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解剖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耳解剖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
– 位置:耳廓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丽于头颅的侧 面,一般与头颅约成30°夹角,分前面和后面,前面凸、 凹不平,后面平坦,有耳后沟,其下方是面神经出颅的 地方。 耳廓在临床上的特点:
耳廓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密,尤其是前面。 皮下组织很少,所以外伤或炎症时组织肿胀,难以吸收,皮下 组织少,缓冲作用小。 血管位置表浅,血运差,易受冻伤。 耳廓有许多穴位,与中医的经络有关联,称耳穴。
鼓室的内容
听骨: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的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鼓室的血管和神经 鼓窦:是上鼓室与乳突之间较大的含气腔, 乳突手术的主要解剖标志。 乳突:四种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 型、混合型
咽鼓管解剖
咽鼓管:是通连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管, 长约35mm,其方向是从鼓室方向向前下 及内方。 成人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低于鼓室开口约 20---25mm ,管的方向与水平约呈40°, 小儿咽鼓管短而相对的宽,与水平面约成 10°,故感染容易从鼻咽部上行到达鼓室。 咽鼓管分软骨部,占全长1/3;骨部,占全 长2/3。
–
外耳道
外耳道:是体表结构,是耳廓皮肤的延续,从耳 甲腔底到鼓膜,不是平直的,大略呈“S”形状, 全长一般2.5---3.5cm。 外耳道分两部分:外1/3的软骨部和内2/3的骨部。 外耳道有两处狭窄: -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骨部距鼓膜0.5cm处,称为外耳道峡。
腺,能分泌耵聍。
·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
外耳的血运及感觉神经
耳后动脉在乳突部前面上行,其耳支供应耳廓后面。 颞浅动脉也有3---4个水平分支供应耳廓和外 耳道。 上颌动脉的耳深支经外耳道骨部与软骨部交 界处入外耳道,供应外耳道和鼓膜外面。 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支配乳突部皮肤和耳廓外面。 枕小神经在耳大神经后上,分布于耳廓内面的上部。 来自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于耳廓外面和颞部 皮肤。迷走神经耳支从颈神经节分出,分布于耳廓 及外耳道底部皮肤。
鼓膜的六个标志
光锥 鼓脐 锤凸 锤纹 锤骨前襞 锤骨后襞
内壁:即内耳的外壁,有多个凸起和小凹。鼓岬: 为内壁中央较大的膨凸,系耳蜗底所在。 前壁:上方是耳咽管鼓室口,内下方是颈内动脉后 壁的薄骨板。 后壁:上宽下窄,上方有鼓窦开口,开口底部有砧 骨窝,内侧相当于卵圆窗平而有锥隆起,镫骨肌由 此处伸出 上壁:是一薄骨板,将鼓室与颅中凹隔开。 下壁:也是一薄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隔开。
耳科解剖学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颞骨 解剖
颞骨由鳞部、鼓部、岩部、乳突部和茎突组成。 鳞部:是颞骨前上部,因形似鱼鳞而得名,分内、外两面, 内侧面稍凹,是大脑颞叶所在区,表面有脑膜中动脉,外 侧面稍凸,有颞肌附着,其下是颧突及其前后根。 鼓部:在岩部之外,鳞部之下,乳突部之前,鼓部的后 上面形成骨性外耳道的大部分,鼓部的前下面则形成下 颌凹的后壁。骨部内侧端有一小沟,称鼓沟,鼓膜即附 着于此。 乳突部:在颞骨后部,大小不一。其叶面后缘处有一较 大的孔,称乳突孔,侧窦与颅外静脉之间的导血管由此 通过。 岩部:又称锥体,嵌在枕骨与蝶骨之间。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内耳 解剖 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分前庭、半规管、耳蜗 膜迷路:包括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膜 蜗管
复习题
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中耳 解剖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室、鼓窦及乳 突4部分
鼓室:是颞骨内不规则的含气的腔,位于鼓膜和 内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向前经耳咽管与鼻咽腔相 通,向后借鼓窦入口与鼓窦和乳突气房相连。 以鼓膜紧张部为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为3部:
– 上鼓室:即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的鼓室部分。 – 中鼓室:即鼓膜紧张部上、下缘之间的鼓室部分。 – 下鼓室:即鼓膜紧张部下缘以下的鼓室部分。
鼓室的六壁 分外、内、前、后、顶、底6个壁
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骨部较小,即鼓膜以上 的上鼓室外侧壁,膜部较大,即鼓膜。 成人鼓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角,婴儿则为 35°角, 鼓膜分为紧张部和松弛部两部分。 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骨部较小,即鼓膜以上 的上鼓室外侧壁,膜部较大,即鼓膜。成人鼓膜与 外耳道底约成45°—50°角,婴儿则为35°角,鼓 膜分为紧张部和松弛部两部分。 鼓膜共分为3层:外层为上皮层、中层称纤维层、 内层为粘膜层。