面的层次,墨的颜色调和的更浅一点。

山体上皴上披麻皴的线条。

线条有了之后再把毛笔弄成丝毛状,擦出山石的肌理。

注意毛笔中的水分要吸掉。

毛笔成扁平状,这样皴的时候才有自然的飞白毛笔调颜色重一些的墨,同样用纸吸干水分,在毛笔中间画山石的结构。

中间穿插的结构,墨的颜色没有山体主线条那么重(红色剪头处),用以体现山体之间的层次。

之后在层次之间加上过度的部分,皴的时候带上擦的肌理。

亮面皴的比较少,两侧的暗面多皴一些。

瀑布的边缘可以多皴一些,让瀑布的边缘更明显,上方的口是小的,下方的口是大的,会看起来更立体,符合透视的逻辑。

中间的走线,毛笔的墨一定要吸干一些,中间往下由重至浅,就会有流动的感觉。

远处山体外轮廓的点苔,笔尖稍微蘸一点墨汁,先点一层浅的,横向点苔,有疏有密。

里面的层次也点染上。

点苔的顺序由外至里。

左面的远山点苔,墨色和山体的颜色一致就可以。

稍微淡一些。

淡墨点完之后然后再调重墨,零星点苔做调整。

近山的点苔,墨再重一些。

横向的雨点皴,点出小树的形态近处左下角的山石,颜色浓烈,线条夸张一些。

中间淡墨皴擦上肌理枝干用双勾的画法,每个转折的地方稍微停一下笔,内部线条和外部线条一一对应。

枝干的转折处画上点位松针:画碗形针,松针按组画,每组之间自然留白,注意疏密关系。

三个松针的位置确定好之后,往中间去填充形体。

松针叠压的时候可以两个或者三个叠压在一起,中间枝干自然留白。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

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这可真是一门有意思的艺术活儿呀!咱先得准备好家伙什儿,笔墨纸砚那是一个都不能少。

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称手的兵器一样,咱画画也得有趁手的工具不是?开始设色啦!第一步,就像是给画作打个底妆,要淡淡地铺上一层色彩。

这可不是随便抹抹就行的,得掌握好那个度,轻了没啥效果,重了可就毁了。

这就好比做饭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得慌。

接着呢,要开始逐步丰富色彩层次啦。

这就好像给房子装修,一层一层地往上涂颜料,让画面逐渐变得有立体感,有深度。

你想想,要是房子装修得乱七八糟,那能好看吗?同理,这色彩层次可得精心打造呀!然后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一些小角落、小景致,都得用心去描绘。

这就像我们穿衣服,扣子、拉链这些小细节也不能马虎,不然整体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在设色的过程中,还得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画作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得时刻关注它的成长变化,稍有不对就得赶紧调整。

可不能任由它“长歪”了呀!设色还得有耐心,不能心急火燎的。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来,一点点地打磨。

就跟磨豆腐似的,得有耐心才能出好豆腐。

有时候看着自己的画作一点点变得好看起来,心里那叫一个美呀!就像看着自己种的花儿慢慢绽放一样,充满了成就感。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浅绛山水画的设色步骤,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只有用心去体会,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奥秘。

所以呀,朋友们,要是你们也对浅绛山水画感兴趣,那就大胆地去尝试吧!别怕失败,谁还没有个开始呀!说不定哪天你就能画出一幅让自己都惊叹不已的作品呢!让我们一起在这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感受浅绛山水画设色带来的奇妙乐趣吧!。

浅绛山水资料

浅绛山水资料

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

浅绛之法,传到元代黄公望有了新的发明,为了表现家乡虞山土质山水,他用赭石作为主色调,以墨清染树,在此基础上有形成了以赭石平涂山石,再以墨清烘染山脚的复合画法。

它的妙处在于令画面有一种淡淡的云雾笼罩之气,远望水气弥漫,景物朦胧。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画面以繁密的布景,洗练的笔墨,生动的表达了天池石壁的雄峻与秀美。

画面层峦叠嶂,迂回曲折;期间杂木长松、风貌高大、溪涧云烟、水阁村落、聚散掩映。

此图运用浅绛的画法,反映了黄公望的典型风格,大痴画格有二,一以水墨为主,以简笔见胜,勾皴稀疏,水墨韵然滋润,可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一种以浅绛设色为妙,构图比较洗练,水墨微晕后敷以淡赭和墨清墨绿,即称“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

降为红色,浅绛山水即是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亦称楮墨山水。

方法是以水墨勾勒皴染山水,待景物皆以完备,再于石面、树干等处敷以淡赭石,有时也以墨青辅助渲染,明快淡雅,比较适合表现江南的土质山峦。

此画法在五代董源时一出现,至元代发展成熟。

水墨山水中,有在水墨之上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者,称为浅绛山水。

“绛”是大红色,实际在浅绛山水中,是以淡赭色来表现,亦有带浓绿色或紫褐色,统称为浅降。

山水之浅降一体,论者谓始于北宋董源。

然浅降之法,于南北朝时已见。

《东图玄览》云:“张僧繇绢画《观碑图》…人物衣服浅降,俱不设大青石绿。

”嗣后数百年间,画史未有以浅降法作画之记载。

鹿柴氏云:“初无浅降也,昉于董源,盛于黄公望,谓之曰吴装。

”所谓“吴装”,《图画见闻志》云:“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画鉴》云:“其傅彩,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据以上所论,浅降之法始于吴道子,其特点是略施微染。

《山静居画论》更有明确论述,云:“人物古多重设色,为吴道子有浅降标青一法。

宋元及明人多宗之。

谈浅绛彩山水瓷画演变与艺术特色

谈浅绛彩山水瓷画演变与艺术特色
( 、 德镇 良华 瓷 苑, 1景 江西 景德镇
谢 德 良
330 ) 3 0 0
330 ;、 3 0 0 2 景德镇 德 艺堂 , 西 景 德镇 江
摘 要 : 浅绛彩是流行于清末民初 的新型釉上彩绘 类型 , 山水是其 中运 用最为广泛的题材之 一。浅绛彩 山水瓷画产生
于清未同光时期, 至民国初期为繁荣时期 , 其后迅速 步入 衰退期 。浅绛彩 山水瓷 画具 有浓郁的文人 气息、 明的个性精 鲜
第2 6卷 第 2期 2 1 年 6月 01
景德镇高专学报
J u n l fJn d z e o e e o r a i g e h n C H g o
Vo .26 No. I 2
Jn 0 1 u .2 1
谈 浅 绛 彩 山水 瓷 画演 变 与 艺术 特 色
谢 良 , 但仍然 以模 仿文人 画家为 主流。浅绛彩 山水 瓷画人员
大都来 自于古徽州地 区 , 特别是黟县人 为多。程 门、 品卿 上 金 均为黟县人 , 传承其画技 者甚 多 , 著名者 如程门者 的弟子汪友
清末同治晚期至 光绪 时期 , 一批文人 开始 转向过 去他们
最早期的浅绛彩山水瓷画名 家主要有程 门、 品卿 、 金 王少
因而历时较长即极易剥落。清末浅绛 彩山水瓷画作品至 民国

收 稿 日期 :0 1 3—1 2 1 —0 6
作者简介: 良华 (92一) 男, 谢 18 。 江西乐平人。 陶瓷美术师。
2 1 年 第 2期 0 1
谢 良华
谢德 良: 谈浅绛彩山水 瓷画演变与艺术特色
神、 引入 西方 油 画技 法等 艺术 特 色。
关键 词 : 浅绛彩; 山水瓷 画; ; 演变 艺术特 色 中 图分 类 号 : 1. J 1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48 21)2 07 — 2 1 8 85 (0 10 — 02 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如今,也是我国主要的绘画形式之一,而对于山水画的种类也是有不少的,其中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而它的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浅绛山水画一、浅绛山水画定义1、浅绛(jiàng)山水山水画的一种。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

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工艺绘画中亦见。

2、浅绛山水画特点浅绛山水画法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他强调了,笔墨仍为画面状物构形的基础,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画面色调单纯统一,减少浓淡和轻重的变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

二、浅绛山水画笔墨技法1、浅绛山水画简介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不能完全依靠对实物的写生来获得。

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对于山水画家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师古人与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创作。

因为中国山水画是靠笔墨为构架的画种,所以初学者必需打好传统的基础,从一石一树的用笔开始,慢慢积累,日久天长了解了山川的来龙去脉、树木的穿插以及江绘河水口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阶段。

在掌握了一些传统技法之后,要走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更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否则得来的画稿一旦入下来头脑顿有空茫之感。

然而创作并非都是临摹自然景观,也不是放大和重复写生稿,所见之物只能作为依据,是创作的基础。

应思虑将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受及特征如何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现实的艺术作品。

学习山水画要融汇百家冶炉自炼,在学习了传统技法又回到自然中体悟之后,还要善于吸收现代或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要学习他如何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同时更需要了解画家的社会背景、个人历史及修养状况等等(因为我们了解古人很困难),这样我们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补充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也就是扬长避短吧。

最后再谈一点看法,就是作为一个国画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位中国画家的责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的中西文化的摩擦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画的创作,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其一,我们不要担心西化,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土生土长几千年。

历史为证,不会被任何一种文化所代替,她必将保持自己的特征而成长壮大;其二,要“洋为中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也确有前人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有益之处,并且很成功,其三,中国的山水画最能发扬民族文化精神。

因此,山水画的创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法问题,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和诸多因素(包括社会科学)相关联的,所以,做为一个画家应注意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创作浅绛山水画要注意笔墨的讲究,因为浅淡的着色方法,无法将那些败笔遮盖住,这是区别于其它门类的山水画法最明显的一点。

总之,创作要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的浅绛山水画注入更强的新生。

只要我们自信,又必有定力便一定能实现。

笔墨的勾、皴、染、点、擦:“勾”是勾出物体的轮廓线;“皴”是用长短宽窄不同的笔触表达物体的明暗和空间;“染”是用淡墨烘染;“点”是点苔。

点染可以增加景物的苍茫气氛,也可以加强画面景物深浅远近的对比,使之层次分明、丰富、生动。

用墨方法可分为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等,这几种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

泼墨加赭的浅绛山水画法是诸多画家常用之法,行笔需大胆,不提笔,不死板,也可重笔,注意留有飞白以及随形的变化。

破墨法是指在原有墨色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第二遍墨,分干破和湿破二种。

积墨法,此法大半都是在泼墨、淡墨上进行的,方法灵活,若画第一遍不足,则可再画,最后还可用焦墨、宿墨积之。

总之,用笔、用墨的方法要结合起来使用,使画面有灵动感。

笔墨在山水画技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条件,关系着一幅作品的成败,没有好的笔墨,构思再好也难于济事。

行笔的穿插交错和疏密聚散,线条粗细和长短曲直,点的大小横竖,笔的力度强弱刚柔、起伏、虚实、顿、戳、揉等以及用墨的浅、深、焦、浓等等变化,都应以所表现的山石凸凹明暗、远近、质感和草丛杂树、石纹等不同对象的特点为依据,诸种笔墨形态及动作方式必须得当。

由于表现的特点不同,效果也随之不同。

在练习和创作过程中,逐步理解,逐步熟练,方能步入得心应手,妙趣横生之境。

笔墨完成之后(也可与墨色混合使用),用浅赭大面积和小面积的渲染,也可点染,传统浅绛山水画还注意墨和色的对比不宜强烈,画面呈灰色,现代画家根据传统的浅绛法,在技法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认为未尝不可,所以,我们今天学习浅绛山水画的目的,决不是因循守旧,而是通过它能使我们了解传统,再度创新。

前面已讲过,浅绛山水画是在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使用浅赭着色而为之的。

所在关键在浅赭和水墨构架的对比应该协调,尽量不要过于强烈,当然绘画本身的意义,不是画家去完成某种形式,而是应造化而生法,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浅绛山水画法获得新的生命。

2、浅绛山水画:画树法画山水画都离不开画树,而且画树最难,所以画山水画先学画树。

画树一般先画枯树,这样对树的结构理解和发挥毛笔画树的优势都有益处。

开始练习不强调用笔用墨。

先掌握树的基本形态。

在实际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树的各种姿态,把记录下来的素材加以取舍,整理出比较理想的构图,画时要做到,出枝自然,自上往下画,不可对称,小枝要以连非连,似断非断,这样显得小枝很多很繁茂,反之,显得小枝稀少,不要左右前后都出枝,但要给人前后左右均有枝的感受。

也就是画出树的枝、干,要有立体感、空间感。

画树运用笔墨的技法,一般用中锋、逆锋、侧锋,有时也可以同时使用,为了掌握用墨,可先干一些,画一段时间基本上掌握了在宣纸上干湿效果时,再考虑用浓墨、破墨、焦墨。

比如画较粗的树干先画干的左部,再画右部,然后画出中枝、小枝。

再先用浓墨,后用淡墨、破墨和小枝的连接。

画各种树,主要是把自然的写生和传统画树法相结合,方能得心应手。

因此要多观察,了解树形、树干、树叶和特点和它在四季中的变化。

整理素材时,更考虑传统使用笔墨的方法,将不同特征反映在画面上。

笔墨的运用,如用中锋、侧锋,用双勾、单笔及斧劈皴、线皴等都是表现树皮、树干、树叶的方法。

要师法自然,师法传统,并掌握两者结合之规律,不断地练习和创作,就一定会出成绩。

丛树的画法组织要严紧,以密为主疏为辅,这样可以造成一种节奏感,而且有树茂繁杂之效果。

要注意画群树中的主树时,要使其有伸展之势,要以散为主聚为辅,笔法要笔笔有变化,多用中锋,方可得势。

用墨注意重墨在前,淡墨在后,杂树在前,松树、枯树在后;树的根底部不要平齐,树根部分用淡墨染之,可突出远近关系。

画点叶树先用淡墨画下部分的叶,再以浓墨破顶部。

松树是山水画中的百树之首,用笔要苍劲有力。

松树由于树的生长年代不同,其画法也不相同,大树先画树干,再画枝、叶、根,画干先画轮廓,再以鱼鳞之法画枝皮,鱼鳞要成似圆非圆,似方非方。

另一种画法是先画树皮,趁湿勾于左右边线,此二法均可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小树可先画松针,也可先画干。

画群松必多考虑整体效果,同时又要注意构图变化。

3、浅绛山水画:画山石法画石之法很多,历代画家对自然界的山石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逐渐积累而成的表现山石纹理、质感、体面关系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我们尽可能在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反复地实践、探索,以求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皴法。

传统的皴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点皴、面皴、线皴,也可分为长皴、短皴。

4、浅绛山水画:画云水法古人云“山无水则不灵”,由此可见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水又分为江河、海洋、高泉、飞瀑、湖泊及水口等等多种。

水的依存条件不同,使得它的形态也不一样,所以对作画者而言须要理解和使用多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传统画中画海水不多,现代技法多用中西结合法为之;画江水的奔腾之势一般使用长线回环的笔法,但首贵自然;如画黄河似画海之法,区别于色而已;湖泊以水中之静而著称,宜用柔线而画之,或用留白法亦可;瀑为高泉下泻,跌人涧即而形成,应注意其依山石变化而形成的流水之变化;瀑布下坠人涧称为“水口”,它的曲折变化类似瀑,但要将其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使其流畅。

古人又云:“山无云难以为虚”,山水画中云非常重要,画面上的虚实、空间用云表现,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所以掌握好画云之法是非常必要的。

对静止的云,可采用勾、染、皴、擦的方法,画动态之云便有所不同了,要考虑“以有画无”,即在山和云接近的地方(画有)留出云来(为无),简而言之,画云和画水均有勾线和留白二法,切不可云水不分,此乃大忌也。

5、浅绛山水画设色技法浅绛山水画的特色是清逸空灵、明快淡雅,在总体上形成暖色调,切勿打乱淡彩设色基调的统一。

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并保持其设色的特点,前人也做了很多的努力。

浅绛山水画的着色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6、浅绛山水画填色法在勾好的墨框内充填颜色的方法称为“填色法”。

步骤是先勾好墨线,然后在基本轮廓范围内填上赭色,填色位置在山石受光部位,再用赭色复勾之,这样山石有厚重的感觉。

7、浅绛山水画嵌色法浅绛山水画中的嵌色法主要是指在浓墨点、浓墨块的基础上嵌上朱砂、朱磦等暖色块或暖色点表现秋树、秋石等等,但这种着色法不宜过多。

8、浅绛山水画赭墨融合法此法赵望云诸前辈常用之,把墨(或浓或淡)与赭色结合(可先调好,也可在笔上融合),一般使用大笔画之,强调用笔要生动,痛快。

另一种方法是用小笔勾、皴、擦同时进行,一气呵成,也可称之为“赭皴”。

以上两种方法切忌用笔来回涂抹,也不要过多地添加修改,应达到两色同处,相融相渗而不相混,色中透墨,墨中含色,虚实浓淡溶融一气的神奇效果,方为恰到好处。

9、浅绛山水画平涂法又称平染,即为均匀涂色。

不分浓淡及色顶变化的染法,这种方法也不需要两种或几种染色相互晕接碰撞。

小面积的平涂易于掌握,但大面积的平涂,要做到匀细便有一定的难度。

总之,设色方法很多,虽有各自名称程序和效果要求,但没有固定格式,而且浅绛山水画的发展速度很快,诸多方法也正在研究尝试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我们妙用赭色,就一定会使传统的浅绛着色法焕发出时代的色彩。

10、浅绛山水画瓷画浅绛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镇出现了一股瓷画浅绛热。

从文献得知,瓷画浅绛主要是借元代名画家黄公望绘山水的技法,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器上绘制纹饰,再染淡赭和少许淡绿,淡蓝等彩料,经低温烧制成(700℃左右),使瓷器上的纹饰与绢、纸上浅绛画相似。

特别是白瓷上的山水画低温烧成后,墨线浅淡,浓淡相宜,并配以淡绿、淡蓝及淡赭,因几种彩料极薄,已没粉彩的厚实粉质感,这种浅绛极具中国水墨画的效果,而这类瓷器无论大小,粗细,一般在图画中都署有题款和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